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格列本脲治疗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科格列本脲治疗6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儿口服格列本脲血糖控制理想,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结论:调整新生儿糖尿病治疗方法的同时,严密预防感染,做好饮食、症状及用药护理,准确监测血糖,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格列本脲;新生儿;糖尿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3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普儿二区
刘莉莉:女,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
新生儿糖尿病(NDM)是一种罕见而治疗十分棘手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可分为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和新生儿永久性糖尿病两类[1],主要是指患儿在出生3个月以内出现持续性的高血糖症状[2]。NDM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易延误诊治,患儿常因感染诱发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才来就诊[3-4]。过去NDM一直被视为Ⅰ型糖尿病的早发类型,长期给予胰岛素治疗,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且患儿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学界已达成共识,合理应用格列本脲可使大部分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2-8]。我科自2011年3月~2014年4月先后收治6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采用格列本脲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8d~2个月。病程5d~1个月。均合并有支气管肺炎。本组患儿均无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和宫内发育迟缓情况。符合NDM的诊断标准[9-10]:(1)生后3个月内发病。(2)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3)病程大于2个月。(4)排除应激性高血糖、医源性或其他原因的高血糖。入院后同时检测了血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均未见异常。胰腺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
1.2治疗方法入院后均给予胰岛素调节血糖、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血糖基本控制,能够进食后逐渐转为格列本脲口服。
1.3结果本组患儿中5例治疗顺利,仅1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颅内出血,经积极治疗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过程中6例患儿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转为口服格列本脲血糖控制良好,于住院12~21d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格列本脲并定期门诊随访。
2护理
2.1预防感染本组患儿年龄小,合并支气管肺炎,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皮肤、口腔、泌尿道、消化道感染。故需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控制感染。
2.1.1环境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尽量予单间收治,减少陪伴和探视;病室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天通风3次,每次大于半小时,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地面清洁,使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每天2次。
2.1.2床单位保持床单位整洁,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栏杆、床旁桌,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被套。
2.1.3皮肤护理尿糖刺激会阴部会引起患儿痛痒不适,而且尿中糖分易引起局部细菌繁殖,对本组患儿更要做到及时更换尿布。每天至少早晚各清洗外阴1次,如有大便应及时清洗,注意由前向后清洗,预防糖尿病会阴炎;患儿及照顾者的指甲需及时剪短,防止不慎抓伤患儿皮肤;出汗多时及时擦干必要时更换衣物;每次喂奶后用棉签蘸温水清洁口腔,每日观察口腔黏膜情况,预防口腔感染。
2.1.4饮食卫生用后奶具及时清洗晾干,下次用前以沸水冲洗消毒;奶液现配现用,配奶前认真洗手;母乳喂养者指导母亲注意个人卫生,每次喂奶前洗手并清洁乳头。本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医院内感染。
2.2饮食护理结合患儿个体情况计算每日供给量,因患儿均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所以并不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每日的总热量按50kcal/(kg·d)计算[11],根据母乳及配方奶的每100ml热量计算患儿全天所需的奶量并估计其每日进食次数,平均分配到每次的喂养中。
2.3症状护理
2.3.1发热本组患儿年龄小,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调节室温在22~24℃,衣着被盖适宜;患儿对物理降温敏感,故以温水擦浴、退热贴外敷退热;退热过程中,出汗较多及时擦干,必要时更换衣物;每4h监测体温1次,观察病情变化。
2.3.2颅内出血本组患儿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搐,表现为面部肌肉及四肢的抽动,头部CT辅助诊断为颅内出血。遵医嘱使用抗惊厥药物后抽搐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囟门张力、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观察有无抽搐及抽搐的具体表现;保持病室的安静,减少刺激,头部制动,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该患儿在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后颅内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2.4用药护理
2.4.1胰岛素本组患儿均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治疗之初采用静脉双通道,一通道给予生理盐水补液治疗,另一通道给予小剂量胰岛素0.03~0.05U/(kg·h)持续静脉匀速输注。由于小婴儿对胰岛素往往较敏感,必须每1h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胰岛素的输注速度,使血糖按每小时下降3~5mmol/L,但应维持在11.1mmol/L以上。本组患儿中1例在入院后第2日胰岛素静脉输注过程中出现血糖下降过快的情况,1h内自18.6mmol/L降至9.2mmol/L,立即停止胰岛素输注,并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入,血糖升至12.9mmol/L。
2.4.2格列本脲患儿在血糖控制后均转为格列本脲口服。服法为每日3次,每次1~1.6mg,而1粒药物为2.5mg,为保证剂量准确无误,每次服药时,护士将每粒药充分溶解于12.5ml水中,再根据所需剂量抽取给患儿服用,服完后再用温水荡涤注射器给患儿服用。并将此方法教给家长,方便患儿回家后家长给予正确的用药护理。因格列本脲可导致肝脏损害,所以在服用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2.5血糖监测的护理由于小婴儿缺乏皮下脂肪,对胰岛素常常较敏感,治疗所需的胰岛素剂量极小,治疗的总体原则是维持血糖稳定同时避免发生低血糖,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预防低血糖发生。本组患儿均应用胰岛素持续静脉匀速输注2~3d,期间每1h监测血糖。护士在血糖监测时注意合理选择采血部位,提高监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减轻患儿痛苦,缓和家长焦虑情绪。选择采血部位时注意选择血循环较好的部位,注意每次轮换位置,患儿指尖、趾尖、足跟、耳垂侧边均可采血;如出血不理想,可从近心端向采血点轻柔按摩促进血液流出,不可挤压采血点;消毒时酒精必须严格待干。
2.6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所患疾病又需要长期的治疗,并且可能发生并发症,家长存在焦虑情绪,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我院护理工作者坚持贯彻“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每天除了完成最基本的治疗护理工作,同时也非常关注患儿家庭的心理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家长解疑答惑,帮助家长正确认识NDM,消除家长的顾虑,帮助建立提高患儿日后生活质量的信心。
2.7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向家长详细讲解新生儿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教会家长正确监测血糖并做好记录,掌握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及处理,掌握口服药物准确分剂量、喂服的方法,指导家长在选择患儿口服药物时注意其成分,避免口服含有糖分的药物。出院时向家长交代门诊随访的时间,指导辅食的添加及饮食注意事项,注意预防感染,监测血糖、体重增长情况,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如精神萎靡、反应差、发热、拒食等,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讨论
在我国NDM糖尿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NDM患儿仍被诊断为Ⅰ型糖尿病,终身给予胰岛素治疗[9]。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KCNJll和ABCC8基因突变导致的NDM能够通过口服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有效控制血糖[2,6]。据Suzuki等报道[7],由KCNJll和ABCC8基因突变导致的NDM约占全部NDM患儿的35%。对这部分患儿进行正确的基因诊断,不仅能使他们摆脱胰岛素治疗,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控制及可能存在的神经系统异常等其他临床伴随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在NDM的治疗中,基因诊断非常重要,但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许多地区还不能做这样的诊断,常规的胰岛素治疗往往因为患儿年龄小,进食不规律难以取得明显而稳定的效果,家长也难以承受在婴儿期即采用长期胰岛素注射并通过每天多次测血糖以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依从性差,导致长期存活率不高的现象[10]。国内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也指出[4,11],即使在无条件检测基因时,也可尝试使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对此类患儿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在严密预防感染的同时,做好饮食、症状及用药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监测血糖,注重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MetzC,CaveH,BertrandAM,etal.Neonataldiabetesmellitus:chromosomalanalysisintransientandpermanentcases[J].Pediatr,2002,141(45):483-489.
[2]RariqM,FlanaganSE,PatchAM,etal.Effectivetreatmentwithoralsulfonylureasinpatientswithdiabetesduetosulfonylureareceptor1(SUR1)mutation[J].DiabetesCare,2008,31(2):204-209.
[3]李秀珍,张晓红,刘丽,等.新生儿糖尿病13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75-778.
[4]罗飞宏.新生儿糖尿病的磺脲类药物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6):1-3.
[5]王彤,肖新华.新生儿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3):162-165.
[6]PearsonER,FlechtnerI,NjolstadPR,etal.NeonatalDiabetes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Group.SwitchingfrominsulintooralsulfonylureasinpatientswithdiabetesduetoKir6.2mutations[J].NEnglJMed,2006,355(5):467-477.
[7]SuzukiS,MakitaY,MukaiT,etal.MolecularbasisofneonataldiabetesinJapanesepatients[J].JClinEndocrinolMetab,2007,92(10):3979-3985.
[8]陈秀丽,沈水仙,罗飞宏,等.新生儿糖尿病致病基因分析及其对疗效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6):488-491.
[9]HattersleyAT,AshcroftFM.ActivatingmutationsinKir6.2andneonataldiabetes:newclinicalsyndromes,newscientificinsights,andnewtherapy[J].Diabetes,2005,54(9):2503-2513.
[10]StoyJ,GreeleySA,PazVP,et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onataldiabetes:aUnitedStatesexperience[J].PediatrDiabetes,2008,9(5):450-459.
[11]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9.
1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特护婴儿室的工作紧张而繁重,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高尚的护理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婴儿室面对的是不能主诉的婴儿,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才能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为此笔者采取了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多种方法,使护士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笔者制定出管理目标和质量检查目标,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护士长采取有计划的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始终坚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科学管理。配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技术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实行了科学分工。由年资较高的、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新生儿抢救及护理工作。由于专人负责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利于了解病情、观察及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通过制定质量评比标准,每周定期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评比使质量管理落实在实处,充分地发挥了质量的管理作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岗位训练,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要求护士按常规办事,多年来,由于管理到位,规章制度落实扎实,无发生任何差错事故。
3加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特护婴儿室的管理应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内应确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特护婴儿室的最终目标是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向新生儿提供基础护理、疾病护理。为满足每一个新生儿的需要,组织护理人员要做到综合、安全、有效的计划服务。而规章制度的落实,是现实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加强制度化管理,就是用规章制度统一标准要求,用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按特护婴儿室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才能有约束力。
3.1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具体做法:①新生儿出入室制度:严格执行出入室标准;②查对制度:治疗护理时应核对床头卡、标志牌及手圈上的姓名、性别;③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写清,口头交班讲清,床头交班看清;④抢救工作制度:建立抢救岗位卡,明确分工;抢救器械、药品定量固定放置,用后及时补充,损坏及时维护,并于接班时清点检查备用;⑤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制度:要从工作人员、新生儿室、新生儿三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⑥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做好查对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⑦物品器材管理制度:建立账目专人分类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每天各班次做好物品器材的交接班并有登记;⑧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单书写正确,清楚,任何异常情况均应记录。通过加强管理,婴儿室的工作有条不紊,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2严格执行常规制度认真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针对各项常规制度进行严格的岗位训练。并以护理工作标准为准则,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不断总结贯彻质量标准的经验,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常规办事。多年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过任何差错事故。
4实施整体护理全面提高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和疾病护理质量
开展整体护理可以全面了解新生儿的情况,根据婴儿病情,由一名护士分管几个婴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由于对婴儿对病情观察和疾病护理的连续性,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整体护理中护士坚持运用护理程序,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标准护理计划,对婴儿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使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生率降至为零。
5实施整体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经之路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系统的工作方法,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由于新生儿不会主诉,而且病情变化快,全靠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来发现问题。开展整体护理能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所以对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临床;新生儿肺炎
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肺炎作为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主要以不典型临床表现和弥漫性肺部病变为特点,需要及早进行诊治,采取正确的方式予以处理[1,2]。因新生儿呼吸器官以及功能还未成熟,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很容易引发败血症、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3]。本文就新生儿肺炎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3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儿为男性,10例患儿为女性,全部患儿均为足月,其体重在2.5~4.1kg,其平均住院时间为13.5d。经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采取随机的方式将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病例分别为15例,两组患儿在病情、年龄、体重、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即放置在暖箱内实施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采取鸟巢式护理,即把"鸟巢"放置在暖箱内进行预热,结合患儿日龄以及体重对暖箱内的温度进行相应地调整,确保患儿皮肤温度始终保持在36.5℃左右,对护圈大小进行合理地调整,以新生儿头部和四肢可触作为原则。在用"鸟巢"时,按照重力作用原理,对进行合理地改变,以使患儿肺部分分泌物可从小支气管逐渐引流至大支气管,若分泌物比较多,则结合患儿自身病情,每2~4h进行一次翻身,以免肺萎缩或者肺不张,确保患儿支气管排痰的通畅性。
1.3疗效评判标准和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判标准本次研究疗效评判标准如下①显效:经治疗,患儿炎症基本吸收,且肺部阴影也基本消失;②有效:经治疗,患者炎症的吸收得到显著了改善,且肺部阴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③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炎症与肺部阴影未发生显著的改变,或者加重[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百分百。
1.3.2观察指标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首次入箱烦躁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新生儿擦伤和抓伤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字2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两组各观察指标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和表2中数据的分析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新生儿肺炎在临床中主要分为两种,即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其中感染性肺炎又分为产前感染性肺炎、产时感染性肺炎和出生后感染,产前感染性肺炎表现为婴儿出生时多数伴有窒息,复苏以后反应差、呼吸快、体温不够稳定以及等;出生后感染一般表现为咳嗽、呼吸浅促、发绀、食欲差、呕吐、点头呼吸、拒奶、反应低下、精神萎靡或者烦躁不安等,严重时还会出现三凹征、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等。吸入性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呼吸急促或者等。
鸟巢式护理的核心为患儿,所强调的是人性化护理,其鸟巢形式构造紧贴于婴儿四周,符合婴儿安全要求,能减少患儿日常常见的烦躁以及惊跳,便于婴儿更好地适应暖箱治疗[5-9]。鸟巢所创设的这种合理可促进新生儿身体屈曲以及伸展的平衡性,可触及到面部,便于手头互动,可提升吸吮力,增进奶量和增加喂奶次数,避免由于吞咽动作的不协调而造成吸入性肺炎或者窒息。同时还可减少身体一些无意义活动,减少新生儿机能能量的消耗,便于将新生儿温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中。新生儿睡于"鸟巢",能有效减少开启箱门时空气的对流,降低环境温度所带来的影响,为新生儿带来一个合理温度环境。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新生儿肺炎应用鸟巢式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由于新生儿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易出现哭闹或者烦躁等,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可使患者舒适且安静地接受治疗,对于患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病情恢复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强化服务理念,将患儿作为护理的核心,基于患儿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获得显著的疗效,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满足新生儿优质护理需求,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陶桂霞,李志燕,谭晓清,等.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8-990.
[2]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红,等.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24-1126.
[3]兰蓝.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700-702.
[4]吕彬.新生儿应用鸟巢式护理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293-294.
[5]陶凤桂,骆金玲,丁艳华,等.自制鸟巢式振动水囊袋在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33-134.
[6]郑璐,谢巧庆,严淑红,等.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9):106-107.
[7]陈丽萍,李丽珍,蒋丰智,等.鸟巢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08.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在工作结束的时候,记得记得把儿科护士工作总结写好,那么关于儿科护士工作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2022最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关于“儿科护士工作总结”内容请点击()〗新生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新生儿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儿科护士工作总结五篇
关于儿科护士的工作总结5篇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四篇】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一)我现任____医院儿科护士长,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年底,20_年,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以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做到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以院为家,奋力进取,顽强拼搏,儿科圆满完成了今年年度目标任务近万元。回望这一年来我在护士长的岗位上所做的工作,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20_年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科室为家,每天早来10分钟,晚走10分钟,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合理安排护士和护工的排班,培养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使她们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基础护理技能,针对儿科患儿特点,身先士卒,大胆管理,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他们生了病,家里人着急、上火,再加上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家长很难接受,容易产生护患矛盾,儿科的护理工作就面临护理操作难度大、患儿家长沟通困难、医疗护理容易引起纠纷等因素而成为医院工作中困难较大的专业,护理工作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针对这一现象,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学习和个案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儿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进行培训,甚至对一些急诊的抢救护理知识技术,也进行了培训。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儿科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长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长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在QQ儿科护理群里经常分享一些儿科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感悟人生的故事;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儿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终于打造出了我用人文知识改变护士___护士有效管理自己___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良性链条。近几年,不仅儿科的护理文化建设起了成效,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院各项检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患儿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面负责,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使护士明确责任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的基础护理职责。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按级别护理服务要求,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专人负责晨间护理质量,巡视病房时清理病房,保持病房的清洁、整齐,让患儿感到舒适、安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儿,指导并协助家长给患儿洗脸、洗头、翻身、擦澡、修剪指甲,保持患儿三短、六洁。制定基础护理工作重点,每周一、四下午协助家长给患儿洗澡,每周二下午剪指甲,每周四下午协助对患儿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患儿患儿及家长根本记不住。为此,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家长的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基本做到了让领导和同志们满意,让自己满意和让患者满意的三满意,患者满意率基本达到95%以上。
五、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认真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年来,先后在各种护理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x多篇。
六、不足之处
面对我的患儿我的科室,我可以坦然的说,为了你们,我一直在努力!但是,面对自己,我深知工作中还有很多的缺憾,比如,科研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儿科的护理科研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再比如,有时候,过于严厉的要求,我甚至看到过护士的眼泪和无奈。
七、努力方向
展望未来,对新的一年的护士长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作为护士长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力争在护理科研方面有所突破;
2、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人员进修、培训,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
3、宽严结合,和科室主任一起狠抓基础护理、护患沟通等全面工作,进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力度,让自己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
总之,一年来,我和科室主任及全体科室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克服困难,知难而上,以医院大局为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切实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奋发进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院的三级医院建设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二)转眼之间20_年很快过去,回首过去,从医院建院至今,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相互帮助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感动式服务,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科室,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涵养,完善基础,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工作服务病情观察提供理论指导。
二、在临床工作方面
总所周知,新生儿的特性,呱呱落地,一生啼哭在亲人们的喜悦声中出生,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护理这个可爱,浑身软绵绵的小家伙,如何喂奶,如何换尿布,如何观察,不管是早产,足月还是过期产,他们的抵抗力都低的多。也脆弱的多。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无时无刻都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护理。而有些工作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如疫苗接种,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在不断的学习和请教中,渐渐的走上正轨。
在新生儿抢救工作中,增加抢救意识,迅速,及时有效。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的填写护理记录单,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到处理准确。
在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中,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呛奶窒息,避免坠床,抱错,无论做任何操作都有家人监督陪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诊疗护理的安全执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沐浴毛巾等一用一消毒,接触前洗手,有特殊感染的新生儿用物专人专用专消毒,做到无交叉感染。
我们医院刚刚起步,新生儿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发展。为了工作能顺利安全的进行。本人能和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度难关,并能和其他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积极配合。
三、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以感动式服务理念来要求自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出生,希望所有的产妇都能高高兴兴的抱着孩子回家,病人的满意度是我们立足的的根本。
所以我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投入,热心的为大家服务,和医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三)众所周知,婴幼儿因其年龄小,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加上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家属不易理解等原因,使得众多护士不愿意或根本不安心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士真的这么难当吗?本人已在儿科工作了整整x年,根据经验所得,谈以下4点体会总结:
一、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
由于是儿科,液体量少而组数多,许多药计量难算;婴幼儿好动,液体渗漏多,工作量大而繁琐,往往是这边刚加药,那边又肿了,不滴了,到处都在喊你,且又是一样的着急……往往从上班忙到下班,一刻钟也没停过,甚至到下班时所有护理记录都没来得及写。久而久之,容易使护士产生厌倦、不满情绪,觉得儿科护士太累了,跑断了腿,有时还要受家属的气。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应付的想法,觉得工作永远也没可能干完、干好,只要当班时没出问题就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护士首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要有坚定的敬业和献身精神,坚信自己所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因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热爱,关心儿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患儿着想。只要从内心热爱儿童护理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二、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许多护士不愿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宝贝”、“小皇帝”,一但生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就怕宝贝遭罪。一针没扎到血管,就骂你,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把你气得难受、憋闷,还不能发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考虑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三、勤学苦练,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我认为,这一点是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上面的第二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心上嘛!而许多护患纠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只要我们肯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容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儿科干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四、努力学习,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发现病情变化
前面已讲了由于是儿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病儿能转危为安,从而有利于治疗和护理。而要做到善于观察,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患儿的疾病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护士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患儿服务。综上所述,要把儿科的护理工作做好,护士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能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善于观察病情变化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四)流云系不住,清风带走了岁月。20_年已是岁末,在这一年里,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作为一个儿科护士,我收获很多,进步很多,感触也很多,结合工作实际及所见所想,现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遵守院纪院规,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服从院里的各项安排,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工作每一天,以患儿的利益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要求自己,保证自己所分管的护理工作扎实到位,以优质服务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让患儿及家属满意。儿科是一个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的地方:目前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儿童打针要求技术高,一针不中家长就跟你急;发热儿童入院2天不退热家长就跟你吵;不愿意行相关检查却要你给他一个解释:我孩子到底是什么病?将心比心,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提供的护理。可有时候还是有很多家属不配合和理解,越干越感觉,责任巨大。
二、业务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虚心向老护士请教,认真锻炼和提高临床业务水平,特别是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水平,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各种抢救设备的应用,患儿病情变化的及时观察发现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儿科是一个很复杂的科室,也比较难干,责任巨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疾病的临床表现(甚至不会说话),儿科所以又叫“哑科”,这就需要儿科医护人员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去判断,这是其他成人内科难以相比的,儿科在用药方面更是要“斤斤计较”,少一分则影响疗效,多一份则产生毒副反应。对护士的加药、注射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只有付出百分之二百的认真和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个人修养素质方面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个人修养和素质在不断提高,我认真做到在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语言规范,时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工作,踏实做人,我相信:没有,只有更好。积极参加院里的一些活动,全力支持主任和护士长的工作。
四、在实习生带教上
我知道她们学生都不容易,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认真的教她们自己所懂所学,做到放手不放眼,亲自示范操作,直到同学弄懂弄通为止,尽快提高她们的水平,让她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20_年即将过完,回顾一年的工作历程,有劳累,辛酸,无奈和痛心,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欢笑和成就感。目前我院的发展速度迅速,医院水平日新月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的努力要求自己,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为我院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五)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_年的工作也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紧张中伴随着充实,忙碌中伴随着坚强,团结中伴随喜悦。在院领导、科领导的正解带领下,在同志们的互相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20_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科室,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涵养,完善自己的政治基矗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做好笔记,为工作服务病情观察提供理论指导。
二、临床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年轻的专科护士,无时无刻都在高标准、严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提高专科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岗位职责和护理理念。一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领导尊敬服从,对同事团结爱护,对患儿呵护倍加,并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科室指派的各项特护任务,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认可。始终铭记‘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任何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严格执行学生带教,全力配合科室带教任务。
三、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1.提高护理技术,争取做到‘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痛苦;
2.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全力配合抢救工作;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工作中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4.认真学习专科知识,为专科工作提供理念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2―01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月分娩的6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放在寄养室,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每天定时送到母亲身边短时间接触和喂养并由专人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60例中有58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6.6%,而对照组80例中仅有7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7.5%。
3讨论
3.1母婴同室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使产妇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中去:母性角色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母婴同室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喂奶、洗澡、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母乳喂养眼神的交流和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母婴同室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换尿布、母乳喂养、新生儿水浴、新生儿抚触等都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得心应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3.3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早与母亲接触,进行母乳喂养,促进乳汁分泌。
3.4母婴同室有利于调和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价不可能脱离患者进行评价。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87.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完全与产妇家属隔离,产妇及家属不能看见护士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分缺乏,加之对新生儿的一切变化特别关注,新生儿变化快随时都会变化如不及时告诉家属,产妇和家属又看不到孩子,使产妇和家属会产生担心和怨言,对护士的满意度下降。而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这些简单的护理,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承认,没有成就感。护士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与患者产生矛盾,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实验组改变这一状况,产后由专业护士主动接纳新生儿,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实施新生儿护理,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让家属和产妇循序渐进学习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2~3天后,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如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新生儿黄疸等,产妇和家属已有初步了解,对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为新生儿更换衣服、尿布、新生儿喂养等可以单独完成,这样就不会对新生儿不知所措,而且对新生儿的一些变化都能看见就不会特别担心和护士发生矛盾了,护士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上,使工作有计划进行,护士工作顺心,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4-63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2007,35(2):99.
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97.78%VS71.11%),且在疾病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9(a)-0061-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体制不断改革,新型护理模式也得到不断更新,近几年,优质护理逐渐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护理模式,为患者带来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据有关研究显示[2],对于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强化了母亲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为其提供较为优质的宣教平台,值得临床推广。为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出生孕周在38~41周之间,男婴25例,女婴20例;自然分娩34例,剖宫产11例;新生儿体重均>3kg;其中生理性黄疸15例,便秘11例,腹泻9例,湿疹6例,脐炎4例。对照组45例,出生孕周在39~40周之间,男婴23例,女婴22例;自然分娩33例,剖宫产12例;新生儿体重均>3kg;其中生理性黄疸16例,便秘10例,腹泻8例,湿疹7例,脐炎4例。两组在出生孕周、性别、分娩方式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给予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护理、清洁护理、体位护理及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大小便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排便时间、次数及颜色等;喂养要坚持多餐少食,便于观察大小便情况;不断更换其体位,必要时轻轻按摩其小腹部位,以促进胃肠蠕动;及时查看其脐带情况,若出现渗血或有异味,要对脐带夹及时更换,沐浴时可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签对脐带分泌物消毒,并观察脐带周边皮肤颜色的变化;对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黄疸变化进行密切观察[3]。
1.2.2体位护理舒适的体位可促进新生儿的自我安抚及行为控制,利于其神经行为的良好发展。安置新生儿时,应采用舒适、柔软且洁净的卧具,可用床单或毛巾代替,使新生儿的手可触及卧具,脚可触及衣物,使其有安全感。另外,包裹新生儿时,要保证其手可触及面部,便于头手互动,注意为防止其抓伤面部,为其佩戴手套。为避免新生儿双侧头部平坦,对其体格与心理造成持久性的社会适应困难,则应使用软枕,并及时更换头部位置,体位采取平卧与侧卧交替。
1.2.3抚触护理在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在舒适的环境,对其进行全身按摩,此项护理操作可镇静新生儿的情绪。
1.2.4疾病护理新生儿时期,容易引发各种皮肤疾病,例如黄疸、鹅口疮、湿疹及皮肤干燥等,护理人员要查找引起疾病的原因,检查其衣物及被面是否过于粗糙,居住环境是否潮湿或干燥而引发皮肤瘙痒等。若出现黄疸,可用蓝光实施治疗;若出现鹅口疮,则应定时对其口腔进行清洗,以防感染创面进一步扩大。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护理质量:按照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布局设施、人员配备、病情观察及医院感染控制,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治疗越好;②对两组新生儿黄疸、便秘、腹泻、湿疹及脐炎等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与分析,评价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护理质量上的比较
观察组在布局设施、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2.2两组在疾病治疗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45例患儿,治愈44例,治愈率为97.78%;对照组45例患儿,治愈35例,治愈率为77.78%。观察组的疾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203,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产生着直接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即主动关心患儿的身体状况,敏感捕捉其情绪波动,规范其居住环境,打造全面优质服务质量。相关研究显示[5],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布局设施、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曹绮华[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观察组在疾病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且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1.1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王敏霞[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疾病治愈率,提高其身体素质,改善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杨士娟,杨旭东,苗娜,等.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29):479-480.
[2]史丽荣,马颖,芦献莉,等.FCC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3(17):254-255.
[3]曹红梅.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5):34-35.
[4]陈靖梅.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J].中国保健营养,2013,1(9):190-191.
[5]游李平.新生儿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7):756-757.
[6]曹绮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2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