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双碳的基本内涵(6篇)

时间: 2024-01-01 栏目:公文范文

双碳的基本内涵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140-01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相关学者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观点

夏堡认为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另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示范区、未来中国大规模经济转型的实验地。低碳经济区的建立与否及如何建立,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政治远见和政策水平。牛文元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潘家华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不可能在减排方面“唱高调”,应强调节能优先,从节能与减少CO2排放的一致性上,强调低排放发展。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1)自然资源构成方面。在中国的自然资源构成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样的自然资源构成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将长期存在。在过去20多年,中国曾努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耗比例从1980年的72.2%降至2001年的66.7%。但由于近几年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有回升的势头,在2006年达到69.4%。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化石燃料要高得多,消耗单位能源释放的CO2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必然会产生更多的CO2。

(2)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人口的增长、企业生产的升级以及消费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CO2的排放量也逐年增长。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较低,短期内企业技术难以得到质的提高,对资源和环境构成巨大的压力。

(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在未来几年需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会对资源和环境构成极大的压力。由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在短期内,很难降低能耗和CO2的排放量。

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1)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发展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重视,我们要注意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经验,促进我国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2)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能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很快,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009年中国GDP达到了335353亿元,消耗了世界半数以上的煤炭资源,照此发展下去,将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危险。中国必须通过积极采用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来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双碳的基本内涵篇2

【关键词】低碳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一、引言

随着传统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兴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乡村生态旅游这一新型旅游活动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乡村生态旅游是依托其保存较好的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淳厚完美的民族习俗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类型。然而,基于一些旅游经营者在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和价值、乡村生态旅游的实现手段与措施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还不尽如人意。近来,随着一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乡村低碳旅游示范点的涌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并且为探索如何解答上述困惑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因此,在低碳旅游背景下深入理解乡村生态旅游内涵及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这一课题,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但是,尽管低碳旅游在乡村生态旅游实践中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从已有的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文献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开发意义、规划设计、开发成效等方面,而有关如何实现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涉及,也就无法有效地探寻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结合途径和行动建议。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低碳旅游角度入手,通过分析现阶段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有效结合的对策建议。

二、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内在契合性分析

1、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源于国际社会对于旅游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提炼和界定。在低碳旅游的概念研究方面,国外对低碳旅游相关概念研究尚不系统,主要成果集中在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定量化研究结论、旅游业碳减排的应对策略等。国内对低碳旅游相关概念的研究,则主要基于“低碳经济”对“低碳旅游”的影响,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界定“低碳旅游”的概念。从宏观角度出发,蔡萌、汪宇明提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此外,刘啸和江丽芳、王晓云等也都提出了基于不同宏观层面的低碳旅游概念。从微观角度出发,王辉、宋丽、郭玲玲认为低碳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树立“低碳”意识,将各种旅游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尽量减少碳排放量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郑琦提出低碳旅游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行动指南的绿色旅行消费活动等。尽管这些概念分别从不同研究需要出发,对低碳旅游的内涵进行定义,由此导致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实现低碳旅游的手段措施、期望目标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共识,普遍认为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实现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它强调的是作为旅游对于低碳经济的回应,低碳旅游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碳汇机制的推行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以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相结合来实现旅游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2、乡村生态旅游。我国现代乡村生态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对乡村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和普遍接受的定义,多数学者基于自身研究的需要,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阐述,导致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对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滥用、误用以及泛化。但在乡村生态旅游性质、目标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即从乡村旅游自身发展历程来看,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破坏、文化扭曲等不良后果后进行的自我调整、升级,是一种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转而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的的新型乡村旅游形式。乡村生态旅游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调,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取节能减排和碳总量双约束指标控制的时代精神。乡村生态旅游的实质是在传统乡村旅游中融入了生态文明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因此,低碳旅游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特性与乡村生态旅游追求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在内涵上是共通一致的。正是由于乡村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存在着这种内在的契合性,乡村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在乡村发展的形式、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方面有着明显的先天优势。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低碳旅游概念的引入将不仅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和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方面的努力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和窗口效应。

三、低碳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拓展

低碳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作为一种可量化、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旅游形式,为乡村生态发展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帮助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廓清了其对象、方式和发展方向。

1、拓展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对象。乡村生态旅游的对象,在已有的定义中,一般局限于一些保存较好的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淳厚完美的民族习俗。而低碳旅游是以能耗少、污染小为标准来衡量旅游对象,换言之,凡是具备能耗少、污染小特征的旅游对象都可以作为低碳旅游对象。

2、明确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式。乡村生态旅游强调具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实现方式,就旅游“六要素”而言,就要求有相应的乡村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的生态方式,但什么样的具体方式才是生态方式,迄今为止尚未明确。而低碳旅游强调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来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旅游企业推进节能环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用旅游业生态和节能新材料应用,将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新能源应用到旅游业中,实施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以增长碳汇,发展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以切实提高旅游业科学发展、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带有很强行动指向性的具体措施与对策,就明确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实现方式指明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向。

3、指明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追求的目标是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地乡村生态环境,但是如何衡量乡村生态好坏,在实践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而低碳旅游把衡量生态好坏的标准确定在碳排量这一技术指标上,通过低碳这一量化目标将旅游业所担负的生态社会责任分解到旅游全过程中,通过每一个旅游要素来体现节能减排,以具体指标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内涵。这就为衡量乡村生态好坏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进一步廓清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

四、低碳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创新

在低碳技术的广泛渗透、碳汇机制的普遍推进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倡导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低碳旅游概念引入到乡村生态旅游,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从发展趋势上看,应建立起在碳交易制度基础上乡村生态旅游向低碳发展的利益引导、保证、约束机制,将发展低碳乡村生态旅游所增加的内部成本外部化,将由乡村生态旅游企业承担的个别成本转为由全社会来分担。以保证乡村生态旅游的低碳发展方向。

1、引导机制。一个有效的导向制度将起到明确的行动引导、示范效应。在发展低碳乡村生态旅游之初,对于乡村旅游企业,要运用财政、税收、经济补偿等方式区别对待,对于高效能、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实行关停;对利用低碳或零排放的企业,采用可再生能源的旅游企业,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或生态补偿。

2、保证机制。保证机制主要是从制度标准层面对乡村生态旅游向低碳方向发展确定一个可供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低碳旅游产品、服务、管理的相关质量标准,使旅游业开发、经营、消费、管理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协调旅游、环保、能源、交通、财政、税收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共同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低碳化、循环化。

3、约束机制。事后的碳排放量审计核算机制,是保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政府公共部门、旅游企业行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的有效约束。一方面,从政府宏观管理层面来看,要在探索建立科学的低碳乡村生态旅游统计核算体系基础上,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指标框架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碳排放量进行准确计算,对乡村生态旅游业生态目标和阶段性减排任务进行科学评估,借此强化监督政府及其公共职能部门在旅游环境规划科学性、旅游管理程序的合法性等方面的有效性,促使政府及其公共职能部门发展地方旅游业的行为举措更加理性科学、更加环保低碳。另一方面,从企业微观管理层面来看,要建立乡村生态旅游企业绿色审计体系,对旅游企业实行以碳排放量为核心指标的资源、环境价值核算,将因乡村生态旅游对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通过行政或经济途径纳入到旅游企业运营成本之中,将旅游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低碳化纳入到可控性、可调性的范畴。

五、结束语

低碳旅游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旅游的新时尚与新热点。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不仅大大丰富和拓宽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对象,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且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低碳旅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有效地将低碳旅游概念应用于乡村生态旅游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但总体而言,倡导乡村生态旅游低碳发展方式,选择一些条件适宜地区构建低碳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区,不啻为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转型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嘉学、谢洪忠: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步探讨[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A).

[2]杨桂花:民族生态旅游接待村多维价值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3(4).

[3]江晓云: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临桂东宅江瑶寨为例[J].经济地理,2004(4).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5]郑琦:低碳旅游:低碳城市转型的模式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0(4).

双碳的基本内涵篇3

关键词:低碳创意设计面向

在全球反思经济模式的今天,“低碳”日渐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新时期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性共识。由低碳理念引发的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不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与主旋律,更成为全球经济、生活的必然趋势与新支柱之一。低碳理念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需要以特定且相关的学术理论为基础,更需要具体与取向明确的实践活动予以转化。而创意设计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低碳面向,并通过其学理内涵与特质的低碳价值取向,以独创性的低碳造物活动,具体化、物质化的践行方式诠释着低碳理念,进而成为推动与促进低碳经济科学发展与构建低碳健康生活的重要力量和必要依托之一。

一、低碳理念的界定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止无休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①面对此情此景,关注、倡导与践行低碳的理念呼之欲出,并日渐成为共识。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的涵盖领域较为广泛,包括了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旅游、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等多个领域。“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二、创意设计的解读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创意设计同“低碳”一样,可谓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综观世界各国,创意设计及其产业越发达,人们的生存品质就越高,经济就越强,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的。

创意设计,简而言之,它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在我国,“创意”的概念源于英文形容词“Creative”的翻译,愿意为“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产生的、引起的”等,其名词“Creativity”可以翻译为“创造力”,或“创意”。毋庸置疑,创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创新的意识与思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子”、“主意”、“想法”,如此等等。因此,创意是一个相对“大众化”、“民主化”的语汇,其活动往往表现为一种普适行为——人人可为。

当然,并非所有的“创意”都是向上的、积极的与有价值的。正如“发明”被划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创意”也可区别为“有价值创意”与“无价值创意”。比如,用玻璃做成的马桶是创意,但是却不太可能有人去做,因为这种创意在人们看来没有价值。所以,衡量一个创意价值与否的一个前提就是创意的结果要得到目标受众的价值认可。

设计,从词源学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现代我们所用的“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的翻译,基本词义是“图案”、“花样”、“企图”、“构思”、“谋划”等,词源是“刻以印记”的意思。如果从字面训诂,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根据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的设计

[1][2][3]

定义,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创意是人类的创新设计思维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它是思想和意识或者理念的更新和创新,它是设计活动的思维原点与起点,是设计最为直接的基础要素;而设计是创意的具体实施与物化架构,是创意价值实现的重要依托。[](P)优秀的设计需要优秀的创意为基础,而精妙的创意更需精妙的设计予以“架构”,并促其价值实现。[]

三、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创意设计的支撑与保障

低碳理念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达成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和面向的经济发展体系与生活方式,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等。[](P)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相关政策的关注与引导,需要人们积极的配合与践行,更需要来自学科、技术领域的针对性理论和可操作性实践的支撑与保障。而创意设计所从事的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以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为手段(内容)的创造性活动。[](P)创意设计所包含的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及建筑设计等专业学科门类,正是低碳理念得以实现与贯彻所必须依托的重要而具体学理诉求。同时,低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

“低碳理念”与“创意设计”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和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最早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P)

四、低碳界定与拓展了创意设计内涵与实践面向

首先,创意设计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它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P)特定的理念与经济模式会赋予创意设计以新的内涵、面向及方式。低碳理念与经济模式是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较之其他理念与经济模式,必将对现有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提出特定的新诉求,从而有助于该学科内涵与实践面向的丰富、拓展与完善。以最为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创意设计——工业设计为例。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创意活动是以“顾客需求”与“企业效益”为面向的。[](P)而在低碳经济时代,工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则应调整为“生态”、“环保”与“绿色”;实践面向也应因势利导地有所转变,即所谓的“R”,R:即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由其所带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成就及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必须兼顾、围绕“低碳”的这个主题。

其次,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是设计学科重要组成,而设计学科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模式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模式嬗变而不断发展、丰富与拓展的。[](P)构建低碳理念的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正是这种动态特征在新经济模式下的积极响应。在低碳理念模式下,诸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体验设计等新型创意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创意设计的面向与实践也因之不断地得到拓展和更新,这正是设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完善所必需的。就创意设计的纵向发展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设计可以解读为人类的造物活动。[](P)“人”是造物活动的核心,造物过程中的物质与能源的消耗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与企业效益为价值取向,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是处在与次之地位。

五、结论

双碳的基本内涵篇4

关键词:低碳;世园会;城市生态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92-02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设成果,充分表达了人们热爱自然、追求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的意愿。世园会以“低碳”的方式践行了绿色办会宗旨,从世园会园内的建筑到开幕式演出、园区宣传活动等等,世园会处处体现了低碳经济的魅力。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方式的提出,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的新命题、新挑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生存方式和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走生态文明之路的一项新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及内容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内涵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1]。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经济性、技术性、目标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具有四个关键因素。第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能源,其目的是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从现有的“高碳”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的能源结构转变。第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低碳技术,发展低碳技术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第四,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2]。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解读西安世园会――城市生态化的体现

(一)宣传活动中所体现的生态化

自从2010年11月开始,世园会就开始向市民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从建筑、交通、用电、饮食、消费等方面,呼吁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人类自己,将绿色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与态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有益的绿色风尚、绿色文化。除此之外,开展“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大讲堂”活动、“绿色引领时尚”环保园艺主题服装展演活动、世园低碳公交卡发行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无不体现着世园会环保的总要求,表达了人们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绿色低碳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园区规划建设中所体现的低碳化

园区规划时,合理利用河、灞河自然水系和湿地,长安塔、自然馆、创意馆和绿地生态科技馆等其他建筑的空调系统冷热源都采用了“地源热泵”调温系统,用电量只有传统中央空调用电量的40%左右,无氟利昂及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无“三废”排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世园会园区内禁止建设不符合低碳标准的建筑,提倡采用可再生、可拆卸的节能环保新材料,并大量利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建成大批生态示范建筑。这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的办会理念,使得本届世园会上,人们除了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外,还能看到当今生态、节能、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灞生态区建设中所体现的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发达程度的指标。在灞生态区内,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物种的丰富性明显增加,充分展现了园林艺术的多样性。2011年5月14日,“西安城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召开,在论坛上,西安向全球城市发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让我们以建设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标,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和保护事业的不断进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地球上每一座城市的美好未来,为城市里每一位居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这一倡议集中体现了实现生态治理和城市建设和谐统一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

总之,各种“低碳”元素在西安世园会中处处体现,未来城市必将走向绿色、低碳、生态化。从社会生活看,低碳城市建设将更受重视,燃气普及率、城市绿化率和废弃物处理率将得以提高;在家居与建筑方面,节能家电、保温住宅和住宅区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将受重视,并向公众提供碳排放信息;在交通运输方面,将更加注重发展公共交通、轻轨交通,提高公交出行比率,严格规定私人汽车碳排放标准。低碳经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人类居住的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荣。

三、世园会的举办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创建绿色、低碳、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走城市生态化道路的现实选择。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生态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著名学者牛文元指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3]。城市生态化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和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市生态化发展。为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制订行动计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生态立法,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各机构中可通过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最后,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发展低碳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污、低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生态城市的建立。生态城市具有低碳经济的内涵,因此也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社会生态化是目的,复合生态化是前提[4]。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Register(1990)提出了“生态结构革命”[5]的倡议,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应该合理借鉴。

结论

展望未来,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当前我国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已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生态化建设,就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绿色建筑、科技建筑、人文建筑的“生态化”建设手段,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营建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的生态文明型城市,由此推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此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世界的难题,全世界各个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有共同之处,但是,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因此,我国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必须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2]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3]靳萍,李树财.普及生态价值观初探――从科普创新的视界看[J].科普研究,2007,(5).

双碳的基本内涵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趋势、倡导减少人类生存生活中问世气体的排放愈来愈深入人心,低碳发展理念就在此时被提出来。英国于2003年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不甘落后的欧盟各国也相继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承诺,采取类似的战略。

1、低碳经济的内涵(LowCarbonEconomy)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归结有二,一是体现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二是符合调整经济结构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要摒弃资本主义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2、低碳城市的内涵(Low-carbonCity)

刘志林等(2009)提出,“低碳城市”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生活发展方式。

同时,低碳城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许多国际大都市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以最小的代价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堡先生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名学者林辉认为,建低碳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最有力的实践,具有全民的参与性与持续性,容易做到共建共享。同时我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该部今后将着力做好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五方面工作,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综上所述,可见,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低碳经济角度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分析

(一)城市节能减排的要求

有资料显示,所有的城市能够消费全球能源的75%,排放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80%。前文已提及,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开始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据统计,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有预计表明,到2022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届时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9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继续涌入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改变。这具体表现在:人均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交通用能迅速增加等等,势必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

(二)在城市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当前,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而且在世界发达城市地区已经逐步实现。在我国城市的规划进程中,应以这些城市地区为导向,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实施有效的措施。其中,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提上日程。

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作为:第一,进一步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同时大力实施经济战略,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我国城市设立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以及生产基地等;第二,进一步完善高端专业服务业,鼓励城市本地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业务,加大力度引进服务业项目,鼓励发展会展、信息服务和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业;第三,把发展经济与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发展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市相关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建立低碳经济引导示范区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总结可行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具有国际典范意义,为以低碳经济为目的的低碳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借鉴,是中国的另一类“经济特区”。

低碳经济引导示范区及低碳城市的建设,其实是以“低碳经济”这一绿色名片,为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更多契机,同时这些契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又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及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经济物质基础及政策基础等。不仅实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创造了更多合作与发展的机会,最终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三、结论与启示

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一个新理念,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并且要求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市场机制。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当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能否在未来走在世界的前列,能否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真正适宜人类居住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的城市采取措施,尽快规划,脱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率先建设成为低碳城市,给后进城市提供示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志林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6)

[2]林辉.世界在呼唤“低碳日”.标准生活.2010(1).

双碳的基本内涵篇6

关键词: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

1低碳生活方式的内涵

1.1实现低碳生活,要深刻理解能源浪费带来的严重影响。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经研究发现,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已经显现的影响主要有,两极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持续上升;高山冰川融化,引起局部干旱,逐渐导致江水减少、断流;全球沙漠化加剧,沙尘暴现象增加;生态平衡遭到毁灭性打击,成千上万物种将面临灭绝,后果不堪设想。在我国,高碳危害也十分严重,由于人口众多、工业负荷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频繁雾霾。特别是在当前,由于新能源相关技术不够成熟,且受全球经济影响,油价将持续低位徘徊,中国工业生产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势必增加环境代价。

1.2实现低碳生活,要准确把握低碳生活方式的深刻内涵。

低碳生活主要是指通过节能降耗和回收利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大气污染,最大限度阻止生态环境恶化。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大排量汽车、高耗能冰柜和空调等,造成了能源的极度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无论各行各业,只要使用能源,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火力发电厂、化工厂等高耗能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说低碳生活方式,没有旁观者,只有责任者。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厉行节约、减少能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祖国的碧水蓝天做一份贡献。

2国外低碳生活方式发展现状

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过度使用能源问题关注较早,并领先一步提低碳生活方式,并达到较为成熟的发展阶。英国实施“气候变化税”、“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政策手段,为合理利用能源创造了政策保障。瑞典从宏观到微观,都力争尽善尽美,关注生活细节,鼓励小排量环保型汽车和清洁燃料,树立了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日本努力开发研制新能源,积极致力于应用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同时,日本鼓励推动广大市民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法国在各行业都力求节能减排,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轻能源过度使用,逐步实现低碳生活。2003年10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碳交易指令,2005年1月EU-ETS启动。EU-ETS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2005~2007年实验阶段;2008~2012年执行阶段;2013~2022年为第三阶段。2008年欧委会新碳交易指令,对EU-ETS作重大修改,并作为欧盟气候与能源一揽子政策的重要组成,以实现2022年减排、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3个20%的目标。与欧盟不同,美国没有承担《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强制减排义务,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下而上地探索区域层面的碳交易体系建设,比较知名的有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自愿交易、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西部气候倡议和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等。

3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

3.1实现低碳生活,要清醒看到我国低碳生活方式存在的阻碍。

目前,市民对于低碳意识还没有形成,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生活中,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喜欢大排量汽车,认为这样才够有面子,才够档次。生活普通的家庭,虽然不选择大排量汽车,但通常考虑的都是维护保养、油耗等直接经济负担,很少考虑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中国经济仍然需要石油化工行业的有力支撑,虽然石油化工行业造成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但它是生产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提供了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一系列重要产品,也是促进中国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例如吉林市几乎各个化工厂都位于江北化工区,那里低碳基础建设还不完备,对于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相对缺乏对于环保企业奖励措施,没有真正形成双向积极机制。同时,我们也缺乏对生活基础设施的统一化管理,比如电器市场中,高耗能产品仍然随处可见,低碳生活方式的基础保障还没有筑牢。

3.2实现低碳生活,要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前提。经济发展需要利用环境、利用资源,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有限,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发展控制在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然后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来整治遭到破坏的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例如松花江贯穿整个吉林市,但是依旧有多个化工企业向松花江里排放污水,甚至还有居民向松花江里乱扔生活垃圾,有些游览观光的游客乘船游览时,也顺手扔些果皮纸屑,虽然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是这些都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4结论

本文深刻剖析国外低碳生活研究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和实现途径。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提出具有吉林

市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我国作为世界大国,肩负着

改善世界生态环境重任,我们现有成果还远远达不到形势要求

和人民期望,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低碳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酒文化概述范例(12篇)
  • 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