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6篇)

时间: 2024-01-10 栏目:公文范文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科技进塘入场入户、助推健康安全增收”为主题的渔业科技促进年服务活动。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服务,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技术素质,提升渔业科技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围绕《市海洋与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渔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帮助渔民增产增收,确保水产品安全和有效供给为总体目标。重点开展主推品种和技术示范推广;举办渔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渔业专家下乡技术指导;开展渔业科技宣传信息服务等活动。目标:示范推广主推品种4个,主推技术6项;开展渔业技术培训10期,培训渔民500人次,发放渔业技术资料1000份;培育渔业科技促进示范户12户,辐射带动100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组织渔技专家下乡,现场指导养殖生产20次。

三、重点活动

(一)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仪式

4月中旬,举办全市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仪式,部署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市2012年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邀请市渔业研究院专家对与会人员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

(二)渔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行动

根据我市水产养殖实际情况,选择南美白对虾、梭子蟹、海参、中华鳖作为主推品种,选择南美白对虾大棚设施养殖技术、梭子蟹低潮位滩涂围网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与革胡子鲶混养技术、梭子蟹稳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鱼类工厂化养殖技术为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由科技促进示范户养殖示范,科技指导员、责任渔技员同科技促进示范户签订技术指导协议。

(三)渔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为提升我市渔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加快海洋渔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殖实用技术培训,邀请有养殖实际经验的专家、养殖户讲课3次,带领养殖户到周边县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2次,组织养殖户之间互相探讨交流经验1次;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2期;举办渔业职业技能鉴定1期;开展海洋渔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期。

(四)渔业专家下乡技术指导行动

组织有养殖实践经验的专家,深入养殖园区、鱼塘、虾塘、蟹塘、网箱,同养殖户面对面交流养殖技术,共同探讨养殖难题。对养殖生产中一些共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进行立项攻关,已攻关成功的科技成果直接指导养殖户应用于生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邀请大学海洋学院、市渔业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共同参加科技下乡。

(五)渔业养殖自然灾害技术救助行动

针对台风、暴雨、强冷空气等自然灾害,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养殖户预防措施,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灾害损失。台风前到养殖网箱、池塘检查防台工作,台风后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技术救助活动。依托全国水生动物病害诊断技术服务网,建立病害远程诊断系统,通过网络邀请全国专家诊断养殖病害,提升病害防控能力。

(六)渔业科技宣传信息服务行动

渔业技术信息对养殖生产很重要,期刊、杂志上的技术是别人经验的总结,但养殖户很少购买专业期刊和杂志,科技促进年活动要完成技术信息传递最后1公里任务。将根据养殖的不同品种,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寄给养殖户技术资料,使养殖户及时获得新技术、新信息,应用于养殖生产,促进渔民增收。配合市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海洋与渔业科普知识。继续开展村会结对工作,水产学会与松岙镇湖头渡村、裘村镇的马头村结对,做好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

四、进度按排

(一)2012年1-4月,部署与启动阶段。制定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举办2012年全市渔业科技促进年启动仪式。

(二)2012年5-10月,组织实施阶段。按照本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渔业科技促进年服务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各项活动进展情况。

(三)2012年11月,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成效与经验。

五、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与分工。

为加强对全市2012年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海洋与渔业分管局长为组长,渔业科、推广站、各镇(街道)农(渔)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日常工作由渔业技术推广站牵头负责。

(二)精心组织实施,注重工作实效。

市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渔业科、推广站、各镇(街道)农(渔)办开展好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强渔业科技服务,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渔民欢迎的渔业科技服务系列活动。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市海洋与渔业局将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2012年全市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各项支出。各镇(街道)农(渔)办也要积极争取资金,确保渔业科技促进年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课堂-养殖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59-02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江苏是畜牧业大省,2010年,畜牧业产值923.3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1.49%。江苏畜牧业主要以生猪、家禽、奶牛为主,拥有常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江苏京海禽业集团公司、南京卫岗奶业集团等一批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目前1368家规模养殖场成为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力争2013年全省80%以上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

我院地处畜牧业主产区泰州市,办学历史悠久,是东南沿海唯一的畜牧兽医类高职院校。多年来,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自身实际,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双师工作站”,形成了具有畜牧兽医专业鲜明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养殖场”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为了制定出符合养殖企业工作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组成调研团队,于2008~2011年期间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了多次系统的调研活动,举行了多次专业研讨会。在收集和分析调研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实训条件,加强与高邮红太阳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合作,让学生从课堂到养殖场“工学交替”,彻底改变“黑板上养殖,教室里治病”的现状,进一步构建了“课堂-养殖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第Ⅰ阶段(第一学期):感知养殖。在学习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部分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同时,通过学前专业教育、行业专家讲座和参观养殖基地让学生感知养殖环境,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第Ⅱ阶段(第二学期):认知养殖。学生在专业实训室和养殖场,开展岗位基本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了解养殖生产过程,初步掌握岗位基本技能。第Ⅲ阶段(第三、四学期):践行养殖。学生全部进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部级姜曲海猪保种场、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和南京卫岗奶业集团泰州奶牛场等示范区龙头企业,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企业生产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指导学生进行“做中学”和“学中做”,使学生在学技术的同时学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养殖生产过程,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获得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习得职业发展策略。第Ⅳ阶段(第五、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根据江苏乃至东南沿海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针对企业不同的人才需求,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不同生产方向的为期12个月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岗位工作与企业文化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校企共管,实行企业导师制。通过预就业顶岗实习,让学生掌握养殖生产技能,全程实践,能力递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顶得上”的人才。

另外,我们还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示范区及周边养殖企业进行职场体验、专业实践,进一步完善“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巩固学生专业意识,使学生在态度上爱牧、知牧和扎根畜牧业。通过四阶段的综合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养、繁、防、销、管”的岗位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堂-养殖场”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

学院自2008年实施“课堂-养殖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得到了畜牧兽医专家的充分肯定,实现了教、学、做、用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提升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创造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构建了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专家团队,结合“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深入企(行)业调研,在分析岗位群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领域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学习领域的知识、技能、素质标准和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以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融会教学内容,以模块化为原则,构建了以“职业岗位基础学习领域课程”、“职业岗位专业核心领域课程”、“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职业发展领域课程”为核心的全面素质目标培养的课程体系。

实训基地更多元化、规范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上,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合理规划,精心设计,规范建设。学院与江苏高邮鸭集团、南通正大集团进行对接,共建了“校中厂”、“厂中校”以及企业技师工作站。企业负责生产运行管理,企业技师工作站实施专业教学,走企业主体之路,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学院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场地与功能进行了规划,并对各实训室的建设规划进行了论证。目前,完善了4个实训室的建设,新建实训室2个,不但为单向技能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为畜禽饲养工、畜禽繁殖工、饲料化验检验员、动物防疫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等职业岗位专业核心领域课程全部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授课,即部级姜曲海猪保种场、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和南京卫岗奶业集团泰州奶牛场等企业完成,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实现了学院实训与企业生产一体化,技术骨干与教师一体化,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训练。另外,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经开设了“正大班”、“大北农班”、“红太阳班”、“双胞胎班”等校企合作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职业工种鉴定内容,学生每学完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相应的养殖企业生产过程都能有很好的了解和熟悉,专业操作技能显著提升。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以“双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大大提升,“双证”率连续两年达95%以上。该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在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例为1∶10,其中60%都被企业“预定”,还有部分毕业生开始自主创业,就业洽谈会完全成了毕业生的“买方市场”,实现了毕业生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锤炼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以专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制定师资建设规划,聘请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库建设、技师工作站建设,并担任50%以上的教学任务,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利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每年选派3~4名畜牧兽医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提高实践技能。通过“专兼互培、双向交流”制度,培养了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开发了6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在原有两门部级精品课程、三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建设了6门体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发挥了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了一批突出职业岗位技术的立体化特色教材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先后到温氏集团太仓公司、卫岗奶业集团等30多家企业对专业涉及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人才需求、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等调研分析,将职业技术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专业教材建设,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融合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教学相配套、能反映生产实际、体现岗位技术要求和职业技术标准的立体化教材,形式包括纸质印刷教材、软件、多媒体课件、实训教学指导书、视频与音频教材等。

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两年来分别与江苏太子乳业有限公司、兴化双平禽业、南通正大集团等1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职工在职培训、农民培训等培训达1.4万人次,为江苏省饲料企业培训饲料化验检验员200多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科技服务方面,为滨海县、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南通华多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展科技帮扶,协助建立了2家苏姜黑猪扩繁场,推广苏姜黑猪种猪200多头、苏牧1号白鹅5000多只。在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如2011年9月选派3名专业骨干教师赴津巴布韦开展畜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技术人员46名。

参考文献:

[1]宋连喜,等.畜牧兽医类高职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3-45.

[2]陈宏智,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42-144.

[3]徐向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55-56.

[4]唐小芬,柏叶,肖守斌.畜牧兽医专业“农场+公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5):10-12.

[5]禹华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9-40.

[6]范先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69-72.

[7]吴云,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57-158.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篇3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县畜牧兽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牧工作会议及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市局有关要求和安排,周密谋划、精心部署、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定期督查、严格考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

突出畜牧结构调整,按照市委、市政府“夯基础、调结构、育龙头、强科技、攻难关、促增收、奔小康”三农”工作思路。坚持“林缘牛羊,前塬鸡兔,全县养猪”产业格局,着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努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持续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县肉牛饲养量..万头,至年底。占计划的..%出栏..万头,占计划的..%奶牛饲养量..头,占计划的..%肉绒羊饲养量3.44万只、出栏..万只,分别占计划的..%和114%猪饲养量7.23万头,占计划的..%出栏..万头,占计划..万头的..%鸡饲养量..万只,占计划..万只的..%出栏..万只,占计划..万只的..%肉类总产量..吨,占计划的..%鲜蛋产量..吨,占计划的..%鲜奶产量..吨,占计划的..%

全力提升产业规模。今年我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一、抓龙头带小区。加快推进舍饲圈养、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继续完善甘肃永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和佑苏兴民养殖基地建设,改(扩)建永正良种猪场、石湾子嘉宾牛场等标准化养殖小区。西坡石湾子村支部书记任家斌牵头按照“圈舍简易、品种优良、科学饲养、紧跟市场、突出效益”原则,筹资70万元对本村原宏源种业公司制种中心的房舍进行改造,建成了西坡石湾子标准化养牛场,该场占地10亩,现已建成标准化牛舍26间、520o配套建成兽医室、消毒室、饲料库、业务办公室..建50m3沼气池1个,100m3污水化粪池1个;配套建设草棚4间、..平方米,建设260立方米青贮窖2个,运动场..平方米;购大型铡草机2台,打捆机、包膜机一套,农用车1辆,全年青贮玉米秸秆..吨。现存栏早胜、秦川基础母牛80头。并辐射带动周围..户群众发展标准化养牛基地。永正乡友好养猪场建成标准化猪舍4栋,..现存栏良种猪..头,至目前已出栏肥育猪..头,创产值..万元,创利润..万元;五顷原乡龙咀子村建成肉牛养殖小区1个,共建标准化暖棚牛舍54间,..入住养牛户18户;周家乡下冯村冯云建成养羊小区1个,建暖棚羊舍4..o一次性调购波尔山羊..只。

新增规模养殖户..户,全县新建养殖小区(场)6个。占任务..户的..%规模户累计达到..户。

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了加快草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二、抓饲草基地建设。筹措资金10万元,从宁夏固原调购优质紫花苜蓿种子4000公斤,投放到西坡、五顷原等种草示范点上,并派出技术人员蹲点,现场指导种植,共建千亩草带2个,五顷原龙咀子种草点抓住春季降雨的有利时机,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平整土地,一次性完成连片种植紫花苜蓿1048亩。西坡石湾子租地种植紫花苜蓿1026亩。

根据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同时。大力开展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建成五顷等..个青贮示范点。全县青贮玉米秸秆..万吨,占任务的..%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真落实“预防为主,三、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防控结合,综合防治”方针,切实落实“两强一打”防控措施,全年共用口蹄疫苗注射牛..万头(次)免疫密度..%注射羊..万只(次)免疫密度..%注射猪..万头(次)免疫密度..%用高致病性猪蓝耳苗免疫注射猪..万头(次)免疫密度..%用猪瘟苗免疫注射猪9万头(次)免疫密度99.1%用高致病性禽流感苗免疫注射鸡.万只(次)免疫密度..%公路沿线、城镇周围、养殖密集区及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密度均达到..%建立建全了疫情测报网络。加强了兽药饲料经营及养殖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所有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四次拉网式检查,查缴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兽药18件,全部进行了销毁;取缔无证经营户3户,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户,使全县兽药饲料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养殖环境进一步优化。

努力提高新技术普及应用率。一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榆林子、永正、山河、西坡等乡镇建成标准化养猪场10个,四、抓畜牧科技推广。饲养肉猪3240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抓了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山河镇佑苏兴民养猪场、永正种猪场各建成发酵床猪舍一幢,500o三是抓了冻配点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肉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在县实施的良好机遇,新建山河冻配点(处)进一步规范了原建3个冻配点的运行机制,调购西门塔尔、利木辛、夏洛莱等良种肉牛细管冻精7000支,冻配母牛6400头。四是抓了暖棚养畜技术推广。改圈3570间,扣棚5.26万m2扣棚养畜10.33万羊单位;五是抓了饲养方式转变。变散养为圈(笼)养,变自由放牧为设施养殖,变单一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变粗放经营为科学管理,通过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年内共争取到项目投资61.35万元,五、抓项目工作。其中:①《国家良种肉牛补贴项目》冻精补贴5万元;②《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重点建设项目》11.25万元;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9.5万元;④《兴民养猪场建设项目》35.6万元;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县10个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项目和县级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市上已经初验,等待省上验收。

畜牧科技普及率大大提高。一是组织了全县畜牧兽医系统3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二是组织了26名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学习培训考试;三是对全县94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四是聘请大北农集团专家举办了1期微生态健康养猪技术和防疫知识培训,六、抓科普宣传和培训。培训养殖技术骨干120人;五是派员参加北京及省、市业务培训12人(次)印发养殖知识、防疫知识宣传页6000份;六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专业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举办各类培训班,全年共举办饲草种植、加工及调制、暖棚养畜、程序化免疫、设施养殖、快速育肥、冻配改良等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骨干4219人(次)

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全县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始以后,七、抓科学发展观学习。单位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了专职业务人员,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配发了学习笔记,制作了宣传横幅、宣传栏,编发简报26期,职工人均撰写心得体会及调研材料3篇以上,人均记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工作作风得到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我不懈努力,总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与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是林缘和前塬养畜进展不平衡;二是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三是缺乏大项目的带动,发展资金相对匮乏。

三、2011年工作要点

以肉牛羊规模养殖为重点,2011年全县畜牧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及省、市、县产业开发导向。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着力组建养殖公司、养殖协会,走前塬猪鸡,林缘牛羊的发展模式,扶持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采取国家项目扶持,1积极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等办法,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年内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规模养殖场,重点抓好佑苏兴民养殖基地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石湾子良种肉牛繁育场的改扩建,永正种猪场监控设施安装工作。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以林缘乡镇为基地,以牛羊设施化养殖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

500亩草带3个,2抓好草产业开发。全县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万亩以上。建成千亩草带3个。其中林缘西坡、五顷塬、三嘉三乡镇,每乡各建1个千亩草带,山河、湫头、西坡三乡镇各建1个500亩草带。林缘养牛规模村全部推行玉米秸杆青贮技术、舍饲圈养和良种冻配技术,重点扶持石湾子、西渠、龙咀子、关川、西沟、等5个千头肉牛养殖规模村,使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和项目扶持。

力争落实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3抓好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县好农标准化养猪小区建设》县西坡石湾子良种肉牛繁育场建设》等项目的争取工作。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篇4

上下一心共筑高质量发展之基

(德惠市畜牧业管理局汇报材料、经验做法德惠养殖业)

各位同仁大家好: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工作列为重点,常抓不懈,备受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曾在国家验收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果时,获得了农业部评估组的高度认可。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养殖档案管理,按照省、市关于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畜禽养殖档案建立的实际情况,自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目前,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作汇报如下。

一、行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档案建立水平良莠不齐

德惠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长春、哈尔滨两大城市之间,京哈高铁、京哈高速、京哈铁路和102国道四条干线平行贯穿德惠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全市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共辖19个乡(镇、街),297个自然村,总人口近100万人,耕地面积21.4万公顷,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畜牧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截止2022年末,直连直报系统中共有规模养殖场605个,规模以下养殖户2196个,散养户57942个,全市生猪发展到135万头、肉牛发展到7万头、肉羊发展到7万只,蛋鸡存栏450万只,肉鸡出栏8000万只,是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市。

虽然我市畜牧业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着养殖档案建立不规范的问题。有的畜禽养殖主体文化程度较低、法治意识淡薄,在养殖档案记录填写上依然习惯性沿用传统的记录方式,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养殖档案。对此,我们通过仔细研读,领会了省、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在长春市级相关单位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德惠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

二、成立组织明确各级责任,落实经费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行动方案,我局成立了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德惠市畜牧总站站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动物检疫站站长、疫控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畜牧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疫控中心的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同时成立了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专家组,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畜牧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疫控中心各选派一名业务骨干为组员,专门负责培训及督导工作。

为确保整治规范年行动取得实效,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目标,建立了包保责任制度,在畜牧总站遴选出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组建了养殖档案指导服务团队,分别包保各乡(镇、街),与各乡(镇、街)的技术指导人员直接对接,深入养殖场户开展养殖档案规范建立指导服务。同时在资金方面,我局经过多方协调,在德惠市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整治行动争取到了25万元的专项经费。

三、队伍建设打造“三位一体”,长效监管依托“捆绑管理”

我们在成立组织、落实经费后,立即开始实施全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我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了省、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精神,下发了《德惠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在各乡(镇、街)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的醒目位置共悬挂了100余条宣传条幅。服务团队技术人员下沉到包保乡(镇、街),将1万余张宣传单(明白纸)逐村逐屯逐场逐户地发放到养殖主体的手中,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宣传,广大畜禽养殖主体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规范记录养殖档案的重要意义,而且也了解到规范记录养殖档案不仅是《畜牧法》规定的法律义务,更是他们应尽的法律责任,如不遵照执行,将依法受到惩处。通过宣传发动,广大养殖主体的心态从消极转变为积极,愿意接受技术服务人员的指导或主动规范填写档案的各项记录。

二是培训检查阶段。在历年组织的培训中,始终把养殖档案的建立作为重点内容,多次安排课时,反复示例讲解。今年按照省里的养殖档案格式版本,印刷了足够数量的养殖档案记录本,免费发放到各乡(镇、街)养殖场户,统一按新的版本格式指导规范填写。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专家组成员首先在3月8日至3月16日,连续利用两周时间,对畜牧总站的包保人员开展了精准培训,进行了细致讲解,分别模拟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不同养殖品种的规模养殖场,一项不落的模拟填写档案,直到能够全部熟练填写正确为止。随后,专家组又于3月17日至3月18日,对各乡(镇、街)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依次对各项记录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了模拟填写。在4月16日至4月17日,畜牧总站组织部分养殖主体参加了长春市畜牧总站举办的养殖档案培训班。至此,总站包保人员--乡(镇、街)技术人员--养殖场户“三位一体”的培训全部完成,形成了业务交流指导体系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在3月22日至4月23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服务团队的包保人员,深入走访所负责辖区的所有规模养殖场,一对一指导养殖档案的规范化填写。并在6月7日至6月18日,利用两周的时间,专家组成员深入各乡(镇、街),进行了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了整改意见。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篇5

工作总结

忻府区10万农户,33万多农业人口,是忻州市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2004~2005年度我区实施的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专业、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专业和温室蔬菜大棚高产种植技术专业为培训内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省农业厅,把2004年度的“山西省农业科技下乡入户工程启动仪式”放在了我区奶牛养殖业发达的义井乡真檀村举行,这不仅是对我区农业部门的高度信任、对全区农业科普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区乃至全忻州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促进。自承担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二00四年~二00五年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阎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未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来、区团委书记李文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建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山西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04年冬2005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05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05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05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⑴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⑵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3)玉品种优化技术(4)玉米化控技术(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奶牛高产养殖技术、:(1)奶牛品种改良(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3)奶牛高产养殖(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曹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养殖培训个人总结篇6

一、组织领导到位。

成立了禽畜防治工作指挥部,负责本镇禽畜疫情防治工作。动员、组织、协调和督导各村落实禽流感防治工作措施,由镇长任总指挥,主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兽医站站长、药材公司经理等为成员。书记、镇长亲自抓,负总责。指挥部下设禽畜疫情防治工作办公室,由主管副镇长具体负责。定期召开包村组长会议督导、汇报排查免疫情况。

二、监测排查到位。

搞好禽畜疫情防控,必须对禽畜严密排查,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各村兽医人员担任专职疫情监测员,配合包村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各村展开拉网式排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畜),并排查情况登记造册,经排查未发现疫情。

三、消毒免疫到位。

在各村深入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对禽类养殖场所定期集中清扫,做到一日一清扫、一日两消毒。采取镇干部、村干部、兽医人员"三包一"的形式,对禽畜特别是新购进的牲畜及时进行检疫和免疫。同时,在镇村干部督促检查下,实施动态管理,认真做好耳标卡带、免疫证发放和档案建立工作,确保了辖区内牲畜的口蹄疫免疫率、耳标卡带率、免疫证发放率、防疫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100%。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80大寿祝词
  • 下一篇:高中生励志语录(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