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6篇)

时间: 2024-01-01 栏目:公文范文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篇1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体现为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要按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其二是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是指各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既是教与学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综合智能的初次反映,有的还是科研成果的雏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有其独特性,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自然也有其独特性。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归档的独特性

档案材料的归档可以说各有千秋: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根据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科技性、成套性、现实性、复用性、多样性特点进行的;文书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以年度为归档期限(一般是将当年一至十二月份的文件材料收集,在次年的六月底以前归档);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归档与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工程档案的归档在该工程竣工后的三个月必须归档;会计档案是隔年归档;照片、声像档案事后应及时归档;计算机盘(含磁带、磁盘、光盘等)一年后归档。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是由其本身特点决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企业管理,更不是生产建设,而是教学,所以高等师范院校档案材料归档自然不同于其他档案材料的归档,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教学环节可分为常规教学环节和课堂外教学环节。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应根据这两个教学环节及时进行。

(一)常归教学环节的归档

常规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堂内教学。这一环节的归档,是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正常的工作秩序,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以时间顺序为主,其内容包括开学前期形成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课程设置计划;学期中期的教学进度情况,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教学文件材料,以及考试结束后档案材料的归档等等。

第一阶段:开学前期

开学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学期开课计划书、教学任务书、学期教师授课计划、学期教学运行安排(排课、调课、任课教师的变更安排)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开学前期也是教学档案材料形成与收集的关键阶段。

第二阶段:学期中期

学期中期需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教师的听课记录、学期中期各教研室的中期小结、教师教学工作小结、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班主任工作情况小结、教学督导组教学检查统计表等。学期中期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教学档案收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中期档案材料归档可以看出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促进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学期结束前

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是考核、考务、考试、考察等方面的材料,像与考试有关的规章制度、考试科目安排表、平时考核成绩登记表、学生单课成绩考核表、考场记录表、试卷的制定方案、保密措施、评分标准、以及考察科目、考察计划书、考察情况总结分析等。

第四阶段:期终考试后

这一阶段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另一方面是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相关材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师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课程教学总结,教师互评情况表,教学质量情况调查,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听课、评课记录,教学督导有关方面的材料以及上级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材料,主要包括学生试卷分析表,学生考试成绩册,考试试卷,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及表彰材料,关于学生处分材料以及校级以上各类竞赛的通知、计划、组织实施方案、获奖的证明材料等。

这样环环相扣,将开学前、学期中期、学期结束前以及期终考试后这四个阶段所形成教学方面文件材料归档,才能保障高等师范院校常规教学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按课堂外教学环节对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课堂外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教学”,通常把它叫做教育实习。教学离不开课堂外教学这一环节,课堂外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与学。这一环节是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这一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主要是学生在实习过程所形成的,诸如实习计划、实习课程设置材料、教案、实习鉴定表、实结、论文以及社会调查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主要体现在三个时间段:

1实习前准备阶段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包括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具体说来包括实习课程设置安排表;实习基地相关文件材料,诸如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协议书;优秀实习基地的申报、审批、检查、验证、评估材料;课程设置(学年论文),如论文指导书、任务书;毕业论文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毕业论文检查安排表;班主任实习工作计划表。这些文件材料,都是教育实习前期阶段所形成的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材料。对实习前期准备阶段方面的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对整个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开展阶段

做好实习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归档,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对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及时收集,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实习教案、实习日记、听课本、实习简报、社会调查表、实习生课堂评估记分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等。实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智慧与才能的结合,是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实习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不及时进行归档,势必造成文件材料的丢失,以致影响到课堂外教学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3实结阶段

及时地将实结阶段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结阶段要归档的文件材料有:实习队实结,实习学生的教育实习表,优秀实习生名册,优秀毕业生论文答辩原始记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等。实结阶段的文件材料,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工作和实习生各个方面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行为和教育能力的综合评定。既充分反映所取得的成绩,又反映实习过程中的不足;既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也有实习学校对实习生在校实习阶段中的评价;既有班主任老师综合评定,又有实习小组的综合评价;既讲全优点,又讲透不足,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提高改进的办法。这也正是课堂外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意义所在。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

归档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的归档,除了把握按教学环节归档的独特性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按照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

教学档案材料的形成有它的内在紧密联系。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培训计划与培训总结、培训安排与培训考试成绩册、实习指导安排表与实结等等,都必须是一组具有一定联系的整体。针对这一类材料,在归档时我们不能人为地把材料分散,当然也不能按年届机械组成案卷。因此,在材料归档时一定遵守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将其归档,切忌主观性、随意性,破坏文件材料的内在联系。

(二)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档案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按学年度归档文件材料有别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按年度归档。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件一般是以当年的一月至十二月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归档。归档其单位在行政管理或生产建设活动中或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而高等师范院校文件档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性来进行归档,一般是从当年度的九月至次年的七月份为归档时间段,也就是按学年度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水性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水彩画;实验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等美术专业院校相继开设了水彩画专业,其中水性材料绘画课程成为教学的一大特色。如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具有当代性和实验性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彩画教学的活力。水性材料绘画课程能够拓展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水性材料绘画具有当代性、绘画性和实验性的特点,因此该课程能够挖掘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近几年通过大量的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于2013年在美术学专业水彩画方向开设了水性材料绘画课程。根据该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水性材料绘画课程教学概述

水性材料绘画课程是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专业水彩画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是水彩专业学科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水性材料绘画是在掌握水彩画基础上拓展水彩画创作的新材料、新语言形式,是当代绘画视觉语言及观念的探索,也是水彩画当代性语言表现与实践的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性材料绘画的材料语言和审美特征,熟悉水性材料绘画的表现规律,提高对水性材料绘画的表达能力。从水性材料的性能、表现规律及绘画视觉语言、观念的因素中,培养学生发现客观物像美学因素的敏感性和艺术表现的激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与发挥想象力的创作表现能力。该课程共80学时,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水性材料绘画的目的、意义、特点、起源和发展情况,熟悉水性材料的性能,掌握水性材料绘画的一般的方法与步骤及有关特殊技法,掌握用水性材料的表现语言、水性材料绘画的表现规律、水性材料绘画表现实验性研究、当代绘画视觉语言及观念的探索、水彩画当代性语言表现与实践肌理在水性材料中的艺术表现等。水性材料课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水性材料的性能及色彩表现方法,能够用各种水性材料制作出不同的艺术语言和效果。第二阶段使学生掌握不同物体的肌理和材质表现规律,通过运用水性材料对肌理进行探索和实验,让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水性材料制作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熟悉水性材料的特性和表现技法。第三阶段通过运用水性材料对肌理的探索和实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水性材料的技法、色彩、明暗、材质的替换等,培养运用不同的肌理进行水性材料创作的能力。第四阶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水性材料的表现技法,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水性材料进行画面的构图、明暗、色彩、体积、空间、肌理的表现以及处理画面的综合能力。

二、水性材料课程教学中的阶段性成果

水性材料绘画课程在宝鸡文理学院已经开设了七年,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教学方法,目前该课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在水性材料绘画课程中采用实验与创作结合的教学模式。水性材料绘画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注重跨媒介、跨学科艺术的融合,探索水性材料语言的最大张力。因此,该课程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实验的方式去进行水性材料探索。在实验性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探索水性材料绘画表现的多向度。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长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的成果运用到创作中去,将实验与创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此过程中对创作的积极性也加强了。通过实验和创作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对艺术创作的实践意识和创造性意识,不再是以往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自发性地学习。

2.针对水性材料绘画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由于水性材料实验阶段所涉及的材料工具和实验量较大,因此,教师将学生分为以3-4人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同学能够分工合作,寻找和挖掘各类水性材料进行实验,大家相互交流和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发现,共同记录实验中不同材料的各种变化和效果,课程结束时每个小组完成一份水性材料实验报告。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通过水性材料课程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3.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基础上,进行评价式教学,实现实验成果的资源共享。当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水性材料实验时,每个小组会产生许多新的实验成果和发现,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同学把每个阶段的实验成果记录下来并粘贴在教室的公共区域,小组负责人将实验过程和成果进行讲解,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评价方式,该方式并不关注个体的强弱胜负,也不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是关注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作为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在水性材料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水性材料绘画课程学习。水性材料涉及的材料和语言十分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归类列表法进行学习。对水性材料进行列表归类,就使繁杂而又丰富的中外水水性材料变得简明、清晰、一目了然。学生看了分类表以后,就必然会引起联想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类推思考的领域,如学生在分类表中看到作底法可采用胶底、粉底、丙烯底等,就必然会类推或采用其他方法,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和激发出新法的创造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画法进行适当推理,在学生了解了画法以后,对画法加以综合推理和预见其可能的发展情景。如介绍对印法时,在列举了玻璃板、塑料板等对印方法后,启发学生推理、设想出其他的对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去实验、创造。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篇3

【精选】为什么要精选?这是精讲精练的一个前提。高考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有限的。市场上的那些资料或网上的资料,就历史学科来讲,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如果不经过老师的筛选,随意地发给学生去做,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要避免题海。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留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问题、整理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过程。而这也恰恰是新课程理念下适应高考的一个要求。

怎么精选?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我们不能给学生左订一套题,右买一本资料,高三时候更要坚持这个原则。我们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学生不做题?不可能。那我们做什么?我们做的题都是我们几个老师自己选、自己编的,至今我们手里都还保留着这些样本。有时干脆就不用网上或市场上的资料,而是结合教学状况、参考教材和课程标准自己编题,自己做答案。

【精练】为什么要精练?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夯实基础、有的放矢,以练促学,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怎么精练?就是每周以周测的形式发给学生一套题。对于周测试题要尽力做到:1.题目的设计要规范、新颖,尽量与新高考题型保持一致。2.题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3.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突出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4.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省纷纷自主命题,使高考的地方特色日益明显,要适当进行地方史的训练。5.关注时政热点,突出社会功用,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问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要求学生闭卷答题,限时独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实际能力如何。

【精批】为什么要精批?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了解学生。我们既然精选了,也让学生独立完成了,就有责任和义务去精批一下每个学生的卷子。你随便打个对号也是批卷,但你批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让学生看到卷子后能有所提高吗?这就要求我们精批。怎么精批?就是每一张卷除了批阅正误之外,还要把学生的错别字改过来、字迹不工整指出来,答题不规范标出来。每一次都这样做,你说学生能不提高?

【精讲】为什么要精讲?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怎么精讲?

一是讲的内容。我们不是在逐个题都讲,而是讲重点、难点、方法。讲重点难点就是把习题涉及到的重难点与教材主干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适当拓展、归纳。讲方法,这是最主要的,就是因为高考题我们遇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则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

比如讲选择。我们把卷上的选择分成多种类型:1.最佳选择题;2.因果选择题;3.否定选择题;4.推理选择题;5.排序选择题;6.组合选择题;7.比较选择题;8.材料选择题;9.概念选择题等。我们要教给学生解决每种选择题的方法,而非每个选择题本身。比如因果倒置要判断大概时间、归类选择要排除典型、排列顺序要确定首尾、逆向选择要抓否定词,等等。但不管什么样的选择题,我们都要学生学会抓本质、找矛盾、看主流。

讲材料题我们首先让学生清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要突破阅读和审题关。高考试题所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也有少数是课内的,但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每个材料背后必然与课本中某一个知识点存在着联系,否则材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针对这一点,我们一是要指导学生把好阅读和审题关,看清材料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的关联。二是把材料题分成几种类型:比如递进式材料题、归纳式材料题、论文式材料解析题等。但不管是什么题型,我们都要让学生坚持这样的解题原则:(1)按问作答。有的材料题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遗漏。(2)明确要求。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首先,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怎样要求回答的;如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般包含在材料中,只须依据提问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或对材料中的史实、观点等进行概括;试题答案只能与材料结合,材料有可能与教材相关,但教材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材料,而并不能提供现成答案。其次,要根据回答内容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详略。从考题赋分和参考答案的采分点情况来看,一般每个答案要点是2-4分,由此也可判定答案要点应该由几点或几句构成。(3)坚持唯物主义。即不管什么样的答法,我们都不能脱离一个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4)书写认真规范。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而且在作答时最好把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前面。(5)学会转化,化难为易,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变换样式,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一将学术化表述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悉或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简化提问;二将普遍性表述的问题特殊化或特殊性表述的问题普遍化。

总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如果我们总是单纯地讲卷讲题而不教给学生方法,则得高分的可能性就不大,反之事半功倍。

二是讲的形式。我们把共同的问题总结出来,拿到课堂上去讲。而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放过,要实行面批面改。你不这样做有时学生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缺点,而最终会带着这些缺陷走上了高考考场,能够想象待到高考试卷上他还会把自己的缺陷暴露无遗。我们现在的文科班也不多,辅导起来也比较方便。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我们要去寻找每个学生错误的深层原因,然后一一讲解。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同样对待。同时,他们的错误比较多而且比较单纯,所以,你除了有耐心给他讲之外,还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最后,高考实践证明,我们的面批面改是对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但给学生弥补了学科知识的不足,更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解开疑惑的同时,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历史。

总之,习题、训练是高考复习中少不了的。它是对所复习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又是培养能力的关键。但做题与训练需要讲策略与方法,才能提高成绩、实现有效复习。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中考策略复习迎考

最近几年,中学社会政治中考逐渐由闭卷形式向开卷形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面向社会热点,关注时事,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迎考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复习。本人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社会政治中考迎考的方法和策略,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端正复习思想和态度

针对目前宁波地区初中社会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一现状,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轻视心态。他们认为初中社会思想品德中考很容易,可以翻书的,随便学学就可以了。在这里,我想作为初三的政治老师,首先应该给家长和学生进行洗脑,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端正他们对本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应该告诉他们开卷考试的要求,告诉他们开卷考试重视对基本观点的理解以及应用基本观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同时,还重视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的难度要大得多。wWw.133229.cOM现在的政治课要学好,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忆再现,而是要通过学习课本知识,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具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应对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

二、制定好中考复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践复习计划

本人认为,在复习中实施三步走战略效果较好。

1.第一步,全面复习,系统掌握,打好基础。

初中社会政治课中考复习,要牢牢抓住基础训练,即知识点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实。通过知识点的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点,这是搞好迎考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社会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要全面、系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系统,而后进行巩固训练。

2.第二步,专题复习,抓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所谓专题复习,就是把最近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按照专题形式逐个列举出来,然后依据每个时政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意思设计成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找准一年内的社会热点,把每个热点材料所涉及的各种题型都考虑周全,逐个列举出来,进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住问题的答案。

3.第三步,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准确率。

综合训练就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热点专题训练的前提下,运用已掌握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通过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一步熟悉时事政治材料与基本理论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此,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前边训练的专题进行重新组合,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多样,尽量达到中考水平;二是要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自练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三是进行查漏补缺,弥补空缺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三、研究分析中考题型,整理和归纳解题策略

目前,宁波地区社会和思想品德中考只有两种类型题型,一种为客观题,一种为主观题。针对这两种题型,本人归纳出以下解题方法:

1.客观题的解题策略

客观题一般而言比较简单,但是想要得到满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做客观题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客观题一般有四个选项,这四个选项要么是一句话,要么是组合式选项。在做客观题的时候,我一直向学生强调,要注意观察,多使用排除法。先看选项中的句子本身观点有没有错误,假如有,那么先将此选项排除掉,然后对剩下来的选项作进一步筛选,哪些选项不符合题意,就把这些选项排除掉,最后剩下来的选项一般就是此选择题的答案了。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解答客观题的方法,现举例说明。(宁波市2007年社会思想品德中考题目)2007年5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宁波市象山县公安局民警、共产党员何利彩的事迹。她爱岗敬业,十几年帮助下岗女工、照顾重刑犯之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新业绩,两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荣誉获得的关键是靠媒体的宣传

②做好本职工作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③共产党员一心为民才能得到人民信任

④要弘扬敬业乐群的奉献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观察此题,我们采用排除法,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就可以了。第一步,先看选项观点本身有没有错误的,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很清楚就看到选项①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省去第二步——对选项是否符合题意进行判断,得出答案为d。

2.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主观题的解题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细读材料,审清问题。

见到试题以后,很多学生都忙着动笔,这是一种不好的答题习惯。良好的答题习惯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认真阅读试题的内容,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重点,做到读懂材料大意,并能概括出材料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其次,认真审清材料所给出的问题,准确把握“提问”的意思,弄清问题的限制条件,指向范围,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去理解,明确题意。再次,要找出问题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读明材料,审清问题,这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前提。

第二步,推敲问题,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

通过前面对所提问题材料的分析,积极发散思维,在明确解题思路后,找出“材料”和“提问”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即“材料”或“提问”体现了教材上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紧扣教材知识点,用教材的知识解答各类问题,这是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关键。切记,寻找的知识点要多点,答案要完整一点。切忌,只泛泛而谈,结果既花时间又失分数。

第三步,细致阐述原理,针对性进行分析。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逻辑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回答。在阐述原理时,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观点要鲜明。在涉及多个知识点时,要考虑其主次先后,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最后,答题时还要做到语言规范,字迹工整,卷面干净。细致阐述原理,多角度地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是做好材料分析题的保证。

以上是我对初中社会和政治课中考迎考策略的几点看法。我坚信只要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搞好中考前各个环节的训练,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材料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推进一步。可以说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开发和工业生产,便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没有现代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便没有今天的宇航科技;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便不会出现光纤维的长距离传输,也无当前的光通信可言。高等院校深刻感受到材料对社会影响的方方面面,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对材料学方面人才的需求。

我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材料学院,并建立健全了材料学方面各类培养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利于学生学习材料学专业的后续课程。[1-6]本论文通过分析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材料学专业进行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本人讲授材料科学基础过程中的体会,初步探讨了如何提高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对材料学人才的大量需求,材料学专业已逐步成为全国各大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专业的性质,材料学专业也是高校中最难学习的专业之一。要成为一个材料学专业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既要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又要物理方面的基础,还要掌握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材料专业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大学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材料学专业课程设置时,存在“课时紧,任务重”的问题。以材料科学基础为例,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20学时,而纵观全国各大高校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通常为54学时,个别为72学时,且大多没有实验。这并不意味着材料学专业对材料科学基础的要求低,而是由于材料学专业课程多、学时紧等原因导致的无奈之举。材料科学基础学时少造成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知识掌握肤浅,很难真正体会材料科学基础的本质,同时也影响了后续材料学专业课的学习。另外,不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在进行后续课程时没有任何基础,从而影响了其它材料学专业实验的顺利进行。总之,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严重地影响了材料学专业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材料科学基础的课程内容和特点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的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重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具体来讲,材料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晶体结构和缺陷,包括各种晶体的空间结构、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及缺陷的表示法。本模块内容约占总学时的25%~35%;第二模块为原子及分子运动、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本模块内容约占总学时的45%~55%;第三模块为单元及多元相图,包括晶体的凝固和相图的关系、相图的分析等,本模块内容约占总学时的15%~25%。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可以提炼出材料科学基础主要包括晶体的结构及表示方法。[7-9]

3.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3.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材料科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课程特点,结合材料学专业对材料科学基础的要求,我们对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内容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精简内容,把握重点,强调相关。”材料科学基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如此庞大的内容仅仅通过短短的54学时或者72学时来顺利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精简教学内容是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必须进行的环节。针对材\料学专业的特点和材料学专业对材料科学基础的要求,并考虑到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没有实验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这三大模块进行了以下改革:首先,精简第三模块的内容,使其仅占总学时的5%,同时在第三模块中加入15%的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其次,把握第一模块的内容,第一模块为材料科学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的重点,这部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科学基础的本质,同时在第一模块增加材料科学基础的x衍射、透射电镜等基本的表征手段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总学时的40%;最后,强调第二模块中与材料学专业相关的材料科学基础内容,占总学时的40%。第二模块的内容非常繁多,我们通过学习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材料的形变及再结晶规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与材料学专业有关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材料学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3.2教学方法改革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看似简单,但掌握起来却有相当难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的学习方式,跟上上课节奏,学生才能有效地掌握这门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教训,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做了以下改革:(1)通过现实的例子,引发学生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的兴趣。针对材料是科技的基础这特点,通过材料的突破实现国家的科技发展的例子,增加学生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的兴趣。同时,介绍材料科学基础与材料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基础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的高度重视。比如讲到晶体结构和由于掺杂引起的缺陷内容时,可以介绍当前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基本都是通过掺杂引起材料能带发生变化的特点,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好这门大部分高科技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介绍材料学专业方面的所有专业课或多或少的与这们课有关联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基础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2)以晶体结构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晶体的结构缺陷和性质的关系,如必须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位错运动,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是什么样子。(3)通过课本目录,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比较,归纳。材料科学基础内容琐碎繁多,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及时总结,比较和归纳,才能将材料科学基础的内容形成整体,不致前面学的很快就忘记,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不看目录的缺点,我们强调了目录的作用。比如学习完一章后引导学生根据目录回忆本章主要内容,象本章包括几节,每节主要讲了什么主要内容,其中重点是什么等。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一章与前面几章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分析学过的内容,总结和归纳出要掌握的主要内容。(4)逐步引导,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的过程中对于晶体的结构和三元相图,掌握起来具有较大难度,需要老师讲解,但对于原子结构和键合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学的方式掌握。这既节约了学习时间,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5)通过做凝固和晶体结构分析实验使学生对书本上学的凝固原理和晶体结构缺陷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让同学门把铁碳合金熔化后浇注在砂型腔里铸造成钢锭,研究是凝固原理对其结构的影响,然后把凝固后的钢锭用xrd(x射线衍射),研究其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同时把钢锭磨平后在显微镜下研究其晶相,找出成分中的马氏体等晶相组织,与书上的相图对比,加深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

3.3考试方式改革

课程成绩的考核是课程的重要内容,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针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我们将材料科学基础的考试方式分为三块,一是传统的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二是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完成情况和每章主要内容总结等,占20%,三是实验情况,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通过实验考察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占20%。其中在闭卷考试中,我们强调了课本的基本知识,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综合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综合应用情况,而概念题则考察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结构和本质的理解情况。

4.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的理解,为后续的材料学专业的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芹.“材料科学基础”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8,5:58-59.?

2张建新.《材料科学基础》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1:114-115.?

3王小槐,张照军.《材料科学基础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62-64.?

4杜双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49-651.?

5付猛,沈榕.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j].时代教育,2008,10:44-45.?

6王章忠,张祖凤,巴志新.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65-66?

7胡赓祥,蔡?.材料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高考地理学习材料篇6

一、正确处理好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进入物理总复习阶段,同学们通常会使用两种材料,一种是教材,另一种则是教辅,即复习资料,不少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非常重视教辅资料,却对教材重视不够,这种做法其实是主次颠倒了,教材呈现的是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的核心,而教辅材料则是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之进一步网络化,并加以拓展和运用,因而,教辅材料的使用应该建立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掌握好教材这个牢固的基础,再好的教辅材料也难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教材是总复习的基础性材料

教材是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它全面体现了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能够让我们学习许多物理知识和技能,引导我们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也使我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最终达到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

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必须做到五个“明确”,一是要明确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二是要明确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三是要明确各类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四是要明确物理实验的探究思路和方法:五是要明确各类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

复习源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必须做到:一是内容系统化,总复习要立足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依据教材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但是,到了总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把握教材内容,要能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所学知识的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样更容易辨别各个概念、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所学内容,

二是要求层次化,初中物理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即“了解”“认识”、“理解”,“了解”是指能够再认或回忆知识,能够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举出例子,能够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是指能够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够将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够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能够提供证据,能够收集、整理信息等;而“认识”的含义则介于“了解”与“理解”之间,因而在复习教材内容时,要根据教师的要求正确把握好教材各部分内容的水平层次,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教材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体现在命题时强调的两个“注重”,即一是注重考查基础,中考命题时,课标是根本,教材是依据,所以物理总复习要立足根本,依据教材,综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都体现了这一明确的导向性,都是紧扣课标和教材,在我们对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进行评价时发现,许多市的中考试题中,基础题占到70%左右,大部分试题直接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中挡题占到20%左右,较难的题只占10%左右。几乎所有题目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和依据,因此,物理总复习就要把握这一命题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依据课标和各地的中考考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舍本逐末,把精力花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上,二是注重考查素质,中考命题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课本知识出发,做适当的拓展延伸,“题在书外,根在书内”,体现了从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课内外知识整体把握的转变,

2.教辅是总复习的重要的辅助材料

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对提高复习质量,确有益处,一般宜精选两本,一本以解题思路为主,用来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另一本以检测为主,用来练习反馈,发现不足或薄弱环节,

要正确选择好教辅材料,一般不宜简单地选择那些习题集、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解题思路的分析,也没有定律的运用方法,即使做对了也可能思路不正确,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是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规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因此,如果选择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解题步骤的参考书,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其分析和指导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运用更灵活的规律、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所以,宜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

使用教辅材料时要突出四个“注重”:

一是要注重教辅材料与教材的比较,以及不同题目之间的比较,还可以将教辅材料中对知识点的归纳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教辅材料补充课堂上未讲到的知识点,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还可以用教辅材料来查漏补缺,无论平时学习成绩如何,对于知识的掌握总会或多或少有欠缺的地方,这就需要通过课堂复习和参阅教辅材料来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二是要注重对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对于教辅材料上的一些综合性习题,有些同学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应在弄懂了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之后,先选些基础性题目做,从而找到自己的“方位感”和“方向感”,尤其是基础知识学得较差的同学,这样做可以培养学习信心,之后再重点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中等难度题,特别要认真思考题目的一些关键环节,可以先和同学讨论,最后再请教老师,基础打牢后就可以适当做些较难题、易错题,

三是要注重对教辅材料中新的题型和新的情景的分析,新的题型不一定就是难题,由于教材中没有接触过,往往会感到困难,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设法找出新题型与已有题型的本质区别,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新的情景所蕴含的物理本质往往与教材中的一个或几个情景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是要注重收集整理,学会把做题时遇到的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及时归类,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能够更加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物理总复习中,我们更提倡使用校本资料,校本资料是指教师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组织编写的复习资料,校本资料体现了四个“贴近”:一是贴近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教师自己编写的校本资料能够使平

时的教学内容与总复习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贴近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校本资料的内容、要求能够做到与同学们的学习现状相吻合:三是贴近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校本资料能够将平时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四是贴近本地中考的基本内容,各地中考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部分考点的要求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总之,物理总复习的根本依据在教材,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教材上,只有在真正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使用教辅材料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对教材与教辅材料,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正确认识掌握基本概念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概念是规律的基础,规律是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则是概念和规律的具体运用,因此,物理基本概念是一切物理基础知识的根基,只有清晰地掌握好每个物理基本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好物理规律,学会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全面提高解题能力,物理概念、规律不能靠简单的死记硬背,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通常要求做到“五会”:一是会表述,即能够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具体内容;二是会表达,即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三是会理解,即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四是会变形,即会对公式进行正确的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五是会应用,即会用概念和规律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计算,而要真正实现由物理概念向能力的转化,更要重视如下四个方面:

1.从物理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物理意识和质疑能力,每一个物理现象中都包含若干个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善于观察、思考,要能够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提出有效的物理问题,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在物理总复习阶段,要广泛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善于迅速把握住现象中反映出的物理本质,找出分析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再运用相对应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例如,提到“桂花飘香,香气袭人”之类现象,就应知道属于分子运动问题,应该从分子运动的不间断性、杂乱无章性等概念来解释,再如,对“你们都看到过舞台上舞蹈演员在‘白云’中翩翩起舞的美丽情景,谁能告诉我,那些‘白云’是怎样产生的吗?”这个问题,就应立即意识到应从“升华和凝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运用升华的概念来解释,要努力做到一提起物理情景或一看到物理图像、图形,相关的问题和对应的知识便能准确地浮现出来,

2.从提出问题到建立概念,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从概念的引人到概念的形成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渗透了许多物理思想。运用了许多的物理研究方法,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它能够让我们感知到知识形成过程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分析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善于揭示问题所暴露的物理本质,能够准确地归纳出各种结果的物理意义,因此,我们要在“过程”上多下功夫,例如在研究物体受力的作用而平衡时,我们必须从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起,最后才能建立力臂的概念;在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通过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我们归纳出了位移和时间之间简洁的数学比例关系,建立了速度的概念,等等,可见,物理概念仅靠机械背诵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同学们大脑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交替进行,需要经过分析、消化、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分析和推理能力的提高,

3.从概念建立到概念运用,培养解题能力,概念的形成需要多次反复思维。必须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消化、反馈、巩固,物理概念从建立到巩固,需要通过运用才能实现,运用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和创新,例如通过完成巩固性练习,深化和活化物理概念,做题应精做多思,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尤其是做一些综合性的题,有助于将前后的知识连贯起来,将容易混淆的地方区分开来,物理总复习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会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益,可以说,对基本概念理解得越透,做题就会越顺手,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就越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从概念运用到解题反思,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反思”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良好习惯,也是提高自己物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来建立新旧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问题串”“问题链”;通过“反思”来变换题设条件、更新物理背景、创设新的情境,实现“一题多变”,从而有利于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实现思维的联想和迁移,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通过“反思”来实现“一题多解”,学会从多种解答中,掌握规律并探求解题的最佳方案,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过去所学的东西,只有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才能达到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整体认识,逐步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才能真正把物理学习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物理素养。

三、正确处理好课堂复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的复习效率直接影响到物理总复习的最终效果,课后的自主复习是消化课堂复习的内容、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环节,而同学们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则更是物理总复习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

1.课堂是物理总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中考考纲,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方面,教师会帮助同学们重新梳理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引导同学们剖析疑难问题,理清解题思路,所以上课时同学们要突出对重点概念、规律的理解,学会对各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下课后还要从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识进行再梳理,这样才能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

2.自主复习是课堂复习的重要补充,中考物理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仅靠教师单方面的课堂复习是不够的,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看书、练习,把所做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弱点,对薄弱环节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直至难点得到解决,要学会及时整理学习心得、方法和体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范例(3篇)
  • 下一篇:妈妈笑了作文(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