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6篇)

时间: 2024-01-03 栏目:公文范文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篇1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财经,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原则

(一)培养目标。高职财经类专业一定要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制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契合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发展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财经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结合,培养社会紧缺人才。

(二)教学计划。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岗位群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制订特色教学计划,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从必备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职业岗位技能方面改革计划内容。

(三)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契合的教学内容,动态安排授课环节。做好学生实习及就业的相关工作,推动专业建设,形成以培养适应需求为特色的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成财经类法规库、案例库、配套电子教案及课件,努力提高特色财经类专业教学效率。采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性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提升教学质量,能够做到资源共享。

(五)教学评价。摒弃传统、落后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在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案例、方式方法、作业等系列问题上建立独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做到从重知识考试转向重能力考核,充分利用实际企业真实资源,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评价指标。

二、树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的开放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未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重点考虑的问题,关键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特色鲜明、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代表着教育和经济两个不同的利益体:企业是经济利益的主体,院校是教育利益的主体。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生产管理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实习及就业机会;引进优秀的企业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进度。企业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生广告宣传效应,依靠职业院校知识优势,获得相对优越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与企业、行业相结合,要调查、分析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同时,课程建设是否成功,能否实现培养目标,也只有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才能得到最终评价。

高职财经类专业应注重校企一体化建设,依托岗位,设计课程,提倡多证,以赛促学,形成融教学、培训、评价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

财经类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将走向公司、企业等一线工作岗位,并且中小企业单位居多。事实表明,专业知识扎实、计算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工作单位职业发展也较快。对学生工作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比较赞同专业开设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财经类专业往往更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动手能力培养。然而当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要求我们需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体系设置时实践性学时应该不少于总课时的50%。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发法,研发“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情境教学,通过项目具体开发流程的讲解,带动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要领,达到知识、技能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在构建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真实工作需求,精选相对应的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如会计和税务等相关专业,应根据国家会计准则的变化和最新的税费政策等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无论财经类的哪个专业,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要勇于接收新的知识、技能点,把最新、最适用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程体系建设中。

四、素质优先原则

企业一般很注重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对员工职业素养具体要求涵盖:做事踏实细心、严谨自律、有条理性;工作积极主动,积极上进;为人正直,原则性强;责任心强;认同公司文化、讲诚信;能吃苦耐劳;独立性强。具有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分析和决策能力;具有良好的执行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教育,使高职学生,尤其是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品质,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应对素质教育课程提出更鲜明的要求,规定必修的课程及学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开设特色课程。

五、充分利用实训教学系统,实习实训环境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学生的自主性欠缺,学习相对被动。因此,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考虑教师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财经类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应多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充分运用校内高仿真模拟实训室,配备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对接的配套教学软件。实训室按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要求与特点整合资源,提高实训室综合利用效率,发挥实训室应有的效能。总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按财经实践工作岗位设置,在教学中,应以实际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拓宽专业适用性,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编写或选用模拟实践教程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单据等进行相应业务实践操作。使学生对财经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使学生有置身企业真实业务环境的意境,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为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师资培训等要求,应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尤其是紧密型实训基地,可在顶岗实习、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六、重视师资培养,打造锐意进取、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原则

(一)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应全部具有财经类一线工作经历,专任教师深入教科研工作,主持和承担完成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各类期刊发表有较高影响的论文,积极参与教师类技能大赛,多与同行院校教师进行互访,提高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学团队注重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教学内容与自身素质的双重协调。形成一支从观念到行为的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团队。教学上体现实用、高效,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二)形成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外聘专家应全部来自于企业一线,具有财经类专业技术资格,积极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毕业设计辅导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项工作。积极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外聘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引进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作学生的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教师、学生讲座。

高职财经类专业往往是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专业综合性、基础性作用日益显著,财经类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短缺日益严重。培养人才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必须做好的系统工程来抓。特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过程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从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坚持正确的原则是高职院校顺利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海泉,吴优芬.浅谈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和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30-31+34.

[2]陈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08-109.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篇2

关键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做;原则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当前,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扎实推动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大力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基于能力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岗位任职能力要求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其教学活动与实践相结合的丰富内涵,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按任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对学员进行任职岗位能力考核。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以此来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

1、注重专业知识群的搜集

士官岗位知识群是抽象的概念,但它却有具体化的、制度化的特定载体,知识必须区分其合理的有效载体模式,积极梳理这些知识的载体模式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完美建构。士官岗位知识群的载体虽然涉及面广,但主要是指理论载体模式、实践载体模式、空间载体模式、情境载体模式,它们是承载士官岗位知识群的有形文件。换言之,士官教学的主要部分是通过他们来得以传达和实现的。这是因为,士官课堂教学效益的取得主要体现在对理论载体、实践载体、空间载体和情境载体的控制,它同时也决定着受众对象对过程教学的认可程度。从士官教学实际出发,考察这些载体的变更,可见了解和掌握学员对岗位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力度。

2、分清教学过程的目标要求

对于特定的士官教学过程来说,分清教学过程的目标要求更具实际意义。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前,首先应明了支撑教学过程任务的目标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一般而言,教学工作过程的实现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没有现成的规则和理论套用,同时,涉及教学过程实现的任务是动态的,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要注重任务的可扩展性。士官教学的目标要求就是提高士官学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素质,提高士官在部队服务和作战的能力。

3、选择求精的教学工作过程

为了实现士官过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可以有多种方案亟待选择,这些方案可以说都是正确的,但是不同的过程教学对于学员掌握知识的效率是不同的。作为教员,总是试图寻求一种最佳的方案来达到士官教学效果,这种选择的过程便是教学事件工作过程的求精。求精是一种自下而上、不断取舍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员要有一定的逻辑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学事件工作过程的求精。

对于士官教学来说,由于过程教学的方式不一样,士官教学效益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过教学过于细化,注重细节,面面俱到,效率低下;有的过程教学过于粗糙,注重结果,追求简练,收效甚微。可见,在看似简单的求精的过程,必须做到精心和精准,确实能够求精出利于士官知识接受的最佳过程教学方案。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四明”原则

教学任务的选取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教学任务的使用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定位和落脚,必须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任务的选取和使用。为此,应把握“四明”原则:

1、过程明晰原则

过程明晰原则是指在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以工作过程为中心,从教学知识、教学保障、教学环境、教学客体、教学效益诸方面开展设计和运作,将不同的教学流整合为利于教学工作过程实现的前导元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过程的集中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实现,保证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的前提便是工作过程的甄选,杂乱的工作过程只会加大教学过程的冗余,不利于实现教学效益。可见,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选取时必须注重过程明晰原则。

2、任务明了原则

任务明了原则是指在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对涉及教学领域必将广泛的任务进行细化、整合和分解,达到明晰的工作过程有明了的教学任务支撑,以此实现教学任务的精准化定位。贯彻任务明了原则可以使得学员学习的内容更为具体,教员授课的内容更加明了,从而促成一个完整的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任务不明了,将很难保障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任务的提取和选择,必将更大有效地提高学员学习的实际效益。

3、目标明确原则

目标明确原则是指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对每一个任务的目标有明确的解读和提供可以实现的有效教学组织方式。目标不明确将会导致教学工作过程的失败,教学效益便无从谈起。计划确定的一门课程能否成为士官教学课程的重要前提便是它是否有独立的核心目标,且只能有一个核心目标,尤其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这点显得至关重要。没有节制的和没有选择的教学目标只会破坏教学工作过程,不利于教学效益的实现。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目标明确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过程的实现和课堂效益的实现。

4、客体明白原则

客体明白原则是指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工作过程的选取、教学任务的制定、任务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学员可承受的知识力度为限,按照学员学习知识的经验递进和难易区分的原理编排,使得课程定位与学员学习的经验结合起来,使得课程真正成为学员的课程。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教员的知识观、能力观、素质观等,按照从基础到运用的顺序进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学员的真正认知能力。以上做法,无视学员认知的心理规律,使得授课内容无从服务于学员的认知实际,学员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称其为合格。为了培养胜任部队岗位需求的士官学员,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必须注重客体明白的原则。

4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符合本层次教员的思维方式和学员的认知方式,能够反映教员的授课特点和学员的接受力度。因而,作为士官教员来说,每个知识群的属性、类别、难易度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形成专业知识的搜集和相关过程知识的条件处理、环境处理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士官教学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篇3

一、技能的学习分析

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但二者的学习不是独立的,技能的掌握依赖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协同发展。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反复操练,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其中蕴涵着心智技能的调控。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对操作动作的认知,还是模仿、整合等,都涉及多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心智技能活动。比如,如何编码动作信息,如何建构动作表象,如何建构动觉感受,如何采用有效策略来记忆一系列连贯的操作动作,如何分配练习时间,如何监督和调节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根据工作情境将不同操作动作加以创造性组合等。正是借助于这些心智技能,学习者的操作活动才能有序、准确、灵活,才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创造性的重组、变革。[1]因此,心智技能在技能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心智技能的学习一般通过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三个部分。[2]原型即事物的原样,由于心智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高度简缩性的特点,不易为人直接地感知和把握。但心智活动也有其外化的物质原型,即实际的操作活动程序和实践模式。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通过原型定向,个体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而这种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同时也是心智活动产生的基础。原型操作即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地执行。在操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逐步展开,并不断地变更活动对象,也就是说,学习者将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程序应用于多个问题的解决,以便为将来的内化提供基础。个体在该阶段的活动是展开的、外显的,并经常借助于外部言语的引导和外部辅助手段,个体尚不能摆脱实践模式,而是依赖实践模式进行活动。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个体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因此,实践模式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

二、职业实践模式的分类在技能学习中,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不同职业的实践模式也不相同,为了便于研究和应用,需要对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根据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价值追求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型人才职业实践基本模式分为职业活动过程导向、职业活动情景导向和职业活动效果导向三种。[3]

(一)过程导向实践模式过程导向实践模式的特点是,职业活动的过程固定,一旦确定下来,将一般不再发生改变。这类职业活动常常出现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当人们面对各种机械设备时,职业活动的过程常常被固定下来。这类职业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加工的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因此这类职业活动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因为只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进行职业活动,才能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否则,就可能造成设备过时、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甚至影响工期或交货时间。图1所示是技术类职业过程导向实践模式。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类技能型人才采取什么行动,取决于任务的不同和所处过程阶段的变化。任务和过程阶段一旦确定,操作规范和标准就确定了。这类职业活动特点是由事先确定的过程程序和设计要求达到的标准所支配的,即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过程导向特点。

(二)情景导向的实践模式情景导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职业活动的过程不固定,而是随着职业情景的变化不断调整。这类职业活动多出现在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个性化服务理念,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时,随着服务对象或者服务情景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服务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使服务对象满意并获得惊喜的消费体验,因此这类职业活动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对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心理预期的把握。因为只有把握住了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心理预期,才能做到服务在服务对象开口之前,使服务对象满意并惊喜。社会和谐发展是人们的普遍追求,服务类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价值的实现,具有更广泛的价值和意义。图2所示是服务类职业情景导向实践模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服务类职业技能型人才采取什么服务活动,取决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和情景的变化。服务对象可能因文化、年龄、身份、性别、信仰、情感等的不同而不同;服务情景可能因所处环境、所办事项、时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服务对象也考虑到情景当中,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的特点是受情景所支配的,即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情景导向特点。

(三)效果导向的实践模式效果导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职业活动的过程不固定,且不受职业情景变化的影响。这类职业活动一般出现在文化艺术产业。这类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使有关人群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这类职业活动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对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等的把握上,因为只有把握住了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等,才能使有关人群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美是人类社会的追求,艺术是美的高级形式。艺术专业类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价值的实现,也同时承载着社会责任。图3所示是艺术职业效果导向实践模式。从图3中可以看出,艺术类职业技能型人才采取什么活动,取决于不同人群和希望达到的不同效果。人群因文化、年龄、身份、性别、信仰、情感等而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人群,通过职业活动达到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因此,艺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特点是受效果所支配的,即艺术专业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效果导向的特点。

三、职业技能教学原则的提出鉴于在技能学习中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为了促进学生从事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学效能,本研究依据职业实践基本模式分类,提出下列教学原则。

(一)过程导向行动教学原则依据过程导向实践模式具有职业活动情景相对固定,活动过程相对稳定,职业活动追求的价值是职业活动结果达到设计标准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过程导向行动教学原则,发挥过程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学生相应心智技能模式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使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努力达到设计标准中的从事技术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一流的技术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情景导向行动教学原则依据情景导向实践模式具有职业活动情景多变、千差万别,过程随着情景变化而变化,职业活动追求的价值是服务对象满意并获得惊喜消费体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职业活动情景导向原则,发挥情景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学生能把握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心理预期的心智技能模式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形成从事服务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一流的服务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效果导向行动教学原则依据效果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关注效果,职业活动情景和过程关系不密切,职业活动追求的价值是相关欣赏人群获得艺术享受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遵循职业活动效果导向原则,发挥效果导向实践模式具有原型定向的关键作用,以促进学生能把握相关人群的情感、文化、审美、情趣的心智技能模式的形成,最终形成追求艺术效果的从事艺术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为学生能够成长为一流的艺术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职业技能教学原则的应用

(一)过程导向行动教学原则的应用数控技术加工的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过程导向实践模式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形成从事技术职业所要求的技能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程序可设计成图4所示的行动教学程序。[4]在图4所示的行动教学程序中,任务描述是明确任务,比如进行某孔系零件的加工;任务分析是通过读图,明确加工要求,如加工的精度,并在现有设备条件下,提出科学、先进、可行、经济的加工工艺;任务实施是按照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制作卡具,进行加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保证加工精度;成果评价是评价零件加工是否达到了图纸要求的加工精度,成本、时间是否合理等;学业评价是评价学生孔系零件加工的知识、技能、态度,特别是从事技术职业所要求的过程导向、尊重规范、追求精度价值的技能模式形成的情况。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篇4

一、高职一体化教学QC小组的构建原则

(一)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三全”原则。高职一体化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使高职一体化教学达到理想效果,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推行QC小组活动,实施一体化教学质量控制,需遵循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三全”原则。(二)重点突破原则。一体化教学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但面面俱到不如重点突破,因此,在遵循“三全”原则的同时,也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实施二八定律,将注意力集中到20%的重点质量控制点上,采取有效的倾斜性措施,确保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得到重点突破,进而带动全面,取得一体化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三)PDCA动态循环原则。一体化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子环节中按照PDCA原则(简称戴明环),设计成一个动态循环的教学质量提升系统,一环套一环,大环套小环,层层循环,螺旋提升。

二、高职一体化教学质量QC小组活动步骤

高职一体化教学质量QC小组的开展步骤严格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即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共计十个步骤。(一)准备计划阶段(P阶段)。1.组建QC小组按一体化课程分类,采取人员自愿参与原则,以本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学生为主,在高职院校内部组建各课程一体化教学质量提升QC小组,确定圈名、圈徽、圈长(即负责人),明确活动主题。2.确定选题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学院设施设备、师资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活动主题范围内选取教学全过程中的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及民主投票产生活动选题,并提出选取理由。3.现状分析和目标设定选题确定后,则应从多个方面针对教学质量现状进行调研,一体化课程可通过一体化课程抽考成绩(含理论与实践技能)、实践设施设备统计、调查问卷等方式量化目前的教学现状,确定课题的重要性和经费预算。根据二八定律,设定此次QC小组活动的具体目标,并保证投入产出比符合经济性的要求。4.原因分析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运用QC手法中的特性要因图,从学生、教师、教学设施、教学项目、项目实施等几个方面列举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所有可能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鉴定,确定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5.对策拟定针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拟定对策方案,并对对策方案的经济型、可行性及时效性进行分析,制订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及实施人员。(二)对策实施(D)。对策方案拟订后,所有QC小组内成员严格按照实施计划实施。(三)检查阶段(C)。针对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检查,收集量化数据,与前期情况进行对比,如一体化成绩及格率、优良率、学生课堂满意度等,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确定对策实施的有效性,若未达到预期,则及时进入PDCA小循环。(四)持续改进阶段(A)对比结果,使用直方图或者推移图进行效果确认,从图表上看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取得效果的改善措施进行标准化处置,并培训推广。对效果不理想的措施则重新进入PDCA循环。

三、结束语

通过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不仅提升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而且大批的教师迅速成长为专业核心骨干教师。QC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课程教学质量、课堂效果以及管理创新向更高水平迈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春兰.QC小组活动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3).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篇5

【关键词】医学护理原则重要性对比分析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5-02

前言

众所皆知,在医院中,医学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关系到患者治疗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医学护理成为了医院日常工作中普通但无法忽视的一环,从而随着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出现了医学护理原则以及医学护理相关的研究。医学护理,顾名思义可知:其为在医学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人在康复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看护管理内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随着医疗器械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医学护理已然成为了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工作,也在许多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和突破下日益完善,而在医学护理中,医学护理原则成为了这一切发展的基石,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从医学护理这个话题入手,就医学护理原则在医学救治中的重要性、不同情况下医学护理原则的对比分析和未来医学护理原则的发展展望等方面对医学护理原则进行一番探讨,为我国的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医学护理原则在医学救治中的重要性

医学护理原则在医学护理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第一,医学护理远着对医学救治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在医学护理的过程中,医学工作者根据什么来进行护理的呢?首先一条就是医学护理原则。他们通过观察患者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症状,结合医学护理原则的相关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在治疗或者康复的过程中安全健康有一个保障。其次,医学护理原则能够让医疗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放心的、正确的进行判断,同时还患者一个安心,在出现紧急的状况下,医疗工作者可以根据医学护理原则的相关内容,在客观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主观判断,对护理个体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根据护理个体不同的病证制订出各种不同的护理法则。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医学护理原则在医疗救治以及医学护理中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医学护理的过程中,我们的医疗工作者是无法离开医学护理原则的。

二不同情况下医学护理原则的对比分析

在不同的医患情况下,医学护理有着不同的医学护理原则。就拿我们老祖中留下的中医护理来说,其和西医的医学护理原则就可以说是大不一样。在中医护理中,中医护理的原则主要以以整体观和辨证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所收集的主观、客观资料为依据,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原则和方法。中医在治疗上讲究的是相辅相成,根据“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的治疗原则来进行的,这一原则直接决定了其在治疗中的方法和措施,而在护理上也有着相通的地方,与之相对应的有“扶正祛邪”、“正护”、“反护”、“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而西医则完全不一样,西医讲究的是“治标”,针对不同的病况病情,用最为直接的办法进行治理,可谓是“粗暴简单”,在护理的过程中则也是如此。举例来说,西医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采用手术、静脉注射、以及给药治理,在护理中则以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检测检查等为主,常常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三未来医学护理原则的发展展望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医学护理原则的发展会更为的完善,人们可以根据医疗器械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医学护理的方法和原则;我们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某一天里面,在医学护理原则不断完善的历程中,医学护理一定能够做到在一切为了患者、一切利于患者的原则的基础上,医学工作者可以在完善的医学护理原则的指导之下,使得医学护理变得更为的简单方便,这中简单不单单指的是让医疗护理步骤变得简化,更多的是让患者在医学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痛苦,能够在精心的护理中快速的康复,而相关的护理工作者则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根据具体的医学护理原则做出最为有利的护理措施,给患者带来安全和安心。总而言之,未来的医学护理原则一定能够给患者和病人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放心。

结语

通过上文从医学护理原则在医学救治中的重要性、不同情况下医学护理原则的对比分析和未来医学护理原则的发展展望等方面对医学护理原则的论述,我们可以预见:医学护理在发展的历程中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护理的方法和原则一定能够日益丰富完善,给医学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光明。

参考文献

[1]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李宗浩-中华护理杂志,2005[2]循证护理促进护理学科发展[J]庞书勤,陈锦秀-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3]浅析心理护理原则及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特点[J]宗瑛-西南军医,2007

人体工程学的原则篇6

关键词:民事诉讼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和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处分原则就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的自由受法律保护。

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诉讼的进行。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特有的一项原则,是由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和民事权利的性质决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民事主体为了自己的需要,有权自由处置民事权利,大多数情况下,国家不干预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的处分。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义务纠纷的过程,在民事诉讼中,自应使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二、处分原则的内容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享有处分权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

处分原则是当事人可以自由支配和处置其他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Www.133229.cOm因而享有处分权的主体只限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不享有处分权。诉讼人也不享有处分权,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事人实施处分行为。

(二)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

任何因强迫、欺诈、利诱或重大误解形成的,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处分行为都是不能成立的。如人民法院已经确认了这样的处分行为的效力,当事人可以主张撤销。

(三)当事人处分的对象既包括民事权利,也包括民事诉讼权利

对民事权利的处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原告在起诉时可以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例如,在侵害财产所有权的纠纷中,权利主体有权要求赔偿全部损害,也可以要求赔偿部分损害;可以请求返还原物,也可以要求作价赔偿。(2)在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也可以扩大或缩小诉讼请求的范围。(3)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放弃其诉讼请求,被告可以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

(四)当事人对诉讼权利的处分的主要表现

其主要表现在:(1)民事诉讼程序是否开始,由当事人是否行使起诉权来决定。只有在当事人起诉的情况下,诉讼程序才能开始。(2)在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申请撤回起诉,也就是放弃请求法院审判保护的诉讼权利;被告也有权决定是否提出反诉来主张自己的民事权利。(3)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都有权请求法院进行调解,谋求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4)一审裁判作出后,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提起上诉。(5)对已经生效的裁判或调解协议,当事人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决定是否申请再审。(6)对生效裁判或其他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在诉讼中处分实体权利往往是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的。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而行使诉讼权利是保护实体权利的手段。因而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处分实体权利,就需要通过处分诉讼权利来实现。例如当事人减少或变更诉讼请求,一般都是通过调解或和解来达成协议,最终达到处分实体权利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处分诉讼权利就一定要同时处分实体权利。例如,原告以被告同意在限定时间内腾出侵占房屋为条件提出撤诉。在这种情况下,原告处分了诉讼权利,但并未处分实体权利。

(五)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处分权不是绝对的

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应辅之以国家的依法干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为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可以对当事人违反和规避法律的行为予以干预,以保证当事人处分行为的正确性。

其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期望及教育子女的方法、父母职业及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家中其他成员的看法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高校连续扩招造成高校毕习坦l高存量、高膨胀,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就业指导相对滞后,是大学生就业心态矛盾冲突的外在原因。此外,

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对“数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传,对“经济价值”衡量“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评价,也是高职学生忽视自身特点与自我创造性,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一种“以能为本”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取决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和精心进行的就业准备。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就业准备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关注就业机会及相应的求职技巧,转向关注就业能力。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将就业工作是贯穿学习生涯始终,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动者,通过各种措施,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高职学生的不良择业心态,促进他们的顺利就业。具体来说,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构建起高职院校的动态就业指导体系:

(一)院系两级应在人员、经费上保障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努力提升就业指导与职业咨询水平,培养“专家型”就业指导教师,打造专家型教育服务队伍。

(二)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加强学生求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视高职生心态调整,引导学生立足专业教育,明确专业定位,分析就业目标,找准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位置。

(三)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高职生的求职自信心理素质。

(四)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指导高职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积极探索职业发展教育新途径。

(五)加强就业市场调研工作,密切关注企业用人信息,加大就业信息力度,搭建通畅的择业与就业信息平台。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清明节祭祖仪式致辞(3篇)
  • 下一篇:春节传统文化作文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