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冷链物流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增长,对于食品的消费观念也逐渐由传统的单一形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快捷化的形式。据政府颁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要求,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次规划明确指出,冷链物流工程是优化农业产业化开发要素配置的重要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政府的规划目标,提升企业在冷链物流产业上所发挥的优势,提升社会竞争力,成为现代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需求的急剧增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食品行业也在逐步的发展中,食品冷链物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市场,其中发展较快的需求市场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肉制品市场的需求,过内肉制品的加工业市场正在发展时期,需求市场充足,产量与消费量逐渐增长,为冷链物流的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速冻食品的市场需求,速冻技术的发展使得速冻行业得到了发展,现代社会的市场对速冻食品的需求量极高,也是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一方面因素。乳制品市场的需求,乳制品对于物流的温度控制要求极高,而冷链物流完全可以满足。以上3个方面都是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冷链物流发展逐渐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企业的发展,多数食品产业与药品产业等逐渐成立自有的冷链物流机制,或者是外包企业的冷链物流,逐渐加强了冷链物流运作过程的监控,同时相关冷链物流技术的标注被推出,通过技术手段与法律法规的推动再加以社会舆论的监督,是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管理逐渐的向规范化发展。冷链物流管理的规范化,能够极大的促进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
(三)冷链物流企业与技术的发展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逐步的发展,推动了冷链企业的发展。虽然冷链物流企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国内相对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仍不多见。冷藏车载全球定位系统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冷链物流企业的效率,冷藏车载全球定位系统是冷链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面。冷藏车载全球定位系统的技能是使用多采点智能温度仪与冷藏车载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其作用是能够确切的记录与回传冷藏车厢内的多点温度,是冷藏运输的温度监控能够借助GPS系统在移动通讯与互联网中实现。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设施不健全
现阶段发展的国内冷链设施设备相对陈旧,冷藏所用库房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多数设备已经超过了使用期限,而且设备的功能也不载能够适合现代商品对冷藏物流的需求。与此同时,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严重不足,尤其是冷藏保温车、冷藏集装箱的储备量低,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现代市场对冷冻食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大幅度的增长速度,与冷链物流设备的发展速度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这样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速度。
(二)冷链物流市场素质不足
国内需要使用冷链物流配送的产品,除了进出口贸易外,多数都是经由生产商与经销商进行完成。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落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市场占比的包分之五,缺少全国性、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导者,冷链物流行业的成本与损耗都较高,是多数生产商望而却步,严重阻碍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冷链发展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冷链物流设施
对现代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的研究,冷链物流设备的更新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现有设备。针对现代国内需求市场的需求特点,需要更多的开发使用冷藏快晕业务的快速冷藏车,其特色是控制范围广、相对灵活、适于销量货物的运输冷车。开发新型的冷藏设备。国内的冷藏运输设备,在冷源的应用、保险基数的开发、设备的可靠性、车体的隔热性能、冷运设备的容量以及现代材料的应用相比世界的水平差距较大。需要提升与先进国家的合作,提高新型冷藏设备的研发水平。
(二)提升人才素质与开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缺乏专业型人才,严重限制了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冷链物流人员的技术培训。另外也要加强开展第三方物流。冷冻产品的属性导致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单独企业如果想实现多方位。门对门的配送服务,不符合实际性而且成本过高,所以有必要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力量串联整个物流环节。第三方物流是现代化社会的分工与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将上下游市场的整合,形成适合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先进方式。
从以上对冷链物流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设备滞后的问题、实施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不良竞争导致的行业水平低下问题等等,需要按实际问题进行冷链物流问题的改善。改善的过程中需要推进多种冷链物流模式相结合的发展。例如借助大型食品企业的力量,开展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对各类易腐产品全方位覆盖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时在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过程也需要进行冷链物流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冷链物流易腐类产品的宣传力度,是社会群体加深对冷链物流易腐产品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吴汶书,陈久梅.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3,(01).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低碳时代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障碍与思考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探讨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及对策我国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创新模式探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模式问题与对策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邵瑞银.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3(6):127-130.
[3]杨君.深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冻食品配送
随着现代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在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需要储存适量的熟食(或速冻)物品用来节省用餐时间,以适应节奏的变化。这也使得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加工、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使速冻食品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要求产品新鲜、配送快速及时,还呈现出多品种、少数量的需求特征。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于1998年将低温运输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外,上海冷藏库协会正和上海市委一起制定上海的冷链物流标准,这些都表明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冷链物流的规划与研究。尽管如此,国内冷链物流的研究侧重于技术、设备、工艺等,而对管理系统研究极少。尤其是将冷链与物流供应链结合,研究整个物流体系的设计规划,国内理论界尚未有该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鉴于冷链食品发展的商机迫切需要建立或优化冷链物流体系,在整个冷链物流体系中,配送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其配送路径问题展开的冷链物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冷链物流的内涵
1.冷链物流的定义。冷链物流是指为实现顾客需求,连接供应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克服温度、空间和时间阻碍的一种快速和有效的低温商品流动和服务的经营活动过程。冷链物流是低温食品供应链和超低温水产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冷冻、物流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冷链物流配送、仓储理货、分装与加工和车辆调度各功能环节,按照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客户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发展规划的需求,实现客户集成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市场需求资源信息量的最大化。
2.冷链物流的适应范围。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食品冷链(cold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国2004年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约11%、25.8%、12%、24%和7.8%,2004年各类易腐食品的产量总和达近7亿多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生鲜产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其中主要以冻结状态进行运输的肉类食品生产与运输产量以11%的速度迅速增长;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水果产量以年均40.5%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导致水果的运量也以较快的速度同步增长;同样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蔬菜量以12%的速度增长(其中蔬菜运量增长较快的有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区);随着海洋、湖泊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以冻结和新鲜状态进行跨区、跨境运输的水产品也在大大提高。
2.冷藏、冷冻产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
(1)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零售业态的持续发展,使得生鲜、冷冻食品区在各卖场所占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加。商家把生鲜、冷冻产品作为其重要的拳头经营项目,不断加大采购和销售力度,从而扩大了冷藏、冷冻产品的市场容量。
(2)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时间,使得冷冻、冷藏产品的购买不断增加。
(3)知识消费的兴起及消费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冷藏、冷冻产品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在顾客群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他们大多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厨房里,这对冷藏、冷冻消费市场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4)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冷藏、冷冻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无论是在产品的形态还是在包装上都竭力于吸引顾客,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藏、冷冻产品的消费。
由此可见,各种新鲜和冷冻食品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生鲜和冷冻食品加工业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物流配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冷链物流的配送特性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以较低成本满足较高服务水平、进而促进销售的目的,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通畅的信息流通、高效的运作、资源的优化管理等。在冷链物流的过程中,配送是冷链物流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易腐物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上。因此从配送的角度研究冷链物流的特性,为配送商如何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货物的在途时间,从而减少物流成本和货损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合理配送在冷链物流供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配送角度而言,与常温物流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产品,属于易腐(Perishable)性食品,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生鲜食品在运送时保存环境的温度越低,品质越能保持长久。生鲜产品品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储藏生鲜食品依储藏环境的温度而定,温度越低,则能保持品质不变的时间越长。而冷冻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经过工厂制造加工、冷藏、输送,到销售点的冷藏,各阶段的冷藏温度皆不相同。如果能将食品品质可能维持的时间与冷藏温度的关系进行量化,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相当便利。
2.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时效性。生鲜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易腐性产品在运送过程中由于运送时间的长短,而造成产品的品质下降,人们在购买时从表面上无法区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命周期较短的生鲜产品,如果运送时间的增加,虽然品质不至于达到不可食用的地步,但是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此类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会减少,从而造成损失。这部分虽然是销售商的损失,但是因为运送时间的延误而造成销售上的损失,理应由物流配送商承担。因此生鲜产品销售商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准,在货物到达销售端时,往往会有时间窗(TimeWindows)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段内送达。因此事先规划配送路线,考虑时间窗的限制,不仅可降低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销售商的服务水准,满足顾客的需求。
3.冷链物流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一天之中气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气温下为维持产品在适宜的低温,冷藏运输车的油耗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这就使得冷链物流配送商在配送时必须额外考虑气温的变化。
4.冷链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生鲜和冷冻食品行业的物流状况,特别是冷链物流的状况而言,存在着诸多堪忧之处。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但由于保鲜加工产业落后,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我国每年约有8000万吨、总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的果蔬腐烂,高居世界榜首。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腐烂主要集中在采摘、运输、贮存等物流环节上,其损失率高达25%~30%左右。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的食品冷藏运输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物流发展的需求,其主要表现为:
(1)冷鲜食品的装船、装车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致使冷鲜食品在运送过程中的损耗很大。
(2)物流链各个环节信息阻塞,缺乏透明和畅通机制,环节脱钩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滞留,货损风险增多。
(3)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运送体系。对整体冷链运送体系而言,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和外贸来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进一步发展。
从各种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生鲜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生鲜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损耗,使整个易腐物品成本占到的物流总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由于运输过程中,由于食品腐坏而造成品质下降,使人们食用的冷冻食品在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运输装备,同时在技术方面,要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易腐物品的在途时间,减少商品的腐坏成本,从而减少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