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牛结核病;现状;防控对策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猛,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大型集中的牧场和养牛场已经不再新奇。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牛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许多不确定的疾病也在暗自隐藏着,很容易互相传染,为牛群带来威胁。我们要提高对牛结核病的认识度,仔细分析现状,提出防控对策,以期促进养牛业的发展。
1.牛结核病的相关知识背景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是国家二类动物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类疫病。牛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疾病,结核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播或是感染。该病没有特定的温度气候限制,一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圈舍饲养的牛是高发对象。诊断方法主要是实验室诊断法,共分为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病原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其中免疫学诊断检测的方法不但检查速度快,诊断结果准确,且操作简单易行,具备实现自动化的条件,具有远大光明的发展前景。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也有长达数月以上的。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牛缓慢的消瘦、咳嗽、呼吸困难等,一般体温是正常的。病菌入侵体内的部位不同,每个个体的抵抗能力也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牛群中主要感染的部位是肺、、肠和淋巴结等。该病的病变特征是以组织器官的结合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
2.牛结核病的现状分析
2.1缺乏认识
由于牧场条件的限制和牛群之间的相互影响,牧场或牛场中常常会发生流行性传染疾病。这些疾病不但传播速度快,且致病力较强,严重威胁到了人畜的生命健康,影响了牧场的财产收益,给牧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目前,牧场中的流行疾病主要有布病和牛结核病。但是,大部分的牧场管理者对牛结核病缺乏认识,有许多牧场只重视对布病的预防与治疗,忽略了牛结核病。据OIE调查显示,牛结核病的传播扩散渠道远远多于布病。因此,一旦有牛发病,而管理人员又没有加强防治,势必会导致疾病泛滥成灾,给牧场带来更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2.2缺乏预防控制疾病的经费和物资
受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和传播条件的影响,牛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消耗大量的经费和物资。目前,大部分牧场缺乏最基本的预防和控制备品,没有相关的治疗人员的支持,诊断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开展防控工作的难度。根据国家规定,检查出的病畜必须予以安乐死,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扩散,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对检查出的病畜给予一定的补助补贴,但是牧场将一头牛养至成年需要花费上万元,补助金额太少,这让养殖户在处理病畜时会产生抵触心理。
2.3牧场消息闭塞,缺少管理人员
牧场的建立必须依赖于周围的环境,那些草地肥沃,水土丰盛的地方是牧场的首选之地。受环境的限制,许多牧场常常聚集在一处,这大大增加了牧场之间的防控难度。发生疫情时,牧场习惯选择隐秘处理,往往是疾病难以控制,才会暴露,而那时其它的牧场再做预防已经为时已晚。牧场缺少管理人员,往往是一个管理人员照看几十甚至上百头牛,这样的局面会导致病牛难以被发现,使疫情不能被及时控制。
3.牛结核病的防控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设立相关机制
牧场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病畜予以安乐死。相关的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不能徇私枉法,以免造成疾病扩散,危害人们的生活。政府要设立专门的病畜防御控制中心,加强对牛结核病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法。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和牧场对牛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相关人员可以采取上门宣传,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强牧场对疾病的认识,可以联合电视台拍摄相关的公益广告加强宣传,将牛结核病正式提升到新的水平。国家要相应的增大对病畜的补助资金,鼓励牧场养殖户积极投保,降低损失。相关部门要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协助牧场设立有效的防控机制,从而降低危害,减少损失。
3.2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严格依法检疫
牧场养殖牛群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牛群爆发疫情是养殖户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为此,牧场应当采取正当的养殖措施,提高养殖设备,各方面都应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标准,为牛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同时牧场也会获得长远的发展。牧场要设立专门的疫病部门,建立健全完整的病情档案,对新引进的动物,先单独隔离观察,严格做好检测和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牧场的安全。检疫部门要严格执法检疫,不能马虎大意,要加强执法力度,弥补执法漏洞,坚决禁止病害动物进入市场交易,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3.3推广实施新的防控技术
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要加强对牛结核病的研究和分析,整理制定出一套恰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可以将以往的检测专用的螺丝口针头换成一次性注射的卡介苗注射器,这样可以避免在检测时牛叉感染。应当注意,卡介苗注射器针头非常细小柔软,注射时必须将牛固定好,确保每头牛都能打到皮内,保证诊断结果。
结语:牛结核病是不亚于布病的流行传染疫病,被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一旦爆发,必然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究牛结核病的相关知识背景,现状,做出预防和防控,不断改进防控措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畜牧;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大力应用及普及,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农民收入低、养殖人员少等现实问题,对养殖业的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推进性作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技术性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推广及应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自身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1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养殖和技术性养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促使畜牧养殖技术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畜牧养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养殖方法的有效保存和利用,但是却逐渐限制了新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技术性养殖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养殖产生一定影响,很多使用传统养殖方法的农民不能适应这种改革和创新,导致多数农民拒绝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生态鱼塘就是畜牧养殖技术的一种体现,主要是指通过在塘边种植树木,池塘里养殖鱼类,池塘附近养殖一些牲畜这种可循环的养殖方式来进行,逐渐形成一种畜牧之间的生态平衡[1]。但是如果以传统养殖方式来看,这三种之间都是相互分开的,并不能够结合在一起,导致传统养殖方式的农民并不认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养殖技术。与此同时,由于畜牧养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大,而对这种技术的认识很不是很普及,导致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养殖者能够从根本上了解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特点。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特别是当前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可以将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与媒体行业的宣传手段进行结合。媒体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将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成功案例展示出来,或者是利用报纸期刊来进行一些专题的报道等等。这样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方式促使畜牧者对畜牧养殖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实现对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普及应用[2]。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应用畜牧养殖技术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些已经利用畜牧养殖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基础支持、资金扶持,而对于一些仍然在矛盾和犹豫的农民,可以安排一些专业性的讲座,来提高农民对畜牧养殖技术的认识,促使广大农民都能够走上畜牧技术化养殖的道路。
3结语
当前,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业正在不断的适应和相互协调当中,虽然在推广以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徐文科.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及其应用价值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1-23.
[关键词]云南省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162-01
云南省位于我国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畜牧业发展优势。因为云南省的纬度较度,但海拔较高,我国的云贵高原就位于此省,这都使得云南省的自然环境与它地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云南,冬暖夏凉,夏天没有过高的温度,冬天没有过低的温度,四季如春,四季常青,为动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我国云南省还是一个动物资源丰富的活分,这里的物种丰富,利于云南省开展地方特色的畜牧业。比如说滇南小耳猪、弥勒红骨山羊等等。因此,本文将以云南省为切入点,对其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云南省畜牧业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一直以来,国家认识到云南省进行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并对其进行政策性的支持,我国云南省的畜牧业在国家与地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云南省的畜牧业产值在十年间实现了将近270亿元的增长,实现了三倍增长。但是,在2008年度与2009年度因为受到国际经济市场环境动荡与禽流感的影响,云南省畜牧业的产值出现合理性下降。总体来说,云南省的畜牧业发展较为平衡。特别是近几年了,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对云南省畜牧业的重视,使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就目前情况来看,云南省的畜牧业已经为其农民增收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云南省畜牧业的地方特色逐渐明显
云南省的气候环境具有其地域性,这对于云南省的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很大。近些年来,云南省畜牧业的地方特色更为明显。比如说,云南省的红河地区以猪肉为主要的畜牧产品,一个地区的猪出栏率就占到了云南省的一半左右。而大理的牛肉与羊肉也大约占据了云南省的五分之二左右。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云南省作为我国的畜牧业大省,在其快速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影响云南省畜牧业的快速进步。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畜牧业的总量不足
与其它省份的畜牧业发展,云南省在国家与地方的共同努力促进之下,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畜牧业的发展实力却远远不如其它省份。从宏观角度来看,云南省的畜牧业的总产值在国家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当中占有较小。与自身的畜牧业产值相比较,云南省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提高,但是,其在国家畜牧业当中的比例却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提高的现象。在我国所有的畜牧省份当中,云南省位列十五,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之所以说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因为云南省的自然条件较其它省份优越,其产值没有达到相关任士的期望值。近些年来,国家对西部进行有效开发,云南省应当将此作为契机,发现并利用、发挥云南省畜牧业的价值,使其总量得以提升。
2.畜牧业与其它相关行业的关系不平衡
在众多的行业当中,与畜牧业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当地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种植业是畜牧业一部分的饲料来源,畜牧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养料来源,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而在我国云南省,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这种关系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种植业作为饮料的提供者,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畜牧业当中的天然肥料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有用资源的无理浪费,更使种植业成本提高,从而损害到畜牧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三、加强云南省畜牧业的对策分析
1.加大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云南省的畜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比如说红河、曲靖、昆明、大理,这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比较繁荣,而其它地方的畜牧业发展并不尽人意,且云南省的畜牧业总产值有待提高。这就使得云南省的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畜牧业生产基础的建设工作,帮助畜牧业主进行专业动物养殖基地的建设,使其养殖规模得到扩大,养殖水平提高,加深自动化程度,以此来实现畜牧产品质与量的双重提高。除此之外,各地区之间要加强联系,发挥合作精神,加强管理与交流,使云南省各地区的畜牧业可以得到共同进步。
2.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猪,是云南省畜牧业当中的关键分支,在云南省的畜牧业当中占有主体地位。这也就使得云南省的畜牧品种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农业部门应当引导畜牧业主进行养殖品种的丰富,在不影响猪的养殖前提之下,根据各地区的养殖环境与条件,对养殖物种进行合理的增加,使牛,羊等畜牧分支得到强化。也只有这样,云南省的畜牧产业结构才能得到优化升级。
3.协调畜牧业与种植业
加强对云南省畜牧业主的生态观念培训,使其明确生态农业存在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的畜牧行为,在接受种植业的服务之后,要对其进行反补,以此来降低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互利双赢。也只有这样,云南省的畜牧业才能在种植业的良好配合之下健康长久地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云南省具备进行畜牧业发展的天然自然环境,也因此成为了国家与地方重视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本文从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条对应对策。希望我国的农业部门加强对云南省畜牧业问题的重视,督促其尽快解决发展中问题,实现畜牧业总产值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廷继.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10(19)
[2]涂小丽.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3]鲁俊.关于加快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