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仍然处于从过去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过渡的阶段,自从我国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从本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所提高的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的生产率,虽然通过这一种途径来将生产率提升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但是,想要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通过对劳动力最为直接的替代品进行寻找来实现,这里所说的替代品就是机器,也就是农业机械。
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我国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2005年,我国投入了三亿元来对农业机械发展进行了支持,带动了地方配套11亿元的资金,在农业总动力以及劳均动力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分别增加了一点七七倍以及一点七二倍,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也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
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要实施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最为主要的标志,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从过去传统的农业转向成为现代农业转变最为关键的时期,积极、有效的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小康社会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成为了实现现代化必然的一个要求。所谓的农业机械化就是指运用十分先进的农业机械对农业进行装备,目的就在于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态效益,相关实践标明,农业的机械化能够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相关实践标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以及农产品的竞争力,并且成为了促进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除此之外,推进农业机械化还是农民实现增收有效的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农业的效益。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将农民增收空间拓宽。想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要走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不仅仅要遵循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对国外相关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还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的机械化道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推进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可耕种面积却不断下降,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逐渐接近最低红线,粮食是解决温饱的根本,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实现有限耕地面积的最高效应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那么,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呢?未来又该以怎样的模式推进机械自动化呢?
1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还是农业税的免除,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由传统农业向机械化农业不断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在逐步增多,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装备在不断提高等。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并存是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面对的主要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程度不高。精准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是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应用最多的农业技术,通过对美国、德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正逐步实现精准自动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性的实现,需要让计算机的GPS、GLS技术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证机械自动化精准定位,对于预防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动态精准更能以最快最准确的定位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将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GPS、GLS技术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能力还很低,这是未来发展中需要提高的部分。其次,农业机械自动化创新不足。除了精准程度不够以外,创新不足也是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而言,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项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都在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所以说,当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时,农业机械自动化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照搬和完全借鉴,自主创新明显不足。所以,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创新也是农业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模式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模式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模式
正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程度还不够,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情况。近年来,农业机械专业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关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度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所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模式,是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其中,关于节水、节肥等的精准度研发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之下,精准模式下资源节约的理念必然更受社会欢迎,也必然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模式的深入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这是良性循环的模式。总之,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模式,将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模式选择。
2.2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创新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是最近我国最为重要的发展理念,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已经开始了深入的创新活动,农业机械自动化以技术为支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其创新模式是必然选择。所以,以国外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先进理念为借鉴,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区农业发展的特色,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的必经途径。总之,技术创新模式也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庆利,李英.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吉林农业,2014(0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管理;设计
前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逐步广泛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普及,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而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应用体现在建立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促进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但就我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现阶段发展现状来看,农业机械化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农机化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和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从综合发展水平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1农机化信息采集处理传递手段相对落后
在个别地方的农机信息工作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信息数据量不高,信息质量不高,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1.2农机管理统计分析系统软件版本不高
现阶段全国农机部门所使用的农机化管理统计汇总软件版本不高,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系统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潮流,从而限制了各种农机数据的共享与传递,加上软件本地安装的分发工作量大和维护培训费用的增加,落后的软件程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快捷与方便的要求。
1.3亟须高新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
随着新的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则是建立在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和农机管理前提下的,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机械化领域的不断渗透,农业机械化也面临着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新问题。如:共享文件,透明办理事务进程,下载各种工资资料等[1]。
2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很大益处。
2.1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是迎合时展的创新型工作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农业信息管理技术发展也相对成熟。从国外的一些国家的实践中来看,农业机械信息化对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2.2能够掌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通过农业机械信息化,能够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农业大国政策方針的变更,使得农业发展进一步顺应市场发展新风向,对本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做出及时的调整,实现农业发展的最优状态。同时通过互联网,使得行业之间能够更好地了解,更好地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2.3实现资料的有效管理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化的信息资料进行储存、收藏、保管,以便相关工作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方便日后查询资料。如,在资料库上登记各类农业机械的型号及市场资源拥有情况,以便日后某工作需要这项仪器时能快速找到[2]。
3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分析
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利用Struts框架对WEB页面进行开发。采用JSP技术来对WEB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利用JSP的特点充分发挥WEB的效用价值,使二者有效结合。
3.1JSP技术的应用
JSP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在传统的网页中插入Java程序和JSP标志而形成的。JSP的工作方式是接受客户端发出的请求,通过访问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分析,将分析得出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即可。在这一操作过程中,WEB在接受到用户想要访问JSP的请求时,WEB对其中的程序片段进行操作。最终返还给客户的结果除执行的结果外,还有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而为了使得WED页面的动态效果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一部分Java程序只需要插入集合,而这些操作的过程都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不显示在客户端,客户端只显示操作的结果。
3.2农业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
为了对农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库的构建,需要对所有农业机械进行分类,针对每一项农用机械的信息构建一份数据表格;对所建立的数据表格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数据表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表格间的联系,从而构成农用机械信息数据库。如果需要研究某一地的农用机械信息,则根据该地的农机统计表进行上述分析与统计,从而得出该地的农用机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为农机数据分析提供迅速、方便的系统服务,有利于掌握各区域农业资源及农业机械数量与分布情况。
3.3农机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分析评价各种农机的适用性
根据研究地区的各种数据与参数,如:经济条件、地形特点、农机使用需要的各种数据参数等信息,能够方便、及时地了解区域内的市场情况,再根据各种数据所显示的经济状况分布情况,形成农机机耕需求的各种图表。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加强对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从而得出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案,方便农业机械化用户,推进我国农用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作者:何桂明
参考文献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的好处在于可以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但现阶段受我国国情的限制,只有部分农村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多数地区仍旧在用传统的耕作方法,这对农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进行农业机械创新迫在眉睫。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
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较为缓慢,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是农民对其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农业机械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国家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农民应用到日常的劳作之中,代替了传统的农业机械成为了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耕地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之一,拥有小面积耕地的种植户在种植时会优先选择使用农业机械[1]。
2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土地限制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存在人均占地面积少的问题,伴随着近几年土地质量下降的趋势,沙漠化现象越发严重,这就导致部分农民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基础设施正在被国家大量建设,部分设施会对农民的耕地进行占用,这也是导致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
2.2投入不足
我国大部分农村存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虽然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陆续出台了诸多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农民人数众多,所以政策无法达到对所有农民进行覆盖,这就导致了农民在收入以及支出方面难以达到平衡,很多农民不具备对农业机械进行购买的能力,降低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2]。
3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3.1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发展现代农业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发展和合作相结合,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国内的市场上,更应该关注国外市场,通过对发达国家相关技术进行引进和学习,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企业进行合作也是提高我国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现阶段我国对集约型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深度有所欠缺,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可以使工作人员明确的认识到自身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从而促进对农业技术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另外,我国自身所具备的先进农业机械也应当遵循“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输出的方式,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3.2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
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肥料的大量浪费,这也表现出了现代农业存在对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因此对农业机械进行智能化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的精细程度,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发展精细化农业,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是基础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劳动所需的成本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使现代农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研发时,应当着重机械产品的质量,并且对农业控制系统进行完善,达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使工作人员能够以最直观的形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分析[3]。
3.3支持公益事业
农业机械产品的出现、发展、推广以及使用均与公益事业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制造时应当以公益性为基础,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促进相关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达到使现代农业以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公益事业进行支持的方式,设立相关的科研项目,最终达到对我国农业的机械技术和核心原理进行创新的目的。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发展和创新一直属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对农业机械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
3.4对技术进行发展和完善
对相关的税收制度进行完善可以通过税收调节,达到促进相关企业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加大投入的目的。除此之外,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推广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化;问题;方案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体系建设发展的重点基地,乡镇农业发展越发受到社会关注。机械化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建设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发展契机,本文就乡镇农业机械化中存在问题展开探讨,寻求解决方案,以推动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1.1财力资源不足
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形成的重要手段。当时推广乡镇机械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后备资金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机械化设备难以更新,乡镇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难以维系。另一方面,进行机械化建设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没有财力资源的支撑,村民无法获得相关技能及经验,欠缺实际操作机械的能力,不利于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1.2基地建设不完善
要形成乡镇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必须建设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实验基地。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专业素养与农业知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难以认识到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性。只有建设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实验基地,让农民认识到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1.3推广机构作用低
要想加强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力,建设专业培训机构必不可少。只有在专业人员及合理推广方案的推动下,才能使乡镇农业机械化理念更快、更好的在村民间传播,推动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建设专门的推广机构也可以提高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乡镇农业健康发展。
1.4机械设备出现老化现象
机械设备只有及时更新换代,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要求。在乡镇地区,由于农民农业知识缺失及相关部门指导工作不完善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农业机械化设备应用率低,机械化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且出现局部使用,整体利用率低的状况。机械化产业难以在农村打开市场,也间接导致了新产品使用率低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
2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方案
2.1完善机械化服务体系
推广乡镇机械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农民需求与接受能力,要坚持农业机械化服务于农业及农民的原则。建设乡镇机械化体系首先要考虑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价格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应注意机械化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问题,超出农民承受范围的机械化设备必然难以在乡镇地区大范围推广。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调控,大力推进乡镇农业机械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的机械化推广政策,机械设备维修、作业信息,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2.2建设特色化机械化体系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条件极为复杂,不同地形地势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要求也各有差别。在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时,除了对通用型设备的推广应用,还应充分考虑本地区作物生长、收割特点,结合本地区农业的发展状况推广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既要考虑设备的使用效率,又要结合设备的磨损程度和维修费用,选择更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情况的机械化设备,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打造特色化农业产业体系。
2.3完善质量监管及后期维修工作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其安全性还关乎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机械化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质量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从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当前阶段,相关部门应加强质量监管,避免质量不过关的三无产品在市场的流动性,政府应实施相关政策,对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予以处罚,建设安全、高效的机械化应用体系。企业也应遵守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严格监督机械化设备的生产环节,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与高质量,严格处置不合格产品。
2.4完善农民农业知识体系
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才能改善乡镇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会,增强农民对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及应用的认识,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机械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乡镇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机械化在乡镇地区的推广,建设更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济体系。
2.5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完善推广人员与农民的交流,使农民群众更好的认识到乡镇农业机械化应用的重要性。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推动人员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同时,要完善推广人员的服务体系建设,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选取农民群众更易接受的方式,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及高效性,更好的推动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应用,推动乡镇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结语
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工作既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又能推动乡镇农业向科学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当前,农业机械化建设仍然面临财力不足等问题,这要求我们立足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佘锦慧.加强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方法与路径探索[J].科学导报,2015,(21):109-109.
[2]马忠勇.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3):25-25.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应用;研究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的方向迈进,农业人工劳动量明显减少,但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正常发挥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的作用和价值,并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解决好现存问题已迫在眉睫。
1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应用的重要性
当前农业生产目标是对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质量进行提升,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上述目标对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合理应用可以使农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并且使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为此农业部门需要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对其产生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2提升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应用水平的措施
2.1扩大实用型农业机械应用范围
相关部门需要将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农作物生长条件及种植时间等作为主要依据对实用型农业机械进行选择,并尽量选择前期投入资金较少的实用型农业机械,与此同时需要对其应用范围,操作简便性以及农户认可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选用的实用型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在实用型农业机械引入后需要对农户进行系统培训,让其对具体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熟练掌握,在前期使用过程中需要派专人跟踪,减少操作不当而导致实用型农业机械出现损坏的可能。在使用实用型农业机械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保证生态效益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2.2调整现有农业补贴政策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地区在经济条件以及农业生产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条件偏差的地区无法及时对农业机械引进和使用,导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国家对购买农业机械有一定的补贴政策,但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地区农业机械补贴未落实到位,存在补贴金额较少和发放补贴金额不及时等情况,上述情况使农业机械应用和购进的数量明显减少。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农业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农业补贴金额,在正确的时间发放补贴款,让农户可以及时购买农业机械,可以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应用的范围,进而使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加快农业发展速度。
2.3对农业机械使用者进行技术培训
合理使用农业机械,对使用效果和农业生产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为此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具体使用过程给予足够重视。农业部门要对农业机械使用者进行系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对当前使用较为频繁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并且播放视频让使用者直接观看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让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后期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农业机械投入使用后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如果未及时发现将会影响使用效果,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威胁,为此,要加大农业机械维修养护管理力度,使用者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
2.4改进和完善现有农业机械服务体系
构建科学完整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是农业部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完整对农业机械设备能否更好发挥其作用有较大的影响。构建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时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充分研究,遵循因地制宜和效益为先的原则,将农业机械推广、具体应用、系统培训、后期维修养护等均加入服务体系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并且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农业机械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为农业机械使用提供有利条件,延长其使用时间。与此同时,要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积极推广,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了解其使用效果,进而能够对其进行引进,在中大型农业机械引入后农业生产效果将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较好,会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3结语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被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本文提出对实用型农业机械应用范围进行扩大、对现有农业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对农业机械使用者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对现有农业机械服务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等对策,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丽芬.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6,47(11):22,28.
[2]薛义.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231-231,295.
1农业机械保养方式
1.1保养
为了及时对农业机械设备性进行检查、更换,保养人员要定期对设备环节进行检查。
1.2机械保养
因为使用硬水对机械进行冷却之后,机械内部会形成一些水垢,这些水垢严重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冷却能力。所以工作人员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冷却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一些比较干净的软水,并在处理后对机箱进行密封处理。
1.3机械设备磨损情况检查
针对目前常见的农业机械来说,如果不定期对其磨损情况进行检查,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变形的零件,要及时更换零件,避免其对机械设备产生损害。
2农业机械维修
2.1机械设备使用中常见故障与原因1)摩擦磨损。从目前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来看,因为摩擦会导致设备的部件尺寸发生变化,影响到部件的正常使用,所以必须高度关注设备磨损问题。摩擦和磨损是两种不同问题类型,摩擦是因为农业机械在磨料的过程中,磨料和机械相互摩擦,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摩擦形式。而磨损则是因为设备的使用温度过高或者是设备的压力过高,导致部分设备部件出现粘连,进而发生磨损。2)设备零件腐蚀。农业机械设备零件绝大部分都是金属材质的零件,因此这些零件如果使用不当、保管不当,很容易发生腐蚀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大部分集中在两个方面;化学性质腐蚀、电化学腐蚀。化学性质腐蚀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农业机械金属零部件在干燥、高温的条件下所产生的自然性腐蚀。而电化学腐蚀则是指金属零部件和酸碱盐等溶液相互接触,产生电化学作用,最终形成腐蚀。3)不合理操作。设备的使用人员如果存在违章操作的情况,会导致农业机械零部件过早的老化,进而产生故障。
3农业机械常见故障规避方式及设备维修
3.1提升农业机械性
据不完全统计,农业机械故障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零件产生磨损导致的。而零件之所以会出现磨损,一般都是因为程度不足。因此,要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质量,必须要先从提升机械设备性方面下手。选择适合的油,并且在油选择的时候,要按照不同农业机械结构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适当选择。定时对农业机械设备油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如果存在使用效果不理想或者使用效果差等问题,要及时调换,时刻保证油清洁性。油清洁与否,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使用效果的正常发挥。
3.2合理操作机械
一般情况下,如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还有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合理导致的。所以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尽量提升机械设备的操作的合理性。在设备正式启动之前,检查设备冷却系统以及设备的机油是否处在正常状态。农业机械在启动之后,不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要让设备先预热一段时间,等设备的状态满足工作基本需求之后,再投入使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都必须要严格按照最高负荷标准来操作,不能有超过农业机械负荷的情况发生。
3.3设备故障应急维修
因为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正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所以一部分设备零件不论是购买还是修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要尽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设备的某一个零件部分发生了磨损,而设备其余各个部件都完好,可以使用一些其余的零件来代替这个被磨损的部件,节省不必要的设备购买资金,提升农业生产工作效率。按照不同零件的特点,选择一些可以替代,并起到相同作用效果的零件来组装成新的设备,实现设备应急修理。针对已经产生故障,并且还无法解决的设备零件,可以直接丢弃。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农业项目机械也在更新换代。在高速发展的农业设备技术影响下,传统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对其加以完善。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不同的机械日常维修、机械日常保养方式,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东.关于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6,47(1):2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20-58-1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要积极稳妥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待农业机械化事业必须采取积极态度,在财力、物力、人力许可的条件下,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那种认为农业机械化可有可无,轻视农业机械化的是非题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但是,我国经济力量薄弱,人口多、土地少,实现农业机械化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研究解决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一系列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重大技术和经济问题。
2农业机械化的视野要宽广
农业机械化要考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能把农业机械化仅仅理解为耕作机械化,更不能误解为就是增加拖拉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内容,除了耕作机械化以外,还应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机械化,排灌机械化,植物保护机械化、积肥施肥机械化、种籽工作机械化、运输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林业机械化、牧业机械化和副业机械化等。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骤要遵循选择性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的步骤
所谓选择性机械化,就是根据当时当地具体情况,首先选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能减轻农忙时劳动力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而又适宜的农机具的作业,优先机抢经。所谓基本机械化,就是使主要生产部门各种作业,凡是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都采用机器进行。从选择性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发展到全机械化,是世界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也不能例外。违背这个规律,过早地追求全面机械化,不仅办不到,还要造成损失,至于各地区究竟应先化什么,后化什么,必须因地制宜,决不能采用一个模式。
4农机具的选择要适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适当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农机具是必要的。但其目的是为了借鉴,以利于设计制造适合我国情况的农机具,决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型号,我国各地的地势、土质、气候、作物种类,耕作方法等都有很大差异,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机具的型号。就我国一般情况来讲,平原少,山区和丘陵多,农业机具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为主。中小型的农机具虽然技术经济效益较低,但机械重量轻,体积小,用材少,结构比较简单,制造容易,因而更适合我国多数地区地块小,农业劳动力多,资金力量薄弱的具体情况。
5农业机械化的资金和设备要重点投放
所谓重点投放就是要把有限的资金和设备优先集中投放在条件较好的地区,重点投放的好处是:能使有限的资金和设备尽快的发挥作用,有利于加快重要的商品农产品基地的建设,能为国家更快更多的提供商品农畜牧产品,便于解决农机具的配套和维修问题,能更好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它有利于积累经验,以重点带动一般,使整个农业机械化事业逐步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弯路。重点投放地区一般应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其他商品农产品基地;大城市郊区;地广人稀、劳动力比较少而又宜于使用机器的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多种经营门路广,机械化后节余的劳动力比较好安排的地区。
6农业机械化的设计、制造和运用要提高单产与提高工效相结合
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处理好提高单产与提高工效的关系极为重要。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每人平均占有耕地和农副产品的数量都比较低,这个问题就突出。那种只能节约劳动力,不能增产反而减产的机器作业,是不符合我国需要的。因此,我国在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上,一般都应当遵守机械技术和农业技术相互适应,而以服从农业技术要求为主的原则。为此,一方面要积极研制适应精耕细作和高产稳产要求为主的先进农业机械,使深耕改土、保持水土、合理施肥、精量播种、精密栽植、灌溉、植保等一系列农艺措施都有相应机械来完成;另一方面又要搞好农艺改革、良种培育以及农业基本建设等,以适应农业机械作业的要求。
7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农民的力量和国家的力量相结合
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有巨额的资金和强有力的技术指导。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和充分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农业机械化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事业,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依靠农民自己积累资金,才能使机械化事业在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得到信息论则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应当在财政、物资和技术上给农民以强大支持。特别是要重视发展农机工业,为农民提供大量优质价廉的农业机器。重视农机科研和教育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化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8机械化要与半机械化和手工工具相结合
农业机械化发展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动力,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抢抓了农时、提高了人们收入,可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已经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底子薄,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机推广功不可没,农机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当前农业机械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十分关键。
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不足之处还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建议。
1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农机推广工作者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要经常到基层去开展工作,遇到的情况也十分复杂。可以说农机推广工作不仅仅是对农业机械化工作者业务水平的考验,更是对其综合素质的磨练。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者老龄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年龄高的农机推广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知识结构也比较老旧,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也不强,制约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同时当前农机推广部门缺少信息化专业型人才,信息化时代农机推广工作也要顺势而上,借助信息化的特点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没有利用好信息化的便利来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显得比较可惜。如果不及时跟上信息化步伐,甚至会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再者农机推广工作者经常到基层去,面对的情况也多,条件也复杂,需要农机推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高,要具备吃苦耐劳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态度,但是部分农机推广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吃这份苦,工作热情不高,甚至是敷衍了事,阻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进程,带来了不良影响。
1.2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不适应当前发展要求
农业生产存在着特殊的地域性,需要基层农机推广部门能够依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重与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相结合,科学合理地选择与本地农业生产相适宜的农机与农机技术。但是在整个农机推广过程中,各级农机推广部门作为主体,直接进行具体操作,使得农机推广工作存在局限性与依赖性,农机推广部门局限于传统的农机推广机制,无法转变农机推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粮食生产机械化逐步被多产业机械化所代替,农业生产不仅在产前、产中实现了农机化,也实现了产后的农机现代化,农机化的品种也逐步实现信息化、电气化与自动化。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农机推广工作对策分析
2.1提高农机推广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农机推广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十分关键。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给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培训,可以使年龄偏高的工作者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培训还有利于大家的交流和沟通,不但可以促进同事之间的感情,也便于交流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各单位还要积极聘请专业信息化人才,普及信息化知识,为农机推广工作发展助力。并且定期开展动员大会,鼓励和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对于工作优秀的同事要提出表扬,树立榜样的作用,以培养大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2.2创新农机推广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创新农机推广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十分关键。基层农机推广部门需要逐步建立起科、工、户一体化农机新产品研发以及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推进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可以为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推广网络,能够及时得到相关的供求信息,及时为当地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与新农具,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制约因素推广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8-0206-01
一、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现代农业更加强调农业生产的小轮车和机械化水平,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技术化和机械化水平。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才能使引进的新技术、新措施和新的机械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切实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
2.是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依靠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要素,因此,要想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就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
3.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
加强农业机械推广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大批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其其他方面的生产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农民群众的总体收入,促进农业结构更加的合理;另一方面,通过推广农业运输机械,可以拓宽商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商品的流通,进而增加农民群众的总体收入。
4.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协调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农业和其他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进步。此外,通过农业机械的推广,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二、农机机械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额年龄普遍比较大,其掌握的各种农业机械知识老旧,知识已经严重的落后,明显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的快,这就使得相关农业推广人员对现代科技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很难承担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重担,最终导致了农业机械推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农业机械推广的技术存在严重的缺陷
目前,农业机械的推广往往都是只是重视粮食的种植和收获,而忽视了粮食在不生产过程中全程机械化和后期粮食加工的机械化水平。例如,在生产水稻和油菜过程中,对于粮食收获过程中能够做到全部的机械化,但是在粮食收获完成之后缺少对秸秆后期的还田工作,在机械化推广过程中,虽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技术改造,但是从总体上看,效果很不理想。
3.先进的农业机械昂贵,农民望而却步
虽然现今农村地区的农民的收入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民群众在接受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的费用比价昂贵,实际上的收入与城镇居民比较起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群众对农机的购买能力。此外,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机械,价格相对比价昂贵,农民无力购买,这种情况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广。
三、新形势下农机推广的措施
1.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
要想做好农机推广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宣传工作,在宣传过程中逐渐打破人们的陈旧思想和观念。通过宣传和引导,加深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使群众能够接受新的技术和新的关键,为农机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健全农机机械补贴机制
由于卧轨农民的实际收入较城镇居民来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其他费用支出比较高。在加上先进的农业机械通常都比较昂贵,在这些综合情况的制约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购买农机的意愿。很多地区目前已经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农机机械补贴政策,每年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就目前的补贴水平和补贴的力度与昂贵的机械设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某些地方也存在着农业机械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贪污现象十分的严总,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改革,加强农机机械补贴机制的建设,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专项资金都能切实用于农机推广中。
3.加强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机械的创新力度
加强农业机械的创新,及时将落后设备淘汰。农业机械推广工作要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客观规律,不断的在本地区引进适合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领域的深化和改革。最近几年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看,我国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不断的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我国综合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保证现代农业的高产、高效、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星,袁晓霞.浅谈农机补贴与农机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11(05)
[2]赵玉涛,朱贺丽.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3]宋代平.阻碍基层农机化工作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4]宋红霞.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05)
关键词农业环境;粮食生产;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山东
中图分类号S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19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的日益激烈,现代农业发展中,土地干旱以及水土流失、农作物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灾害、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导致耕地粮食的总体产量不高、耕地的土壤种植能力下降等,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就是针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与当前农业种植发展中这些问题提出的一种科学、实用的农业种植技术,对于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改进与当前农业发展中耕地问题的解决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粮食种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1-2]。
1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方式与生产情况
1.1小麦生产情况
山东省是我国冬小麦种植与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在该省的粮食种植和生产中,小麦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300万hm2,占该地区粮食作物种植与生产总面积的1/2左右,据该地区的粮食种植与生产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小麦的年总产量逾1600万t,在该地区的所有粮食作物种植与生产中总产量占据第1位。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以及山东地区农业种植与生产机械化水平的越来越高,该地区粮食的总产量以及种粮总收入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相关结果显示,在21世纪初期,山东地区的全省农机总动力以及农机生产创造的经济收入总值等,分别超过8700万kW及450亿元。其次,在农业机械化种植水平方面,据山东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种植生产调查结果,截至2004年,该地区的小麦机械化播种种植与收割比率已分别接近100%、97%的情况,小麦深耕技术、粮食少量播种技术、化肥深施技术以及国家农业种植生产中推广的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各种农机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2小麦种植生产模式
在粮食种植与生产发展中,由于山东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其中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同时大豆、水稻以及谷子的种植也十分常见。在该地区的粮食种植与生产发展中,随着人们对于该地区气候特征的日益熟悉和了解,在进行粮食种植过程中,也由过去的一年一作种植制度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一年两作种植方式,并且逐渐演变成以小麦种植为中心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小麦与玉米成为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平作与套作种植方式都有应用。随着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及水平提升,在该地区的小麦种植与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的程度与水平也越来越高,包括农田基本建设以及土地耕翻、小麦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割等,均已实现机械种植操作。耕地机械化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粮食产量的问题,在耕种及收割的各个环节,实施机械化操作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2山东全面推广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情况
2.1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推广必要性
结合山东地区地理气候特征以及该地区的粮食种植生产情况,在该地区进行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十分必要。一是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该地区耕地土壤的蓄水保墒,促进农作物的充分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种植中对于灌溉水的有效利用;二是在该地区进行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利于实现对于土壤的保护,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实施;三是进行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也有积极作用[3-5]。
2.2山东省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结合上述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山东地区在进行粮食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粮食种植模式,不仅使该地区土壤的蓄水保墒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粮食作物种植中,小麦的种植生产优势也比较明显,保护性耕地机械化种植技术对于该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生产效益增长作用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山东地区受传统粮食种植观念与方式影响比较大,加上农村经济收入比较低等,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推广面临着很大的不利因素,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条件成熟以及农机化的发展、政府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临极大的优势。因此,新技术应用推广中,应注意因地制宜,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在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农机应用大户作用下,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6]。
3结语
为提高粮食产量,机械化操作是必然选择,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是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粮食种植生产的科学性、实用性农业种植技术,在农业种植与生产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作用,进行保护性耕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4参考文献
[1]杨青,薛少平,朱瑞祥,等.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Z1):49-52.
[2]赵满全,郝建国,赵士杰,等.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效益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71-74.
[3]马根众.山东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体系初探[C]//现代农业装备与新农村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山东: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业机械学会,2008:4.
[4]张大伟.浅议东营市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J].山东农机,2004(3):13-1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土地规模经营;关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12
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LandAcaleManagement
MIMing-zhu,XUYue-ming
(HebeiAgriculture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sforHebeiprovincerurallandscalepractice,studiedthe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thelandscalemanagement,andpromotedeachotherrelations,andput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oftherelationship.
Keywords: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thelandscalemanagement;relationship;untermeasures
1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2010年,河北省耕地面积为633.19万hm2,其中实际机械耕作面积为531.71万hm2,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3.97%。其中机械播种面积为627.45万hm2,机械收获面积为342.85万hm2。2010年河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151.30万kW;大中型拖拉机17.30万台,小型拖拉机150.50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4.50万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01.00万台;排灌用动力机械261.40万台,节水灌溉机械4.40万套。
2010年河北省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0.13hm2,全国人均面积为0.152hm2。就全国来看,河北省农民人均耕地规模较高。
2农业机械化与土地规模经营关系分析
我们以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率即实际机械耕作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重变动情况来反映农业机械化情况,以河北省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作为衡量土地规模经营程度的指标。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率增加,则表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加;河北省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增加,则代表土地规模经营程度在提高。
河北省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2006年为0.129hm2,2007年为0.129hm2,2008年为0.129hm2,2009年为0.132hm2,2010年为0.132hm2。根据2006—2010年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率变动情况(表1)、河北省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农业机械化率和土地规模经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图1)。随着农业机械化率的增加,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规模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另一方面,土地规模经营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从农业机械化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地块呈现分散、零碎、面积小的特点,农业实行机械化打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通过物化劳动代替人力、畜力劳作,迫使农民将土地集中连片或者进行流转以推行规模经营,有利于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收益率[1]。农业实行机械化后,土地不再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只需要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农民,这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排斥在土地以外,促使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2]。
从土地规模经营的角度来看,土地通过推行规模经营,将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克服了由于耕地面积分散、狭小而无法发挥农机优点的难题。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实行机械化生产,将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操作,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农机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3]。
3促进农业机械化与土地规模经营关系的对策
3.1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限制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要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关键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据统计,河北省78.21%的农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含初中)。显然,初中文化水平对于掌握现代农业机械是吃力的。提高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个乡镇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组织职业技术学校老师深入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农民推广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或者将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定点培训基地,由乡镇或村委会定期组织农民进入基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一批技能过硬、知识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农民。
3.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且与周围的农村有天然的联系,能够最大程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促进作用。土地实行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后,农村劳动力必然出现大量剩余,而据资料显示,乡镇企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多吸纳20万~25万劳动力。因此,发展乡镇企业对于顺利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是至关重要的。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根据乡镇企业周围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引导乡镇企业发展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特色经济。同时改善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在乡镇企业贷款、融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突破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武灵芝.适度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机械,2008(12):49.
[2]任倩,高彩云,许月明.保定市土地规模差异性及对策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61-63.
[3]梁发辉,王丽娟,史滟灏,等.土地整理过程中农业用地规划模式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32-34.
[4]夏超美,李敏.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J].湖南农机,2001(3):9.
[5]白振华,段艺芳,徐玉凤,等.土地经营集约度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50-54.
[6]贾伟强,黄有方.农地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1(6):599-604.
[7]金英子.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延边农机化发展[J].农业机械,2007(12):68.
[8]张冰,段海善,刘宏柄,等.农民家庭小规模土地经营条件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1,19(3):287-290.
[9]徐娥,周瑞东,韩文清.巴彦卓尔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现状及改进建议[J].华北农学报,2007(53):138-140.
[10]杨烨,佟佳玉,马波,等.齐齐哈尔市农村土地经营流转纠纷现状及对策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104-106.
[11]邓建平,廖宇舟.关于波阳县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机化发展情况调查[J].农村发展论丛,2001(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