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网络安全预警预案范例(3篇)

时间: 2024-05-06 栏目:公文范文

网络安全预警预案范文篇1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故障数据采集;预警系统;安卓技术

中图分类号:TN711?34;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7)04?0163?04

Designofafaultearlywarningsystemforwirelesssensornetwork

CHIMingwen1,MENGQingjuan1,MAZhanfei2

(1.InstituteofElectronicCommerce,BaotouLightIndustry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Baotou014035,China;

2.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Teachers′College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014030,China)

Abstract:Sincethetraditionalearlywarningsystemcan′twarnthewirelesssensornetworkfaulteffectively,andhaslowreliabilityandaccuracyduetothevariousfaulttypesofthewirelesssensornetwork,awirelesssensornetworkfaultwarningsystemwithhighreliabilityandaccuracywasconstructed.Thesystemiscomposedofthefaultdataacquisitionandscreeningmodule,faultidentificationmodule,database,andportablecommunicationdevice.Thefaultdataacquisitionandscreeningmoduleisusedtoacquireandscreenthevariousfaultdatainthewirelesssensornetwork,andtransmitthefaultdatatothefaultidentificationmoduleforfaultearlywarning.Whenthefaultidentificationmodulecan′twarnthefaultautomatically,themaintenancepersonnelwillinvolve.Thedatabaseprovidesthefaultdatastorageareaforthesystem,andgathers,analyzesandoutputsthedata,sothattheusersmanagethewirelesssensornetwork.TheAndroidtechnologyisappliedbythesystemsoftwaretolettheusersacquirethefaultearlywarninginformationthroughtheportablecommunicationdeviceinrealtime.Thealgorithmcodeinthefaultdatacollectionprocessisgiven.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systemhashighreliabilityandaccuracy.

Keywords:wirelesssensornetwork;faultdataacquisition;earlywarningsystem;Androidtechnology

0引言

近年恚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低廉的成本和设置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电子通信和医疗等领域[1?3]。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故障种类较多,传统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预警,可靠性和准确性较低[4?6]。因此,构建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已成为科研组织的重点研究方向。

以往研究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文献[7]提出基于自供电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通过检测无线传感网络的电路问题进行远程预警,整个系统的准确性较高。但自供电技术受环境温度和辐射的影响较大,系统稳定性偏低。文献[8]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其故障纠错率和应用性均很高。但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对其进行监控和检修,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合中、小企业使用。文献[9]提出基于网络模块辨认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该系统将所检测到的故障问题进行模块分离,分别对各模块中的故障数据进行预警和整修,正确性较高。但该系统的辨认过程耗时较长,预警效率不高。文献[10]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利用模糊推理方法将系统收集到的故障问题进行统一分类,预警效率较高。但模糊推理方法的局限性较强,故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不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构建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设计

1.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由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故障辩证模块、数据库和便携式通信设备组成。图1是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总体结构图。

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作为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初始处理模块,是无线传感网络故障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保障。该模块为故障辩证模块提供故障问题的数据源。当故障辩证模块无法自动给出无线传感网络的故障预警时,使用者将在便携式通信设备上接收到故障信息,并派维修人员介入处理。同时,数据库会推荐处理方案,供维修人员参考。

1.2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设计

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能够对无线传感网络中各种故障数据进行采集和筛选。该模块属于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操作层,其包括数据缓存区、数据筛选区和数据传输区,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的工作流程为:先设置模块故障筛选参数,无线传感网络的故障类型主要包括网络连通不畅、病毒感染、缓存区信息过量和电源不正常供电等。将传感器网j中各节点数据实时汇总,并统一上传至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的数据缓存区,防止在数据筛选过程中出现信道拥堵。数据筛选区依次将数据缓存区中的节点数据提取出来,以预设的故障参数为标准,筛选出无线传感网络的故障数据。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数据非常庞大,因此,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为该模块提供了专业的数据整理人员,以保证故障数据筛选工作的准确性。筛选出的故障数据经由数据传输区反馈给故障辩证模块。

1.3故障辩证模块设计

故障辩证模块能够对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故障数据进行辩证,给出最优解决方案后将预警信息传输给使用者。由于故障数据中蕴含的故障问题往往较为笼统,因此,如何将故障问题进行正确辩证,是该模块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图3是故障辩证模块工作原理图。

由图3可知,故障辩证模块分为三步进行故障数据的辩证工作,分别为推导辩证、模糊分类和人工查核。故障辩证模块接收到故障数据后,先进行数据的推导辩证,得出初始辩证结果。具体或常见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问题可直接通过该初始辩证结果进行故障预警;对于较为笼统的网络故障问题,则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分类。将网络故障问题按照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预设的参数进行分类,其类别包括产生时间、持续时间、故障节点等。同时,故障辩证模块配备输入接口,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模糊分类的个性化设置。模糊分类后,98%的故障问题均能直接进行故障预警。

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故障问题更新速度较快,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无法提前预知特殊的故障问题。因此,余下2%的故障问题需要通过人工查核进行故障预警。经人工查核后给出的最优解决方案,会实时更新到系统预设参数中。故障辩证模块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会被实时保存到数据库中,完善系统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数据。

1.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为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提供故障数据的存储区域,并进行故障数据的汇总、解析和输出。数据库虽没有直接参与系统的故障预警工作,却能够提供给使用者完善无线传感网络的理论依据。图4为数据库结构图。

由图4可知,数据库是根据故障数据和故障解决方案构建的大型“虚拟图书馆”,其拥有信息索引、报表统计和数据输出打印等平台。数据库的信息索引平台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多种系统预设方案。使用者也可利用报表统计平台,获取无线传感网络的运行情况,并对报表进行输出和打印。同时,统计报表平台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故障数据的解析功能,给出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维护措施,帮助使用者构建安全稳定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库不但收集了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工作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也借鉴了各大学术网站中关于无线传感网络故障的网络资源。数据库提供给故障辩证模块故障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依据,包括无线传感器的拓扑结构、配置数据和标准节点数据等,确保故障辩证模块更好地进行故障数据的辩证工作。在故障辩证模块的推导辩证、模糊分类和人工查核工作中,数据库会自动推荐多种维修方案,供使用者选择。数据库的推荐功能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随时关闭或开启。

2软件设计

2.1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利用安卓技术,开放系统源代码。使用者可在便携式通信设备上预装系统软件,当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发出故障预警信号后,系统软件会第一时间弹出提醒信息。使用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无线传感网络的运行情况。图5是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软件结构图。

图5中,安卓技术为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提供故障查询、故障采集、预警查询和报表查询等功能。

网络服务功能能够保护便携式通信设备中的系统软件免受外界攻击,其通信接口与软件的编程语言相互独立,为使用者提供数据隐藏和设立管理员密码的服务,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基于RMI的分布式应用能够增强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软件的兼容性。同时,该软件的错误修正率和指令变通性较高,满足多平台的业务标准,且开发费用低,传输效率高,符合使用者对系统软件设计的需求。

2.2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软件代码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使用C语言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给出用于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故障采集过程的算法代码,其中包含故障数据初始化和数据存储:

IntWireless_sensor_error;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数据初始化

nullWireless_sensor_error(null)

{

Freebytesn;

for(n=0;n

{

WDI=WDI;%清空系统缓存数据

Wl_buff[i]=\0;

}

Way1=null;

way2=null;

Keep_Wireless_sensor_error=null;

Gain_Wireless_sensor_error=0;

Wireless_sensor_error=0;

TXD_Wireless_sensor_error=null;

WDI=~WDI;

Wl_buff[0]=′W′;

Wl_buff[1]=′S′;

Wl_buff[2]=′E′;

}

TXD_fault_information;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数据的发送

nullTXD_w_information(null)

{

while((Keep_WSE=1)&(Gain_WSE=1));

%接收初始化故障信息数据

TXD_address_message=1;

address_message_s_information=0;

SBUF0=address_message[address_message_e_information];%稻莘⑺

WDI=WDI;

Wl_buff[Keep_address_message]=x00;

Keep_address_message++;

WDI=WDI;

Wl_buff[Keep_address_message]=x00;

for(n=0;n

{

Wl_information[i]=Wl_buff[i];%将数据存储并复制

WDI=WDI;}

3实验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验证本文设计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利用本文系统采集了某传感器网络节点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系统的可靠性测试和准确性测试可从系统电压变化和数据接收率入手。系统电压变化浮动越小,系统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则系统的可靠性就越高;而数据接收率直接影响着无线传感网络的故障排除率,故障排除率同系统准确性呈正相关。

3.1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准确性测试

实验在无干扰情况下进行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据的采集,并将系统的电源电压数据提取出来。图6是无干扰情况下电源电压变化图。

图6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电源电压在218~250V之间浮动,属正常现象。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系统电路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电源能量,导致初始电源电压无法令系统所有电路元件正常运作。因此,需在特定时间段适量提高系统电源电压值,以满足整个系统电路的运行需求。

实验进行到30h,在原有条件下升高环境温度并增加辐射。图7是有干扰情况下电源电压变化图。

对比图6和图7可知,在加入干扰因素后,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电源电压浮动增强趋势并不明显。系统电源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56V和215V,抗干扰能力较强,验证了本文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2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可靠性测试

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数据接收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表1为故障节点与系统安装点之间距离对数据接收率的影响情况。

表1距离对数据接收率的影响情况

由表1可知,故障节点与系统安装点之间距离越近,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的数据接收率越高;数据接收率还与数据传输量有关,相同情况下,数据传输量越低,数据接收率越高。系统数据接收率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95.65%和98.77%,平均值为97.18%。数据接收率整体较高,且波动较小,验证了本文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结论

本文构建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预警系统。该系统由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故障辩证模块、数据库和便携式通信设备组成。故障数据采集筛选模块对无线传感网络中各种故障数据进行采集和筛选,并将故障数据传输到故障辩证模块进行故障预警。当故障辩证模块无法自动进行故障预警时,维修人员将介入处理。数据库为系统提供故障数据的存储区域,并对其进行汇总、解析和输出,以供使用者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软件利用安卓技术,令使用者通过便携式通信设备实时获取故障预警信息,并给出了故障数据采集过程的算法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磊磊,徐保国.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节点检测算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34(12):149?152.

[2]赵锡恒,何小敏,许亮,等.基于时间加权K?近邻法的无线传感网系统故障诊断[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0):3096?3100.

[3]刘亚红,冯海林,刘昊.无线传感器网络软故障诊断算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33(4):142?145.

[4]陈斌,杨俊杰.基于DFD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30(3):269?272.

[5]刘昊,刘亚红.基于网格结构无线传感网络故障诊断算法[J].电子科技,2014,27(2):32?34.

[6]严楠,周鸣争,李钧.基于DL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31(6):1787?1790.

[7]丁煦,韩江洪,石雷,等.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拓扑问题研究[J].通信学报,2015,36(1):129?141.

[8]华昕佳,张帅,李凤荣,等.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间歇性故障检测[J].计算机工程,2015,41(12):119?124.

网络安全预警预案范文

(一)目的

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及时动员和组织海南省各种通信资源,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满足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下通信保障应急和通信恢复工作的需要,确保通信的安全畅通。

(二)工作原则

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规范有序,快速反应,结构完整,功能全面,严密组织,密切协作,平战结合,保障有力的原则。

(三)编制依据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防交通条例》、《战备应急通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发生下列情况时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

1、严重和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严重和特别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突发事件造成的重大通信事故。

4、严重和特别严重的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等。

5、国家重要会议、重大国事活动、大型社会活动等。

6、根据军事部门的要求,需要配合的有关活动,如军事演习、局部战争、武装冲突等。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全省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设立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全省范围内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下设海南省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通信保障应急办公室),负责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日常联络和事务处理。

1、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省长担任,副总指挥由省通信管理局局长、省政府1名副秘书长担任。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由省通信管理局、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海南海事局、省专用通信局以及省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中石化海南省石油分公司组成。其职责如下:

(1)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组织本省范围内各有关单位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2)遇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决策启动保障预案,下达通信保障应急任务,领导、指挥和协调本省通信保障应急工作,保证应急通信任务的完成;

(3)服从国家、省政府有关突发公共事件指挥机构的调用,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决策重大事件的通信保障应急方案,并向上级部门汇报实施和进展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经国务院批准,统一调用全国各种电信资源。

(5)完成上级赋予的其它通信保障任务。

2、通信保障应急办公室的组成和职责

通信保障应急办公室

主任由海南省通信管理局分管局长担任,通信管理局网络与建设管理处处长任副主任;成员由省通信管理局相关处室领导、地方各有关单位配合人员以及省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分管应急通信部门的领导、省专用通信局相关处室领导组成。其职责如下:(1)承担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处理,负责与国家、地方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络工作,并向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2)负责有关单位间的协调,理顺电信行业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落实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3)组织起草、修改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及相关规定;

(4)指导通信保障应急队伍的建设和保障预案的演练,监督有关单位做好通信保障应急的准备工作;

(5)掌握国家公用电信网的网络组织、装备和运行情况,以及机动通信设备装备情况,并协调做好公用电信网与应急通信专网的互联互通工作;

(6)遇重大突发事件,及时了解情况,向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建议;

(7)按照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的通信保障应急工作,按预案完成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3、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根据事件的性质及任务要求,将具体落实到相关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实施。省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设立相应的应急通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本企业内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从制度建立、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安全的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各级网络管理和运行部门应对日常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定时分析,及时发现通信网络运行中的各种隐患,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信网络安全的预防工作。遇有重大情况,立即上报通信保障应急办公室。

(二)预警预防行动

1、指导和监督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平时的网络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合理组网,不断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

2、组织做好各基础电信网间的互联互通工作,确保网间通信安全畅通。

3、组织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通信重点保障目标的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加强对企业电信网络的安全检查,减少网络的安全隐患。

5、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增强忧患意识。

6、各级应急通信管理机构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三)预警支持系统

发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管理中心对本企业网络情况的监测作用,综合利用电信网间互联监测系统和互联网交换中心的信息资料,遇可能引发重大通信事故的情况,及时相关预警信息。为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安全的预警能力,根据需要建立部级的通信网络预警信息技术平台,增强公用通信网络安全预警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四)预警级别及

1、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上级下达的通信保障任务、突发事件造成的通信故障信息,按照其严重性、影响大小、涉及范围,预警划分为四个等级: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1)突发事件造成省内通信企业局部通信故障时,预警级别定为蓝色。

(2)突发事件造成省内某通信企业多点通信故障时,预警级别定为黄色。

(3)出现以下情况预警级别定为橙色:

①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通信保障任务;

②突发事件造成省内多家通信企业通信故障时。

(4)出现以下情况预警级别定为红色:

①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通信保障任务;

②突发事件造成多省通信故障时;

③突发事件造成重要通信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影响重大的情况时。

2、预警

预警信息的范围限于电信行业内部。预警信息的权限:国家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可以确认并红、橙色预警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急通信管理机构可以确认并橙、黄、蓝色预警信息。

各级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在获得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后,应对预警信息加以分析和核实,初步判定预警级别;并及时报告本单位(部门)的通信保障应急领导机构,确认预警级别。若属于本级权限,应及时;若超过本级权限,应立即上报。预警信息的以文件传真形式,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话记录方式。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程序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和通信恢复工作,按照快速、机动、灵活的原则,根据相应的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

ⅳ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省内某通信企业局部通信故障时,由企业的应急通信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启动企业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同时上报省通信管理局。

ⅲ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省内某通信企业多点通信故障时,由企业的应急通信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启动企业相应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同时上报省通信管理局或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

ⅱ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省内多家通信企业通信故障或省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达通信保障任务时,由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启动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同时上报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

ⅰ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多省通信故障或重要骨干网中断、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影响重大的情况,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启动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根据突发事件影响区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地现场指挥,同时将通信保障情况上报。

(二)信息共享和处理

1、突发事件造成通信事故信息上报和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出现通信中断和通信设施损坏的企业和单位应按照上报流程(见附录83)立即上报。重大通信事故要求在4小时之内报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人员获得信息后,应立即分析事件的严重性,确定由国家应急通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的,应及时向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和提出处理建议,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否则,按照应急响应级别的责任划分,由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或本企业应急通信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

2、信息共享

在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事活动或会议进行通信保障时,应加强与保障任务下达单位或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提高通信保障效率。

重大通信事故发生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与事故影响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该通信网络上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户(如:防汛、地震、反恐、核应急、证券、民航、金融、海关等)以及可能波及的其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3、应急保障任务下达流程

对于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通信保障任务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确定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的,按照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命令,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将以书面或传真形式向省通信管理局

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下达任务通知书。接到任务通知书后,各单位应立即传达上级任务和指示,成立现场应急通信指挥机构,并组织相应人员进行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对于省有关部门下达的通信保障任务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确定由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的,按照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由海南省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将以书面或传真形式向有关省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下达任务通知书。接到任务通知书后,各单位应立即传达上级任务和指示,成立现场应急通信指挥机构,并组织相应人员进行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见附录83中海南省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任务下达和执行流程线路a所示)。

4、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要求

在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或海南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下达通信保障应急命令后,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机构和队伍应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具体要求如下:

1、通信保障及抢修应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先急后缓的原则。具体顺序如下:

(1)中央首长专线;

(2)突发事件处理指挥联络通信电路;

(3)党政专网电路;

(4)保密、机要、安全、公安、武警、军队、人防、核应急等重要部门租用电路;

(5)地震、防火、气象、水利等部门租用的与防震、防火、防汛有关的电路;

(6)银行、证券、民航、海关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部门电路;

(7)其它需要保障的重要通信电路。

2、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高度警戒,实行24小时值班;主要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事态严重时,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3、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通信保障需求,积极做好通信保障应急准备工作。

4、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需要其它电信运营企业协助时,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办公室或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进行统一协调,其它电信运营企业应给予积极配合。

5、对于应急机动通信,在紧急情况下,上级可以越级指挥调度或口头下达指挥调度命令,下级也可以越级上报或口头进行汇报。

6、当同级电信主管部门与企业在领导指挥上出现交叉时,应以电信主管部门领导为主。

7、现场应急通信指挥机构在组织执行任务过程中,应及时上报阶段性任务执行情况,使上级及时了解进展情况,便于决策(工作流程见附录83中海南省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任务下达和执行流程线路b所示)。

8、应急保障任务结束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或海南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收到任务完成的报告后,下达解除任务通知书,现场应急通信指挥机构收到通知书后,任务正式结束(流程见附录83中任务下达和执行流程线路c所示)。

9、调查、处理、监测与后果评估

各级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对该级应急处置事件的调查分析,视情对网络运行指标进行检测,对事件后果进行评估。

五、后期处置

1、情况汇报和经验总结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省通信保障应急指挥部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好突发事件中公用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以及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情况的调查和汇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奖惩评定及表彰

为提高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对于在应付突发事件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通报表扬;对于保障不力,给国家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1、物资保障

各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必要的应急资源保障机制,并按照应急通信保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通信保障应急装备,加强对应急资源和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备随时紧急调用。

2、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必备资料

为做好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各企业及各部门应根据通信保障应急的需要,常备以下资料:

11:600万全国地图、1:50万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市、州、盟)、县(市)地图;

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

通信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器材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清单;

相关单位、部门及主管领导联系方式。

技术储备与保障

依托信息产业部和省有关科技、科研支撑部门及各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技术力量,建立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与省有关部门的日常联系与信息沟通机制,认真听取各部门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及实施进行评估,开展通信保障的现场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应急保障队伍

通信保障应急队伍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管理、运行维护、工程建设等部门为主,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伍为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管理、运行维护、工程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国家公用电信网络、设备的抢修维护、故障恢复和路由调度管理等工作。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伍以海南省电信有限公司机动通信部(队)为基本骨干队伍,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海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为辅,省专用通信局、网通海南分公司、铁通海南分公司、卫通海南分公司协助与配合,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东机动通信局为技术装备支撑。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伍主要在突况发生时为党政领导机关实施指挥提供临时通信联络,确保指挥通信畅通。

网络安全预警预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建设;效能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99-02

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大学生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大学生对于国内外热点事件、突发偶发事件、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的总和,一般是学生思想动态的真实反映。高校网络舆情一旦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妥当,就容易引发,影响到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设及其效能的检验与分析,对于全面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到科学有效处置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设

一般来讲,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网络舆情收集监测机制。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是高校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前提,是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全面了解把握的第一环节。鉴于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建立对于高校网络舆情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汇总、上报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采取人工搜索和机器搜索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大搜索引擎,新闻门户、BBS、博客、留言版、微博、视频、搜索、文档等各种网络载体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知识库。其次在舆情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根据监控主题、敏感词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智能筛选,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时监控。最后,将监控结果进行汇总,以舆情简报、分类舆情、图表统计等形式上报学校并分别上报给学校职能部门,供其制定对策使用。

2.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是在前期对信息的收集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舆情信息进行鉴别,最终对于舆情信息的正负性质、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后果影响进行预判的过程。要做好信息分析研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该组建一支由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洞察力敏锐的高素质人员组成的舆情信息研判团队,就收集监测上来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从主观上确保科学分析研判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引入一套科学的、严格的分析研判程序,根据高校舆情信息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全面客观地作出相应的决策判断,从客观上保证舆情分析研判的准确性。

3.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安全预警就是高校管理者对照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指标,对网络舆情产生、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进行动态、实时监测,运用综合分析研判技术,对当前网络舆情态势做出客观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等级预报的活动。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网络舆情预警等级一般被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高校决策层针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奠定基础,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处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4.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各高校应针对高校网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关键指标。给舆情突发事件的不同种类及不同等级,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比较详尽的应急方案,详细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内容、流程、方法以及各个舆情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启动,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紧急、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布控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期最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5.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机制。要及时平息矛盾、化解危机,离不开高校管理者对于舆情的主动引导与干预。在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工作中,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方式,就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澄清真相,主动引导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主流方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在网络舆情爆发期,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与大学生保持平等对话沟通,指定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舆情诉求,把处理的措施及进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大学生。与主力媒体舆论加强合作,及时引导舆论的转向。在舆情的衰退期,建立必要的跟踪反馈机制,继续关注舆情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诱发问题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防止舆情问题的再次反弹。

二、衡量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效能的标准

1.网络舆情收集监测是否全面时效。对于网络舆情内容的监测是否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是衡量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首要指标。对舆情内容进行全面监测,包括舆情监测的范围、类别、总量等各个方面,只有做到监测的全面性,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遗漏掉任何一条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信息。网络舆情监测及响应具有“黄金4小时”的要求。只有关注舆情内容监测的时效性,做到对网络舆情内容的“实时监测”,才能对网络突发舆情进行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理,而这对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2.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否科学准确。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是在前期对舆情信息收集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舆情研判团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科学、严格的分析研判程序,对舆情信息进行鉴别,最终对于舆情信息的正负性质、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后果影响进行预判的过程。只有对舆情信息的科学研判,才可以从采集的海量信息中筛选、过滤出有效信息,确定重点监控领域与追踪对象,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避免因研判失误出现徒劳无功或者贻误时机的被动局面。因此,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否科学、准确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关键指标。

3.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是否及时恰当。网络舆情安全预警就是对照预警安全体系指标,发现对网络舆情出现、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对之连续不间断地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等级预报的活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及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一般被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只有做到网络安全预警的及时、恰当,才能为高校决策层针对网络舆情的情况恰当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提供条件,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因预警迟缓造成贻误战机,又不至于因预警过度造成草木皆兵。因此,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是否及时、恰当,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重要指标。

4.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是否高效有序。当网络舆情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演变成舆情危机时,高校网络舆情应急预案能够立即启动,做到领导有力、组织有序、协同配合、形成联动,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紧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布控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基本指标。

5.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是否主动有效。在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防患为未然的原则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方式,主动引导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在网络舆情爆发期,能够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舆情诉求,澄清真相、纠正问题,让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舆情的衰退期,能够继续关注舆情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诱发问题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防止舆情问题的再次反弹。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是否主动有效,这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综合指标。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检验与分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检验

1.日常模拟检验。在构建完成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之后.高校管理者应保持高度临战状态,注重日常对网络舆情监控体系运转效能的检验,最好能够实时选取国内外主流门户网站的典型网络舆情案例进行模拟演练,从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安全预警、危机应急、引导干预等各个环节对系统的运转效能进行全面检验,以验证体系指标选择的有效性和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对演练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改进,确保危机真正来临时有效应对.

2.危机实战检验。尽管平时的演练能够有效检验舆情监控系统的效能高低,但是演练的模式毕竟不能完全模拟舆情危机实际来临时的真实情景,因此到高校网络舆情真正发生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立即启动舆情监控体系有效应对,更应该珍惜舆情来临时检验舆情监控效能的实战机会,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改进薄弱环节,以切实提升高校舆情监控系统的效能水平。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分析

整个高校舆情监控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先进的舆情监控技术,因此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分析,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人工和智能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力求分析结果的全面、准确、客观。

参考文献:

[1]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呼雨,陈新杰,等.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2,(11).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重阳节贺词简短(6篇)
  • 下一篇:行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7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