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浓浓的读书气氛笼罩着校园。我轻轻地翻开朱自清的散文集,他的《荷塘月色》、《背影》这些名篇使我久久不忘。当我翻到《匆匆》这一篇散文,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
当我读到“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时,我深深地感触到,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流失了。作者想挽留时间,但时间却悄悄地溜走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春的时候。”,冬去春来是个自然规律,但是生活、时间却不一样,它们一去不复返,不管你怎样祈求上帝,它们也一去不回头。许多人常说:“假如可以重来,我会……”这是浪费时间的人的奢望。不少古人咏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说明了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学,将来会一事无成。东西丢了可以再买;需要什么,都可以制造。惟独时间稍纵即逝,永不复返。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时间。然而事实上并非每一个人都珍惜时间。你看,我们学校有的同学上课睡觉;有的同学上课开小差;有的同学沉迷玩游戏机、上网,白白浪费了时光,此类事例不胜枚举。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其实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因此我们要像珍惜生命那样珍惜时间。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倍受感动,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生命匆匆,岁月匆匆。在这匆匆的日子里,我会计划好,做好每件事,不让时间从我手中溜走,我要把握好点点滴滴的时间。
当我打开一本新书,阅读一篇好文章,我眼前就好像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朱自清的匆匆就是这样,它给我启迪,给我力量,催我奋发上进。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春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头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仔细看下去,作者原来不是为了描写明媚的春光,而是用去而复返的燕子、枯而复青的杨柳、谢而复开的桃花反衬时间“一去不复返”,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要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古往今来,人人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有了时间可以学习、工作,可以增长知识,创造财富。工人叔叔造机器需要时间,农民伯伯种粮食需要时间,社会进步、祖国富强都需要时间。“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彻底反映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说明了一个人年青时不珍惜大好时光,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叹息。如果年青力壮的时候就努力学习,那他就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了一切,也不会为年老时碌碌无为,而感到悲伤。
读了这篇散文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时间是公正无私的,它对任何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几秒,也不会多给那个几秒。想让时间过得快点,或过得慢点,都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学习中,我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上课认真听讲,这样就充分利用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放学后,认真完成作业,然后挤出时间来多读书,参加有益的活动,这样,课外的时间就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了,就成了时间的主人。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放学后只知道玩,这样时间被白白浪费掉了,也就成了时间的奴隶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听,这是多么优美的文章啊。今天,我就读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匆匆》。
《匆匆》,是由当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写的。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并且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就像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当然是家喻户晓的喽。不过,我一直只是耳闻其大名,就是无缘来相会,这不,今天我就见到了那梦幻中的《匆匆》,当然要好好品读啦。
《匆匆》,是什么要匆匆呢?原来,作者写的是时间的匆匆啊,你看: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看,作者用的这个“溜”字是多么的生动,给人一种日子如利剑,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的感觉。“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更突出了这一点。
还有一段是这样的,“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过去的日子就过去了,我们什么也没留下,真是可惜呀。看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呦。
怎么样珍惜时间呢?鲁迅先生就给我们做了榜样。在30年的时间内,他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可鲁迅却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把自己的每分钟都安排的充充实实。这样,时间的脚步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太匆匆,而我们的生命就会过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