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乡村美景作文(6篇)

时间: 2024-01-04 栏目:公文范文

乡村美景作文篇1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特征;建设理念

生产性景观往往和农民的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是农民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景观,体现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果,还能展现其对自然资源的工业改造成果,不仅具有文化性特点,还具有参与性、教育性和可长期继承性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各乡村都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随着该项工作的不断推进,乡村出现了土地生产新形式,生产性景观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因此,各地乡村都应重视生产性景观建设,积极开展生产性景观建设工作。

1美丽乡村

2008年,浙江安吉出台了一份文件,正式提出“美丽乡村”一词,提出要将安吉县各乡村都建设为中国最美丽乡村,这使“美丽乡村”一词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这份文件中提出的建议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开发一条新道路,安吉县在乡村建设方面获得的成果让全国各地都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应用了这一词,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之一。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出台,该文件对美丽乡村判断标准进行了具体阐述,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方面。由此可知,美丽乡村内涵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乡村景观,二是乡村社会。将美丽乡村解释为村民物质要求可以得到有效满足,且能充分利用村庄资源条件发展乡村经济的可持续乡村。美丽乡村其实就是适宜居住、村民富裕、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乡村。

2生产性景观概述

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构成,但生产性景观一词的出现时间还较短,2010年才正式出现,我国对于生产性景观的研究时间较短,学者之间尚未对其形成统一理解,关于生产性景观的定义也有多种,当前最受认可的定义是由蔡建国教授提出的:“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体现自身农业生产成果,展现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工业改造成果,具有文化性特点,还具有参与性、教育性和长期继承性等特点一种特有景观”。文章将生产性景观解释为:在乡村区域内,利用本地自然资源,通过因地制宜产出的各种物质,且具有文化性、美观性、可长期继承等特点的一种景观。

3乡村生产性景观特性

乡村自然环境一般都比城市要好,但现在乡村也存在大量人工环境,为了满足村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同时满足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考虑农业生产问题,还要考虑美观问题,这就决定了乡村生产性景观不仅要具有美观性,还要具有生产性和文化性等。其实乡村生产性景观这些特性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而且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促使乡村实现健康长久发展。

3.1生态自然性

乡村生产性景观往往和乡村自然环境关联密切,可以说是在和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基础上建设的,因此其具有生态自然性特征,还可以改善乡村人工生态系统[2]。乡村生产性景观是村民利用村中自然资源通过人工加工形成的,和自然生态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古往今来,只有做到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才能在土地上获得良好收成,才能长久维持这种良好收成,这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所以乡村生产性景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维持和自然生态的良好适应性,也就是要保持生态学特点。

3.2生产性

乡村生产性景观在起源之初,生产性就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成为和其他景观类型的最大区别,同时也是和城市景观的最大不同,而且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农业生产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农民生存的主要方式,和农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而生产性景观的经济价值主要就表现为生产性。建设乡村生产性景观一定要注意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田地生产性景观可以满足农民日常生存需要,水体生产性景观则可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在地形不太平坦的地区可以建设林果景观,还可以建设梯田形成农田景观,地形比较平坦的地区则可以进行大面积农作物种植,从而形成农田景观,如果乡村附近存在河流则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从而形成乡村渔业景观。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乡村经济,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促使乡村产业结构得到完善。通过积极开展生产性景观建设,既可以推动农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于农村产业生产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为农村休闲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帮助村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实现振兴乡村经济的目的。由此可见,生产性景观的生产性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3.3美观性

乡村生产性景观需要通过人工加工才能完成,即需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让其既可以保存原有景观特色,又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由此可见,其具有美观性特点。例如,建设庭院生产性景观时可以种植一些乔木,根据周边环境和生产设施配置一些植物,建成花园庭院景观。在坡地建设生产性景观时,需充分考虑地势地形,使其具有艺术效果[3]。在平地建设生产性景观时,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实际需要,以便建设出具有安定感的景观。对于农田沟渠可以建设为像田野中的飘带一样的景观,传统水产养殖则可以营造为和现代水产养殖有着鲜明对比的特色景观。

3.4文化性

乡村生产性景观具有乡土特色,因此可以起到传播乡村文化的作用,传承地方精神。不同区域的生产性景观所处地形不同,水文条件和植被也不同,再加上社会因素的差异,其乡村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形成的景观也会存在区别。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在乡村生产性景观建设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村民房屋前后的大树和石磨等都是年代的象征,都是村民记忆的一部分,是乡村文化的体现,还有采用传统生存方式种植的农作物,不仅是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展现,也是农业文化活动的体现。此外,传统水产养殖也是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展现。由此可见,乡村生产性景观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文化性特点。

3.5教育性

生产性景观需要经过人工加工才能形成,因此其属于半自然化景观,同时还是确保乡村生态不被破坏的重要保障。在参与体验型景观中,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业生产,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采摘活动,既可以让游客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还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如果生产性景观是关于农业生产的景观,在游客游览时可以安排专人讲解农作物相关知识,如果生产性景观是关于家畜类动物的景观,在参观时可以为游客介绍家畜类动物相关知识,帮助游客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家畜养殖等,而且现在很多城市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了解非常有限,借助乡村生产性景观可以让城市孩子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从而开拓其眼界,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这对于儿童未来发展非常有利。

3.6体验性

乡村生产性景观既可以让游客参观,还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如播种、采摘、垂钓等,还有一些生产性景观允许游客参与产品制作,如亲自动手制茶、制作瓷器等。由此可见,乡村生产性景观还具有体验拓展功能,具体表现为体验性特点。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具有的体验性特点既可以增强游客游览热情,还可以让其感受到快乐,同时能满足其休闲需求,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达到发展乡村经济的目的。近年来,乡村生产性景观将美观性、教育性和体验性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了更具系统性的乡村模式。

4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建设理念

4.1合理利用乡村特有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应立足现有资源,如山水、地域文化等,同时还要将建设适宜居住、学习、旅游的乡村作为主要目标,通过挖掘和合理利用乡村特有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例如,阳山畈具有多种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高度集中,为此,当地将旅游和农业生产进行结合,在建设生产性景观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设计乡村生产性景观时,需要全面、深入挖掘乡村所在地资源,客观评价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利用这些乡村特有资源,形成更多优势产业,促使当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建设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不仅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还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特色生产性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4]。对于当前农村土地问题,需要积极复垦,还可以进行修整,拓展土地存量,为建设乡村生产性景观提供充足的场地,复垦的土地可通过流转将其转换为资金,为建设生产性景观提供资金支持。

4.2注意保护乡村地域文化

乡村地域文化包括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还包括当地民俗文化。建设乡村生产性景观时,要注意保护乡村地域文化,如使用本土植物、本地材料等,使建成的生产性景观具有乡土特色和地域性,而且可以让这些乡村地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使其可以实现传承和发展。另外,建设生产性景观需要将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大力保护村民传统生存生活方式,尽量保留原真性民俗文化,同时还要将传统乡村景观布局理念作为指导,对于乡村生产性景观建设不应给予太多人工干涉,保留景观的真实性,而且还应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提升景观价值。

4.3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开展生产性景观建设

前人经验可知,农业生产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好的成效。因此建设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无论是确定农作物,还是开展建设都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如建设休闲观光型景观时,需要先了解当地气候、水文条件等,建设时也要尽量选用乡村植被,如果需要引入外来植被,也要能够适应当地气候,让景观体现出乡村风格,才能具有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我国人民赋予了植物很多意义,通过大面积种植乡村植被可以很好地引起游客的乡土情感。此外,建设乡村生产性景观时,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和周边植物建筑物,尽量和这些事物保持一致,具有和谐统一性,才能让景观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从而达到回归自然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目的。

4.4注重整体规划且要凸显区域特色

建设美丽乡村生产性景观不仅要做到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还要进行整体规划,凸显区域特色,才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做好生产性景观整体规划需要整体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当地居民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游客对乡村田园景观的要求、人们的审美观念等,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生产性景观才能实现生产性、美观性和教育性的融合[5]。此外,根据历史文化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在连线成片理念的指导下整体利用乡村特色资源,或是将具有不同景观资源的乡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分区,同时注意凸显不同分区的区域特色并加强各个分区之间的联系,都属于整体规划,都可以体现景观地域特色。

4.5重视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

乡村生产性景观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是景观一大特色,也是景观能够吸引游客的一大利器。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既可以满足游客需要,还可以增强游客游览热情,也符合乡村生产性景观体验性特点。对于乡村生产性景观设计或是让游客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或是让游客直接参与农产品加工,让游客在亲自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劳作的快乐,同时还能让游客接受科普教育。游客收获和加工的农产品还可以作为商品售卖,增加了收入项目。渔业景观则可以让游客体验垂钓,对于游客收获的鱼可以免费加工,让游客吃到自己亲手钓上来的鱼,无疑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耕作景观还是渔业景观,都要既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又要具有休闲观光功能。而且在选择植物品种时,不仅要考虑是否适应当地环境,还要考虑是否会对游客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喷洒农药时也要确保不会对游客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为游客单独开辟一块区域作为体验区。另外还要注意和周围村民建立良好关系,听取其意见进行改进,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还可以让景观变得更加完善,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开展生产性景观建设,应合理利用乡村特有资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还要注意保护乡村地域文化。同时,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注重整体规划且要凸显区域特色等,这样建设的乡村生产性景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自然环境,为发展乡村经济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晓晴.生态循环农业视角下的乡村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2.

[2]康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9.

[3]何真.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高琳琳.农村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乡村美景作文篇2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2-0109-01

1乡村景观概述

乡村景观是在人类长时间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它与人类的实际生活需求及生产需求是相契合的。乡村自然景观在乡村景观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基本上保持了自然原生态,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乡村人文景观则是基于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形成的产物。乡村人文景观当中,物质元素包括了各类动植物、建筑群落等,非物质因素则涵盖了思想、人文风俗、、道德等[1]。总体上来看,乡村景观既呈现了自然环境的美感与原貌,又被赋予了功能性特征,并且承载了特殊的人文属性,是一类具有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特殊景观。

2乡村景观特征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看,乡村景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自身承载了一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自发性特征。乡村景观并不是完全由人工设计出来的,也不完全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人类长期活动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当然,其中也有部分乡村景观体现了使用者的主观意愿,但大部分乡村景观都属于典型的无意识产物,即乡村景观是自发形成的。(2)生产性特征。乡村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存在密切联系。农民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可能会对部分土地进行改造,让土地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改造能够让乡村景观得到新的功能属性,使其为人们生产、劳作所服务。由此可见,生产性是乡村景观十分重要的属性之一。(3)协调性。农业活动开展过程中,人们会结合实际环境情况,采取一定措施保证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让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乡村景观正体现了这种协调性特征。(4)人文性特征。乡村景观不仅容纳了各式各拥木拔铮还承载了乡村独有的人文精神。因此,可将乡村景观视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乡村景观也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承载了区域历史文化元素,富含人文特色。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3.1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作用

相对于其他景观而言,乡村景观具有独特的气质,能够为人们营造出淳朴、清新的气氛,让人们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正因为如此,使得乡村景观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将相关元素添加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能够让整体设计更为和谐,更加饱满。乡村景观元素在风景园林当中能够与科技元素、艺术元素、人文元素形成互动关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让风景园林更为饱满,更具有层次感[3]。或者说乡村景观元素是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利于提升设计深度,让设计层次更加丰富、完整。

3.2有利于优化城乡布局

将乡村景观融入至风景园林设计当中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一方面,乡村景观与环境保护存在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乡村景观与技艺应用及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联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纳入乡村景观元素,意味着城乡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同时,乡村景观能够指导及优化城乡布局,促使城乡保持协调的发展态势,让历史人文得到传承,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契合的。

3.3可促使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乡村景观是自发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更符合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城市景观则是在人类工业化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特别是现代城市景观到处都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等工业元素,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与生态美格格不入。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通过加入乡村景观元素,能够增加风景园林的文化性、适用性,使得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同时,乡村景观元素所承载的自然属性能够促进风景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让人文、自然及现代元素相统一,进一步体现出风景园林的和谐性。

4乡村景观规划建议

无论是对于农村发展,还是对于城市发展,乡村景观所承载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乡村景观,但也不能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保证农村风貌得到健康发展。首先,要注重农田保护。农田是乡村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农田适于集约化耕作,但又不会影响水土保持。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农田保护,特别是对优质土壤要给予重点保护。其次,乡村景观规划期间要注重整体性原则。乡村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规划时不能仅将其视作一个单纯的区域,而是要将其与周围环境及相邻地域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让乡村景观能够更为和谐地存在于环境当中,并使其与地域整体景观相互呼应。保持历史人文特性。乡村景观所积累、沉淀的历史人文特性应该得到保护,并且在规划当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让乡村景观表现出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5结语

乡村景观内涵丰富,不仅承载了环境属性,还具有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将乡村景观元素融入至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能够提升风景园林的格调,让风景园林达到更高的层次,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周昂.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山海经,2015(19):223.

乡村美景作文篇3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土景观;万湾景观设计

1“美丽乡村”乡土景观建设的发展背景

乡土景观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社会痕迹,是乡村景观建造中的的灵魂,它源自于最原始最朴素的大地景观。这种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过时间的洗礼慢慢沉淀出来的。丹凤万湾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有自然景观的保护,还应该着重体现对浓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传承与延续。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只有突出乡土文化的建设,才能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发挥地域景观特色,促进城乡交流;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2丹凤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分析

2.1建设滞后

目前村庄内按照村庄规划已基本落成,但是乡村景观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主要原因是乡村内的设施建设基本着重于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忽略了乡村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且前期对基础建设的投资较大,造成资金不足也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因素之一。

2.2乡土文化意识不足

乡村居民缺乏专业的规划理念,自行拆旧建新,建筑形式多受到城市建造风格的影响,却忽略了自身原有的乡土价值,造成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而对于乡村景观建设也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种植。

2.3乡土文化不突出

规划区内乡村景观设施基本大同小异,缺乏乡村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旅游导向系统,关键在于缺乏乡土文化。正是盲目地追求城市文化,而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更没有将传统的乡土文化特色与景观设施合理地结合起来,构成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

3丹凤万湾村“美丽乡村”乡土景观的营造方式

3.1道路系统

在视觉景观上,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包括村路两侧自然生长的树木花草和不规则分布的乡土建筑所形成的近景、由独具田园风貌的农田景观和村落建筑群体景观形成的中景,以及由远山、树林等自然景观形成的远景。

3.2建筑风貌

万湾村依山傍水,其建筑随地形高低差异而错落有致。在建筑形式上应该体现传统特色,展现陕南民居风格,以白墙灰瓦和坡屋顶为主,在空间布局上则应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万湾农家乐庭院除了建筑用材考究,地面铺砌青砖并配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庭院景观布置更应该体现乡村的笆小院、蔷薇簇簇的家韵味,让游客真正体验温馨、舒适的农家小院。

3.3景观设施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设施能为人们提供方便、观赏等服务。环境设施的位置、体量、材质、色彩、造型都对乡村环境的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在营造空间气氛上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村内景观节点、旅游配套设施设计应充分挖掘乡村环境肌理,文化蕴藏,利用乡土元素和乡土材料,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观赏性,烘托乡村田园的氛围。

在万湾乡村景观设施设计中,以乡村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墙来展现浓郁的乡土特色和地方风情。村内景观小品以及导视系统地设计充分利用乡土元素和本地材料来展现,比如利用乡村特有的生产工具磨盘的有序叠加来形成旅游导视系统的组成形式,将村内废弃不用的饮马槽、翁罐等旧物再利用做成街边栽培植物的花钵,构成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乡村美景作文篇4

1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转贴于4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②刘滨谊等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1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③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④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地理学报,1998,[6]:365~370

⑤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⑥刘天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画镜文心.生活1读书1新知三联书店,1994

⑦农村与景观.台湾大学农学院农村规划与发展中心编译,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⑧舒楠,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建筑师,1997[78]

⑨程极悦,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建筑学报11987[10]

⑩肖国清,论徽州古典园林艺术1中国园林,1988[2].张浪等,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1中国园林,1996[6]

ω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ξ陈志华等,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1台湾省建筑师公会

乡村美景作文篇5

看,这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连绵不断。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村庄,连田野也看不见了,这些山就像一群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了不知几千万年了。但从没有人惊醒它们的美梦。小溪边,池塘边一株株垂柳在凉爽的微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枝条,像美丽的姑娘在梳理着飘逸的头发。听,鸟儿在树枝上欢乐地歌唱,那歌声似乎整个村庄都听见了。

哇!真香啊!这是什么呢?哦,原来是村口的茉莉花开了呀!这芬香一定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吧。看,一丛丛盛开的茉莉花,白银似的茉莉花,像玲珑的古式纽扣一样,镶嵌在翠绿的树林中。含羞草长得那么茂盛,它的叶子很奇特,一根根细的茎,两旁有一些细细的像小针一样的东西,和长杉树的叶子很像。这一儿丛,那儿一簇的狗尾草长得那么可爱,那么柔软,真叫人喜欢。

村里的房子错落有致,但房前屋后都少不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我奶奶家也不例外,那块菜地仅有几尺见方,可一年四季总有吃不完的菜,有金黄的油菜,碧绿的黄瓜,又嫩又长的扁豆,紫得发亮的茄子、小灯笼似的青椒……每次我们回去,总忘不了捎上一些回来。

淅沥,淅沥”听,什么声音。这声音那么轻快,那么柔美。这到底是什么响呀?咦!怎么不见了,哦,原来它被天野挡住了。小溪似一条长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可爱的鸭子在戏水,不时还可以看到一只鸭子把脖子深深地扎下水觅食,一扎就好长时间,只看见尾巴在左右摆动着。小溪的不远处,几只大白鹅在引哼高歌,那架势就像小溪里的主人。多么迷人的乡村美景呀!怎么样,聪明的你在赞叹这美景之余,一定也在慢慢地享受这田园美景了吧!

乡村美景作文篇6

一、10种类型美丽乡村含义

(一)高效农业引领型。在新农村建设引领下,特色产业经营突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科学化经营,依托现代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产销结合紧密,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同步快速提高。比如:长春市陈家店村、四平市高家村、公主岭市房身岗子村等典型。

(二)三次产业融合型。实现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网络营销、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达到产加销结合、农工商并举,农业多重增值,农民多点增收,形成田园综合体构架。比如:吉林市大荒地村、务本村,延边州春兴村等典型。

(三)农村生态保护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比如:通化市赶马河村,延边州腰甸村、小山子村等典型。

(四)传统村落整理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村内已有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修缮整理完善,客观还原历史面貌。村内整体房屋建设规划科学有序,与古村落和古民居风格和谐统一,实际实用,方便生活,促进乡村旅游。比如:通化市鹿圈村、曙光村,延边州白龙村等典型。

(五)环境整治提升型。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效,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突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建设比重大,建立起设施维护和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比如:长春市双合村、四平市F山子村、辽源市永治村、松原市杨家村、白城市架其村、梅河口市永强村、公主岭市火炬村等典型。

(六)民俗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蕴含独特的民俗文化、关东文化,饮食、住宿、服饰、舞蹈、书画等有自身传统,并且民俗文化传承得好,发扬得好,展示得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起到教育育人、示范带动、凝聚精神、鼓舞干劲、弘扬优良文化传统作用。比如:白山市果园村,松原市查干花村,延边州金达莱村、光东村等典型。

(七)名景古迹挖掘型。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历史优势,村内已有知名景点景观、古迹,或通过对已有的名景古迹进行升级打造,或通过全新设计建设打造知名景点景观、挖掘整理修复古迹,使名景古迹成为本村一张形象名片。比如:吉林市松凤村,延边州防川村、红旗村等典型。

(八)乡村旅游打造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各村地域区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实际,开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游、生态环境体验游、历史文化纪念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通化市赤柏村、地沟村,白山市望天鹅新村,延边州仁化村等典型。

(九)历史名人弘扬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展示弘扬本村、暂住或来过本村的历史名人,以及抗日、抗联民族英雄,提高村知名度,历史名人的典型召引示范作用明显。比如:通化市繁荣村(高志航)、公主岭市大泉眼村(于凤至)等典型。

(十)传统农耕展示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传统农耕器械、文化展示,以及按照传统农耕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带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四平市蔡家村、延边州春和村等典型。

二、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四项措施

(一)高度重视。培育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对于彰显美丽乡村个性,实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引领示范、带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选准不同的切入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典型模式示范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条件,切实把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作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加强领导,快速推进。

(二)科学归类。各地要组织人员,按照10种类型标准,对2015年、2016年创建的美丽乡村和2017年计划创建的美丽乡村,进行对号入座、科学分类,有针对性进行培育和完善提高。各地总体归类划分工作4月20日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三)典型示范。以市州为单位,会同县(市、区)按照10种类型,具备条件的,每种类型选择1~2个美丽乡村,进行重点培育。各地按照10种类型,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审核、市(州)推荐办法,全省选出10种类型的典型模式村(每种类型选择1个以上村),作为参加省农委开展典型模式推荐遴选的典型,推荐典型要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原则,要注重质量,不搞平衡,宁缺毋滥,推荐工作在4月末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家长对孩子的寄语范文
  • 下一篇:收集猜灯谜作文八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