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云计算理论论文(6篇)

时间: 2024-01-11 栏目:公文范文

云计算理论论文篇1

关键词:重要性教学现状与问题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0-02

在信息化潮流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相关部门对教育改革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项目。

1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性

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一门新兴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就当代中职教育而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基本计算机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值得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并对它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入门教程,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计算机基本原理,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原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有助于降低学生操作失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现状总括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学校普遍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几乎都专门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并不好,教师基于教材对计算机基本原理进行教学通常采用大篇幅的文字解析,这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对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此外,这门课程更多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精品教材,涉及内容简单,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教材并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2.2学生总体学习情况

2.2.1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然而,中职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受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移动设备普及的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质量较低,枯燥的文字解读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偏低。

2.2.2学习目的重考试轻应用

受学校考核制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准备考试,学习内容也倾向于重视考核范围,其他的计算机知识很大部分被忽略。而且,还存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计算机技能荒废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技能基本为零。

3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

3.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云技术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用户根据自身信息需求,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信息服务。在中职教育中云技术还能解释为,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学生信息需求,推动网络健全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化的目标。因此,云技术的应用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学校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大部分中职教育院校还没有建成网络专线,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

3.2教师“云”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中职学生对其概念和应用领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却表现出了缺乏云意识教育的倾向,特别是资深教师,他们长年累月的致力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课本理论知识教育,从而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忽略了对新兴事物云计算的教育。

3.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之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被动的接收理论知识教育,与教师的互动探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例如云计算相关概念解析和操作原理在旧版书籍中都没有涉及。此外,教师通常较为重视教会学生操作,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意识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利用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4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实践。云计算时代,学生具备基本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就当前教育情况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灌输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的教学思路。某些中职教育院校还存在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4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相关建议

4.1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多媒体教学基本得到普及,这也要求学校配备基本的网络条件。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过程,引用云技术对于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争取建成校园网络专线。

4.2建设富有“云意识”师资队伍

计算机教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中职院校提供高素质教师队伍,顺应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掌握云技术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从而将优秀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院校可以提高教学准入门槛,尽可能要求入职教师取得“双证”资格;对于已经就职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培养计划,创造条件让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校,更新知识系统,特别是云技术的知识框架。此外,院校还可以聘请优秀教研人员到校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可是适当提及云计算相关知识,进而提出课堂问题,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后积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份作业。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4.4利用云技术构建知识平台

建立云技术知识平台,首先要求各个中职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建云端账号,共享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通过云技术平台向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在云端学习,并完成相关小组作业。基于云技术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学习途径。

5结语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在教育中作用也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云平台整合教育的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恒峰.浅谈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其运用[J].信息化建设,2010(2):50-52.

云计算理论论文篇2

[关键词]云计算云安全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274-01

1云计算

1.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热备份冗余(HighAvailabl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1.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存储为主。

(2)计算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

(3)综合云计算平台,兼顾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

2云计算安全问题

云安全(Cloudsecurity),《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结合云发展的理论总结认为,是指基于云计算[3]商业模式应用的安全软件,硬件,用户,机构,安全云平台的总称。

“云安全”是“云计算”技术的重要分支,已经在反病毒领域当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整个互联网,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这就是云安全计划的宏伟目标。

3云计算安全参考模型

云计算模型之间的关系和依赖性对于理解云计算的安全非常关键,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所有云服务的基础,PaaS(平台即服务)一般建立在IaaS之上,而SaaS(软件即服务)一般又建立在PaaS之上。

3.1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3.1.1数据安全

云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应避免数据丢失和被窃,无论使用哪种云计算的服务模式(SaaS/PaaS/IaaS),数据安全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针对数据传输安全、数据隔离和数据残留等方面展开讨论。

1、数据传输安全

在使用公共云时,对于传输中的数据最大的威胁是不采用加密算法。通过Internet传输数据,采用的传输协议也要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如果采用加密数据和使用非安全传输协议的方法也可以达到保密的目的,但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数据隔离

加密磁盘上的数据或生产数据库中的数据很重要(静止的数据),这可以用来防止恶意的云服务提供商、恶意的邻居“租户”及某些类型应用的滥用。但是静止数据加密比较复杂,如果仅使用简单存储服务进行长期的档案存储,用户加密他们自己的数据后发送密文到云数据存储商那里是可行的。但是对于PaaS或者SaaS应用来说,数据是不能被加密,因为加密过的数据会妨碍索引和搜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商用的算法实现数据全加密。

3、数据残留

数据残留是数据在被以某种形式擦除后所残留的物理表现,存储介质被擦除后可能留有一些物理特性使数据能够被重建。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残留更有可能会无意泄露敏感信息,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应能向云用户保证其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云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云服务提供商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云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3.1.2应用安全

由于云环境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公众可用性等特性,给应用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提供商在云主机上部署的Web应用程序应当充分考虑来自互联网的威胁。

1、终端用户安全

对于使用云服务的用户,应该保证自己计算机的安全。在用户的终端上部署安全软件,包括反恶意软件、防病毒、个人防火墙以及IPS类型的软件。目前,浏览器已经普遍成为云服务应用的客户端,但不幸的是所有的互联网浏览器毫无例外地存在软件漏洞,这些软件漏洞加大了终端用户被攻击的风险,从而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安全。因此云用户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浏览器免受攻击,在云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安全。云用户应使用自动更新功能,定期完成浏览器打补丁和更新工作。

2、SaaS应用安全

SaaS应用提供给用户的能力是使用服务商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用户使用各种客户端设备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应用。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如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其中单个的应用能力,除非是某些有限用户的特殊应用配置项。所有有安全需求的云应用都需要用户登录,有许多安全机制可提高访问安全性,比如说通行证或智能卡,而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可重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使用强度最小的密码(如需要的长度和字符集过短)和不做密码管理(过期,历史)很容导致密码失效,而这恰恰是攻击者获得信息的首选方法,从而容易被猜到密码。因此云服务提供商应能够提供高强度密码;定期修改密码,时间长度必须基于数据的敏感程度;不能使用旧密码等可选功能。

3、PaaS应用安全

PaaS云提供给用户的能力是在云基础设施之上部署用户创建或采购的应用,这些应用使用服务商支持的编程语言或工具开发,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存储等,但是可以控制部署的应用以及应用主机的某个环境配置。

4、IaaS应用安全

IaaS云提供商(例如亚马逊EC2、GoGrid等)将客户在虚拟机上部署的应用看作是一个黑盒子,IaaS提供商完全不知道客户应用的管理和运维。客户的应用程序和运行引擎,无论运行在何种平台上,都由客户部署和管理,因此客户负有云主机之上应用安全的全部责任,客户不应期望IaaS提供商的应用安全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志刚.马超,浅谈云计算安全科技风2010,(4).

[2]陈丹伟.黄秀丽.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2).

[3]王鹏,黄华峰,曹珂.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云计算理论论文篇3

本报讯5月22日,来自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CIO、云计算科研人员、软件工程师等1100多名专业人士齐聚“2009云计算中国论坛”。

在网络计算上,国内学术界热衷网格计算,企业界关注云计算。此次云计算论坛,为各界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来自学术界和中国移动、思杰、CORDYS、EMC、IBM、Intel、联想、微软和友友新创等国内外IT企业的云计算专家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为观众解析云计算本质及发展趋势,交流国内外云计算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云计算应用的实践经验。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认为,云计算的运行和维护将是运营级的管理和服务,这将是云计算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IBM在论坛上了“蓝云6+1”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分配、部署和监控。

论坛还设立了“虚拟化与云存储”、“云计算平台与服务”、“云计算与SaaS”等三个分论坛和展区。

本次论坛是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承办、澳信传媒IT168网站协办的。(相关报道详见第34版)(晓宋)

东软携手赛门铁克打造“中国最佳外包呼叫中心”

本报讯5月21日,“2009中国国际呼叫中心与客户关系管理大会暨2009中国最佳呼叫中心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

东软-赛门铁克呼叫中心喜获“中国最佳外包呼叫中心”殊荣。东软呼叫中心副总经理、东软负责赛门铁克呼叫中心项目的负责人刘萍女士被授予“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管理人”荣誉。这是自去年东软-赛门铁克呼叫中心被誉为行业标杆案例以来,再一次得到业界的肯定。(吴蔚)

全国节能环保推广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赵海军)5月26日,全国节能环保推广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张恩惠女士向长城电源公司颁发了“节能先进单位”的铜牌。长城电源成为目前电源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长城电脑副总裁、电源事业部总经理于吉永表示,“节电王”系列电源全部通过美国80PLUS节能产品规范认证,达到近85%的转换效率。这将带动国内电源行业节能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云计算理论论文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03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0-018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开放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是对成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在云平台环境下使思政理论课教学更具时代特性,以及如何把这一网络核心技术与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有机整合,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此,作为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职教师,笔者尝试探索云平台环境下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社会对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的认识存在偏见

社会成员对成人教育和开放大学的认识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开放大学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因素: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满足渴望提高学历、汲取知识但因某些原因被拒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大门外的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企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文凭、学历,促使人们对学历文凭萌发了狂热的追求。基于以上原因,社会成员甚至是开放大学的学员都从实用主义出发,把学历文凭的获取、知识技能的提升作为唯一目标,认为开放大学的思政理论课同自己职业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关系不大,鲜有人把提升政治素养、锤炼世界观、人生观当做学习目标。

(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各级电大系统的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云平台环境的冲击下尚存在不足。首先,各级电大系统的思政理论课程存在网上资源重复传输、接受资源效率低下、资源同步更新不及时、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其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都围绕考试内容以理论宣传为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使得他们所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反差巨大,从而导致此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减退。再次,各电大系统的思政理论课没有脱离“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本质,也没有摆脱“单向度”的教学模式,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地。

二、云平台环境下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一)云平台、云计算等相关概念解析

“云”是对互联网的形象称谓,是数据存储和应用服务中心。随着现有计算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开发新服务器造价过高时,利用现有的合作计算能力代替高端计算资源的独立计算能力,就产生了“云计算”的理念。云平台就是云计算平台的简称,它是一个强大的“云”网络,能够提供超级计算、存储管理等服务。“云计算”具有使用便利、服务广泛、成本低廉、资源开放共享等特点。

(二)云平台环境下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首先,深化对云计算平台本质的认识。思想决定行为、是行为的先导,在教学活动中,唯有发掘隐藏在教育技术背后的先进理念,方能灵活运用该技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代表着便利的服务、庞大的资源,更彰显了其本质,即意味着: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随性的学习。思政理论课教学领域对这一本质的认识,能打破社会成员、学生等对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的偏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从可能性走向现实,也能改变他们功利的大学观,帮他们树立科学的大学知识观、人生发展观等。

其次,结合云平台环境的特点,构建开放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第一,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核心是讲求教学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没有学到知识、以什么状态学到何种程度的知识。衡量思政理论课教学有没有效益要以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情感的认同、行为方式的改变为标准。云平台环境的形成,打破了“师本教育”理念下教育者对知识占有的权威,学生能高效快捷地汲取知识。因此,处于云平台环境下的学生想要从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了解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希望能激发内心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并形成信仰,进而借此解答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为职业生涯、社会生活等指点迷津。云平台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应该定位于自主化、实时化的师生动态交往过程。由于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释疑解惑,更是要改变态度、提升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更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效益的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学习过程,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深入到学科、课堂和教学环境中,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时效性。

第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云计算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整合了全世界的教育资源,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共享平台;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育文化知识及各类信息。云计算的应用,激活了静态的学习资源,使人们在云中能够动态的交流,进而使教育和生活连接的更为密切。因此,应尝试利用云计算平台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行业的资源,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空间,使课堂内外做到联动互补;努力搭建校园内外、网络上下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努力为学生提供能够实践并提升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

云计算理论论文篇5

关键词:云计算;过程管理;科研管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07-03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调查显示,普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基础薄弱、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不少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重点放在程序性工作上,对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不力,教师申报、立项积极,结题拖延、半途而废的现象屡见不鲜,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是难上加难。

教师科研能力薄弱更是困扰不少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各高职院校也一直在努力尝试通过教师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效果不佳。也有学院尝试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然而由于方法手段传统、人手不够、经费不足,指导工作很难做到位。必须运用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科研过程管理和引导,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基于云服务的科研过程管理策略

短短几年,云计算从概念发展为比较成熟的服务,也为解决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把IT资源、数据和应用作为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云计算的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云计算平台可以按需进行动态地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服务。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科研过程的质量,最终决定了科研成果的质量。过程管理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评价和过程改进。

在云计算环境下实施高职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科研管理方式,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

1.设计基于云计算的过程管理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科研过程管理,最关键的工作是对高职科研工作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必须依据“动态管理、全员参与、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有效地整合和配置学院和社会的公共服务资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提供完整支撑。

根据科研工作目标,按整体最优、精简和注重过程输出结果的原则,进行概念开发,自上而下地进行设计,先设计学院层面科研工作过程及对学院办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再围绕学院科研工作过程和关键过程设计系部和课题(项目)工作过程;尽量减少工作过程的层次,把复杂的科研过程分解为有序的、简化的、优化的工作过程;确定各工作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工作过程相对独立、责任清楚、交接明确。并不断调整和改进,通过简化、合并、组合、替代和改变工作过程间的联结、改变人机结合方式,用云服务取代人工操作,优化科研工作过程。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科研过程性管理系统设计原则:(1)可视性:利用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先进的监控功能实时监控高职科研工作的运行状况及对事件进行实时记录;(2)先进性:云计算服务平台及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确保其可用性,满足新时期科研过程管理的需求;(3)安全性:正确设置云服务管理系统,确保访问的可靠性;(4)标准化:基于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统一规范设计系统结构;(5)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根据科研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站点容量,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及时调整更新站点内容;(6)经济性:低成本地维持系统运转,提高科研过程性管理效益。

2.集成基于云计算的过程管理技术

应用过程管理方法,需要综合应用如管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技术,实现技术集成,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提高研究过程系统的运行效率。对多数科研管理者个人来说这难以实现,然而在云服务环境下,这些技术只要定制就可以集成。如:

(1)定制网络相册,可以快速而轻松地将照片或图像作品存储到网上,并自动切换演示。

(2)定制评论组块和论坛,教师及管理人员就可以发表评论、讨论、发帖,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分享科研的感受、讨论教育教学研究问题。

(3)定制日历,管理者可以安排/提醒科研活动。帮助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有序地开展科研日程上的活动。

(4)定制表单,直接收集、自动化处理科研数据,为科研数据分析和利用打下基础,而且节省时间,工作效率成倍增加。如:通过Google文档提供的表单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教师及管理人员对科研的看法以及科研的情况,并以在线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反馈信息。

(5)定制文档。如Google和百会文档能够免费在线建立、撰写、储存和分享文档与电子表格,它具有与Word相近的编辑界面,提供简单易用的文档权限管理,可以记录所有用户对文档所做的修改过程。在线文档的共同编辑功能帮助同伴研究者和管理者跨越时空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

3.建立高职科研过程管理评价系统

科研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反馈控制技术,建立基于云服务的科研过程反馈控制系统,在云服务协作平台中记录高职院校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学习和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记录科研情况的评价,任何教师、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能参与科研评价活动,且可以采取如等级评审、提出建议、写评语、积分、提醒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实现科研管理的动态评价。使每一个过程运行处于可控状态,即可依据反馈信息,对科研过程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及时解决过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各业务过程进行整体协调;当科研过程运行状态与学院规划目标或项目目标相偏离时,及时进行调整。另外,研究者及管理人员之间的互评让参与者更理智地接纳他人的观点和评价,来自不同角色的评价引导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观察问题,引发对科研工作的更深入研究。

4.变革与创新科研过程管理的组织

过程管理是通过组织结构实现的。高职科研工作要实践基于云计算的过程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组织创新。以科研过程为中心,按科研过程的结构和运行特点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改变层次多、部门多的“纵向结构”,建立“横向结构”,即构建组织层次少、网络化特点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具有较强的柔性,易于按科研过程运行的变化作动态调整。基于云服务的高职过程管理系统使组建各种人员组合、灵活变动的科研团队、由团队履行各科研过程管理的职责变得可能。按照科研过程管理的要求规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工作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制订科研过程运行控制和协调规则。通过云服务平台的各种功能营造团队合作、相互沟通、知识共享、持续学习、持续改进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Google云的科研过程管理案例

如表所示为笔者创建的基于Google云的科研过程管理协作平台的设计,服务于高职学院系部科研工作过程管理。

四、云计算环境下的科研过程管理优势

1.营造优质科研过程管理环境

基于云服务的高职科研过程管理旨在营造自由、互动、协作、安全和便利的管理环境。在此环境中,教师及管理人员之间可以利用在线文档、表单收集管理数据、与教师及管理人员共享科研资源和信息,监控科研过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通过在线日历,创建自己的日历或了解他人的日程安排;利用论坛、评论、即时信息等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网络协作平台,相互邀请对方浏览自己的专题研究网站,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交流,以达到促进教师及管理人员专业成长的目的。

2.促进高职科研人员自我管理

云服务协作平台提供的应用程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方式向信息化转变,便于教师进行自我管理。基于云服务的过程性科研管理协作平台,由科研指导教师和教师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建设和维护,过程本身帮助他们建造交流、共享和协作的桥梁。数据自助上传和自动化处理使得研究人员对自己的研究项目产生更清晰和直观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研究者对其研究项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催生高职科研的学习型组织

基于云服务的高职科研过程管理能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远程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云服务协作平台为远程协作学习提供优良的条件,通过平台,一方面教师及管理人员学习讨论,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努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进行科研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对其他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内容进行评论,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思想的火花,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4.提高高职科研队伍研究水平

21世纪教育对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等信息素养的要求日益增强。基于云服务平台的过程性科研管理实践,要求教师及管理人员具备在线软件的操作技能,学会把这些在线软件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中,能促进高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的发展。

云服务科研过程管理平台不仅用于管理,还提供学习资源和研究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利用零散时间自主学习科研方法和教育教学理论、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知识、方法和能力,嵌入的配套服务构建起多元化交流环境,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和互助,营造教师间跨越时空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高职科研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5.优化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质量

高职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通过对科研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科研过程透明公开,科研进展可视可控,使科研成果能随时共享复用,研究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和解决,使研究结果得到持续的改进。过程管理是引导教师学会科研,深化研究,多出成果、优化成果的过程。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大大优化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6.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效率

基于云服务的高职科研管理协作平台的科研数据自动化处理功能能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把科研管理人员从繁忙的数据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云服务来完成这些繁琐的工作,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院科研人员解决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培训等科研服务中,最大限度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五、结束语

云计算发展迅猛,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技术门槛低,可广泛应用于辅助教学、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各个教育领域。探索如何将云服务应用于教育科研领域对提高高职科研质量和办学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79.

[2]沈琳,夏仲文.基于Google云计算的教育实习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某师范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2010(9):35-37.

[3]高义栋,杨小飞.“Google云”实现学生电子作品的展示与互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35-39.

[4]黄木生,胡炼.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35-37.

云计算理论论文篇6

教育装备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配置的器材、设备、设施、场所、应用资源及其配置行为的总称。教育装备与教师、教材构成教育教学的三要素,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省级教育装备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各地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成统一的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可靠的保障机制,应用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和监管缺乏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持,远不能满足保障重大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急需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逐步形成应用集成、管理集中、服务可定制的新型开发模式,以此支撑数据的深度分析及决策服务。

二、云计算研究背景

云计算是由网络存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型服务器集群、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为支撑,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可伸缩的应用服务,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发展模式。云计算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模式,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凸显了云计算的特点。

(一)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用户不必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就能控制操作系统选择、储存空间、设备部署等应用。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网路、数据环境和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购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带宽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了时间、经济、人力成本。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了数据存储在地理意义上的隔离,提高了容灾能力,提高了云服务的稳定性。

(二)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将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部署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控制部署操作系统、存储及应用程序,也能配置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用户还可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开发平台,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的特点开发组件,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这种定制应用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环境。

(三)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行在云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PC、移动设备或电视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上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应用存储在云端的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深度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条件。云计算以开放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适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一站式管理应用,以及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应依托云计算架构,开发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在省域范围内的覆盖。

(一)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IaaS服务模式,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基础实施建设,建设省域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存储资源及安全保障体系,云端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保障等服务,各地依托云端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开发,重要的数据及业务执行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端工作在浏览器上实施,云端采用可靠性高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应用及存储服务的安全可靠。

(二)系统开发

应用PaaS服务模式,在云端构建统一的数据环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学生、教师、设备等编码体系,建立装备资产分类数据库、配备标准数据库、仪器代码数据库及实验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整合的数据架构,通过整体数据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落实组织与管理,理顺各部门业务间的数据关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建立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基础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各层级数据的共享、同步。

(三)应用服务

运用SaaS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省域,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对全省教育装备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涵盖理、化、生、小学科学等各学科装备标准、配置情况、教学计划、实验开展、装备需求等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平台通过对图书流通分析、仪器设备缺口及处置报废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提前为各学校做好预算,安排资金,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数据存储,借助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获取区域内生均逐年实验室、信息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均衡性对比,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实用的腊八节作文四篇
  • 下一篇:建房安全责任简单版的合同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