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杭州春望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白居易)

时间: 2022-12-10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翻译参考:

注释
⑴望海楼: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
⑵堤:即白沙堤。
⑶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阖庐打败楚国,又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受谗毁,为夫差所杀。民间传说伍员死后封为涛神,钱塘江潮为其怨怒所兴,因称子胥涛;。历代立祠纪念,叫伍公庙。连立庙的胥山也称为伍公山;。
⑷苏小: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⑸红袖:指织绫女。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一八说:杭土产绫曰柿蒂、狗脚,皆花纹特起,色样织造不一。;
⑹青旗:指酒铺门前的酒旗。沽酒:买酒。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花色好,市民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
⑺裙腰:比喻狭长的小路。

白话译文
望海楼沐浴着明丽的朝霞,晴日下护江堤闪烁着白沙。
海涛声声深夜传入伍员庙,杨柳青青春意藏在苏小家。
巧手织出柿蒂花纹的绫布,买来佳酿趁着早春的梨花。
谁筑起西南通向湖寺的路?绿草一带似美人裙腰横斜。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白居易自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至长庆四年(824)春任杭州刺史,此诗当作于长庆三年(823)或四年(824)春。

整体赏析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茜,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无端春色上苏台,郁郁芊芊草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拂过来。;此初唐人诗也。白乐天诗草绿裙腰一道斜;,祖其意也。
《唐诗评选》:韵度自非老妪能省,世人莫浪云元轻白俗;。
《西河诗话》:杭州钱塘湖中,有一堤穿于湖心。作志者初称白堤,后称白公堤,谓白乐天为刺史时所筑。及读乐天《杭州春望》诗有云: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则并非白筑。未有己所开堤,而反曰谁开;者。且诗下自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是必前有此堤,而故注以证己诗,其非初开可知也。
《唐诗笺注》:涛声夜入,何等悲壮!柳色春藏,何等妩媚!有此妩媚,不可无此悲壮;有此悲壮,不可无此妩媚。若一味悲壮,或一味妩媚,吾不欲观之矣。
《唐诗成法》:八句皆写春望,不用承接照应、一直排去,此一法也。夜;字不妥,易晓;字方与首句相应(涛声夜入;句下)。写时间不浮,况又雅甚。末亦常语,意成故事。
《唐贤小三昧集》:竟体绵丽。
《唐宋诗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落句结足春意。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春望结。纪昀:涛声夜入;、红袖织绫;,虽俱是杭州事,然皆非春望之景,此亦口颂而不觉其非者。六句自然,五句终是凑泊。无名氏(甲):乐天诗自得春气,然根源故不及柳州之深。
《北江诗话》:唐白傅草绿裙腰一道斜;,纤巧而俗。
《蓉塘诗话》:白乐天《杭州春望》诗,有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所谓柿蒂;,指绫之纹也。《梦粱录》载杭土产绫曰柿蒂;、狗脚;,皆指其纹而言,后人不知,改为柿业;,妄矣。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具有远致,自然冶丽,自尔不俗。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惊雪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陆畅)
  • 下一篇:别舍弟宗一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柳宗元)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