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一般要求有:能源(资源)消耗量及回收与再利用的可行性、污染物排放量(如空气、水、土壤污染物排放及固体废弃物等排放)以及废弃物的产生量等方面的定性要求。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特殊要求除有EUP强调的能效要求(以能源投入/绩效产出作为计算单位,其具体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食品包装用统计方法确定)外,还应有对食品包装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限制性指标,主要有食品包装材料中铅、汞、镉及六价铬等四大重金属的最高浓度限值应小于100mg/kg(100ppm);污染物从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向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极限要求不得超过60mg/kg(对容器可换算为10mg/dm2);应采用水性环保油墨,其中二苯甲酮和四甲基二苯甲酮的含量不得大于600µg/kg,等等。
2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体系
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工具—技术—方法”三步。首先利用生态设计工具(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对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设计技术(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原材料选用技术等),按照一定方法(程序)实施生态设计。由此构建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实施体系,见图1,包括软硬件平台(工具)系统、技术支撑(技术)系统和设计程序(方法)系统三大系统。
2.1食品包装生态设计软硬件平台软硬件平台系统是实施生态设计过程的基础,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应构建起相应的生态设计软硬件平台系统[17],包括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绿色材料供应链、生态化并行设计平台、LCA软件和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等系统的建立。
2.1.1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系统企业为了改进产品的生态特性和降低产品成本,确保其符合具体的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实施要求,应根据EUP指令的一致性评估要求,选择1种自我评估模式建立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生态设计管控措施系统。EUP指令的自我评估模式有“内部设计控制”和“环境管理体系”2种[7],企业可以任选择1种进行自我评估,以提交相关技术文件和检测结果来验证其一致性评估的真实性。欧盟要求企业主要采用自我评估的方式进行合格评定,根据其产品生态设计实施措施,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定后加附CE(CONFORMITEEUROPEENNE)标签,则制造商就具有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而被认为符合EUP的生态设计要求。给产品加附CE标志是制造商或其授权代表的自觉行为,具有一系列步骤及多种合格评定程序模式。另外,也可以参照欧盟EC/1980/2000法规的《生态标签授予计划》。内部设计控制是企业(或授权代表)自检和自我申明的评定方式,是企业自我申明其产品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相关条款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食品包装生产企业须建立食品包装生态档案(即产品清单数据)[1]。可针对生态设计要求,根据正常的使用条件以及设计用途,对食品包装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优先考虑通过设计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生态档案。生态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也是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系统建立的关键。这对于我国食品包装企业来讲,也是实施生态设计最为困难的环节。通过生态诊断(即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其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及安全卫生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的因素,即确定生态设计的一般和特殊要求的参数,再根据确认的设计参数,在设计源头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确保其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的生态设计要求,并提供技术文件证明通过了一致性评估。通过ISO14000认证是实行生态设计、生产生态产品的最基本保证,因而也可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具有生产符合EUP指令要求的生态产品的能力。
2.1.2生态化并行设计平台系统按照源头设计的生态设计内涵,食品包装企业必须构建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的并行设计平台系统,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集成一体系统考虑,达到实施生态设计必须的人员集成、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19],从而建立产品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性能的继承和约束关系以及产品各个方面属性间的关系,以追求产品在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其性能最优。传统串行设计无法从设计源头控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能在设计源头一并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有环境影响因素[7],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提高产品的生态特性。
2.1.3绿色材料供应链系统食品包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主要来源于包装材料,建立和完善绿色材料供应链系统对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重要措施。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源头措施就是限制使用存在有害物质的原材料。近年来,我国为应对欧盟相关绿色壁垒,已建立起有关产品的绿色材料供应链,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必须以上游企业原材料的生态设计为前提,只有密切与上游企业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施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
2.1.4LCA软件及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系统生态设计是面向全生命周期寻求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需在设计阶段对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全过程对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于在设计源头找到资源环境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因此,LCA(lifecycleassessment)既是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的重要工具(方法),也是进行生态设计的重要原则[7]。为了实现设计环境性能优良的生态产品的生态设计目标,必须运用LCA软件系统,将食品包装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过程,对所有可能的环境及其安全卫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系统输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从而寻求减少影响的方案应用于产品设计之中。LCA软件系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引进如Boustead4.2、SimaproVer.4.0等LCA的商用软件,或自行开发LCA软件;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产品清单分析数据库,供LCA影响评价使用[20]。另外,实施生态设计企业还应建立内部的生命周期管理制度[15],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生产的各环节加强管理。例如,应建立企业内部设计、原材料采购和营销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关系制度,为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提供保障。
2.2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程序
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须满足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要求,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主要考虑经济参数的设计,因而对食品包装生态设计来讲,仅是前期的产品初步设计,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生态参数设计,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功能要求的食品包装产品。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基本程序有5步,见图1。包括[9,15]根据经济参数进行初步设计,除了考虑产品的有关标准、法规及生产、成本和使用等因素外,还应按生态和卫生原则选用原材料和进行相应的结构、工艺等设计;分析生态参数建立生态档案;根据生态档案进行生态诊断及设计开发;依据生态设计的一般及特殊要求对开发方案进行再次评价、再次改进设计,直到满足生态设计要求;利用绿色成本核算技术进行绿色成本分析并评估产品的环境绩效。
2.3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相关技术
实施生态设计必须利用相关的支撑技术进行生态特性评价、原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卫生安全设计等设计开发[21]。
2.3.1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根据国际环境毒物学和化学学会权威性定义,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是一种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及废物排放的鉴定及量化来评估一个产品、过程或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担的客观方法[22]。生命周期评价被ISO14000列为子系统之一,是评价从原材料采集开始,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能够进行科学全面的量化计算,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分析方法对产品环境性能评价具有权威性,因而也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LCA能对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投入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寻找出污染最严重的阶段及其生态设计参数,为设计和改进产品提供依据。目标和范围界定、数据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等4部分组成了LCA的技术框架[19],为了避免运用LCA技术评价时的计算量大,应注意评价范围的界定、准确采集投入及排放数据和设计或选择好评价软件。
2.3.2生态材料选用技术食品包装是个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其生态设计强调选择生态包装材料。生态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是生态性、经济性和必要功能性的综合效益最大原则,应在保证产品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综合比较,择优选择。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态性应重点考虑:一是满足安全卫生要求。这也是生态包装材料的首要要求,有毒有害的材料及添加物应尽力避免选择或替代,或考虑材料中毒性物质的稳定性并采取措施解决其迁移和释放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材料的主体仍是塑料软包装材料(复合材料),另外包括纸、金属、玻璃和陶瓷等,其成分含量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必须满足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均需严格控制在限量范围内。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浓度总量,铅、镉、汞和六价铬,以及氯乙烯单体、多氯联苯、偶氮等。即应满足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相关特殊要求的规定。二是满足轻量化(减量化)要求[23-24]。轻量化(减量化)是实施生态设计的重要途径,能降低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并减少废弃物排放。为此,在保证实现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利用生态包装材料,以减少污染排放、资源(能源)消耗少和便于回收利用;应解决好产品与包装的合理定位,过度包装对生态无益;应采用自然、无害和节省能的材料来满足食品包装产品功能的需要;应选择科技含量高的复合材料替代传统包装材料,如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包装如牛奶、果汁饮料等食品,其生态特性和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质量方面都优于传统包装材料。三是满足可再生或可回收要求(不破坏生态和可持续原则[25]。生态设计注重不破坏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不可再生或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原材料;为方便回收利用,原材料尽量品种相同及可再循环。目前纸塑料复合的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应用较多,但纸塑复合材料不易回收处理;倡导使用再循环的材料[6],降低新材料用量。
2.3.3生态结构设计技术食品包装结构设计关系包装必要功能的实现以及包装材料的用量和包装废弃后的回收等问题,对其资源环境效益有直接影响。生态结构设计技术面向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态设计目的,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重要支撑技术。(1)减量化(减少化)设计[26]。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及包装整体的减量、轻型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应根据食品所需要的保护性等必要功能要求进行减量化(减少化)设计(包括容器形状、结构形式、尺寸、封合方式等),尽量减少多余功能,避免过分包装和欺骗性包装,以节省材料、节约运输空间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欧洲包装业按照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指令(94/62/EC)”对消费者可以接受且相对安全的最小包装质量和体积实施减量化,每年减少了50万t材料的用量[5]。食品包装在减量化(减少)设计上,可以通过去除多余功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利益诉求设计包装体量或限制1次用量(如以1周消费为单位的包装体量)等实现包装产品的减量化,注重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用、再生或降解进行设计;采用轻质材料,减轻产品质量;通过减少异形结构等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异形结构的包装在用料及印刷、印后加工等后加工方面对资源(能源)消耗更多。确需进行异形设计,也可通过尽量减少折叠线、面的数量,减少壁板等来减轻用料、印刷以及印后加工等的负荷[27]。另外,从印刷及后加工角度,分体包装盒结构设计一般会增加制版费用,后加工裁切也将增加工序,既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成本。采用盒体一体成型设计(如锁底式、摇盖式、姐妹式纸盒设计等),纸盒可以折叠起来,能够节约后加工、堆码、运输和储存等费用[28]。例如,在牛奶、饮料和水果等包装纸箱中,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设计在印刷、堆码和销售等方面都有好处。(2)色彩适量化设计。采取简约化、“简而美”的色彩适量化装潢设计,避免有害原料成分、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有害成分向食品的迁移。包装印刷中使用的油墨、黏合剂等材料很多都含有有机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渗透、迁移而污染食品。统计显示[27],目前国内还没有可食用油墨,纸质食品包装材料都具有可渗透性,色彩种类越多,油墨印刷面积越大,更容易地转移到食品中而造成污染,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在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中,应运用色彩适量化设计措施,避免过分装潢,减少油墨材料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在以下方面考虑色彩适量化设计[29]:一是尽量避免多色印刷设计,多采用单色或双色印刷,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提高食品包装的环境性能;二是充分利用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色彩及文理条件,用局部色彩设计方案,适量化设计装潢图案、标识和品牌名称等必要元素,以减少油墨的使用量;三是尽力减少油墨与内装食物的接触,根据不同的情况(如即食性食品包装、包装与人的口部直接接触位置等)可以不设计色彩,或尽量减少用色。(3)节能化设计。节约能源是EUP指令的核心,减量化和可回收设计等可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但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生态特性。由于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费的大户,“碳足迹”的踪影贯穿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低碳包装”成为食品包装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减少CO2和有害物质排放,应选用清洁、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同时采用各种节能技术,开展节能设计,发展节能低碳包装。天然材料的开发使用是低碳化食品包装材料的重要发展途径[30],目前在食品包装中,塑料日益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软性的食品(药品)用复合材料发展最快。近年来,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量占了塑料总产量的1/4左右,塑料包装产量平均年递增11%[31]。但目前大量石油基塑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减少消耗,非石油基塑料已成为目前研发的热点。利用植物秸秆等为原料得到的非石油基塑料(生物基塑料),可降低30%~50%的石油资源消耗,实现数亿吨CO2的净减排。降解型生物基塑料主要包括微生物合成、天然合成和化学合成3类,其中,化学合成的聚乳酸(PLA)由玉米、木薯、甘蔗等天然材料经微生物发酵方法得到乳酸,再经过化学合成而形成,是规模化生产最早和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价格最低的合成降解塑料。聚乳酸(PLA)比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塑料材料的优点更突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目前国内PLA的大型生产商产能达1万t/a[33],在食品包装领域,全降解型食品包装材料代替非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另外,非降解型生物基塑料虽无法降解,但其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
2.3.4卫生安全设计技术食品包装的卫生安全是指食品包装的原材料及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油墨、黏合剂等)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品包装卫生设计,一是原材料安全无毒和无挥发性物质产生,具有稳定的组织成分。应使食品的特性与材料的性能相适应,以及食品的保护条件与材料的适用条件相适应;掌握添加剂等成分向食品迁移的情况,以及食品中某些组分向包装容器渗透、被吸附等情况在流通过程中对食品的影响,以确保在包装工艺实施过程中不会产生与食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化学成分。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潜在的迁移值应满足总迁移和特定迁移极限的规定;二是原材料在贮藏和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因气候和正常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被包装食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学特性及其敏感因素(光线、氧气、温度、微生物及物理、机械力学等)决定着包装材料及包装工艺技术的选择;三是应选择环保型的油墨、黏合剂及涂料等辅助材料。美国严禁在食品包装上使用有机溶剂型油墨,而以水基型油墨取代;四是注重应用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及技术。目前,一些特殊功能材料和技术成为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研发重点,如防光污染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化学污染及重金属消除包装技术和纳米包装材料等在国内外已有所突破。
2.3.5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生产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将清洁生产相关内容作为重点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之中,食品包装相对于其他产品包装更需要实行清洁生产。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应采用节省原材料和能源、不使用有毒原材料、减少“三废”排放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首先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即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应以最少的包装材料满足包装必要的功能。如简化图案设计突出功能要求,印刷工序就可以减少颜色数和墨层的厚度,节约油墨消耗;另一方面应通过提高食品包装生产设备的精度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等,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另外,应实施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相关认证,这也是实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实施清洁生产关键在于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应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审计,选定最佳方案[9]。
2.3.6绿色成本核算技术食品包装生态设计通过前述生命周期评价、原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等技术提高了其产品及其制造设计方案的生态技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绿色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绿色成本核算就是在传统成本项目基础上考虑资源环境得失后的核算[36]。联合国环境与综合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绿色成本核算应考虑资源耗减、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等3个变量。具体来看,就是在进行传统项目核算的基础上,还应核算能源资源节约等的收益,回收材料的收益,污染减少带来的生态成本节约的收益,以及材料再生、废弃处置的环保支出等。绿色成本核算可以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activity-basedcosting,ABC)等方法,在综合分析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成本与收益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与评估模型,最终从经济上选择效益最佳的生态设计方案。
3结语
记者:机械的发明改进了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食品包装机械除了提高生产效率外还有哪些作用?
林亚玲:食品机械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有助于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在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鲜有发生,这与机械化的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机械不是自私的,它能可靠地保证产品卫生,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触食品、药品,减少了污染,进一步保证卫生质量。
食品包装是食品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包装机械,可以避免过多的人与食品的接触,减少了细菌的传播,减少安全隐患,从而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效益和品牌形象。
卢立新:我认为,包装机械除了林老师说到的作用外,还具有以下作用:
实现产品的推陈出新,延长产品保质期,方便产品流通。包装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最终需要通过包装机械实现,特别是对于食品包装,更是如此。食品无菌包装、气调包装,软罐头包装等近年来已广泛上市的包装新产品,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包装机械实施完成,同时高质量的功能性包装。有效延长了食品货架期,使产品的流通范围、销售周期得以扩大。
此外,包装机械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包装。通常产品包装对生产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包装,采用包装机械不仅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而且使生产过程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保护了环境。同时采用机械包装,产品和包装材料的供给是比较集中的,各包装工序安排紧凑,因而减少包装占地面积,节约基建投资。
记者:据统计,目前中国食品包装机械的产值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每年进口的食品包装机械约10亿美元包装机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快、颇具活力的个朝阳产业。对此,请两位介绍一下我国包装机械快速发展的原因。
林亚玲:从上个世纪未到现在,全国食品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0%,尤其是2007年到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包装机械的发展。另外,由于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食品、冷冻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兴食品产业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几年的需求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包装机械的发展。
同时,我国现在的粮食总产量约为5亿吨、肉类7000多万吨、奶类2200多万吨、水果7300多万吨,蔬菜约5亿吨,这十多亿吨农产品的加工,会带来无限潜力的经济效益,同时给包装产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我国众多的食品工业在经过十几年的运行以后,已步入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阶段,故每年用于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改造的消费非常巨大,这也成为推动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卢立新: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当今包装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流通、消费和出口具有重要支撑与促进作用的“支柱”产业。从产品的生产到商品流通、销售,再到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等,包装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包装机械是为商品进入市场提供保护、方便流通、促进销售及提高附加值而使用的技术装备,包装机械直接决定了各类包装制品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影响着包装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及其流通要求的日益提高,包装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对高性能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提高。
二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食品是包装工业的重要市场,包装的主要对象60%以上都是食品。而食品生产中,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有极大的关联度,新的包装工艺可极大地改变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进程,没有食品包装技术机械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就无法实现食品工业的现代化。
记者: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特性,而不同的食品特性又对食品的包装有着不同的要求,请问企业在选配包装机械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林亚玲:企业在选配包装机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满足食品包装工艺要求,对食品选用的材料及容器有良好的适应性,保证包装质量和包装生产效率的要求,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能耗少,使用维修方便:
第二、注意机械通用性,能适应多种食品的包装需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易清洗、不污染食品;
第三、对食品包装所要求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计量、速度等有合理的,可靠的控制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第四、生产多品种、同类型、多规格产品时,需选用多功能机械,力求用一台机器来完成多项包装操作,提高效率,节省劳力及减少占地面积,从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减轻劳动强度。
卢立新:合理的设备选型是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选用生产能力适宜,配套性强,适应性好的包装机械已成为产品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也是生产企业建厂投产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首先,食品包装机械设备的选配首先要考虑技术性能要求,要与企业的产品合格标准、生产能力相匹配。
其次,要考虑经济性要求。设备选型必须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从技术经济指标合理方面综合考虑,既要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指标的要求,又要综合考虑以最少的投资选购高质量、高效率、能耗小的产品,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再次,还要考虑企业的适应性。主要是指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及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能否与包装机械相适应。
记者:据专家介绍,我国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强国相比有近20年的差距,那么两位觉得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亚玲:的确。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整体落后近20年,而且在产品的开发、性能、质量、可靠性、服务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具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材料。我国的食品和包装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设备所用材料多为传统的金属钢,铁及铜,很少使用新型、高技术含量的材料。即使是使用传统的金属材料,为了节约成本,也多采用质量差、耐磨性、强度均比较低的产品,再加上加工工艺差,加工方式比较落后,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低劣,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然
而在国外,新的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型材料得到了推广应用,再加上设备加工技术先进,所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要远远优于国产设备。
机械设计技术。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品与包装机械普遍采用了机,电,光,液、气一体化技术,模块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系列化、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模具自动生成设计技术等。在我国重点加强了机,光、电、液、气一体化技术,部分设备实现了高速、低耗、安全、卫生、稳定可靠的目标,产品技术正在向多功能、模块化、智能控制等方向发展。在实际的设备设计过程中部分企业应用了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但在虚拟仿真设计、模块化设计、模具自动生成设计等方面还是空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产品配套数量少,缺少高精度和大型化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差距表现在产品性能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造型不美观、表面处理粗糙,许多元器件质量差、寿命短,可靠性低,影响了整体产品的质量。
卢立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是在数量和品种方面。目前国外能生产的包装机械达6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能生产3000种。生产设备的种类不齐全,一些高度专业化的成套包装机械系统、专用机械还未研制成功。
二是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目前我国总体的生产状况是结构较为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通用机械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功能性包装机械少;单机多,成套流水线少,完整的高性能的大型包装生产线尤少;重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很少。
记者:面对这样的差距,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呢?
林亚玲:要缩小这种差距,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食品和包装机械学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设置食品与包装机械专业,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或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加强实验实践教育,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食品和包装机械专业人。
加强技术创新。了解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生产出切实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配以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未来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这种技术创新包括机械材料技术,包装材料技术,先进设计技术、先进设备制造技术、食品加工装备技术、重大工程技术、检测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技术等。
加强行业平台建设。借助行业协会以及食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力量,将食品制造装备行业的生产、科研、高校等单位进行合理组织,吸收行业生产,教学、科研等有较强实力的单位组建食品装备行业技术战略联盟,搭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卢立新:要缩小这种差距,我觉得应该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入手:
政府方面:实施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关键是要提高装备制造能力。当前,我国包装机械占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较低,已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大力发展包装机械制造业,提高其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目标所需要的。
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开展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行业重点产品研发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的重大技术项目,以促进产品的技术攻关,国产设备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关键包装设备列入政策补贴范围,设立包装机械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制定修订相关包装机械标准。高质量的包装机械必须制定高质量的各项标准,相关产品标准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包括产品技术性能标准、产品可靠性标准、产品环境性能标准、产品加工及检测规范,以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企业方面: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企业要主动实施“联合、整合融合”等战略,以适应“入世”后的市场变化,通过小规模经营实现快速扩张,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重组、联营,股份运作,走产业规模化之路。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更新最快的莫过于食品的包装。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包装在人们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对食品包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世纪食品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质量的竞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食品包装日新月异,而食品包装理念也显现出新特色,食品包装要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无菌、方便、智能、个性化是食品包装发展的新时尚;拓展食品包装的功能、减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绿色包装已成为新世纪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在本次实习中我接触到了一些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也是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包装,这种包装现在在食品行业被广泛运用。这类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包装。在人们对生态环境极为关注的今天,食品的绿色环保包装也成为一种必需。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绿色食品将主导世界市场,而绿色包装则是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中间的通行证,它对子塑造绿色食品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协调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发,世界各国都把减量、复用回收及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目标和手段。
在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了用废糖蜜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用水解淀粉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PHB及其共聚物PHBV以及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改性和应用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际上首次规模化生产第三代PHA羟基丁酸共聚羟基已酸酯(PHBHHx),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烃基脂肪酸PHA,具有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相容性、电压性以及光活性,其结构的多样性,加上由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新材料性能,使这种材料在食品包装方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德国PSP公司近期开发出泡沫纸生产新工艺,用它生产的包装材料可代替泡沫材料。该种泡沫采用旧报纸和面粉作材料,先将回收的旧书报切成碎条,再碾成纤维状的纸浆,将其和面粉以2比l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纸浆注入挤压压成圆柱颗粒。挤压过程中,原料受水蒸汽作用成为泡沫纸。用该种泡沫纸作原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生产出多种形状的塑料包装。泡沫纸可一次成型,不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后还能回收加工。
运用现代超级粉体技术,将原材料粉碎成10~25ium之间的颗粒称为超微粉,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超微粉技术制备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超微淀粉粒度小,均匀,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蓄含巨大的表面能,使其流动性和填充性得到显着提高,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塑料时可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在保证材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淀粉的添加量,这对于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开发天然淀粉的应用,提高塑料生物降解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农业研究局南部地区中心利用大豆蛋白质、添加酶和其它处理剂制成大豆蛋白质包装膜,用于食品包装,能保持良好的水份、阻止氧气进入,与食品一起蒸煮,既易于降解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食品包装设计;绿色设计方法
1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1.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强调环保与视觉冲突、理念内涵的完美统一。在设计之初,制定出预期指标,所要面对的目标群体,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制作不同的方案。环保,就是指设计之初的环境材料控制与设计之后的环保预防措施,这两方面是绿色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我们无法强调设计对环境的丝毫不影响,但必须通过测试是环境污染效果降到最低,对人类没有强烈的危害。我们通过最简单的原材料,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出来产品适合目标群体的口味。
1.2绿色食品包装的内涵与必要性
绿色食品包装强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三重特性。但同时还包括对人体生理、心理结构没有副作用。能够在第一次用完之后经过降解程序再回收利用,对第二次利用没有副作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功效。绿色食品包装在讲究环境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设计的可视性强,对产品的宣传效果明显,反映出产品的经济社会价值。
绿色食品包装的必要性:绿色设计应该渗透在设计领域的每一个方面才能凸显其社会经济价值。绿色食品包装是产品绿色设计观念发展趋势的需要。在目前,社会一直在肯定绿色食品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明白,缺少绿色食品包装的产品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绿色产品。
2绿色设计理念在绿色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2.1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体现
绿色食品包装首先强调正确的包装材料。正确的包装材料主要是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强调环保与设计效果的完美结合,一方面选材环保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设计出的产品内涵深刻,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把绿色设计理念与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再生循环利用率高、食品卫生有保障、设计意义独到的绿色食品包装,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2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造型中的体现
食品包装强调造型与设计理念的统一。造型主要是通过材料与包装的结构来支撑与组合完成。在材料选取上,绿色设计主要采取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大的原材料。而食品包装的结构主要根据食品特定的功能选取特定的包装样式与形态。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形态。通过材料与包装结构的合理协调,构成了包装的强大阵容,合理的包装形态结构。完善的指导理念是包装绿色化的必然要求。
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包装品的基本功能的保存、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的渲染。包装容器的保护性、方便性、视觉性和工艺性等功能性要素决定了设计的成败。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包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和艺术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时,体现简约设计思想和人文关怀理念。简约设计是直接从物质角度考虑的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思想,简洁而不简单,能够折射出设计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人文关怀则偏重于体现非物质化绿色食品包装设计理念,给人一种以人文本的情感关怀,给物质世界以强烈的精神感知,体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追求。
2.3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色彩中的体现
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强调产品包装显现绿色气息,更要求其充分反映人类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食品,需要什么样的包装,需要看到什么样的情感内涵。这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一方面,包装色彩充分照顾大众的情感倾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点,通过调查包装设计的食品面对的受众,找出适合受众的情感色彩,不去过分追求色彩的绚丽与华美,关键在于色彩给人的舒适、愉悦、安全之感。只有平和的颜色方案才不至于给大多受众造成审美上的疲劳,也不会引起过多的社会争议。
另一方面,包装色彩设计要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多种途径提炼更多的色彩,发掘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充分重视绿色设计的内涵,体现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1)色彩选用准确,以少胜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体现出其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多样化的广告策略等等。然而有些商家在这方面并不能把握一个。国内外的包装品调查中发现,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吸引人的眼球,最值得推荐的便是广告以及包装品用色的基本趋势在于简洁明了。一种好的包装设计品,吸引人眼球的关键不在于色彩的鲜艳、色彩效果的优劣程度,而在于颜色的选取数量,颜色的搭配与组合的合理性。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推崇色彩单纯化,好的设计用三色、两色甚至一色的变化就足以获得美好的视觉效果,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合理运用色彩对比,使包装醒目而不花哨。
美国著名设计家华尔特•斯特恩在其《包装的力量》一书中说:“包装所具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如何调和及对比。在商店里要活泼而抢眼。买回家以后要柔和而不刺眼。”这段话很精辟地概括了色彩对比与调和在包装设计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包装色彩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色彩对比。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和综合对比这六种类型的对比,它们使色彩各自的特征更明显,效果更佳。但是过分的或者不适当的颜色对比容易让人感觉不适,就似炎热的夏天让人受到大红色的刺激,让人心情烦躁不安。
2.4食品包装文字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符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展现着独特的价值。它能够很真实的反映某一项设计理念也能很成功的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它甚至比图案、色彩对包装的表现力更加强势。包装上的文字是商品与消费者交流的基本要素,是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有装饰和表现商品特性两大功能。
通常,包装文字设计分为两类:一是文字商标、品名文字的设计;二是商品包装上必须标明的内容文字,如:特征、成分、用途、用法、标准、重量、容量、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址、电话、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注意文字的视觉传达效果的表达,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文字字体,不同的编排方式。
作者所认为的现代包装的设计领域对文字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有这么几种:①字形的变体修饰。采用艺术化的手法,通过对文字的形象进行设计,可以从背景、效果等方面让整个图片突现文字本身,让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更直接的显现。②象征化手法形成标示系统。主要表现方法在于,根据设计的对象所要表达的内涵或者设计对象的厂家的形象,把字体象征化,反映某种特殊的意义。此方法类似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vi标示的设计。③联想创造设计。就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出现一样,它是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创造出某个生字,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可以抛弃某个字现在本身的含义,然后镂空我们的思维,根据我们需要表达的涵义对文字进行联想创造性的设计。这几种方式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开存在于我们的设计视角中。
其实就作者个人而言,文字的设计是设计领域中最能引发我们思考与完善的部分。在绿色设计理念的贯穿我们当代设计领域的当代,如果我们能让文字充分显现其强大的内在涵养、内在表现性,让消费者从文字中体味到一种绿色的人文关怀。同时与设计者对食品包装上的文字与整体包装的效果有一个强烈的共鸣感,舒适、惬意,那么绿色理念设计所要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便前景可观了。
3绿色食品包装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预期方案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标,我们所要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绿色设计实施之后目标群体对设计效果的作出如何的评价,专家学者对于绿色设计的评估与改进潜力的分析等是我们在绿色设计过程中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一般把常用指标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手段归纳为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两大部分。通过对方案实施手段进行技术评价,对方案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最终确定该方案的在大范围内是否可行。对于本文所阐述的绿色设计理念,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扩加另外一种评价指标,那就是环境评价指标,这项指标与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构成了绿色设计评价体系。在对绿色食品包装的设计中,我们一方面看我们的设计手段,设计是否创新,设计的理念是否突出;另一方面看设计出来的包装是否具有社会经济效益,节省经济成本,更为重要的还包括该设计是否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以最低的能源损耗创造出最有利于产品销售的包装成品,以小到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绿色设计方式作为一种对社会环保具有良好效益的设计方法,在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企业形象的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采取高校与国家研究基金会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创造、应用,将会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将充分展现绿色设计的强大绿色功效和环保效益,通过赏心悦目的食品包装展现清新舒适的人本原则,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完美结合,将是我们绿色设计理念最需要表达的观点。当然,作为新的设计方法,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在实践上更是困难重重,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必然会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志峰,光复.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采访嘉宾:
孙客芳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原副主任、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委员会副会长
北京食品学会监事长
要了解包装就不得不谈到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直接关系到包装的效果。食品包装被称为“食品的间接添加剂”,因为包装材料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很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造成食品的污染,因此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是保证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包装的严格要求,包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包装材料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和安全性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食品包装材料的相关问题,本刊采访了包装材料方面的专家、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原副主任孙容芳教授。
记者: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包装越来越重视,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食品包装的作用是什么?
孙容芳:按照国家包装标准的规定,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品等,以及为达到上述作用而采用的技术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包装的定义可以看出,食品包装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的作用。
包装对内装产品(食品等)的保护作用。合格的包装可以保护食品在流通环境中不受或少受有害因素(如氧气,紫外线、水蒸气、微生物、昆虫等)的破坏,从而减少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变化,达到安全保存食品的目的。例如,油脂食品和含油较多的食品,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产生氧化物或过氧化物,使食品变坏、变哈,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如果采用高阻氧的密封包装,并在其中放入脱氧剂,能起到不往食品中添加防氧化剂而同样达到防止食品氧化的作用。还有,有些人给未成熟的果蔬喷洒有害的催熟剂,是不安全的,而采用活性包装技术,即在制造原料中加入能缓慢释放出有催熟作用的无害气体的包装容器,可以在容器内进行无害成熟过程。
延长保质期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采用科学的包装技术,可以减少糖、盐,油及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同样可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一个合格的包装除了能保护食品,延长保质期外,还能使食品在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不受损害。另外,包装上的图文说明,还起到介绍、警示和宣传的作用,所以包装被称为”无声的推销员”,正因为包装对食品有如此重要作用,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几乎所有出售食品都采用特定的包装。
记者: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刚才您为我们介绍了食品包装的好处,能不能再谈谈食品包装可能产生哪些安全隐患7企业应该怎么选择?
孙容芳:如上所述,合格的包装可以起到保护食品的作用+而一个不合格的包装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甚至会对食用者造成损害。所以,在重视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
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主要产生在所使用的包装材料的质量上,以及包装容器灭菌,食品填充,容器密封等的包装操作的各个环节中,一般正规的食品加工厂的包装操作是规范的。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好坏,对食品安全则有直接影响。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主要产生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包装材料的选择不当,这往往是因为食品生产厂的设计人员对包装材料的理化性能、机械性质等方面的技术参数了解不清楚,没能为特定的食品选用保护功能足够好的包装容器,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故意选用不符合国家包装标准的包装材料。这些材料可能会直接污染食品,或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这往往需要政府监督部门查处。
食品包装材料常用的有纸、塑料,金属等五大类。不同种类的包装材料的理化性质、机械性能、耐温性能等保护功能及成本,美观程度各不相同。与之相应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包装容器的保护性要求条件也不同。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企业在选择包装之前要掌握以下知识:
1,要了解你的食品需要哪些方面的保护,如阻隔氧气、阻隔水蒸汽、阻油、阻光、阻香气,有一定的透气性(鲜活的果蔬需要适当透气)等。
2,在种类繁多的包装材料中,找出可以满足给定食品的防护性要求及卫生安全的包装容器。可能有几种或多种材料可以满足要求,此时就要从中选出性能、价格、外观等综合性能最佳的包装容器。
例如,曲奇、蛋糕、饼干类的食品应当选用阻湿,阻氧,阻油的包装材料。调料,香料类食品应选用阻香、阻湿、防霉性能好的包装材料。而包装果蔬、鲜花等鲜活食品时,必须选用有一定透气性的包装材料,以满足它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包装容器内外进行气体交换的需要。而如果用了阻氧、阻湿性好的包装,则会腐烂变质,油脂类食品和果蔬类食品是对包装的保护要求极端不同的典型,这充分表明,选用包装材料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会存在食品变霉,氧化变质等安全隐患。
记者:塑料包装是现代食品包装材料发展最快的一种,但是塑料包装也是引起包装事故最多的包装材料,甚至有人认为塑料包装中含有的添加物质是不安全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孙容芳:确实有些人认为塑料包装容器不安全,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凡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食品级的塑料都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塑料是可塑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简称,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树脂及为改善其性能而添加的助剂组成。
由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树脂一般是比较稳定,安全的。但有些聚合物的单体对人体有害,如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的单体偏二氯乙烯对人体有害。但在国家包装标准中,对聚合物单体含有量有严格规定,这类塑料在我国食品包装中目前应用不多。
另外,对于食品包装用塑料助剂,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增塑剂等的种类、数量、迁移性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多项指标要求参比国际包装标准数值。
食品包装常用的塑料有很多种,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尼龙(PA)、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PVA)、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EVOH),离子交联聚合物(IONOMER),聚苯乙烯(Ps)等。其中,PE和PP是食品包装最常用的塑料,它们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卫生安全性非常好。它们的防潮性极好,但耐油性差,所以一般不用PE、PP瓶装油脂食品。
不同种类的塑料的耐高温性、耐低温性,耐油性,阻氧性、阻湿性、阻香性,微波透过性等性能都不相同,根据食品的组成和性质不同,科学地选用塑料包装材料,可以达到安全卫生的目的。
记者:纸质包装具有成本低,回收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食品生产企业的欢迎。但是,纸质包装本身也有~些问题,您觉得企业在采用纸类包装材料时要注意什么?
孙容芳:纸类包装材料包括纸、纸板及加工纸。因为原纸的性能往往不能满足食品的防护性要求,所以食品包装用量最多的是加工纸。加工纸是为赋予纸或纸板以必要功能而进行加工处理的纸。造纸机生产出来的纸在包装食品之前,往往要对其防潮性,防油性,阻隔性、热封性、适印性,美观性等性能进行加工。加工纸分机内加工和机外二次加工,机内加工是在造纸过程中加入改性原料:机外加工则是对已制成的纸进行改性加工。例如,食品包装中常用的防水纸,防油纸、防虫纸(如包装粮食用),防霉抗菌纸,真空镀铝纸,果蔬保鲜瓦楞纸板等都是用高分子树脂或石腊及其它功能成分等对原纸进行改性加工制成。
为了提高纸的洁白度,改善感官指标,有些不法分子在纸张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虽然能起到美化的作用,但对人和动物有很大的毒害作用,甚至致癌。国家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中禁止使用增白剂。
另外,纸包装材料上的印刷油墨层如果与纸结合不牢固,或纸基材对油墨的阻隔性不好,以及使用了非食品包装级油墨等,对消费者健康会造成威胁。
食品包装绝不可以用回收纸作原料,国家标准中对造纸原料和加工助剂等成分有严格的要求。对于不法分子以回收纸代替新原料,以工业蜡代替食品级蜡,添加荧光增白剂、工业颜料等行为,政府部门应严格监管。
记者:金属罐、玻璃容器和陶容器等是常见的包装容器,金属罐由哪些材料组成?企业在选择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孙容芳:金属罐阻隔性能极佳。需要长期保存的加工食品多用金属包装。金属罐是用镀锡薄钢板(马口铁)、镀铬薄钢板等在其内、外表面涂敷相应涂料加工制成,根据内装食品的组成和性质不同,选用抗耐性不同的内涂料。例如,装酸性食品时,要用耐酸涂料灌装,装鱼肉等要用抗硫酸涂料罐。装啤酒需要对乙醇有一定抗耐性。
大多数金属罐真正接触食品的不是金属本体而是涂料层,国家标准对涂料有严格的规定:与食品接触的涂料必须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不能与食品发生任何反应。贮存食物时不能产生任何有害成分,与罐壁结合牢固不能脱离到食品中,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分析检测。
铝箔容器或铝罐也是常用的金属包装容器,铝是无毒无味的比较安全的材料,但铝的耐腐蚀性较差,铝罐装食品时一般需要使用涂料。铝箔很少单独用于食品包装,通常与聚乙烯制成复合材料,而真正接触食品的是卫生安全性良好的聚乙烯。
常用的玻璃瓶是钙钠玻璃,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玻璃瓶已逐渐被高强度的薄壁轻装瓶所代替。不论是哪种玻璃瓶,其化学稳定性都非常好,盛装各种食品都是安全的。
瓶盖质量需要注意,大部分玻璃瓶都要用金属盖或者塑料盖密封。为了提高玻璃瓶与瓶盖之间的密封性能,在盖的内表面都要有一层缓>中衬垫材料,一般采用弹性好的高分子塑胶材料,这层材料可以涂敷于瓶盖内表面,形成弹性膜。也可做成单纯的垫片形式。这层衬垫材料直接与食品接触,当开启玻璃瓶时,如果发现衬垫被泡软化、变形,有气泡或者有异味等情况,说明内装食品不能再食用。
陶瓷容器多用于装酱菜等土特风味食品。陶瓷是由粘土类原料、石英类原料,长石类原料、助剂四大类组成,石英类原料能调节粘土塑性,长石类原料有助熔作用。助剂具有改善陶瓷的强度、热稳定性、白度、透明度等作用。但是,原料中的铁杂质等要事先净化除去,陶瓷容器出厂前对其重金属铅,镉等的溶出量及釉面的耐化学腐蚀性、稳定粘附力等还要经过严格检验。
【关键词】人性化;生态;便利性;智能包装;新型材料
人性化的包装设计:是指在包装设计的过程当中,根据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消费者的使用功能、消费者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消费者的思维方式等等,在保护商品和提升商品价值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商品进行优化,使消费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包装设计中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的包装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材料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给包装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包装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人性化的包装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便利性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就此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性化包装设计创新的原则
人性化的包装设计创新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满足消费者在包装设计上对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包装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民族各个时代的叠合及承接,是与时代社会物质基础紧密相连的,是民族各个时代文化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社会及人的要求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环境和生态的危机将会逐渐缓解。“包装设计将与所包装的产品一样,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文化和精神上的关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也会享受商品的包装,如同享受音乐画展一样。会更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1]
二是人性化的包装设计将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体系。它将把要包装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按照系统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商品包装,即要看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作用。又要从整体的角度把包装系统中涉及到得自然环境。人文的信息加以综合处理和协调。从而人们对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的认同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包装风格将更加完善。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包装设计的人性化理念将会广泛的被人们接受。“使得商业竞争有可能走出各种误区。走向真与诚,走向美与善.走向文明,走向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理想境界。”[2]
三是人性化的包装设计要在生态包装和新型材料上下功夫。在人们对生态环境极为关注的今天,食品的环保包装也成为一种必需。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绿色食品将主导世界市场,而绿色包装则是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中间的通行证,它对于塑造绿色食品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协调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发世界各国都把减量、重复利用、回收及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目标和手段。例如:利用大豆蛋白质、添加酶和其他处理剂制成大豆蛋白质包装膜,用于食品包装,能保持良好的水分、阻止氧气进入,与食品一起蒸煮,既易于降解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有些冰淇淋商品采用的玉米烘烤包装杯,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人性化包装设计创新要通过高科技才能实现
人性化的包装设计首先体现在它的功能性。随着包装科技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们国家相继开发出一批功能独特、品种多样的包装新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经营者的关注。最近,将一种紫外线阻隔剂在我国某些高档食品包装上已经开始应用。太阳光和仓库的荧光灯含有紫外线,而该产品添加在透明PET包装材料中的这种紫外线阻隔剂能有效阻隔紫外线,防止包装内的物品在颜色、气味、味道及营养价值上有任何变化。透明的包装材料,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等。又如:味觉包装运用越来越广,有些食品包装将烤面包,巧克力或水果气味,提取出来或被融和在胶黏剂或涂料中,使整个包装都充满了诱人的味道。还有的包装采用开窗式包装,让消费者一目了然看到包装物内的产品,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感,避免了货卖一张皮的嫌疑。
智能包装也无声无息的逐渐走进了包装市场。“智能包装是指对环境因素具有“识别”和“判断”功能的包装,它可以识别和显示包装空间的湿度,温度,压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3]它具有许多功能:一能够直接提供关于产品的质量、充填气体、包装物储藏条件等信息;二能吸收包装食品释放的氧气,防止细菌增长,降低食品变质风险,延长货架寿命。三能通过外包装颜色的改变,让顾客知道食品新鲜程度,显示包装物是否变质。四通过时间、温度指示剂记录食品在贮存和销售期间温度变化的连续过程,预示食品的质量变化情况。(TTI指示剂)五能通过气体调节包装内气体的环境,以减缓氧化速度,延长货架寿命。(MAP包装)六能通过包装物中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与某种指示剂反映的情况来直接指示产品中的微生物质量。(新鲜度指示剂)七能利用可以同加速水果、蔬菜衰老的乙烯发生反应的指示剂,呈现出颜色变化来指示食品情况。(乙烯指示剂)
三、人性化包装设计创新要通过便利性体现出来的
为方便消费者食用,利用光能、化学能及金属氧化原理,使食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动加热或自动冷却,满足室外工作者、旅游者、老人及儿童的需要。如国外的自冷式饮料罐,内装有压缩CO2的小容器,在开启时CO2体积迅速膨胀,可在9秒内使饮料温度下降到4.4℃。“日本利用生石灰与水混合产热的原理,开发了清酒的自热包装,可在3分钟内将一罐清酒加热到58℃。日清公司利用金属氧化原理开发了一种自热方便罐头,可使罐内面条几分钟内煮熟,还有食品保温纸,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把纸包装放在阳光照射的地方就可将食物加热。日本食品厂家生产的自热或自冷罐头,主要用于咖啡、浓汤、米粥、面条、香肠、米酒和饮料等食品的包装,已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
为方便给婴儿喂奶和给老人服药,热敏显色包装的开发也日趋重要。在PE中注入热敏性化学元素即可制成热敏性显色包装材料。用这种包装材料制成的包装容器在盛装不同温度食品时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消费者在使用时只需察看一下包装的颜色即可判断此食物是否适合食用。
过去的食品包装容器往往为追求密封性而将包装容器制作得十分严密,开启极不方便而且开启时还具有破坏性,食品开启后必须及时吃完。随着工艺的改进和材料的更新,易开易封型包装容器以其使用方便而迅速发展。一方面,以易开易封材料如复合塑料薄膜、铝板等部分取代过去(下转第72页)(上接第71页)的马口铁皮;另一方面,用易拉罐、自封袋、易开罐及旋转式玻璃瓶部分取代过去的圆罐、卷封式玻璃瓶。除此之外,目前为满足运动员在运动中不必停下就可饮用的要求,我国的一些包装公司设计并生产了一种按拉式瓶盖,该瓶盖设计有抿吸瓶嘴,将之夹在自行车的水瓶夹架上就可供消费者在骑车时饮用。
四、新型包装材料是实现人性化包装设计创新的基础
“最好的包装就是没有包装”,这是流行在包装设计界的一种提法。这与中国画论中“最妙之法为无法”可谓不谋而合。这也许是包装设计中的最高境界。准确理解这一境界绝非意味着任何产品都将不再需要包装了。而是要求包装应该同其包裹着的产品达成高度的完美统一!统一到让人感觉不到有任何“包”与“装“的痕迹,统一到包装在保护商品、服务人类的全过程中不再让人有任何额外的付出和负担。一句话,统一到感觉不到有包装的存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包装设计必须要采取措施,尽力避免包装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副作用。归纳起来,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节省材料、减少资源消耗,以此来减少包装废弃时的体积,减少消费者负担,也保护了环境。
2.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安全材料。无论电化铝、金箔,还是印刷油墨、PVC等,都程度不同地对人体、对环境构成危害。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制各种安全的新材料。随着将有更多的新材料的问世,新材料的诞生往往会带来审美情趣乃至整个包装设计理念的变化。
3.研究包装材料的再生和循环使用。开发各种材料的再生方式、开发能量再生方式以及废弃后能以有机形态回到大地中的材料。
4.减少无谓包装或不使用包装。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各种自动售货机、自动售货设备的全面普及,这将大大减少商品的包装。
5.利用抗菌包装材料。抗菌包装材料主要是由各种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塑料和薄膜构成。如:抗菌塑料以及安全包装的广泛使用,能有效地抑制其表面的微生物滋长,从而达到防止交叉感染的效果。在发达国家,很多公共设施,如公用电话话筒、公用楼梯扶手、座椅等方面都使用了抗菌塑料,食品、药品和服装的包装材料基本上都采用了抗菌塑料。当前,我国杭州已推出了一部分“抗菌公车”,这种公共汽车的扶手和座椅都是用抗菌塑料制成的。
结论
人性化的包装设计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个理念没有确切的开始更不会有终结,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包装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设计的包装产品与人合为一体成为人们所想所需的设计这正是人性化设计的内容。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所以产品在人的眼里往往也变成有情感的物体,人性化设计就是运用各种设计语言,不断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充满人性化的包装设计是让人难以抗拒的。人们对产品除了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享受产品带来的更多、更方便、更舒适的其他功能。人性化设计带给人的满足感大部分是在使用日常消费品的过程中获得的。人性化设计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的便利,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朱和平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包装设计》杨仁敏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