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英语论文格式(6篇)

时间: 2024-01-12 栏目:公文范文

英语论文格式篇1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英语教学听力学习应用

引言

在传统英语教学与考试中,英语听力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较有限。根据新课程改革对英语听力的教学改革,英语听力能力考察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未来的考试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了较大的应用余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提高听力的推导和联想能力,增加词汇的吸收数量,提高听力成绩。

1.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概述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语言对话中语言真正的含义理解方式和学习方式。

1.1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概念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来源于格莱斯提出的“非自然意义理论”,它将人类语言含义划分成“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ing)。因此,在语言或者会话的表达和理解中,除了理解字面含义之外,还需要加深对于非字面含义也就是隐喻、推导含义的理解。根据原有的会话含义理论,格莱斯认为人们会话中使用的语言应该遵循三原则,即数量、质量和关联原则

近年来,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们并没有遵循上述三原则,导致会话含义的理解出现多样化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即Levinson三原则:数量原则(QuantityPrinciple)、信息原则(PrincipleofInformativeness)和方式原则(MannerPrinciple)。其中每一个原则都涉及了说话人准则和听话人准则两种会话理解原则,这种新的发展转变使得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的教学中有了应用的潜力。

1.2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当前英语听力教学分为两个方向,成人教育和青少年教育。成人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对长篇对话的把握,能够提取对话中的关键词进行会话含义推导,但是成人基础较差,语感培养难度较大,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难以持续。青少年虽然在理解上不如成人逻辑性强,但是他们正处于语言塑造的关键时期,学习提升速度较快。在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缺少对青少年理解性听力的教学技巧,只能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这对于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带来了定的困难。

1.3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运用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在英语听力的考察中,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已经成为当前英语听力的考察重点。因此,语境和会话语气等因素成为学生结题的参考。教师使用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从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角度解读整个英语会话,提高学生了解语言的隐喻理解能力,训练并提高选项的推导速度。加强对听力的应用而不是考试技巧,在根本上转变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学目标。

2.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分析

会话含义理论并非严苛的学术理论,而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对于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1增加理论教学课程

对于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教师可以实现安排单独的会话含义理论教学时间。在课程教学中无需向学生阐明教学内容和理论来源。通过让学生分析教师提前挑选的听力原文中的语言,并分析其含义,看是否符合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中的三项基本原则。如果符合,要求学生迅速给出答案;如果违反,请分析其内在含义,即语言隐喻。在教学中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可以截取教材、或者考试听力原文作为素材进行分析,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2具体创新案例分析

如上文例三所示,文中对话为听力教学原文。从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会话的基调是讨论两人对表演的认同度,M1表示不认同,M2的回应则是使用了较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利用27个单词来体现出他的个人态度(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语言会话理解的难度,同时是考试中考官最喜欢的考点。因此,节选该片段,是希望通过对该段对话进行研究,推断出两人对话中语言的逻辑顺序,以及是否符合Levinson三原则。很显然,M2违反了第三个原则,即方式原则。方式原则认为,如果说话人使用了极冗长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则其会话含义与非标记表达方式的含义相反。也就是说,M2的语言态度与去掉否定词的语句态度相同。

利用这种会话含义推导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对话的整体含义和基调。在听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提高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结语

英语听力的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会话含义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学习,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了解和掌握语言的学习特点,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非.浅谈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一项基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4):129-130.

英语论文格式篇2

对存现句探讨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个热点问题。不同角度对英汉存现句有不同的研究,包括句法,认知,语篇等等。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存现句的句子结构,最简方案下对于存现句的生成研究,围绕名词组的赋格问题,对there有不同的定位,本文着重对其中一种理论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虚主语there;存现句;格指派理论

引言

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存现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Quirk,给存现句如下定义existentialsentenceis“inservingtobringtheexistenceofanentirepropositiontotheattentionofthehearer”.(存现句是某一特殊的句型,这类结构常表示人、事物、东西或观念的存在和位置)。起初很多学者认为只要表示存在的句子都是存现句,因此,像“Ayoungteacherlivesinthatvillage.”和方位倒装句“Onthedeskisapen.”都是存现句。对于英语存现句没有一个共同分类的标准。不仅如此,对于存现句的主语问题一直以来也颇受争议。There通常被认为是英语存现句的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动词后的名词组,并且there不带任何语义特征,Chomsky先后运用“格传递说”,“LF词缀说”来解释there问题,并且主张there无格位特征,但是这些理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来也遭到Hazout(2004)等很多人的质疑。本文试图提出一点新的看法,来解释there的问题,我们认为存现动词具有两个内论元,一个表示是地点,另一个表示受事。这种提法并非没有根据,首先,Lyons(1967)指出,所有的存现句都隐性或显性含有处所义,即存现动词附带两个论旨角色。其次根据Mulder&Wemrmann's(1989)和Hoekstra&Mulder(1990)的研究(他们分别阐述了存现动词的特征),前者认为存现动词阐述的事情至少涉及两个参与者:客体和处所,后者则认为存现动词本身就携带两个论元:受事和处所。除此以外中国学者唐玉柱等认为there是动词的域内论元,它是经过移位而到主语位置,其具体阐释不在此赘述。本文试着给出英语存现句的定义,并且试图阐释there的问题。

1.1英语存现句

在英语中,存现句是常见的句型,表示某地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事物。总结前人对英语存现句定义或界定来看,Quirk(1985)从构成角度把英语存在句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There+be;There+modal+be;There+rnarginalmodal+be;There十semi-auxiliary+be;There+intransitive”。顾阳(1997)在涉及英汉存现句的异同时把英语存现句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句,另一种是方位倒装句。王博(2006)将英语存现句分为一个标准加上四种变体。标准式为“There+be+IndefiniteNP+LP",四个变体为:"There+UnaccusativeVerbs+IndefiniteNP+LP;There+be/UnaccusativeVerbs+IndefiniteNP+(LP);LP+be/UnaccusativeVerbs+IndefiniteNP;There+be+(IndefiniteNP+Modifier)NP。”本文认为就构型而言,其基本结构为there-be句型,以副词there开头,there后面是存现动词,名词词组,有时还有介词词组。其典型结构为There+VP+NP(agent)+PP.有时介词词组也被放在句首以PP+VP+NP这种形式出现。存现句的there不同于方位副词,请看下面的例子。

(1)Thebookisoverthere.(此句中there为方位副词,在句子中做表语)

(2)Thereisabookonthedesk.(此句中there在句子中做主语)

当然二者的区别不限于此,还有其他诸如语义,词性上的不同。

以倒装句形式出现的存现句如下:

(3)0nthehillstandsatemple.

(4)Underthebedisasleepingcat.

英语存现句有三大主要功能:

a表示事物的存在或出现,例如

(5)Therearefewcowsunderthetree.

b阐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比如

(6)Thereescapedaprisoner.

c也可以指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例如

(7)Thereisabottlerollingonthefloor.

(8)Therewillarrive50studentsnextweek.

2.1格传递假说

在生成语法的理论下,英语存现句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虚词there的地位,名词组的赋格问题,一致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语言学家也提出各种假说,格传递假说,逻辑词缀说,直接赋格说,本文着重格传递说角度解释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一点新的解决方案。

格传递说是乔姆斯基1981年提出的,虚词there没有语义,也不带有任何的题元角色。因此即便是在论元位置,也不能被看作是论元。例如

(1)a.Therearrivedanewteacher.

b.Anewteacherarrived.

a与b的相似性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也就出现了关于存现句生成的第一种理论,假设b是a的深层结构,把名词短语移到右边,主语位置填上there.填充there仅仅是为了满足扩展的投射原则,其理论是对主语的限定,即英语每个句子必须有主语,其思想是从句主语位置必须是名词短语,不管谓语动词是否赋予主语有意义的题元角色,结构上主语必须存在。当一个动词只有内论元而没有外论元时,虚主语there就把空悬的主语位置填上。虚主语的存在是结构上的要求与语义无关。动词词组内有无主语与动词的论旨标记特征有关,大多数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论元结构都有域外论元,有少数动词不论旨标记主语,如英语的seem,happen,turnout及be,这些动词没有语义主语。那么移动的名词词组又是如何被赋予格位特征的呢?如果没有格位特征显然违反了格鉴别式,格鉴别式(casefilter)是格理论的核心,是一条可以用来检查句子是否合法的标准。格鉴别式要求句子中的每一个名词短语都必须得到一个抽象格。乔姆斯基提出把虚词there和后面的名词词组构成一个语链,因此题元角色和格位特征不仅仅是赋给了名词词组,而是赋给了整个语链。被赋予了主题和主格特征。通过这种方式there成了格传递者,把主格特征赋给了名词词组。Burzio认为英语存现动词是非宾格动词,即主语为动词的域内论元。它们不能赋予域内论元宾格的角色,并且没有域外论元。基于这种理论,(1)的深层结构为(2)。

(2)arrivedanewteacher.

由(2)可以看出,动词后名词短语anewteacher基础生成于宾语的位置。既然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那(2)这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中是不成立的。要想句子成立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主语位置填入虚词there,这样就产生了1a的存现结构。二是把动词后的名词短语anewteacher移到主语的位置,这样又生成1b的句子。总之,a与b都是2的深层结构。

格传递假说能够成功解决动词后名词短语的格指派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看下列例句a*Theretobeamouseinthehousewouldbeashock.

按照格传递说的要求,为了满足EPP,there填入并把格赋给名词组,句子成立,这显然与实际不符,bFortheretobeamouseinthehousewouldbeashock.这才是合乎语法的句子,a不成立的原因是不定式不能赋格给there,因此只能借助于for获得格特征,而按照格传递说句子却成立。再看下例,

(3)Thereisarulerandsomebooksonthedesk.

按照格传递假说,动词后名词短语应该能够通过传递获得其格位特征,在这种句式中,there获得主格的位置,并将格传给了名词组arulerandsomebooks,名词组获得格位,句子合法,但是这种理论却不能解释为什么there后面必须用is,因为按照这种理论,名词组arulerandsomebooks是复数谓语动词应该用复数与其保持一致。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既然there是传递者,并且仅仅是为了满足扩展的填词原则才存在,并没有语义那么逻辑式中就可以省略,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看下例

(4)a.Thereisastory.

b.*Astoryis

这个句子并不成立,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there在语义上并不是没有意义。以前的文献对there的看法有不当之处,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解决动词后名词短语的格位问题和一致性问题。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下面两句的逻辑形式是一致的,

(5)a.Thereisastudentontheground.

b.Astudentisontheground.

也就是说每一个there-be存现句都有动词后的名词短语作为主语,乔姆斯基认为移位之后,主语位置有一个相关的变形,但是也有例外,请看下面的例子:

(6)a.Thereisastranger.

b.*astrangeris.

如果我们删去there,6(b)就不合语法,再看更多的例子

(7)a.Thereisapaininhisleg.

b.*Apainisinhisleg.

(8)a.Thereisaproblemabouttheplan.

b.*Aproblemisabouttheplan.

由此看来there在语义上并非没有任何意义。

从理论和逻辑上来讲,没有域外论元的动词应该有两个域内论元。下面我们将采用Freeze’s两个域内论元的假设:存现动词有两个域内论元没有域外论元。

在例6中there不仅在表层结构上有重要意义,在逻辑结构上同样如此。在逻辑层面上的重要性即there是谓语动词的论元,,因此我们可以推导出,there是存现动词的内部论元。

把there看成是论元,就能解释例6中不能删去there,因为它在逻辑结构上有意义。按照桥姆斯的观点,论元是逻辑形式上必须存在首要成分。作为语义上的重要成分,论元在深表层结构中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在英语存现句中there充当论元却不是那么明显。我们说存现动词携带两个域内论元,如果这种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下面的例句中there必须是论元。

(9)Therecomesatiger.

此句中存现动词携带两个论元,一个是主题,另一个是地点。在例9中atiger充当主题角色,那么剩下的地点论元只能由there来充当。

我们将给出更多的例子,10-13

(10)Therewalksanoldcouple.(11)Thereexistsaproblem.(12)Thereflytwobirds.

(13)Therearoseaconflict.

既然在这些句子中there是论元,就不能被删去,删去的话就导致句子不合逻辑。

(14)*walksanoldcouple.(15)*existsaproblem.(16)*flytwobirds.(17)*aroseaconflict.

标准理论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句子中没有主语。但是根据我们的分析,倘若这些句子不合语法是因为满足扩充的投射原则EPP,那么我们可以给这些句子填充上it,但显然这是行不通的,看例18-19

(18)*itarrivedourguests.

(19)*itescapedmanyprisoners.

这样从侧面也能证明,there在存现句中扮演的是论元角色,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扩展的填词原则而填上去的。

事实上Felser&Rupp也提出过这样的理论,他们认为探讨there的语义功能和句法地位便可把there看成论元。他们发展了Ramchand的理论,填充词there时空论元位置。他们认为表示时空论元或事件论元的不仅在语义上能够解释,并且在句法上也应该有所表现。

3.结语

经过探讨,通观全文,我们分析了最简方案视角下英语存现句生成,对there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英语存现动词有到两个域内论元,没有域外论元。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加进自己的一点思考,提出了一点对某些有分歧的问题的认识。但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目前得出的一些结论还都只是探索性的。

[参考文献]

[1]Belletti,A.“TheCaseofUnaccusatives.”19(1988):1-34.

[2]Burzio,ItalianSyntax:AGovernment-BindingApproachLReidelDordrecht,1986.

[3]Chomsky,N.SyntacticStructures.TheHague:Mouton,1957.

[4]Chomsky,N.“LecturesonGovernmentandBinding.”Dordrecht:Foris,1981.

[5]Chomsky,N.KnowledgeofLanguage:itsNature,Origin,andUse.NewYork::Praeger,1986.

[6]Quirk,Randolph.,etal.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London:LongmanGroup

[7]唐玉柱.存现动词的非宾格假设.重庆大学学报,2005(4)

[8]唐玉柱.存现动词的双内论元假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

[9]王博.英语存现句句法特征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顾阳.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现代外语,1997,(3):14-25.

英语论文格式篇3

【关键词】模因论高职院校英语应用文写作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作为基础课程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课,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方面的作用也不该被忽略。特别是在处理日常文件及涉外活动事务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大多数的学生英语功底较差,让高职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应用文写作这项技能有一定难度,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需求,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和任课教师们广泛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呢?模因论以其独有的特点已经成为优化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模因论的内涵及起源

作为文化传递单位之一的meme(模因)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1976年。RichardDawkins(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在研究基因自我复制能促进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提出了这一概念。但是,从事模因理论研究的学者们认为,模因不同于基因,尽管两者之间有相似的现象,基因具有与生俱来的繁衍性、遗传性,而模因源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具有效仿性、模仿性。通过相关的符号对特定的信息进行了模仿、复制就是模因。例如:朗朗上口的音乐的曲调,时尚前卫的社会观念,流行的服装款式等等。

模因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它可以通过非遗传的形式将外界的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通过模仿、效仿的形式在人与人的大脑间互相传送。模因的携带者被称为宿主,模因传输的过程被称为复制,宿主可以自我生产,将复制的模因不断地向既定目标传送。模因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同化阶段(assimilation),有些模因能够引起宿主的注意,并存在于在宿主的记忆里,被宿主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模因的载体是宿主认识结构中所熟悉的、欣赏的、接受的。其次,记忆阶段(retention),宿主对待模因有选择性,只有在宿主的大脑里起作用的模因,才能被长时间的停留在宿主的大脑里,并被传播出去,从而影响其他个体。再次,表达阶段(expression),模因在被宿主向外传递的过程中,要通过宿主对模因的理解认识将模因转化为图片、文本、语言以及行为表现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进行传播。最后,传播阶段(transmission),模因的传播是以一定的实物为载体的,例如,可以保留的书本、照片,可被收藏的艺术品等等。模因的这四个阶段能够形成一个反复循环的环路,因为同化,所以记忆,有了记忆便会去表达,形成了传播效果。之后,新的传播内容再次引起新的同化。模因的循环过程与英语写作的全过程恰好能吻合。

此外,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模因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性模因两种类型。基因型模因是内容相同,而表达形式各异的模因。例如:人们习惯于使用“饭店”一词表达吃饭场所,但现在常常被称为,“美食中心”“美食广场”“农家乐”“土菜馆”“素菜馆”等等。表现型模因是内容不同,但形式上一致的模因,即套用固定的语言格式,根据需要变动一些信息成分,从而传播不同的内容。例如:如“票友”(喜爱戏曲的人)、“旅友”(一起自助旅游的人)“车友”(经常一起研究车的人)等等,这种按照“某某友”的形式来表达兴趣爱好相投的群的方式就是表现型模因。

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现状

(一)基础薄弱,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淡薄

近几年,随着高中学生生源萎缩和本科院校扩招现象的出现,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还是在自身素质方面都出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仅就英语学习方面来看,笔者曾对某高职院校新入学的1600名大一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英语成绩不足90分(150满分)开学以后,本人对自己所任课班级共150名学生进行英语词汇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只有500~1000之间,这距离高职层次英语要达到的词汇量标准3000还有很大的差距。词汇量低,语法不达标,就会直接标导致英语写作的效果低下,尤其是英语应用文写作方面。此外,学习兴趣是求知者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东西有了兴趣才能有好的收获。然而,高职学生对英语以及相关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已在过去升学期间的题海战术和老师们的“胁迫”之下消失殆尽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兴趣明显淡薄,尤其是对具有专业性质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方面充满了厌倦情绪。

(二)缺少练习,学习情境单一

英语应用文写作,除了具有一定的英语功底外,还要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和要领并辅以相应的练习才能完成。做到勤背诵、勤动笔、勤模仿。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目标不明确,只知道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却没有看到该门课程对日后实际工作需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任课教师来讲,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没有增设一些背景资料,只是一味的就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类应用文能够用于怎样的情境中等等,从根本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练习也仅限于书本上的课后习题而已。

(三)目标完成不当,学生能力难以提高

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目标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通常包括,表格类的个人资料表单和业务表单两项;模拟套写涵盖名片、贺卡、通知;便条、邀请函及回函;个人简历;简短私人信函业务信函;传真和电子邮件;简短广告产品与厂家介绍;合同等方面。但是,老师们过分注重书信内容的训练,有些知识项目省略不讲了,导致学习内容单一,训练不够完整。能力目标,要求写作技能的提高。这需要学生从记忆模板开始,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套用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同时,做到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格式恰当,表达清楚。但是,老师任课时鉴于学生的能力兴趣较低只是翻译课文而已,对学生能力提高没有注意。在素质目标上,要求学生自信、在实际问题面前用所学的知识点应付自如,但实际上学生却表现出学习动机不足,焦虑心理,效率降低下等问题。而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自信心的鼓舞,任由学生的倦怠心理延续。

三、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现存问题,我们认为,模因论的理论方法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规避缺点不足具有可行性和指导作用。

(一)模因论的生命周期过程与语言的习得过程相一致

语言的习得要从被理解的信息或者符号对大脑的输入开始,学生在掌握一门新语言的时候,要从被理解的信息开始,这些信息可以被学习者内化于心,并经过整合后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模因论符合了这种观点。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也是语言习得的过程,都要历经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过程。

(二)语言模因传播符合英语应用文的文体特征

英语应用文的格式稳定、语言简明扼要,在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模板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顺利的模拟和套写。因此,在模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科学地记忆,并且模拟成文,从而快速掌握相关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三)模因论可以帮助解决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学生进行英语应用文写作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格式使用不规范。例如:书信格式还是习惯性地受到汉语格式的影响。2、应用文有较强的应用性,时间、地点、人物、工作任务等信息要求清楚明确,但学生经常出现要素不全的现象。例如:婚宴请柬没有注明地址等。

四、模因论在英语应用文写作课堂上的实际演练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输入材料,确立标准写作模板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选择具有现实性、职业性的材料进行教学,努力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模因一定要符合宿主的认知结构,才能引起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教师课堂的选材、情景的设定要为强化学生语言模因,在记忆中持久停留做准备。如申请信,老师可以假设一个学生未来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申请信的内容,以情景强化知识点。

(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

1.通过背诵强化记忆。按照模因论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的顺序规律,背诵成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词汇量、固定搭配、篇章结构和模板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得到复制和记忆强化,甚至成为学生头脑中的强势模因,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写作阶段,随时调用相应的语言素材。但是,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最好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特定的语境环境情景,强化记忆。

2.通过模仿流利表达。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模仿,在教师的指引下,依据表现型模因的传播方式,指导学生在英语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模仿标准的范文,并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将自己背诵的词汇、句子、短语、短文等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随时可以用来自然、贴切、流畅的表达。

3.通过创作扩大传播。真正熟悉并掌握一门语言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以表现型模因为基础,将头脑中的模因复制后,向外传播的过程。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懂学会为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写作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积极参与。在良好的语言学习气氛下,使学生们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彼此大胆交流,将学会的专业词汇、术语、句型等表达方式经过复制后相互传播出来,使语言输出能力方面得到共同提高。

(三)让学生总结与评价的主体

总结与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课堂教学总结与评价主体的模式,为以学生评价并自我总结的为主体模式,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找到差距,总结不足。具体的操作可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比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到班级的群里,由同学之间点评、修改,教师跟踪指导。这样,学生再一次得到了彼此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为他人点评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对词汇、语法错误、段落格式等方面的纠错能力,巩固了头脑中原有的模因。

探究良好的教学方法,寻求适宜的教学理论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锲而不舍的研究项目。模因论,以独特的语言运用能力指导教师将理论中的同化、记忆、仿写、传播过程理论转变为学生写作过程中对词汇、语法、句型项目等知识点的语言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该种方法适用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燕琼.国内近五年来模因论研究述评[J].福州大学学报,2009(3).

[2]陈旭,李晓黎.模因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

[4]王季秋.刍议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5]王季秋.模因论视角下的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微?[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0-112.

英语论文格式篇4

德国哲学家Kant最先提出图式这一概念,他认为概念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当它同人们已知的东西相关联时才是有意义的。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认为图式是人脑对过去反应和经验的积极构建,即对大脑中长期记忆的组织和唤起,是大脑中连接新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框架[1]。荷兰学者VanDijk把图式定义为一种把记忆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结构,一种带有许多相互约定关系空隙的标签,标签的每个空隙都接受某种特定的信息[1]。瑞士教育心理学家Piaget进一步阐明了图式的发生过程,丰富了图式的内涵,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框架[2]。J.Anderson将图式理论用于研究并发展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的理论,他认为大脑中的知识被组成了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当人们接触或认识新事物时总会把新事物与相关已知事物相联系,通过大脑的能动反映,激发出能认识或帮助认识新事物的图式[3]。王立弟认为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4]。总之,图式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储存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它是一种抽象的知识结构,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对于新信息的理解,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相关背景知识和能否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一切信息只有在与已有的知识或认识建立某种联系时才有意义,因此译者脑中已有图式对翻译起到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图式理论将图式分为三种,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指学习者对词汇、语法、习语等语言知识的存储,包括句子结构、语法、语音拼写等已知语言。它们是其他图式的基础,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没有语言图式,就无法利用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去理解文本。对文本无法理解,何谈翻译?语言图式越多,译者获取信息的速度就越快,翻译的效果就越好[5]。

在商务英语中,语言图式指专业词汇和固定表达,许多出现在商务英语中的普通英语词汇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不了解该词的特殊意义,那么将无法准确翻译,译者构建的较完整的语言图式是做好商务英语翻译的基础。内容图式是以文本内容以外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推理及互动为主要内容构建起来的各种内容知识的存储,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科以及不同的风俗习惯等广泛的知识。它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某种程度上讲,内容图式可弥补语言图式不足的欠缺,当图式各个成分不足时,已有相关该文本的知识可能被调动去给图式的空档填补缺省值,从而顺利地理解全文。在商务英语中,内容图式是指相关商务背景知识,从事商务翻译的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商务的背景知识,即使理解了文本中的每个词语,也不能准确的传译文本信息。结构图式是指文本的组织形式和修辞结构,包括不同的文本类型和语言结构等。文本的类型能够为文本的内容提供详实的佐证,有关文本类型和体裁的知识能为译者理解文本提供帮助。在商务英语中,结构图式是指复杂严谨的句子结构和丰富的文体。如法律文书语言和句式的使用必须严谨,准确,避免歧义;商务信函应措辞力求严谨,避免带有个人感彩;而广告语具有简单,幽默和夸张的特点,翻译时要充分考虑文体风格的选择问题。与普通的英语翻译相比,商务英语翻译要更为复杂,它涉及到专业词汇、专业背景知识和严谨的句式,因此译者除了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翻译技巧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商务知识,从图式理论角度讲就是要构建等效的语言、内容和结构图式。

二、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很多的启示,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构建相应的语言、内容、结构图式是做好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的关键。现结合相关实例,具体阐述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的应用过程。

(一)回忆专业词汇和固定表达方式

商务英语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等领域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翻译的水平,译者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固定表达。翻译时,译者首先要明确目标文本所涉及的领域,然后找出记忆中的语言图式正确的传达原文的信息,简言之,翻译的第一步是回忆所需的专业术语和固定表达方式的翻译标准和方式。如:A.Weshalldrawonyouatsightagainstthisshipment.(我方将向你放开出即期汇票)。B.Thankyouforyourletter...(X日来函收悉,致谢)。A句划线部分是专业术语,有相对等的翻译;B句是商务信函中的固定表达,翻译时,能够首先回忆出这些术语和固定表达句式的正确翻译方式将会使翻译工作变得简单。

(二)熟知背景知识

商务英语涉及商业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译者掌握大量相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越丰富,则各种内容的知识记忆越容易建立起来,相反没有相对的背景知识,即使知道每个词的意思,也很难准确的传译原文信息,因此译者构建丰富的内容图式显得尤为重要。如Thecorporationcharteralsoauthorizesthecorporationtoissueandsellsharesofstock.(公司营业执照授权公司发行和销售股票)例句划线处可翻译成“公司章程,公司营业执照”,如译成后者就不对了,因为公司营业执照只是企业或组织合法经营权的凭证,无法规定公司权利。因此,如果没有明确的商务背景知识,就很难准确地翻译。

(三)分析句子结构

英汉句子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如英语强调形合,汉语强调意合,商务英语的句子复杂,句式规范,文体正式,理解困难,因此从句子结构考虑,译者的结构图式的构建显得很重要。如Thegoodwereceivedcontrarytoourinstructionsarepackedinwoodencaseswithoutironhoops.分析例句后不难发现,“contrarytoourinstructions”指的是包装,而不是货物,应该译成“收到的货物是包装在没有铁箍的木箱里,这种包装与我的指示不同”,如译成“货物与我们的指示不同”就完全不对了。

(四)选择适当的文体

英语论文格式篇5

很多的准毕业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在单位实习,这就导致了很多准毕业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完成论文,他们需要在晚上加班加点的进行论文写作。而且很多的准毕业生此前并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不熟悉论文写作的技巧,论文写的速度慢不说,质量也不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英语论文文中引述超过三行的格式。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Whitmanhasprovedhimselfaneminentdemocraticrepresentativeandprecursor,andhisDemocraticVistas”isanadmirableandcharacteristicdiatribe.AndifoneissorrythatinitWhitmanisunabletoconceivetheextremecrisesofsociety,oneiscertainthatnosocietywouldbetolerablewhosescitizenscouldnotfindrefreshmentinitsbuoyantdemocraticidealism.(Chase165)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论文写作确实有难度,大家很少接触论文经验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家在面对论文的时候,不要烦躁不要敷衍了事,毕竟论文关乎大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还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事情。论文写作的水平是慢慢提升的,这个事情急不来,大家只要保持平常心多加练习就可以了。想要提高论文质量,就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祝大家写作顺利!

英语论文格式篇6

论文关键词:翻译,标准,英语长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和表达形式,英语长句的汉译不是单纯的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到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的转换。虽然英语长句形式多种多样,看起来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在诸多语言家大同小异的翻译标准的指导下,英语长句翻译还是有步骤可依的。

一、树式结构”的英语句子和竹子结构”的汉语句子

作为中西两种文化的代表,汉语和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两大语言体系。由于两种语言诞生、发展于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前者属汉藏语系,后者属印欧语系),在词法的运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句法结构则是最大的差异。

中英两种句型的差异关键词间的联系即可确定。”(2)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在确定了句子的基本主干结构后,通过并列句、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等众多复杂的结构,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毕业论文的格式,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因此,中英两种语言中长句的差异不在于长度的长短,而在于结构的不同。实际上,英语长句结构虽然复杂,包含多个从句或短语,有时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甚至一句话长达几页,但是,英语长句的结构是严谨并有章可循的。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即注重句与句之间的显性衔接,如著名语言学家连淑能所概括: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3)英语句子多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强调句子形式,强调结构完整,强调以形显义论文的格式。正如树式结构”一样,英语长句以基本句型为主干,主干上有分枝,分枝上有树叶,短语套短语,从句套从句,丰富的修饰词、大量的结构联系和多种词组和分句组成了思维严谨、表达紧密、层次清晰的英语长句。而汉语,作为重意合的语言,属于典型的分析语,缺乏形态变化的特征毕业论文的格式,造句注重隐性连接,强调逻辑事理顺序,强调功能、意义,强调以神统形。汉语在表达复杂思想的时候主要依托动词词序和虚词,多使用短句、分句和流水句,借助上下文的含义或者根据听者和说者共有的知识表达内涵意思。汉语长句就如竹式结构”,一节节的竹竿象征着汉语中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短句,中间只用逗号隔开,在几乎不用关联词的情况下就能表达出清楚明快而又无拖沓繁冗的意思。

例1:Shanghai,whichservedastheindustrial,trading,financialandcommercialcenterofthecountryinthefirsthalfofthe20thcentury,attractedmanyforeigninvestorsasamysteriousOrientalmetropolisandanadventurers’paradise.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曾经是中国工业、贸易、金融和商业的中心,有着远东大都市神奇的历史,吸引过不少外来资本,因而一度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二、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不仅是我们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指导我们翻译活动的原则。怎样的译文才能称得上好的译文?应该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进行翻译实践之前要了解翻译的标准。然而对于翻译的标准,从古代的质文之争到前几年的等值论,从英国人泰勒的译事三原则到五四运动以来的真善美,诸多中外学者和翻译家对翻译标准的精辟的论述层出不穷。

远在唐代,把翻译佛经当作终身事业的玄奘法师开创了中国译经史的新风格和新局面。他强调译文既须求真,又须喻俗”,也就是既要忠实地反映原文的原意,又要注重文体风格,使得译文通顺易懂。清代翻译家严复曾翻译多部社会政治方面的经典著作,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他明确地提出了信、达、雅”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完整的三字翻译标准。这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翻译实践中的一些主要特点与规律,而且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我国众多翻译工作者所接受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标准。五四运动时期走在文化先锋的鲁迅先生,不仅是一名伟大的作家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曾经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丰姿”。同时期致力于向西方传播东方文化的语言学家林语堂先生,也对翻译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忠实、通顺、美',继而创造性地将此标准同译者的责任切实相连,即'忠实'指译者对原著的责任;'通顺'指译者对读者的责任;'美'指译者对艺术的责任。后来的翻译学者又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翻译见解,如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论毕业论文的格式,许渊冲的三美说等。

爱尔兰学者泰特勒(AlexanderF.Tytler)在他的《翻译之原理》(Essayon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三个要素,即:1.Thetranslationshouldb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2.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2acterwiththatoftheoriginal.3.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originalcomposition.(1.译文应与原文的思想完全相符。2.译文应与原文的风格及体裁相同。3.译文应与原作完全一样通顺自然。)国外还有一些翻译家提出了三似”翻译标准,即形似、意似、神似。所谓形似”,就是强调译文要保持原文的形式美;意似”,是要保持译文的内容美;神似”,则要保持原文的神韵美。

关于翻译标准,无论古今中外的学者提出何种不同的说法,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忠实和通顺是所有翻译工作者共同的基本要求。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文内容论文的格式。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删减的现象。忠实还指保持原作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风格等。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清楚流畅的现代语言,没有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的现象。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汉翻译的评估项目为忠实原意”、语言流畅”两项。忠实与通顺不可分割,忠实而不通顺,读者难以理解,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通顺而不忠实,则背离了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翻译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信儿不顺、顺而不信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力求既信又顺。试比较下列译文,不难体会何为信、顺标准。

例2:Itisapositionwhichifweendorse,itwillreallymeanendorsingtheruleofthejungle,thatis,aworldwithoutlaw.

译文一:如果我们认可这种状况,那就真正意味着赞同丛林法则,也就是无法无天的世界。

译文二:如果我们认可这种状况,那就真正意味着赞同弱肉强食的原则,也就是一个没有法制的世界。

三、忠实、通顺原则下的长句翻译

任何翻译过程都包括两个阶段:正确理解和充分表达。正确理解是充分表达的前途,充分表达是正确理解的结果,二者是有机的统一。而英语长句,因为其复杂的结构,比英语短句在翻译的两个阶段中的难度更大。

1.长句翻译的理解过程

众所周知,正确理解也是长句翻译的第一步,所谓正确理解,是指进行下笔翻译之前边读原句边思考和想象的过程,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感情和风格等的过程。英文长句结构复杂在于包含多个从句或短语,所以理解英语长句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辨析语义、分析语法和分析逻辑关系的过程。理解英语长句的关键是首先正确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框架,然后弄清其各组成部分的语法关系和各部分在整个框架中的语义逻辑关系。英语长句中常见的逻辑关系有转折、因果、时间、假设、目的、让步、条件、对比、增补、替换等,逻辑关系又被称之为连接关系,往往通过一些连接词使句子得以连接使得语义连贯。因此毕业论文的格式,在动笔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找出主干,分析长句间的逻辑关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英语长句中包含了隐含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译者仔细琢磨,寻找出长句中内在的逻辑关系。

2.长句翻译的表达过程

在进行英语长句翻译的表达过程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翻译:

(1)剪除枝叶,找出主干

(2)缕清关系,分析结构

(3)确定部分,翻译小句

(4)调整顺序,重新组合

(5)结合语境,润色译文。

下面我们以一个英语长句为例,讲解一下英语长句的翻译步骤:

Floodsoccurwhensoilandvegetationcannotabsorballthewater,waterthenrunsoffthelandinquantitiesthatcannotbecarriedinstreamchannelsorretainedinnaturalpondsandconstructedreservoirs.

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框架。例句是一个并列复合句,是由并列连词then连接的两个并列而独立的简单句,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和一个定语从句构成论文的格式。第一个简单句的主语是Floods,谓语动词是occur,后面是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第二个简单句的主语是water,谓语动词是runs,后面是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其次,确定句子的主干之后,需要对句子的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即确定各部分修饰语与句子主要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第一个简单句后面的时间状语从句成分比较简单,从句中主语是soil和vegetation,谓语动词是absorb。第二个简单句后面的定语从句中,先行词为water,关系代词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限定主语,在从句中作主语,定语从句中的谓语部分为情态动词cannot接动词carry的被动语态(carried)和retain的被动语态(retained)。

再次,在理清长句的语法关系后毕业论文的格式,我们可以将这个长句分成四个短的小句,以小句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忠实的再现每一小句的句意。

(1)Floodsoccur;

(2)whensoilandvegetationcannotabsorballthewater,;

(3)waterthenrunsoffthelandinquantities;

(4)thatcannotbecarriedinstreamchannels;

(5)orretainedinnaturalpondsandconstructedreservoirs.

逐步翻译出每部分的意思为:

(1)洪水发生;

(2)当土壤与植被不能吸纳所有的水量时;

(3)水流便在田地上肆虐横流;

(4)水流无法导入水道;

(5)水流也不能纳入天然水塘或人造的水库。

然后,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整各个部分的顺序,重新组合。例句表达五层的意思,在翻译成汉语时,绝对不能按照原语的顺序从左向右死译,必须按照逻辑顺序调整语序重新安排,顺序是(2)-(1)-(4)-(5)-(3),这样才能使译文更贴切地表达原句的意思。

最后,将调整好的小句语序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各部分进行连接,使得译文更符合汉语语言习惯,通顺流畅。

即:当土壤与植被不能吸纳所有水量时,洪水便会发生;此时水流无法导入水道,也不能纳入天然水塘或人造的水库,而是在田地上肆虐横流。

通过对英语长句的翻译过程分析发现,之所以能够找寻出复杂多样的英语长句的翻译规律,离不开翻译标准的指导,正可谓是千变万化不离其宗”,任何长句的翻译都以翻译标准为出发点,自始至终指导着翻译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5.

[2]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1.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6.

[4]林语堂.论翻译[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17-432.

[5]刘宓庆.新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6]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

301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自动化顶岗实习报告7篇
  • 下一篇:贫困山区慰问信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