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6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篇1

关键词:农村;供水安全;人畜饮水;管理

在我国农村的人畜供水饮水的问题上,一直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时展的特点来看,农村的饮水安全已经比以前要差很多,主要就是污染源更多,并伴有其他的问题出现。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切实解决农村人畜的饮水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彻底改善农村的供水饮水问题,让农村的人畜都有安全的保障。

1农村人畜饮水现存的问题

1.1饮水安全的威胁

农村在饮水方面主要的问题就是供水的设施还不够健全,管理部门在管理程度上也不到位,使农村的供水水平一直很低。首先是水资源缺乏,在偏远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还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现象,当地的人们取水用水的方式比较简陋,加上对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使缺乏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导致病毒滋生,人们的健康也没有任何保障。其次是饮水的设施太简陋,不能达到安全饮水的标准。很多农村的居民还是在使用传统供水的方式,水井和水窖还是比较常见,这些设施的供水能力都很差,人们使用的也都是地面浅层的水资源,还有很多淤积的雨水,这些水资源本来就没有很好的过滤设施,再加上现在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更是导致这些水不卫生,达不到引用的标准,威胁着人畜的健康。

1.2水质不达标

我国已经明确规定了人畜饮用水的相关水质标砖,但是很多农村的供水还是不能达到规定的水质安全指标。通常生活的饮用水水质要达到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还要符合毒理学和细菌学的标准。首先来说水资源的物理性状,从水质的外观上来看,水应该是没有任何气味,要清澈透明的,没有任何颜色;其次是水资源的化学性状,水的PH值要符合相关标准,水中所含的锌锰微量元素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超标的话,水质就会有异味,颜色也会有所变化,这样的水就不能引用;然后是水资源的细菌学指标,要对水进行消毒,因为水中含有大肠杆菌等细菌,要清理之后才能引用,保证益菌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后是水资源的毒理学标准,水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要符合规定的卫生标准才可以引用。

1.3水资源污染严重

在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比较重,农村范围的水污染更是不乐观,首先是农村的的垃圾对水资源的污染,政府部门对农村的管理比较松散,农民也没有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意识,就经常的乱倒垃圾,为图省事,将垃圾都扔在了附近的河流区域,使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还有农村在种植田地的时候喷洒的农药也对水资源带来污染,他们经常都是在周边的河流进行取水灌药,使农药进入到河流中,污染了水资源;还有农民的生活用水也都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这些水中带有的微量元素同样会对水质带来污染。

2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2.1合理开采水资源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必需品,所以人们都要对水资源格外珍惜,在开采的时候也要选择科学的开采方法。首先,在不缺少水资源的农村地区,建设质量相对高一些的供水工程,在规定的范围内去开采地下水,不要开采较深层的地下水;对于水质比较好的河流地区,可以建立水资源处理厂,处理那些受到污染的水资源,并对农村居民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节约用水意识。其次,在比较缺乏水资源的农村,可以对深层的地下水进行适当开采,但是要确保水资源能得到平衡的利用,并加强供水的管理工作,不要浪费任何一滴水。

2.2统筹规划水资源

为了改善农村饮水的水质,在建设饮水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统筹规划,全面建设。第一,在建设农村饮水工程时,要积极听取农民的意见,选择让农民满意的工程方案,禁止搞形象工程,同时,农民也要加强对饮水工程建设的监督;第二,每一个农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充分结合当地的特点来建设饮水工程。例如对居住分散的丘陵地区,可考虑建设分散式的饮水工程,保证当地农民就近取水。第三,防治结合,全面建设。选择合适的方案建设饮水设施后,也要跟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在水源地建立保护设施,禁止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的堆放,同时在喷洒农药和施肥的时期,要重点保护水源,严禁化肥、农药等进入河流,并使污染严重的工厂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以防污水排放,污染水源。

2.3合理布置供水设施,加强水质检测

很多饮水工程如自来水工程等在供水工程中极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应合理布置供水设施,并在水资源输送过程中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农村地区常用的供水方式为建造水池或水槽,并和水管结合使用,一般采用树枝状的管网布置方式。在管网中尽量建立调节设施或建筑物等,并保证在一定距离内设置压力水头,保证饮水供应的持续性。同时在供水过程中,检测部门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经常性的采取问卷调查,了解饮用水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去解决,保证供水的安全。

3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饮水工程涵盖各个方面,要使每一环节都处于监督管理之下,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要明确责任主体,对饮水工程进行分项管理,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追究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制定明确的赏罚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饮水工程的监管。还要加强对管道维护和水质检测管理,在饮水工程投入运行后,要加强对管道的维护力度,防止管道漏水、断裂、接头松动等问题,发现严重损坏的管道要及时更换;同时必须加强水质检测管理,防止检测人员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而导致到达农户的水质不达标。

结束语

在农村人畜饮水和供水的安全问题上,政府部门要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影响饮水安全的所有因素。目前,农村的用水方面,不光是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缺乏的状况,还有我国在供水设施上投入力量不大的原因。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农民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从生活用水到农田用水上都要尽量做到不污染周边的水资源;其次,政府应加大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开采措施,尽量保证水资源能达到饮用的相关标准,这样才能使农村人畜的饮水得到有效保护,也能切实保障饮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阿布都・热皮克.浅谈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文集,2014(2).

[2]庄淑英.浅论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篇2

1.1履行建设管理程序问题

针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的建设项目,其改造过程应如何履行建设管理程序。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确定合同能源服务公司是否应履行招投标程序。我国现有的招投标规定要求,对政府办公建筑、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其推动节能改造时必须按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但履行招投标程序后,许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普遍反映中标价无法保证其基本利益而放弃了改造项目。二是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方案是否履行设计管理程序问题。如果要求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编制的改造技术方案履行设计管理要求,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无相关设计资质,不具备编制和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资格,只有“强其所难”去与相关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搞合作,实际就是搞“挂靠”,既不符合国家对设计单位的规范管理要求,又增加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小,加之缺乏强制性规定,审图机构普遍缺乏承接这类项目施工图审查业务的意愿。三是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施工资质问题。大多数合同能源公司主要从开展工业节能服务转型而来,普遍不具备工程施工的相关资质。以重庆为例,目前15家从事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企业中仅有3家具有机电设备工程安装资质,如果要求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必须具有相关工程施工资质才能开展改造施工,那么绝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将无法履行能源服务合同。若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改造施工,将增加财务成本和工作风险,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表示将无法接受。四是节能改造工程是否应引入监理机制问题。若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原建设部《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要求需将改造项目纳入监理,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反映这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倡导和要求的“一条龙”服务有冲突,且谁来支付聘请监理的相关费用,又将成为与用户谈判能源服务合同时的新问题,这实际上增大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难度。五是改造后工程验收问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改造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工程验收?按什么方式验收?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是进行节能效果的检测评估,以其达到预期节能率即可认为工程合格并验收,还是应按照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要求组织进行工程验收。这在具体工作中找不到相关依据,亟待明确。

2.2改造工程的质量保修期问题

在能源服务合同期内如果项目改造质量有任何问题,理所当然由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负责承担解决。但如果合同期满交付用户后,项目的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包括设备、产品质量保修问题)该如何界定,这是当前能源服务合同谈判过程中争议很大的问题。目前在建筑节能改造领域,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一般主要对照明、空调和电路系统进行改造,采用的技术主要以产品替代型为主,而且通常倾向于能在3年内就收回投资的技术和产品,且其与业主签订的节能效益分享合同也以不超过5年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5年合同期满后交付业主的改造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合同能源公司该不该负责?该负什么样的责?由于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会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社会信誉和长期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1.3融资困难问题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凭自有资金和靠自己积累发展资金是远不够的,必须要具备从金融机构募集资金的能力。但目前建筑领域的合同能源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其信誉和偿债能力远未得到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客观上造成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的意愿不强烈。同时,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社会认可度低,金融机构对合同管理模式缺乏系统认识和研究,对其金融风险无法全面识别判断和掌控,这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支持力度。

1.4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的扶持发展问题

由于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花了很大精力与改造项目业主沟通,却往往很难取得认可和信任,改造项目业主经常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陷井”,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合同能源管理远未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同时,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其社会信誉、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服务水平都处于培养和发展阶段,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需要系统的政策支持、市场培育和社会关注。

2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存在的技术障碍

2.1节能量核定问题

对于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而言,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计量或核定改造后的节能量,这既是关系合同双方直接利益,影响能源服务合同能否成功签订并在履约期间得到全面有效执行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当前金融机构不愿意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的最直接原因。为了促进合同能源的发展,我国出台了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规定可通过测试、计量、计算和分析等方式确定项目能耗基准及项目节能量、节能率或能源费用节约,并可以委托合同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审核,但该通则引用的是GB/T13234《企业节能量计算法》的算法,其对于建筑项目而言难以适用。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GB/T28750-2012《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技术通则》明确了节能计算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相关技术要求,但对节能量测定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加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既有建筑基本没有分项计量,建筑能耗相关基础数据非常不完善,按照通则难以对具体的建筑项目进行节能量核定。节能量核定的方法和要求不明确,给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施带来极大的隐患和风险。

2.2部分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计算问题

对重庆已实施改造的68个公建项目所采用的改造技术进行分析,有些节能措施很经济适用,但其节能效果如何量化核定尚无依据和具体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对照明系统采用节能控制措施后其节能率如何计算;对室内用电设备采用节能插座减少待机能耗后其节能量如何计算;对房间空调器采用节能插座或节能控制板限制温度以及利用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喷水降温等节能措施的节能量如何核定;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后节能量如何测定;供配电系统改造采用线路改造后节能量如何计算;用户用能行为、天气因素对节能量影响因子如何确定等。这些问题目前在实施中分歧和争议较大,应当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3建议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篇3

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战略意图与主题真正落实到自身日常工作中,是取得成果的关键。没有这个前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再高,也都是无效劳动,不仅不能取得任何有效成果,更谈不上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那么,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中,如何将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对接,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呢?

战略实现过程是企业根据战略重点对企业的人、财、物,以及过程投入等有形或无形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资源配置活动可以看作是企业战略落地的实质化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要为之保驾护航,使得这些活动富有活力并极具成效。按照这种思路,在战略实现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找到并明确这些资源配置活动;

(2)界定并提供合格的活动主体;

(3)分配参与者的权责;

(4)对这些活动的效率做出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也就是说,先进行资源配置分析,找到资源配置活动,然后根据这些资源配置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设计。

怎样进行资源配置活动分析

资源配置分析就是对“企业根据战略重点配置哪些资源,以及如何配置”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这里,将企业的资源分为人(组织与人员)、财(资金支持)、物(硬件与技术)和过程投入(工作重点与方式)四类。“人、财、物”可以看作是有形和静态的资源;“过程投入”是无形和动态的,它将静态的资源和企业力量整合起来,最后产生资源配置的结果。

资源配置分析的目的是要得到每个战略重点的资源配置改进活动,这就要求对“四大资源”的配置现状、配置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得到每项资源配置的改

进与调整方案。如表1为资源配置分析示意,其中:

――工作重点与方式:可以看作是过程投入,主要分为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和权限三个方面,基本涵盖了过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组织与人员:“人、财、物”中的“人”,是企业组织与人员方面的资源,主要从组织设置、人员、激励等方面进行分析;

――硬件与技术:主要是生产资料或技术资源,可以理解为“人、财、物”中的“物”。从必备硬件、办公设施、技术等三个维度去进行思考;

――资金支持,就是常说的“人、财、物”的“财”。这里将“财务核算”单独列出,因为传统的财务核算正在成为制约企业管理的一个短板,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需要高度关注。

资源配置如何落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

将资源配置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无非是要将资源配置改进方案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中,下面看D公司的资源配置分析是如何具体应用的。

D公司是一家以齿轮锻造为主的生产制造型集团企业,其业务上游是钢铁制造,下游是汽车组装。公司对所需钢材的议价能力较低,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也形成成本压力,两者对其形成价格夹击。如何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发展,是其管理层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而在此形势下,只有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才能生存下去。经过分析,目前该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工艺改进水平低。“工艺改进”是从整体上提升生产效率的最大机会,提升工艺改进水平成为D公司当前的战略重点之一。D公司负责人的第一反应是通过加强对技术员工的薪酬激励来提升工艺改进水平。但这样真能实现“工艺改进”提升的目的吗?接下来,我们对这个战略重点进行资源配置分析,看结果如何?表2是“工

艺改进”的资源配置分析情况。

通过表2会发现:按照该公司负责人提出的解决思路(对于这个问题的一般反应)――完善技术人员专业发展通道并提高工资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工艺改进”目的!因为,从配置分析中看出,除了“激励方式”之外,还有其他更为严重的制约因素。如:在“工作重点”方面,技术人员的工作重心是被动解决生产中的日常问题,没有将精力集中到工艺改进上来;在“工作方式”上也是适应这种被动工作的模式,按照车间或工段进行分组运作;而“资金支持”则完全没有规则,单靠个别领导推动;在“财务核算”这项上就是空白,公司原有的项目运作也没有按照项目去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在“岗位设置”上,技术部门居然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所以,如果相关资源配置活动不能改善,该公司将很难建立起可以将技术知识转化为“工艺改进”的运作平台。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的难题呢?改进的方案或思路正如前面表2中的“改变”内容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到,公司要在几个大的方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改变目前的工作重点与方式,从公司层面上建立项目运作的平台,将技术员工的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工艺改进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岗位、人员配置、激励方式以及财务支持等方面的改进与调整。

当然,这些内容需要落实到人力资源各模块的设计中,与资源配置改进活动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设计如表3。

在岗位梳理与调整方案中,设立技术部门的管理岗位,加强对技术员工的管理与引导;

在绩效管理设计时,对财务部门及其相关岗位的考核要体现“项目核算”以及“工艺改进资金支持”等内容,对技术部门而言,绩效考核一方面要有日常的考核内容,更重要的是考评技术人员在项目中的表现。

在整个公司层面上,首先,建立并完善《工艺改进项目管理办法》,制定项目运作规则以及相关的激励分配办法;其次,为了建立技术员工专业发展通道,需要开发《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与认证办法》;最后,以上设计都要体现到薪酬分配上,因此,在《薪酬管理制度》中将技术员工的职能工资形式、项目奖金分配、绩效工资发放等内容进行具体界定。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篇4

1、生产管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计划的严密性、强制性、权威;目前各类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合理、物流管理中的不足;技改后生产效率提高了,工艺定额、原材料定额及制造成本是否还有潜力可挖;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条件挖掘最大生产潜能;安全生产、安全措施怎样加强;如何提高生产部门的管理水平;如何通过采用新工艺提高操作水平,增添关键设备提高高压汽包的产量和质量;

2、人力资源。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如何引进、培养、开发、使用好人力资源,如何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目前企业那些岗位形同虚设、人浮于事;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大考核力度、制定约束机制;在对设计、工艺人员实行加大激励政策后,如何加强对个人的考核;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层次技能人才如何界定,应如何加大激励措施;

3、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在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怎样使产品的研发能够量化、细化、标准化,怎样衡量其技术价值与报酬的统一;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激励技术人员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对老产品进行完善化设计;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那些技术问题,怎样加以解决;

4、管理制度。目前管理制度中有那些漏洞,怎样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我们周围有那些“跑、冒、滴、漏”现象;企业规章制度还有那些不完善的地方;在规范公司各级管人、管钱、管物的岗位有何好的建议;

5、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如何搞好改革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全体员工以怎样态度认识、参与、支持改革;目前企业发展中最为关键问题是什么;您认为企业今后发展方向是什么

6、营销、设备管理、技术革新、企业发展等等。

二、时间及形式:

可采取书面形式、企业网中合理化建议提交表格或登录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东西两厂设立“建议箱”)

三、几点要求:

1、本次建言献策活动是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深化厂务公开,全面落实十四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确定的方针、目标和任务的措施之一,也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利的有效形式,各分全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组织和发动工作,要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切实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爱厂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建言献策,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做贡献。

2、认真对待本次建议活动,请职工积极参与。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篇5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分配机制;建议;新疆石河子

水资源合理配置,即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新疆,特别是南北疆和沙漠边缘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更具有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2个方面:一是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二是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2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未来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接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说,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寻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1-4]。

1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以往的水资源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对国民经济起到保障作用,即研究水资源量对国民经济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进行有效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入口的增加,用水量迅速增长,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从而也唤醒人们对如何利用水资源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研究水资源数量上的合理分配,还应研究水资源质量的保护与可持续;不仅研究水资源对国民经济的效益和人类生存的需要,还应研究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环境或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不仅研究如何满足当今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还应研究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因此,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不仅应适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应尽可能地满足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

2水资源分配机制

水资源分配机制主要包括4种,即以边际成本价格进行的水分配、以行政管理确定水价及相关政策进行水分配、以水市场机制进行水分配和用水户自主进行水分配。

以边际成本价格进行水分配的指导思想是确定一个目标水价,使其等于最后增加一个单位供水量的边际成本。水价(或水的边际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水量分配被认为是经济上有效和社会最优的水资源分配方式。这个有效性指标使经济各部门总产值达到最大。

水不像一般商品一样容易管理,它被广泛地认为是公共财产,大型水工程投资一般私人企业无力承受。例如大型灌区的管理,是由政府对水量进行通盘考虑后,对各个部分进行分配的。家庭生活供水、市政供水、农村生活供水、农村卫生计划等都体现了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政府通过用水许可证的发放、各工业企业取水和废污水的排放的调节调度等手段,也对大部分工业用水进行控制。尽管水力发电不直接消耗水量,但需要通过政府的行政管理确定水电站的建设以及改变了河道水量状况的调度规则。其他还有渔业用水、野生动物保护的湿地建设、旅游业发展等都限制在整个社会用水的约束机制中,需要用行政管理手段进行协调分配。政府职能部门由于是惟一包含所有用水户的机构,其在跨部门用水分配中具有很强的主导作用。很难以市场化的行为去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高效运用,真正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应该是在有竞争性市场机制下与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之间的协调统一。

严格经济意义上的竞争性市场应具有如下条件:市场内存在着同样的买方和卖方,他们完全了解市场规则,支付相同的交易成本;各买方和卖方的决策完全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个体的决策都不影响其他个体的交易结果;每一个体(或商)都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在此条件下,供求双方决定了市场交易量和价格。商品(或资源)将从低价位移向高价值,因此基于市场的分配被认为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经济上的有效性。对于水而言,有时需要政府参与创造必要的市场运作条件。例如,确定原始的水权分配方案、制订管理上和法律上的交易规则、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水的传输等。市场机制的运行,使供水能够在各部门中的利用获得较高的价值,而不必投资新的高成本水资源工程。同时,水市场允许对在较低价位售的水加以补偿,从而促使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由用水户自主组成水分配管理机构进行水量分配的机制,来源于农民灌溉用水的分配,居民生活用水则产生于对公共水井的管理。这种水分配机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具有对满足当地用水需求所采取的分水模式的潜在适应性。由于用水户直接参与水的利用,无论是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工业企业用水,他们都掌握着比行政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更充分的信息,不必依赖固定的分水规则进行分水。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通过协商随时增加或减少水量的分配。

石河子地区水资源分配机制目前仍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形式存在,还不能在多种分配机制下,达到多样性的分配管理体制,尚不能满足水资源分配有效性、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要求,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也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用水矛盾突出、用水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水资源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水资源分配机制的多样性将会使水资源分配趋于合理,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3石河子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议

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该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直接关系到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此外,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失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新疆这一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问题表现更加明显。用水效率还很低,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都是如此,农业灌溉用水与工业gdp万元产值取水量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地区用水水平。随着石河子垦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一定将更加紧迫,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将更加尖锐,在现有的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条件下,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水权管理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3.1明晰水权是水资源配置的根本

水资源属于国有,在这样的基本界定下,如何根据用水方式的不同合理界定产权,使国家、地方、工程单位和用水户之间的责、权、利相互协调,从而探索有

效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产权结构和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资源国有的概念非常明确,但是水的使用权、配置权与收益权却是比较模糊不清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就需要明晰水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的管理。

3.2政府职能分开是水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的关键

在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中对水资源的管理方面一直担任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角色;另一方面是水资源所有者角色。在很长的时间里政府的这2种角色不分。虽然新《水法》有一定的突破,但是政府管理改革方面还不够。政府作为管理者应当加强管理的有效性与执行力,而水资源所有者的角色应交给市场的内在规律去进行优化配置。简单地说,水资源生存保障与生态环境平衡方面的功能,表现在基本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由政府采取高效合法的行政措施予以管理和保护;而水资源在经济方面的功能即多样化用水,如发电、灌溉、养殖捕捞、旅游业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交给市场去经营,政府部门不应该过多地干预正常的市场经营行为。这样水资源的多元化价值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与体现,而政府作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不同职能得到明确地区分,这样也正是国家改革水资源管理的明晰方向与目标。政府在经营运作水资源时候,完全可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运用企业化的经营模式,不但可以使水资源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以实现和增加,从而使水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优化。

3.3完善水权制度体系是当地水资源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水资源的分配,取得与转让都是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的。必须建立一整套包括如何界定水权的分配转让在内较为完备的水权制度体系。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水权取得的前提就是缴纳一定数额的水资源管理费,而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法律的规定来负责实施的。国家只有也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才能够确保水资源费的合理征收,管理和使用。二是制定水权交易规则,规范水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在本地水资源市场运作还是比较新生的事物,正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呵护培育和发展壮大,而这些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约束与规范。因此,在培育和开拓水资源市场的时候,只有加强立法并且加大法律的执行力,才可以使水资源市场化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使水权和水资源的调整,续期和终止需要都能够合法有序的进行。

4参考文献

[1]teeinkj,masahiron.美国日本的水权水价与水分配[m].刘斌,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吴恒安.水价、水权和水市场[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7(3):110-113.

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篇6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1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因为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2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2.1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

2.2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

一是经济、节约。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有三种途径,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二是采用新制度,新体系与传统的水力资源管理不同,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三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1世纪环境永远是第一角色,资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就是因为其满足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3水利工程与资源水利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水利的不同。水利工程重视工程数量,工程建设和工程措施;资源水利重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和非工程措施。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4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便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税务局会计实习报告4篇
  • 下一篇:学生会工作年总结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