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景观建筑的立意和作用
总体来讲,景观建筑的立意具体就是指通过对景观建筑的具体应用,能够将设计师心中的艺术构思及具体想法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园林工程的具体功能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在这两者基础上将工程设计进行艺术化的表达。这种立意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不仅有主观层面,还有客观层面。主观层面主要是指园林设计师的艺术构思以及设计想法,客观层面具体就是指园林工程的环境条件以及工程资源等可利用条件。在进行具体的景观建筑设计的环节,立意以及构思是核心内容,总体来讲,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园林工程的主题概念,通过对这一点的深刻把握,充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能够站在园林工程全局的高度上进行统筹规划,使得整体的景观布局科学合理。在整个园林设计的环节中,通过立意能够将整个工程的各项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通过整体的设计规划,来实现设计师的艺术构想,立意将对园林工程有着系统性影响,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思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园林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准。
1.2立意的理论基础和手段
立意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环节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精准的立意,使得景观建筑能够在发挥实际作用的基础上,更具有艺术内涵以及人文底蕴。但是天马行空的不顾客观规律的空想,是与立意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兼顾到工程的实际条件,其中不仅有自然环境,还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安排,通过对各方面内容的精准把握,进行针对性的规划,使得每一项资源和条件都能够科学合理的被利用,能够使整体效果更具艺术气息。总体来讲,设计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立意,第一就是模仿立意,通过模仿使得景观建筑能够得到初步构建,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发挥,添加进设计师自身的构思和创意。第二就是生态立意,在这一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为基础,避免生态破坏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能够与园林景观建筑和谐共融的存在。第三就是诗画立意,在这一过程中添加进文化元素以及思想内涵,使得景观建筑可以呈现出如诗如画的艺术效果。最后就是本土风情立意,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本土化的人文风情进行适当体现,使得地域性特点以及地方性的本土文化元素能够在园林中出现,这样一来,整个园林将于这座城市达到水融的效果。
二、景观建筑的实际应用
2.1凉亭的应用
在园林中凉亭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凉亭是我国园林构成的标志性元素之一。通常情况下,都是将凉亭设置在园林的中心位置,从园林工程学角度出发,凉亭不仅有古典式凉亭,同时还有现代式凉亭。现代式凉亭的样式相对较为单一,古典式凉亭构成元素更加多样,而且样式也更加丰富。凉亭的构成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也有利用石料以及木料的情况。通过凉亭展现出的层台累榭、雕梁画栋,人们将能够在凉亭之中感受到古韵古香,产生神游天外的感觉。凉亭是重要的景观建筑,在园林工程中不可或缺。通常情况下,都是将凉亭与山明水秀的景色相搭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湖光山色的怡人景色,还将在清风拂面之下,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必将会流连忘返。
2.2桥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中,通过加入河流的元素将能够使得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够扩展园林景观的心理空间。更重要的是河流还能够对园林的整体气候进行调节,使得空气变得更加湿润,这将使得园林环境极大改观。不仅如此,河流的流动还将使得园林更加富有活力,使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加多样,同时还能够通过河流与大自然产生更加亲近的感觉。如果园林规模相对较小,桥梁通常都是用来对水面进行划分,这样一来就使得景观的整体面积有所拓展,同时还能够使水面焕发出幽深的感觉,从而使河流的景观作用进一步展现出来。不仅如此,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可以设计成拱桥,这样一来就能够变得更加简约质朴,简化了人们的感官心理,能够更加沉静的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三、结语
1.1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者构思园林景观的主导思想,其能够赋予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隐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园手法,产生了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藏与漏、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等传统的园林景观特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成份
2.1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园林景观的各种设计理念也一次次被提及:文化理念、和谐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理念等。但无论任何理念都是在探索现代景观的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传统文化、造景手法融入现代艺术的创造手法,进而通过重组、简化的方式抽出古典园林的精髓,营造全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2.2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先进技术已被应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中既秉承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又采用了现代先进技术进行设计,其不仅使现代园林景观自然化,而且使现代园林景观更加的美观。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特别注重对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同样也关注了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以及山水的组合方式,但是,其还加入了现代先进技术,这大大改善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素材以及设计方法。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其也为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设计素材[3]。
2.3植物配置的创新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要想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对植物配置的方式有所创新以及突破,并将植物配置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非常注重树木之间的搭配以及配置形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进而达到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精心挑选植物品种,并敢于尝试全新的植物配景手法,同时其还应善于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进而充分利用植物配景。
3结语
园林植物的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是植物,所以植物的形态特征对于植物景观空间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对这些来进行具体的讨论。①色彩。大家都知道植物是具有丰富的色彩的,它的色彩通过枝、叶、花、果实、种子等展现出来,很容易就被人们感知到,颜色可以给人们带来情绪的感应,因为颜色能够引起人们的心理感应和生理感应,容易获得美感。②季节变化。在植物景观空间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季相,因为很多植物是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表现了时空的一种连续性,对于空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中色彩的变化比较容易让人发现。特别是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组成时,枝叶间的密度会跟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③形态特点。除了植物的季相、质感、颜色等这些特征对植物有着重要影响之外,植物的形态特点也对园林植物的景观空间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植物的形态特点在其布局以及构图方面影响着多样性以及统一性。因为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态。简单来说,可以分为锥形、垂枝型、圆球形、圆柱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几种。
2植物构景的手法
①秩序。植物的排列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的,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态来形成变化的秩序,比如不同形状的植物形成由高到低的顺序。植物的质感也要有一定的秩序可循,可以由粗糙到细腻,也可以由细腻到粗糙。秩序对于景观植物非常重要,可以协调植物的配置,但是一定要注意突出景观植物的重点,不管秩序怎么安排,人们的视线焦点应该只有一个。合理地使用秩序规律可以让景观植物变得更加吸引人。②重点。无论是怎样的景观植物,都应该突出重点,有一个主景物。主景物在植物景观当中起强调作用。选择主景物的时候应该要充分考虑其形态、颜色、质感是否足够突出。只有足够突出的植物,才可能在整个植物群落中凸现出来。③多样性。如果植物景观的构图过于单一,则可能给人单调平淡的感觉,无法吸引人。而如果合适地利用植物的多样性,不但可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还可以避免植物过多的重复。在构图基础里的植物又叫做基调植物,而重点植物指的则是可以调整景观植物的构图的植物。而多样性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质感的变化来表现。
3结语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阐述了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审美艺术的培养,对一些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内容包括:中外园林的概述,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日本古代园林,西方的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及西方园林的特点。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园林美的内容、形式美法则、园林布局形式等;园林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包括地形、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小品及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等;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包括道路与广场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及公园规划设计等内容。园林绿地设计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用途,围绕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建造出优美、有内涵的园林环境。园林绿地设计主要包括植物种植设计、建筑设计、地形设计、景观小品等方面的设计。每一项的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园林绿地设计要围绕这三个基本原则来设计或提升。
2实习经过
(1)实习时间:2014年2月~至今。(2)实习地点:北京盛妍园林设计有限公司。(3)实习经过:首先熟悉景观设计的整个流程,熟练掌握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施工图的画法,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景观设计整个流程
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做出方案设计—出平面图—重要节点平、立、剖及效果图—文本编排—汇报方案—方案通过后—进行初步设计以及扩初(确定每个局部的的景观以及小品、景观建筑的尺寸)—施工图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
4工作中参与的主要设计项目
4.1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规划设计
(1)项目分析定位。
聊城市要构建“江北水城”,首先应该在构成水系的水体形态上尽量丰富完备。东昌湖以辽阔的水面和与古城的相互依存为特色,古运河是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为特色,而徒骇河则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因此,徒骇河的景观设计对于聊城市展现城市形象是极为重要的。这几个水系要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徒骇河是贯穿聊城市南北的主要的生态廊道,其南部融入城市的水源涵养地,北侧与城市防护林带交融在一起。宽阔的水面和两侧茂密的树林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
(2)设计特色。
体现聊城市地域文化内涵,要把聊城市徒骇河景观设计做成聊城的、现代的、徒骇河的。植物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层林尽染、漫步花镜、芦荻荡影”。地形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坡地和台地相结合。人有亲水性,因此,在设计时,80%的游览路和停留空间滨水,让人可以自由、安全地亲近水面。在真正的下笔绘图之前,设计师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胸中有丘壑。而笔者的导师正是这样一位“胸中兀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的设计师,跟他真的学到了好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仔细的分析解读徒骇河,最终确定了徒骇河的设计方案,徒骇河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少而精;适度的原则;基面整,亮点突出的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就是徒骇河以高大乔木为主,主要目的是隔断外界的噪音,提供一个安静休息区,内部以疏林草地为主,更好地为游人提供休憩游览的环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搭配,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重要节点做重点处理,搭配以聊城特有的景观小品,营造一种徒骇河特有的景观特色。
4.2聊城市湖南路南侧水系景观绿地设
(1)项目分析定位。
首先,湖南路改造后作为聊城中部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和景观走廊,南侧绿地首先应该作为景观大道两侧道路景观的一部分,应该与北侧的绿地一起展示简洁大方的道路景观。同时,其宽度达到110m,中间包含一条景观水系,因此,它兼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应根据地形和水系的总体布局,在其间适当加入游憩和表达聊城历史文化的内容。但总体上应简洁大气,形象突出。其次,它是城市的重要廊道之一,因此,在设计时,不但要形成东西向的开放空间,引导疏通东西向的新鲜空气,还要在南北方向上留出导风通道,使空气能够快速地南北流动。第三,它还是聊城市南部与北部的连接线。因此,在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在湖南路向南观看和由绿地南侧向北观赏的效果,在山水格局、植物配置等方面作出相应处理。(2)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把湖南路南侧绿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水系规划以及南部新城区的总体规划中来分析和定位,确定其主要功能、景观特征,强化与其相交叉的道路、水系、绿廊的联系。使其成为整个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时要统筹考虑聊城市近远期的发展规划;保留利用的原则,现有绿地中,一些长势良好的植物,再次设计时,应注意保留利用,既能降低造价又能形成较好的景观特色;土方平衡的原则,挖河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于河道两侧,既丰富了景观,又可以减少工程量。挖填方在总量上应保持基本平衡。
(3)主要设计概念。
回流萦玉,七水连珠。规划30m宽的河道贯穿东西,并形成流线和开合的变化,使其成为形态自然的景观河流。在道路交叉口、重要节点等处,将水面适当加宽,共形成七个较大的水面,构建“七水连珠”的景象。将挖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筑一系列带状起伏地形。根据尺度计算,地形高度最高不超过6m,以2~3m为主,东西向共形成5处较大的带状地形,形成“五岭逶迤”的主地形格局。十里樱花情。在湖南路两侧种植五公里长的品种各异,花色各异的樱花,形成十里长的樱花大道,花开烂漫,独具特色。
(4)植物种植设计。
主要地形上植物密植,多用常绿树种,高大乔木居中,向南北两侧形成层次,兼顾路上和河边效果;道路交叉口和水面较宽处以疏林草地为主,选择景观大乔木成丛栽植,重点突出,视线通透;在地形制高点多种植高大乔木,是林缘线变得更加丰富。植物种植设计的主要概念可以概括为:水木润春华,西岭含秋色,一带红樱花,半池黄菖蒲。
4.3聊城市昌东乡愁园景观景观提升设计方案
(1)项目分析定位。
本设计方案是关于景观提升的,所谓景观提升是指在保留观赏效果较好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总体的观赏效果。原聊城市昌东公园位于徒骇河畔,是垂钓者、郊游者的乐园,亦是聊城市乡土植物园。但是,由于植物空间杂乱,灌木过密,游览服务设施缺乏,景观主体不突出等一些制约因素,导致公园内杂草丛生,不能很好地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环境。这也是要对昌东公园进行景观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景观提升的整体思路就是去芜存菁,完善设施,适度提升,刻画主题。
(2)设计理念及原则。
聊城市乡土树木形成骨架,结合现有植物形成枣树园、杨树园、榆树园、槐树园、柳树园、藕池、牡丹园等七个乡土植物园。浓郁的郊野气息使城市中人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来此享受安静、美好的时光,营造出城市山林的意境。聊城市的民谣、土胚房、石磨、水井都能很好的表达设计主题。
(3)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种植骨架,在原有植物基础上稍加点缀花灌木,形成一片浓郁的乡野气息,使得植物的种植既简单又不失去主题特色。植物种植还是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主要原则。
5实习心得
园者,画之见诸于行事也。”中国山水画与园林在发展历程上的吻合,可以通过许多山水画家本身就是杰出的园林设计者来体现。历史上许多擅长山水画的画家本身就是著名的园林设计者,而许多园林也因一些著名画家的参与设计而变得名声大震,如元代画家倪云林参与设计的苏州狮子林,画家李流芳设计的占漪园,文徵明设计的拙政园、紫芝园,唐寅设计的桃花坞,宫廷画师叶洮设计的畅春园,画家袁龙设计的退思园等。此外,寄畅园、休园、东园、耕渔轩等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指导下设计的。中国山水画与园林都既包含着自然山水之美,又凝聚了艺术精华之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性。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直深受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影响,而中国古典园林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剖析
山水画家参与园林设计必然会以绘画的理论和技法来指导园林设计,以营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山水意境,这就不仅会使画论直接成为造园理论,还会使山水画与园林在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上相互影响。自古以来,山水画家参与创作设计的园林不计其数。
(一)立意
巧密于精思,神仪在心”意在笔先”说的就是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指画家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后而获得的主题思想。立意既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影响作品意境和品格高低的重要因素。立意既是创作的起点,也是创作的终点。山水画不是画家对客观自然的直接模仿,而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后创作出来的既有生命又有美感的作品。园林设计也是如此,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和规划思想,即立意。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不仅要有好的立意,还要相形度势,扬长避短,有较高的艺术思想境界,在这样的立意组织下设计出来的园林才是不着痕迹、浑然统一的。如苏州拙政园中的积水洼地,由于地势较低,因而在设计时仿效太湖的水乡景色,以水为中心,以赏荷为主,所有建筑依水而建,将景秀华盛的神韵与独特的地理条件相结合,既突出了荷风送香气的意境,又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论思想。
(二)构图
虽说山水画构图与园林布局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一种理想的图景创造,都是一种于天地之外的灵奇,人们在游览园林时看到的仍是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因而人们常以山水画中的图景来设计古典园林,而山水画中的构图手法自然也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方法。经营位置是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章法构图术语,在六法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形象安排都要受经营位置的统辖。经营位置,也称置陈布势、章法布局,是指在绘画前要对画面构图进行仔细的揣摩,在千变万化的事物中理出脉络、分清主次,这既是绘画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山水画构图手法在园林的山石配置、建筑安排上有着很好的体现。在园林有限的空间中不仅要塑造出花样繁多的风景,还要体现变化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样才能营造出优美而自然、多样而统一的艺术效果。山水画构图与园林空间布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山水画构图中的许多原则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同样适用。如山水画在布局上讲究主次分明,以桥梁、屋宇等来衬托和点缀山水,山水画中背山临水、水中设岛等已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观。这种环境观在古典园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古典园林中景物众多、高低错落有致、主从关系明确,从布局上来看,全园的重心是主要部分,次要部分既具有独立性,又从属于主要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如苏州园林中以水为中心,山水参差起落、花木点缀、建筑疏密相间,一步一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当然,山水画构图与园林布局设计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别的:山水画中的景物主要通过画面位置来体现,因而表现在画面上的景物既具有画境空间布局的含义,又具有画面构图布局的含义,体现的是一种二维空间。在园林设计中,游人观赏到的是一个三维园林空间画面,随着游人的移动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物。
(三)元素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石为骨”水为血脉”寺观、村落为装点”,山水、树木、花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常用的绘画元素,这些绘画元素也是构以成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传统山水画画家非常重视对山石的选用,如郭熙曾这样描写四季山石:春山艳、夏山翠、秋山净、冬山淡。山石的选用在园林造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扬州个园以四季假山来传达借物传情、营造理想的山水意境。此外,园林景物与建筑在空间中的相互融合,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互渗透,山水、花木、建筑之间相互穿插、彼此协调,既实现了可游可观的目的,也达到了物我同一、心物相照的艺术境界。
(四)意境
意境是中国所有艺术追求的最高审美范畴。好的山水画不是自然山水景物的简单描绘,而是境生于象外”,是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是在有限的物象之外表现无限的意象。我国古代画家提出的以形写神”不求形似求神韵”画意不画形”等都是意境思想的具体化。诗情画意”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园林设计中的意境是对山水画意境追求的延伸。在园林设计中,意境是指以山水、花木和建筑营造一种精神环境,以有形有色有声音的景物塑造来创造一种无限意境,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感悟环境。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园林设计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而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文人造园如作文,情与景统一,意与象统一,堆石凿水、栽花种树,以展示风景的形式抒发真挚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表达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在中国山水画中,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个性,如兰花象征着淡泊明志、梅花象征着坚强不屈、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等。在我国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也常常以这些植物来体现主人的个性、寓意造园者的气节,如扬州个园的主人以无个不成竹之意”来寓意其气节的高尚和品格的清逸;柳宗元以愚溪”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标榜自己孤傲不群的志向。中国山水画常以写意的手法来表现自然之美,中国园林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和再现无限的自然之美,就需要借助于山水画中的写意手法。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是中国园林表达意境的独特方式,江南许多私家园林在设计时常使用假山、漏窗等阻隔视线,看似普通的景色,几经周折才能看到全貌,带给人深邃的联想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园林景色的意境倍增,意蕴更加含蓄深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