朝代:宋代
作者:叶梦得
原文: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注释
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八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10、转盼:转眼之间。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2、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13、劳生:碌碌的人生。
14、怆:伤感。
15、遗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李善注:思旧故而想象。;
16、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7、恒筝: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不予重用。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见《晋书&桓伊传》。
白话译文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三年(1133)前后,是叶梦得登寿阳(今安微省寿县)城楼及八公山而作。八公山,又名北山,在寿阳西北四里。相传汉淮南王刘安曾同八公(八个门客)在此山炼丹,因以为名。前秦建元十九年(383)的淝水大战,就发生在寿阳和八公山一带。当时,前秦苻坚大举攻晋,屡遭挫败,一次登寿阳城陈望晋兵,见部阵严整,犒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怃然有惧色。隧后淝水决战,东晋将领谢石、谢玄、谢琰等趁秦兵移阵之机,渡水进击,大破秦军。这次战争巩固了东晋边防,奠定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叶梦得在寿阳八公山登高望远,想到这一段历史往事,遂发思古之幽情,缅怀谢安等的英雄业绩,自伤年暮岁晚,功业无成,写下了这篇词作。
文学赏析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写登山所见。词人眼中,有环绕孤城;的长淮;逝水,以及岸边的迷离衰草。故都;与依然;,表现出一种时空变换的沧桑感。迷;与孤;二字,则渲染了一种迷蒙、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感情基调。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用一个想;字,引出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当时谢安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率军出战,因谢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门聚居的乌衣巷,而称谢家子弟为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是作者赞扬他们少年有作为。戈戟云横;表面写东晋军队武器齐整,兵容肃穆,实则暗指少年将领们带兵的魄力和谋略。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坐看;一词,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气概。当时,前秦皇帝因拥兵百万,曾说过以吾之众旅,投鞭子江,足断其流;的话,态度骄狂。因此词人此处称之为骄兵;。沸浪骇奔鲸;描写苻坚的军队仓惶逃窜的景象,十分形象。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转盼;和一顾;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载;接续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这些千年之后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词人昭示往日的峥嵘;,但是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感慨中隐约可见词人对当朝无人的失望。
叶梦得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却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挤而离京,心中满是愤慨,面对淝水之战的战场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驱逐异族侵犯的战争,自然生出今昔对比之意。
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一句,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谢安年老时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时,当时的名士桓伊为他们弹筝助兴,歌曹植《怨歌行》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悲慨,俯仰可观。孝武帝听完后,面有愧色。
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年独听桓筝;。下阕从峥嵘;、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岁晚;,词情一再转折,怀古叹今的兴味丰厚浓郁,深合词人当时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