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6篇)

时间: 2024-04-15 栏目:公文范文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

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

水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1、水作氧化剂

(1)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2)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3)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4)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作还原剂: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1)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2)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3)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_和一氧化氮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

钠单质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

高三化学科目上册知识点整理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o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青春名言(16篇)
  • 下一篇:新闻传播学前沿研究(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