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蝶恋花·别范南伯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杨炎正)

时间: 2022-12-04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宋代

作者:杨炎正

原文: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翻译参考:

译文

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
⑴ 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古诗赏析: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作者简介: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吴潜)
  • 下一篇: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佚名)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