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高速公路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就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有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加快转型,科学发展,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要求。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体现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在社会和企业各项活动中的自觉行动,使文化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社会工作和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思想教育、注重价值引领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破解。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动力不足。一些企业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性的层面上,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一般的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标志、统一形象设计的层面。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像完成企业发展指标一样去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二是创新不多,融合不够。虽然各单位能够做到企业文化建设有安排、有部署、有活动,但有的单位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有的单位还没有把价值理念贯彻落实到管理制度中,没有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服务和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服务等工作联系起来,没有与研究解决一线员工包括协作队伍思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不仅关系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关系企业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系能否带领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要通过中心组学习、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党性意识,并把教育与深入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相结合,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结合起来,把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等结合起来,将广大员工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融入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一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员工从事职业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关系企业的形象、信誉和核心竞争力。二要从遵纪守法、优良秩序、优秀服务等方面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竭诚奉献的道德风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为公司科学持续发展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围绕经济中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不仅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生命力、战斗力的体现。因此,无论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落实到为企业安全高效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上。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深入开展改革发展形势任务教育和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员工认清形势和任务,以思想的大解放激发观念的大转变,以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发展的大突破。深入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从而有力地推动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内涵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体中的具体体现。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坚持以收费站文化建设为基础,努力构建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新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落地生根。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文明高速创建这个关键,与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高速公路的收费、养护、路政、服务区管理等中心工作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使命、共同愿景、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用企业价值理念强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用企业的历史使命激发员工拼搏奉献的责任感,用尊重关怀增强员工以企业为家的归宿感,促进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始终做到坚持增进思想认同,在科学发展理念上下功夫;坚持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机制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公众需求上下功夫;坚持发展意识,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抓住新时期、新形势下蕴藏的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发展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安全管理相结合。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高速公路管理研究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要把构建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管理、安全服务摆在重要位置,从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奖惩措施等方面,明确员工的目标责任、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形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做到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文化理念,在制度上加强安全文化管理,在行为上养成安全习惯。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质服务相结合。自高速公路诞生以来,其社会服务行业的属性,决定了高速公路必须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服务。让其愉快而来,满意而归是整个高速公路服务行业的宗旨,而最能体现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就是与广大司乘打交道最频繁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因此,在高速公路收费所开展好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对打造高速品牌有着重要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持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优质服务为司乘。要有真诚的服务态度,将友好、融洽、和蔼、尊重、自信的形象和气氛传递给司乘人员;要有熟练的服务技能,收费中快速的完成收费工作,使司乘人员避免等待的焦急;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树立一切为司乘服务的意识,这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两个意识就不可能有好的服务态度和优质的服务水平。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思想教育、注重行为养成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扭住文化这个核心,做到以文化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上,一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时展的要求,反映企业的发展特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二是企业领导者要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三是要发挥员工的作用,积极吸取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形成的价值理念为广大员工认同遵守,为实现价值观的转化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在价值观的转化上,一是要通过开展形式多祥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企业上下对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实现价值观内化于心;二是要将价值理念贯穿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中去,形成体现价值理念的制度体系,使价值观转化为员工可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价值观固化于制;三是要把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体现在员工日常行为和企业对外形象上,使价值观外化于行。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时,要更加注重适应社会发展,开辟企业文化网络阵地,利用网站、微博、电子杂志等平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去传播。企业文化光有理念不行,还需要把那些高度概括的理念丰富化、具体化,使其更容易被员工所理解。而且有了理念以及理念的诠释还不够,还需要一些载体,将这些理念承载下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员工给社会各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在2014年5月4日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立场坚定地在青年大学生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而事必躬亲地推广到全社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首次以12个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是一个具备内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三个层面的重要内容。
(一)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方向。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追求,它是中华民族美好的愿望。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它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是创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政治保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应有态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建设方面的价值追求,是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四个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综合性的价值尺度。
(二)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诉求。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兼顾公平与正义,所谓正义,是指给每个人他(她)所应得;所谓公平,是指对待人或对待事要一视同仁[1]。公正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途径,是实现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法理支撑和制度保障。崇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人的平等发展权利的维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的要求的体现。
(三)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行为标准。爱国是个人对于祖国的真挚情感,充分体现了公民个人与自己祖国的依存关系。它要求公民热爱祖国,勇于与危害祖国的行为做斗争。敬业是公民的职业道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服务社会。诚信即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公民诚实处事,信守承诺。友善是公民个人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强调每个公民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利于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大学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大范围普及,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念逐渐变得多样且复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价值追求和价值理念多元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可否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所以当代大学生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大学生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各种价值观的融合与冲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等途径,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逐渐推向世界,想要调整和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而大学校园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战场。很多学生喜欢吃西餐,过洋节,穿韩服,更有甚者,崇尚资本主义的理念。如此看来,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才能使其坚持本民族文化个性,消除杂念,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本民族文化凝聚力。
(二)是大学生正确把握价值取向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失衡、政治腐败、贫富分化等问题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唯利是图,注重自我,冷漠无责,有的学生甚至政治信仰模糊。因此,当前既重要又迫切事就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的校园文化思潮。
(三)是高校培育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
大学生是优秀的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信仰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大学时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型的时期,但每个人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又具有较大的可塑空间。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对于新事物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接收力。但是他们对于新事物的鉴别力却明显欠缺。因此,高校把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这有助于青年学生端正价值取向,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成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大学生如何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对其基本内容、理论诠释和重要意义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凝练,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华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其成为大学生的日常价值观,不断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
(一)提供法理支持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保证
法律法规是推行主流价值的有力保证。要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自觉的价值追求,只靠自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法理支持。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中心议题,这足以表明国家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视。所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应制定相关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价值意义、践行路径等问题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定,并在宪法、其他法律规范或共产党章程中设置相应条款,使其成为一种刚性规定,用法律的权威来加强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从而为大学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理上的支持。
(二)加大宣传力度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我们应该广泛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载体,利用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利用各种理论讲座,利用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学科教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教育全过程[2],使其深入校园的每个角落,走进每个大学生的心灵,从而转化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理论学习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保证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理论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式和讨论式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华充分理解并全面吸收,从而正确把握社会的主旋律,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
2.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大学生自身要充分利用好政治理论课和伦理课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课余时间,要适当利用好图书馆、书店和网络资源,自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发展过程、科学内涵、践行原则和途径等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在自主学习中增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理论意识,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通俗地说,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的标准、做选择取舍的标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怎么想和怎么做。由于社会地位、文化差异、利益关系等原因,民众的价值观千差万别,甚至各不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各种不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民众接近或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并且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符合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具有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引领社会风气之作用。
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随着中国最终超越‘屈辱世纪’、成功经历150年的现代化,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现在有理由、有条件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生活。因此,在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是顺理成章、恰逢其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尤其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来,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在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方面,更是如此,使一些本该属于人类共识的价值理想,不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明确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敢地站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上,勇于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立足个人层面提出的,这是公民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只有将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内化于每个人的心中,外化为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由于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这决定了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地位。这里,着重从个人层面谈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
首先,是爱国,爱国是古今中外全人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和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祖国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人不爱国,与禽兽无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后人仰慕的爱国榜样。我们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又赶上这么伟大的时代,更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爱国就要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维护祖国统一;爱国就要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爱国就要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蕴含其中的优秀民族精神;爱国,就要怀爱国情、立报国志,更要有报国术,国家需要之时,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
其二,敬业。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和基本职业道德要求。“敬业”,就是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人们对职业的态度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类人眼中,职业只是职业,仅把是职业看作谋生的手段,消极、被动应付工作,注定碌碌无为;一类人,把职业当作产业,视职业为发财的门路,亵渎了职业的神圣,最终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但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把职业当作事业,以敬畏的态度,满怀激情投入工作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辉煌业绩。罗阳,他把全部精力、智慧和生命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他是新时期敬业的典范,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应该切实践行敬业这一崇高的职业美德。
其三、诚信。诚信是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其要义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在诚信社会里,人人信守约定,心里踏实安全、彼此信任幸福。现在,社会上部分人诚信缺失,尔虞我诈,造成人们彼此猜疑、互不信任,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要求我们:真诚待人,在社会交往中诚实不骗人、对己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恪守诺言和约定,戒除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