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栖禅暮归书所见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唐庚)

时间: 2022-12-05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宋代

作者:唐庚

原文: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⑴
其一
雨在时时黑⑵,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⑶。
其二
春着湖烟腻⑷,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⑸,山紫更斜阳。

翻译参考:

注释
⑴栖禅:栖禅山,在惠州(今属广东)。
⑵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⑶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尽:尽头。
⑷着:着落。这里指春天来到。
⑸仍:又,还。

白话译文
其一
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
其二
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元1112 年)。唐庚和苏轼是同乡,身世遭遇也有些相似,人称小东坡;。苏轼曾谪居惠州数年,唐庚因受知于张商英,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惠州多年。这组诗就是他贬惠州期间所作。

文学赏析
这两首诗题中所说的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诗写作者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景物。
第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第二首起句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
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
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
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王勃《滕王阁序》有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可与此参证。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更;字与上句仍;字相应,突出斜阳的作用,用斜阳作衬托,增加了色彩的变化。
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诗全首用对,工稳自然。前两句,使用动词着;与摇;字,使景物与节令、天气关联,让无情的景物带有主动的情感。后两句使用仍;、更;两个副词,作进一层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对实词的锤炼也同样令人瞩目。首句的腻;字,写出南方春天雨后,日光照耀下烟雾迷濛的情况,给人以化不开的黏腻潮湿的感觉。末句的紫;字也很见观察得细致。傍晚时烟气凝聚,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色,这一形象,与唐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几乎相同。
色彩和谐也是此诗一大特色。诗不仅在后两句用了青;、紫;两个颜色字,前两句的湖烟;、野水;也隐含色彩。这样,既有大块的颜色,又有小块的颜色,层次分明,深浅相间,与诗所写的春、晴、暮三点丝丝入扣,妙手绘出山野的独特景色。
这两首诗,前首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后首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两首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两首诗均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名家评价
《栖禅暮归》云:‘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语意俱新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
刻意锻炼而不失气格。; (《四库全书总目》)
这是一首颇具新意的现代诗‘,用当时最清新的手法作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景图;但写景未免有点单调。;(刘征《宋诗论》)
值得肯定,这首诗更新了当时宋代写景风格。有人说,唐庚的诗都很经典,那么这首就是出彩的了&&&&&&‘山紫更斜阳要细细品味。;(张志公《宋代的那些写景诗》)


作者简介:


唐庚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清平乐·千花百草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晏几道)
  • 下一篇:初夏绝句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陆游)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