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二:老师带孩子玩“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孩子们兴奋地终于等到老师揭晓答案――“狡猾的狐狸在这里”,他们立马回头四散奔跑,楠楠恰巧站在操场边舞蹈教室的一个圆柱子前,猛一回头,“砰”!楠楠一头撞在柱子上,血流不止。
画面三: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往教室门口涌,窄窄的楼梯顿时拥挤不堪,吓得老师连忙发出召回令,孩子们的沮丧可想而知。
户外活动,孩子喜欢。有初入园小班家长说:“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幼儿园有漂亮的滑滑梯’。”有孩子下午离园时评价:“今天没意思,因为没有出去玩。”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总是充满了诱惑和刺激,因为户外活动空间广阔,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快乐,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然而,在我们幼儿园的日常户外活动中,“每日”、“2个小时”,这两个关键词却时常难以显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安全的影响。幼儿园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导致教师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第二,孩子的差异。由于父母过强的保护意识等复杂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孩子运动能力相对普遍减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缺少锻炼、怕疼、胆小、懒惰等,制约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三,环境的制约。有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不理想,面积小,与幼儿人数不配套,导致拥挤,设施简陋,安全系数不高。
第四,教师的观念。有的教师不爱动,部分教师略显娇气,习惯于室内活动,懒得带孩子出门。冬天怕冷怕吹,夏天怕热怕被太阳晒。跑来跑去,还要注意孩子的活动量,脱衣服、穿衣服,多麻烦啊!有的教师带孩子到户外后,意识里就是放了羊了,跟配班教师站在一边聊天,对孩子的活动情况不时刻关注,以至于难以及时发现危险苗头,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足以看出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放眼最广阔的自然,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转变教师观念,引领孩子走向户外
安全隐患导致教师大量缩减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或在户外活动时“束缚”幼儿的手脚,导致户外体育活动价值难以真正体现。要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量,教师的观念首先需要转变,要树立“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必要环节”的思想理念,带领孩子走向户外,引导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户外游戏和体育锻炼中得到成长和快乐。
户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小型体育游戏,比如传统民间游戏:丢手绢、贴烧饼、老狼老狼几点钟;也可以是分组活动,比如男女分组、轮换游戏;小型器械活动,比如自制体育器械:跳马、飞盘、纸球等等;大型区域活动,比如:玩沙、大型玩具、走迷宫;体育锻炼活动,比如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钻爬、跑跳、攀登等有针对性的锻炼活动。
很多幼儿园的“阳光艺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各班各具特色的“玩绳、玩橡皮筋、彩带、玩球、呼啦圈”等,这些艺体活动将体育锻炼与艺术活动有机结合,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多方位的熏陶与发展。
二、整合园所资源,有效利用园所场地
户外体育活动中,场地使用的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幼儿园将户外场地平均划分给各个班级,固定使用,而各班所分到的户外场地不一样,有的场地不规则,且多障碍物,不适合进行跑步类练习;有的场地为硬质砖地,不适合做跳跃练习。有的幼儿园受条件制约,户外场地较小,常看见多个班同玩一处大型玩具,孩子们挤挤挨挨,到处充斥不安全的因素。
1.使用时间的整合。
各个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不一样,户外活动场地可能有制约因素,然而,如果我们合理使用、灵活调配,一样能将有限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比如,将户外各个场地的区域巧妙划分区域,与室内活动统一调配,将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活动时间错开来,做到“场地不空人”。
2.活动场地的整合。
如果硬件设施不理想的话,幼儿园大型玩具区可以和绿化有效结合,玩沙区可以利用园所相对独立靠边的空间,鹅卵石路可以环绕操场,体育游戏小器械可以各楼层分别存放,便于孩子就地取材。
活动场地可以有效利用孩子能理解的标志,让必要的规则意识逐渐渗透人心。幼儿园教师也要重视户外场地环境的安全,及时检查调整,确保合理性和安全。
三、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户外活动空间
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纳入幼儿园课程规划,让孩子走出幼儿园,与环境有效互动,将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正常开展,有计划地实施,让孩子在与社区资源的互动中,获得成长。比如参观社区医院、社区活动中心等,到社区老年寄养院做小小义工,到社区超市参观,或者是结合数学课程,到超市购物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引领孩子走向幼儿园大门以外,让孩子开阔眼界,获得经验储备,锻炼实践能力。
社区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打开思路、大胆创新,结合课程的需要,将社区资源为己用,做环境的主人,让户外活动更显魅力和精彩。
四、家园合力,提升孩子运动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博兴县学校复学复课巡查巡诊和督促检查常态化机制的通知》各项要求,学校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自查,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校园人员聚集(责任人:卞淑珍)
存在的问题:在校园内,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发生扎堆现象,引发聚集性疫情;小学生及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加大了防控难度。
应对措施:学校实行校园内无缝隙管理,课间、课前有值班老师到岗,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全在老师的视力范围内形成了密扎牢校园疫情防控网,校园内学生活动“两点一线”,集体活动将校级活动转变为班级活动,减少校园内聚集,对学生校外活动追踪,细化落实不扎推、山东健康码应用、保持“一米线”、规定演练学生校园内行动路线、缩小人员接触范围等防控措施。组织师生员工进行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训练和应急处置演练,逐步形成固定模式。
二、校车安全(责任人:高海英)
制定和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校车安全管理预案,对校车进行全面消毒保洁。加强外出校车驾驶人和随车照管人员摸排管理,建立了健康台账。学生开学返校后,每日定时对校车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清洁卫生及消毒处理,认真做好校车接送记录,建立“一车一档”,规范管理。全面排查校车隐患,做好校车日常检测维护工作,坚决杜绝校车“带病”上路,确保行车安全。
存在问题:校车车头车尾油漆剥落,校车司机未办理校车准驾证明。
整改措施:已经及时对校车车头车尾重新喷漆,校车司机也及时办理了校车准驾证明。
三、体育锻炼(责任人:韩立贤)
存在的问题:近期,国内发生多起中学生在跑步中猝死的消息,引起很大关注。学生长时间没有进行户外锻炼,运动量不够、训练不足,加之不科学的佩戴口罩等原因,体育锻炼安排引导不合理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整改措施:
1.复学初,安排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对各班特异体质学生进行进一步摸排,查找安全隐患,做到体育任课教师特体学生情况,体育课上特殊安排,特殊照顾,以安全为第一任务。
2.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鲁教体函〔2022〕7号)要求,遵循安全至上原则,每个体育教师明确特殊期间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特殊对待,复学初期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做到四个不准:“不准统一队形跑圈”、“不准学生在体育课上追逐打闹”、“天气炎热时不准进行体育课外堂训练”、“不准戴口罩上体育外堂课”。
一、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要想改变学生的运动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要严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重视高中体育课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不想运动,或者运动方式不对的原因,才能从根源入手,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体育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制作一个表格,调查学生每天的运动情况,让每个学生填写。调查的问题和方式有很多,比如,每天运动的时间量、运动是否具有多样性和持续性、运动的地点和方式、饭后运动或者饭前运动、剧烈运动之后是否进食,等等。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运动习惯,教师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从根源上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方式。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但不良的运动习惯会带来很多隐患,甚至发生危险。教师通过给同学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类似于篮球的高强度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比赛中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注重团体的整体性和合作性,并且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而影响技能的发挥。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代高中生的很多不良的运动习惯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体育锻炼,加之学习任务重,生活节奏过快,从而无法合理地分配运动和学习的时间,造成严重缺乏体育锻炼。有的学生整日待在教室或宿舍学习,根本不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甚至对户外活动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不但影响了生活规律,学习质量也会下降。所以体育教师要多带学生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学生对自己的不良体育习惯没有改正意识,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指出并告诉他们坏习惯的危害。
例如:许多高中生有不良的饮水习惯,在运动之后就大口喝水,这其实对身体有极大伤害。另外,一天当中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学生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每天进行晨练或者晨跑,这对锻炼坚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好处,此外,用餐后也不能马上进行体育活动,因为用餐后,人体各项机能都在运行,特别是消化系统,肌肉、皮肤等器官都处于缺血的状态,立即运动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反胃、呕吐等现象。
三、注重方法――巩固学生的运动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哪种运动方式是最合适的。每次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许多学生往往忽略了剧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容易造成运动过程中的突况,甚至发生事故。比如篮球、排球等的体育项目就容易造成骨骼的挫伤和拉伤;游泳前不热身很容易在游泳过程中抽筋;跑步前不热身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扭伤脚踝。此外,紧张的高中生活,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不能自己合理地分配学习和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形成不良的运动习惯和不规律的运动方式,教师应该耐心和详细地为学生解释不良运动方式的坏处,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些解决方案和分配时间的方法。
例如:学生每天一定要服从学校的管理进行晨跑,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每天早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跑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身体素质,为一整天紧张的学习做好准备。晨练之后不能立即吃早餐,需要让肌肉有所放松之后才能进食和喝水;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的学习,学生有些疲倦了,@个时候就可以到操场上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跳绳等,让全身筋骨和肌肉得到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