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6篇)

时间: 2024-04-23 栏目:公文范文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篇1

【摘要】将头孢硫脒粗品和二环己胺反应得头孢硫脒二环己胺盐,所得胺盐用水和四氢呋喃(THF)作溶剂,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4.5,滴加THF,头孢硫脒结晶析出。所得的头孢硫脒纯度高、稳定性好。该方法可用于纯化头孢硫脒及对照品的制备。

【关键词】头孢硫脒;二环己胺;纯化

头孢硫脒是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自主研发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肠球菌有独特疗效,临床上使用广泛。

头孢硫脒具有两性离子内盐的独特分子结构,遇热、遇光、遇湿不稳定,易分解变色。头孢硫脒在合成过程中使用溴乙酰溴,如果处理不当,易在产品中残留溴离子。此外在缩合反应中,溶剂系统选择不好,不易去除杂质,造成粗品含量低。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高纯度头孢硫脒的方法,将头孢硫脒粗品和二环己胺反应制得头孢硫脒胺盐,用水和四氢呋喃(THF)作溶剂溶解所得胺盐,并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4.5,继续滴加THF,头孢硫脒结晶析出,得到高纯度头孢硫脒。

1实验材料

1.1供试品与试剂

头孢硫脒粗品由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提供,批号920403;二环己胺、丙酮、乙醇、异丙醇、THF、盐酸等均为化学纯试剂。

1.2仪器

HPLC采用Agilent1100,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恒温水浴;电动搅拌器;真空干燥箱等。

1.3色谱条件

色谱柱采用Spherisor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2.76g,柠檬酸1.29g加水稀释成1000ml)(20∶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室温。

2实验方法

2.1头孢硫脒二环己胺盐制备

20℃,向11.9ml的二环己胺(0.06mol)、20ml丙酮和2ml水中逐步加入头孢硫脒粗品17g(0.037mol,含量92%),溶解后,搅拌15min,将料液滴到300ml丙酮中,析出白色沉淀,过滤,用50ml丙酮洗三次,过滤、干燥得头孢硫脒二环己胺盐20g,纯度98.1%;其中头孢硫脒含量为68.79%,141℃以上分解;1H-NMR(δCDCl3):1.22[m,16H,硫脲上-(CH3)2-];1.22~2.09(m,20H,环己烷上-CH2-);3.04(m,2H,环己烷上-N-CH-);3.23、3.51(d,2H,J=18Hz头孢烯2位CH2);3.77(d,4H,J=10Hz,-S-CH2-,CH-N=);4.95(m,2H,-CH2-O-);5.20(d,J=12.5,Hz头孢烯6位H);5.62(s头孢烯7位H)。

2.2头孢硫脒纯化

25℃,15.2g(0.025mol,纯度98.1%)上述工艺得到的头孢硫脒二环己胺胺盐,悬浮于5ml水和50mlTHF的混合溶剂中,搅拌下用盐酸调pH至4.5,加1g活性炭脱色0.5h,过滤,滤液中滴加THF300ml析出晶体,降温至0℃,搅拌1h,过滤,用丙酮40ml洗两次,抽干、干燥,得头孢硫脒精制品9.18g,收率86%,含量(HPLC)99.5%。

3结果与讨论

现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精制方法很多,如将头孢硫脒粗品用溶剂处理、经成核作用、控制过饱和浓度的结晶方法[2]。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酸、碱调等电点的方法;用酸、碱精制法易破坏头孢硫脒的β-内酰胺结构,如开环可造成产物降解,产品含量降低,对产品稳定性造成影响。此外还有采用溶析法,该方法需大量溶剂,成本高;蒸馏结晶法,缺点是成本较高,难操作、质量难以保证。

本研究通过形成头孢硫脒胺盐,从胺盐中进行头孢硫脒重结晶的两次纯化过程来制备高纯度头孢硫脒。每摩尔头孢硫脒粗品需1~3mol的胺(如三乙胺、二环己胺、特辛胺、二苯胺、二异丙胺、N-叔丁基环己胺等),成盐反应对温度没有特别要求,可为常温。分离头孢硫脒胺盐可通过加入有机溶剂(如丙酮、异丙醚、THF、二氯甲烷等)使胺盐沉淀出来,而杂质则溶解在溶剂中,所得胺盐纯度可达98%以上。

头孢硫脒胺盐可溶于水,用活性碳脱色,过滤,用无机酸调节pH值为4~6,得到头孢硫脒,然后用适当的溶剂(如丙酮、乙醇、异丙醇、乙腈、THF等)将其析出,经过滤、干燥得高纯度的头孢硫脒,其杂质少,含量可达99%以上,稳定性提高。

本文采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溶剂量少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通过两次纯化工艺过程,得到高纯度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可用于纯化头孢硫脒及对照品的制备。

参考文献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篇2

该健康通告的,对大豆蛋白食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新型大豆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是有力支持,也因此将给人们带来数以百计的新式食品(如蛋白质粉),使更多的人能够更容易地每日服用所需的25克大豆蛋白,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

那么,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蛋白质粉,您该怎么选择呢?

蛋白质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种蛋白质混合粉,现在最新的一种是将乳清蛋白、酪蛋白、卵蛋白按比例混合,因它们的消化吸收速度不同,所以能为人体提供稳定持续的氨基酸供给,效果之强甚至超过了纯乳清蛋白,在美国市场上独领。另一类就是纯乳清蛋白粉,一个是分离型乳清蛋白,另一个是浓缩型,它只是比分离型的多10%的脂肪、乳糖、矿物质等。在各种蛋白产品中,乳清蛋白的蛋白质效价、生物效价和蛋白质净利用率均优于大豆蛋白。

市场上的蛋白质粉品牌多,价格不等。如何评估产品的性价呢?很简单,一是要看产品的氨基酸品种和含量,其中重点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为这些是人体无法合成,必需靠外部摄取的;二是要看产品的包装规格。

八类人适合补充蛋白质:

(1)欲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的人士;(2)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肿瘤、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脱发、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等;(3)喜欢美容的人士;(4)健身运动的人士;(5)学习考试需要补脑的人士;(6)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7)孕妇;(8)体质欠佳的老年人。

产品:澳奈斯蛋白质粉

规格:400克/罐

参考价格:88元

食用方法:早餐后5~10分钟内,用1勺(约5~8克),加在40℃以下温水、牛奶或饮料中溶化后食用。本品为原味无添加任何调味剂,建议在饮用时,适当添加蜂蜜。

特点:本品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富含18种氨基酸并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并添加专利酶配方,能帮助消化,吸收速度快,能强化、调节身体机能。在运动健身后使用,效果更佳。

产品:新西兰十一坊纯乳清蛋白质粉

规格:300克/罐

参考价格:180元

主要成分:每罐含蛋白质240克。

食用方法:儿童每日1次,每次半勺(约5克);成人每日1次,每次1勺(约10克)。

产品特点:本品为100%纯乳清蛋白,营养价值高,吸收速度快,服用后几分钟内即可使肌肉内的氮达到峰值,从而提供大量的必需氨基酸。

产品:汤臣倍健纯乳清蛋白粉

规格:400克/罐

参考价格:150元

食用方法:儿童每日1次,每次半勺(约5克);成人每日1次,每次1勺(约10克)。

特点:汤臣倍健纯乳清蛋白粉以新西兰进口的纯乳清蛋白粉直接罐装而成,为100%纯新西兰乳清蛋白粉,蛋白质含量高达83%。营养价值高,吸收速度快,能均衡提供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易溶解,口感爽滑。

产品:安利纽崔莱蛋白质粉

规格:400克/罐

参考价格:220元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篇3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年以来,我镇共引进**厂、**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平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大就业容量。

(二)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一是要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我镇的实际和特点,切实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能,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提高****的影响力,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强与规划、土地、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逐步调整项目建设整体布局。要突出招商选资,除常规企业外,让一些技术含量高、贡献力大的企业落户我镇。围绕****冶金园区的优势,深度推进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产业生产配套的大项目,推介一批能带动全镇产业整体发展的重点项目,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一是要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进入,从投资经营和政策等方面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公平和竞争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二是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加强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公程序,改进审批办法;三是要突出重点,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差异大,要从实际出发,实行重点突破,尤其是结合****冶金园区的成立,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现代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点行业。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健全完善配送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初级卫生保健、信息咨询、商品中介服务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

4、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主要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镇建设、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游、鄂伦春风情游,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同时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改革,应用市场机制加大景点建设力度。

产业调研报告(二)

一、调研目的任务

近十几年来,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文化理念以及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工作的压力影响下,人们渴望放松的心态使休闲服装成为一种新兴服装产业。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休闲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服装产业中已渐居主导地位。面对休闲服装如此巨大的市场,各服装生产厂家争先恐后生产休闲类服装,比如以纯,班尼路等。本文对“以纯”和“班尼路”休闲服装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方法途径及工作过程

这次调查我们用了观察法以及室内研究法,在国庆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前往东莞莞城区进行实地的调查。其中,一人负责拍照,一人负责跟店员沟通,两人负责对顾客和路人进行访问对班尼路和以纯满意程度等问题。回到学校后,我们从网上查找班尼路及以纯的一些相关资料,从中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三、调查的内容和项目

1、经营理论和组织架构

班尼路(东莞市莞城区西正路西城文化广场分店)

以纯(东莞市莞城商业中心东南分店)

以纯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中国时装之都”东莞市虎门镇,是东莞市东越服装有限公司旗下的休闲品牌之一。以纯以休闲服装为主,具有浓郁都市生活气息行业清纯艺术气质,倡导“HO”(H-HealthyH-happyO-open)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以纯品牌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已超过5,000家专卖店。致力于通过提供平价、优质的时尚服饰,以引领顾客的穿衣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以纯成为顾客首先的服装品牌,打造国际领先的时尚服装零售品牌。曾在中国获颁“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以纯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很多地区建立分销中心;通过专卖店直营以及加盟店销售,以在中国首创特许加盟的形式经营,目前在中国大陆有3000余家专卖店(加盟店),并在香港、东南亚进驻。

2、产品形象

以纯和班尼路都以休闲服为主导

风格特点

班尼路:“班尼路”产品,特别适合较为含蓄、注重质料而又追赶潮流的顾客穿着,善于集合当季流行元素,如在服装的颜色配搭及各种配衬品中渗入潮流成分,既深入大众潮流,而且又穿着舒适、大方自然。

以纯:以纯产品设计重于面料的处理与组合上,如厚与薄,单色与花色,显得别具一格,给人感觉是“休闲典雅”,设计手法追求简单明快,领部的独特设计,前襟的不对称设计,都给服装注入新鲜的感受,跟随时尚、简洁大气,中稳重但不乏朝气,能体现现代化新青年,自由与创新,舒适与雅芳,平静与激情,纯朴的时尚追求与向往。

品种

以纯有五大系列服装,包括休闲服,运动服,S女装,童装,商务装。

班尼路则有休闲服,针织衫、西服、衬衫、牛仔裤、羽绒服、裙子。

质量价格

班尼路与以纯都很注重产品质量,引进先进设备和严格检验制度,保证产品高标准;而在价格方面,以纯专卖店产品价位大约在100-500之间,而班尼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学生群体。

3、门店形象

班尼路:班尼路入口由班尼路和其旗下品牌生活几何共同组成,标牌则以金典黑为底色,收银台以白色墙为背景,柜台则以金属质感的材料组成,平常化的衣服版设,门则用玻璃拉门,无不体现贴近大众化的设计,简单明了的设计,给人一种平常感,更贴近大众化的设计,简单中又不失一份紧凑,体现了班尼路的经营理念。室内装修,灯光,货场摆位设计,货场整洁及背景音乐协调配合,形成了舒适的购物环境

以纯:不同地区的以纯专卖店店面整体装潢风格可能有所差异,但都没有脱离出整体的框架。无论店面大小,首先给人直观的印象就是“潮”。以纯的橱窗设计采用了落地窗模式,不仅直观鲜明的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使自己对时尚的见解充分的展示在顾客面前,使顾客不用走进店内就能为之吸引。同时,落地窗的设计也为品牌的宣传提供了窗口,可以说是“一石二鸟”。采用的木质乳白色的陈列架,模特陈列在陈列架的最顶层,不占用太多空间同时起到了很好的陈列效果,因为顾客从进门时就可以看到,此外,木格层的充分利用也使得店内看起来井然有序,作为陈列柜给人的感觉是简约却不简单,它能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力

4、店铺环境

班尼路:位于十字路口处的繁华路段,是几条购物街的交汇处,大多是学生的购物中心,临近有其它衣服、鞋子、包包品牌专卖店。

以纯:首先处于市中心的繁荣地带,位于十字路口旁,临近有百佳超级市场,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

5、顾客情况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班尼路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学生,店内的流动人数和挑选人数较多,很少有人主动询问商品,实际购买的人数较少,购买数量大多为一两件。以纯的消费人群大多是工作白领,学生较少,店内流动人

数和挑选人数较班尼路少,主动询问商品的人相对班尼路多,实际购买人数也较少,购买数量大多为一两件。

6、服务情况

班尼路:重视整体客户服务,包括销售前服务如售货员服务及售后服务如货品更换,裤长改短。以纯:销售服务包括:等待、接待、展示、介绍、试用、收银、送别全过程。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必须紧记了解服务顾客的5S原则:迅速(SPEED)、微笑(SMILE)、诚意(SINCERITY)、利落(SMART)、研究(STUDY)。

四、遇到的问题

五、分析与归纳

1、“班尼路”深入大众潮流,以物超所值,大众化作为品牌理念。

现在一二线城市,班尼路被更为时尚的品牌围剿,成了便宜服装的代名词,消费者穿后不能产生荣耀感。当班尼路“沦落”到三四线城市,那里的客户群几乎被快杂货店的低端品牌垄断,班尼路同样难以生存。班尼路现在最重要的是放下所谓的品牌尊严,开始重塑品牌

2、以纯以其紧贴时尚、角逐流行、简洁大气的设计作为品牌理念,要想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休闲服著名品牌,在整合传播和品牌建设上还需再下功夫。

3、班尼路把品牌定位年龄在18-40岁的人士,主打年轻路线,以男、女、中性的休闲服为主。为大众提供日常生活的基本装束。

4、以纯把品牌定位在:

18岁到30岁的年轻群体,他们富有青春活力、注重健康、热爱运动、追逐时尚、有主见、是享受愉悦生活的个性人士。

5、班尼路的“造牌”工程:。明星固然能带动一时、一定的销售,但长期代言的成本对于新生品牌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班尼路公司的后继资金能否保证会是个未知数。而且明星代言的风险是众所周知的,明星与品牌的适配性,明星的知名度变化,明星的个人问题等等,一旦出现问题对代言品牌的打击甚至可以是致命性的。班尼路公司多品牌战略下的高速增长确实存在着隐忧,而且子品牌在各自品牌经理的经营策划下也有点不战自乱的感觉。

6、以纯的宣传优势,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以纯通过独树一帜的营销方法、对企业发展的热诚追求、对人才的渴望与关爱。在服装业界拥有良好的业界口碑,20**年获得了20**年世界杯的特许销售权利,再配合上专业的推广,将让加盟者受益于“以纯”的品牌效益。

六、调研结论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整个产品从品位定位、价格定位上打破,向上、向下延展做不同的功夫,认认真真地去研究消费群体。质量造就品牌,保证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持续提高,让消费者满意。“造牌”工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切勿一味追求明星效应,更应重视产品质量与消费群体的锁定等实质性问题。

七、建议

对以纯的建议:以纯服装的定价与消费者所能接受的价位不符,结果造成目标消费者由于价格因素而对以纯望尘莫及。在定价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让大多数消费者能接受;以纯公司现推行全球化的经营策略,代言人以国际明星为主,个性时尚,色调多以黑白灰为主,但以纯在中国的发展未过多考虑东方人的传统,因此一些消费者因东西方文化差异而排斥以纯国际化服饰风格,造成了目标消费群体的流失。因此,在经营策略方面,应多考虑一下东方人的传统,改变一下服饰风格、色调;我国现在休闲服装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个别品牌设计方面存在抄袭,而且服装样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以纯应该不断推陈出新,大胆设计,求同存异,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将会获得休闲服装市场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篇4

摘要: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液中往往都含有蛋白质、核酸等杂质,因此需要分离纯化。只有高纯度的透明质酸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工业效用,但是分离纯化的方法却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方法有过滤法、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而不同的方法又将导致操作、成本、和纯度的不同。因此本文将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分析各种透明质酸分离纯化方法。

关键词:透明质酸多糖发酵分离提纯过滤凝胶层析离子交换

中图分类号:Q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简称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由D-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的酸性高分子粘多糖。HA具有许多天然多糖共有的性质:呈白色,为无定形固体,无臭无味,有强吸湿性,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它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大分子保湿剂,用于眼科显微手术、关节炎治疗、高档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1]。

1分离提纯透明质酸

发酵法生产的HA具有分离精制容易,保湿性强,品质稳定,产量大等优点,目前已得到广泛使用,并已成为研究HA生产的主要方向。由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的透明质酸粗品都含有菌体,杂蛋白、核酸等杂质,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工业上常用的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1.1过滤法

过滤法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的HA是一种简单有效并可以规模化生产HA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有效地除去菌体和杂蛋白,对分子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邓禹等[2]采用25g/L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以发酵液质量1.2%的混合硅藻土为过滤助剂,过滤温度为60℃,pH为7.0的透明质酸发酵液预处理工艺,完全去除了透明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和蛋白质等杂质。采用这一工艺得到的成品透明质酸中葡萄糖醛酸含量达46.39%,蛋白质含量仅为0.047%,分子量为190万,提取收率为91.3%。这种方法利用三氯乙酸灭活菌体并使蛋白质变性沉淀,然后以硅藻土作为过滤助剂吸附、截留蛋白质和菌体的透明质酸发酵液预处理方法。

1.2凝胶层析法

凝胶层析法是生物化学中一种常用的分离手段,凝胶层析是依据不同分离纯化目的和HA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分子筛进行分离纯化的,透明质酸分子量达几十万到几百万,而蛋白质的分子量仅为几万,所以选择合适的凝胶可以起到分离纯化的效果。吴华昌等[3]采用葡聚糖凝胶G-100,以0.1mol/L氯化钠溶液为洗脱剂,以HA提取率与纯度为指标,对HA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再用醇沉法提取HA,拟达到提高HA提取率和纯度的目的。在优化的凝胶层析条件下,HA提取率达到79.85%,蛋白质去除率为84.93%。

1.3离子交换层析法

如果采用化学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透明质酸,纯化过程中的pH值、光、热和还原剂等因素易导致其黏度发生不可逆的下降。而在进入HA纯化阶段后,由于离子交换层析等具有选择性吸附特点的层析技术已经成为分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有效方法。倪杭生等[4]采用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交换剂的离子交换柱,和经组氨酸基团修饰的强碱型阴离子树脂为交换剂的离子交换层析柱串联。选择以氯化钠溶液为洗脱剂,在优化的洗脱条件下,对HA粗品进行分离纯化,纯化重量收率为58%~61%,分子量近100万。HA粗品溶液先通过交换柱,其中主要杂质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能与强酸型阳离子发生交换吸附而被纯化。

2透明质酸分离提纯方法的分析总结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是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关键步骤之一,而目前报道的去除HA发酵液中菌体和蛋白质等杂质的方法有过滤法、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虽然过滤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试验重复性好、成本低廉,且能有效去除蛋白质类杂质,但提纯效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这种方法通常只用于透明质酸的初期分离纯化。凝胶层析是基于被分离组分之间的分子量大小不同而起到分离的效果,这样就避免了化学方法纯化HA过程中的pH、酶、光、热和还原剂等因素导致糖苷键的水解或分子间解聚,避免了黏度发生不可逆的下降。但凝胶层析法成本较高,且分离提纯HA的提取率也比较低。离子交换法基于被分离组分与交换剂之间存在的静电作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条件温和,不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这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与化学提取法相比,离子交换法的提取率还较低,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修饰比较困难,因此在离子交换剂的选择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基团修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面对这诸多问题每种分离纯化方法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一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不能达到很高的纯化程度,只有根据制备HA的不同要求在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对工艺过程和方法进行系统优化,才能获得高纯度、高分子量的HA。因此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HA往往是由多种分离纯化方法联合完成。所以,对于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提取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3透明质酸展望

2004年全球的HA在化妆品和医疗用途上,销售总值高达30~40亿美元,还以每年20%的递增率增长。在HA的研发上,国内外学者开始着重于对HA进行修饰及对其衍生物的应用进行研究,以解决纯HA易溶于水、吸收迅速和在组织中停留时间短等特性。在HA分离提纯工艺研究的重点将是对分离纯化方法优化组合,精细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分离纯化工艺的安全性,操作上的简捷性,探索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在提高HA纯度的同时尽量保持高的分子量。因此,HA的研发以及纯化工艺的改进将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尚志,张青春,张辉等.透明质酸(HA)的功能和生产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88-89

[2]邓禹,堵国成,李秀芬等.基于发酵液特性的透明质酸提取预处理工艺[J].过程工程学报,2007,7(2)380-384.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篇5

关键词:农民纯收入;收入来源;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3

近年来,山西省农民纯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及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现象依然明显。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制约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研究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具有实用价值。

一、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构成及分析

国家统计局在对农民纯收入的来源进行统计时,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划分为工资性、家庭经营、转移性和财产性纯收入。山西省在分析本省农民纯收入状况时,也依据这样的口径,从以上四个方面处理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通过对2004年-2012年山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绝对数比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总量及其构成各收入量都在不断增加。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589.6元持续增长到2012年的6356.6元;人均工资性纯收入由2004年的987.5元连续增加到2012年的3175.5元;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除2009年稍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年份也在逐年增加,家庭经营收入由2004年的1497.2元增加到2012年的2334.4元;人均转移性纯收入也出现较大增量,从2004年的69.3元增加到705.3元;人均财产性收入从2004年的35.5元增加到2011年的170.8元。

从收入构成的增长速度比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589.6元增长到2012年的6356.6元,增长近2.5倍,平均每年增长12.1%。2012年的人均工资性纯收入为3175.5元,是2004年的3.2倍,平均增长率为15.7%,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快于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所以,山西省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2012年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334.4元,是2004年的1.6倍,平均增长率为6.1%,其增长速度要明显慢于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从收入构成的比重来看,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在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38%逐年增长到2012年的50%,增幅为12%。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从2004年的58%逐年减少到2012年的37%,降幅达到21%。所以,人均工资性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及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抵减程度,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均转移性纯收入和人均财产性纯收入。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收入增长在相当程度受益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人均转移性纯收入由2004年的2.7%增长到2012年的11%,增长幅度较大。而人均财产性纯收入则出现较小幅度的上升,从2004年的1.4%增加到2011年的3%,2012年又降为2.2%。

二、山西省农民收入现状

1.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水平低

自2004年以来,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依旧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4元,而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89.6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46.8元;到2008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97.2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4760.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3.4元;截止2012年,山西省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差更大,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6356.6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916.6元,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560元。从相比较的结果看,2004年以来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世界标准相比也是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2年)》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2年根据此标准,山西省农村有452万贫困人口,占到农业人口总数的18.8%。如果按照世界银行450美元(按2012年汇率折算为2840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山西省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和比例会更多。

2.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是相对于山西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而言的。2004年-2011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GDP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要明显低于山西省GDP的增长率。如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589.6元增长到2012年的6356.6元,平均每年增长12.1%。2004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为3479.3亿元,2012年按该法计算的GDP为1211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02.9元,2012年该数据增加到20411.7元,年均增长率为12.6%。

3.山西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从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额来看,这一差距在逐年扩大。如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89.6元,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8428.8元,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额为5839.2元,从该年起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递增现象。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突破10000元,为10739.1元,到2012年该差距由6356.6增加到20411.7元,剧增到14055.1元。

从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比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也呈逐步扩大的态势。2004年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5∶1,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比增大到3.4∶1,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57∶1,是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比最大的一年,2011年与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比都有所减少,分别降为3.51∶1和3.21∶1。从城乡收入来源的角度,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都在逐渐缩小。工资性收入差距比由2004年的6.42:1逐步缩小到2011年的4.9:1;财产性收入差距比由2004年的2:1降低到2011年的0.45∶1。2004年-2008年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差距比呈减少趋势,2008年后的收入差距比逐年增大。2004年收入差距比为45.4∶1,2008年降低到23.9∶1,2011年又增加到31.5∶1。

4.山西省农民纯收入的区域性不均衡现象明显

山西省部分年份和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便比较山西省不同地区农民纯收入的差异、以及与山西省和全国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状况。从《山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历年来农民收入最高的地市为太原市。2004年太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73元,全省平均水平为2589.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56%,全国平均水平为2936.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9%。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地市为吕梁市,人均纯收入为1765,只占到占到全省平均水平的68.2%、全国平均水平的60.1%、太原市的45.6%。到2011年,太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88元,比全国平均高出27.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8.7%。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地市为晋中市,人均纯收入为3564元,分别占到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3.6%和51.1%。

三、制约山西省农民纯收入增长的难点

1.增加工资性纯收入的难点

1.1农民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由于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普遍采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为主,由此形成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特征相背离。在文化素质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大多为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数量较少,使农业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外出务工主要依靠劳力,从而限制他们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其他途径收入来源的可能性。

1.2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乡户籍壁垒及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农村居民难以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城乡没有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方面得到形成统一的待遇;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由于城乡分割体制的存在,使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没有得到其应有的保障,“农民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拿着最低的工资”,这些会降低他们外出务工的愿望。

1.3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程选、康慧指出城镇化水平对全省农民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推进城市化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讲,城镇化对收入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发生作用,城镇化水平越高,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大。贺铿在“财经中国2012年会”演讲中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率不到35%,而中等发达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率不约而同现在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所以中国的城市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山西省在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吸收的农村劳动力数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的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排斥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这样会导致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都大打折扣,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增收渠道又不宽,造成农民增收难的现象。

2.增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难点

2.1现有土地制度的缺陷,难以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山西省同样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农民不可能依靠小规模的土地大幅度增加收入,而且由于农户的分散经营,也难以采用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耕作手段,增加了生产成本,又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此,要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就需要使土地自由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逐步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目前,土地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土地征用制度上,土地制度的问题直接侵害农民的切身利益,降低农民家庭承包的积极性;反过来,土地在山西乃至全国都不仅是一种生产资料,更是农民的生活保障,体制的不完善都可能导致农民宁可撂荒,也不会转让土地权利。

2.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较低。山西省目前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小。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山西省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到家庭经营纯收入的71.3%、72.8%、74.6%和78%。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不仅要承担自然风险、技术风险,还要承担市场风险。在销售农产品时,由于农产品的易腐性,若在短期内无法销售,其价值会逐渐降低,因而由买方市场决定;在购买生产资料时,其成本由卖方市场决定,从而使农民两头吃亏。此外,农业的比较收入较低,限制了农民增收的能力。

另外,山西省的产业化程度较低。2008年起山西省才开始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市场和科技实体带动的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化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以比较松散的契约合同形式存在,农民与龙头企业谈判的地位依然不平等,龙头企业对产品的分级标准、价格制定等方面具有主导性,难以保证农民的增收利益。三是农产品的加工层次低,产业链短,科技含量较低。具有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的特点。四是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到位,高度专业化、优质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在数量和规模上还不够,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高质量的要求。

3.增加财产性纯收入的难点

3.1地区间区位优势不均衡。地理位置的不同、资源禀赋的差异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如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农民依靠出租住房就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租金收入,而资本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又会产生利息收入,这些都是财产性纯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较为偏僻的农村居民就无法通过财产性收入来源增加收入。

3.2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及农业本身靠天吃饭高风险的特点,使金融机构对农民借款的担保方面还不完善,农民的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而且农民也缺乏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和能力,使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相对城镇居民要低很多。

4.增加转移性纯收入的难点

4.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相比,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养老金、离退休金,还可以获得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补贴等,而绝大多数农民无法获得这一收入。

4.2财政资金投入有限。自2004年以来,国家增加了对农民补贴的种类和标准,如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面对着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少的现象,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2006年又增加了对农资的综合补贴,但是实际中存在没有将农业补贴政策落到实处的问题。此外,国家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投入较低,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四、增加山西省农民纯收入的政策建议

(一)增加工资性纯收入的政策建议

1.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劳动力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农业及其他产业增收的可能性。培育新型农民,重点应放在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上,使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应以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广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民间组织参加的农业教育培训机制。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民接受新事物的本领。

2.推动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农业比较收益低的特点,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90年代城市和乡镇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为减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就必须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山西省推进城镇化,要以中小城市特别是大县城及重点镇建设为重点,提升中小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抓好示范基地及园区建设,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建设小城镇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结构,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做好富民工程。

(二)增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政策建议

1.坚持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实行品牌兴农战略。山西省在增加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各地区差异性的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做大做强地区特色产业。如形成运城临汾为重点的粮食高产区、以忻州地区为重点的杂粮产业园区、以大同朔州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园区、以太行山为重点的药材产业园区。在发展产业园区的同时,用现代品牌理念引导特色农业发展,鼓励强势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特色农产品推行产地标准管理、条形码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认同度。

2.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机制,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动我省农业产业化,首先需要培育一批辐射面积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而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较为松散,因此最重要的是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外还必须支持其生产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和基本农田建设,进行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等。龙头企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发展农业的精深加工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其附加值。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其次,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有效提升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三)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1.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首先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制定农村产权的改革意见,让农户对耕地、房屋等具有长期不变的经营权、决策权、收益权。做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因此也需要逐步探索,形成按市场价定价的征用补偿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农民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缺乏资金而又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从而阻碍其下一步经济活动的进行。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资金供给能力较弱,转而又将农户的存款以贷款的形式发放到城市,实际投入到农村中的资金很少。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可想而知,农村的发展前景没有资金的灌入也难以取得好的发展。

(四)增加转移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增加山西省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需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惠农政策如增加粮食补贴额度及补贴范围、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提高农村医疗补助标准、落实土地征用补偿金等,都有可能带动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王国慧.山西省农民收入状况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尚利娜,郭丽娟.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高纯化学品的特点篇6

【关键词】大孔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黄酮;皂苷;分离纯化

1大孔吸附树脂概述

1.1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基本原理大孔树脂包括大孔吸附树脂和大孔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含交联基团的、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多为白色球状颗粒。大孔吸附树脂本身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具有吸附性,又具有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而有筛选性能,是一类不同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和筛性能相结合的分离材料[1]。

1.2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选择大孔树脂可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大类,根据极性的大小还可以分为弱极性、中等极性和强极性等。分离的化合物分子量较大时,应选择大孔径树脂,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则可选用小孔径而表面积大的树脂,以增加吸附力。物理性能方面,大孔树脂一般不溶于水、酸碱溶液和常用的有机溶剂,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目前国内外均有商品生产,美国RohmHass公司AmberliteXAD系列吸附树脂,主要应用于化工、治金、食品等领域较多。其中XAD4型吸附树脂常用来除消毒副产品达到净化饮用水的目的[2],也应用于除去工业等排放污水中的有毒Cr(VI)离子[3]。国产吸附树脂主要用于食品和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常用树脂型号有D101型、DA201型、D型、SIP系列、X5型、AB8型、GDX104型、LD605型、LD601型、CAD40型、DM130型、RA型、CHA111型、WLD型(混合型)、H107型、NKA9型等[4]。

2在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精制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广为应用,是提取精制中草药中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黄酮的提取分离、精制纯化常用此技术。曹群华等[5]在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沙棘籽渣总黄酮的条件及参数中,发现D101大孔树脂对沙棘籽渣总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最佳条件为30%乙醇为洗脱剂,树脂投量与生药比2∶1,径高比1∶10,溶剂用量与生药比10∶1,吸附时间3h;以沙棘籽渣总黄酮的得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得率达2.39%,纯度达64.81%。结论为该纯化方法可取,工艺简便。纪兴等[6]对地锦草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也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以地锦草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结果10mL样品液上柱、静置吸附30min、用95%乙醇洗脱地锦草总黄酮为最佳工艺;洗脱液干燥后总固体物中的地锦草总黄酮含量大于16%,高于乙醇提取干浸膏的7.61%,且洗脱率大于93%。结论为采用此法可以较好地富集地锦草中的有效成分。潘廖明等[7]比较了9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大豆异黄酮的吸附性质,对其中效果较好的LSA8型树脂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对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静态吸附曲线、动态吸附透过曲线和解吸曲线的分析得知,该树脂在35℃时对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动态最大吸附量为204.6mg/g干树脂;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解吸5h,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可达57.0%,比原样提高了48倍。实验结果可为研究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提供参考。薛长晖等[8]通过比较D101A,D138,DM130这3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对苦荞粉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性能,其相应的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非常接近,可用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剂。以DM130树脂为代表研究了动态吸附及解吸,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较易被解吸;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对DM130树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当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80~220mg/ml时,DM130树脂的吸附量最大;研究了DM130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发现其吸附方式可能是多层吸附,这为树脂吸附法成功地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奠定了基础。陈强等[9]选择10种大孔吸附树脂,比较其对葛根黄酮的吸附率与解吸率,筛选较优的葛根黄酮吸附剂。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较宜于葛根黄酮的提纯,经AB8树脂吸附分离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提高近1倍。何琦等[10]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大孔吸附树脂的银杏黄酮吸附性能筛选,确定出性能较佳的D140树脂。实验结果表明,D140树脂12个周期反复使用的平均银杏黄酮吸附率达66.61%,产物收率为3.54%,产物黄酮含量为24.54%,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佳的银杏黄酮专用吸附树脂,已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综上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对中药有效化学成分―黄酮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实验,或者纯化精制的工艺研究等应用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说明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不仅使得产品纯度高、质量稳定,而且同传统方法相比,其制备工艺更易操作、节省溶剂,另有人通过实验发现,除无机矿物质外,其他中药有效部位(黄酮、生物碱、水溶性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被树脂吸附纯化[11]。

3在皂苷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皂苷类化学成分分离纯化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常用于皂苷的型号主要是D101。此外,应用的型号还有DA20111,D3520,AB8,AASI2,D3520,D4020等[12]。吴红[13]等为了研究并优化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山茱萸总皂苷。结果山茱萸总皂苷富集于500ml/L乙醇洗脱液部分,洗脱剂用量为上柱样品液的8倍,洗脱率达81.8%。HPD300大孔树脂法与常规溶剂法提取山茱萸总皂苷的得率分别为2.49%,2.19%。结论为乙醇洗脱所得总皂苷的收率略高于有机溶剂提取法,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有效地除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选择性地保留有效成分,所得山茱萸总皂苷,颜色明显比用传统溶剂法所得总皂苷浅,吸潮性也明显降低。常规的溶剂提取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特别是用有机溶剂进行梯度萃取在实际生产中较为困难。而新工艺采用水-醇提取再上大孔树脂,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使产品的收率和质量都明显提高,大孔树脂适宜于山茱萸总皂苷的分离、纯化。张崇禧等[14]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确定以体积分数为50%乙醇为洗脱剂效果最佳。人参总皂苷洗脱率为90%以上,洗脱人参皂苷量最大,纯度高,纯化后干浸膏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60%左右,精制度达00%以上。该工艺简便、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刘臣等[15]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刺五加苷D的工艺,制成刺五加粉针剂。采用D101型,NKA9型,AB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刺五加苷D进行吸附纯化,并采用HPLC法,以刺五加苷D含量和收率为参考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为D101型,NKA9型,AB8型3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方法中静态饱和吸附量以干树脂计分别为11.88mg/g,7.92mg/g和12.18mg/g;静态洗脱吸附率分别为70.1%,55.3%和93.8%;以3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率最高为92.6%;稳定性实验中第3周期刺五加苷D含量占总固形物总量为27.4%;纯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25℃。结论为3种纯化方法中,以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综合性能最好,适合于刺五加苷D的分离纯化。王力生等[16]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把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nm,与苦玄参苷A一致。苦玄参苷A在4.56~91.2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结论为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转贴于

4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特点

4.1在中药分离纯化中应用的优势近30年来,旧的中药提取工艺及设备基本沿用至今,没有明显的改革和突破,水煮醇沉除杂的方法仍很普遍,致使我国的中药制药技术滞后于国际制药工业水平,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提取的药液进行除杂精制,与传统的除杂方法和工艺相比,能提高中药内在质量和制剂水平;能增强产品的稳定性;能缩短生产周期。该技术免去了静置沉淀、浓缩等耗时多的工序。节约包装,降低成本,同时所需设备简单。

4.2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争议性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应用于复方中药的等效性、技术评价的科学性;国产大孔树脂致孔剂等合成原料及溶剂残留,树脂的收缩溶胀系数较大,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易受流速和样品浓度的影响,其纯化条件的规范化、重现性的问题等,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我国申报的新药中采用该技术的不占少数,这势必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规范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技术已在办内广泛用于纯化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并大规模生物。随着有关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相关标准、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大孔树脂精制纯化技术必将成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7]。

5展望

从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黄酮及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中的广泛应用情况来看,从国家对该技术的关注程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该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成熟。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等已日益显示其独特的效果,不仅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更有效、可靠的纯化富集手段,更重要的是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外观和服用量过大等缺点,必将有利于中草药制剂工艺的改进,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有极大的研究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虹,柳正良,王洪泉.大孔吸附树脂在药学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1):40.

[2]FabioKummrow,CeliaM.Rech,CarlosA.Coimbrao,etal.ComparisonofthemutagenicactivityofXAD4andbluerayonextractsofsurfacewaterandrelateddrinkingwatersamples[J].MutationResearch,2003,514:103.

[3]SibelYalcin,ResatApdk.Chromium(Ⅲ,Ⅳ)speciationanalysiswithpreconcentrationonamaleicacidfunctionalizedXADsorbent[J].AnalyticaChimicaActa2004,505:25.

[4]丁文,周卉.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2):730.

[5]曹群华,瞿伟菁,李家贵,等.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沙棘籽渣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25.

[6]张纪兴,李坚,程国华.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地锦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2,25(2):123.

[7]潘廖明,姚开,贾冬英,等.大孔树脂吸附大豆异黄酮特性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5):15.

[8]薛长晖,王佩维,姚晨之,等.大孔树脂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固液界面吸附性能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3,33(2):73.

[9]潘见,陈强,谢慧明,等.大孔树脂对葛根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工业,2003,33(2):73.

[10]何琦,及元乔,丁立生,等.D140大孔吸附树脂银杏黄酮提取性能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1):56.

[11]梁碧岩,陈周全,徐莲英,等.树脂法提纯中药成分技术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8):743.

[12]王艳宏,李永吉,冯彩丽,等.大孔吸附树脂在皂苷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4,22(2):373.

[13]吴红,梁恒,吴道澄,等.大孔吸附法分离纯化茱萸总皂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8):689.

[14]张崇禧,郑友兰,张春红,等.大孔树脂吸附人参总皂苷工艺及再生使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9):661.

[15]刘臣,张钧寿.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刺五加苷D的研究[J].中成药,2004,26(9):701.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燃气安全管理应急预案(6篇)
  • 下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开头范文(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