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思维导图(6篇)

时间: 2024-03-02 栏目:公文范文

思维导图篇1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单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

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TonyBuzan首次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提倡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信息,再从中慢慢找出与中心相关的分支信息,提高信息获得效率。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学习、会议、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过程,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高信息获得质量。利用思维导图,使用者以线条、箭头、分支、色彩来分割知识框架,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整理和组建的质量。思维导图的使用,赋予人类思维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单词的教学

英语词汇并不是一系列独立的个体,每个单词都有各自所属的领域,词汇与词汇之间因某个共同特征被组建为语义场。如red,black,white,brown,blue等单词,共同组成colour这一语义场,“红色”一词是“颜色”一词的下义词,它们之间是同一语义场上下义词的关系。词汇与词汇之间联系紧密,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熟悉词为中心,将单词归类,以语境来教学单词。

例如,以“水果”为熟悉词,教师可以将“apple”“Eva”“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等知识点归为一类,苹果、夏娃偷吃禁果、吃苹果保持身体健康等词语都能与“水果”这一词构成形象语境。

学习者的词汇量大小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为能说的词,第二级为能写的词,第三级为能读的词,第四级为能猜的词。能说的词和能写的词属于学习者可应用的积极词汇,能读的词和能猜的词属于学习者不一定可应用的消极词汇。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能应用的积极词汇。积极词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很多词不仅拼写相似,用法上也非常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师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画出形近词的导图,提高辨别能力。

在“those”“these”这两个单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词形相近,用法也比较相似,所以很多学生会混淆,不知如何辨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those”―“this”的复数形式―限定在手边或在经历的人或事物;“these”―“that”的复数形式―限定两者中离说话者较远的事物,或某个曾提及的事物。

二、阅读的教学

初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较长的文章,阅读也历来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偏离了阅读课的训练目标,将阅读课上成了翻译课、背诵课。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Wheredidyougoonvacation“简的日记”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简的日记”为中心词,可以发散出四大学习任务:单词、句型、段落、语法。以“单词”为中心词发散,可以得到“diary”“decide”“try”“paragliding”“bicycle”“building”等知识点,以“句型”为中心词发散,可以得到“gotobeach”“theyweredelicious”“Itwasexciting”等知识点,以“段落”为中心词……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相比于小学,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于阅读学习上。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生词较多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构建课文思维导图,将看似繁杂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有效率地进行学习。

三、写作的教学

中考的写作内容多以话题作文为主要考查对象,但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写出来的文章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很多学生表示,拿到作文题目,没有思路,不知道写什么。教师如果能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就能打开学生灵感的源泉,就不会愁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例如,在以“friend”为话题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我的朋友―外貌―爱好―特长―个性―某件事情―表达情感。在“外貌”这一子话题中,可以发散出“头发”“脸型”“眼睛”“身高”“体重”等分支,每个小分支可以继续发散,不断获得写作内容。

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深化学生思维的广度与宽度,拓展学习空间。英语学科信息量较大,单词、句型等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消化。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提纲挈领,优化学习过程,找准学习重点,以求一击即中。

思维导图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词汇;应用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石,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很想学号英语,但是在记忆单词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英语中有那么多单词,一个字母的颠倒,它的词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记单词很快,忘记单词更是快。怎样才能把单词记得准确、持久?下面我们在探讨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单词,从而让词汇记忆变得神奇、温暖、鲜活。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是一种可以通过图像思维的方式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它将图形和文字结合,把不同级别的主题的用相关的层级图绘制出来,将主题关键词和图形、色彩等链接起来,利用左右脑的机能,总结记忆与思维的规律,进一步促进人类在科学与文化、逻辑和想象的平衡发展。心智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思维。

思维导图能够让人们很快地分清重点,使我们联想起来更加方便。它是由线条、箭头和分支等组成。图形从中央向四周发散,呈树状形。我们需要分清知识间的联系,找出关键字等进一步画出图形。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我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词汇难关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解决。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帮助同学更快、更好地记忆单词,顺利通过词汇大关。

(一)通过思维导图学习一词多义

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单词有不同的词性并有多个意思。我们可以把每个单词常见的词性和意思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我们将这个单词的意思在不同场合中组成一个句子进一步加深理解。例如,在江苏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有一个单词“orange”。“orange”可作为形容词,名词。它的名词又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译为橘子,不可数名词翻译成橘子汁。作为形容词可以翻译为橙色的。橘子的颜色为橙色,橘子通过压榨机可做成橘子汁。通过思维网络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orange”。虽然有些单词有多个意思,但是我们通过心智图可以记忆的更好。

(二)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成组单词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我们可以把相同类型的单词总结起来,记住思维导图联想记忆。比如,将形容颜色的单词orange、red、blue、black、yellow等联想记忆。我们也可以将词汇中的月日天建立起思维导图。从月份“January”、“February”、“March”等到一周几天“Monday”、“Tuesday”等到今天的天气是“sunny”还是“rainy”…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一系列的单词联系起来,更方便记忆。通过查阅江苏译林牛津小学英语单词表,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些单词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出,以“stayhealthy”为主题关键词建立的树形图。我们可以从“food”、“goodhabit”、“exercise”三个主要分支,再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画出小分支。以“food”为例,我们根据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出两个分支即“healthy”和“unhealthy”。根据单词表我们把这两个分支继续填充,健康的食物包括“vegetable”、“fruit”和“milk”。Fruit有很多种,比如“banana”、“apple”、“peach”等。借助思维导图,我们绘制出图形。将单词按照它的属性划分成组,方便我们的记忆。通过图形记忆,我们可以记得更牢靠,不用死记硬背。思维导图让词汇记忆的更加神奇、温暖、鲜活。

(三)通过思维导图学习词根和词缀

一些英语单词由一个词根演变而来或者加词缀生成新单词。如何增加我们的词汇量?思维导图是我们学习英语词汇强有力的工具。例如,结合江苏译林牛津小学英语单词表,找到一个词根any-。脑海中很快出现“anything”、“anybody”、“anywhere”等。由一个词根生成多个英语单词,学习这些单词时结合词根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记忆。词缀生词是一种生成单词的方法,词缀有前缀和后缀之分。例如,“waiter”的词缀是-er。利用联想思维法想一下,哪些单词也是以-er结尾?学生可以联想到的-er的词汇:teacher、worker、dancer、singer、swimmer等。仔细看这些单词,它们都是关于一些关于职业的名词。借助思维导图,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把一些理解的抽象词具体化,让我们给单词增加色彩。很多看似难懂的单词,通过找词根或者加词缀把它们拆解或者重新组装,它们就会更容易被记忆。

【参考文献】

[1]林蓓蕾.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04):42-43

思维导图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写作灵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作文,它能让孩子们迅速地理清思路,抓住写作要点和方向,达到快速构思和快速写作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能“无中生有”,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

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习作《美丽的秋天》:

秋天真美啊,美得就像一幅图画。我喜欢美丽的秋天。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有这样的表达,按理应该是很不错的,她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美,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这段话基本上是概括性语言,缺乏描述性语言,秋天有多美,却没有具体体现。怎样才能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表达秋天的美呢?

孩子们都喜欢亲近大自然,秋天对他们来说触手可及,头脑里有丰富的表象,但他们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能把他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他们心目中,秋天的田野、果园、树林、动物、天空……这些事物都太熟悉了,可是怎样把头脑里的这些信息调动起来,付诸文字,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我问学生:“你能把美丽的秋天画出来吗?”她眨巴着眼睛,点点头说:“能。”很快,她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卷: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果园里有红彤彤的柿子,还有红红的苹果;树林里,有黄黄的树叶;天空蓝蓝的,不时有一群大雁飞过……

接着我指导她对这幅画的内容进行了增删,顺序进行了调整,然后问她:“现在你能看着自己画的图,按照图上的顺序把这段话修改得更好吗?”此时,孩子眼中闪烁着光彩,自信满满地回答我:“能!”不一会儿,《美丽的秋天》的修改稿诞生了:

秋天真美啊!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果园里,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柿子。红红的柿子多像一个个小灯笼啊。树林里,树叶黄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飞舞。天空蓝蓝的,一群大雁飞过,它们的队伍多整齐啊!秋天真美啊!我爱美丽的秋天!

修改稿的文字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田野、果园、山林、落叶、蓝天、白云……特别是小作者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刻画,色彩搭配上以火红、金黄为主,寥寥数笔的描述,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意境美,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和对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

二、思维导图的发散特性,能帮助学生联想出更多的细节

低年级的孩子在习作时,往往过多使用概括性言语,缺少细节的描绘,使文字干瘪无味。如果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绘画这个像游戏一样的环节将要写的内容画出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想象、揣摩、增删每个细节,写作时再把图像转换为语言文字,就不会缺失细节刻画了。

下面是一个二年级孩子写的《去游泳》:

今天,下小雨。我和爸爸去游泳,我玩得很_心,我说:“下次还来。”

显然,游泳是学生亲自经历过的,他的头脑里一定有相关的趣事和细节,但这段文字却写得如此粗略,没有相关的细节刻画。怎样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细节表现出来呢?我让他把去游泳这件事情用简单的图标和色彩,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用曲线连起来,把画出来的内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标记一下,尝试着以画写作思维导图的办法来指引他写作。图画好之后,再让他把图上的内容一一叙述出来,形成文字。

下面是修改后的习作:

今天,天下起了小雨,但是天气还是很闷热,我和爸爸去江边游泳,游着游着出太阳了,金黄的太阳向我们眯眯笑,水变得更蓝了。江边还有很多游泳的人,就像大锅里下饺子一样。爸爸教我学习游泳,我学得很认真。虽然我呛了几口水,但有爸爸在,我一点不害怕,还是继续学游泳。爸爸夸我真勇敢。我要早点学会游泳,就可以像爸爸那样到深水区游泳了。

这段文字比起前一段,不仅仅是字数的增加,在文章的表达技巧上也有大大的提升。小作者通过画一个简单的写作思维导图,写出了一段更生动的话,而且自然地运用了环境衬托描写、动态描写、场面描写、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语气描写和语言描写等写作技法,把自己先前写的一段话修改得更具体、更能抒发心中的感受。可见,写作思维导图可以引发对最初、最真切感受的回忆和思考,让事情的经过、情感、思绪毫无保留地、快捷地通过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记下来,让思想的火花一旦闪现,就立即得到捕捉,并不断生发下去,丰富文章的细节。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条理性、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就能写出内容更丰富、思想更有深度的好文章。当然,思维导图的神奇魔力远不止这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让思维导图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篇4

关键词:

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2601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展,高校的办学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跳跃式发展的新机遇。创新思维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因为创新思维决定着一切创新活动,他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发散思维引导着创新思维,对整个创新活动起着决定思维方向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创新的萌芽和成果。目前,各种技巧都应用于发散思维中,其中,思维导图是最行之有效的技巧之一,把思维导图引入大学生发散思维中是科学的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析其在发散思维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功能和特征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结合全脑的概念,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学习效果和特征。

1.1快速高效地记学习笔记

在大学里,学习课程较多,上课时间占据了我们70%左右的学习时间,若课堂的效率不高,或者没有有效地记录笔记,那么课后将会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最后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若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学习中,它能让知识形成结构促使我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我们跟进老师的讲解速度进行思考。

1.2高效整理各科错题集

在学习中难免遇到错题,我们收集错题构成错题集可以帮助我们弄懂平时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在错题集中使用思维导图能清晰的描述易出错的问题,能把有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到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1.3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单词记忆问题,很多人认为增加词汇量的唯一办法是反复地背单词,这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不仅能让你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的基本意思,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层次性还能让你记住本单词相关单词的含义和其发散的用法,这激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4提高阅读速度

在大学里,我们面临的爆炸性增长的知识,有效率地获取和阅读知识将是每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的能力。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帮你组织你获取的信息,在记录知识的同时也对信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高了学习效率。

1.5促进小组学习和讨论

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自我的学习能力,还要善于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在小组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每个小组成员画出自己的资料图,在讨论中对各个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推导和整合组成一个全面的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更多的创新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思维导图中还可以使用各种修饰手段进行修饰,如:色彩、多维、代码等。这样既增强了效果有增加了美观,总结起来思维导图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

(1)思维导图的中央图形是整个事物的焦点;

(2)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出分支,每个分支是思维导图的主题;

(3)由各个分支和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主旨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点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描述的是一次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信息组织和表现的关键部分。学习者可以通过它提高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理清事物的整体过程并供他人学习。

2发散思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2.1发散思维最集中地体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立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利用独特的角度,运用个人的想象和直觉,弃同求异,通过多种方案解决相同的问题。而发散思维作为一种运用综合、交替的复杂思维过程,运用多角度、多方法寻找多种方案的思维方式,全面地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本质和特性。

2.2发散思维是其它思维方式的高级体现

我们在学习新的课程或科学研究时运用的发散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非相似思维等。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而言的,它从结论出发,从实物发展的逆向顺序出发来研究问题,能很好的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求异思维方式和非相似思维方式都是利用多角度来寻求解决事情的方法。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很符合目前大学生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核心思想。

作者简介:

凌为民(1968-),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班主任工作。

2.3发散思维是灵感的前提条件

发散思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潜意识有关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变通的、多向的、自由的思维方式。多角度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都是发散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们共同促进了灵感的产生,而灵感则是解决一切难题偏题的钥匙,如爱心斯坦的地球引力、贝尔的电话机、阿基米德的浮力等。

3思维导图在发散思维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代的大学生面临了一个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时代,他们以快速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然而那些进入大脑的信息,如图形、文字,都可以形成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思考为中心无限向四周发散。形成一个以大脑为实体的庞大数据库。结合我们前面对思维导图的介绍可知,它的这种形式正符合了大脑的放射性思考的本源,是以一种发散性思维进行爆炸性思考,这有别于传统的程序式的线性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很适合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发散性的创新活动。

3.1在科学研究笔记中使用色彩

科学研究的笔记和记录使用带彩色的字体和图片,能够充分地调动左右脑,使用全脑进行学习研究。因为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知,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的思维活动,左脑主要负责抽象的感性的思维活动,右脑主要负责具体的理性的科学研究。而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不同色彩标记关键词和图片,能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充分地运用大脑的左右半球研究问题,充分地发挥大脑的潜在能力。

3.2使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考方式

发散性思考方式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也有着普通思维方式的特征,都是以某个对象为思考的中心,并由这个中心向外发散形成千万个分支,而每个中心都代表着一个与中心相关的主题连接,这个分支又有以自己为中心的主题并向外发散,这是一种有层次的存储和管理思维方式,它允许你探索大脑能够创造的无限联想世界。

3.3画出你的发散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画出你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思路,它能全面地描述思维细节和所有可能的创造性。首先画出问题的中心,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分解各个分支,并以这个分支为核心再分解,在各个分支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反复地思考补充你关注的点,最后构成一张发散的思维导图。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4结论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能描述以某点为核心的问题图,促进我们发散地处理这些问题,激发创新的思维。思维导图的应用很广泛,不仅能促进我们学习,发散我们的思维,还能运用它进行企业培训、活动策划,商务谈判等。美国波音公司成功的利用思维导图培训新员工,使原本需要一年的培训时间缩短到数周,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但思维导图在国内应用才刚刚起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目前仅仅是一个设想,后面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丽.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思维导图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108-01

思维导图能将图文进行很好的结合,将不同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探寻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在逻辑和想象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不断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针对性教学,活用英语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快地梳理文章结构、预测文章内容及重述文章内容,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逻辑思维能力。

一、活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阅读英语文章首先第一步就是梳理文章结构,教师在这个方面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针对性的任务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掌握思维导图在梳理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6“Whenwasitinvented”中“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为例,课本中有一个针对全文的思维导图,但是过于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对此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或者是关键词。一般来说,主体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偶尔也会出现在段尾或者中间,通过主题句或者关键词可以快速梳理文章结构。这样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三段的主题句。学生通过自己概括就能找出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围绕篮球历史,讲了popularity,gamerules,history/development三个方面的问题,整个文章的结构很快就可以梳理完成(如图1所示)。

二、活用思维导图预测文章内容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以八年级上册Unit8“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的阅读文章“ThanksgivingintheUnitedStates”为例,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首先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Thanksgivingday”,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讲讲和“Thanksgivingday”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将已经知道的感恩节信息罗列和补充到下面的思维导图中(如图2所示)。

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验以及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回答。如果遇到了词汇问题,如新词汇celebrate,traditional,turkey等,教师可以帮忙解决,然后将思维导图不断完善。这样,学生在掌握新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一个很好预测,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产生熟悉感,在降低了阅读难度的同时,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活用思维导图重述文章内容

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英语相关文化。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之后的文章重述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和书面两种不同的形式。

仍以“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阅读教学为例,在第一部分中,学生已经通过抓住关键词很好地完成了篮球运动的思维导图,分析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规则、发展历程以及流行程度。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来复述文章中的内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短语和词汇放到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使用,形成一个记忆网络。学生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厘清思路,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自身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55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于利用发散性思维的优势特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英语课程的主题以图形、颜色的方式建立层级连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潜力,实现学生科学艺术与想象逻辑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实现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英语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英语课程的难度适宜,教材的文章大多是长度适中的小短文,不同于高中英语课中的超难文章,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了解文章大意。初中课程通常都是简短的,通常由几个意群构建文章,这种简短的文章搭建形式需要采用简捷有效的方法串联意群,而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二)学生知识构建需要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方式需要让学生顺利接受,在高复制的操作形式中才能得到广泛推广。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很容易陷入思维怪圈,一方面由于过分重视对单词、短语的识记而忽视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导致学生陷入一叶障目的极端中。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和默写全文,在过分注重文章整体性的过程中不愿意舍弃细枝末节。这两种英语学习状态制约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避免产生学生陷入两极分化的学习状态,在思维模式的构建中实现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框架的有效掌握。

(三)学生思维特征契合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其思维模式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对于个人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深奥的英语文章,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掌握文章大意,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契合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具体的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图片、关键词的串联方式实现学生对文章的快速理解。在思维导图的搭建模式中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学习框架,注重对初中英语知识整体性的把握,也能够实现对细小知识点的“一网打尽”,在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把握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英语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与误区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简单明确、方便记忆、衔接串联、丰富联想等优势特征,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搭建个人的学科体系,实现英语知识点与系统构架的双重结合。但是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形式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忽视具体的教学情况。部分教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不能灵活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盲目采用反而会影响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课程的短文需要依据具体的文章体裁来选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记叙文和说明文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能够产生直观的教学效果。对于对话体和信件体的英语文章就不适应采用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对该类型的文章体裁采用师生对话或者小组互动的形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呈现。所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教务员的工作总结与评估(整理13篇)
  • 下一篇:网络暴力的防治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