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夏竦
原文: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注释
霞散绮:形容晚霞绚丽的景象。化用南朝宋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意:余霞散成绮。;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
未央楼:汉代有未央宫。这里指代皇宫中的楼房。
河汉:即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瑶阶:美玉做成的台阶。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池,为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周穆王曾在这里参与西王母的宴会。这里乃以宫殿比神仙居所。
金盘露:汉武帝曾做承露盘,承接天上的露水来饮用,以求长生不老,这里暗用其典。
凤髓:香名。
珠翠:指代装饰得珠光宝气的宫女。宸(chén):皇上所居之所。
水殿:建于水上的殿宇。按:演奏。凉州:歌舞名。
白话译文
晚霞渐渐消散,隐去了最后的绚烂;水中的新月,如沉钩弯弯。美人卷起珠帘遥望:那一带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缓缓轻流。又是秋天了,凉意笼罩着京都。
朦胧的晨雾里,玉砌的台阶迎来曙光。远处金铜仙人的露盘,闪耀着露珠儿的晶莹透亮。宫内凤髓香飘飘袅袅,烟雾缭绕人的身旁。圣驾一早巡游,如云而从的佳丽,闪起一片宝气珠光。水面上玲珑的殿宇,传来凉州曲悠悠扬扬。
创作背景
据宋人《青箱杂记》卷五记载:这首词作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当时作者夏竦刚入官授馆职(掌管史馆、昭文馆、集贤院这三馆的图籍编校工作)。初秋的一个夜晚,宋真宗在后宫大摆宴席,与宫女们饮酒戏乐。酒酣兴畅之际,宋真宗忽然命令太监马上宣召夏竦为此次宴乐填写一首新词。皇帝的意思,一方面固然是要为宴乐增添一份雅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要试试夏竦的文学才华。夏竦奉旨后,问清了皇帝游乐的地点等情况,略加思索,便写下了这首应制词。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及卷帘眺望之人。夜凉;二句当为卷帘之所见,境界空阔,万籁俱寂。星汉灿烂,在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觉孤单,再看四周,楼宇宫殿,层层叠叠,都笼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此处秋;前著一锁;字,既点出时序,又有秋意清寒的心理感受。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下片转写清晨景象,描写了盛世太平岁月里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瑶阶;、金盘;、凤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宫中帝王生活的奢侈与豪华,同时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统治者乐于游畋的一个侧面。其中瑶阶;三句,极写宫中静谧气氛。煞拍两句写帝王之游,富丽豪华的场面与上片的凄清寂寥形成对照。
此词为应制之作,言辞颇为考究、精致,雍容华丽中不乏清婉。
名家点评
黄升《花庵词选》:景德中,水殿按舞时,公翰林内直。上遣中使取新词,公援毫立成以进,大蒙天奖。
杨慎《词品》:富艳精工,诚为绝唱。[1]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霞散绮,月沉钩;,有劝而无讽。其人去赋《清平调》者,不知几里。然是钧天广乐气象,较之文正公穷塞主不侔矣。
先著《词洁》:高华莹澈,犹以质胜,庆历间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