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两段式阶梯教学法;手术室;护理教学
手术室护理专业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发展需求,我们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即护生入科后首先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集中示教,然后再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男4名,女82名;年龄18~25岁,平均(18.6±2.5)岁;文化程度:中专30名(34.9%),大专46名(53.5%),本科及以上10名(11.6%)。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大体一致。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实习护生入科后由科主任指定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实习护生采取“跟人”式见习方式,并由带教老师根据近期科室所收治的患者情况结合实纲进行随机的带教教学实习。
1.2.2观察组
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实习。首先制定教学实习方案,在科主任带领下,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有较强讲解能力、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作为带教组长;选取责任心强、临床业务素质高、沟通和示范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由科主任、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教学实施小组,在充分掌握教学大纲、护生实习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第一阶段: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负责为期3天的集中示教,重点是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各类工作制度、流程、医疗安全及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等。第二阶段: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采取跟人跟班法,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提示和指导护生在手术过程配合有关工作,然后由护生进行逐一操作。在此过程中,随时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带教过程老师及时评估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给予补充及强化专业知识,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1.3评价方法
护理实习结束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基本理论考核,采用我院编制的三基基础理论标准试题库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②护理操作,采用我院制订的《手术室护理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综合能力4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经过严格培训并熟知本研究的调查者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自行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者现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基本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表2)观察组护生在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专业化和独立化特点,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护生的毕业实习是其由护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部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脱节、不能融会贯通等问题,这一状况可能与现行的实习教学方法和护生的学习方法有关[1]。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使护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手术室的相关专科理论与护理技能,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管理者应着重关注的问题[2]。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临床实践,极大限度上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总体效果[3-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基本理论、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优点:①护生在进入手术室后由带教组长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和相关规章制度等,加强护生对手术室工作的了解,缓解其因陌生环境而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②两段式阶梯教学使护生实习计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护生在获得临床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指导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既检验、巩固和强化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使操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③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工作,护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多,使护生能较快进入实习状态,带教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玲萍单位: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凤苓.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技能统考成绩评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2):96.
[2]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61.
第二采油厂第一作业区注水变电队耿艳杰
第四期职业技能实训指导师培训班的学习已经悄然结束了。能成为实训指导师中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感谢油公司领导及大庆油田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通过努力我也获得了三个荣誉称号"优秀小组"、"优秀课程"和"优秀学员".
这次学习采用了全新的模式,我们举行了开班仪式,韩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建立了班委和学习小组。王永和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实训指导师人员素质模型与能力结构评估》、《健康与安全管理》、《建构主义在实训指导中的应用》、《实训指导课程设计》、《实训指导教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学实施》等,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模拟讲课和结业仪式。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以下是我从学习和生活中对这次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实训中心王老师的课堂讲解,使我确定自己作为实训师以后的努力方向。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到东西,就需要跟老师和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应用中授课技巧的匮乏。让我真真领悟到"学无止境"这句话的涵义。而老师在专业认识中所讲的,都是课本上没有而对我们又非常实用的东西,这又给我们的实训增加了浓墨重采的一笔。我懂得了实际授课过程中,专业知识是怎样在授课当中应用与传授的。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实训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团队中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堂精彩的课程,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耐心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使整个课堂更加完美。通过努力我们小组获得了"优秀小组"的称号,每位组员都捧着证书跟我这个组长分享这份快乐。
这次实训带给我太多的感触,人非生而知之,虽然我现在的授课经验还很欠缺,但是我知道要学什么,除了专业知识、授课技巧,也懂得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沟通方式及作为授课教师衣着、礼节等方面的内容,还让我拥有了一次又一次分享的锻炼机会,这是也是实训最大的收获。从最初的死板教学,略带生涩的传授方式,到现在可以开发完整课程,能够提高授课技巧,这都与这次学习是分不开的。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训机会。
美容师小张和小李都是新来的员工,小张热情大方能说会道,吸引顾客来开卡消费的数量比小李多,因此受到店长赵姐的认可,在员工会议上赵姐多次对小张提出了表扬。而小李却寡言少语,只听说她很踏实。眼看2个月试用期快到了,小李开卡落单的数量还不足小张的一半,赵姐就特别找她沟通了好几次,每次都希望她向小张多多学习口才,但每次她都发现小李听后都一脸郁闷,欲言又止。不久后,小李便辞职走人了。接下来,赵姐却发现小张的开卡数量在小李走后,居然没有增加一单,反而流失了好多客户。
此时,老员工周姐向她说了些情况后,赵姐才知道原来能言善道的小张技术不佳,大部分她说服做疗程的客户都是在经过技术能力合格的小李护理后,才决定留下办卡。此时的赵姐才猛然醒悟,由于自己跟下属的沟通不当,严重伤害了对方的工作热情,最终丢失了一个忠诚的核心员工。
作为管理者,与下属的沟通,绝对不是聊天和谈工作这么简单,因为与下属沟通最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沟通,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沟通的此目的不能达到,你和下属的对话要么属于寒暄,要么可能成为对方离开的导火索。
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
技巧一:地位有不同,人格没贵贱
领导与下属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是目前职位不同而已,不管是做上司还是下属,人格尊严上都是等同的。有句话说的很对:“伟大来源于对待小人物上”。所以,尊重你的下属,实际上所获得的是不断增进的威望。美容师是美容院最直接的生财法宝,越是新来的新手,越值得店长放低身价去沟通和互动,而不是以高姿态去观察和审视对方。管理者表现得很随和,会使这些新员工感到十分亲切。案例中的赵姐,只是站在第三方立场去看结果,而不是在整个过程中与员工进行对等的沟通,所以才会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她云里雾里看不清本质的用人失误。
技巧二:不调查清楚的斥责最伤人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公正客观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优点,并给予赞美。身为领导者,应适时地给予鼓励、慰勉,认可褒扬下属的某些能力。当下属不能愉快的接受领导的指责时,一般有两种原因。第一可能是自身原因,如果这个原因是属于态度问题,那么这个员工可以不用考虑聘用。如果不是态度问题,那么需要领导问问员工的其他同事,得到一些自己主观认识之外的意见,这样的批评和指正才能全面并得到员工的认可。赵姐只一味的相信自己看到的,而没有去了解全面情况,让一个踏实且技术过硬的员工去跟一个技术不好却只是口才好的员工去学习,多次触碰到员工的底线,难怪员工想要离开。对于下级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或者是失误,特别要注意,不要直言训斥,要同你的下级共同分析失误的根本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鼓励他一定会做得很好。要知道斥责会使下属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很难平复,对以后的工作会带来隐患。如果赵姐肯先了解情况,例如询问小李对小张的看法,和周围人对小李的看法,再通过鼓励加建议的方式去沟通,就不会导致最终的结果。
技巧三:如果你是“下属”
想要说服对方,最好先进行换位思考。比如,若我是对方,我会接受怎样的沟通,才可能会改变我的观点。很多时候不是没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领导者并不知道对方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法和建议是什么,却一味的抓住其他重点说个不停,这样员工最终还是不会理解领导沟通的真正意图。只有先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考虑一番,领导的沟通才会更好的达到目的,更能虏获人心。你站在下属的角度,为下属排忧解难,下属就能替领导排忧解难,帮你提高业绩。
技巧四:你的语言就是你的武器
语言轻松,表达自如,在关键问题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充满了人情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情感的完全征服。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以情感人,才能说到人的心坎里。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架起这座桥梁,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有情感和轻松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一种吸引力,而不是压力,这样下属更愿意和领导进行更多交流。
技巧五:沟通不是一锤子买卖
赵姐之所以有最终的错误选择,可见她在平日里并没有做足沟通的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与下属们多“交心”。若是她习惯与每个员工都能偶尔唠唠家常,聊聊天,无意间就能听到小张和小李的这个情况,这样她就不会跟小李提出很挫伤对方积极性的建议。经常找下属谈心,还可以充分了解职员对单位发展的看法,职员的心态、情绪变化,自己工作的反馈等等,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且每个职员都渴望想得到上级的重视和能力认可,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和下属常谈心,非常有利于形成群体凝聚力,尤其对美容院这样一个需要集体冲刺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企业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做了什么?
还记得那还是4月末,自强社就开始组建三下乡队伍,我成功竞选上了支教组副组长。作为副组长,肩上的责任自然就大了。队伍刚组建完,我们就开始了各小组方案的撰写。从各份教案的讨论,到教案的初步修改,组长丹霞都在操心着,我就协助她完成各项工作。到后期方案基本定稿了,到以后的三次试讲,我都在协助丹霞的工作。任何一个细节我们都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要指出,任何一个不足我们都要改进。
到7月份真正下乡了,也就是在那9天9夜中,我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外,还要和组长丹霞一起统筹整个小组的工作,就在那9天9夜中,我度过了人生第一个通宵,带领了我第一个班级的学生,上了第一节我专业的信息技术课。尽管每天的工作都很多,几乎每天都在熬夜,但每天都不累,因为学生都很开心。学生开心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
我有什么不足?
沟通不够!
不管是与队员的沟通还是与学生的沟通都不够。首先作为一个组长,就该充分的与组员沟通,尤其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很多事情都应该多与组员沟通,毕竟方案是靠所有组员一起实施的,但是我感觉我和组员们的沟通很少,一直都不了解组员的需求,这对于一个组长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其次作为一名队员,就该多与队员们沟通。我承认我是个内向并且不善于言辞的人,但是我想既然作为同一个下乡队伍的成员,就应该多沟通,多互相了解,多互相关心。最后,我在下乡期间既是一名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就不能少,虽然我作为副组长我比其他班主任老师工作会更多,但是难道就没时间与学生交流了吗?丹霞不也是组长吗?为什么她与学生的交流就可以这么多呢?反思一下,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啊!
准备不充分!
俗话说,不打没准备的仗,但是即使有准备,但准备不好,还是会打败仗的。现在前期工作的准备中,由于期末考试临近,我把很多心思放在备考中去了,很多时候都以考试为借口推掉工作,把工作推到考试后,谁知考试后有没有好好准备,导致很多工作都没准备好。还记得在第一节实验课前取仪器的时候,由于我之前没有准备好仪器和药品的数量,所以导致有点混乱,这都是准备不充分惹的祸啊!
我的不足固然有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足,让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我学到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不管是跟队员们的交往,还是跟学生的交往,都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其中最让我收益的,是我从中明白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明白了与人交往的技巧:与人交往要主动,与人交往要注意身份与角色,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这些道理,也许有些我以前已经明白,但在这一次下乡后,我的体会就更深了。
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的技巧。作为师范生,尽管我以后未必会当老师,但是师范技能对我的专业和生活都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在支教过程中,我既是任课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老师,这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的技巧,还让我学到了作班主任的职责,特别是学生给我提的意见,教会了我许多许多:做老师要有老师模样,讲话要大声……在我们开设的兴趣班中,我还上了我们的专业课:信息技术课,我跟我的专业又迈近了一步了。这一切,都在提升着我的师范技能。
我学到了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不管在准备阶段还是下乡阶段,我们都有很多的工作,虽然下乡期间我们都很辛苦,我自己也熬了很多个夜晚甚至是通宵,但是我学到的也很多:我懂得了开展工作要多与他人沟通,要有调理,准备要充分……不管将来会到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我觉得这对我以后的路都会有很大帮助的。
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新教师的我,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注重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认真做好记录,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应立即提出,请大家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作为新教师应多向他们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多与学生沟通。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技巧性不强,难免会有学生听不懂,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
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
3.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初中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初中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初中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
4.运用多种技巧教学。对于大部分的数学题,学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们在初中时没有形成解题的思维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题,我把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分为几个简单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解题。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有效的技巧,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站在他人立场上提建议
老人带孩子往往是经验为主,难免有让年轻父母感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直接质问、指责,很容易升级矛盾,甚至上演家庭大战。不妨在对老人带孩子上提出问题时,先对老人的辛苦、费心给予肯定,同时对于要提出的问题,别用“应该”怎么做的口气,而是换成“建议”怎么做。所站立场,也千万别仅仅是为孩子考虑,要先让老人觉得,异议的提出更是为了他好。比如老人习惯追着孩子喂饭,如果直接说老人这么做就是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会激怒老人。一句“他爸爸小时候我也是这么追着喂的,现在不是挺好吗?”就把你的话噎回去了。不如站在老人的立场说:“您这样追着跑,身体吃不消,自己还吃不好饭。”再同时提出这样做对孩子也不好,最好怎么做,老人才会欣然接受。另外,在给老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定是能做得到的建议,而不要提太高的要求,否则只会引起更多的冲突。
情商高在哪儿?
在人际交往中,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彼此之间的共同感受,是增进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一种有效方法。和老人相处,若是能时时站在他的立场想问题,矛盾会少很多,即使有矛盾,也更容易解决。
在情感融合的基础上谈育儿
无论想跟老人谈什么,生硬直接地去说都可能让他们心里不舒服。想与老人顺畅沟通,要先有良好的感情基础。老人更像小孩,心情好就好说话些,对你说的话也更能接受。所以,赞美老人、找时机虚心请教他的拿手活儿,不但能让老人心中大悦,还能营造出相处非常投缘的感觉。比如跟公公聊天时多赞美他的种花技术――“爸,您看这花儿又开了,您怎么养得这么好啊!”跟婆婆沟通时,多夸夸她的做饭手艺――“妈,您怎么会煮这么多菜式啊,而且还都这么好吃!”老人得到赞美,往往会打开心扉,家庭气氛轻松活跃,再巧妙地切入交流的正题,才是良策。比如“我觉得养孩子也跟养花差不多,不能老施肥,得适可而止。我看您这宠爱小宝的劲儿,跟每天给花施重肥差不多了。”老人最愿意交流的话题有家乡、年轻时的事、自己小时候、正在看的电视剧……感情融洽,借题发挥,再聊孩子的问题,老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往往事半功倍。
情商高在哪儿?
沟通不是单向的,是一种互动。通过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感受,与人和睦相处,这是基本的社交技能。我们平常在工作中都非常讲究人性化、情感经营,却以为和家人相处不需要,这可是个误区!
在老人感到被重视的基础上提要求
人在受到重视之后,做事总是更有积极性。因此,和老人相处,要学会“来事儿”!平时要留意老人的身体,有小病及时关注,如果有慢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要时时提醒。周末、假日带老人出去散散心,或者选个有特色的餐馆,请老人吃顿饭。记得操办好老人的生日……这些事不用都做,只做一两件,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很受重视。三代人在一起,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肯定会有不同,不要只顾孩子,也要体贴老人。比如老人喜欢吃得稍微咸一点,孩子当然要吃淡。那么做菜的时候,可以先把孩子的那份盛出来,再给老人调调味。其实,大多数帮儿女看孩子的老人并不求回报,但是,如果全家大小真的都只是围着孩子转,时间长了,老人的心理也会有些失衡。如果我们能分出些精力关注、关怀老人,满足一下老人的需求,相信老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会尽量满足。
情商高在哪儿?
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是高情商的表现。而人最根本的需求,其实就是被尊重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与人交往需要技巧,但无论技巧运用得多么成熟,缺少了尊重,对方会有感知。家人之间的交往更是如此。
和再熟悉的人也得说“官话”
与老人交流,需要常说漂亮的“官话”。哪怕虚伪,也不能总说不中听的大实话。这里提的“官话”并非要多么冠冕堂皇,是指平时嘴甜点,拒绝的时候委婉点。比如妈妈带着宝宝外出回家,婆婆赶紧招呼孩子吃水果。但是小家伙已经在外面吃得不少了,妈妈如果直接说:“他刚吃多了,您别塞给她了。”会显得生硬、冷漠,犹如给老人的热情泼了盆冷水。不妨说得委婉些:“您看,您自己都还没吃呢,就张罗她!您赶紧先吃,一会儿给她少吃点就行了。我买的这些本来也是给你们吃的。”相信,那一刻老人心里会暖暖的,你巧妙地把拒绝的情绪转换成了关心对方的情绪。哪怕一会儿你再解释为什么不让孩子吃的真正原因,老人也不会太介意了。
情商高在哪儿?
社交竞争力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高低。情绪表达会对情绪接收方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如果要直接表达的情绪会伤害亲人,那么就需要学会情绪替换,用其他情绪替换拒绝。
高情商父母,最应避开3种言辞
不经意的口头禅也许能瞬间反映出内心对隔代育儿的看法,不妨对此有所留意,以免因为几句话影响了和老人的关系,甚至是伤了老人的心。
“您不懂,就别管了。”――也许你是好心,想让老人省点精力;虽然他们可能确实不懂,但这样的说法是完全把对方排斥在外的态度,会让一心为孩子的老人很受伤。可以耐心地解释,换种说法让老人不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