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6篇)

时间: 2024-01-12 栏目:公文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篇1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一味按照应试教育的思想,采用固定、僵硬的教学手段,分析课文段落大意、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所以,革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考的压力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一味沿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难以有效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而且,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合理设定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1]。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讲解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语文综合素质不高。

2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合理策略

2.1仔细备课,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入研究课本内容,科学选择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讲解课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仔细分析课文的题材类型、写作方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主观看法和内心情感,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理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2]。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课文中直接体现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的段落是哪几段?”“作者认为冬天中最让人怀念的什么?”等,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根据课文内容,合适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思想,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紫藤萝盛开时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紫藤萝盛开时美丽、壮观的景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3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y的阅读教学一味强调教师的指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阅读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三峡》这篇文言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段落,然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予以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词语和句子,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3]。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词语含义、句式特点和课文大意,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在讲解《论语十则》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一起讨论“说”“知”等字的读音、意义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篇2

一、情景体验策略

语文阅读中的情景体验策略,就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相似的情景,让学生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走向,深层次感悟文章的内涵,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和文学素养,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体验。当形象的事物存在和显现时,与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建立起联系,某种记忆或者情感就会被唤醒。如音乐的渲染、多媒体演示,都可以帮助实现体验式阅读的情景创设。

美妙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阅读中适当引入背景音乐,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阅读文章,探究作者思想的兴趣。音乐架起了学生和文章情感沟通的桥梁,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和作者的思想碰撞,寻求共鸣。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屏幕上出现萧索的秋天画面,可用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诗作描绘了一幅萧索、衰飒的秋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的凄凉和孤独,通过如泣如诉的二胡曲,使学生的情感很快融入这首词中,感悟游子的哀愁和凄凉。通过音乐的环境渲染,学生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人物体验策略

人物体验策略,就是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创造性解读。人物体验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两种形式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和文章进行双向互动,重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层次把握。人物体验策略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分工,把枯燥的理性分析生动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角色,能很快理解角色在文章中的地位,体验不同的情感,实现和文章的双向互动。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对文章中各个角色的亲自扮演,学生了解了夏洛克的贪婪与残忍,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安东尼的侠义和慷慨,格莱西的暴躁和易怒,对人类的善与恶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由教师组织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唐雎、秦王和安陵君,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演一出话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加深对人物个性特征的理解。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读写结合策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变得开阔灵活。这些经验和进步需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如果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大脑,写作就是语文教学的双腿,有了聪明头脑的指挥和健硕的双腿,语文教学才能向前推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历的体验进行写作,把阅读和写作统一于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提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加深对体验的理解,得到情感的升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次语文课改中,最近的新课改对阅读要求之高,阅读量之大是罕见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七至九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新要求,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中考复习中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大运动量”的阅读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够理想,每次期末素质检测下来,学生说:复习那么长时间,也背了,也练了,怎么考题还是那么陌生,只有凭感觉把题做完,至于正确与否,心里没底……”等等。这反映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已从教26年,任教初中语文也24年多了。就语文阅读教学有几点感悟

一、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新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背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厌学、辍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确立民主、科学、个性三大理念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光靠教师改进教法远远不够,还要靠学生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而不是高高在上,错了也不改正,还训斥学生。记得一次上《捕蛇者说》文中出现一个生字莅”,事先没去查字典,念成了wèi,一男生马上纠正:该念lì。我没管他,仍然教全班同学念wèi,固执得很。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拿来字典,跟我评理,后来上课,我郑重其事地表扬了那位男生,并当着全班同学承认老师念错了,检讨了自己,也顺势给同学们提出了希望,老师讲的也可能有错,要敢于指出,结果掌声四起,学生们也愿和我交流了。我特别注意照顾差生,不歧视、挖苦、嫌弃,对他们做到理解、关心、尊重、信任、严格、宽容。允许班上学生有独特见解,多元化理解,不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阅读自身规律的阅读计划,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做学习笔记。

二、努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情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每篇课文,特别是那些情文并茂的好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真挚浓烈的感情。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文章感情的传导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育人的目标。

三、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1、加强诵读教学

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笔者以为:一是老师(录音)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抑扬顿挫,营造学生跃跃欲读之势。论文格式,阅读教学。急于募仿与超越的愿望。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开展诵读会,挑选课文中优秀诗文进行小品表演等,三是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或听或诵或唱或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2、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问忌琐碎

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大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文章的主要

摘要研究提问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

3、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见培养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二是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4、坚持对话教学

一是与文本对话;二是生与生对话;三是生与自我对话;四是与生活对话;五是与教师对话。

总之,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感染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论文格式,阅读教学。做到:以文动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同时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讲和读之间的矛盾,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不仅从重音、停顿、语速这些方面开始练习,而且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自我感受和体验得以加强,情感得到升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语言沟通技能、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强化学生情感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进行情感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通过文字读懂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寓意,使其情感品鉴能力得以提升。

一、设定教学情景,进行情感导入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在开始新的课文讲授时绝不能直接开始讲课,没有合理的情景导入就很容易使课堂变成老师的“独角戏”。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之美,用心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字句,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能从中感受人性、情感之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视角。例如,在讲授《社戏》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情感导入:“童年的记忆往往使我们难以忘怀,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童年时和小伙伴们放风筝、荡秋千、捉迷藏等有意思的活动吗?”此时往往就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共鸣了,同学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此时教师应当抓住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继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深入讨论各式各样的童年活动以唤起大家的童年记忆,当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切入正题:“同学们都有着自己多姿多彩的童年,那么90多年前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小朋友们又有着怎样的童年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将向我们展示当时的小朋友们的童年乐趣。”

二、强化阅读训练,实行情感渗透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反复的训练和巩固,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强化。只有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之后,才能进入作者的内心,挖掘作者的情感。所谓“诗言志”、“诗抒情”说的是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抒发自己对国家、家乡、亲人乃至恋人的思念与热爱,唯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诗人心中那份浓烈而真挚的感情。例如,学商隐的《无题》,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奈和哀愁,才能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包含的那种隐晦的思念和难掩的失落与哀愁。在讲授本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诵读一遍诗歌,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播放专业的音频,让学生在聆听专业音频的时候随着朗读者的语调、语速、情感融入自己的感情,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体会诗人那丰富细腻的情感,奠定学习的基本情感。而对于《背影》这样的抒情散文,也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出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真正体会父亲去买橘子这个细节所透露出的那种深切、真挚、如山的父爱。

三、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情感

现代教学课堂应当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课堂,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也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见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使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情景扮演。例如,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桃花源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桃花源,那么,同学们心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对此,学生的回答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想要一片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乐土,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想要拥有享之不尽的财富,有的学生可能会憧憬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就可以窥见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知道他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自我价值追求。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价值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讲授《威尼斯商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感情,更好地诠释课文。

四、引入情感分析,强化学生情感

要想真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渗透,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独立地进行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才能透过文字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在对本文进行基本介绍和简要分析之后,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感的分析,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些夸赞皇帝的衣服的人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这揭示了他们怎样的心理?”“最终说出皇帝并未穿衣服的那个小孩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尤其是将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更容易地辨别是非,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最后再总结性地让学生回答“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前面几个问题的引入,学生已经在自己的心里对这几个主要人物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学生的情感已经得到强化,这时老师再来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性的探讨,就更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教师结合上述四种方法并不断进行模式探究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琢磨作者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文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江艳芬.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2012(20):177-178.

[2]申素红.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J].大观周刊,2012(32):211-212.

[3]潘双武.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8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篇5

——基于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摘要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树立提高自身阅读水平的意识,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阅读训练,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措施实际上便是多元化教学策略的一种表现,因而本文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其他教师应用该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

引言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多元化教学的思维模式与应对措施,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教师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教学方法较多,笔者主要从多元化阅读教学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教学方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停留于静态式教学模式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归纳字词、段落、语法句式、中心思想。如果涉及到具体的考试阅读题,则更多地注重正确选项。在语文阅读的拓展上,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笔者大致总结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

1.教师未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并存着“静态填鸭式”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理念和方法。多数语文教师都认真讲课,力图从多角度,

多层面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升学压力的存在,导致语文阅读课程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难以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静态式教学具备“简单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似乎能够直接提高成绩。但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在于分数的提高,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与文学文化素养同样重要。

2.教师备课方面的现状

语文阅读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准备。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是多数青年教师刚步入工作时的绝佳状态,但是在授课几年之后,入职时的激情与动力会逐渐减弱,准备的上课内容也由细变粗,由繁变简,对于知识的讲解总是单一匮乏。同时,备课过程简化处理,课堂内容单一枯燥,缺乏生动性,同学们也逐渐丧失了听课的兴趣。

3.授课知识的片面化

在对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往往着重讲解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反复背诵文章中出现的新字词、文学常识、名篇段落等等,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老师应该带领同学们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全面分析。

二、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根据笔者自身授课经验,结合当下阅读课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

欲渡人,先渡己。语文老师自身能力的欠缺往往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教授过程中,语文老师会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如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等。这对教师的理解力与钻研态度有很高要求,若是只停留在表面,不深入剖析理解,语文老师也许只能吃透文章中的知识点,但是对于文章深刻的内涵及道理,也就无法理解了,何谈将他们教授给学生?这对教育资源是一大浪费。为了减少老师自身因素对课堂的影响,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养成多阅读、多思考的好习惯,加大自身阅读量,切实做好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教学态度可以弥补教师在能力上的不足。若教师有着良好的师德和高度责任意识,那么他的课堂一定是成功的,学生也是乐意加入到这样的课堂的。语文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当成一项系统工作来做,将阅读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来考虑。

2.认真备课,做好授课前的各项准备

教案的准备是个细致的过程,认真备课,做好授课前的各项准备可以使教师面对学生们的提问时“游刃有余”。而这样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做许多准备:确定讲课篇目,细致研读文章,提出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的为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用自己的想法将文章的主旨与写作手法表达出来,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深入系统学习之前,能够充分体会文章美感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师生有效的互动配合为课堂增添许多活力与生机,如果想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就要尽可能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将各自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共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以求获得全方位解读。如古文《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篇的学习,将古今中外的诸多事例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刻苦学习不可懈怠的重要性等等。

4.加强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训练

师生的课堂互动,可以说是意义非凡的。激烈的思想碰撞常会有一些好的看法观点出现,如果不能及时记录下来,很容易被遗忘。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下写读后感。学生通过将想法落实成文字这一过程,可以提升其阅读感知能力和写作水平。当然,部分学生可能对写作不感兴趣,认为“写读后感”是变相的要求多写作文,教师为了调整学生心态,可以将读后感与作文相结合,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水平。

5.合理有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教师应合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通过聆听知名教育专家或学者的讲座,探寻合理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以将积极向上的优秀网络文章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三、结论

阅读课堂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思想意识到具体措施,教师作为主要的把关者,应从备课过程的每个细节入手,充分思考各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阅读课堂的时间分配比重向学生倾斜,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空间,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他们喜欢语文阅读,享受语文阅读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丽.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林区教学,2017(11):36-37.

[2]何涛.

中学语文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及实践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吴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

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3、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5、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二)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

(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打雪仗作文(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