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场的嘉宾有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朱希铎,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栾润峰,北京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及企业应用专家朱玮,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夏惊鸣,华通国际副总裁、总规划师、华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梁伟,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搜狐焦点产业新区总经理陈雪源,北京福泉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星华等。
这场沙龙的主题是北京D崛起・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创新管理。
今天的中关村创新中心区被称为CID,这些D描绘了北京多中心发展的格局,也承载着北京新兴区域的成长梦想。
“赶硅谷、追筑波、得天地灵秀、领时展”,CID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于首都西北部――海淀北部地区。CID位于海淀北部地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涵盖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四镇。它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的重要构成。
可以说,CID诞生之起就有互联网基因,这种互联网基因已经深深扎根企业发展脉络中。那么,互联网思维下企业有怎样的切身感受?园区又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主题。
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企业骨髓
“全球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未来的十年里,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就是移动互联网。2013年海淀区首先在海淀的北部新区提出了建设中关村创新中心CID这样的一个概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新兴的产业将占CID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40%左右,将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力的跨国企业。”北京福泉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星华认为,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基因已经深入到企业的骨髓,企业也将与CDI一起跨入移动互联的新时代。
不管创业者从事什么行业,在当今这个时代,互联网一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朱希铎,在中关村工作了30年,目睹了从互联网诞生到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整个过程。他的体会是互联网思维要把握几个“化”。第一是数字化。互联网让一切物质都可以用0和1表达,并且都可以放在芯片里进行传输,数字化是互联网技术当中一个非常重大的新的识别方式。第二是虚拟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虚拟的方式表达,而不受空间和地理的限制。第三是网络化,所有的点分布在一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不管以什么形态、怎样的分布,都可以用一种网络的方式连为一体。正是在这种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的集成创新日益突出。
在朱希铎看来,中关村30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创新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产品创新为特色。“当年我在四通,标志性产品是打字机,还有联想凭借汉卡一款产品、方正拥有一个激光排版系统就可以成就一个大型科技企业。到了第二个“十年”,即90年代以后,企业创新成为创新的主要话题,创业者都想把企业办成现代化的国际企业。到了21世纪,集成创新成了创新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有协同创新、创新要素集聚、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这些概念都在指向同一个题目,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集成创新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产业链的创新、产品链的创新,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创新和管理理念的创新等。
今天的创新是集成创新,它是系统创新的概念。那么,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给创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都有哪些?这个话题值得全行业的人来思考。
“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首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今天有很多创业者做云计算、做软件、做智能终端、做宽带通讯、做SNS、做O2O等,冒出了一大批聚焦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下的新的服务产业。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使传统产业遭遇了经营模式、发展模式方面的新的机会与挑战,这是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挑战。第三,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整个社会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发生了新变化,包括新的手段、新的机会、新的模式、新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是一场颠覆性的产业革命。”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解读
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栾润峰抛出了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
2014年初,栾润峰在美国硅谷了金和软件APP免费平台。新闻会上有国外记者问他什么是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和精神?栾润峰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移动互联网的精神就是精神”。
“移动互联网的精神是让我们以120%的努力,打造出120%极致的产品;我们要给尽可能多的用户来使用,最重要的是免费,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精神,重在为人民服务。”
“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与为人民服务有一致的精神内核。”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思维解读,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夏惊鸣的观点更加具象化,也比较传统。
“这其中包含三个主题词:第一个是时代,第二个是信息,第三个是极致。”
首先,移动互联网思维是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无穷多的机会,创新才能够不断的涌现。
其次,无论是什么时代,一定有一个主要元素。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元素是信息,未来的机会也好,创新也好,都是基于信息的形式做改变。“整个商业世界包含物流、商流、资金流还有信息流。概括起来其实只有两个流,即物流和信息流。信息占到整个世界的60%。一个企业整个价值链的交易就是信息的交易。”
第三个主题是极致,例如成本极低甚至免费,生产的内容极多,信息传输极快,交换范围极广等特点。
新技术正陆续打破各种边界
华通国际副总裁、总规划师、华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梁伟是海淀北部新区规划的亲历者,同时,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在这一行业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新技术改变了梁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他猜测,移动互联网让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转变,这种力量不可逆的。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变得皆有可能。移动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可以在一夜间成就他的梦想,而那些所谓的大佬很可能在一天内轰然倒地。未来一定是科技决胜未来,一个行业的颠覆往往是外行人“始作俑者”。
北京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及企业应用专家朱玮从技术角度阐述了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思维,它与商业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要互联、互通,要开放、共享,这也是商业文明发展的方向。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战场,进化极其迅速。
一个小微企业是否能超越BAT等巨头?答案并部都是否定的。在当今时代,云计算的出现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它可以成为企业新的发力点,给互联和互通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应用和大型的节点将来都会实现普遍的互联,这是云计算带来的最伟大的变革。移动是物联网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
归根结底,不论是企业创新,还是商业文明,抑或是互联网思维,都强调竞争,允许创业者不断地试错,然后在进化中得以前进。让我们感受比较深刻的是,企业边界正在逐渐被打破,谷歌允许员工拿出20%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工作,这是企业鼓励人力资源进化的行为。“虽然企业创新与互联网思维还有一些相互抵触的元素,但我相信未来企业将会更多地尝试用打破便捷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面对互联网思维的大潮,如果你接受了它,你会发现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如果你去屏蔽它,你极有可能会面临生存的危机。移动互联网的威力正逐渐显现。
朱希铎认为,移动互联网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种新思潮促使企业不得不用新的方法去管理企业,例如营销系统建设、商业模式建设。
“早年的中关村企业做营销创新,就是把店面装修好,把样品摆好,把广告打好,把价格策划好。成本降低了以后,使得产品销售的毛利能够覆盖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可图。”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不要店面,可以不做一个硬件产品本身的批发、销售、毛利的收入,而更看中的是服务带来的价值。今天的商业销售是在卖服务,卖为客户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与从前不同,现在最有利可图的可能是卖资源配置,资产重组,卖企业品牌,卖超前的文化理念,卖标准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企业不懂得网络营销,这个企业可以说就不具备任何的市场竞争力,迟早会被淘汰。”
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的新玩法
在栾润峰看来,企业只有两种,一类是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企业行为的企业,另一类则相反。
传统产业如何嫁接移动互联网?例如一家做酒的传统企业如何变成移动互联网企业?这是栾润峰举的例子:某个酒品牌在北京要开5个专卖店,这专卖店即使一天没有一个人来也得开,5个服务员,一个不能少。这是酒厂原来的管理思维。而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营销成本将会大幅降低,由原来的70%降到10%左右。
朱玮更是认同这一观点,所有企业都离不开网络营销,因为成本低,而且见效快。“我们给汽车厂做了大量社交网络的监测和语义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如果企业有把自己封闭起来,让别人上网找不到我的想法,这是荒谬的,也是落后的表现。”
“逆向成功思维很重要”,夏惊鸣总结到,“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是未来的商业机会。过去马车时代,要把海南的菠萝运到北京来卖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航空时代变成可能。比如说以前小的东西做不成大的东西,五块钱、十块钱能干什么?众筹出现了,五块钱也能干大事。”“原来搞个呼叫中心,要建一栋楼,找一群人坐在里面接电话,现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商业模式,不需要楼,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原来中间商很重要,但现在出现了去中间化的过程,将遥不可及的事情变得近在咫尺。”“手机时代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化的管理。如果个人管理是我的朋友、我的图书馆、我的学校、我的医院等,就可以成立一个个人管理中心,如今APP的出现,已经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了。”
夏惊鸣还认为,“对于消费产业来说,新时代有新机会,就有新玩法,弯道超车非常重要。很多大公司就是在转折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出路,建立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小米。新时代的核心特点是对品牌与渠道的颠覆,这两点恰恰是企业经营当中最难的两个事情。通过互联网上的参与,小米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粉丝群,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另外,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去中间化,颠覆了以往买手机的渠道。”
“第三点,不管是什么思维,经营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包括对客户的价值、参与服务的价值等要素的考量。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符合经营规律的。”
梁伟认为,“移动互联网业是这样一个存在,它将来很有可能会变成我们呼吸的一部分,就像空气和水那样,我们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它。所以很多的传统行业如果不去关注和使用它,企业最终将走向灭亡。或许像设计院这样一种传统的组织方式,也很有可能有一天会被移动互联所颠覆,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种颠覆可能是外部人干的,而且与技术进步有关,与后面的资本运作有关。”
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园区
2013年7月海淀区政府宣布打造CID,以创新产业驱动将建成新型产业创新区、转、精、特集群区,以及产业集成的集成区。目前CID汇集600多家大型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力的跨国企业,云中心作为CID的构成部分,也将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家园。云中心揽三山、傍五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地理位置看,园区地处海淀区温泉镇,北京路和温阳路的交汇处,是北清路产业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比较独具特色的是,云中心建筑是以浓厚的学院派风格,营造一种科技、人文、艺术的园区氛围。
截止2014年3月,一期入园企业共有31家,主要围绕移动互联、下一代互联网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科技等高成长性战略新兴产业分布。这31家企业2013年年营业收入全部达到上千万,其中营业收入过亿的有9家,入园企业年总营业额达到36亿元,78%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二期正在建设中,很快将正式开放。做为中关村唯一坐拥自然生态资源的科技园,翠湖科技园必将成为北部区创新发展的引擎。
朱玮回忆,“我们于六年前搬到云中心,云这个概念特别好,尤其对于创新型园区来说,云有集中运算和自由访问的概念在其中。园区提供各种各样的设施,有助于各种类型的公司进行创新,不同的创新性的想法在这里得到碰撞。”
“一个园区能否做成功,首先要问入园企业及其员工的需求。所有公司都是理性的,他们的聚集是向要素凝聚的地方聚集的过程。在中关村北部新区的宏观定位上,对新区的服务有非常完善的考虑。但在目前,北部新区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要实现既定目标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要解决交通、员工居住等问题。但这个时间点上,园区出现了,园区自身应该是一个小而全的东西。一个园区可以在局部范围内把很多的要素尽可能地提升一个水平,从而带动这一区域的平均服务水平,这样也有利于有着相似需求的群体凝聚于此。”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它能够提供一种园区的氛围,拥抱创新,反应敏捷。现在的园区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风格。例如硅谷,硅谷有一个氛围,让年轻人们自己去玩,在玩的过程中创新,还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为什么年轻人能够有机会去颠覆行业?原因是年轻人有创新精神,还有大量的资金在背后提供支持。园区要想发展,也要有配套的这种产业链存在,给大家一个进化的舞台。”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园区要注重价格、平台和服务,前期只要把势造出来,未来就会前途无量。”夏惊鸣的观点还是有传统理念在其中。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用户需求;开放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039-04
TheStudyabouttheTrendofMobileInternetDevelopment
YANGDong-liang
(ChinaTietongAnqingBranch,Anqing246005,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numberofmobileInternetusersisincreasingrapidly,graduallybeyondthefixedInternetusers.ThescaleofdomesticInternetisgrowing.ThemobileInternethasbecomethefocusofcompetitionintheglobalinformationindustry.The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servicesbroughtendlessapplicationofspaceformobileInternetendless.First,thispaperbrieflydescribesthe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ThenstudythedevelopmenttrendofmobileInternetintoday’ssituation,includingtrendsinthedemandoftheusersandtheemergingmobileinternetapplications.Finally,standonavarietyofangles,thispaperhasdoneasummaryandoutlookaboutthedevelopmentrendofmobileInternet.
Keywords:internet;mobileinternet;networkoperator;userneeds;openplatform
1移动互联网概述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其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从技术层面的定义,已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因此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3)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1.3移动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另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这里对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做了简要的比较,如表1-1。
表1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比较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IT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发展周期一般会持续十年时间,技术发展周期已在2年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图1为IT技术发展周期。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之一。它们的增长速率是任何预测家都未曾预料到的。
图1IT技术发展周期
2.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以下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9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引入日本的分成模式;第二次浪潮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飞速的时期;第三次浪潮在2009年,最重大的变化是运营商获得了3G牌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群,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上网资费的快速下降有效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andriod系统凭借开放和免费策略获得长足发展。
3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3.1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是全面的价值链竞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因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如腾讯的IM、微信,苹果向运营商分通信费。
“终端+服务”模式成为产业链链高价值回报区,拉动微笑曲线上扬,同时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影响移动互联网运营竞争格局的力量。运营商+设备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图2电信价值链分配
3.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如图3所示,这几大力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图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1)终端:围绕终端打造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化,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终端制造商应当结合产业链能力,精选强势的操作系统合作伙伴,运营商伙伴等。
2)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是衔接移动终端及应用的关键环节,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结合产业链能力,将操作系统与终端的紧密结合。如NOKIA与微软的合作。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也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
3)互联网应用: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桌面互联网产品正逐步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如IM,移动搜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应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和能力,向运营商领域或定制终端渗透。例如,Google经营接入服务、推出G1终端,腾讯推出微信。
4)运营商:运营商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最好的互联网服务引入到手机上。英国电信Vodafone提出就mobileplus战略,与雅虎、Ebay、MySpace等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运营商还可直接提品和服务,采用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选择热门互联网公司,以此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
3.3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玩(娱乐化)、看(媒体化)、用(实用化)。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的认可。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现在已进入微博式媒体时代,随着微博的产生,UGC(UserGeneratedContend,用户生成内容)性质的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中国网民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娱乐内容,而美国网民则偏向于邮件、购物、旅行等实用型应用;中国互联网还会经历从娱乐型向实用和商务型转变的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58同城、大众点评、口碑网等在资本及产品上的迅速扩展,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
图4中美网民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对比
3.4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生
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热点应用均来自互联网公司,没有运营商主导的应用进入前列。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搭建的有围墙的花园快速坍塌,其门户网站访问量急速下降,英国电信2007年57%,2008年下降至22%。
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兴起于互联网,而后延伸到手机终端,如搜索、视频、博客、综合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军企业依靠产品创新创造和获取了巨大财富。
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但市场竞争的焦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手机浏览器,手机IM、手机SNS、手机搜索、手机门户网站、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出需求大、用户规模大、活跃度高的特性,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整合能力。
3.5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力呈开放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开放成为趋势,运营商都在开放自身的资源能力,向第三方提供业务引擎,从而推动开发者应用移动优势能力开发新应用。
1)TelenorContentProviderAccess:挪威的本土电信公司Telenor开放了SMS、MMS和WAP三类API,面向内容服务,一年创造约1亿美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
2)O2Litmus:西班牙电信开放自身O2网络应用的API,提供手机终端开发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商店服务。
3)OrangePartner:法国Orange公司通过Mobit平台向第三方提供开发环境,使其快速开发出基于手机应用的Widget,并将Wid?get嵌入Web网站上,供最终端用户订购。
4总结与判断
1)从产业链竞争角度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没有可通吃产业链的公司,单纯企业竞争已逐渐转移为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产业网/生态系统的竞争。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发展高价值的管道是移动运营商需要考虑的方向。
2)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传统的移动应用基本以移动特有业务为主,如短信,彩铃,彩信等,未来的移动应用应具备互联网特性,且以从下到上的需求满足主。日益丰富智能的终端是接触用户的第一界面。
3)从业务特点角度看,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加实用化和娱乐化。浏览器应用和客户端应用并存,客户端应用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互联网的社区是虚社区,手机则是实社区,具有实名、实时、个性化、准确性的特点,位置是关键。
4)从商业模式角度看,两网之间商业模式有着较大差异,运营商需要适应,并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5)从运营管理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很快,对运营商的产品开发运营流程和机制提出全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侯自强.移动互联网:SP的未来之路[J].传媒,2007(10).
[2]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5).
[3]侯自强.互联网革命性发展的战略构想[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4]彭旭知.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三重转变[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实际上,移动社区主要是指通过手机访问WAP站点上的社交网站,它是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社区的手机用户群,用户可以在这个群内享受到类似传统互联网社区一样的新闻浏览、原创小说、视频下载、图片、铃声和游戏等业务,同时还包含了定位交友、视频聊天、手机论坛、手机博客、相册等新型的手机互动娱乐项目。
它与传统的手机上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在一个固定的关系网内,不仅可以下载丰富多彩的内容,还能上传图片和视频,与朋友形成交流和互动。
自2006年4月,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社区服务网站Myspace与虚拟移动服务运营商Helio签约,正式踏入移动领域以来,移动社区服务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应用。随后全球各个地域的互联网社区网站都纷纷推出了手机社区。而在中国,专业的移动社区服务网站早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在这一领域辛苦耕耘了。但也只有3G的出现,才引来了如此多的关注。
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看,它的驱动因素是多样化的。运营商对于新业务开拓的需要和技术方面的成熟都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关键是用户对于移动社区有着强劲需求。
随着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方便,人们期望在手机上有更加丰富精彩的应用。从手机“偷菜”应用的大卖就能看出人们对于新应用的迫切需要和欢迎程度。便捷是一种人人都追求的特性,也正是这一特性让用户对移动社区青睐有加。但最重要的是,手机作为个人属性的通信和互联网工具,能满足个体随时随地交流的需要,能将我们与一群卡通昵称和头像的对话放在一个真实的生活背景下,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房间或乌烟瘴气的网吧。我们不是从想象中寻求安慰,而是在真实中获得力量。正是这种对真实交流的需要从根本上促进了移动社区的发展。
但是,移动社区发展到现在,它是否满足了以上需要呢?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移动社区向用户提供几近相似的功能。在一个需要注册的环境,通过发图片、视频、日志、评论展示自我,依靠评论回复、特定IM等形式交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然后呢?
然后,用户会觉得移动社区确实让上网和交流更加便捷了,但是功能与传统互联网并无太大差别,并且在真实性方面也没有特别显著的提升,你同样不知道回复你评论的那个手机号码背后是什么。
不过,位置交友等形式的出现或许可以让用户的这些抱怨减轻。在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社区里,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他的评论添加回复的那个号码在哪个商场或是办公区,也能让自己的行动信息随时显示给好友,可以说功能方面的创新增添了交流中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