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9 栏目:公文范文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54-02

一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着力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

1.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

家长可以通过自学或向教师询问等途径,学习早期阅读的相关知识,形成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搜集切实可行的早期阅读方案。利用家长会、接送幼儿的机会,积极与幼儿的教师沟通,也是家长学习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的有效途径。家长还可以从杂志、报刊以及网络搜集早期阅读教育方面的资料,积极学习并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教育观念,以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家长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美国学者杜京研究了5000名学龄儿童,发现幼儿的阅读兴趣与图书读物的优选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家长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家长可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1)增加带幼儿逛书店的次数。在逛书店的过程中,幼儿家长要细心观察幼儿对哪种读物感兴趣,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图书。(2)家长还可以帮幼儿参考,在保证图书内容健康、科学、有教育意义的前提下,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并热情鼓励幼儿喜爱图书的行为,以此强化幼儿选购图书的行为,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3.家长创设愉快的家庭阅读环境

显性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直接性、外露性,影响效果的即时性和明显性等,主要包括阅读环境、墙面环境及其他刺激所构成的物质环境。幼儿通过活动与阅读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步形成喜爱阅读的心理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要强硬地限制幼儿阅读的时间及材料,尽量让幼儿自主选择。帮助幼儿养成每天在固定时间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幼儿;不要强制要求幼儿阅读;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保证周围环境的相对安静。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幼儿阅读时看书、看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4.家长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活动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陪伴幼儿欣赏生动的图画,阅读有趣的故事,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能满足幼儿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家长在与幼儿进行家庭阅读活动的时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陪同”,对幼儿阅读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直接为幼儿提供帮助,要有效地引导。通过这种让幼儿自己体验、观察、思考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丰富幼儿的认知,帮助幼儿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避免幼儿因无法理解阅读材料,对阅读活动产生排斥心理。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不仅仅是和幼儿在一起。在幼儿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读幼儿所读的材料,也可以读自己的书、做安静的工作。家长要及时关注幼儿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和阅读进程,让幼儿感觉到家长对幼儿的关注与关心。

幼儿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需要、阅读能力发展动态。以此帮助幼儿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亲切、安全、温馨、愉悦的体验,从而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科学进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

1.更新幼儿教师的早期阅读教育观念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幼儿园阅读课教育目标的确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幼儿教师要建立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意识,重视幼儿阅读教育、重视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参加培训、自主学习明确幼儿早期阅读的概念,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作用及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重视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以幼儿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发展需要,重视幼儿的兴趣需求。

2.提高幼儿教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

幼儿教师设计阅读活动时,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形式的丰富性、趣味性。让幼儿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上阅读课时要兼顾幼儿的愉悦度、参与度,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上阅读课时,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多加入游戏方式,增加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幼儿园阅读课程要为孩子创设多元阅读的情景,建立多元阅读的互动关系,选择多元阅读的材料,尝试多元阅读的途径,从而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打下基础。

3.创造自由、开放、有趣的阅读情境

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活动。在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在顺应教育目标的前期下,应尽量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提问要注意给幼儿最大的自由思考空间。如在《蒲公英找家》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们,小鸟用翅膀飞,那小蒲公英用什么飞啊?”在活动快要结束时,可这样提问:“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小蒲公英可能在哪里安家呢?”通过这种提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让幼儿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鼓励幼儿有创意的回答,不把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幼儿,对于非原则性问题,不要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对“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蒲公英的家会安在哪里呢?”这样的开放式问题,要给幼儿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猜想,不要给幼儿规定“标准答案”。

4.尊重幼儿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

幼儿教师组织幼儿阅读活动时,在教会幼儿生字、新词,教会幼儿背会儿歌、故事的同时,要兼顾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不要强制要求幼儿背诵、识字。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不要给幼儿过大的压力,避免幼儿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幼儿园办学条件,有效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

1.对幼儿教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培训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早期阅读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幼儿教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理论培训,能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对幼儿教师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实践技能的培训,能帮助幼儿教师掌握扎实的阅读课教学技能。要通过教师日常会议及时巩固培训成果,及时纠正幼儿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的错误观念;及时更新幼儿教师对早期阅读教育的认识;引导幼儿教师提升教育技能,更新教育技术。

2.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专门的阅读环境,也就是要具有独立于其他活动空间的阅读区角,幼儿阅读区角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阅读空间。阅读区角与表演区角尽量相邻,方便幼儿把角色表演活动与阅读活动相结合。区角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整洁、富有趣味性及教育功能。区角的创设要定期更换,尽量保证一个月更新一次,防止幼儿对阅读区角的环境创设产生审美疲劳。进一步充实、完善阅读区角的桌椅设施,满足幼儿阅读需要,帮助幼儿创设舒适的、适宜阅读活动的环境。幼儿园要在阅读区角为幼儿提供足够班级幼儿使用的桌椅、书架等设施,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正常进行。幼儿园阅读区角的桌椅、书架要能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幼儿园对其质量、安全性要严格把关,为幼儿提供安全的阅读环境;阅读区角装饰要富有教育功能、趣味性。幼儿的认识活动是无意识地从刺激环境中获得复杂知识的过程。阅读区角的墙面装饰要富有趣味性、创造性,要为幼儿营造生动有趣的环境。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快乐的阅读氛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3.为幼儿投放充足、有趣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幼儿阅读的必备条件,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避免因阅读材料匮乏导致幼儿丧失阅读机会。阅读材料除了要保证数量充足,还要注重质量的选择、种类的选择。要在选择适合幼儿阅读、能有效促进幼儿兴趣和认知发展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保证阅读材料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需求,增加幼儿使用阅读材料的机会;增加幼儿自主阅读的频率;增强幼儿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牟群英.当前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调查[J].幼儿教育,2003(3):5~9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16~19

[3]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66~121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46~51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2

【摘要】

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但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对新课改还认识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大量问题存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建议

新课程改革纠正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依赖工具太过的偏差,更加强调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初中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培养他们多元化、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方式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质量较低以及阅读兴趣通俗化等。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过程本身和基本观念的根本转变,以适应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新课改在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和个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面全面进行改革,从只注重知识传授到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从只注重文化课到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实现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全面发展,从只注重“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到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从只注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到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而评价,从只注重国家统一课程教材到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误区

新课改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角度、创意性的阅读逐步培养初中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在实际阅读教学实践中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存在较多的误区。

(一)教学目的偏向考试,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中考对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至关重要,而中考的升学率严重影响着学校的阅读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初中阅读教学迫于中考压力基本上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仍然跳不出功利化的限制,并不是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中考而服务,为了考试而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关注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标准化,未能辅以相关画面,大大降低了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不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理念相对陈旧,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较广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仍然固守老套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导致阅读学习变成了学生死板记忆优美文句和标准格式的枯燥过程,而完全忽视了其中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理解的重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部分初中教师仍然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鉴赏课。在课堂上教师枯燥无味而繁琐的讲解分析根本提不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没有自主思考,也没有发散式的学习思维方式,学生阅读量少且质量不高,只是单纯的注重如何在阅读考试中取得高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就目前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的奇怪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很多初中阅读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传授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初中生缺乏自主思考时间,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语文阅读兴趣不高。

(三)阅读时间较为匮乏,课外阅读数量有限

初中时期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又面临着升学压力,课内讲解和应试训练花费时间较多,学生课上自由阅读时间较少;课后作业和课外数理化练习较多,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另外,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阅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语文成绩提高影响不大,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且多看一些武侠、言情等类型的小说,出现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质量较低以及阅读兴趣通俗化等问题,阅读能力和自身文学素养提高有限,大多达不到新课改的标准要求。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误区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既是中考考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误区的原因。

(一)学生教学空间封闭,教学阅读材料枯燥

新课改后,原有的初中阅读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但仍未能打破目前教学空间狭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状。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教学成果不明显。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一切以课本为中心,对课本中存在的错误不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甚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教材或者部分教学资料当成范本,习惯照本宣科。如此保守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性的思维,降低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二)学生阅读兴趣缺乏,教师阅读评价缺失

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关注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标准化。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要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高分就好;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而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而且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大多未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导致初中生阅读兴趣日益丧失。

(三)新课改进程推进有限,教师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由于改革范围较广且实施时间较短,传统教学的弊端无法快速根除。且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仍然注重记忆、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培养。阅读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灌输所谓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新课改背景下改善语文初中阅读教学的建议

新课改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新课改的错误理解严重束缚了新课改下现代新型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面对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建构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注重培养阅读兴趣,强化主体地位

真正科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才可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学,而非灌入式的强制教学。只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科学有效的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充分挖掘文章,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兴趣和习惯。

(二)推进教学理念转变,创新教学方式

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即教师组织教学,进行讲解分析并巩固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单一枯燥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的双向交流,而不只是教师的单方面灌输,学生的单方面接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理解感受;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有选择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是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引导为主;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听学生讲讲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感悟。在我看来,建立阅读小组等方式就是不错的创新途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阅读活动的发展。

(三)深化语文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应该只含有枯燥乏味的文学分析和阅读训练的阅读教学,教师还应给阅读课堂加入多种元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背影》时,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畅谈自己和父亲之间的点滴,对比感悟作者笔下父亲背影中传达的感情。此外,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要想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量。初中生由于课程紧张,课业压力比较大,造成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教师可以从初中语文选修中选取些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减少学生选择压力的同时,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五、结语

新课改全新的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但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中仍然有大量问题存在,只有有效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与新课改背景相适应。本文旨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现状说起,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误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给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7-8

〖JP3〗[2]韩.初中语文阅读要重视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09(14):16-18〖JP〗

[3]马水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5):56-61

[4]米丽霞.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信息,2009(1):15-17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3

关键词:早期阅读;学前儿童;回顾与展望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ReadingCommittee)针对当时20%――40%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因为不会阅读而产生学习障碍的问题提出了“阅读准备”(Dyslexia)的观点。由此便引发了对早期阅读价值问题的争论,“一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受到刺激,有些东西就会永远丧失。而持不同意见的一些教育家认为,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一般很难有效地学习和阅读;人为的加速儿童的发展,是一种强制性的早期学习,忽视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特点,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顾明远,1998)

近年来,早期阅读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理论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2)也明确的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不可否认的是,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国内关于早期阅读研究起步较晚,并在早期阅读能力的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早期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的家庭读写环境与早期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国内更是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我国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反思、展望。

二、概念界定

(一)阅读

《教育大辞典》对“阅读”定义是:“阅读时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顾明远,1998)美国早期阅读委员会认为,阅读可以定义为:以理解为目的,运用书面拼音知识和口语语音知识,从印刷文字中获取意义的过程。(凯瑟琳・斯诺,2006)

(二)早期阅读

《教育大辞典(下)》中指出:早期阅读(earlyreading)是儿童1岁半以后即开始的阅读。主要由成人将儿童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幼儿听,儿童识字后,进入自己阅读。

《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指出,早期阅读是学前幼儿接触、学习书面语言的活动。相对于学习口头语而言,早期阅读是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表现,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

三、我国既有早期阅读研究主要内容的梳理

(一)关于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早期阅读的内涵特点、价值以及早期阅读能力的构成是早期阅读研究和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正确的开展早期阅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的相关文章是由周兢、程晓樵1995年撰写的,在以后的一些文献当中(黄晓娟,2002;周兢,2002、2005;张明红,2000、2005;余珍有,2005、2006、2008),研究者基本上对早期阅读的价值问题达成了共识。早期阅读核心能力的研究却不容乐观,只有少数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以及周兢所提出的三种主要核心能力的理论建构。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的把早期阅读教育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为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是,由于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体系总体上滞后于教育实践,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一些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在幼教界形成共识,导致实践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近几年来对早期阅读教育的思考,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刘先芳,2007)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单一、片面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对早期阅读的理解上有些偏颇,过于强调认知,把阅读当成一中获取知识的手段。甚至很多人直接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阅读,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人为的被缩水。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识字,有集中识字的现象,使幼儿的注意力只在汉字上;过分强调认知,过早的让幼儿把阅读当做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2教学方法不当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片面强调记忆,以幼儿会复述故事为主要目的;而是强调材料中的文字信息传达给幼儿,以识字代替阅读;三是忽视了幼儿自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如取书、收书、翻书的基本常规;听读、朗读、跟读、欣赏的基本能力;握笔、坐姿的一般常规等都是在幼儿阶段应该形成的,对幼儿今后成为有效地阅读者、流畅的阅读者有很大的帮助。

3.阅读的环境比较缺乏

“让孩子成为读书人,让社会充满书香。”这无疑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是目前大多数社区、家庭还没有形成有利于读书的环境和习惯,对幼儿的阅读获得缺乏科学指导,幼儿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的熏陶,缺乏适宜的阅读环境。文雅有序、温馨人文的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在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的较少。(刘先芳,2007)

(二)关于早期阅读教育价值与意义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早期阅读中一些重要的维度进行剖析,如早期阅读的意义、价值等。周兢在1996年就提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与教师、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学者从幼儿发展角度认为早期阅读在丰富幼儿应有的词汇,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思维的发展,密切亲密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在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张明红,2000)。

1.从语言发展的角度

有学者指出早期阅读核心价值是引导儿童从理解和运用日常用语,向理解和掌握科学的语言发展,并以此理解文本内容所蕴含的人类智慧(章红,2009)。

2.从儿童发展的角度

幼儿早期阅读可以扩大幼儿生活、学习的范围;建立初步的“读写”自信心;提高儿童的自我调适能力;享受分享阅读的兴趣等(余珍有、周兢,2003)。有学者在肯定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幼儿早期阅读是积极刺激智力发展的一剂良药,有利于开发右脑的潜力,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增添幼儿的生活感受,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重要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陪伴和影响整个求学过程,使儿童终身受益(祝士媛,2007)。

(三)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策略的研究

培养儿童基本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定的指导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识记效果,增强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促使儿童尽早从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向自主阅读过渡(杨玲,2010)。

解决早期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包括:

1.完善早期教育的目标体系

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兴趣的培养,因此阅读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本材料,还应该包括图画、标识标记。除此之外,通过早期阅读还能帮助幼儿积累一系列社会文化方面的经验;;促进儿童人际交往和认识世界,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成为流畅的阅读者等。因此,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对现有的阅读教育目标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不管教师们使用哪一套教材,都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阅读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2.提供新鲜、优秀的的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就特别强调“给儿童提供有价值有味道的文学作品”,虽然目前还没有量化的衡量标准,到底应该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算是优秀的、有价值的、有味道的。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反映儿童的真实感受;(2)注重嘴贫的趣味性、戏剧性;(3)注重作品的新颖性;(4)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

四、对我国既有早期阅读研究的反思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幼儿早期阅读研究的发展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总体特征,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不少值得借鉴或反思的地方。

(一)研究还需得到重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早期阅读教育在我国幼教领域轰轰烈烈的展开,时间的发展催生了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早期阅读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早期阅读研究文章的数量逐渐上升,参与研究的人员不断增多,由最开始以理论工作者为主体,到现在不断扩大的研究队伍。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可以看出,研究主体还较缺少经营行政部门的参与,且一线教师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早期阅读教学经验的分享阶段。

(二)研究内容亟需扩展

目前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涉及到早期阅读的本质、功能机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价值;关心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早期阅读环境的创设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早期阅读的方法和途径等。有资料显示,其中有关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方面的经验总结类研究较多。总体表现在不断深入,但内容的广度还不够,同时可以发现关于本土化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多从一般意义上谈论早期阅读教育,而缺乏结合当地实际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

幼儿早期阅读的结构、过程、环节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早期阅读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因此,研究者旨在通过方法引进、丰富早期阅读研究的思维方式,来更新早期阅读观念,开拓早期阅读研究的领域。近几年,我国早期阅读研究的发展开始尝试用教育学、心理学、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以华中师范大学周兢为代表,开始将国外脑科学与眼动技术引入,但总体上来说,我国早期阅读在研究方法上还处在不断尝试和创新的阶段,开始摆脱以往以经验描述为主的研究范式,逐渐形成我国早期阅读研究系统的研究范式。

近几年对早期阅读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使得人们得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思考,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尽管我国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们也可以明确未来我们的早期阅读研究必然会与具体的教学实践更加紧密的相结合,并以促进幼儿早期阅读理论的系统化,教学实践的合理化和务实化为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5]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978.

[2][13]张明红.关于早期阅读的几点思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0.

[3][10][16]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凯瑟琳・斯诺.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M].胡美华等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序言.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

[9]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篇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其教学过程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同时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特色,合理分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比重,将其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况

小学语文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规划的教学部分,是小学生语文启蒙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在拼音方面、写作以及阅读方面,这几个部分的教学质量决定了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如果整体的教学质量偏低,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会相对较低。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的基本板块是阅读教学,阅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以及阅读技巧的传授,只有将这三个板块完成好就可以较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应当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阅读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根本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质量偏高,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度看重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看重课本内部已经设置的阅读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够。课外阅读教学往往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若是教师不注重课外阅读教学环节,就会使得学生在相关方面的阅读能力较差。

2.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兴趣相对较弱,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掌握不充分。阅读素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与培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偏少,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比较薄弱,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比较陈旧与传统,没有根据阅读内容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来制定阅读教学方法。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质量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不能够满足整体的发展需要。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比较单一与陈旧的教学方法,所有的阅读课文都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较低,最终导致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小学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的部分,轻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研究方面投入较少,在阅读教学方式创新方面成果比较少。这种现状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时展所趋,下面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课内阅读的教学发展,还要相应地穿插课外阅读的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内阅读的内容来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适当填充,课外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语文教师人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重传授阅读技巧的讲解,从而整体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课堂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点拨、启发和鼓励,把更多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上。教师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办理阅读综合交流活动,全方位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特性,将其充分结合。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畅谈语文阅读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同时也要积极分享阅读的基本技巧,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小学生接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路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邹木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痼疾种种――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调查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22):240-245.

[2]赵光辉,叶少雄.实践取向观照下的第二课堂建构――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视角以海南师范大学初教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55-58.

[3]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90-101.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5

【关键词】绘本阅读;学前教育;重要性;分析

早期教育往往被人们称为前阅读教育阶段,是为了能够让学前阶段的儿童能够通过前阅读和前书写,对于识字和学习引发出浓厚的兴趣,人类天生有丰富的求知欲和学习欲望,如果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能,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长期对阅读保持热情,并渴望有效阅读,就可以对学前儿童的未来,知识发育和阅读技巧领悟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及学习利用

学前儿童是整个阅读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所有与阅读活动有关的行为都是浅阅读,包括对于绘本和图画的阅读和理解,不应该仅仅将阅读行为局限在印刷的文字方面。早期的阅读行为是儿童认识整个世界,获得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重要的基础,阅读是从初中就开始的,早期阅读在学前阶段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儿童在学前阶段就有必要大量掌握和阅读书籍,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自我阅读的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由于其识字量有限,因此在此阶段的阅读必须阅读大量的图画和图文结合的书籍为主,阅读方式主要是亲子共读,为了培养儿童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些特点,在儿童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以非文字的图画或者符号材料为主,来将口头语和书面语一一对应,从而帮助学前儿童加深对于图画和内容的理解。

二、儿童阅读绘本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和引导性

绘本的出现,是为儿童早期阅读提供适宜的阅读资料的一个重要突破,绘本中的图画是作为故事内容存在的,在每一页故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这种简洁的信息表达方式和色彩丰富的故事性内容可以很好地引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西方对于绘本阅读往往非常重视,中国的绘本教育是近两年才慢慢兴起的,绘本是以图为主的书,他的语言简洁,画质非常优美,故事非常有趣,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前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亲子共读在整个绘本阅读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好的、良性的推动作用。通过有效的绘本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并且对于知识和内容有更新的领悟,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体验不同的情绪,理解这些情绪的深刻含义。对于儿童品格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学中已经为人们所广泛重视,学前阶段是儿童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从小塑造才会对于未来的定型有一个良性的促进,阅读优质的有关于人格品格形成的绘本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能够得到最大伸展和进化的一种过程,培养如何克服恐惧心理,与别人平等相处,为未来儿童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会起到非常好的良性作用。

三、绘本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美感和审美能力的综合影响

对于美的感知和领悟以及对于美的创造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经典的绘本一般来说都是由著名的艺术家来绘制的,一般来说,绘本都是由精通儿童心理的美术家来进行描述的,他们可以出色地运用良好的绘画技巧,通过色彩缤纷,画质优美的图画来诠释生命的故事,这种故事非常有利于儿童进行理解,对于美好事物和真挚情感的理解,可以让儿童通过美丽动人的图画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感觉。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渗透着科学教育内容的绘本也慢慢出现,这些运用优美的绘画手段,将生活化和科技发展相互结合的绘本,可以向孩子们展示更多的美好天地,而这种绘本对于孩子们扩展知识面,促进全方位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做好了基础性的准备。因此对于绘本的教育,应该按照绘本本身的寓意,进行不同类别的绘本教育,对于0—3岁的儿童以及更大的儿童,应该选择不同难度的绘本进行教育。这种对于教育的分层阅读,是为了让儿童能够更好地在自身年龄阶段能够领悟的范围之内对于绘本的深度有更好的潜能激发。绘本不仅仅是对每一页故事的具体阐述,更应该对于绘本的整体连贯性进行更多的思考,儿童在有效的阅读过程中,往往对于整体绘本的连贯性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自我概括,这是因为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未必是分页阅读和逐页阅读,而很可能进行跳跃性的思考和思维过程,现代的绘本设计一般来说都会考虑到照顾儿童的这一阅读特点,在绘本设置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儿童进行更好的领悟和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是孩子的人生大事,早期阅读是学习儿童重要的学习内容,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在阅读时的思维过程会更加复杂,阅读对于智力发展就更加有益处,七岁之前学会阅读就能练就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技能,可以在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慢慢领会更多的人生真谛,有科学研究表明天才儿童往往都能够在五岁之前开展有效的阅读,因此,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和绘本阅读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环境,是目前为了儿童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一种绝佳途径。

参考文献

[1]万如意.绘以人生之色彩,发现生命之美丽——浅议绘本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视界,2016.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6

关键词:早期阅读影响因素策略幼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能力像助推器一样帮助一个人很快获取知识和能量。已有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潜能的开发对于个人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十分必要。文章探讨幼儿早期阅读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以期对科学合理地实施早期阅读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因素

(一)阅读环境

众所周知,“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对幼儿个体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失去阅读兴趣,幼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做出不配合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好的阅读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深入阅读主体内容的敲门砖,因此,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二)家长和教师的参与程度

家长和教师将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塑造,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引导和支持。就早期阅读教育而言,幼儿园和家庭各有优势,从根本上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家长的态度、方法等将直接影响幼儿早期阅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师懂得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可以向幼儿传授适当合理的早期阅读技能,进行专业化的阅读指导;而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具有长期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内容丰富,方法机智灵活,如果将二者形成教育合力,幼儿的发展将会取得最有效的成绩。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良好的阅读材料的选择从客观上决定了主体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口语表达简单,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喜欢听拟人化的故事,喜欢有明亮色彩、情节单一的图画书。其二,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应具有“跳一跳,摘果子”的特点,既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四)幼儿自身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良好的阅读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不难发现,幼儿的探索欲望特别强,新奇多彩的事物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在对一件事物失去兴趣时,就会很快寻找新的兴趣点。教师在开展早期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幼儿阅读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此外,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好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8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的学习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布置和装饰获得。教师与家长应创设有趣的图书屋、图书角,为幼儿选择丰富多样的图画书和多媒体等,以为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通过这些物质材料的布置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心理环境的创设要建立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创设需要家庭的支持,家长应为幼儿创设文雅有序、人文温馨的高质量阅读环境。家长可在家里创设图书架,为幼儿选择丰富而具有教育价值的图书,在每天或每周的固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探讨幼儿未解决的问题,家长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以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二)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给予指导、支持和鼓励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阅读特点予以支持和配合。教师教学应具有感染性,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教育,让幼儿学会阅读的方法,促进儿童从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向自主阅读转变。教师应意识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帮助家长提高指导幼儿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应正确认识早期阅读,更多的积累早期阅读知识,在独特生活化的教学中对幼儿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家长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抓住生活中的阅读契机,不失时宜地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要有耐心地指导幼儿,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优秀的图书

新鲜优秀的图书富有时代感,不仅具备教育价值,而且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喜欢的图书具有篇幅短小、易于儿童接受、画面生动形象、故事情节充满趣味性和戏剧性等特点,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为幼儿选择图书时还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反映幼儿的真实感受,为幼儿创造出一个充满欢笑的童话世界。

(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家长对幼儿的辅助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家长在坚持适当正确的原则下,不应该干涉幼儿自主选择图书,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阅读需要及时进行科学辅导。刚接触图书时,家长应教会幼儿正确的读书方法,如应该怎样拿、怎样翻书,介绍封面和扉页,采用手指滑读的方法等等,让幼儿对图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有效的坚持。家长应给孩子制定一个详细的读书记录,主要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读书时间、读书效果等等,经过长期的坚持来了解孩子的变化,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家长应起好榜样作用,每天陪幼儿一起读书,并且当幼儿提出问题时,家长应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并且适当给予鼓励,从而调动幼儿读书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形成教育合力,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才能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阅读潜能。

参考文献:

[1]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

[2]郭尚花.早期阅读的作用、原则及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7

1.1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在老式的英语教育系统里,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只是一味的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不在乎学生们是否真正的接受了,更不在乎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是忽视了学生的存在的。这就让学生们缺少实践性,对阅读的理解就变少了,但事实是,老师讲十遍不如学生做一遍。老师纯粹的讲是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这种方式会阻碍学生们的英语成绩。老师们应该要清楚,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他们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载体,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种引导,这才是老师的职责。

1.2阅读教学重视词汇和语法,却忽略了实际的练习

当下,在英语阅读教育里重视的是对语法的学习,老师在对阅读讲解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也是对每个句子、甚至每个重点的词语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解读,因此对阅读的讲解变成了对课文的解读,严重的忽略了阅读最本质的含义,这就让学生们对阅读的学习产生了误解,让学生们过分的去重视对句子的分析以及对单词的记忆,从而忽略了对阅读的实际练习。按照这样的发展方式,虽然是养成了精读的习惯,但是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方面的发展。然而实际上,阅读体现出的是一种整体性,它注重的是对文章整体大意的把握,对于语法和词义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1.3在阅读教育的过程里忽略了对学生速度的练习

对于做阅读理解的题目,甚至是做整套英语题目来说,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然时间到了还没有将题目做完。在做阅读题目的时候,规定的时间应该是一分钟一个题目,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在快速的时间内把题目扫一遍,因此,这与老师讲解的精读是相悖的,精读要求对每个词语和句子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阅读的精读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阅读速度。老师在阅读教育中重视精读,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速度的锻炼,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做题速度的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题目,并且使得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才是阅读教育的核心。

1.4在阅读的教育过程里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

对于阅读题目来说,阅读量是十分钟重要的,阅读量不够会直接导致速度的降低,所以这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英语阅读教育的一个缺陷。在高校里,英语的阅读课一周大概只有一两节课,而这个时间也被老师们拿去给学生们讲解语法和词汇去了,在课堂上没有进行对阅读量的提高,而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课下进行枯燥的阅读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进行大量地阅读了。

2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在阅读教育的过程里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

当下的英语教育还沿袭着老式的英语教育方式,老师们习惯一股脑的传授方式,这种方式会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老师们必须改变这种想法,要开始重视学生。只有老师们重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之后,才能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教育知识的传播者,才能够在学生们学习阅读的时候给他们适当的引导,这不仅仅让学生们把握好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还学到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即使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对阅读进行有效的锻炼,而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课堂上的任务。唯有让老师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才能够更多的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让老师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促进学生们阅读水平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2在阅读的过程里重视对阅读能力的锻炼

对于英语阅读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大体的意思,对阅读文章大意的理解是一种优势,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升华。可是,在当下的阅读教育里,老师们重视精读,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这个和阅读理解所要求的有所不同。对精读而言,它过分的看重语法和词汇,老师也加强对学生语法和词汇的练习,这把学生们引入了一个歧途,让他们认为,阅读理解就是拼命的记单词背语法。但是对于阅读理解来说,核心在文章的整体,学生们应该抓住阅读内容的整体,老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和了解,让学生们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以泛读为主,精读为辅,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整体阅读水平,提高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能力。

2.3在阅读过程里重视对速度的提高

对于英语考试来讲,每个题目都是有相对应的时间,只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题目,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交卷。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明白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是很难的,同时也清楚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对于老师的教育方式,一遍一遍的强调语法和词汇,很难让学生们的英语速度得到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们对阅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老师必须重视起阅读速度的锻炼,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阅读理解题目的习惯,并且还得保证阅读的质量。在日常的锻炼中,遇到了问题,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们,让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目的性,提高对阅读速度的锻炼以及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2.4在阅读的过程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前提是先让学生们增强对阅读量的意识,在老式的教育方式里,老师一味的传输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性,让他们忽略了阅读量的重要性,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在高校的英语阅读教育里,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阅读量的提高不能在课堂上完成,而课下的学生又不会主动去完成阅读量,使得学生在阅读量的方面很欠缺。所以,对于老师们来说,只有改变学生们的想法,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才能使阅读量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同时重视平时的练习,课内课外的练习才能使英语阅读水平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3结语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8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激发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36-01

国家新颁布实施的新课程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和欣赏表达能力,引导其接触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文字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幼儿教育规律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尊重儿童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1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国家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常说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在物质环境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或者走廊处设立阅读角或者阅读走廊,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出入教室时能够随意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具有趣味性、直观性的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可以选择张贴一些名言警句、生活小常识、安全知识等,并配合图片展示,做到图文并茂,让这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要引导幼儿阅读,带领学生进入图书角,在幼儿进行阅读时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看书的顺序,不要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随意翻看,培养幼儿阅读耐心,教师要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图书,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享受阅读的乐趣。在精神层次上,教师要注重和幼儿的沟通,将自己当成孩子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念,用友善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采用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对幼儿进行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在幼儿阅读出现问题时,要鼓励孩子进行新的尝试而不是加以指责,引导幼儿在阅读时多听多看多思,创设和谐自由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自由阅读,不让阅读成为一种负担,耳熏目染的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发挥幼儿的天性,用一颗童心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教学中去。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设计有效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听讲,因而使得学生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下,当前素质教育提倡师生教育的相互作用,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主的阅读教学新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强化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问题,在阅读教学开始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对阅读的内容加以深刻了解;当进行新故事的阅读时,教师可是设置相关悬念,不告诉幼儿故事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推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其次,幼儿的活动特点具有集体性和依赖性,独立性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这一年龄特征,在阅读教学时多进行交流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在幼儿阅读后让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者观点,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交流;也可以开展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讲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通过小组间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积累相关书面语言,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的作用,在阅读时对幼儿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眼神、动作、语言对幼儿的重要影响,要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情绪,磨练幼儿阅读的意志,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多方面活动模式

在幼儿阅读教学中,即使是很生动形象的阅读材料,如果讲解方式过于单板单一,那么幼儿很快就会对阅读活动失去兴趣,因而借助不同的教学工具和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活动是幼儿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将原本单一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的形象性语言,能够将平面的景象变成动态的情境,配合音乐和视频的播放,能够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情境,对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产生影响,有效集中幼儿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喜闻乐见的效果,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用游戏、表演、讲述、手工制作等多种呈现方式,让幼儿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富有兴趣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激发幼儿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阅读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阅读的基础上体验表演、创作的快乐。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发展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阅读参与性和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有效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激l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珍有,周兢.走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J].早期教育,2003年07期.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9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4-01

一、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育的现状

1、小学重视基础教育而忽视阅读教育

我国小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重视应试教育,在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投放的精力过多。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于阅读教育的忽视,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小学教学应该使用课改需求,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准则,如果从我国国民阅读育本身来看,其就存在阅读性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为了获得高分数,教师在学生个人精神以及人文修养方面必然所有忽略。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

教学效果是够能够得到了实现,教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我国,教师问题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成为了阅读教育中的一个硬伤,加大制度的制约我国阅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体的表现为:

(1)教师自身的阅读修养不够,思维守旧不灵活,最主要是对阅读教育没有兴趣,缺乏热情。一名合格的阅读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阅读底蕴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极度热情,是最为基本的素质。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作为阅读教师,不懂得语言的运用,没有科学的授课方法,那么学生将无法真正领会到阅读的真正意义,更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

(2)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过于主观,散漫,讲课内容松散,毫无系统性可言,还有一部分教师授课方法死板,不懂得创新,授课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于阅读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心思想挖掘不深,这些问题都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找不到终点,更无法真正体会阅读作品的深刻内涵,对于阅读课程缺乏兴趣,不能够主动学习,由于课堂缺乏趣味性,死气沉沉,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无法从作品中得到启示,提升阅读修养,阅读课程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3、小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娱乐化

当代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可谓寥寥,与之相对应的对于阅读学习的功利性却在日渐凸显,从目前我国小学生对待阅读的态度来看,怀揣阅读梦的孩子已经十分不多,人们不再是因为热爱而学习,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为了博得家长的赞赏而学习,为了能有个好的未来而学习,那些光鲜夺目的证书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阅读作品,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文章,但仅仅限于动漫、玄幻、武侠之类的小说,真正的阅读作品很好有人问津,这些都是造成了我国小学生缺少阅读底蕴,对我国文化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1、阅读与艺术合并教学,注重学生阅读鉴赏与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阅读与艺术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阅读与历史、艺术等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国外很多小学校都会在校内为学生开设阅读活动课,并且这些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都非常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消除学生心中的枷锁,使他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殿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进而培养其独立研究能力的形成。

2、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思路创新

(1)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2)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即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训练。其次,教师还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等进行“精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例如:要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扩展以及句子仿写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而且,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合作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交流。在学生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其给予指导,告诉学生应该自学哪些内容。

例如:文章的体裁与背景等等。要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自学方法,例如如何细致地分析文章内容,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活跃阅读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教学评价;双主体;以学论教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19-02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要注重过程评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其中的三个基本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实现发展。

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阅读教学评价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阅读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得英语阅读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阅读教学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过程评价应重视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

主体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一项核心标准;现代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主体教育以充分重视学生教师双主体为根本特征,而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则大多偏重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却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那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评价应如何进行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阅读教学评价是阅读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时,教学方式会影响、激活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也会影响、激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教与学方式必然走向和谐的统一,这是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要注重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即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学论教,实施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评价。

三、以学论教,实施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评价

主体教育以充分重视学生、教师的双主体为根本特征,教师应重视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以学论教,就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基本标准来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并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教师学生双主体,就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但并不弱化教师的课堂主导性,仍然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理念。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评价的创新是开展教师、学生双主体英语阅读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应重视对“教”与“学”双方的评价,创新英语阅读教学评价,确立主体性教学评价标准,考虑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彻底消除传统阅读教学评价只见教师不见学生的偏向。此外,还应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因为教和学的活动并不是两个孤立的部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不能在评价中将二者割裂开来。

要探索创新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评价,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依据什么来评价,换而言之,即新课程理念下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好课的标准是五个“实”:①扎实──有意义;②充实──有效率;③丰实──生成性;④平实──常态性;⑤真实──有待完善。

笔者认真学习了叶澜教授好课的标准与主体教育的思想,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尝试把主体教育与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参与实施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并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评价”:

1.英语学科的特点是:英语是一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即扩大阅读量、注重阅读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辅,注重语言输出。

2.一堂好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课应回答的问题是:①学生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怎样?②教师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怎样?③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有哪些?④英语的教学特色应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一堂好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课应体现:①主体性,能体现教师学生双主体,以学论教,教与学比例合理;②特色性,能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师把握英语学科的能力强;③适用性,能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④扎实性,能落实三维目标,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体验了情感;⑤生成性,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设计阅读教学,体现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⑥真实性,能体现教师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待反馈与完善。

笔者以上述内容指导自身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力求使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体现合作型的原则,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用运能力发展为出发点;体现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评价以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思维、教学智慧、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通过实施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评价,学生学会了咨询,学会发现和改进自身阅读学习中的不足,学会评价自己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笔者还对自身课堂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学会评价自身的课堂阅读教学,发现和改进自身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阅读教学

【中国分类法】G623.23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课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开放性阅读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并且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1、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概念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与阅读学习联系到一起,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阅读素材内容,形成直观感受。对于孩子的思考、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1]

2、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其次在学生基本掌握阅读内容的主要脉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最后开放性阅读教学对于阅读答案没有明确的固定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2)开放性阅读要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多样性

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限制,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限制,使学生感受社会,感受自然,将阅读内容与社会观察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其次要形成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间进行良好沟通,能够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下进行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开放性阅读教学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和生活,将阅读内容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理解中,使阅读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开放性阅读教学能够很好的进行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

开放性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部分学校主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将开放性阅读教学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促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探讨氛围,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并且开放性阅读的成功运用能够活跃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充满活力,适应当前新课标的要求。[2]

二、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措施

1、开放阅读资源

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开放阅读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开放教材资源,开放时空资源和开放媒体资源。开放时空资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或者是网上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等进行查询,拉近学生与阅读内容的距离。开放媒体资源即通过多媒体进行阅读内容图片、声音等的设定,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开放教材资源则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开放性阅读教学手段,它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担任引导者的身份,对于教材的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引领,精心设计阅读内容教学形式,使教材讲解具有创新性。开放教材资源需要引领学生明确阅读内容重点,并对于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迷人的张家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自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文章内容的重点。最后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很难理解张家界的山峰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进行绘画,然后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张家界山峰的样子,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方便理解作者的描述意图。[3]

2、开放阅读形式

开放阅读形式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学生阅读形式进行全面创新,实现学生开放阅读的目标化、灵活化、实践性以及自主选择性。在进行课内阅读讲解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情境再现法、演示法、参观法等,根据具体的文章进行具体的选择,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人物性格、中心思想等。例如在学完《鲁滨孙漂流记》这篇文章后,学生对于文章鲁滨孙的性格和经历一定有很多自己的观点看法,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类似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开展学生间的探讨交流。

3、开放阅读评价

开放阅读评价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思维,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首先对于阅读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够进行模式限定,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解答,教师予以正确方向的引导。其次要善于运用评价的模糊化,即教师要明确学生答案是否合乎常识,对于不符合解题内容的答案要进行及时纠正,防止偏离解题中心。对于个性化又符和要求的答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三、结束语

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特征和重要性决定了其长久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开放性阅读模式的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凤今.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3(03):43-44

[2]郑林玉.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3):19-20

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篇1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性;阅读教学

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与思想,这些都能够从侧面反映出阅读者的情感、知识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自主性阅读发展。自主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自主性阅读教学能够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应用自身的语文知识,并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文学鉴赏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表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合作、自主以及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开展有效阅读教学。因此,自主性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主性,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自主性学习,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需要为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当中,并对阅读知识的形成、联系与应用途径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并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采取教师选取阅读教材,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阅读,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再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并最终对文体大意和内涵进行统一讲解。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也致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自主性阅读教学能够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进行自我感悟,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目前的阅读教材很难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只有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选取和探索,才能实现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三、提高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为灌输式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在教学前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教师对文章的大意和内容逐一讲解,其中心任务是对文章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观察;而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语文教材对传统教学中的观察教学进行了创新与优化,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观察语文阅读教学转变为实践语文学习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前先让学生对语文技能以及动作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动作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2.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阅读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语文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下载相关影视资料,制作成PPT文件或直接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阅读文章,通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够更好地开展自我学习,能够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此外,在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最新的文献资源,创新阅读教学资源收集途径;并且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

2.阅读文章需要具有启发性和复杂性

阅读文章过于简单,学生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偏差,无法有效进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具有一定启发性和复杂性的阅读文章能够发挥加深学生思考深度和角度的效果,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文章中设计的基础知识,实现操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文章的结构、主旨以及内涵进行探索,然后由小组成员对各自的结论进行分享,最终得出团队结论,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文章阅读与讨论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进行阅读并对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能够保障阅读学习达到一定的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意义与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惠美英.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3,18(12):47-49.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格式(16篇)
  • 下一篇: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