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呼吸专管护士;岗位设置;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27-0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急诊抢救各种危重伤病员不断增多,如交通伤、工矿伤、吸入性有毒化学物、各种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及呼吸功能衰竭,所以在急诊抢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是整个抢救中的重要环节。自2010年以来我科在抢救中设立一名呼吸道专管护士,有效的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及减少了抢救时造成的并发症等问题,为后续的康复奠定了基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设置要求
1.1岗位设置:根据科室护士的编制情况设置呼吸专管护士,我科在编护士16名,设立4名呼吸专管护士,采取轮班制一般一个星期换一次,在此期间4人参与科室倒班并轮流参加科室任何时间危重病人的抢救,主要管理呼吸道。
1.2入选资格:呼吸专管护士必须在急诊工作满三年以上,大专文凭以上,在省级三级甲等医院急救中心进修满一年,持有急危重症护士上岗证,工作表现突出,尽忠职守,热爱护理工作。
1.3业务水平:呼吸专管护士必须是急诊抢救中骨干,掌握呼吸道相关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如:开放气道的几种方法,气管插管、置口咽通气管、吸痰、呼吸机的使用等等。
1.4人员分配:四名成员中由资历老的护士担任组长,护士长排班时每周安排一人值班并在排班本上注明,另外再排一个应急护士,如遇特殊重大抢救时应急护士也需参加,如遇人员休假由护士长顶上。
2岗位责任
2.1在上班期间除了完成本班的本职工作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时,在八小时以外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做到随叫随到。
2.2在抢救时首先第一时间开放气道,防止误吸、减少感染,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取第一时间。
2.3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如气管插管、吸痰、血气分析监测,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及呼吸机相关参数的调节和呼吸机出现故障、报警的应急处理。提供相关数据,为医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4配合医师做好气管切开的用物准备及护理。
2.5负责患者转运过程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呼吸机管道的护理。
2.6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并填写好危重病人交接单,确实做到床头交清、口头讲清、交接单写清,方可离开病房。如遇交接时突发病情变化应先共同抢救后交接。
2.7同时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操作前后洗手戴无菌手套,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前要洗手,护理不同患者前后也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奖励待遇
科室每月给予岗位补贴300元,另外每月补休2天。
4培训考核
4.1培训方法:每季度由科室主任或主治医师进行理论授课2次,由护士长每季度示教操作2次,每月小组长自行组织组员进行各项基础技能培训、练习。
4.1.2考核:每个月由组长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的考核,每季度由护士长随机抽考相关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理论知识以80分为合格,操作以85分为合格,成绩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连续5次考核不合格或补经考不合格者,取消其岗位资格及经贴。
5.结果
通过在急诊抢救中设立呼吸专管护士这一岗位专管呼吸道以来,在之后抢救中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家属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现将前后情况比较如表1
成活率
6.效果评价
6.12010年以前我们抢救时没有设置呼吸道专管护士,一般抢救由3-4名护士组成,分别是:治疗护士、护理护士、记录护士、机动护士。主要内容包括:治疗护士负责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工作,护理护士负责的如:生命体征的监测、吸痰、导尿、呼吸道的管理和一些基础护理的落实,记录护士负责各项医嘱执行的时间及各项护理措施实施的记录、机动护士主要是随机哪里需要哪里去。这样的一个抢救模式在病人病情重、医生下达医嘱快、多和专职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医师下达的医嘱,而耽误的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
6.2时间就是生命,呼叫就是命令,急诊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自从设立了呼吸道专管护士以来,有一名护士专门管理呼吸道这不仅为护理护士减少了工作内容,更是在第一时间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保持其通畅,是整个抢救中的重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6.3通过上表1可见呼吸专管护士在抢救中存在实际性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病人的满意率、医生的满意率,还促进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护士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使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医学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病患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像这一类的人才,才能保证临床一线的需求,这也是为建设护理团队培养人才。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护理;价值
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研制的一类新型护理,其可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内涵,提高科室内整体护理水平[1]。本文旨在探索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120例呼吸内科患者,收治时间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3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0~60岁,平均年龄为(45.86±3.95)岁,其中24例为支气管扩张,15例为支气管炎,21例为支气管哮喘。对照组:36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32~62岁,平均年龄为(46.29±2.48)岁,其中23例为支气管扩张,16例为支气管炎,21例为支气管哮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给予患者入院宣教、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加强科室内护理人员培训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且每月开展一次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专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使其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1.2.2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容易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耐心回答患者每个问题,给予患者多方面的爱护和关心,从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优化环境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将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控制在22℃~24°C之间,且确保每个病房内含有独立卫生间,定期对患者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在每个床位床头放置中心供氧和呼叫器。
1.2.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根据科室内实际人员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一个护理人员负责4~5名患者,且由患者的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测以及日常护理,比如对于自理能力困难患者,可协助患者进食、洗漱等,且随时确定患者状态。
1.2.5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健康饮食方案,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等饮食,比如:新鲜水果、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冰冷食物。教会患者呼吸保健操,且嘱咐患者进行3~4次/d训练,20~30min/次,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可适当减少药量,增加训练次数,促进患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其中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感染率、满意度用(%)表示,平均年龄和护理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
3讨论
呼吸内科大部分为老年患者,且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体质虚弱,使得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产生质疑,所以对于此类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积极态度和措施[2-3]。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其主要优势在于:①通过加强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使患者受到更为优质的护理,且提供护理质量;②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同时还可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③通过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条件,可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④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可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俗通过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和免疫力,从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4-5]。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
总而言之,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心容,何剑.落实优质护理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65-67.
[2]刘燕.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43-145.
[3]张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4):237-238.
紧急医疗抢救护理急救小组共有20人组成,分别从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全院各ICU等科室抽取,成员要求高年资且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护理部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应急救援能力,小组成员在非应急状态下由所在科室护士长管理、调配使用,在应急状态下必须坚决服从护理部统一管理和调配,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2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各班职责和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差错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并规范各级人员及各班工作职责,制定并优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流程,病人出入院流程,医疗卫生用品送入流程,病人标本传送流程,病人被服、医疗垃圾运送流程,防护服及隔离衣处理流程。
3组织应急管理实施方法
3.1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
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增强相关人员对急诊发热病人主动服务意识,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学习《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并进行实战演练,请ICU、呼吸科等专家授课,讲解H7N9禽流感的防范知识,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急能力。
3.2人力资源调配与管理
3.2.1隔离ICU护士的调配隔离ICU内均为危重病人,多合并基础疾病,呼吸衰竭进展快,需要密切观察。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及各项呼吸、循环的监测和支持技术,如气道管理、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各种静脉输液、注射泵的使用、精密性集尿袋使用等。隔离ICU内护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抢救护理急救小组中抽调组成,并抽调1名胸外ICU护士长负责技术指导、排班和管理;隔离ICU设在感染疾病科内,感染疾病科护士长负责整个病区和隔离ICU的隔离管理及物品等后勤保障支持。3.2.2隔离ICU护士的培训隔离ICU开放前对抽调的护士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护理方案、隔离要求自我防护的理论及操作培训演练。3.2.3普通隔离病房护士调配原则上轻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人的收治由感染疾病科内调配,护理部负责科内人员配比到位,护士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求合理安排。
3.3隔离ICU护士管理
当ICU内为1例病人时也根据APN排班模式,每班2名护士,3d为1轮。理由:①护士进入ICU后无特殊事宜不会离开,同时也保证了1名护士需要离开ICU时病人身边不会无人照管。②ICU内病人病情危重,管道多,在进行护理和操作时一人难以完成。③减轻护士和病人的心理压力,身着各种防护设施的护士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同伴间的交流能减轻一些心理上的压力,对病人来说多一个人的陪伴和交流也能减轻其恐惧感和心理压力。ICU护士每轮班后休息2d,再上第2轮,2轮结束后回原科室工作1周,再回隔离ICU上2轮,如此交替进行。
3.4感染疾病科的病房管理
3.4.1物品管理感染疾病科护士长应备齐常规的抢救物品和药品,尤其是气管插管用物、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急救药品等。做好中心用氧和中心吸引停用的准备,如瓶装氧和电动吸引器等相关用物。各种用物定点放置,标识清楚,便于各科抽调的护士尽快熟知各种物品放置地点,同时做好隔离ICU内外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3.4.2人员管理将隔离ICU和感染疾病科病房护士的排班表放置于醒目位置,让隔离ICU内外的护士了解各自的班次安排情况,让抽调人员互相熟悉,便于隔离ICU内外工作合作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隔离ICU内外均设有电话装置,利于内外工作人员及时有效沟通。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