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交通环保论文(6篇)

时间: 2024-01-06 栏目:公文范文

交通环保论文篇1

关键字: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内涵相关措施

Abstract:intheprocessofurbandevelopment,urbanplanninghasbeentheguidingsignificanceofpolicy,withthespeedingupofurbanization,urbanpopulationincrease,environmentaldestructionandotherissuesfacingthepeople,underthebackgroundofincreasinglysevere,thecityplanningmoretowardsthedirectionoflowcarb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buildingalowcarb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thecityisChina'surbanplanninggoalsanddirectioninthefuture.Forfoothold,thispaperdiscussestheconnotationoflowcarb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underthebackgroundofurbanplanningandthecorrespondingmeasures,analysisoflowcarb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underthebackgroundofthesignificanceofurbanplanning.

Keywords:lowcarb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nnotationrelatedtourbanplann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却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低碳环保社会的建立成为人们最为强烈的要求。低碳环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因此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增加绿化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化,达到环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论述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

一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环境破坏现象严重更加制约了城市规划步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基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要充分的强调以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在政策规划的推动下实现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再辅以低碳环保技术的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环保性。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间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环保能源的应用和产业的建设、低碳环保建筑的施工、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低碳环保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就是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所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内,以实现环保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措施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规划的总体布局,能够从决策源头以及宏观层面上保证低碳环保的规划发展,再加以具体的规划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质量的环保生活要求。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相关的措施。

(一)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从总体上把握好城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进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复合化土地的利用,要优先发展非土地依赖型产业,降低土地的浪费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业用地的比重,以此来实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在空间整体布局时,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组团格局,用这种格局适当的配置人口,减少人口过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能够从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环保要求下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求。

(二)加强城市社区低碳环保生活建设

低碳环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区的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用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量,保证空气的质量。为此在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建设。例如加强宣传,帮助居民明白低碳环保生活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让市民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励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程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实现对能源的节俭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环保生活建设也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相关规划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该城市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不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大的工业,这样的规划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城市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却得不尝试,因此说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的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化。例如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工业建设以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为主,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高技术发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式发展,这样的方式在城市工业规划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低碳环保建筑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选用更环保更低碳节能的制冷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够忽视的。

(四)城市规划中注意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的规划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规划既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低碳环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实用性规划建设,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当地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设,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今后的发展承载力,在规划中尽可能的有效预测今后的城市发展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公交出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三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能将城市规划的方向引向低碳环保;其次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环保性发展,也是将来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一个跳板,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能够符合我国生态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两型社会”相协调。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从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得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够对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08期

[2]赵文静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3]胡杰低碳理念下社区规划策略研究中外建筑,2012年第05期

交通环保论文篇2

【关键词】交通规划;战略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高端科学含量的先进技术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使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然而,在人们享受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同时,诸多副作用也显示出来。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衡量指标,在这种显性的高质量生活中,也隐藏着各种弊端,并使得人们在无意识中付出了代价。交通规划方案的出台,已经将交通发展对于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从而也将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交通对于环境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1战略环境评价

所谓“战略环境评价”,就是指各种因素对于环境的影响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其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系统性地研究。这种评价是基于宏观规划项目而言的。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自然改造的各种项目,都需要进行科学性地评价,以不破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否则,任何的给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项目,即便为人类带来的各种利益,也是暂时性的。其危害是潜在的、持续的,影响到了人类的未来发展和自然的可持续。

“战略环境评价”的英文缩写为“SEA”(Sw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战略环境评价是针对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所提出的方案,并对此拟出调整性的建议,在交通规划与战略环境评价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对于各种相关的信息做到相互反馈,以利于方案的调整。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如果对其进一步追溯,其概念的形成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加拿大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各国的专家针对环境质量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并提出了这个概念。

进入70年代,环境影响评价得到了推广,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全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当中,都实施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得到了有效地应用。

美国率先将战略环境评价纳入到法律体系当中。随之,一些发达国家也将战略环境评价纳入到国家管理日程上来,并通过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将各种评价技术方法纳入规范的运行轨道当中。虽然当时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战略环境评价已经呈现出全方位展开的态势。

2发达国家交通专项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对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一些。因为在这些国家存在的更多可以实践的地区。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战略环境评价一般都会应用在部级的交通设施规划当中,对于区域通规划设计的较少。而美国则不同,主要还是以州和地方层面为主,并且将环境保护列入到法律的范畴。

比如美国的加州环境质量不达标。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城市改造,已经在空气质量上有所改善了,可是就目前来看,这个州还是美国环境较差的一个州。

城市中环境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交通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那么,对于环境的分析,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与大气质量管理规划在采取的措施上保持一致。建立战略环境评价,将环境保护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列入到城市规划框架当中。

除了机动车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交通工具,如航空飞行器等,也会释放出尾气,同时还会带来噪音污染。那么,针对城市战略环境评价,要制定出科学性、可行性的指标,其主要的依据就是要在交通规划中融入战略环境思想。

3中国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

进入到二十世纪末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改善交通对于环境的影响。交通政策和交通规划从此被纳入到了考虑范围内,并开始了研究和实践。

中国规划层次上的战略环境评价起步较晚一些,目前还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即便是探索当中,也对于战略环境评价格外关注,并同样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

目前来看,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践范围还具有局限性,主要是集中研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技术方法。任何一种实践性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交通规划中战略环境评价所涉及到的研究理论包括很多,已经逐渐地深入到了各个研究领域当中。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生态学以及交通环境等等,无论是从实践研究的角度,还是理论探讨,对于交通规划中战略环境评价都具有参考价值。

(1)在一个国家中,任何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主宰着一切的社会活动,并为之建立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战略环境评价要被建立起来,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的。

(2)当提到环境保护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生态学理论。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将生态学纳入其中,着重研究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进行交通战略的制定和评价,首先要考虑到地区性。从区域发展入手,建立更高层次的、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对于实现发展目标非常有利。

(3)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流程

交通规划中,要制定并实现战略环境评价,从理论有效地过度到实际应用当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首先,要根据战略环境评价的系统分析数据,初步建立起战略环境评价模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作出评价总结。当工作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结束,而是要将战略环境评价所获得的理论基础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并进行检测跟踪,以获得更为具有科学性的数据。

如此循环进行,就可以将影响战略环境的一些潜在的行为挖掘出来,并作为评价工作顺利执行的基础。

4优化交通规划

4.1改进技术

要实现控制环境并主动预防,就需要在技术方法上有所改进,将综合交通规划与战略环境评价之间架起动态的桥梁,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完善、相互融合,可以将战略环境评价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现代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将战略环境评价纳入其中,一般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的问题,基于对污染物扩散现象的计算,来评价大气环境的现状。

(2)城市污染问题与交通的发展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交通需求与机动车发展进行评价。

(3)既然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就会联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问题。当交通环境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生态的时候,那么,城市交通承载的各项指标就要进行分析,对于交通环境的容量问题进行评价。

(4)除了对于现实问题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起交通规划战略方案的构架。那么,交通环境测试以及其反馈信息,就有必要分析并作出评价。

4.2管理程序优化

(1)战略环境评价提前介入

在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之前,首先就需要对交通管理状况有一个系统化的分析。一旦需要在交通规划中进行环境评价,就需要将战略环境评价体系提前介入其中。在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之间各有轻重,但是在一些城市当中,战略环境评价因其潜在性,所以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将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同等对待,并实现同步的自我评价,对于综合交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2)优化审批程序并实现公众参与

交通规划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不但会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会形成各种的矛盾。所以,当需要跨部门审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将审批程序简洁化,并且做到公开、透明。

对于一些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交通项目,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其进行战略环境评价。在交通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尤其是环境评价的时候,最好要组织群众参与,并征求其规划意见。

5总结

交通的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资源耗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挠作用。在传统的城市交通建设当中,由于没有将这些因素纳入到管理的范畴当中,导致城市面临着环境日趋恶化的后果。将战略环境评价融入到交通规划当中,可以充分认识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对于改善交通发展模式,丰富和完善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伟,彭克江.对综合交通规划中融人战略环境评价的思考[J].城市交通,2012(01).

[2]冯平刚.浅议交通规划中战略环境评价[J].魅力中国,2010(107).

[3]白洪涛,徐鹤.中国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02).

[4]白宇,吴靖,朱坦.欧美城市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交通环保,2004(01).

交通环保论文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战略环境评价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规范的对政策、法规、计划、规划以及其替代方案进行评价的过程,并针对不良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交通运输建设往往大量的占用土地、消耗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被世界各国应用到交通运输事业当中,并制定出了战略环境评价。

1.战略环境评价概念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简称SEA)是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在战略层次上的具体应用[1],它是对包括政策、法律、规划、计划、战略代替方案等任一战略的环境影响作出综合、正式、系统的评价过程。环境影响评价在交通运输这一发展战略过程中的应用就是交通运输战略环境评价(简称TSEA),它是一个具体评价、预测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环境影响并指出减缓措施的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研究了交通运输SEA理论,我国政府对该理论也予以了高度重视。

2.TSEA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战略环境评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是国外SEA理论体系尚未得到统一与完善,存在相关机构的沟通不协调、SEA程序通用性差、评价方法过于局限等不足之处,全面开展SEA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我国在法律上对规划层次上的SEA的加以确认后,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欧美国家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交通规划SEA的研究方面,就尝试从交通规划和政策上对环境影响进行考虑,进而研究和实践战略环境评价,但是很少涉及政策层次的战略环境,而且在财政和行政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尚且不够。

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后,对交通运输发展SEA的研究在基础和实践经验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大多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热点也仅仅是放在技术方法上,所以说我国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3.发展交通SEA需解决的问题

3.1建立TSEA有效实施机制

实践经验表明,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的关键就是建议相应的有效保证机制,那么交通运输战略环境评价的实施也应当有一套有效的、完善的保障机制。这就需要政府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与保障措施,从而在决策交通运输计划、规划与政策时,能够使交通运输SEA获得一定的地位和权重。

目前欧洲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地区已经进行了交通发展战略的一些SEA工作,并且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也初步的研究了如何建立有效保障交通运输SEA有效实施的机制[2]。我国在建设保障机制时应当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积极的交流,对于好的经验要学习并传播、对于各自遇到的问题应加以讨论,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快的建立交通运输战略环境评价保障机制。

3.2研究完善TSEA的理论方法体系

3.2.1理论体系研究

建立和完善技术方法学的基础就是研究基础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主要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交通经济学理论、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系统工程理论、政策学理论、交通环境学理论等[3]。在这些理论中有一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但仍需进一步的对完善TSEA的理论体系加以研究。

3.2.2技术方法学研究

研究TSEA的技术方法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都必须要有适应各个工作的技术方法,现阶段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政策评价法、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改进、为研究交通运输战略环境评价发展的新方法等

3.3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当在整个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确立TSEA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多个政府与规划部门之间在不同类型评价时有效协作的重要性。对SEA所需要的各类预测技术进行开发,还应建立有效的数据库对环境情况进行记录[4]。一定要高度重视交通预测值中的相关输入量,其应该有效反映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动态性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制定的政策与财政对于交通造成的影响。当前,TSEA还仅仅被局限于计划和规划的层面上,只有发展政策层面上的SEA才能令可持续发展这一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交通运输建设往往大量的占用土地、消耗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而交通运输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基础,还组成了影响全球环境的重要部分之一,应当将战略环境评价应用到交通运输行业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总而言之,战略环境评价是一种对环境进行评价的方法,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环境问题,能从源头上加以控制,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蔚纯,林健枝,陈立民等.战略环境评价(SEA)及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10(5):22-23.

[2]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2):103-104.

交通环保论文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验收框架体系轻轨

轻轨交通是一种中等运量的城市交通客运系统,它的客运量在地铁和公共汽车之间。轻轨可分为两类:车型和轨道结构类似地铁,运量较地铁略小的轻轨交通称为准地铁;另一类是运量比公共汽车略大,在地面行驶,路权可以共用的新型有轨电车,它是在传统的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造价低、无污染、乘坐舒适、建设周期较短而被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所接受,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和推广[1]。我国目前已有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城市已达5个(京、沪、穗、连、长春),未来几年内,将有超过20个城市计划修建20条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850km。我国目前已批准深圳、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青岛、大连以及哈尔滨等城市,启动各自的地铁与轻轨工程项目。

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加强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为环境保护验收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基于环境影响后评价思想提出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在竣工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制定的各项环境影响缓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验收,从一定意义上讲,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也是后评价的一部分或者一种表现形式。这项措施是对现有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有力补充,使之形成从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实施到验收的完整过程,在逻辑上更为完善[2]。目前,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都已陆续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将其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国内并没有指导轻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规范和方法,随着各城市轻轨项目的相继启动,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文件支持以保证整个工作过程能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及各项环保政策的要求。为此,本文在北京城铁13号线和长春轻轨1号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基础上,对轻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轻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框架体系,希望能为有效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支持。

1轻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特点和体系构成

与一般工业建设项目不同,轻轨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并非只有污染物排放,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系统有着干扰和破坏,地表开挖面较大,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量弃土弃渣,容易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第12条规定:“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按此规定轻轨工程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轻轨建设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较长,工程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大,往往工程的实施内容(如线位)与项目的可研报告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在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会出现因工程的不确定性而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充分,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力或没有上环保措施的情况,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针对轻轨建设项目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铁13号线和长春轻轨1号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参考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验收的基础上,提出轻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框架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验收工作程序,验收内容,验收方法和验收指标体系,如图1。

2轻轨工程环境验收工作程序步骤

从理论上讲,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工作方案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制定,并在项目建设期以环境监理的形式开展,以便获取有关建设期间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的客观真实的资料,并监督环保措施的具体实施[1]。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轻轨工程建设环境监理的执行尚较为薄弱,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也是在建设期结束时才提上议事日程,在制定轻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步骤时应以实际情况为准。本文从轻轨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出发,借鉴环境影响评价理论[3],在保证调查全面、准确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目前实际情况的程序步骤,如图2所示。

我们在开始调查时,施工单位已经撤场,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要了解搬迁与安置以及工程建设期间的情况只能依靠已有的资料。如项目征地拆迁、搬迁户安置、项目的开工报告、项目申请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函件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复文件及相关文件。还要在甲方项目主管、负责环保工作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根据我们开展现场踏勘工作前准备好的所需资料的清单,查阅并收集与工程调查密切相关的主要技术资料。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设计更改和施工图、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竣工总结报告等与环境相关的技术资料;项目的施工监理报告;项目已有的施工期和试营运期现场监测资料。此外,我们还收集各项环境标准、业主环境保护概算执行情况和反映工程所在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的各项资料等。

现场调查包括现场踏勘、现场取样监测和公众参与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对已收集信息的有益补充,是环境影响调查的重要依据[4]。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不仅确定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其排放方式,明确需进行现场监测的污染源及污染物,而且对轻轨沿线环境各类敏感点和生态环境都做了记录,力求全面了解轻轨整体环境状况。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公众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问的形式,走访了沿线居民、搬迁户、相关单位和个人。实践证明,在“三同时”竣工验收中进行公众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有效地了解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情况及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为“三同时”制度的最后执行提供可靠依据[5]。

3轻轨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内容

轻轨环境保护验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环境调查、环境分析和环境管理各方面的内容,下面根据我们环境验收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工作重点。

3.1环境要素及验收调查因子与范围

轻轨沿线涉及的调查因子很多,为了全面表征轻轨环境状况,我们从以下方面考虑验收的因子和范围,见表1。除了以上环境要素所包括的以外,还需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调查施工期、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和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投资调查,调查轻轨工程环保投资的金额,投资类别、措施保护以及保护程度等;运行期风险评估,运行期的交通安全,各污染排放物是否存在危害人群的潜在危险等进行评估。

3.2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环境验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评价验收结果的重要依据。首先,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以后,在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建设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建设项目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线路走向变更,取、弃土场位置变更等,以至使项目的环境评价内容和结果不能或不全部能反映实际情况。在所收集资料基础上,分析项目的概况是否发生变更,变更有多大,这些变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变化有哪些等。然后,在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项目运营状况、主要工程量、主要技术指标、污染源数量和污染源参数、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得出确切或定量的结果(采用清单列出),同时对废物的治理、回收和利用措施以及环保设施的安装和运行情况进行实际考察,分析出工程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并对其效率进行验证,得出确切的结论。

4轻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方法

在环境保护验收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实际踏勘调查技术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

我们的调查工作通过走访咨询沿线地区相关部门和个人了解受影响部门和居民对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反映,并核查有关施工设计文件以确定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试营运期环境影响调查以现场踏勘和环境监测为主,通过现场调查、现场监测来分析试营运期环境影响,线路调查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方法;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在分析轻轨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效果时,我们主要运用了比较法,即通过将项目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项目决策期的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变化和差距,并通过清单法予以表述。另外,我们认为轻轨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它做出综合分析评价非常有必要。综合验收分析建立在轻轨环境验收指标体系的建立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理论,得出评判结论。

5轻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体系

我们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出轻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体系框架,为进一步的综合验收评价打下基础,完善了轻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框架体系。

轻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体系,应反映项目、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状况,以及与项目环境验收有关的其他因素[6]。所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体系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的组合,它能反映出项目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与变化进程,从总体上协调项目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图3是指标体系框架的示意图,分为综合层、表现层和具体指标层。每一个表现层下的指标层都有许多具体指标,篇幅有限,只列出其中一个具体指标。通过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工作还可以进行指标的筛选,得出最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验收评价,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6结语

(1)在进行环境影响调查时,要特别注意确定范围、因子和敏感点,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整个工程的环境情况。

(2)在收集资料时,尽可能地收集关于工程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和填方、挖方情况,对这些地方的恢复程度验收是生态环境验收的重点。

(3)本文建立在北京城铁13号线和长春轻轨环境验收工作的基础上,事实证明在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希望能对今后的轻轨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志峰,郭乔羽,郝芳华.水利工程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分析(i):一般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5):697

2孙有望,李云清.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49

4刘长兵,李亚娟,林宇.交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方法研究[j].水道港口,2004,24卷增刊(3):137~142

交通环保论文篇5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新生产工艺的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开发,人们对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在国内的环境工程人才熟悉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动向,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的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不断加剧,履行国家环境义务、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保障国家资源供给、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等,已成为国家外交事务的新热点和基本内容之一。解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保证[1,2]。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合作日趋紧密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尤其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同志在201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日益广泛深入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同志也撰文指出,应“推动国际多边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

1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内涵

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构建高素质专业人才国际视野的培养模式,首先要确立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标准。立足我国高校实际,我们认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指通晓环境工程专业国际惯例、国际交流水平高、文化适应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外语沟通能力英语已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本工具。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母语运用水平,有利于增强沟通能力,这是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

1.2跨文化交流和适应能力要熟悉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对各个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知晓发达国家的商务礼仪和风俗习惯。

1.3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国际化人才不仅要掌握外语,而且要具有全球化视角、秉承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具备文明的素养和行为准则。熟悉国际规范,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国际化惯例,能够通过换位思考促进国际理解,并以不同的身份代表各自的利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以俯视全球的高度、目及未来的发展,以全球的意识和语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局限在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应该着眼于全球,着眼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2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理念,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工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把握国际化视野环境科技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索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更新培养理念。在确定新的培养理念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化视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教学内容、培养途径、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等,构建适应总体目标的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学院现有的国际联合教学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培养通晓环境工程专业国际惯例、国际交流水平高、文化适应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3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母语运用水平,掌握较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和他国文化,能够成功开展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合作的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从这一内涵出发,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要素,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建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办学,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江南大学在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联合开展的“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以课堂教育为核心、课外实践为平台、科学研究为主导、国际交流为手段的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学习特色和国际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同时引进了美国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了新型的国际合作的教学模式,即“研究型、案例式、实践型、国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

3.1注重课程设置与改革

在中外学生为授课对象的全英语专业课基础上形成课堂教学内嵌式、课外实践开放式的培养模式。在保持原有课程设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选择和讲课内容上增加国际知识和外国文化等讲授的比重,注重中外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专业课科目的选择上涉及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规划及环境法律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能具有扎实而不狭隘的专业视野。教学体系主要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两大教学环节组成。课堂教育包括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及环境微生物学三门全英语教学专业课程;结合环境工程本科生课程修订,设立了4门双语教学课程,分别是《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导论》、《生态修复工程》、《高级氧化技术》。课外实践包括大学生创新计划、创业计划大赛、联合国环保署实习等专业化实践平台和国际化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结合我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实景,甚至是江苏本地环境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理论的实际运用和对时事政策乃至世界发展格局的研读。注重东西方的比较,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环境技术、标准、法规技术法规,审视本国环境法规制度的优劣;使学生在东西差异的比较中扩大视野,锻炼复杂国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首先,工作语言采用全英文教学,包括:原版教材、英语PPT、英语试卷和全英语授课。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所有交流都用英语进行。授课方法主要采用讲课和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国与外国相结合。在联合教学中,通过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演讲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使中外学生团队合作、协调沟通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促进中外学生的融合和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分组时,尽量将留学生与本校学生混插于不同的讨论小组,使东西方不同思维有机会当面交流,促进中外学生共同提高。课堂小组演讲使小组内中外学生有交流,还可以使全班的中外学生通过提问、回答(Q&A)等方式,进行交流。除此之外,还要求中外学生混搭成组,走出校园,结合所学理论,完成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作业。

3.2加强国际联合办学

国际经历对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将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办学等方式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不断增加友好交流院校的数量,开发境外学习项目,创造更多的在校生出国学习的机会,扩大国际交流受益面。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展的联合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们受益颇多。这种联合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教学和研讨主题,围绕主题确定教学内容,依托内容分别设计课程讲座、实验研究、主题研讨、课外实践等教学环节,最后进行考核与总结。从2009年9月开始,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相关教授确立了以湖泊与环境为主题的联合教学项目,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安排等等,分别于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组织了两次集中教学活动。先后有16人次美国学生和5人次的美国教授来到我院,与我校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30位同学和10位老师,围绕太湖水环境调查和治理,开展了湖泊与环境短训课程。2011年进行的“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实践课程:中国太湖案例研究”联合教学项目中,安排了8位国内外知名的湖泊污染与治理相关的学者进行课程讲座,然后在精心设计的实验框架下进行实验研究,包括太湖野外调查、太湖水质采样与分析等,同时组织学生参观了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厂、藻水分离站、物联网控制中心、在研讨环节,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和当地居民和地方官员以及大学教授共同参与的主题研讨。通过以上立体的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实验室到野外,乃至社会各界参与,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湖泊与环境的概念,提升了学生的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按照名师讲座、科学实验、课外实践、主题研讨、考核与总结等环节进行设计,内容丰富,具有理论和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又充分进行了中外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文化交流,全英文交流环境,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确立了海外课程互访机制,将于2012年6月组织10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和3位教师参与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组织的美国黄石公园野外实训课程。并建立国际化的师资交流机制,邀请海外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已经确定邀请宾州州立大学的JacqulineMaclaughlin博士在《环境科学导论》导论双语课程中共同讲授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3.3搭建国际化管理和实践平台

国际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多元的教学内容,也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为了使课程更适合中外学生、确保中外学生都达到教学目的,采用规范化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实施。建立与交流学校学分互相承认的制度,使走出去的学生和海外走进来的留学生不会因为在他校交流而造成修学分的麻烦或拖延。建立师生沟通制度,通过建立中方的课程网址和外方的课程网址,加之留言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更好的实现实时-实事沟通,建立无阻碍绿色沟通平台。建立团队教师信息沟通制度和联系人制度,做到团队成员每周碰面会,并且有专人负责与本课程体系有关的国内外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专人负责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衔接贯通。中外教师共同详细制定“中外联合教学日程表”。在学习上,帮助留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我校的选课系统,确保每位在我院交换的留学生在选课等方面得到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在文化上,与留学生有一定时间的课后交流,帮助他们对中国有更深的了解;在生活上,带领留学生熟悉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图书馆、食堂,直至校车时间表与上车地点。这些教学管理措施保证了国外交换生在我校和我院留学期间,在选课、上课、考试和评估方面与他们母校的密切联系和接轨。在生活上亦省去了因不了解中国文化或校园带来的不便。要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日益国际化、专业化的生活和工作需求,除留学生来华学习和出国学习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多具有国际背景的实践机会。学校要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和涉外行业的合作,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实习基地,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学校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外语学科竞赛,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高规格的国际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公益性志愿活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广博的国际知识、出色的交流才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3.4提高国际化教师师资

高校要培养和造就国际化人才,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国际化程度整体偏低,这也是在国际化道路上困扰我国高校的重要问题。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具有很高水平,如美国哈佛大学拥有世界前2O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74.2%,拥有世界前200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4.2%。相比之下,我国高校中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高,拥有世界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比例则更低。学校将继续引进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环境专业博士3~4名,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使专业领域涵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生态、环境规划等领域,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在职教师海外留学、工作、交流经历,要求未有国外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到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工作一年以上,并以此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国际会议和海外教学课程机会,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

交通环保论文篇6

各单位要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2010年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县城”的工作目标,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路和观念。要立足本职、更新发展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探索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交通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提升干部职工道德水平

各单位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八荣八耻”和“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努力抓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纲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增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工作岗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为构建和谐*、文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文明交通新形象,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在全系统广泛开展“见难相助帮一帮,宽容礼仪让一让,道德行为评一评,不良陋习改一改”的道德实践活动。倡导全体职工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老人、把信心留给自己。按照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县文明委组织开展的“助人为乐模范”、“全县孝老爱亲模范”评选活动和“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共产党员示范科室(单位)及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认真推选各类先进模范,形成人人学先进、学模范,人人争当先进、做模范的热潮。

要继续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倡导文明礼仪,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交通文明,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身体素质,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教育、培训任务。在保持和巩固发展荣获的文明单位称号的同时,积极争创更高一级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三、加强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文明单位建设是凝聚和激励干部职工的重要力量,是交通行业为*“项目攻坚年”、“招商突破年”、“城乡环境治理年”服好务的一个重要体现。

各单位要以提升行政效能、规范行业服务、建设文明示范窗口为重点,健全各项管理和服务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便民高效、公正热情、注重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保持良好的服务环境;交通执法人员要开展“科学管理文明执法”活动,切实杜绝在交通执法过程中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必须做到作风严谨、秉公执法,严格遵守“十条禁令”和“五禁三不两注意”,廉洁自律;公布监督电话,虚心接受行风监督和社会监督,保证交通执法零投诉。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县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作为交通行政许可和服务的示范“窗口”,要坚持“一站式”审批,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办事程序,热情服务,保持荣誉,巩固创建成果。汽车客运站作为交通行业的服务“窗口”,是交通行业文明创建的重点、亮点。必须要坚持管理和创建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着力在改善服务态度,保持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健全监督机制上做文章。按照中央文明办、公安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部署,积极开展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专题整治“5+1”行动,要广泛使用文明“十字用语”和“道路旅客运输文明用语三十句”,要做到热情服务、诚实守信、语言文明、遵纪守法;要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拒载、宰客等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积极争取创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

交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积极开展创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制定小区管理办法,积极参加“三优一学”及“文明县城”创建活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制定“机关卫生制度”、“安全文明小区十不准”,给机关创造一个优美、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创“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文明职工”、“文明股室”活动,做到有规范、有检查、有评比、有表彰奖励。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密切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团结的良好风尚。

四、健全长效机制,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坚持与经济工作、行政工作同计划、同组织,同考核、同落实;从组织、制度、经费方面保障文明行业创建工作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建立健全文明行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班子,落实专人负责文明行业工作。完善行业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做到组织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资金落实,保障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考核,注重实效。经求服务对象和行风监督员的意见,组织开展民意调查、群众评议、明查暗访,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社会舆论、行政监督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树立交通行业的良好信誉。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校园安全教育演讲稿15篇
  • 下一篇:对外传播论文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