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矢量图的特点:
1、同分辨率无关
矢量图可以在维持它原有清晰度和弯曲度的同时,多次移动和改变它的属性,而不会影响图例中的其它对象。这些特征使基于矢量的程序特别适用于图例和三维建模,因为它们通常要求能创建和操作单个对象。基于矢量的绘图同分辨率无关。
2、与位图的区别
矢量图与位图的区别是,它不受分辨率的影响。因此在印刷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图形而不会影响出图的清晰度,可以按分辨率显示到输出设备上。
3、特征
另外矢量图最明显的特征:矢量图的颜色边缘和线条的边缘是非常顺滑的,比如一条弧度线,如果有凹凸不平的,那么这种矢量图是劣质的,一个色块上面的颜色有很多小块这种也是劣质,高品质矢量图应该是,无论你是放大或者缩小,颜色的边缘也是非常顺滑,并且非常清楚的,线条之间是同比例的,并且是同样粗细的,节点同样是很少的,一般来讲矢量图都是由位图仿图绘制出来的,首先有一个图,然后根据它仿图绘制出来。
4、自由方便
矢量图形可以自由、方便地填充色彩。
矢量图的定义:
所谓矢量图,就是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的图形,构成这些图形的元素是一些点、线、矩形、多边形、圆和弧线等,它们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具有编辑后不失真的特点。例如一幅画的矢量图形实际上是由线段形成外框轮廓,由外框的颜色以及外框所封闭的颜色决定画显示出的颜色。
矢量图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繁体版本上称之为向量图,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用点、直线或者多边形等基于数学方程的几何图元表示图像。矢量图形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不会失真;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
既然每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实体,就可以在维持它原有清晰度和弯曲度的同时,多次移动和改变它的属性,而不会影响图例中的其它对象。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按分辨率显示到输出设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