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例(12篇)

时间: 2024-02-20 栏目:公文范文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47-01

数学课是中职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中职所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数学的内容与方法上,都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符合循序渐进的要求,从打好基础入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现如今职中数学教师大都面临同一困惑:现在的职中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时常陈现“一人独唱,全班齐喑”的局面。学生对数学课学习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学生极度厌学,以致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效果也越来越差。我想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动机,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圣先师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信不疑的道理。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职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相信这是每一个职中数学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我尝试主要从以下着手:

一、分析职校生现状

中职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来源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主要到学校来“镀金”,混上一张中职文凭,以便找机会就业;有的属于“过渡型”的,初中毕业年龄尚小,升高中后上大学无望,来学校过渡几年,等待就业机会;有的是属于“逼迫型”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志向特点,不惜花钱,让孩子上中职,以便早日就业。二是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属于高考落榜者,复读再考把握性不大,他们灰心失意进入中职大门;还有一小部分是奉家长旨意被迫上学,为了日后找一份工作,混碗饭吃。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学习成绩较好,素质也高,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自由散慢,这些都给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切实做好既教书又育人的工作。

二、加强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的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中职教师,要使自己讲授的数学课为后续学好专业课奠定良好基础,就必须首先清楚各专业课需要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只有有的放矢,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对学生所学专业课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联系,并以此为根据参照数学教学大纲作出相应的授课计划,使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参数方程和极坐标这部分内容,大纲安排为选学内容,但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有用的。这是因为在机械基础课程中,讲齿轮的齿形时,要用到圆的渐开线;在车工工艺学中,阐述三爪卡盘的卡爪的动作原理要用到阿基米德螺线;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对切削加工时进给运动描述要用到极坐标。

三、具体教学方法

(一)结合入学教育,坚定专业思想

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牢固地树立能工巧匠也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消除心理障碍,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做一名产业工人无尚光荣。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坚定专业思想,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从而下决心学好每一门功课。

(二)讲好绪论课,增进对数学课的认识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主要基础课程,熟练掌握数学课的基本理论知识、技巧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学好专业课和其它技术课的基础。学好数学课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讲好绪论课就是根据刚进校学生对各门课既陌生又好奇的心理,充分向学生展示学好数学课的意义及数学课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如:从古埃及“几何”的起源,到我国古代数学上的成就,从华罗庚的对联“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谈到希腊某哲学院的门牌“不懂几何的人,不准入内”。又如,对黄金分割的应用中,有一类矩形宽和长之比为(-1)2(其近似值为0.618),有人称之为“黄金矩形”,它有什么奇特的性质?我们所用的书本,报纸、杂志类矩形,有人称之为“书报矩形”。这类矩形长宽之比约为,把这种比例的矩形对折,得一和原来的矩形相似,若把这种对折继续下去,则可得一系列的相似矩形,这一系列有趣而又充满幻想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教育他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振兴中华。

(三)采用灵活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出成效

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学习热情,从而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奇迹;而没有兴趣的读书,简直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师教得入法,学生学得入门,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乐在其中地爱学你的课,对于极其抽象的内容来讲,这项工作更显得必要了。讲好课的同时,还必须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逻辑性非常严密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只有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能力。只有做到“举一反三”,才能真得会“触类旁通”。

(四)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教法

第一,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满足现状思想,促使其不断巩固提高和扩大知识面。同时让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数学竟赛活动,也可以参加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学习,从而扩大知识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层次。第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倍加关心,因为他们基础差,兴趣低,完成练习有困难,容易破罐子破摔,越滑越远。我认为要进行分类分析,区别对待。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通过作业指导、个别讲解、反复练习来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具体困难。让差生看到自己和学习好的同样被教师重视和信任,这样必能融洽师生关系,促使差生早日转变。

(五)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力求及时解决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通过学生作业,随堂测验、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及对教师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于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处理。如某班差生多,应采取放慢进度,适当增加课时,加强辅导;某班学生普遍成绩较好,则可适当加快进度,增加一些内容。从而达到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每位同学能最大限度地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罗增儒.谈讲授艺术的基本特性[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4(4):3-4.

[2]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7.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2-0138-01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连接中医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中药学涵盖知识面广,要记忆的药物繁多,药物功效范围广泛,内容枯燥,给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厌倦等不良情绪。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与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探索,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适当调整教材教学顺序

教学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该教材共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章节众多、内容繁杂。在讲授该课程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根据课程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首先介绍目录部分,接着学习教学大纲,然后才开始具体章节的学习,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住这门课的整体脉络,明确其学习目标与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时,也注意到根据学习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首先讲解容易理解的章节。如消食药所涉及的病因病机等内容都比较容易,而其具体药物如山楂等也为学生较为熟悉。因此在开始各论的学习时,首先介绍消食药,使学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渡阶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授课过程中也注意结合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调整。如根据气血之间“气为血之帅”和“血为气之母”的相互关系;在学习了理气药之后,接着学习活血化瘀药。这样可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理解所学内容。

二、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

中药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强调中医理论知识的复习与理解,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理气药时,运用联想、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气的基本概念、气失常的病理变化等相关内容,引出理气药基本概念、功效与主治病证。通过这种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既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注重实践教学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依据所教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医案、用药典故等。如学习桂枝时,引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的用药经验。通过病案导入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同时注重本草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开始接触中药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标本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將药物图片展示出来。在学习各论具体药物时,及时安排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等相关知识的实训。同时,鼓励学生多看药物图谱并随时随地进行校园内外药物认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中药标本采集、制作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等有所了解,对常用饮片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增加了本草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四、充分利用随身课堂、QQ等互联网平台

我校随身课堂是由学校网络教学中心自主开发一套面向“互联网+医学教育”的移动学习管理平台。随身课堂深度整合微信,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平台。通过随身课堂、QQ等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习题课程相关学习资料与测试。同时,利用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如《胡希恕医案》等相关资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视野,巩固所学。

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适当穿插相关中药的美丽传说等。如在讲述朱砂时,引入“秀才不信神,巧解道士‘骗人’之谜”的传说。又如在讲授青蒿时,引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小指月学医记》之类通俗易懂的读物。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1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习;兴趣;方法

一、目前我校《基础会计》这门课的学习状况

1.学生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基础会计》是我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概念枯燥而抽象的特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感觉会计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再加上学习技能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差,不懂得分析前因后果等。而会计勾稽关系的分析则是知识技能的重要表现,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基础会计》的学习。2.学生学习环境的情况。在初中起点的职业学校里,学生的学习环境中,低素质、低学习能力的人大有存在,这些学生往往会对学习复杂的专业课缺乏自信心,有的更会认为医药类学校学习会计无用,认为《基础会计》这门课对以后的就业没有用处,工作岗位与会计毫不沾边,所以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的影响,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忱,不利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和掌握。

二、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感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在接触到一门新的专业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学习上也会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该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从而真正的学透、学好!2.多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这门课,主要是体现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业务题的处理。如果只是一味的理论教学,学生当时听着感觉懂了,但真是把书本放下,就会发现好多东西不会,做业务题时就会摸不着门道,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做到讲练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法,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典型的经济业务引导学生去分析,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从银行提取现金5000作为备用金”这笔经济业务,首先让学生思考这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很快得出答案:“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再让学生回忆这两个帐户的性质和结构,学生思考后回答:“银行存款和现金都是企业的资产,它们是资产类帐户,资产类帐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老师要立即加以肯定,并继续提问:“这项经济活动引起企业资金发生怎样的变化?谁增、谁减?”学生抢着回答“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所以这道题处理的答案为: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这样以此类推,从简到繁,教会学生分析、处理经济业务,学会编制会计分录,进而学习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这样由浅入深,一步步引领学生入门,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3.把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结合到教学中来,培养想象力,增加学习兴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处理,都可以用到《基础会计》里的知识去理解、去解释,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反而能对发生身边的事情通过会计的知识来解决,感到学习会计用处还真大,无形中就增加了学习兴趣。在学习到会计恒等式这一内容时,主要介绍的是资产=权益,也就是资产与权益之间相互依存、数额相等的关系。理解资产与权益关系,对学习后面的知识至关重要。如果是单纯从书上进行理论讲解的话,学生就会感到很枯燥的,没有兴趣来学习的。这时,就可以把日常生活遇到的事情来讲解这个知识要点。比如你们家要买房子,房款一共需要80万元。最起码要先付什么呢?学生回答:首付款。老师接着问:假如首付的比例是30%,那需要先付多少?学生不加思考第说:24万元。老师接着说,这24万元如果是你们家攒的,那是你们的什么呢?学生说是家里的钱。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钱是不是你们家的资产?学生回答说:是的。老师接着说,剩余的56万元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给开发商付清,如果交完首付后家里只剩下20万元,那不够的钱怎么办呢?学生说:到银行贷款36万元。老师给予表扬并总结:从银行贷款,银行就是债权人,36万元就银行的权益,也叫债权人权益。贷到的36万元对你们家来说,就是你们家的钱了,也就是你们家的资产。这个时候就可以做的就是资产=权益。所以说资产与权益是同一笔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从资金的物质存在形式这个角度来看是资产,从其来源角度看是权益,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与其相对应,资产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通过这一举例,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资产与权益之间关系,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效果非常理想,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结合就业岗位,增强学习兴趣。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时的岗位比较多,虽然说都是医药类的岗位,但是有许多岗位都能用到基础会计的知识。有些同学喜欢做业务员,从事销售工作,这个工作岗位也要用到会计知识的。比如,公司要求通过填制报表反映销售经营情况,这个报表的填制就需要会计报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生以后就业岗位工作情况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岗位与会计有一定关联的,学习好会计知识是很重要的,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基础差、学不好、混日子的思想观念,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会计课的信心和勇气,多动手、多操作,让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对自己是受益无穷的。

参考文献:

[1]陈瑞玲,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J],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

[2]汤纪春,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新课程(上),2012年第07期.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中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改革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转贴于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5

一、结合医学专业案例的意义

针对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应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特点,即是结合其所学医学专业,在课程的讲解中加入医学专业案例,更容易打开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兴趣的大门,更容易因与自身专业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更加关注和深入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课程中结合医学专业案例,在教学上具有以下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距离

很多大学生一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名,从内心第一感觉就是排斥,因为觉得这门课程就是老师讲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理论和离他们遥远的法律知识。如果讲授的第一堂课,就能从他们感兴趣的医学案例入手,往往能激发学生往下听课的兴趣,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个能与他们亲近、更能从他们学习角度考虑的好老师。

2.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内容理解

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理论是晦涩的,像是一幅黑白画,如果加入适当的法律案例讲解,如同在黑白画上涂上鲜艳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比如我们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律两者关系时,可以引用安乐死这个案例来阐述和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古代,医生就把“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等作为职业的最高追求,体现了医生对生命的关爱、仁爱,对患者的真诚关爱之情,基于此,医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以什么手段都不能结束任何人的生命。但是当面对很多患者遭受炼狱式病痛折磨,求生不能,欲死不得时;当面对患者家属殷切恳求希望家人走得安详,早点脱离痛苦时,在恳求的家属看来医生无动于衷,也是不人道,有悖于医生职业道德的,他们认为现代医生职责不仅在于“挽救生命”,还在于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减轻或免除病人的痛苦。一些国家认为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对安乐死立法对其合法化。与此相反,一些国家法律认为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去决定患者的生与死,即使医生在道义上想帮助患者缩短其疼痛实施安乐死,也认定为故意杀人罪。2015年1月,我国安徽一岁男童严重脑损伤,父母看着勉强维持生命的儿子痛不欲生,含泪请求为孩子实施“安乐死”,但是再大的痛苦,再毅然的绝决,却不能突破我国法律的“”,因为我国刑法对于安乐死的态度是:不支持积极的安乐死,所谓积极的安乐死是指对他人进行注射药物使他人死亡减轻痛苦,即便是已经取得当事人本人及其亲属的同意也是违法,构成故意杀人罪。当道德和法律发生冲突时,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应该如何取舍,情与法的天平应该向何处倾斜?对于这个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积极地思考,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这个课程内容学习地更为透彻。

3.吸引学生关注,提高教学效率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时结合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医学案例,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能从自身角色出发去思考这个案例问题,如果其是这个医学案例的医生或护士,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才不引起医疗纠纷,更好地维护医患关系等。更能让学生拥有主动积极去学习了解这门课程内容的主人翁精神,更能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深刻记住该知识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二、讲授医学专业案例的准备要略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个称职的教师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真正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被动、死板地接受所学内容。所以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前应注意:

1.做到心里有数,统筹帷幄

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学基本原理时候,应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内容仅达到理解程度;哪些内容结合案例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哪些案例适合学生讨论,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等,这些讲授的内容都应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结构框架,做到统筹帷幄,才能更得心应手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2.精心挑选案例,直击要害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了解透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挑选不仅要适合中医院校大学生而且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思考该案例要阐述的核心和关键点是不是围绕该教学内容,能不能把该教学内容讲透,更简单明了化,能否起到抽丝拨茧、鞭辟入里的作用。

3.不断更新理念,迎合时代

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理念和知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更新的知识和理念。所以在备课和制作课件上都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特别关注医学事件和案例。制作课件上融入让学生感兴趣的动漫画,通过生动的动漫画能形象地展示一个案例,充分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更生动透彻地阐明该知识点。

三、讲授医学专业案例应注意问题

1.教材内容为本,医学专业案例为辅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有步骤、有计划、系统地为学生传授该课程知识,如同在学生头脑里搭建知识的房屋,每一块砖如同是该课程内容的每一节,每一面墙如同是该课程内容的每一章,通过每一节的慢慢累积搭建成具有框架结构的知识房屋。如果脱离教材内容为基础,则只能是在沙中作画,毫无框架,知识零散、杂乱无章。

2.案例分析层层剥丝,由浅入深

需要讲解的案例如同是包裹很紧的蚕茧,如果整个丢给学生,学生根本不了解蚕壳里面装有什么,只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讲解,层层深入地剖析,才能看见里面最实质的核心,才能更深入、透彻地讲清楚需要讲解的内容。

3.教学内容和案例相互紧扣,相依相伴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1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兴趣;培养

由于当前持续的普高热和大学扩招,使得普通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就目前的中专在校生而言,他们大多缺乏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教师若只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进而影响到以后课程的学习。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教师授课前的第一要务。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

一、上好第一次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对于中专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尤为重要。第一次课上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有无,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第一次课的教学。我在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第一次课时,给学生讲述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并讲述期间涉及的人物和趣事,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讲述收音机、电视机早期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真空管、电子管、集成电路有个初步的认识。由此引入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内在联系、重要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课堂中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简单收音机的制作方法,用一个耳机,一颗小矿石,一根天线网,两根细铜线,将耳机连在矿石上,能收到本市电台的节目了。好多学生听到都有一种跃跃欲试感觉,想亲手制作一个。我就给他们说,好好学习这门课程你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好多事情都和我们这门课程有关。让他们了解对课程的系统内的联系和重点。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好本课程的学习动力,并树立坚定的信心。最后应强调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了两天,有同学找到我,高兴的说“老师,我们自己制作收音机了,只是不能拿给老师看,收音机的天线是架子床。”这些学生倒还真有创意,谁说理论课程就一定是枯燥乏味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言不差。

二、生动诙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里面的专业术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以把不易记住的内容用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知识直观形象的表述出来,或是把一些知识相应地制作成一个实用的家用小电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理解。例如在讲解“逻辑门电路”一章时,在讲解非门时需要学生记住非门的逻辑表达式读的时候是Y等于A非,有的同学可能记不住就不想去记了,我就把这句话用它的谐音来记Y等于“爱妃”,这样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就记住了非门的逻辑表达式,从而对这章的内容也就不感觉到枯燥,倒觉的有趣的多。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教学也就变的容易多了。学生很积极所以教师教的很有成就感,学生学的也很有成就感。在讲解非门的真值表时,为了让学生既快又好的记住非门的真值表,我首先在黑板上把非门的逻辑关系图给画出来,再根据非门的逻辑关系图来连接成一个小电路,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效果。利用一个白炽灯,一个开关,一个蓄电池来连接非门的逻辑关系,当电路连接好后,通过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让学生观察白炽灯的状态,从而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当开关断开时白炽灯亮,当开关闭合时白炽灯不亮。通过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化难为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很多是和实际相联系的,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课训练,往往能使学生加强自信,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整流电路为例,单纯的给学生讲整流电路,他们会觉得不太直观,理解上也很费力。把整流电路的学习放在实验室进行,在讲解整流电路原理后,指导学生动手连接半波整流电路。通过示波器,让学生观察输入与输出波形,进一步理解整流器的作用。当实验成功时,他们会满心喜悦,这种喜悦之情是由心而发的,这会帮助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被动变为主动。由此而激发的学习兴趣是长久的,也是最有效的,通过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需要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勤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按照课本上要求做的演示实验,还经常自制教具增加和改进一些演示实验,这样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多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原有知识,又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自我肯定的良性循环是建立持久稳定兴趣的必要条件。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博学多才、谈吐风趣、心态健康、做学生知心朋友的老师,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开端,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情感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教师精神饱满,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配合,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违反课堂纪律少,整个课堂会在和谐快乐、紧张有序的情况下进行,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会好。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抱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就会信赖、鼓舞和激励,从而对课程产生兴趣。

“爱屋及乌”效应,好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喜欢哪个老师就自然喜欢哪门课。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门课。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所以,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就十分有必要,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集中在学习上,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专业教学质量

一、我国高职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目前我国高职学校中,机械行业是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是一个重要领域,就这一领域的教学课程设置而言,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课程就是《机械制造技术》,这也是一门相当基础的科目,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对机械有系统和基础的了解,同时师生会对这门课程有深刻和充分的理解。《机械加工基础》这门学科不仅有丰富和专业的机械理论知识,而且将这些理论与日常机械行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这门学科,在实践中体会课本上讲到的知识,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学习有关切削的知识,无论是对于加工理论的运用,还是对于工艺规程的制定。高职机械专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专业,提高高职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我国工业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专家们和相关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力求创新,不断提高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我国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机械人才。

二、我国高职机械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们经过对机械教育的不断探索,已经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专业作为高职机械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对于这门课程,教师们投入大量精力,使这门课程在学科建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学习,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机械素养,对他们以后人生和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关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上没有达标,也就是在教学方法上并不成熟,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和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教学模式上与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不符,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本身不是十分深刻,理解也不到位,导致课堂教学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制约学生机械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课程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课时分配得过少,许多知识点没有给学生讲透讲懂,忽略知识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采取适当方式提高高职机械教学质量

1.在高职机械教学中,有一些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存在缺陷,这就需要相关课程设置小组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研读,并且设置新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课程大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博大精深的,里面涉及的内容相当多,知识点比较琐碎,教师们一定要设置足够的课时,能够有充分的课堂时间给学生授业解惑,然而有一些高职院校却忽略了这一点,不但没有增加课时,反而消减了课时,把大量课时投给了一些反而不怎么基础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机械专业基础打得不牢固,教学计划本末倒置,高职机械的相关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好基础科目的课时分配,制订好适当的教学计划。另外,在教材选用上也要十分慎重,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机械类教材,教师们一定要根据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教学计划,统筹兼顾,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2.一部分高职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陈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这两个方面都应当得到教师们的重视,每一面都不能忽略,然而仍有一些高职学校的机械专业重理论,轻实践,这就不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对于理论的把握欠深刻。只有重视实践这个过程,才能让高职机械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另外,教学实践中离不开机器和相关机械设备,有一些学校的设备过于老旧和落后,这就达不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增加相关设备资金投入,也可以与学校周边企业合作,参观他们的厂房和设备,这样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因为可以与当前市场的机械行业接轨,学生对机械行业的发展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机械课堂教学,我们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耐心,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不断进步,力求创新,让机械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祖国输送更多优异人才。

参考文献:

[1]牟影.提高高职机械加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质量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01:226.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8

计算机工程是涉及现代计算系统、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制造、操作的科学与技术,建立在计算、数学、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计算机处理器、多处理器通讯设计、网络设计和存储器体系,着重研究硬件设计以及与软件和操作系统的交互性能,如嵌入式系统、分布式数据与大规模存储系统。绝大多数美国学校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工程是在一个系,除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相关课程、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系统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相关软硬件课程。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计算机系统工作的能力,或具备基于计算机相关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应用和集成工作的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5]。下面主要介绍美国这4所大学的计算机工程课程设置情况。

1.1UIUC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UIUC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满128个学分,这些课程分为如下7大类:1)科学基础与数学课程(31学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在内的10门课程。2)计算机工程核心课程(34学分),这些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共有10门课程。3)专业基础数学课程(6学分),包括离散数学和概率、工程应用两门数学课程。4)写作课程(4学分),1门写作原理课程,主要讲授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5)专业技术选修课(23学分),其中1门必须选自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技术选修课程之外的课程,其他必须均选自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技术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强调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用到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6)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18学分),这些课程被工学院认可并满足学校对学生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通识教育的要求。7)自由选修课程(12学分),这些几乎没有限制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工程专业深入学习课程,也可以学习生物工程、技术管理或语言等课程。

1.2普度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普度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满125个学分,这些课程分为如下6大类:1)通识教育课程(24~25学分),包括6~7学分的两门交流技巧课程和18个学分的社会与人文学科选修课程。2)数学课程(21~22学分),数学课程有两种套餐,各6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种。3)科学基础课程(18~19学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面向对象编程等5门课程。4)工程基础课程(7学分),包括工程导论两门课程及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以外学科的工程学科选修课1门。5)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49学分),包括32~33学分的13门计算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两门共计1学分的研讨课程;2门3~4学分的高级设计课程;2门8学分的研究生课程;1~2门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程,使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达到49学分。6)任选课程(4~6学分),根据辅修要求或个人兴趣,任选课程可以从理学院或文理学院中适合工科学生的数学、科学课程中选择,目的是使总学分达到125学分。

1.3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IIT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满130~134个学分,这些课程分为如下3大类:1)限选课程(109学分),学分分配如下:计算机工程专业限选课程47学分,包括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类课程;数学限选课程24学分;物理限选课程11学分;化学限选课程3学分;工程科学限选课程3学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限选课程21学分。2)选修课程(15~19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程9~12学分,其中含1门硬件设计选修课;科学选修课程3学分。3)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6学分),包括IPROI跨专业实践项目I和IPROII跨专业实践项目II两门课程。

1.4西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西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48门课程,这些课程分为如下7类:1)通用工程方法、数学、科学基础课程(15门),必修计算方法与线性代数GenEng205-1、线性代数与力学GenEng205-2、动态系统建模GenEng205-3和微分方程GenEng205-4等4门通用工程方法课程;必修微积分(I)MATH220,微积分(II)MATH224,微积分(III)MATH230及多元积分与矢量微积分MATH234四门数学课程;必修普通物理(I)Physics135-2和普通物理(II)Physics135-3两门科学基础课程;从McCormick工学院科学基础课程中任选其他2门课程;另外必修IDEA106-1工程设计与交流(I)、IIDEA106-2工程设计与交流(II)两门工程设计和交流课程。2)工程基础课程(5门),必修4门,包括EECS202电气工程导论、EECS203计算机工程导论、EECS211编程基础(C++)、EECS302概率系统与随机信号,并从McCormick工学院工程基础课程热电力学、系统工程与分析、材料科学和流体与固体中任选1门。3)交流与社科人文学科课程(8门),选修GenCmn102演讲或GenCmn103课程的其中1门,另外选修7门满足McCormick工学院要求的社科人文学科课程。4)专业核心课程(5门),必修EECS205计算机系统软件基础、EECS303高级数字逻辑设计、EECS361计算机体系结构、EECS311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和EECS343电路基础这5门课程。5)技术选修课程(10门),西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分高性能计算、VLSI与CAD、嵌入式系统和算法设计与软件系统4个方向,每个方向开设若干门技术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在这4个方向中选修5门课;从专业基础课程EECS213计算机系统导论、EECS222信号与系统基础、EECS223固态工程基础、EECS224电磁场与光学基础、EECS225电子学基础5门课中根据学习方向选修2门;剩下3门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数学、科学基础等课程中选修,如可以是生物学BIOL210-1,2,3和化学原理CHEM210-1,2,3课程,也可以经申请同意选修相关计算机工程研究生课程。6)自由选修课程(5门),共修5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若从未学习过任何计算机编程语言,建议其中1门选修编程入门(Python)EECS110课程。7)高级项目课程(1门),至少在微处理器系统项目EECS347-1、计算机体系结构项目EECS362和VLSI设计项目EECS3923门课中选修1门。

24所大学计算机工程课程设置特色

4所大学计算机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都通过美国工程教育认证机构ABET的EC2000指标体系认证,有如下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贯彻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基础知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7-8],而基础知识的掌握通常是通过通识教育实现的。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不同的是,这4所美国大学按照各种完整的项目组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形成各种能力。他们还特别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对广泛深入的人文社科知识的理解,使所有工科学生在数学、物理、信息、物质、生命、技术和能源科学方面及人文社科方面打下广泛的基础。这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普度大学第一年的工程基础培养及UIUC第一年的计算机工程训练从一开始就围绕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科学和数学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9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假如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喜好和一定的感观熟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熟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新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新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熟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假如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假如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和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和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把需解决的新问题交给学生,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和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熟悉,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心得——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心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新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心得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新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和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比例,假如课前没有充足的预备工作,很轻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非凡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预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摘要:

[1任兆英摘要:会计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的衔接新问题分析.会计之友,2006,(11)

[2强锦摘要: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1)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5-02

TheExperienceofPBLTeachingMethodinBasicTheoryofTCMTeaching

SONGLIN,XIENing,LIUHua-sheng,ZHENYANG,ZHOUYan-yan,GuanHui-bo

(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BasictheoryofTCMistheintroductiontoBasicCourseinsystemofTCM.FreshmengenerallyagreedthatitisdifficulttostudyBasicTheoryofTCM.Applicationofavarietyofteachingmethodsisimminenttomakestudentsmoreinterestingandeffectivelearning.WetriedtousetheteachingreformationofPBLteachingcombinedwithtraditionalteaching,andhadbetterteachingresults.WeinvestigatedthattheexperienceofPBLteachingmethodinBasicTheoryofTCMTeaching,suchasthedeterminationoftraditionalteachingtotheratioofPBLteaching,discussingproblems,discussingform,andcontrollingtheroleofteacher.

Keywords:BasictheoryofTCMtheteachingmethodPBLteachingreform

PBL教学法简称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PBL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PBL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sup】[1]【/sup】,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现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在中医教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尝试【sup】[2-6]【/sup】,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甚至一些基础课程如《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温病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本课程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致、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试行了结合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勉。

1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例的确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治原则等问题,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们知道,在医学基础理论学习阶段PBL教学法提倡以问题为引导的自主性、讨论式学习,知识传授和理解往往没有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且容易影响到基础理论知识接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遗漏一些内容或知识点。所以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即70%为课堂讲授时间,30%采用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四基”内容讲清概念、详解重点、讲透难点,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精讲基础理论部分而保证了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又能发挥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深入领会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

2讨论问题的提出

运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设计针对课程的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医学是临床实践的汇总,理论也是根源于临床,所以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这样基础类的课程中是可以运用PBL教学方法,如本课程核心内容如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机等学说均与临床密切关联。讨论问题的设计,根据阶段教学内容及目标,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问题,设计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知识点、面的衔接,论述内容则涉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案例等。如在PBL的课堂讨论中,我们从临床案例中反证中医理论,并且从中医临床疗效中增强对中医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sup】[7]【/sup】。

3同学讨论形式的确定

随机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易过多,每组8-10人甚至更少,提前安排问题,使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教科书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预讨论。课堂讨论中轮流选择小组主持人,各组小组主持人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和看法,本组和它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进而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对各讨论组进行评定,分出优、良、中、差四种成绩。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所有学生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符合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者。

4教师角色的掌握

PBL教学法中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讨论问题的确定:在讨论前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次是在课堂启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即抛砖引玉。第三点是在问题讨论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最后是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讨论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查阅大量资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此外,建立科学评价考核系统是有效运用PBL教学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如教师应避免只用试卷测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应结合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制定一套完善灵活的评估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在评价中合理使用更专业、系统的统计方法等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摸索过程,这就需要中医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周,王庆其,邹纯朴,等.研究生《内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4-5.

[3]王乐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学法在中医温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2003,22(7):42-43.

[4]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4,23(5):43-45.

[5]王岩,梁学林,陈莹.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163.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嵌入式人才;能力晋级阶梯;课程体系

1研究背景

嵌入式系统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嵌入到产品或设备中,以实现功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它既是相关产品设备的智能核心,也是这些产品设备实现创新和增值的关键。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覆盖了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通讯网络、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社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嵌入式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少高校近年在IT类专业中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或设置了嵌入式专业方向,但大多只是在传统的IT类课程基础上增设一些嵌入式课程,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如果从嵌入式应用开发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可以说开设了很多与现实脱节、与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培养无关的课程,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2-4]。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提高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嵌入式人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为了拓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从2002年开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建设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并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从2006年开始,为了适应中山市及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我们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为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方向,确定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工程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掌握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开发方法和工具环境,接受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严格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明晰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梳理嵌入式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单元、基本技能、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符合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内涵和培养目标

嵌入式系统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面向应用,嵌入式系统是通过嵌入到具体的产品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的;二是软硬件结合,可以说任何嵌入式系统都是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结果[5]。这就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应用型嵌入式人才提出了特别的内涵要求。

在知识结构方面,除了通识教育所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知识外,应用型嵌入式人才还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比较系统的嵌入式系统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行业领域知识。

对于应用型嵌入式人才,能力结构涉及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核心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获取嵌入式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嵌入式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即具有较强的软硬件设计、调试能力及嵌入式系统运行维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即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技术创新能力,即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产品开发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即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硬件制作和调试能力以及软硬件工具平台应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即学生应初步具备嵌入式项目开发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素质结构涉及品德、人文、身心、专业四个方面。首先企业用人品德为先,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其次应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第三应当身心健康,具有一定抗挫折能力;最后,学生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内涵的分析,我们确定嵌入式人才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具有嵌入式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上手快,能实战,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嵌入式人才。

3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课程体系设计不只是简单考虑开设哪些课程,还应该重点关注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处理好课程板块之间、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板块与和课程板块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衔接,为学生的能力进阶提供一个合理的学习路径[1,6]。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遵循了如下几个原则:

1)适当保持计算机专业特色,从“系统”出发,在强调嵌入式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同时,适当侧重于嵌入式软件开发。

国内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相关的专业方向,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侧重点不同,他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电子工程专业主要侧重嵌入式硬件设计,自动化专业侧重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计算机专业则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更侧重软/硬件的协同工作,将计算机核心课程和嵌入式专业方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嵌入式专业方向。所以,我们是在保留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嵌入式特点,通过对相关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和更新,适当强化相关硬件课程,引入嵌入式相关课程来构建嵌入式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2)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构建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能力晋级阶梯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我们将以学科体系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置,即认真分析企业对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嵌入式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单元、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能力晋级阶梯的课程体系和学习路径。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专业认识和编程训练),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大三阶段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嵌入式专业技能和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大四阶段注重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培养)[6]。

符合能力晋级阶梯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嵌入式课程体系的所有课程都是以能力培养为基本出发点,前后衔接紧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

3)围绕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构建以“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层次上,我们将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层、综合设计层和应用创新层。基础层主要包括相关课程(如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数字逻辑设计、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等)的课内实验,主要目的在于课程知识的巩固。综合设计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相关课程的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二是里程碑式的综合实践课程,即在能力培养主线上设置一些里程牌,并通过综合性实践课程培养学生阶段性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创新层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设计、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主要通过创新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和毕业设计完成。

从阶段上来看,我们将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功底和基本的硬件制作和调试能力,第二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第三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综合应用开发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和工程素养[6]。

4)关注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使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与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保持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首先,将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目标分解细化到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使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实践环节与应用开发能力培养保持一致,前后课程之间保持有机衔接。其次,通过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

4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

4.1总体设计

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体系分成三个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是围绕着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设计的。

4.2学科基础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设置了嵌入式专业方向。所以,我们在课程体系的学科基础课程中基本保留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软件工程等。考虑到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并重的特点,我们适当强化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这两门电路课程。

针对嵌入式特点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对这些学科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更新。

程序设计基础既是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基础,也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自信。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处理方法是淡化语法细节,强调学生程序设计逻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嵌入式软件开发特点,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适当调整,引入嵌入式C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数据结构中,教师将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经常用到的内容(如内存动态分配和释放、栈、队列、串、查找算法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述,而对于在嵌入式应用开发中较少用到的内容(树、图等),只作简单介绍。

模拟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这两门电路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具有比较丰富的嵌入式硬件开发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不受老教材的束缚,教师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用的内容讲通讲透,过时无用的内容坚决舍弃,并在相关章节讲授中联系后续专业课程内容,做好铺垫性教学。同时,我们站在一个嵌入式应用开发工程师角度讲授相关电路知识,着重它们的工程应用,而适当简化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很多高校的嵌入式专业方向都开设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但是,我们通过实践发现,这门课程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同时,由于在后续的课程设计、课外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甚至今后的工作中都很难用到它们,这些内容即使学了也很容易忘记。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取消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课程。

4.3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设置的课程包括Linux软件开发基础、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

设置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课程,除了用它替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以外,我们还期望从单片机这一相对简单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入手,让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为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两门电路课程加深认识,为部分对硬件感兴趣学生的后续发展做好铺垫。我校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采用自主设计AVR单片机实验开发平台,而没有采用传统的51单片机,主要是考虑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应用相衔接,同时便于开发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

嵌入式系统基础可以看成是嵌入式专业方向登堂入室的课程,是正式跨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该门课程主要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ARM7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ARM硬件结构和接口、接口电路与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等。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选择ARM7作为嵌入式处理的主要介绍对象,因为相对ARM9来说,ARM7的体系结构、接口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把握,也易于与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嵌入式最小系统设计相衔接。我们将这门课程的教学重心放在嵌入式处理接口的理解和应用上,让学生容易入手并能够动手应用,而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过于抽象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内核东西,学起来困难,又动不了手。同时采取一种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基础的基础上,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思想,掌握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技术。该门课程既关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内核实现思想,同时也更加关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即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C/OS-Ⅱ为主,原因是C/OS-II麻雀虽小,却五脏基本全(微内核);通过其开放源码,学生可以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的基本思想,把前面学到的操作系统抽象概念具体化;可以学习实时系统的一些编程技巧;C/OS-II已经移植到嵌入式实验平台上,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与原来的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很好衔接;在一些中低端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在该课程中引入文件系统和GUI,强化学生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件设计能力。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课程进一步凸显该专业方向的计算机特色,让学生掌握基于嵌入式Linux软件的开发方法和技巧,真正培养学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

4.4专业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课程模块,便于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取向选修,如信息终端软件开发课程模块、硬件设计和驱动开发课程模块等。信息终端软件开发课程模块包括.Net程序设计、J2ME架构软件开发、WinCE嵌入式软件开发、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开发;硬件设计和驱动开发课程模块包括电子线路硬件设计、嵌入式驱动应用开发、EDA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网络协议及应用等。另外,我们会根据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选修课程。

4.5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我们在加大实验实践学时,强化实验实践环节的同时,注意有机整合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按照“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的思想,设计比较合理的嵌入式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设计及其应用课程的实验独立出来,并加大实验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硬件实践动手能力。

2)对于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除了有课内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外,还设置一些专门的专业实践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字逻辑设计及其应用之后开设数字系统设计,利用我们自主开发的基于FPGA的数字逻辑设计教学与开发平台,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数字设计的主流器件和EDA数字系统设计重要工具,引入数字逻辑的最新内容和设计理念,开展一些创新性课程设计,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则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嵌入式系统基础,我们除了在课程内完成GPIO、串口、定时器等相关基础实验外,还设置了嵌入式系统进阶实验这一单列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GPRS、CanBus、SD卡读写、以太网、USB等一些嵌入式系统进阶实验,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开发能力。

3)在能力培养主线上设置一些里程牌,并引入一些综合型实践课程(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之后设置程序设计综合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编程功底;在学习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线路设计工具等课程之后设置嵌入式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基本的硬件制作和调试能力;在学习完单片机及其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等课程之后设置嵌入式最小系统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在学习完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WinCE嵌入式软件开发等课程之后设置嵌入式系统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综合应用开发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和工程素养。

同时,我们还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参与嵌入式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实现从自主实验嵌入式工程实践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开发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的创新教育全过程,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5结语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嵌入式暂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成熟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供借鉴。本文在深入分析应用型嵌入式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构建了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能力晋级阶梯的课程体系和“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该课程体系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本专业方向培养的学生不少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就职于产品技术开发管理岗位。同时,他们在一些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一项,“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优胜奖三项等。

当然,嵌入式系统会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嵌入式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同时,随着我们和企业嵌入式开发人员、高校嵌入式教学人员交流的深入,我们对嵌入式人才内涵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深,相应地,嵌入式课程体系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JIANGLinying,LIDancheng,ZHUZhijiang.ResearchandPracticeoftheTrainingModelofIndustrializationinEmbedded[J].计算机教育,2010(9):2-5.

[3]HUANGMing,LIUZhen,LIANGXu,etal.ExplorationandPracticeofComplexEmbeddedSoftwareTrainingModel[J].计算机教育,2010(9):6-9.

[4]俸皓.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30):29-31.

[5]周立功,王祖麟,陈明计,等.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63-190.

[6]罗嗣海,周立功,王祖麟.新型校企合作培养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探讨(以江西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57-60.

DesignofEmbeddedCurriculumfor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Cultivation

LIWensheng,MAZheng,FUYu,DENGChunjian

(ZhongshanInstitute,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Zhongshan528402,China)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实训实习

一、“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对小教专业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的影响

(一)教学的目标

有了理论依据才能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有了“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一工具,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实训实习能力,即备课讲课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与教师指导,才能提高实训实习的能力。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表述小学数学知识,并初步了解讲解知识的方法;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规律;熟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等,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规则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初步具备未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较全面、较系统的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弱,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所以在本课程中,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主要体现在:1.不能正确的叙述数学概念,不会用数学语言来组织教学;2.本课程要求学生站在数学老师的角度上去进行学习,所以对一些知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部分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证明,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高,所以对于证明这一部分显得比较吃力;3.学生对于题目的讲解练习比较薄弱,不知道从何讲起,抓不住重点。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首先让学生把相关的概念按照书上的顺序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理解并背诵,在牢牢记住了之后,给出一道相关知识的题目,让学生针对此题目应用上述数学概念进行讲解,先从一道一道题开始,而不是直接让学习进行整堂课的实训,这种训练要贯穿在学生上课和下课中,让学生养成有空闲时间就自己实训的习惯;2.针对高职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一般的情况,采用由简到繁或者去繁的方法,对于部分理论知识先由简单的开始让其充分的理解证明,然后再把难度一步步提上去,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类比学习,从而对一些较难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证明,但是对于一些很难的理论知识点,就要去繁,把重心放在理解和应用上,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证明,否则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感,从而不利于数学学习;3.抓重点是每一个学生的难点,但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特别以后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是如此,所以可以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先自己进行分析,标明自己认为的重点和相关题目的讲解过程,然后在课上进行汇报交流,由大家讨论,老师引导,最终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样比起老师一言堂的教授效果要更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掌握规律。

二、“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在小教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中的应用

(一)在实训中的应用

小教专业的学生的实训要贯穿始终,即从大一入学开始一直到实习毕业结束,那么,在“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当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模块实训练习,即理论讲练实训和习题讲练实训。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分为引入、新课讲授、练习讲解、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五大部分,但是其中新课讲授和练习讲解为重中之重,因此,“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一直注重在这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模块实训,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讲练实训和习题讲练实训,先不急于让学生进行整堂课的讲练实训。先让学生分四人小组,然后布置任务,每两个小组的任务重复,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的过程,产生竞争意识。任务一是一个理论知识的概念、定义或者定理的正确叙述以及相关证明,让他们在课下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理论知识,还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叙述和讲解,这对一名预备数学教师非常的重要;任务二是一道应用此理论知识的具体题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讲解,并且要明显的表现出两点:1.用数学语言进行讲解,即语言上要应用到理论知识;2.表达出题目的重难点,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在课上让每组选派两名代表上讲台汇报自己的任务一和任务二。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系统的进行实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题目当中,既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讲解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愉快的国庆节作文字(6篇)
  • 下一篇:翻转课堂教学(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