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陆刚来幼儿园时,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希望他可以多吃点菜。我说:“绿绿的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陆陆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陆陆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子夹起一点青菜,可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情况,我十分担心。
我和陆陆的妈妈沟通时了解到,陆陆十分爱吃外公做的咸菜,或许我可以通过咸菜改善陆陆进餐难的问题。第二天午餐时,我悄悄地对陆陆说:“你的外公送给老师一罐咸菜,我知道你喜欢吃,只要你吃一点其他的菜,老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陆陆喜出望外,爽快地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菜,我暗自高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陆陆“加餐”,有时我故意忘记拿咸菜,让陆陆慢慢地适应,渐渐地脱离对咸菜的依赖。我还引导陆陆把咸菜和其他的孩子分享,并告诉孩子们:“这是陆陆的外公送大家的,我们都要谢谢陆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食欲大增。等到这瓶咸菜吃完时,陆陆已经不再依赖咸菜就能吃完自己的饭菜了。陆陆的妈妈知道这一消息,十分激动。看着孩子健康的小脸,我说不出的欣慰。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表演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熊过桥》,故事讲述了小熊要过一座小桥,但是小桥很窄,小熊很害怕,在妈妈的鼓励下成功过桥的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几个小朋友们非常认真地在听我讲故事,而其他小朋友们则有些心不在焉。
通过这次表演,我意识到小班幼儿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小朋友们的兴趣和特点都不同,需要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和参与,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每个小朋友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通过这次小班教育随笔,我不仅了解了小班幼儿的教育特点和发展需要,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小班教师。
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我们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小猪,峥峥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小猪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我就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他选了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小猪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并贴了两只大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两只小眼睛,接着开始做小猪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的小猪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峥峥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小猪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猪的腿,困难解决了,他又开始做了……
不一会,峥峥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小猪。”我及时表扬:“你真棒!”反思:我觉得在我们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在区角活动中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再一次遇到问题时,我又适当进行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想到了好办法。孩子在制作后体验到了制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更是让孩子无比的激动与兴奋。
小班教育随笔可以记录小班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以及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以下是一个小班教育随笔的示例:
今天,我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绘画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我问孩子们:“这是什么?”一个小朋友立刻回答:“这是太阳!”我又问:“那你能在这个圆下面画一个长方形吗?”小朋友拿起蜡笔开始画,可是画了几笔就停下来了,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走过去鼓励他:“没关系,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长方形就像是我们家的房子。”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又开始画起来。虽然画得不太像,但是可以看出他在努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小班幼儿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指导。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需要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
今年我带的是豆豆班(小班),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是重要。如果一日常规培养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加上小班的孩子思维只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生活的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我觉得只有带给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有兴趣。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赖家成做的真端正”“看!唐善鑫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老师不必吝啬自己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因此,老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盼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今天,我为小班的幼儿们组织了一个有趣的认知活动——通过品尝不同的水果来认识不同的水果。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小盘子,里面装有不同种类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我向幼儿们介绍了每种水果的名称和特点,并让他们通过品尝来记住这些水果的味道和形状。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一个小朋友非常胆怯,不敢尝试着吃水果。于是,我走过去鼓励他,并给他一些指导和帮助。渐渐地,这个小朋友开始放松下来,并投入到品尝水果的活动中。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小班幼儿需要通过多种感官来学习,特别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需要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
小班孩子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儿园中,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样,怎能照顾得过来,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脱了一大堆,立刻意识到:可以“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何不来一次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明了比赛规则。
比赛开始了,只见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之后只剩下智涵小朋友了,只见他哭腔着脸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智涵不会穿鞋,他哭了”。我说:“没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我表扬了他,小朋友们也在喊:“智涵加油,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的学习穿鞋。就这样,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把鞋穿上了,并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家为他欢呼、为他鼓掌,我冲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老师不吝啬鼓励、表扬和夸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