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6篇)

时间: 2024-01-15 栏目:公文范文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篇1

关键词:林业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建议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增长,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保证林业资源管制能够和生态林业和谐统一,保障生态利益的同时要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这种天然绿色的能源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1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现状

根据第七次森林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为止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0.36%,面积达到了1.95亿hm2,森林蓄积达到了137.21亿m3,活立木总蓄积达到了149.13亿m3,天然林蓄积114.02亿m3,面积为1.2亿hm2。人工林蓄积是19.61亿m3,面积是0.62亿hm2,并且人工林在世界上保持着首位。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不断的增长,林业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首先,我国的森林面积和储量非常丰富。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均森林占有量只有21.3%,仅有世界人均储量的1/8,林业资源受到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消耗。其次,我国森林资源从整体看,西部不如全国,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原因的影响,西部的林业体制和机制都不完善,并且对林业的投入也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具有严重的沙漠化,并且旱涝灾害也很厉害,导致林业资源分布极为不均。最后,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强,经常会出现大肆乱砍乱伐的不良行为,很多人只看到了经济价值,从而造成了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另外,总体上看林业资源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执法不严等等,导致管理和耗费不成比例。

2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推动林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升措施

2.1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保证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

林业部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建立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林业资源体系及创新体系。利用现代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科学理念,加快实现林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并且采取技术承包、转让以及服务等措施,鼓励技术人员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开发,深化林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在实践中,协调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创建林农联合运行方式,调节产业构造,提升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建立有效地法律机制,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完善森林资源的利用管理。加强执法的力度,完善森林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2.2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首先,林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也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生态系统的构成,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加大对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我国的林业部门要加大整治措施,确保天然林面积和储量不再锐减,采取工程性的的措施,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恢复天然林的发展和扩大。不断的扩大林草的面积,切实对现有资源做到管理和保护,加快林业培育的步伐。其次,要积极倡导退耕还林,提高对林业资源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加大投入,不断的扩大人工林的面积和储量,从而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现象。最后,为了保护我们生命的安全,要重点建设防护林体系,保护稀有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其次,生态效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影响和依存的关系。因此,为了完善管理机制,就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强林地林权的管理,防止资源的流失,进一步改进管理制度,调整林业内部的结构,利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加强林业管理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建设。并且要加强现有林业的监测,重视林业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森林事故预警和应急系统,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系统,从而全面的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保证林业发展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再次,要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森林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加强森林管理意见的交流,加强森林执法环境,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大力提倡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产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调整林业产业链的结构,保护林业资源,并且为了确保物质保障,要从政策上调整林业发展的方向,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3总结

森林资源的破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完成林业资源和生态林业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国民经济的前进步伐,提高我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明.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产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4)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防护措施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柱行业,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电力行业尤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新时期电力系统发展的特点,从故障安全管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角度出发,加强电力系统的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

1.1电力系统内防效果有限

电力系统内防效果有限是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工作体系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内防效果是针对电力系统的外防工作效果来说的,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措施都是应对系统外部安全问题的,一旦电力系统的内部遭受到攻击,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有效内防措施而产生电力系统运行维护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二次防护效果,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电力系统的内防水平进行提升。

1.2防护手段较为单一

防护手段单一也是目前电力系统二次防护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防火墙是我国电力系统二次防护采取的主要措施,这种防护技术虽然能够在电力系统数据和信息管理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防护手段无法对所有的攻击进行防护,并且随着相关攻击手段的不断强化,防火墙技术的水平也受到一定的挑战,需要提高电力系统二次防护技术手段的多元化,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3电力工作人员防护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无法独立完成防护操作系统也是当前电力系统二次防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力系统的配置、调试和维修都是由相关的生产厂家负责完成的,一旦出现紧急问题,电力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独立操作能力,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故障问题,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2实现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

2.1二次安全防护总体策略的制定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结合电力系统运行中相关故障的表现以及电力系统二次攻击问题等,制定科学的电力系统的二次安全防护总体策略。要从专用网络建设、纵向认证措施、横向隔离方法以及电力系统安全分区等方面做好二次安全防护的措施制定工作。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做好电力系统隔离配置、检测设备和防护设备,通过二次防护措施体系的构建,提升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安全网络的构建

安全网络系统的构建是电力系统二次防护措施的重要方面,安全网络系统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要在电力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中融入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入侵进行有效防护,提高防火墙技术的相关性能。其次,做好入侵防护网络建立,当入侵检测技术检测到相关的入侵行为时,要能够通过相关程序的操作对入侵行为进行制止,以此来保证电力系统二次防护工作的效果。

2.3软件应用系统软件防护体系的建立

建立软件应用系统防护体系也是电力系统二次防护技术体系建立的重要方面,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自动化系统等都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应用软件系统,也是二次防护体系构建的重点,要采取措施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主机、电力系统数据库和相关的操作系统进行加固。首先,对主机的安全防护主要是对主机的防护控制能力、安全补丁系统等进行强化和优化。其次,在电力系统数据库方面,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数据库日志管理强度加强、数据库相关程序审核等进行安全防护策略强化。需要注意的是,电力系统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是在安全区中开展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安全区是电力系统二次防护的最主要防护对象之一。

2.4防火墙安全防护措施

防火墙是目前电力系统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同时防火墙技术在电力系统二次防护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防火墙安全技术包括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主要是在电力系统内外网络的边界地段发挥重要作用。包过滤防火墙技术是电力系统二次防护体系建设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根据数据目的的地址、数据端口以及数据源地址等数据信息的标志信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系统、有效的审查,如果审查的结果符合包过滤防火墙技术的信息过滤规则,则能够顺利通过防火墙,将信息数据包传送到相关的目的地,但是如果审查的结果不符合过滤防火墙技术的信息过滤规则,则该数据信息包将会被丢弃。根据包过滤防火墙技术在电力系统二次防护体系中的应用,将包过滤防火墙技术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动态的包过滤防火墙,这种防火墙技术能够对防火墙的过滤规则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设置,对电力系统中任意一条信息进行追踪,并且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需要,对防火墙中的过滤规则进行适时的调整。另一种是静态的包过滤防火墙,这种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电力系统的相关数据包进行过滤审查,如果无法满足静态过滤准则,则会被丢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绝对性。

3结语

对电力系统二次防护措施和体系进行构建,既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电力系统二次防护过程中存在的内防水平低、防护种类单一以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安全网络、软件防护策略以及防火墙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建设电力系统二次防护措施体系,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泽银,游建宏.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62.

[2]李明明,秦宇翔.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6(14):175+206.

[3]李巧媛.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策略深析[J].科技展望,2014,(21):151.

[4]王朝琴.电力调度自动化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研究[J].通讯世界,2014(23):112-113.

[5]薛勇.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5(06):41.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篇3

关键词:林区;防火;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6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2184

森林对所处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不仅能为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1]。森林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保护森林,做好森林防火是工作,也是责任。林区防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细小的环节入手,做好防范措施,提高防火效率。就林区的防火工作而言,防火的手段以及方法在不断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国部分林区的防火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为此,还需要在林区的防火工作上继续做出努力,降低林区火灾发生率,减少林业损失。

1当前林区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

林区防火的手段和技术有待提高。目前,在我国重点保护林区,防火手段和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利用GIS等信息系统实现对林区的实时监控,有效预防林区火灾的发生,是当前比较先进的防火技术之一[2]。但是,我国部分林区在火灾的预防方面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森林地区观察点较少,通信设备不够完善,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并通报火灾情况。林区管理员在进行防火监控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较好的设备,对森林火灾监测的效率较低,使得森林火灾发生的隐患较大。

林区管理员防火意识薄弱。在林区管理工作中,林区管理员需要处理较多的事物。森林的防火工作只是林区管理员工作的一部分,由于部分林区气候比较湿润,林区管理员在森林防火工作这一块的意识也比较薄弱。林区防火的重要性以及林区防火的特殊性也没有受到管理员的重视,林区管理员的森林防火意识不高,使得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增大。

2林区防火的措施建议

生态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做好林区防火工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因此在森林防火这一块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如下:预防措施。林区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预防火灾的发生,而预防工作可以从处理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入手[3]。预防森林火灾,林区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森林的特性、过去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分析预防森林火灾发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再进一步采取行动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针对森林火灾发生的2大类原因,管理员可以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林区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管理员要自身加强森林防火的意识;加大对生活在林区附近人们防火意识的宣传,并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森林防火基础知识的普及,向其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性以及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针对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林区管理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则应当做好对林区的监控。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林区的环境进行监控,如温度、干湿度等。还要对林区内的人为行动进行监控。从这2个方面入手,做好林区防火工作,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扑救措施。做好林区防火工作,不仅仅要做好预防火灾发生的工作,还要做好火灾扑救工作,进一步降低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林业损失。在火灾扑救的过程中,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分要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并且领导一定要亲临现场组织扑救。为阻止火势的蔓延,扑救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快速。在扑救森林火灾之后,要立即对受灾的林区进行损失统计,在统计的内容中要包含人员伤亡的统计,也要包含对烧死、烧伤和未烧伤的树木统计,以方便进一步对林区进行修整工作。

3结语

林区的防火工作对不仅保护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林区防火工作,不能仅仅是空喊口号,必须要落到实处。本文所提到问题还只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部分。在森林火灾的预防上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例如建立完善的防火管理体系,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的意识等,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林区的防火工作,才能切实保证林业的安全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长远利用。

参考文献

[1]武春波.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的措施探讨.科技与企业杂志社、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技与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科技与企业杂志社、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

[2]张成.山区林场森林防火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控制;措施

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主要是指电力系统在不同的负荷条件、系统接线以及故障条件下电力系统和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理论上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大体分为两种,即正常状态与非正常状态,但是针对不同的电力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具体的运行状态却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所以目前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管理和控制也缺乏针对性,所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具体明确的划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对实践的总结,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正常状态,警戒状态,紧急状态,崩溃状态以及恢复状态。

一、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控制分析

(一)正常状态及控制措施

对电力系统的认识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电力系统是由发动机、变压器和其他用电设备组成的,集发电、输电和用电功能于一体的系统。电力系统的负荷是随着用户的用电量不断变化的,而提供高质量的用电保证是电力企业的重要目标和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满足电力系统发电机的有功率和无功率根据电负荷的变化作出安全范围内的变化。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满足各种情况变化所需,保证各个设备的发动机能够在同一频率下同时运行。

实践中为了使电力系统在正常的干扰下不产生设备的超负荷运转,防止电压的偏差在正常的范围内,需要采取相应的调节手段,在需要运行状态过渡变化时,通过调节旋转备用或者紧急备用来完成。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是提供安全可靠用电的保障,也是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非正常状态及控制措施

上文提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分类除了正常状态还包括警戒状态,紧急状态,崩溃状态以及恢复状态,这些都属于非正常状态的种类,以下笔者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警戒状态及控制措施。警戒状态的出现的针对电力系统出现超负荷运转、发电机组出现突发故障难以保证正常的运行以及出现的严重情况包括停机,还有就是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发生变化,造成客观的电力运行设备的容量减小,外在的干扰使得电力系统难以正常运行。警戒状态下电力系统的运行是不安全的,对此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对发电机的负荷进行调整性控制,暂时排除经济利益的因素,以安全的电力系统运行为首要目标。

第二,紧急状态及控制措施。紧急状态是从警戒状态和正常状态转化而来的,紧急状态下的发生的故障一般较为重大,例如:有时跳开大容量发动机,使得电力系统现严重的有功率和无功率不平衡;或者发电机同步运行出现问题,电力系统的紧急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者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引发运行失衡,发电机组就会产生不同频率的运行,这对电力安全是一项极为严重的威胁,严重的会引发大范围供电的中断。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故障表现,以及自然灾害和天气造成的电力系统的运行进入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是一种危险的运行现象,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继电保护措施进行控制处理,使电力系统尽快的恢复安全稳定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三,崩溃状态及控制措施。崩溃状态主要是针对紧急状态下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而为了使电力系统进一步扩大不良影响,调度工作人员采取控制措施,将并联的系统裂解成几部分,这样的操作就会使电力系统进入到崩溃状态。

在进行裂解措施后,裂解后的几个部分系统都存在着功率的不足,所以个裂解部分都是出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进入到崩溃系统就是为了保证一些重要的部分系统正常运转,确保正常的发电,避免整个电力系统出现瓦解。

第四,恢复状态及控制措施。针对出现的问题,相关调度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继电保护等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调度,防止事故发生和恶劣影响的扩大,在电力系统进入崩溃状态后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恢复状态需要调度人员读之前裂解的发电机组进行并列,逐渐恢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恢复状态的控制需要根据发生故障的具体情况,采用逐步的渐进措施来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是针对各类非正常状态进行调整控制,以尽快的使电力系统回归正常状态,调度工作人员要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科学的计划并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整,保持电力系统的正常状态。根据总结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大体分为三类,第一,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措施,包括快速励磁、电气制动、串联补偿等;第二是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的措施,包括低频自启动、低频降电压、高频切机等等;第三,预防线路超负荷运转的措施,包括过负荷切电源等。

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措施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减少线路之间的电抗,在线路上安装设置为串联电容,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电路之间的阻抗,从而有效提高传输的效率。实践中也有的电力企业在较长的线路中间加装设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对线路中间的电压水平进行保护和控制,该设置还能够较为快捷的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三、结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向广大的生产和生活用户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供电是一项重要任务。电力系统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类运行状态,影响正常的供电稳定和安全,所以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具有显著的时变性,非正常状态会对电网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不断总结电力系统运行的经验,对各类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出对各类故障的解决方案。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需要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针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类故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才能防止故障出现消极影响的范围扩大。

参考文献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篇5

首先生态水利理念注重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水的自然功能是指形成水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的功能。设计理念中所谓的注重发挥水的自然功能是指水利工程中将水环境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设计理念中注重蓄水技术的引入。生态水利设计中常采用橡胶坝进行蓄洪涵水,该技术既环保有实用,而且还具有大跨度、自重轻的特点。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注重运用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工程措施是指基于自然属性的人工性质的生态措施,例如人工生态护岸。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新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还注重地下水的调节,具有较高的理念价值与使用价值。生态水利设计中还注重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契合。生态水利设计主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元素,都工程的周边修护中也注意运用生态工程措施,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性。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对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导作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注重保持河道的蜿蜒性,保留自然化河道。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的蓄水量与水容量,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就是对河道自然因素的保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张河道治理中构建生态水网工程。生态水网是指以河道水网为基础进行资源调配的网络系统,其中也包含生态理念。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落实还能保证河道治理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河流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到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水生动物群养护,提高水循环净化水体的效率,还要定时检测水体的水质状况,以保证水体质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还需要河道工程构建生态河堤。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做好生态河堤建设可以保证河道的自然性,保护河道周边的植被,提高水体的功能效益。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河道治理注重生态元素的加入,对于新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3结语

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水资源;水环境;影响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整体状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水污染问题的出现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进一步改善生态水环境,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1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巨大,不仅导致河流淤塞,降低水利工程效率,而且会降低水环境质量,降低土壤蓄水能力,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旱灾。若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土质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在暴雨等天气条件下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当前我国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技术促使以及工程技术,这三种水土保持措施中均具有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地表径流等作用,但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选用,以切实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1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基于农耕技术来改变地形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以改善土壤含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强化水分深入实践,从而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水土保持。

1.2林草技术措施

林草技术措施是水土保持中的重要内容,是基于植树造林以及种植植被的基础上所实现的。通过研究可知,在水土保持过程中,林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植被覆盖面积,从而改善土壤的保水增肥能力,保持土壤内水分和养分,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在水土保持措施中,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土地生产力,改善土壤抓附能力,保持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稳定性的不断提升,促进水土保持目标的顺利实现。

1.3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综合性,主要通过一定范围内地形的改变来拦截水土,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并通过对水、温度和阳光等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建立优良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工程技术措施能够通过治坡工程、治沟工程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等的建设,来对水资源加以优化利用,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2.1推进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

水资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也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方能够得到顺利开展。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水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及水环境都受到严重威胁。为更好的维护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应当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水土保持措施加以优化利用,走出当前水资源与水环境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可知,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为农林牧副渔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整体状况,减少土壤内部养分流失,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2.2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

就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河流中一旦出现泥沙堆积的情况,会导致河流径流量不断下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断流问题,给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环节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使得土壤内部养分得以有效控制,满足河流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需求。基于环境保护理念下,水土保持措施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河流周边土壤上种植种类适宜的植被,随着植被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大,即便是在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从而保持河流径流的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在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的基础上,增强水库的蓄水量,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循环,能够更有效的抵御洪水灾害或旱灾,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居民的安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2.3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该项措施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农田抗旱能力,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证。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以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支持。但就当前土壤条件来看,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工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B环境呈现出复杂且特殊的发展态势,土壤内部水分流失加剧,土壤养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此种情况下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一定制约。尤其是当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蓄水能力也明显下降,使得农田保水抗旱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为农业生产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具体来讲,为提高农田保水抗旱能力,应当结合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分析,选取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内部水分与养分流失,从而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一般情况下农业种植过程中所选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林草种植和农业技术措施两种类型,这两种措施在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提高农田抗旱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此同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含水率。此种情况下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对于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资源是社会生态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与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生态保护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管理方面也积极采取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水资源需求,推进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药品销售职业工作总结
  • 下一篇:常用心理咨询的疗法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