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照省林业厅、省人事厅《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林人〔〕70号)执行。申报人的专业工作年限统一计算到2012年12月31日。
二、申报材料
(一)各市及省直管县人社局或省直厅(局)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2012年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0份(须为A3打印件,格式见附件1,附件1-4请登录安徽林业信息网()首页“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下载),破格申报人员还应填写《破格申报人员审批表》(附件2)1份;
(四)《个人业务自传》打印件1份,内容必须如实反映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专业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一般在2500字左右,并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五)任工程师职务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根据省林业厅林人〔〕5号文件精神,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供论文打印件,无需正式发表。
(六)提交评鉴的论文复印件(须将每篇论文的作者、单位等相关信息遮盖后,各复印3份;正常申报人员提交2篇评鉴论文,破格申报人员提交3篇评鉴论文);
(七)相关的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查后退回,复印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审验盖章;
(八)近期免冠2寸照片1张;
(九)《林业项目鉴定意见表》及相关业绩证明,项目鉴定表上须有2名同行专家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项目鉴定专家还须填写专家本人主持或承担过的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推广与课题研究等情况,并经专家所在单位审核确认(鉴定意见表及项目鉴定专家条件见附件3);
(十)《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见附件4,填好后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1份。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15日至8月20日,面试答辩时间初定于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也请及时浏览“安徽林业信息网()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
四、其他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皖人发〔〕81号)的相关规定,经个人申请、用人单位审查同意并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各市、县(区)林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按照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人员一律不得上报。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工作不相符的,须提交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对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应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根据省林业厅林人〔〕70号、林人〔〕5号文件规定,继续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实行前置评鉴;申报人员参评的论文要求选题正确,阐述清晰,条理清楚,研究方法科学,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提交评鉴的论文,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3500字。
(三)继续实行面试答辩。为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及省人社厅有关规定,申报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全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面试答辩。通过面试答辩的人员方能申报职称评审。
关键词:规划许可建筑;采光妨害;判断标准;忍受限度论
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53-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1月任某购买住宅楼。2001年11月某单位欲住宅楼南侧建筑楼房,任某及其他用户予以阻止。同年11月15日,某单位与住宅楼代表王某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其所建楼房不得影响住宅楼采光。但某单位所建楼房建成后,影响了住宅楼的采光,经任某等住户向有关单位反映,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某单位采取补救措施。该单位将楼顶檐遮光的部分拆除后任某主张其采光仍受到影响,故向法院提讼并申请委托有关部门对日照时间进行鉴定。2005年12月,当地气象局对任某住房日照时间时数得出测定结论:在有效日照时间带内,任某冬至日日照时数为0.2833小时,小于国家标准GB50180-93日照时数1小时。但某单位提出该建筑取得行政规划许可,且经当地规划市政设计院的鉴定证明案涉建筑物之间间距符合当地日照间距标准,因此主张不承担采光妨害的赔偿责任。该案历经一审、二审、二审法院再审、申诉再审四个诉讼程序,耗时7年,现已申请最高院再审。一审法院和申诉再审法院认为某单位所建住房对任某住宅日照时间数小于国家标准日照标准数1小时,故判决采光妨害成立;二审法院和再审法院认为经当地规划市政设计院鉴定,案涉建筑物之间间距符合当地日照间距标准,故判决采光妨害不成立。
本案的争议焦点就在于规划许可的取得是否对邻人采光妨害构成免责事由?如果不构成,那么规划许可建筑妨害邻人采光构成侵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对受害邻人如何进行民事救济?由于保护采光的立法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在采光妨害案件审理中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力,因此有必要对采光妨害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我国关于采光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自20世纪初,各国除了以私法的民法规范对建筑物采光的相邻关系加以调整外,还以大量的具有公法性质的行政规范对其进行规制。私法调整主要是指以民法直接调整,公法规制是指由作为公法的环保法、建筑标准法、城市计划法等规制[1]。由此可知,我国采取的是公法与私法并行调整的双轨制模式。私法以《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从相邻关系规范保护采光权,公法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要求对采光权加以规定。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只是原则性地赋予公民采光权,但无论从公法还是私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采光妨害纠纷都存在问题。
首先,从公法角度来看,前文案例中,一审和二审法院之所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判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属于部门规章的国家标准在认定建筑物侵害采光权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以清晰的说明。比如国家标准中关于日照时间和建筑物间距孰优孰劣在司法判定中存在模糊的认识。笔者认为,虽然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制定了有关住宅采光日照的具体标准①,包括日照时间规定和建筑间距。但其解决的是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其可以作为民事案件裁判的逻辑大前提,其有关规定不应直接作为判定采光权是否受到侵害的依据,也不是民事侵权认定的标准,只能作为参考[2]。
其次,从私法角度来说,《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几无二致,只是《物权法》明确规定建筑物不能违反国家有关工程标准,可见我国立法部门将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作为是否构成采光妨害的依据。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工程建设标准是动态的,《物权法》不宜全国划一地规定僵化的具体标准[3]。较为灵活的办法由建设部规定规章和国家标准,立法本意是既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又便于适时修订。但正如前文所述,司法实践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存在模糊性,且由于立法技术、部门利益保护、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种种原因,这些规定大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4],导致同案不同判。以致前文案例中即使满足建筑间距、符合规划许可要求的采光妨害是否构成侵权仍然难以做出有效判断,足以说明现行私法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规划许可建筑侵权的判断标准属于立法疏漏。
三、规划许可建筑侵害采光权的相关问题
(一)规划许可可否构成侵权的免责事由
如前文案例,某单位以建设工程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证明其建设项目手续合法,以其建筑取得合法规划许可作为其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其一,否定说,即规划许可不可作为免责事由。本案一审和申诉再审法院持该观点。原因在于认为行政许可只能证明符合公法上的行政规定,不能证明其没有对邻人采光造成妨害。其二,肯定说,即规划许可可以作为免责事由。原因在于受到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的影响,因为建筑行为本身已获得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并且通常情形下,规划部门在规划时已经考虑了邻人的采光利益,规划许可建筑物通常不会违反当地住宅建设标准的规定,其“行为违法性”难以成立,因此不构成侵权。本案二审和再审法院持该观点。可见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现行立法没有对这类特殊采光妨害类型的判断标准进行明晰的界定所引起的实务裁判的混乱。
笔者对此问题持否定说。依据如下:由于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较少论及,因此借鉴国外学说,法国理论界认为许可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考虑受侵害以外的人的利益而发给的[5]。该国判例也支持这一理由,进一步认为:许可是在保留第三者权利的基础上发给的。德国州法也规定许可仅在保留第三人的私权的前提下才能授予[6]。由于我国行政许可法没有将其作为原则加以规定,因此规划许可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规划许可建筑侵害邻人采光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行政机关违法许可,主要有审查不严和越权审批两种情形,审查不严是指在规划方案审批时对建筑高度和间距的综合考虑不足,对现状地形、地物和规划情况了解不细;越权审批是指明知建设项目不符合相关标准,利用职权违法审批。2)行政机关许可后疏于监管,导致建筑单位擅自加高、延长、移位。3)规划技术条件所限。住宅建筑间距是城市居住区、住宅小区、组团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指数。以间距来衡量日照标准虽然考虑到了房屋间距与日照小时的相关性,但这很难概括房屋的各种排列方式产生的结果,很可能出现建筑间距明明符合法律的规定,而实际上的确存在着采光权侵害现象[7]。那么以此合法性存疑的规划许可为依据的建筑行为自然不能作为免责事由,因此即使存在规划许可,但如果侵害邻人采光权,仍然要承担侵权责任。
(二)规划许可建筑侵害采光权的判断标准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无助、公平合理的精神处理相邻关系,但该规范过于抽象,一旦相邻各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该条款难以作为确定侵权的裁判依据和标准[2]。《物权法》第89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立法确定以国家工程标准作为判断侵权的标准,由于标准的不合理和模糊性,导致司法判决不统一,影响司法权威。在取得行政许可的情形下,标准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且由于工程标准本是判断建筑侵害采光权的专业技术上的参考指标,其是否构成采光妨害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这就需要引进新的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在此笔者建议引受经过日本裁判实务发展起来的“忍受限度论”,以通常的忍受限度作为采光妨害的实质标准。即采光妨害如逾越社会一般人的“忍受限度”,则属违法,构成侵权;反之,如未逾越社会一般人的“忍受限度”,则受害邻人负有容忍义务,即阻却违法,不构成侵权。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建筑物相邻关系较传统的土地相邻关系具有更加复杂的权利和价值冲突,其实质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忍受限度论也体现出浓重的“利益衡量”色彩[8]。因此引受该理论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兼顾个人,他人和社会利益,力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引入忍受限度论也能更好说明规划许可不能作为免责事由,因为日本理论界对违法性的判断是根据“忍受限度论”,在因日照妨害引起侵害时,采取对加害人、被害人、以及地域性因素等进行比较衡量,只有在该损害超出了一般人通常应该忍受的限度时,才认为该妨害行为具有违法性[9]。
忍受限度论多以采光纷争地的地域性、被侵害程度、土地利用的前后关系、损害回避的可能性以及加害建筑之有无公共性等事情作为依据进行综合考量其限度的边界。由于我国司法历来对自由裁量权持谨慎态度,笔者建议对忍受限度论进行改造适用以求更好适应我国实情。鉴于法官的审慎和克制,需要以某种依据作为主要标准进行初判,在此基础上考量其他因素进行利益衡平。由于忍受限度论中的被侵害程度主要是以日照时间作为标准,且我国《物权法》也规定建筑不得违反工程标准,妨碍相邻建筑采光。因此将工程标准中的日照时间作为主要标准较为适宜,前文案例中一审和申诉再审法院以日照时间未满国家标准1小时为由判决侵权成立是适当的。
综上,规划许可建筑侵权判断标准的构建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层次划分,即以当地有无规定日照时间为标准。首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日照时间地方标准的,以当地标准为主,一般来说,地方标准不应低于国家标准,且由于地方标准通常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以及城市规模大小等因素,因其兼顾法律稳定性的要求和采光利益的保护,将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较为妥当。其次,在没有日照时间地方标准的地区,原则上仍以国家标准为主,但由于地方的差异性特征太大,应结合个案进行具体判断,忍受限度论的相关因素考量也就体现了其价值功用。以下简要说明忍受限度论的具体运用:
第一,采光纷争地的地域性。日本《建筑基准法》将所规定的基本地域由4种改为8种,①由于该种划分过于繁杂且在我国实用价值不大,因此将地域分为工业、商业和住宅地域更为简便易行。一般以工业区的居民所要求的忍受程度最高,商业地区次之,最低的为住宅地区[1]。一般而言,采光妨害发生在工业和商业地域,基于确保土地的高度利用将优先保护居住环境的理念,不易构成采光妨害;而在居住地区则相反。比如日照时间即使低于国家标准1小时,工业和商业居民应适当提高忍受程度,保障该地域的经济功能和土地利用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二,房屋利用的先后关系。受害邻人修建住宅在前,而加害人修建住宅在后时,基于既得权不可侵原则,采光妨害较易成立;反之,加害人在前,受害邻人在后,即使低于国家标准1小时,侵权也难以成立。换言之,明知会发生采光妨害而仍在其近旁修建住宅,因采光妨害要求赔偿时,一般不予承认。民法理论称为自甘冒险或危险引受[1]。
第三,采光妨害可否回避。所谓损害之回避可能性,指以采光妨害之发生能否回避作为侵权的重要指标。加害人对于邻人采光妨害的发生,本来能够加以回避而不回避时,采光妨害较易成立。原因在于可以推知其有重大过失或故意[10]。
第四,加害不动产之有无公共性。部分特殊性质的建筑物如城市标志性建筑、高架桥等,由于城市规划的特殊需求及公共利益的需要,一般不适用采光标准的规定。此类建筑物造成的过量采光遮挡,在许多地方制定的建筑采光标准规定中都不认为构成采光妨害,当然需向光线被遮挡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合法使用人进行合理补偿[11]。
结语
目前我国采光妨害纠纷日益增多,鉴于我国采光权保护的立法不完善,对其理论探讨较为滞后,司法实践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统一的裁判规则[11]。特别是规划许可建筑采光妨害纠纷中的法律问题亟待厘清和规范,本文立足我国立法现状和参考日本相关判例学说对其进行探讨,总结如下:首先,基于行政许可应在保留第三人权益的前提下授予,鉴于行政许可在妥善保护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上存在质疑,规划许可不应成为采光妨害的免责事由;其次,由于我国私法对采光妨害构成仅以工程标准为依据,规划许可建筑侵权无法得以有效救济,在此引入“忍受限度论”作为采光妨害的实质标准,同时将工程标准纳入其中,形成与《物权法》接轨的综合判断机制,以期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与公民权利之间进行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99.
[2]孙国富.采光权的意定与法定[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12):244.
[3]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05.
[4]王荣珍.规划许可建筑采光权纠纷的法律问题[J].行政与法,2006,10.
[5]陈华彬.法国近邻妨害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的近邻妨害制度及其完善[C]//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16-317.
[6]金启洲.德国公法相邻关系制度初论[J].环球法律评论,2006,(1).
[7]杨山林.《行政许可法》视野下的采光权保护[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8]张小羿.环境权视野下的相邻关系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28.
[9]罗丽.日本日照妨害救济法理及对我国的启示[Z].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本刊主要发表学术水平高、研究方法新颖的论文,中、英文均可,且优先发表有基金项目的论文(特别是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同时,欢迎汽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撰写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综述与展望性文章。
本刊内容定位
综述・展望研究・开发设计・计算试验・测试材料・工艺・设备节能・排放安全・碰撞
振动・噪声车身・造型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新型式汽车
稿件要求
为保证本刊的学术水平以及满足相关检索机构要求,对来稿作如下要求。
1.必须有创新性、学术性、探索性,立论科学、论据充分、预见准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2.应包括以下项目:英汉对照题目(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汉对照作者姓名、英汉对照作者单位、英汉对照摘要、英汉对照关键词,关键词最好3~5个。
3.来稿以5000字以上为宜,最低不少于4000字。
4.请附论文责任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并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产生的论文首页页脚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具体格式执行《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5.摘要包括中、英文,执行《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英文不超过150个单词。摘要采取第三人称表述,重点报道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具有独创性的具体结果和结论。摘要首先写出作者的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写出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包括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等;最后,写出体现作者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结果和结论,以突出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
6.为了方便读者检索、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请注明论文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上查找。
7.参考文献执行《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建议引用本领域近年研究成果,中文和其它非英文参考文献必须要有对应的英文表述。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
8.本刊为全彩印刷,因此请作者在投稿时使用彩色图片。论文插图必须清晰、规范,请不要以(JPG\BMP、TIFF)格式插入Word文件,应以矢量格式插入Word文件(照片除外),鼠标双击图时可链接原软件。矢量格式有:*.ai、*.eps、*.fig、*.dwg、*.org、*.vsd等。作者照片必须为标准一寸免冠彩照,最好为白底。
9.稿件刊出即付稿酬。被录用稿件的版权(包括纸质版权、电子版权和网络版权)归《汽车工程学报》所有。
关键词:情境教学;光源与照明;教学方法
Applicationofsituationalapproachinlightsourceandlightingprofessionalteaching
YangGuanghua1,NiuPingjuan1,LiYulan2,FuXiansong1
1.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2.AcademyofMilitaryTransportation,Tianjin,300161,China
Abstract:Lampsandlightingprofessionalisacomprehensivedisciplinarythatincludeknowledgeaboutelectronicandelectrical,mechanical,thermal,andindustrialdesignandothersubjects,anditsindustrialproductsarewidelyusedinpeople'sworkinglives.Makingenterprises’demandfortalentasastartingpoint,withsituationalapproach,studentscanbetaughtintuitivelybyusingDIAluxandotherdesignsoftwareabouttheindoorlighting,squarelighting,museumlighting,hotels,othermulti-scenelightingandroadlighting,andrisenfromintuitivetothetheoreticalrange.Itiscompletedatlasttointegratewiththeconsciousandunconsciouslearning,leadingandlearningbyself,rationallearningandperceptuallearning,toimprove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effectiveness.
Keywords:situationalteaching;lightsourceandlighting;teachingmethods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物质及文化的审美要求也日益提高。以灯具为代表的光源照明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在汽车、道路及景观照明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各类光源也为室内外环境增添了美丽的景观和色彩。由于照明光源的使用需求较大,应用领域及环境复杂,涉及知识非常广泛,在实际设计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才能使其在安全、可靠、舒适方面得到保障。光源与照明专业就是学习如何利用及制备传统光源,创新性地制备和利用新型光源的专业,通过学习,学生能并把恰当的光源应用到各个领域,能够使照明达到节能、环保、健康、安全及美观的要求。它是国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并形成了非常庞杂的产业集群。
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及工作中,人们自小到大都在接触光源及照明,包括白炽灯、荧光灯、金卤灯、钠灯、汞灯以及LED光源等,对光源与照明的基本应用非常熟悉。然而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及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很难较好地把握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升设计及应用水平,妥善处理实际应用中包括光健康、光污染等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光源与照明专业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丰富的多场景照明环境中,直接感受各种灯具的应用、各种使用场所的布局和结构、各种装饰材料的组合关系,加深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在光源与照明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情境教学法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和调节3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加或减少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1-3]。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作用来进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入学生的意识之中,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由于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是人为有意识创设并经过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认知。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调动学生情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学生本身的自我认知活动。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与之相区别的是,演示教学法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展现效果。
光源及照明专业主要内容包括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灯、低压钠灯、大功率LED等光源与灯具的教学,还包括室内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演艺照明、汽车电子照明等照明场所及情境教学,实践性强。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实物、图片、场景视频、现场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并且伴有教师的特定讲解,会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健康情绪,从而对课程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2应用方法及程序
2.1DIAlux软件及半导体照明
在光源及照明学习中,运用DIAlux等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照明场景设计,具有非常好的观察便利性以及设计方便性。DIAlux是一款灯光照明设计软件,可免费获得,适用于所有灯具厂家提供的灯具(如图1所示)。DIAlux也是当今市场上最具功效的照明计算软件,它能满足目前所有照明设计及计算的要求。此外,专业的照明设计软件还有:AGI32,LightStar,Lumenmicro,Autolux及Inspire等。
图1
在照明应用中,除了传统照明之外,半导体照明是目前最重要的新型节能光源,已经进入销售及应用,在背光照明、便携照明以及室内外照明方面均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和荧光灯一起成为主要照明光源。在照明环境中,如何充分考虑这些新型光源的特点、相互代替性以及新的灯具及环境搭配等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讲解,如果能配合情境进行深入讲解,教学效果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2.2照明设计要求与企业实际分析
为了服务企业,培养应用型中高工程技术人才,照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为此,我们专程到全国各地的一些企业和公司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现代照明中所用的灯具种类型号非常多,在某一情境下可供选择的灯具不可胜数。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灯具的设计除满足照明中的安全可靠、长寿命、照度、色温、显色性等基本需要之外,还应考虑安装的方便性、造型的美观性、受众的特别关注点、灯具材料的新颖实用性以及节能环保等诸多特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创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精神必须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从而提升环境与人之间的亲密度,最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在调研中发现,灯具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是灯具材料、灯具造型、光型设计以及与环境相匹配的材料光学反射特性。学生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及实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
2.3情境法教学法的应用
照明应用中有许多不同的情境,需要分别创设情境,通常归纳为以下几种:
2.3.1家居及工作间生活展现情境
室内照明中最主要的应用为家居照明和写字楼照明,这两类室内照明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境。家居照明分小、中、别墅等不同户型,侧重点根据主人喜爱的风格决定,更多的是温馨安适;写字楼等室内照明属于工作照明,主要以肃穆冷静为出发点。室内照明的设计把在现场的人们带入相应的场景,或为放松,或为紧张集中精力,从而能够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从这些照明场景中选取一些典型场景,采用不同照明灯具进行照明,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配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把这些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加学生对情境的基本认识,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就可以增加学生的设计视野。
2.3.2广场照明景观演示情境
设计广场及宏大的场所照明需要广阔的思维,应以主要建筑物为中心,设计必要的辅助背景,考虑到白天及夜晚的不同,形成白天风格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夜晚景观则以轮廓性为主,从而演示某一特定场所情境。由于情境的场景通常较大,需要分析光源的应用种类、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广场的应用性质,一般以大功率的高压气体放电灯辅以局部照明的LED光源,从主要照明和背景照明入手,构建演示情境,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2.3.3博物馆再现情境
以博物馆及画廊等为代表的静态照明情境以静态美为主,表现出历史、自然、内涵、时间的凝滞等概念。在这种情境中,丰富的光线表现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用计算机软件再现实际及仿真情境,实际上是把照明设计内容形象化,并随之塑造个人的设计风格。
2.3.4饭店酒吧情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生活节奏和交流需要不同的场景。中国人有着特定的文化,通常以餐饮时的交流为商业交流的主要方式,这时的照明设计以富丽堂皇、风格独特的文化格调,配以辅助的照明,使人处于放松及舒适的情境。由于与西方交流的增加,以私人交流隐私为主的酒吧等也在逐渐增加,这种情境下更多注重安静、隐私、不同空间的隔绝和共享,给人以文雅的感觉。这些情境的照明更多地需要LED的多色照明辅助,需要情境的表现力。
2.3.5演艺表演情境
舞台表演中需要更多呈现动态的效果,通常需要辅以不同的光影表现力,此外还需要音乐音响的配合。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而用计算机控制的灯光照明与音乐配合,一起渲染艺术表现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为关键的是选取的乐曲与不同照明在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这种动态表现需要更为精妙的灯光照明配合,所以需要非常复杂的位置配光以及不同功率照度的光源。由于演艺剧目多种多样,所以照明表现也应给予具体配合,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必须能够呈现出多种表演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演艺照明情境有更为深刻的把握,也对舞台照明的复杂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
2.3.6道路、工厂等公共照明情境
道路及工厂照明更多的是强调安全性、高效性以及节省成本等特点,这些情境与以上情境不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客观、简易、够用,不需要更多的表现力。因此,在这些情境教学中更多的是考虑照明标准规定,包括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必须详细分析照明标准要求,并用相应软件仿真,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应的照明标准的设计原因及目的。在情境设计过程中,把各种相应光源分别表现出来,运用这种直观手段,再辅以教师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展现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观的感受得到增强。
3照明情境教学需要考虑的相关原则
为了更好地使照明理论和情境教学相结合,需要考虑以下应用原则[4-6]:
3.1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人的认知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其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使他们有意识地努力学习,还要分析如何调动情感、兴趣、愿望及潜能等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无意识促进作用。两者统一在一起,会从两个方面同时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无意识学习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影响力。无意识与有意识统一,就是一种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人的学习思维与联想既有秩序,又在自由驰骋,这就达成了情境教学追求的目标。
3.2快乐学习原则
根据人们认知思维活动,其学习效率与心理激素水平是相关的。当教师在轻松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够使学生展开联想,提出问题找出创新点,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照明设计中的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锻炼并最终达到目标,并且尽可能减轻其学习的心理负担。
3.3主导与自主并列原则
情境教学中需要考虑的是主体地位。在当前阶段,可以安排部分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其余多数时间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在完成理论及基础内容讲解后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及探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考虑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保持教师角色的权威性,又能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考虑其学习接受能力,但这种学习是一种接收后慢慢消化的过程,大学的课程往往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所以先主导后交流,先引导后自主是大学学习的教学主线。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
4结束语
光源与照明是一个新兴的特色专业,具有时代感和传统精神,它和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要做好专业教学工作需要下大工夫,从多种有益的教学方法入手。根据这一专业的特点,应用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光源及照明环境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模糊转变为精确和深刻,从喜欢到专业。应从快乐精神、主体精神及意识培养等几个原则入手,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陈秀玲.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兼机制和特点分析[J].教育科学,2003,19(5):24-26.
[2]栾香武.浅谈情境教学法[J].教育探索,1995(5):34-37.
[3]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4]赵洪冰,王忠福.以人为本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126-128.
[关键词]人因工程、大型超市、环境设施、优化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83-01
1引言
零售商市场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从最开始的百货商场,连锁零售到如今的超级市场的模式。超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以其商品的多样性迅速成为人们采购的首选方式,超市不仅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购物理念。可是经过实地考察后也发现了很多大型超市依旧存在很多人因方面的问题,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照明色彩环境设计不恰当,这些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超市市场竞争力,所以以人为本的人因学的相关理论就可以为超市的空间布局,照明色彩环境设计等方面提供可行的方案指导。
2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及其发展
2.1人因工程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sEngineering)是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它是研究人、机器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科学。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生理及心理学、医药卫生学、人体测量学、系统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成果,这不仅使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初具模型,同时也决定了人因工程科学综合且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的领域。该学科的研究目是在保证环境中人的安全舒适与健康的前提下,设计出高效合理的人机环境系统。[1]
2.2人因工程的发展及其在服务业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的萌芽于泰勒(F.W.Taylor)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以及吉尔布雷斯夫妇(F.B.Gilbreth)的动作研究,在工业进步的时代,社会的潮流总是让人去追赶机器的进步,缺乏对人本身的关注,会使人出现工作消极疲惫的现象。人因工程学的兴起于著名的“霍桑实验”,标志着工作效率研究迈入了新时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人因研究使得生产方式从人依附于机器,到以人为本的机器为人而设计的新阶段。
3大型超市的特征
超市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类型,它与传统的制造业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着以下几点典型特征:
(1)大型超市,作为零售行业最主要,最为典型的销售模式,其产品包罗万象。也正是因为它的种类繁多才使得大型综合超市成为消费者出门购物的首选之地。所以,合理有序的将商品进行分配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2)尽管不同超市在商品布局有所差别,但商品种类和商品价值都大同小异,即超市是服务业的一种,它不能提高商品价值以及为商品提供附加价值。所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与服务是如今大型超市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4人因工程技术在大型超市中的移植应用
4.1优化收银台和货架布局
人因工程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为了使各种与人体尺寸有关的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特点。[2]
根据人体测量学以及作业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对A超市的调查后发现:A超市人行过道的宽度设计中存在一些货架过道,商品区域内的通道过窄。在收银台处,狭窄的空间和拥挤的穿梭的人流,客流交汇易造成拥堵,所以需要增加收银区缓冲区域的面积,设立排队区域并且用显目的颜色标识。
4.2超市照明和色彩环境设计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成果中我们得出,人的兴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照明情况的影响。照度作为评价照明情况的基本指标,是衡量超市照明环境是否适宜的重要手段。照度的设置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要注意,一是要满足最低能见度,二是要避免眩光。[6]
以调查的A超市为例,其光照环境如表1所示。
由此计算平均照度为1172.9lx,最大照度3117-最小照度337=2780lx远大于平均照度,所以A超市照度不均匀。
将所测得数据与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相比较发现,部分区域过道照度应该提高,而商品的局部光照应该降低。
除此之外,避免眩光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调查中发现A超市中的眩光主要有玻璃展柜的反射眩光以及商品展台与过道亮度对比过大的反射眩光。应该通过适当调整光源位置,以及减少光源亮度对比来消除。
不同的色彩环境会对人的情绪造成不同的影响,色彩与人的情绪都具有丰富性,但在这其中也并非是无章可循。事实上,每种色彩在人们的脑海中都有其普遍包含的情感内涵,我们要把这种情感内涵运用在色彩设计中。正确表达出商品的特质,增加顾客消费的可能性。
4.3控制噪声和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利用声级计测试A超市的购物区的噪音情况,在日常情况下,人流量较小,噪声测试为60分贝上下,满足人体工程学对噪声环境的管控标准,但在节假日,或者超市促销活动期间,超市内的噪声显著增强,甚至可到达86分贝,在这种环境中,不但会对人的听觉造成一定的损伤,还会使顾客出现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良好的空气环境在顾客的购物过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对A超市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水产,肉食区的腥臭味十分明显,并且水产肉类区与熟食区的距离较近,影响了顾客对于糕点熟食的购买欲望。对此,人因改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布局上,使水产肉类区远离糕点熟食区,以防止鱼肉类食材的腥臭味影响到顾客消费者挑选熟食以及糕点;其次,要按时更换鱼缸中的水,如果出现死鱼要及时的捞出,保证鱼缸水的干净清新。超市还可以摆放空气清新剂等,对不良气体进行稀释;最后,注意通风换气,良好的换气系统可以保证超市的清新卫生。
参考文献
[1]郭伏等.人因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曹琦.人机工程.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
[3]周美玉.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宋组祥.工程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阮宝湘.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阮宝湘编.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朱祖祥主编.人类工效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改;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技校来说,学生的基础薄弱,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无法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各个技工院校都在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地开发实用性、有价值的课程。这些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探究性学习能力强,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把学生的上课地点从教室挪到了实验室,先是讲一大堆的理论,然后老师做示范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再模仿老师做一遍,没有掌握的,教师会再做一次示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以后的工作中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而真正的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传统教学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者分段实施,在教学上各成体系。理论课程在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师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实训课程在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虽能动手操作,但对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而且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训课程并不在同一时段。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统筹,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一体化设备及场地开展实训活动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先要开发教材。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并适用于电工技能工作室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工技能工作室配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采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卡片张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协调工作。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还必须具备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场地,可以尝试开发电工技能工作室,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而且融入企业现场管理的诸多因素,将工作室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实作区、理论教学区、物料管理区、讨论区、信息检索区。
实作区:可以在原电力拖动实验室的基础上,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改扩建而成。实作区共设实作小组10个,每个小组配备电动机实训工具2套,实训操作电路板及元器件2套,可供4至6人完成操作与试车。
信息检索区: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在实作区新建信息检索区。主要由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文字资料组成,包括各类专业教材、参考资料、学术期刊等,可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阅,也可供学生深入研究。
理论教学区:可设理论教学教室一间,供10个教学小组完成教学,期中每个小组配备桌牌一套,由组员自行令名并写上小组座右铭,以此共勉。教学区还可配备多媒体教学用具与白板一块,用于教学和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过程在相应区域内学习和工作,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电工技能工作室多媒体主控台的设计非常实用,该主控台除了控制工作室内各工作岛及其他教学设备电源外,还备有视频网络系统,教师可随时监控工作室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备使用异常情况。另外,多媒体主控台的VGA切换器课也可方便切换投影不同电脑设备的画面,在展示环节的应用十分便捷。在电工技能工作室,可开展“照明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动力系统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装调与维修”“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装调与维修”“机床电气线路安装、测绘、运行与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子任务的教学活动。针对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这门课,学校选取了“家庭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室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公共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工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户外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授课过程中,每次上课,教师都会引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接到任务以后,分组讨论怎样完成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出问题,思考“怎样做和为什么做”,再通过查阅、收集咨询区资料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意识。最后的评价打分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外,企业7S管理制度在一体化课堂中的融入,让学生提前体验了现代企业的工作氛围,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课堂的主体也由老师变成了学生。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