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农业农村工作内容范例(3篇)

时间: 2024-05-13 栏目:公文范文

农业农村工作内容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应该说政府把握得很好,是在财政相对增收,达到20%的比例,有一定的财政能力的情况之下,我们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来化解农村公共品开支不足的问题。现阶段提出建设新农村,首先应该看到这是国家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不光是我们提出,欧洲国家,只要是有小农场的,比如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等,这些欧洲国家的农场,相对来讲规模较小,而且原来传统的村庄还存在,都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从粮食安全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在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来为国家的经济安全提供一个起码的基础。因此我们说,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表现,是我们政策上实事求是的表现。

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当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够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那么,新农村究竟“新”在哪?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新”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通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农村为城市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而各级政府通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其次“新”在城市中相对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中逐步建立起来,农民可以享受到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的成果,不必因此背井离乡;三是“新”在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农民生活和缓,有较强的幸福感,甚至于出现城市人由于渴望返璞归真,开始向农村回流的“逆城市化”现象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紧扣科学发展时代命题

从党的十六大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矛盾条件下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变成国家战略。从2003年中央明确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以来,连续强调了四次。现在又进一步提出一个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具有统管全局的指导思想,它恰恰符合最近所强调的科学发展观。

2002年前党中央就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现在看来,要从根本上遏制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就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也是一些欧洲有小农场的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不是无源之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直到1997年之前,农村财政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到只有10%左右,在这种比较低的财政比例情况下,完全由财政来承担农村的公共品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到2004年,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加总,已经占到GDP的近20%,加上预算外财政,整个财政规模占GDP的比重近30%。一般来说,这一水平已经具备了由国家财政主导来提供农村公共品开支的条件。

农业农村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林业;新农村建设;地位;作用;河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审时度势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提升农民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我国国土的69%是山区,这些山区除了少部分农业,主体部分是林地,林业生产者包括林农、果农等都是农民的一分子。因此,林业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河南省**县的林业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县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现状

**县位于豫西丘陵山区,东连洛阳市市区,西接三门峡渑池县,南与宜阳相邻,北临黄河与济源隔河相望。地形南北长44km,东西宽31km,总面积11.56万h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峰峦叠嶂,山势陡峭,岩石,东南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55.0~1384.7m,黄河、青河、畛河、涧河横贯辖区,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县城北部。

**县林业用地面积3.97万hm2,占总面积34.3%,其中有林地面积2.89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72.7%,林分面积2.70万hm2,疏林地面积326.67hm2,灌木林地面积420hm2,未成林造林地1086.67hm2,宜林荒地1.08万hm2,森林覆盖率23.5%,活立木蓄积159.9万m3,森林蓄积19.91万m3,四旁树蓄积139.99万m3,四旁蓄积占87.5%。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新增加林地面积1.43万hm2,未成林造林地1086.67hm2,林木覆盖率达32.3%,森林覆盖率达23.5%,分别增长11.2%和9.8%,全区生态环境和林业产业格局已初具规模。

二、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与林业密切相关。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夯实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促进“生产发展”;林业,特别是特色经济林,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促进“生活宽裕”;发展林业,可以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建设优美自然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整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政策难题,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民主”。

2.1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综合功能,在保证粮食生产方面的屏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对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实现了精耕细作,基本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对于山地、林地、沙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因此,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2林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符合市场需要,有当地特色的优势林业产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山区、没有工矿企业的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项目。目前,中国农村发展林业产业项目非常多,如大力发展优质果品基地、珍稀特种用材林、林木种苗和花卉基地、食用菌、中药材、林下家禽养殖、山野菜基地、森林旅游服务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等项目。这些林业产业项目的发展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带动农民致富,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3林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实现新农村“村容整洁”的手段和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要想使乡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建设成为花园式和园林式的生态文明乡村,必须植树、栽花、种草,布置绿色景观,增加绿地面积。目前,在豫西农村已涌现出一批绿化和美化效果好,把村庄装扮成花园式、园林式的生态文明村,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了广大中外游人喜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风景区,也大大提高了乡村知名度。

2.4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实践

我国集体林地占林地面积的1/2以上,在占有国土面积约90%的广大山区和林区,乡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体林地管理。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措施

首先,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认真总结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狠抓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动员组织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其在农田水域防护、水土流失治理、城乡环境美化绿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再次,要认真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保护,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和非法侵占林地、湿地,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维持生态平衡。

总之,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必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生态保障。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切实解决好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利用林业自然资源拉动农民增收致富,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平,李素若.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690-692.

[2]姬君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644-646,690.

农业农村工作内容范文篇3

【关键词】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格局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党建工作。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农村党建工作具有不同的思路和格局。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党建工作阐述的具体内容来看,我认为这些具体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要求的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格局。

首先,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定位上。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它客观上要求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从过去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中摆脱出来,把新的定位和要求体现和渗透到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规划部署和实践措施中去,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实践要求。

其次,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党管农村工作的新内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这是全党的共识。党管农村工作作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农村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跟其他四个基本原则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明确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一方面,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核心;另一方面,在贯彻党管农村工作原则的实践中必须充分体现其他四个原则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离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党管农村工作就偏离了中央要求的方向和轨道。

再次,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必须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尽快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组织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有新举措。包括借鉴城市社区发展模式和经验,加快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以适应农民群众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新期待;积极推广一些地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等多种模式;借鉴城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坚持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立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市场建立党组织,扩大农村党建覆盖面,更好地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推动城乡基层组织联建、为民服务联手、流动党员联管、关怀帮扶联动,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对接与融合,使城乡党建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由封闭运行转向开放合作,逐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共建共享、互利双赢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最后,这一新思路和新格局体现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体制机制上。这就是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包抓农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科学发展的县(市)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整个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之中,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全会作出的这些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建设文明、清廉、和谐的乡村产生重大而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俊伟.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作用[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01),P13-17.

傅艳娟,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理论界,2007(7),P259-260.

廖丽梅,刘小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组织作用发挥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P57-58.

赵巧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前沿,2006(6),P34-36.

凌锋,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党建研究,2007(6)。

程天宝,重视解决农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社科心细文荟,1994(19)。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二议论文字左右(6篇)
  • 下一篇:初中生感恩节作文大全(1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