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例(3篇)

时间: 2024-03-02 栏目:公文范文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调节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35-0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在市场经济调节的基础作用下,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

市场经济调节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场经济体系是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市场经济调节下,对农业发展中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严格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改善农产品的宏观调控,以市场价格引导农业生产。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农业的生产与销售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进行;农民的生产和种植结构可以根据农业资源以及市场的需求决定。在利用市场经济调节对农业生产资源和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的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促进和规范我国的土地流转,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规模化,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水平。

二、继续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首先,要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比例和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实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的结构中,比例最大的是种植业,应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强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发展,建立能够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其次,要进行各个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结构调整与改革,也就是对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与改革,通过内部的调整与改革,建立合理的农产品质量结构与生产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切实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三、创新农业经济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一是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改革农业的管理体制,加大对农业支持与投入力度,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其经营与服务的能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提高农业发展的市场化。三是完善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尤其重视县级与乡级服务组织的建立;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业服务能力,促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的发展服务。四是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联合与合作,逐渐形成由企业、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相结合的农业发展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实现企业与农业以及农户互补、合作的机制,促进三方面共同发展,推进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四、推进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农业的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与利润水平。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就要以市场作为发展的导向,对农产品生产进行深开发与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还要将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结合于一体,建设农产品的贸易市场与集散中心,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组织,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力度,逐渐形成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农产品的生产为基础,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中心的,贸易、工业以及农业实现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与经营体系,以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五、结语

市场调节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资源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能够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起来,促进农产品和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节的作用,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经济体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与教育发展的投入,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关键词】家电下乡;惠农政策

家电下乡是政府财政部门针对农村消费者给予的一定资金补贴的家电农村推行政策。它对推进城乡市场的协调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彰武县农业户籍的所有人员,只要在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国家规定的家电产品,都可享受补贴政策。

一、家电下乡惠农政策总结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家电下乡是惠民新政,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是给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补贴。惠农政策将补贴品种和型号、补贴的比例、补贴资金的负担等政策设计好,补贴流程简便易行,保证补贴资金及时付给农民才是关键的。但家电下乡政策与其他对农民补贴政策的不同之处是以往对农民的补贴主要侧重于生产,家电下乡则是对消费环节进行补贴,农民只有购买了家电才给补贴,拉动了消费。

推广家电下乡政策出台背景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家电下乡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商务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思路。对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家电下乡利用财政政策杠杆,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完善售后服务,同时引导经销商健全农村家电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实现了财政政策与生产、贸易政策的结合,是这项政策的创新所在。财政部、商务部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家电下乡,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用。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家电下乡在原来十四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推出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又新增了电脑、摩托车、热水器和空调,这些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具体到补贴限额上,财政部明确,电动自行车的补贴限额260元,电视机445元,抽油烟机338元,电饭煲65元,抽油烟机338元,燃气灶195元,电压力锅78元,DVD影碟机65元。方案对农民户口所在省内购买新增品种按销售价的13%进行财政补贴。

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能让更多的农民买上服务有保障、性价比高的名牌家电产品,享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成果。手机和彩电的普及能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让农民获取更多、更新的市场信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最终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实现和发展。家电下乡的政策综合以下因素进行实施,通过对农民惠农补贴,让中低收入的农民也可以积极购买价格较高的产品;大多数低收入农民对于大件消费品的购买市场很大;产品在农村的销售具有很大潜力,农民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符合国家正规标准和规定,在产品的性能和技术面比较成熟,收后服务也相应完善,补贴产品购买后不会产生服务或质量方面的纠纷。

二、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方向

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节能型产品的普及,而且也拉动了国内市场家电的消费量。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来说,我国实行家电下乡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内需、消化行业过剩产能。家电下乡的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家电在农村的普及,影响意义深远。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各企业的发展上也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政策在提升了市场销售规模的同时,促进了产业升级。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售后服务、产品升级、品牌意识来说是个提升,高效、环保、节能产品已成为农村未来市场消费的主流,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让许多中小企业重新走上经营的轨道,依靠政策补贴存活下来,占据了市场份额,并发展下去。惠农政策调整了市场,并创造了未来家电产品的良性竞争环境。

家电下乡惠民政策扩大了农村群体的消费,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惠民政策的优惠下,彰武县的农民切身享受补贴政策,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

促进农产品上行范文

[关键词]新疆;出口贸易;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48-03

作者简介:吴委娟(1989-),女,山东滕州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岳伟(1988-),男,山东潍坊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1年新疆拥有220871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数量12470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46%,因此,提高新疆农民收入是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其相对落后局面的关键。据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增加到2010年的4643元,增长了38倍。但是新疆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2010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44%。新疆农民收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目前很多学者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国家层面来看,农产品出口不仅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也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巨大作用。我国农产品出口乘数2006年为188,即出口1美元农产品能够额外产生188美元的经济收益;每出口10000美元的农产品,就能直接和间接创造近28个就业岗位;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6%以上,并且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了农民收入(程国强,200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进一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思考如何通过扩大新疆农产品出口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新疆农产品出口优势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新疆农产品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物流实施“绿色通道”和减免费用政策,新疆农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从出口规模来看,自2001年以来,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达93475万美元,较2010年增长了97%。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新疆农产品出口种类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以番茄酱、粮食、棉花、水果和蔬菜为主。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新疆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中亚、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1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新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水土光热资源丰富,蕴藏了多样化的生物品种资源,这些为新疆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条件。首先,土地资源丰富,新疆土地总面积达166万多平方千米。拥有耕地面积3333万亩,人均耕地近02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倍,居全国第三位。而可利用荒地01亿亩,占全国宜农荒地的276%,人均宜农荒地052亩,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后备资源储备地。其次,光热资源充足,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昼夜温差显著,光热水资源组合好,夏季水热同期,为新疆农产品高产、优质提供了保障。第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类型决定了新疆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为农产品出口品提供了保证。

2地缘优势促进了新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总长约560万公里,是我国陆地边界最长的省区。目前,新疆拥有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因此也是我国拥有口岸最多的省区,再加上独特的农产品资源,新疆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中国与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物流运输通道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至中亚各国及欧洲,其运距比经西伯利亚陆桥通道运往上述地区可缩短2000多公里路程,比海运距离缩短了上万公里,运行速度也比海运快。新疆特殊的区位优势,可以极大地降低贸易成本,为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新疆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出口额相对偏少

据统计,农产品出口对新疆的出口贸易促进作用不断下降。2001年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89%,2011年下降为56%。新疆农产品出口额偏低,一部分原因在于贸易壁垒的存在,同时也由于新疆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所导致。新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仍旧较为零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对农产品出口存在多头管理对对外各国宣传力度不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疆农产品出口。此外,新疆农产品在国外市场上还要面临来自国内其他省的竞争。

2出口农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新疆出口的农产品绝大多数为初级产品: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精深加工和高技术含量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小,品牌产品较少,因此,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新疆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在哈吉两国,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近90%。出口市场集中会加大这两国的出口依存度,进而加大农产品出口市场风险,一旦这两个国家农产品进口政策、技术标准发生变化,将会给新疆农产品出口带来极大影响,会直接影响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与增值,而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与增值同农民收入的实现与增收密不可分。

四、新疆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1新疆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的直接关系

作为农产品直接生产者,参与初次分配依靠的是自己的资本、所经营的土地以及劳动力,因此优化其依附的土地的经营方式和产出结构、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民生产率和就业率,就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1)利用区位优势开拓国外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疆作为传统农业省份,农业资源丰富,由于与国内东部沿海消费大省相距千里,受运输条件的制约,使新疆农产品销往内地出现“难买”的现象,成了农民增收难的核心因素。但可通过增强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利用新特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国家扩大农产品出口,出口创汇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2)农产品出口使农业比较优势得以发挥,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农产品出口可以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资源在国际间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农业产出。当一国不发展对外贸易时,一国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只能在该国内部得以体现,资源也只能按照国内的需求进行“次优配置”,使一部分国内资源被错误地配置到劣势产业中去,造成生产的低效率。当一国发展对外贸易后,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集中生产优势比较大的出口产品,进口绝对劣势或者比较优势小的产品。新疆通过农产品出口,农业资源可以得到合理配置,利用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农产品出口能够增加农民就业

农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一个产业系统,但不同部门的创收能力不同。如畜牧业、水产业的创收能力要远远大于粮棉油等大田种植业,农业中这些高收入部门所占的比重越大,农业的收入创造能力就越强,农民的收入相对就越高。由于农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较大,为了使出口的农产品更具竞争力,如水果和蔬菜在出口前要进行挑选分级,加工处理等,对出口的鸡、羊等动物也要进行去毛分割等手工处理,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2新疆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的间接关系

新疆农产品出口与农民增收的间接关系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出口对新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国民收入通过二次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新疆农产品出口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出口创汇稳步增高,出口贸易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出口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会影响新疆地区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等,为新疆的第二、三产业提供了资本,从而推动了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使新疆逐渐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补贴和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五、扩大新疆农产品出口,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发展农产品出口,在宏观上,能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民就业率;在微观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农民参与市场化进程,使农户获得更多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用品。这表明应该大力提倡大力发展新疆农产品出口,而且要采取措施来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来提高农民收入,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推广

以政府为主导,制定适合新疆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促进农产品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重点企业、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带动生产技术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当前,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适用于设施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的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探索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化新路径,促进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经营。要充分发挥优质农产品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初加工、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强化品牌意识,抓好品牌培育和管理

新疆不乏自然资源型品牌,然而这些区域品牌在国外市场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结合新特的文脉地脉资源,打造品牌文化标签。在重视品牌创建的同时,还要抓好品牌的运作管理,加大力度搞好商标注册和标识管理,加强对原产地的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建立对品牌产地的印象和好感,在目标国应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在行业内和消费者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卢锋,梅孝峰“入世”农业影响的省区分布研究[Z]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2001(1)

[2]姚丽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统计研究,2001(9):16-19

[3]]张华,段华友浅析新疆的出口贸易[J]新疆财经,2001(6):14-16

[4]李德阳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的理性分析[J]理论导刊,2005(2)

[5]曾国平,王燕飞我国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

[6]陈诗军农产品出口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D]贵州大学,2008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文化艺术研究(6篇)
  • 下一篇:医院科秘书工作职责(整理1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