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6篇)

时间: 2024-01-08 栏目:公文范文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29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及早准确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药物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护理

Nursing29casesNeonatalTetanu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characteristicsofneonataltetanus.Method:Retrospectiveanalysiswasusedtoanalyzenursingin29caseswithneonataltetanus.Result:29caseswereallcured.Conclusion:Earlyusingpropertetanusantitoxin,replaceusingvaliumandwinterminandsoonmedicinestocontrolconvulsions,carefulobservationandcarefulnursingarecriticaltocureneonataltetanus.

Keywords:Newborns;Neonataltetanus;Tetanusantitoxin;Nursing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其外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导致牙关紧闭,全身强直性痉挛的一种严重感染疾病。常在出生后7d左右发病,故有“七日风”“脐风”“锁喉风”之称[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该病仍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早期仅有吮乳困难,用棉签轻压舌部即引起牙关紧闭,随后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早期诊断、及早用药和精心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患儿29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8d,符合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大多为4~8d(2~21)d[1]。本组患儿自找私人诊所接生,有接生消毒不严23例,自用剪刀剪断脐带5例,牙齿咬断脐带1例。患儿均有拒乳、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中5例呼吸困难,唇周、四肢紫绀,抽搐频繁。经及早诊断,合理用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最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100%。

2讨论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明确,多为接生时断脐、结扎包裹脐端消毒不严,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坏死的残留脐带及其覆盖物可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该菌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1]。针对性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以下简称TAT),以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积极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更是治愈该病的关键。

2.1护理措施

2.1.1脐部护理:①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脐部,再涂2%茂康碘,每天1次直至脐部伤口愈合为止。不用纱布敷盖以改变局部无氧环境,不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②早期(于发病12h内)使用TAT,用上述方法清洗消毒后予5000国际单位作脐周放射状封闭,另25000国际单位作静脉点滴1次。

2.1.2管道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一般采用胃管、静脉留置针管、氧管等,故应施予适当护理,保证措施落实。①胃管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由于病情重,吸吮功能消失、吞咽困难,不能经口摄入母乳或牛奶,为了保证供给患儿足够营养,给予口饲流质。每次注入前应轻抽吸,证实在胃内并了解奶液残留情况,如残留太多应隔时间稍长。一般2~3h口饲1次,宜少量多次缓慢注入,每次10~30ml,时间不少于5~10min。每次注奶前后用少许温开水冲洗胃管,以免阻塞。如因患儿牙关紧闭,亦可用鼻饲流质,但喂奶后要将患儿头肩部垫高,取斜坡卧位或右侧坡卧位,借重力和坡度防止奶液反流[2]。一旦出现反流,应及时用吸球吸净防止窒息发生。一般不用吸痰机,以免诱发抽搐发生。②静脉留置针护理:为减少患儿痛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发生,本组29例均采用美国BD头皮留置针及肝素帽注射,以保证随时使用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抽搐。注射完毕以100单位/ml的肝素盐水2~3ml封管,封管必须采用正压封管方法,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封管液余0.5~1ml时,边退针边推药液,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每4~7d更换留置针1次,拔针后须用2%茂康碘消毒注射部位,以防感染。

2.1.3加强患儿基础护理:①注意消毒隔离:患儿应放在新生儿破伤风专用房间,室内光线宜稍暗,避免刺激,医护人员、家属说话要轻,每天各项护理工作均应在使用镇静剂后集中一次做完,以减少抽搐的发作。②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0.9%生理盐水棉签清洗口腔二次,用10%洁尔阴液药浴1次,保证皮肤干爽,面部用清水抹洗。每2h更换尿布1次,如患儿哭闹不安,抽搐频繁,应随时检查尿布干湿情况,及时更换,以减少抽搐发作。尿布采用一次性优质尿布,换后用专用塑料袋封闭送垃圾处理站焚烧。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视抽搐程度正确使用安定和氯丙嗪药物,每4~6h交替静推1次,剂量为氯丙嗪0.5~1mg/kg,安定0.1~0.3mg/kg。④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准备好氧气,吸痰器和抢救药物。及时用吸球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如呼吸困难,唇周、四肢紫钳,给予低流量吸氧。本组29例患儿均无发生窒息。

2.1.4出院指导:为了减少患儿出院后家庭护理问题,出院前须做好本疾病知识宣教,纠正不良卫生习惯。通过讲解、示教方法,让家属掌握育儿的护理操作技巧和相关知识。如每天须淋浴1次,在喂奶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绀的处理,保暖的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导复诊时间。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2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年2011月1月~2011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18例。对照组采用0.5%碘伏进行脐部护理,2次/d。观察组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2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带脱落,防止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双氧水;碘伏

脐带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进行常规消毒,避免脐部感染的发生[1-2]。如何选择消毒作用确切、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3]。我院对比了不同消毒剂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236例,,均为健康足月儿,无宫内感染。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8例。对照组新生儿胎龄38~40周,平均胎龄(39.02±0.5)周;体质量2675~5040g,平均体质量(3358.55±218.16)g;自然分娩405例,剖宫产213例;其中男性312例,女性306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观察组新生儿胎龄37.5~40周,平均胎龄(39.13±0.6)周;体质量2688~5117g,平均体质量(3364.51±224.39)g;自然分娩404例,剖宫产214例;其中男性313例,女性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03:1。

两组新生儿性别比、体质量、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分娩后断脐,对照组新生儿采用0.5%碘伏消毒脐部,并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之后采用0.5%碘伏进行脐部护理,2次/d,直至脐带残端脱落。观察组新生儿采用3%双氧水消毒脐部,并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之后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2次/d,直至脐带残端脱落[4]。

1.3判断标准:通过测量新生儿护脐带纱布的血迹、分泌物面积来估算脐部渗血量和炎性分泌物量。护脐带纱布浸湿1cm2相当于0.058ml血液和分泌物。

新生儿脐部分泌物>0.5ml、渗血>1.0ml、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异味、体温升高等症状出现时,可判断为脐带感染[5]。

1.4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对照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9.32±1.15)d,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7.06±1.22)d。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31例,感染率为5.02%,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12例,感染率为1.94%。两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每年全世界约有40万新生儿发生死亡,尤其在卫生公共事业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死亡率较高。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新生儿由于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脐部的特殊生理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决定了脐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甚至可导致败血症。目前临床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提高自然院内脱脐率和降低感染率。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皮肤娇嫩,脐带残端一般于1周左右脱落,2周左右完全愈合,脐血管需经3~4周才能完全闭合,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碘伏是临床常用皮肤粘膜消毒剂,因其具有杀菌效果好、皮肤黏膜刺激性小、黄染易水洗去除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有效抑制需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但对厌氧菌无杀灭作用。双氧水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可迅速分解,并释出新生氧,通过干扰厌氧菌酶系统而发挥杀菌和抑菌作用。局部涂抹双氧水后可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血痂、坏死组织等,并对脐带渗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并可促进脐窝周围干燥。脐窝周围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发生的新生儿败血症中,厌氧菌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将双氧水应用于脐周局部消毒的效果较之碘伏更具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带脱落,防止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莉芳,曹丽华,王迎春.莫匹罗星软膏在防治新生儿脐带感染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22-123.

[2]郑玉峰,姚桂林,毛丽亚,等.新生儿脐带处理及脐部护理临床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1(3):268-269.

[3]岳晓燕,王宝珠,郝跃仙,等.低浓度聚维酮碘用于新生儿脐带消毒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2):1047-1048.

[4]俞蓉.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87~88.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3

新生儿脐炎主要表现为脐窝潮湿、红肿或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致病菌可侵入血液或通过扩散而引起败血症、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还有可能引起脐部脓肿,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务必要加强对新生儿脐炎的预防和治疗。以下几点措施特别值得医护人员给予关注,以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1.选择适当方法断脐:资料表明,新生儿脐带处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最直接原因,约有60%左右的新生儿脐炎是与断脐不当有关。目前采用的气门芯胶管套扎法结扎脐带法,或是采用脐带夹,不留残端的脐带结扎法,都可满足脐带脱落快、避免出血过多和减少脐带感染的基本要求,只要医护人员能够认真掌握,熟练操作,便可大大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病危险。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是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最重要措施。研究表明,用肥皂流水洗手可有效减少手上的病原菌数量,再做进一步消毒处理即可以达到无菌。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操作前勤洗手,每次至少洗手2遍,然后再消毒1遍,以A防交叉感染。

3.每日检查脐部:在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都要检查脐部1~2次。一旦发现脐窝潮湿、发红和有较多的分泌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处理原则是清洗局部,外用消炎药物,以达减轻炎症、清除感染之目的。

4.防治妊娠期感染:为减少和避免新生儿脐炎的早期发生,孕妇在妊娠晚期除了要重视产前检查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要重视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免引起一过性菌血症,使病原菌经母体血流而引起新生儿脐炎。

一旦在临床上发现新生儿脐炎病例,医护人员应当视具体情况积极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及时清洁脐部:可以使用75%酒精、生理盐水、3%硼酸液、1∶1000新洁尔灭液中的一种,用消毒棉棍或棉球蘸上药液后,轻轻擦拭患处,以祛除脓性分泌物。如果脐带残端尚未脱落,可一并进行清洁与消毒,每日1~2次。

2.重视局部治疗:在清洁与消毒脐部后,可使用40%氧化锌油、脐带粉、百多邦软膏、紫草油、红霉素眼膏等中的一种,每日1次外敷。如果患处有化脓迹象,可用鱼石脂软膏或如意金黄散外敷局部,外敷用药一般不超过6小时。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脐静脉置管;周围静脉置管术;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1(a)-0146-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脐静脉置管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而渐趋应用于临床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是早产儿的重要生命通道[1],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之中,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是现今儿科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研究选取进行脐静脉护理的新生儿41例,并与周围静脉置管术的护理进行比较,以期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方法,从而裨益于临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纳入研究,将其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41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应用周围静脉留置术的45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中均为单胎,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胎龄:32~34周;体重:1.5~2kg,平均(1.75±0.1)kg;生产方式:剖宫产28例,顺产13例;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CRIB-Ⅱ):(5.2±2.6)分。对照组早产儿亦均为单胎,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胎龄:32~34周;体重:1.5~2.3kg,平均(1.82±0.1)kg;生产方式:剖宫产30例,顺产15例;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CRIB-Ⅱ):(5.3±2.4)分。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脐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方法①置管前:首先应识别脐静脉,而后将脐静脉导管(导管中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插入其中(主要依据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选择导管),随后向头侧推进,待回抽见血即以无菌纱布覆盖,通过X线片检查定位导管,即末端位于下腔静脉内,亦膈上1~2cm。调整导管深度,待合适后对脐切面做荷包缝合,将脐导管用胶布进行搭桥固定[2]。②置管后:术后立即连接微量泵进行静脉输液,以便于导管末端消毒及冲洗,其中消毒,1次/d;冲管采用肝素生理盐水1U/ml,2次/d。术后24h更换透明贴膜,此后1~2周/次,但在此期间,若贴膜被污染、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3]。更换过程中若有导管脱出,护理人员不可将已脱出部分再送入体内,应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液体外渗等情况发生,定时更换精密输液延长管1次/d,维持24h输液,速度≥3ml/h,暂不输液时,可采用边推盐水边退针的方式正压封管。同时,需每日测量患儿的臂围,检查导管长度,做好记录。③拔管:拔除导管时应缓慢从穿刺点部位拔出,而后消毒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采用无菌敷料固定24~48h,做好导管长度及完整性的检查,并做管端细菌培养[4]。

1.2.2周围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措施置管期间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拔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期间,加强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如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2次/周,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并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若需要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同时,肝素帽更换频率为1次/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医院均开始单独开设新生儿科,经临床实践证实,新生儿较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的较理想安全的方式可通过脐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实现[5],该操作主要通过脐静脉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可留置10~14d,可有效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多次穿刺的痛苦[6],该种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可较大程度上减少疼痛刺激和接触感染的机会,并能节省部分住院费用[7]。目前,已逐渐应用于新生儿科的护理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早产儿进行周围静脉穿刺较为困难,这主要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如血管细、皮肤嫩有关,而脐静脉导管置管则可以很好地弥补此项弱势,同时如前所述,此法可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这样也可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8],这主要由于早产儿若罹患感染,容易引发败血症、休克、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预后较差[9],而这多与其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差有关,因此,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应是降低其感染概率、提高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有鉴于此,本科自2012年在早产儿干预中引入脐静脉置管术,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提示,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促进体重增长、减少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然而,在研究中不可否认的是,观察组感染时间一般在置管后4~8d,操作者均为值班医护人员,随意性较大,推测多由于熟练程度不够而导致,因此,为避免多次反复插管,置管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方可,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概率[10]。同时,提醒医护人员,在留置导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确保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拔管、尽早治疗。可见,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4.

[2]罗爱明,高薇薇.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97.

[3]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2):104.

[4]朱爱武,王勉,严小莉.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395.

[5]邢唯杰,胡雁,薛一帆,等.外周静脉置管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82-384.

[6]田淑萍,李刚.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71-3372.

[7]陈丽华,江莲英,黎新凤.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460-461.

[8]叶朝.脐静脉插管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7.

[9]Butler-O′HaraM,D′AngioCT,HoeyH,etal.Anevidence-basedcatheterbundlealterscentralvenouscatheterstrategyinnewborninfants[J].JPediatr,2012,160(6):972-977.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5

沐浴是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的一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能清洁皮肤、维护皮肤的健康;温水能溶解皮脂、松驰皮肤、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胎儿在宫腔里就有习水性的特点、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低下,加上各种剌激如大小便、汗液、呕吐物等,极易造成感染。沐浴可以清除身上的病菌,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而且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因此新生儿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

与家属的沟通:有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沐浴认识不够,担心孩子受冷着凉、烫伤、抱错等及出现其他状况.为此,要耐心讲解沐浴的必要性及目的。了解沐浴室的环境及条件。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新生儿沐浴及其护理的全过程操作并对其讲解指导,严格执行新生儿沐浴室工作制度及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让产妇及家属对沐浴有一个初步认识,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沐浴前的准备

操作者:接触新生儿要衣帽整洁。带好口罩,系好围裙。修剪指甲,手指及手腕不带饰品,洗手。

用物的准备:每个婴儿准备一个沐浴用品,且用后消毒浸泡;同时备有磅称,沐浴装置,室内温度计,护理篮等规范放置。禁用剌激性肥皂。

预防交叉感染:房间内备有洗手设备或放有消毒溶液,医护人员或探视者接触新生儿时可洗手或消毒双手用。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定期体检。

安全措施:沐浴前1小时禁喂奶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以防呕吐和溢奶引起窒息。

环境:调节室温26~28℃,水温38~42℃,关好门窗。但采光要好,以便对新生儿观察。浴台合理舒适。

调试水温:将水温调至所需温度,用再用热水淋热浴台床垫,操作者用手腕及肘部试水温适宜。以免受凉或烫伤。

观察新生儿:观察皮肤颜色。体温,呼吸,肌张力。查看手腕上的手腕带、母亲姓名、出生时间、床号、性别、体重和包被。住院号等,以免错抱。观察精神反应和呼吸情况,皮肤色泽等。体温不稳定,一般情况差不能沐浴。如果婴儿生活能力差或早产儿,双胎儿,根据情况可酌情推迟沐浴时间;小样儿应推迟沐浴时间至少到出生后的第2天。

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防止损伤:动作轻而捷,沐浴过程中一只手始终接触和保护并抬高婴儿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防止水进入口,眼及外耳道,以免引起不适。

皮肤的护理:洗净皮肤皱褶处,若胎脂较多不要用力洗去和擦拭,因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感染和保暖的功能,否则易诱发感染。

脐部的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的酒精清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若脐带脱落处;如有红色肉芽组织增生,可用25%硝酸银溶液烧灼,再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局部;脐部分泌物若有臭味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可用酒精消毒后涂1%的甲紫使其干燥。使用和抽取尿布时注意勿超过脐部,不要用力过大,要轻放轻取,以免伤及脐部。在脐带没有脱落前不宜盆浴。

臀部的护理:婴儿的臀部易受尿渍,粪便的侵害,周围皱褶较多,不要用碱性肥皂等,特别是女婴外会有白色分泌物,如果不是太多,周围皮肤没有红肿,不要过度清洁以免造成黏膜损伤引起感染,皱褶处可涂爽身粉或痱子粉。

沐浴结束时,及时擦干皮肤,垫上尿布,穿上衣服,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以防发生硬肿症.用干棉签清洁耳鼻。宝宝不要裹得太紧,应放松手脚,自由活动,这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以促进生长发育。检查手腕带,核对床号抱入病房,母婴同室,产妇及家属确认无误。

评估

安置婴儿,母婴同室,整理用物,消毒,操作达到预期目的,新生儿安全并得到保暖,皮肤清洁,舒适,安静。

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篇6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脐部感染125例,感染率83.33%,分娩时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很高,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杀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由于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机体防御能力不全成为易感人群。故加强新生儿护理培训、宣教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手段。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预防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指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之一。为了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2012年住院新生儿脐部感染病例随机抽取150例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对象:全部均为我科新生儿脐部感染住院病例。

方法:对150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见表1和表2。

结果

脐部感染与出生天数的关系:本组150例患儿出生后3~7天发生感染125例(83.33%),7~28天发生感染25例(17.66%)。

脐部感染与分娩时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原学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占比例最高,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次之。

讨论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特点:新生儿娩出后,脐带残端是一暴露的伤面,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为易感部位,在生后4~6天感染性细菌定植力最高[1]。本组调查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多发生在生后4~7天内。此段时间主要是在医院内,故感染多为医院内获得。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诱因分析:①早产儿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免疫能力低下,脐部残端是个开放性创面,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易被细菌入侵,导致感染;②羊水污染者可在宫内及出生过程中污染脐部,造成脐部感染;③有宫内窘迫及窒息者可导致各个脏器缺氧缺血,影响脏器功能,削弱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导致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延长,易被细菌入侵。

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7天内,主要为医院内获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脐带结扎时处理不当,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脐带结扎、脐带残端处理三方面;②脐带未脱落之前护理不到位;③母婴同室,新生儿日常护理主要是其家属,缺乏无菌观念,医务人员宣教不到位;④病房消毒不到位。

病原菌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为肠杆菌科,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菌群中、自然界水和谷物中均能分离到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为正常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以上均为条件致病菌。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医院消毒隔离、手卫生不到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①医务人员在脐带处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做好脐部护理,直至脐带脱落,脐眼完全收口、干燥。③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手卫生做到位,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研究证明:医院内获得性脐炎大多与医务人员手带菌有关,用肥皂加流水洗手可使手上的一过菌减少99%,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2]。④加强对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对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小草教育了我作文3篇
  • 下一篇:七年级满分作文字(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