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地下水监测(6篇)

时间: 2024-01-02 栏目:公文范文

地下水监测篇1

关键词:地下厂房;围岩位移;锚杆应力;锚索拉力;安全监测

Abstract:LudilaHydropowerStationUndergroundPowerhouselayoutofsafetymonitoringsystem,tothesurroundingrockdisplacementandstressofboltasthefocus,throughtheconstructionofalargenumberofmonitoringdata,timelyreflecttheworkingstateofsurroundingrockduringconstruction,graspthecavernsinthenewAustrianTunnelingMethodintheprocessofexcavationofrockmass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decision-makingprovidedimportantbasis,ensuretheengineeringsafetyandreliability,improving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

Keyword:UndergroundpowerhouseDisplacementofsurroundingrockBoltstressTensionforceofanchorcableSafety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K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况

鲁地拉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与丽江地区永胜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中的第七个梯级电站,上接龙开口水电站,下邻观音岩水电站。总布置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坝身泄水、右岸地下厂房方案,枢纽由左右岸挡水坝、泄水建筑物(河床溢流表孔、底孔)、右岸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坝顶高程1228.00m,最大坝高140m,坝顶长622m(含进水口坝段)。

地下厂房内布置6台机组,开挖尺寸为267×29.8×77.2m,最大跨度为29.8m,岩壁梁跨度27.6m;主变洞(长×宽×高)为203.4×19.8×24m;尾水调压室为阻抗式,采用“两机一室一洞”的布置型式,尾水调压室尺寸184×24×75m;尾调后接三条尾水洞,断面采用圆洞型,直径20.7m,洞内设计流速3.83m/s,尾水洞长度分别为419.82、502.50、567.60m。地下厂房、主变洞、尾调三大洞室平行布置,轴线方向均为NE25°,水平埋深190~460m,垂直埋深达140~356m。围岩岩性以J2s—S1青灰色~深灰色变质砂岩夹J2s—S2灰黑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其间穿插有少量正长岩脉,岩脉与围岩接触较好,多呈熔结接触,少量呈裂隙接触。局部为厚约0.5~1m的条带状云煌岩。围岩致密坚硬、岩体结构主要以互层状和中厚层状结构为主,具抗压强度高、弹性模量大、吸水率低等特点,为大重度、高强度岩石,岩石条件优良。对地下厂房主厂房围岩类型划分的结果为:地下厂房顶拱以Ⅲ1~Ⅲ2类围岩为主,占95%,Ⅳ类围岩占5%;上游边墙Ⅱ、Ⅲ1、Ⅲ2、Ⅳ类围岩分别占27%、33%、34%和6%;下游边墙Ⅱ、Ⅲ1、Ⅲ2、Ⅳ类围岩分别占22%、29%、32%和17%;成洞条件较好。

2监测布置

地下厂房系统洞室密集交错,开挖垮度大,挖空率高,开挖过程中应力集中和应力释放显著,围岩容易产生变位和变形,为确保地下洞室施工和运行期间围岩稳定,主厂房、主变室及尾水调压室均设置了必要的观测断面,埋设了多种仪器监测围岩的内部变形,有多点位移计、锚杆应力斗、预应力锚索计等,此外根据洞室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布置了随机观测点。地下厂房洞室群共布置5个观测断面;其中4个为主观测断面,主要沿1#、3#、4#、6#机组中心线布置,横穿厂房、主变开关室、尾水调压井,另外一个观测断面布于主厂房安装间位置。主要针对围岩稳定与变形及其分布、围岩施工期收敛变形观测、支护效果及其应力分布、支护荷载、渗水渗压等进行观测。洞室断面主要分为两大类,A-A为观测围岩内部和表面位移,有多点位移计观测、收敛成像仪观测、净空人工收敛观测。B-B类其主要布置围岩内部应力应变观测,其主要埋设仪器有两点式锚杆、三点式锚杆、锚索测力计等。

厂房共安装4点式钻孔多点位移计67套,顶拱安装深度(距孔口,下同)分别为:2m、7m、15m、22m,编号分别为1、2、3、4。上下游边墙安装深度分别为:5m、10m、20m、30m。主变室共安装4点式钻孔多点位移计27套,安装深度分别为:2m、7m、15m、22m;编号分别为1、2、3、4。安装直径为32mm的锚杆应力计381只,直径与施工支护锚杆相同。其中,厂房系统锚杆应力计设置为每套2点的有38只,每套3点的有174只,每套4点的有80只。顶拱及拱角锚杆应力计为2测点分别为1.5m、5.0m深;上下游边墙为3测点分别为1.0m、3.0m、6.0m深;主变室共安装锚杆应力66只。顶拱锚杆应力计设置为每套2测点的分别为1.5m、5.0m深;上下游边墙为3测点分别为1.0m、3.0m、6.0m深;多点位移计与锚杆应力计典型断面布置图见图1。支护荷载监测根据地下洞室群的预应力锚索布置,选取部分典型锚索测力计监测系统支护情况,锚索测力计布置与多点位移计相对应。

图1多点位移计与锚杆应力计安装位置示意

3监测成果分析

3.1顶拱观测成果分析

3.1.1顶拱围岩位移观测成果分析

地下厂房围岩监测垂直洞室轴线共布设五个观测断面(Ⅰ~Ⅴ)主变室共设四个监测断面(Ⅰ~Ⅳ),其中Ⅱ、Ⅲ监测断面岩质为云煌岩断面。

地下水监测篇2

关键词:基坑开挖监控内容方法预警

1、工程概况

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桥址距下游长江大桥约2.0公里,距上游规划杨泗港过江通道约3.2Km,距白沙洲大桥6.3公里。北接汉阳的鹦鹉大道,南连武昌的复兴路。大桥全长3420m,其中主桥长2100m,采用200+2×850+200m三塔四跨钢板结合梁悬索桥。主线桥设计双向8车道,主桥桥宽38米,车道布置为2×(3.75+3×3.5)m。

南锚碇位于长江南岸武昌侧,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方案。南锚碇基础采用外径68m,壁厚1.5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加环形钢筋混凝土内衬作为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南锚碇距离防洪墙较近,根据地质勘测显示,南锚范围内存在部分岩溶现象。考虑到此处堤防为长江一级堤防,且桥址位于武昌中心城区,在南锚外部10m处设一道0.8m厚的自凝灰浆挡水帷幕。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工程场区位于长江大桥上游约2.0Km,两岸为长江冲积一级阶地,地形平缓,总的地势为东高西低。长江北岸地面标高21~25m,主要为第粘性土、淤泥质土、粉土、粉细砂,厚30m左右,下部卵砾石层厚30m左右。长江南岸地面标高24~31.2m,南岸较低洼处为弧形分布的巡司河,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粘性土和由粘性土充填的砾卵石层,厚15~5m。阶地表层多为人工填土覆盖,厚0~5m。

上层滞水:赋存于浅部人工填工中,无统一自由水面,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排水垂直下渗补给,水量较小。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砂层中,为主要地下水含水层,具微承压性,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互补关系、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水位埋深一般4~6m。在长江丰水期,江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江水。

3、施工监测

3.1监测目的

南锚锚区地质情况较复杂,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了基坑施工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多,仍有一定的施工风险。基坑开挖是南锚碇工程的施工重点,既是检验,也是控制基坑施工安全的过程,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尤为重要。通过在地连墙、内衬和基坑内外土体内埋设相应的传感器,作为深基坑开挖施工时的“眼睛”,随时掌握围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和受力情况以及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基坑开挖和基坑结构的安全。

在基坑施工中严格执行信息化施工管理。根据监测信息并结合基坑结构受力、封水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对近期及远期基坑的运行情况进行较为可靠的预测,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施工及时提出有效的指导性意见,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一旦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则立刻实施施工预案,确保基坑及长江大堤的安全。

监测作为复杂桥梁锚碇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为桥梁锚碇施工的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2、作为设计与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3、对锚碇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掌握,以确保锚碇工程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锚碇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3.2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包括锚碇周边土体变形监测和长大堤变形监测;

2、水工监测:包括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和基坑孔隙水压水监测;

3、地下连续墙监测:包括帽梁变形监测、地连墙应力监测和地连墙深层侧向变形监测;

4、建筑物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及位移监测;

5、内衬监测:内衬横向应力监测。

3.3监控方法

3.3.1地下连续墙钢筋及混凝土应力监测

1、监测手段和频率

地下连续墙墙体钢筋应力采用应力计监测。

墙体钢筋应力监测按照规范要求,开挖深度5m内时每2天1次,5~10m每天1次,大于10m每天2次。底板浇筑完成,锚体部分施工阶段,因围护结构已处于控制阶段,可放宽至每天1次,28天后可放宽至每3天一次,随着监测数值稳定,可以减少至每15天一次。直到顶板施工完成后,停止监测。

2、测点布置。

在平行与垂直大桥轴向的地下连续墙内布设钢筋应力测孔4个,在45度角位置上各布设4个监测孔,每个监测孔中分两个剖面埋设,分别为迎土、迎坑面(即G1-A、G1-B~G8-A、G8-B,见图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每个剖面布设20只钢筋应力计,其中第一组应力计布设在墙顶向下4m处。每个剖面同一横截面内布设的两只呈对称布置,共计布置160只应力计。应力计直径与钢筋主筋相同,在布设位置截断主筋用应力计置换。

图1地下连续墙钢筋应力测点布置图

3.3.2内衬钢筋及混凝土应力监测

1、监测手段和频率。

内衬应力监测均也采用应力计监测。

内衬应力在开挖阶段,开挖深度5m内时每2天1次,5~10m每天1次,大于10m每天2次。底板浇筑完成,锚体部分施工阶段,因围护结构已处于控制阶段,可放宽至每天1次,28天后可放宽至每3天一次,随着监测数值稳定,可以减少至每15天一次。直到顶板施工完成后,停止监测。

2、测点布置。

内衬应力监测在地下连续墙衬墙内埋设应力监测孔,在平行与垂直大桥轴向的两个方向上共布设4个,即WL1~WL4(见图2)。每个监测孔中分两个剖面埋设,分别为迎坑、背坑面。根据工程特点,每个剖面埋设6只应力计,其中第1组应力计布设在墙顶向下5m处。每个剖面的同一横截面内的两个应力计按内衬墙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共布设48只应力计。

图2地下连续墙内衬应力测点布置图

3.3.3地连墙、墙外地表和大堤的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手段和频率

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监测;大堤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监测,地下连续墙及墙外土体水平位移则采用测斜管监测。

监测频率为从锚体施工至全桥竣工期间,对地连墙及墙外四周地表、大堤和周围建筑物每周进行一次沉降及位移观测,锚碇施工完毕后可将监测周期调整为每月一次。如若遇见特殊情况,则根据招标人要求加测。

2、测点布置(见图3)

基准点借用施工监测网的基准点。

地连墙上的监测点布设在Ⅰ期槽段上,施工Ⅱ期槽段及后续项目时对其进行监测。

大堤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点为同一个点,监测点布置如图4.4所示。布设原则为离开沉井5m、10m、20m呈放射状布设监测点,大堤附近每20m左右间距一个监测点。

图3大堤水平位移及沉降测点布置平面图

在地连墙外5m处设置测斜管,观测地基土的水平变形。

在地连墙上及外侧地表设置测点,观测地表沉降。监测点的设置尽量避开施工的干扰,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的φ18mm×200mm钢质监测点。

3.3.4水位监测

(1)监测手段和频率。

地连墙外地下水位监测采用JTM-9000型钢尺水位计测量。将JTM-G9600A型PVC水位管埋设在土中或安置在地连墙内,测量水位的时候用水位计放入水位管中测量。水位监测频率为每3天1次。

(2)测点布置。

地连墙与帷幕间布置共布置8只地下水位监测测孔(SW1~SW8,见图4),孔深应保证大于可能的最低水位。同时,在帷幕外布置四条剖面,每个剖面上各隔5m、10m和20m布置三个地下水位监测孔,以形成渗流水位监测网格。

图4地连墙外地下水位测点布置

3.3.5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及位移监测

在地下连续墙附近50m左右有一栋六层楼居民住宅楼,需要对该楼进行沉降和位移的监测,监测网格的布设如图5。

1、监测手段和频率。

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监测;沉降采用水准沉降观测技术监测。

监测频率为从锚体施工至全桥竣工期间,对地连墙四周地表、大堤和周围建筑物每周进行一次沉降及位移观测,锚碇施工完毕后可将监测周期调整为每月一次。

2、测点布置。

用全站仪对临近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倾斜度监测时,在建筑物影响范围之外,选两个基准点A0和A1,在建筑物周围选择6个工作基点(A2~A7),布设一条通过基准点、工作基点的闭合导线。

图5南锚碇周边建筑物沉降及位移监测布置图

3.4监测预警

拟定合理的预警控制值是进行基坑安全性判别与控制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基坑形式、地质与周边环境的多样性、随机性,目前规范上对许多监测项目的报警数值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往往是给出一些拟定预警值的原则与方法。从总体上而言,目前拟定监测预警值的原则主要有:(1)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大多是位移或变形控制值;(2)对于地连结构和支撑内力,不超过设计预估值;(3)根据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4)在满足监控和环境安全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等因素;(5)各项监测数据的允许最大变化量由设计方会同建设方、监理方等有关单位根据设计中考虑的安全储备度、工程重要性、周边环境保护等级等因素综合确定。

本方案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因围护墙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地层位移应按下列条件控制:

(1)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

(2)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

(3)对周边已有建筑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4)不得影响周边道路、管线、设施等正常使用;

(5)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

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两个值控制。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确定,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及相关规定执行。

4、监控实施及效果

地下水监测篇3

本工程包括1幢20层高层商业建筑,一个3层地下室组成,总用地面积5077㎡,总建筑面积38459㎡,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基坑总面积约4472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北最长处约114.4m,东西最宽处约46.3m,基坑周长约306.7m。基坑挖深约15.95m;集水井等局部落深区最大落深3.45m。基坑工程采用顺挖法施工,近地铁区域采用复合式地下连续墙,墙厚1000mm,非地铁区域采用单一式地下连续墙,墙厚800mm;坑内竖向普遍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对撑+角撑结合边桁架的支撑体系,并采用临时钢立柱及柱下钻孔灌注桩作为水平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结构体系。本工程监测对象为大厦基坑西侧在建中的轨道交通2号线在大厦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地铁区间与东侧大厦基坑边线基本平行,距离最近约6m左右,东侧施工前地铁区间正在开挖施工。

关键词:基坑监测地质施工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1.工程水文及地质情况

(1)水文

根据勘察的水文地质工作、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为潜水、微承压水及承压含水层等。

1、浅部潜水

拟建场地浅层孔隙潜水赋存于表层填土层中,分布不均匀,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道渗水补给,以侧向排泄于河湖为主要排泄途径,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勘察期间测得浅层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30~1.50m。相应稳定水位标高为1.64~2.12m。下伏(2)粘土、(3)粉质粘土层透水性差,是潜水含水层与微承压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

2、微承压水

场地内较浅的微承压水主要贮存于(4-1)粉质粘土夹粉土、(4-2)粉砂层土中,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及越流补给。勘察期间,场地微承压水稳定水头埋深在2.30~2.60m之间,其相应水头标高为0.68~0.97m。

3、承压水

本场地承压水赋存于第(7)、(9)层土(第I承压含水层)中,主要接受地下径流及越流补给,该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勘察期间,场地承压水稳定水头埋深在-1.50~-1.20m之间,其相应水头标高为-2.85~-3.17m。

(2)地质情况

1、场地自然地面以下85.30米以内的土层按其沉积环境、成因类型以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自上而下分为13个工程地质层,其中第(4)、(6)、(9)层各分为两个亚层。

2、拟建场地,未发现有构造断裂、滑坡、土洞、岸边冲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影响工程和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亦未发现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3、根据调查及现场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层结构较稳定,但表层填土层较厚,土质软弱,直立性差,对基坑的开挖有不良的影响。但往下土层分布稳定、土性、状态较均匀。

本工程监测类别以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确定监测等级为一级。

2监测

2.1监测实施内容

根据基坑工程施工范围及长度,本次监测范围拟定为基坑与地铁隧道之间道路以及地铁侧地下连续墙,南北长度为115m左右。

需要仪器监测内容如下:

(1)基坑与地铁区间地面沉降监测;

(2)地铁侧地下连续墙墙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3)银座大厦地铁侧墙体深层位移监测;

(4)基坑与地铁区间地下水位监测。

(二)日常巡视检查

(1)支护结构巡视;

(2)施工工况巡视;

(3)基坑周边环境巡视;

(4)监测设施巡视。

2.2监测项目的实施

2.2.1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1、布设原则

变形监测控制网的起算点点位要稳定,应布设在牢靠的非变形区。为了减少观测误差的累积,点位距观测区不宜过远;

2、监测点的布设做到既能全面掌握信息,又能方便快捷获取观测成果。

2.2.2基准点和监测点的设置

1、水准基准网点的布设:以施工水准点为依据往返测引测至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区域进行埋设,并定期检验复核;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对于基准点水平方向变化的检核,拟采用静态GPS测量技术对其进行联测,平面控制网布设、联测按一级执行,并定期检验复核。

3、监测点设置:

(1)基坑与隧道区间地面沉降监测点布置

根据东侧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在基坑与地铁之间布设道路沉降监测点,本监测项目共布置沉降监测点22点。

(2)地铁本体结构地连墙墙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布置

采用原地铁施工时监测单位所设置测点,本监测项目共有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4点,水平位移和沉降为共用点。

(3)测斜监测点布置

在大厦地下连续墙上布置墙体测斜,共4点。

(4)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

先在设计位置处钻孔至设计深度,水位孔孔深15m,水位孔管外回填中粗砂至进水段上方30cm,再在管外用粘土回填至地面高度。共布设3个地下水位监测点。

2.3野外监测作业实施

2.3.1沉降监测

本监测项目采用假定高程系统,每次从工作基准点起算,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监测点的高程。在施工开始前采集各监测点的初始测量值,初始值测量采用施工前三次测值平均值。水准路线按闭合或附合形式进行,闭合差或附合差不大于0.5(N为测站数)。

2.3.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第一次测斜前(施工前),用清水冲洗管中泥浆水,再用测斜预通器检查测斜管安装质量。测斜探头放入后置于管底稳定数分钟,待读数稳定后每0.5m由下往上拉动,逐点进行读数。读数时采用0、180度双向读数,0度方向读数时取探头高轮位置靠近基坑一侧,然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在同一导槽内再测量一次,为一个测回。由此通过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移值,在开挖前取三个测回观测的平均值。

2.3.3水平位移监测

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拟采用分段视准线法(视准线法与观测点设站法结合)和极坐标法综合测试,具体方法视场地实地测点布设情况择优选取。初始值取前三次测量平均值,施工过程中每次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为单次变化值,各单次变化累加值为累计变化值。

2.3.4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钢尺水位计直接量测出地下水面至监测孔孔口高度,采用水准仪(与沉降观测方法相同)联测出水位监测孔孔口标高,通过计算得出孔内水面标高。

2.4监测精度、频率

2.4.1监测精度

(1)水准高程测量误差≤0.5mm;

(2)深层位移误差≤0.1mm;

(3)水平位移测量误差≤1.5mm;

(4)地下水位测量误差≤10mm。

2.4.2监测频率

在监测过程中,当监控值大于警戒值时,及时分析原因并提请施工单位采取措施。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范围或遇到特殊情况,适当加密监测,甚至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监测。

3警戒值的确定

3.1警戒值的确定原则

(1)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3)对于相同的保护对象应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因素而确定;

(4)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5)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6)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3.2警戒值的确定

各监测项目监测控制值由隧道保护单位或设计单位确定。监测等级按一级基坑要求,参照上海市关于地铁保护的相关标准。

基坑对地铁影响之监测控制值如下(共用点的初始值为地铁自身监测的最终值):

地面沉降监测累计报警值10mm;地铁侧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累计报警值为10mm;墙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速率报警值为3mm/d、累计报警值分别为10mm;地下水位监测速率报警值为500mm/d、累计报警值为1000mm。

监测预警:根据控制指标值,将施工过程中监测点的预警状态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

Ⅰ级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报警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报警值的85%时;

Ⅱ级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报警值的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报警值时;

Ⅲ级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报警值,或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

4监测成果总结与分析

4.1施工概况及监测工作开展简述

本监测工程施工大致分三个阶段:围护体系施工阶段、土方开挖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在基坑外侧土方回填结束后,停止结束监测工作。

在基坑围护施工阶段布置坑外水位监测点4个,地表沉降监测点25个。围护施工期间布置测斜监测点5孔,墙顶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观测点5点。

4.2监测成果汇总与分析

4.2.1地铁本体结构连墙沉降监测

由监测数据及变化趋势看出,东侧基坑开挖前地铁本体结构地连墙顶竖向位移不大,随开挖深度的逐步增大,地铁本体结构地连墙变化趋势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土方开挖后期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外侧土压力达到稳定期,坑内土体应力释放也相应进入稳定期。整个监测过程中均未超过报警值。

4.2.2基坑与地铁区间地面沉降

从监测数据看出,围护体系施工期间,地表监测点呈上下波动趋势,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地表点大多呈较快上抬趋势,土方结束后变化相对较为平稳。整个监测过程中,地表累计变化量均未超过报警值。

4.2.3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施工过程中,西侧地下水位整体变化不大,受降雨影响部分时段稍有变化,累计变化量未超过报警值。

5.结语

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难点:

(1)在监测中,由于基坑土方车辆较多,给监测带来一定困难,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每个监测点都要进行重复测量,保证监测数据重复性和可比性来做到数据的准确性。

(2)基坑监测工程过程中的最大难点就是监测点的保护。我们知道,监测点是获取第一手监测数据的载体,监测点的完好与否是整个监测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准确性关键,然而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密集,各施工工作面交叉作业,大型机械施工等等都为监测点的保护带来很高难度。因此,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复、保护各监测点,近可能的让各监测项目监测点不被破坏,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监测工作,以监控基坑施工安全为宗旨,做到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体系及周边环境的形变时刻心中有数,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始终将监测工作置于施工之前开启,及时指导施工,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及程序,确保周边环境安全,为修正设计和施工提供参数,预估发展趋势,保障工程顺利完成提供实测数据,并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了监测任务!

参考文献:

[1]华燕.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1(04)

[2]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J].土木工程学报.2008(08)

地下水监测篇4

关键词:区域用水总量监测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区域基本情况

聊城市地处鲁西北平原,现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一区一市六县,总面积8590km2,2010年全市人口597.5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675.98亿元。境内地形平缓,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59.3mm,折合水量4804387万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00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75000万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09000万m3。

2监测站网与技术

2.1降水量

降水量监测站共布设94处,其中常年站24处,非汛期站网密度358km2/站,汛期站网密度91.4km2/站,能够控制区域降水量空间分布,满足县域用水量监测精度要求。

2.2蒸发和径流

全市共有蒸发量监测站3处,站网密度为2863km2/站。由于聊城市地形单一,下垫面情况差异较小,利用全市现有5处的国家基本水文站可控制境内集水面积6275km2,占聊城总面积的73.1%,可满足区域水资源监测对径流监测的要求。

2.3地表水蓄水量

全市共有蓄水塘坝5964座,大中型河道拦河闸坝16座,总蓄水能力8658.9万m3,本年度监测总库容5708.4万m3,控制率65.9%,能够满足县域用水量监测的要求。

2.4地下水位

本年度区域用水总量地下水位监测,在现有省级地下水监测网中共选取反映灵敏的测井263眼,井网密度平均30.6眼/103km2,站网密度、分布、功能满足《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和县域水资源监测要求。

2.5出入境水量

共设置19处入境水量监测站和10处出境水量监测站。境内跨县界河流共设置26处监测站,各区县出入境水量均能得到监测,满足区域用水总量监测要求。

2.6取用水量

2.6.1地表水源取用水量

主要监测蓄水塘坝蓄水5964座,金堤河引水口7个,固定扬水站213处,以及四大引黄灌区渠首。

2.6.2地下水源取用水量

主要是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企事业单位自备井,2011年城镇供水水源地共12处,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地175处,集中供水水源地全部实施水量监测,2011年全市共监测企事业单位自备井752眼,企事业单位自备井大部分安装计量设施。

2.7不同行业用水典型

2.7.1工业典型

聊城市工业采用地表水的行业主要为热电和冶金行业,取用水通过水库供水,已进行监测,未设置地表水工业用水典型区。企事业单位自备井中部分乡镇企业和少部分小企业未安装计量设施,全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取水量已监测的

6家中小型企业为用水典型,由典型监测数据监测未监测的工业用水量。

2.7.2农业典型

引黄灌区用水量采用监测数据推求,引提金堤河、卫运河、徒骇河、马颊河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灌溉的农业灌溉水量均采用典型区监测成果推算。依据便于计量、具有代表性、交通方便、灌溉方式相同的原则,设12处地表水典型监测区和设6处地下水典型灌溉监测区。

2.7.3生活典型

聊城市生活用水全部采用地下水,仅设置地下水生活用水典型监测区。由于未控区居民较少,且居民生活水平接近,所以选了三处城镇生活典型和四处农村生活典型,对各典型区委托专人进行水量监测。

3监测资料

3.1降水量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10mm,从空间分布看,茌平县最大733.4mm,其次为阳谷县674.7mm、东昌府区614.3mm、莘县598.2mm、东阿县590.7mm、高唐县585.5mm、冠县572.9mm、临清市510.4mm,县(市、区)平均最大降雨量是最小降雨量的1.44倍,中东部、南部偏多,西北部偏少。

3.2地表水蓄水量

全市共获取蓄水量监测资料16站年,数据11000余个,通过对逐个蓄水工程蓄水变化情况,结合降水径流关系及上游来水情况进行合理性检查和认真审核,资料真实可靠,依据《水文资料整编规范》,采用山东省地表水资料整编通用软件,利用各蓄水工程水位~蓄水量关系进行资料整编,计算出各蓄水工程蓄水变量成果,塘坝的蓄水量通过调查数据估算。

3.3地下水位

2011年共收集地下水位监测数据223710个,并对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统一整编,整理出全市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3.4出入境水量

根据已监测的水位和流量资料,推算出各出入境监测站水量,2011年入境水量115544.7万m3,出境水量67178.7万m3。

3.5蒸发量

根据全市共获取蒸发监测资料,推算出各蒸发站点蒸发量监测成果。

3.6径流量

本年度基本水文站共实测获取水位资料6535组,流量资料175次,采用山东省地表水资料整编通用软件对流量资料进行整编,获得聊城市各水文站逐月径流量数据。

3.7取用水量

3.7.1地表水源取用水量

由于塘坝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供水对象均为农业灌溉用水,供水量利用农业灌溉典型区灌溉定额和实际灌溉面积推求。由于各灌区干渠在各县分水口均有监测点,可以确定各区县黄河水量。

3.7.2地下水源取用水量

地下水源取用水量主要包括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农村生活集中供水水源地和企事业单位自备井的取水量,集中供水水源地全年共取用地下水10299.2万m3,全市企事业自备井监测总取水量13532.1万m3。

3.8典型监测资料

3.8.1工业用水典型

共取得6家典型工业用水监测数据72组,综合万元产值毛取水定额17.0m3。

3.8.2农业用水典型

全年共取得地表水灌溉典型监测区监测资料数据244组,地下水灌溉典型监测区监测资料数据122组,包括用水量、灌溉面积、用电量、灌溉时间等。

3.8.3生活用水典型

共获取城镇生活用水典型监测资料数据36组;农村生活用水典型监测资料数据48组。

4区域年度用水量统计

4.1水平衡区划分

根据全国水资源分区和聊城市行政区划,按照区域水量监测要求,将聊城市作为一个水平衡分析区,八县(市、区)作为县级水平衡分区分别分析计算水量,能满足以县域为基础的用水量统计和以水资源二级区为基础的水量平衡分析需要。

4.2区域年度地表水用水量统计

地表水年度取用水量采用实测调查法统计成果,利用区域水量平衡法进行验证其合理性。聊城市已监测工程供水量72532.6万m3,地表水未监测工程供水量均为灌溉用水,供水量采用典型区用水定额分析计算,全市未监测工程供水量19381.1万m3,地表取用水量86257.7万m3。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供水量统计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水量平衡法89305.7万m3,与全市总用水量实测调查法86257.7万m3相比,相对误差-3.53%。

6结语

监测体系中,监测站网不够完善,常年雨量站偏少,地下水站网功能不足,缺少深层地下水监测站,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监测站网,改善监测设备,逐步实现水位和水量的遥测遥控。制定和完善区域水量监测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完善资料收集和汇交办法,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聊城市水勘测设计院.《聊城市水利发展综合规划》[M],2011.

[2]李长青,王永杰.《聊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J].地下水,2003,(4).

[3]聊城市水利局.《聊城市水利统计资料》[M],2011.

[4]杨增文,董清林,杨婷.《关于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0,(8).

地下水监测篇5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设备;技术应用

Abstract:amonitoringWellscapitalinvestment.AlthoughamultilayermonitoringWellscanalsowellmorethanmonitoringgroupaquifer,equivalenttomoreconventionalmonitoringwelleye,butbecausewestbayequipmentmoneyintobigger,andconstructionmaterialspriceshigher,resultinginamultilayermonitoringwellintothewelloncemorefinancingvolume.Constructiondifficulty.Becauseamultilayermonitoringwelltoandwellmorethanmonitoringgroupaquifer,increasedthedifficultyofconstruction,especiallyfillinthegravelworkingrelationshiptostopwatermonitoringthesuccessorfailureofthewell,notonlytothereasonablecontrolpackingspeedpreventjams,andtopreparemeasurementgravelmaterialsurfacepreventwronglayer,ifthedifficultyinconstructionandbillarebetterthanregularmonitoringWellsisbigger.Wildenvironmentistoohard.Amultilayermonitoringisnotwellwellrealizationofautomaticmonitoringanddatatobeautomatictransmission,needartificialfieldmonitoring.Becausewestbayequipment(winch,tripod)heavyhandlinginconvenience,andneed220Vacpower,andmonitoringandotherprecisionequipmentontheprobeofthebadenvironmentsuchassandadaptabilityispoorer.So,monitoringwellappropriateconstructionhasbeenmonitoringstationsintheinside,notwithoutthewellisnopowerhousewasbuiltinthewild.Thismonitoringwellconstructiontechnologyhastheexemplaryroleof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unit.

Keywords:groundwatermonitoring;Equipment;Technolog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多层监测井工程概况

一井多层监测井成井井深311m,孔径φ450,管径φ127,监测含水层组共18层。根据设计要求,施工采用红星600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管材均选用规格为φ127的不锈钢管材,壁厚6.5mm,内外平整,本体扣连接;滤水管采用不锈钢缠丝,打孔直径φ18,孔隙率8%~10%;导砂管采用φ73的油管加工而成,壁厚φ5.5,通过管箍丝扣连接。止水材料由50%的膨润土颗粒(CHIPS)和50%的粗砂组成,颗粒状,直径φ8;砾料采用岩性坚硬、浑圆形、干净、均匀的石英砂,粒径2~4mm。

2监测设备

Westbay分层监测系统,是由加拿大斯伦贝谢公司生产的一种模块化多层地下水监测装置。它采用一根带有阀口的密闭检查管,使用阀口通过单一套管进入井孔的不同位置。在部件实际长度与井孔相符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多层地下水位(水头)监测。同时,使用阀式接箍,可在每个区域进行所有的标准水文地质测试,无需重复清洗便可进行常规取样。除此之外,直到安装时的任何时刻,均可以增加或修改区域,而不会影响其他区域,也不会使装置复杂化。根据钻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确定之监测区域的数量和位置,只需在钻井前确定出要求范围即可。

Westbay分层监测系统,包括永久性安装在井孔中的套管部件与手提式压力测量和取样探头,以及专用工具。套管部件,包括了各种长度的套管节、常规接箍、两种性能各异的阀口接箍,以及用来封闭监测区之间环形空间的封隔器。Westbay套管装置见图1~3。

3监测井施工关键技术

与以往常规的监测井施工相比,主要需要解决的以下问题:第一,如何保证监测井使用寿命,又不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第二,由于在一个井孔中同时监测18个含水层,要保证各个含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互不融通和填入的砾料不错位,如何保证填砾与止水位置准确。

地下水监测篇6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位的监测也越来越科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减省工程强度。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不断的加快,在建筑高度不断升高,施工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对基坑的质量监测以排除安全隐患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是介绍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基坑监测的意义,监测的主要手段,监测的主要内容等来介绍基坑监测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

一、基坑监测工作的意义

基坑监测就是指在施工工程中,对深基坑的安全和质量进行监测的工作。对于复杂的工程和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来说,很难借助以往的施工经验或者理论来进行合理的监测。现场监测的好处就是使参建各方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安全。所以,首先应该根据现场监测的数据来了解深基坑的设计强度,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可以在现场监测的过程中了解即将施工的区域内的地下设施,尽量减少对其的影响;最后通过合理的使用现场监测技术也可以在危险发生之前发出危险预警并且得出危险的影响程度,对可能发生危及基坑工程本体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做到信息化施工。

二、基坑监测技术的主要手段

基坑监测技术在进行监测的时候主要依靠各种专业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必须能够满足现场监测复杂性的要求,稳定可靠。现代化的监测技术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客观的重要保证。在监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监测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在基坑监测设备监测到相应数据后,可以通过检测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将监测的数据及时的处理,以直观的显示监测的结果。

三、监测点的布置与埋设

监测点的布置合理对整个工程的施工都有一定的好处。因此,监测点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布置监测点之前应该仔细考察当地的地质和基坑围护结构的情况。在了解了基本情况以后就应该开始监测点的埋设,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

1、布置位移监测基准点

布置位移监测基准点应该根据现场勘查的实际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避免造成基准点过高发生错误的问题。

2、埋设场内位移监测点

埋设场内位移监测点应该根据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布置和具体情况来进行确定。

3、埋设测斜管

埋设测斜管应该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埋设在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而测斜管的孔深也应该根据开挖的纵深度来进行确定。

4、埋设水位点

在开挖基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渗水的情况,当坑内的水位低于坑外的水位的时候,坑外的水就会不断的涌入坑内以保证水位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容易引起塌方的形成。因此,埋设水位点就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四、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

根据基坑场地条件、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支护体系形式,结合相关规范、规程以及基坑设计文件的有关要求,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来布置。

1、基坑的围护结构形式

在进行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渗水和积土的问题,因此,要在基坑的施工中加入一定的围护结构。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放坡表面喷锚;深基坑的围护结构承受的压力比较大,维护结构的要求会比较高,因此大多数的深基坑施工中的围护结构都是采取的现场浇灌地下连续墙的方式。因此,根据不同的施工状况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深基坑和浅基坑的围护结构形式的不同也就影响着基坑监测的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2、基坑监测的内容

1)、水平位移监测

在对水平位移进行监测的时候,可以采取小角度法和投点发等方法;在对任意方向上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进行检测时,可以采取前方交汇法和极坐标法等方法;即便预先埋设的基准点和基坑的距离过远,也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监测,比如GPS测量法。在这种情况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该在基坑的相应的距离之外且要避免将基准点埋设在低洼积水等受环境影响复杂的地方,同时在保证监测科学性的同时要想提高监测的精度也应该增加测回数,这样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2)、竖向位移监测

几何水准或者液体静力水准等都是在进行竖向位移监测的时候用到的方法。而对于传递高程的一些工具也应该实时的进行修正,以保证客观性。坑底回弹区域也应该设置回弹监测点。在整个竖向监测过程中,对于检测精度的确定应该采取真实客观的态度,以保证整个工程的真实可靠。

3)、裂缝监测(周边地表、道路)

裂缝监测的主要对裂缝数量、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等进行检测的,在对施工的主要部位的裂缝应该采取全面的监测,以保证将裂缝对工程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基坑施工的过程中,裂缝监测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裂缝宽度的监测可以采取在裂缝的两侧划平行线和贴石膏饼的方式,然后使用相应的工工具进行测量。而对裂缝深度的测量可以采用凿出法和超声波法来进行监测,这种方法对可以降低监测的难度提高监测的效果。

4)、土压力监测

土压力的监测可以采取埋入式和接触式两种方法,而在土压力的监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使用土压力计。在进行土压力监测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埋入式的监测方法,而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必须要求手里面和所需监测的压力摸保持垂直的状态,在监测的时候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土压力监测过后也应该对压力膜和压力计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问题,避免造成损伤。

5)、孔隙水压力监测

孔隙水压力监测的目的是保证基坑的水压承受能力,以确保设计数据的完整。在进行孔隙水压力检测的时候可以采取埋设钢弦式的孔隙水压力计,这种压力计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最合适。

6)、地下水位监测

在进行地下水外监测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当的水外计来完成。对基坑的不同位置进行水位监测的时候应该将水位监测空位设置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以此来反映基坑内地下水位的整体情况。在监测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调整水位计的位置,以保证监测的数据完整可靠。

[结束语]

综合以上对基坑监测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的探究,在现在建筑业急剧膨胀的时候,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有待提高,对深基坑工程中的基坑进行监测正是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复杂的深基坑工程中,通过信息化的监测,在保证施工区域内的各项地下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发共和国国家标准

[3]、黄海波基坑监测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感悟初中作文(8篇)
  • 下一篇: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