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常用心理咨询的疗法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5 栏目:公文范文

常用心理咨询的疗法范文

心理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进行访谈并使他们参与评估只是整个评估过程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自己的心理或内隐活动。要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就必须对其心理状态作一个确切的判断,所以心理评估是治疗前的决策。目前国内外的心理咨询师都强调心理评估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几种评估模式,如Leitner及其同事提出的以生活问题和最佳机能表现为基础的非医学术语模式,AnordLazarus(1976)提出的BASICID模式等。但是一般都从心理评估维度、内容、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在临床咨询实践中,尤其是在学校咨询中这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存在隐患和危险。从内容上大家都考虑了不同严重程度的来访者,但是,这些都没有从层次方面考虑,难免出现在咨询了几次之后才发现来访者并不适合做咨询,甚至在来访者自杀了之后咨询师才发现应该做危机干预等。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为了避免误诊和漏诊,本文提出心理咨询中的心理评估层次模型,以帮助咨询师在一开始就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评估。本文根据梯级原则”和安全原则”将心理评估分为五大层次。梯级原则是借用于精神病学的概念,指在对精神病人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诊断思路,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是否患病,第二步确定是否为其他科的疾病,第三步确定患哪种精神类疾病。临床上要避免来一个就诊者就考虑是精神科的什么疾病的思维方式。安全原则是指按照疾病对病人来讲最可能产生危险和伤害的程度作为最高层次的诊断。

一、最高层次——生命安全

在心理治疗开始之前,应该解决所有的紧急事件,”心理评估中最紧急的部分是评估自杀风险与安全性”。对于扬言或企图要自杀或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来访者,咨询师需要进行危机处理而不是心理咨询。没有生命谈咨询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且,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重人贵生”。

处理危机的最高原则是保护来访者及关系人(包括咨询师本人)的安全。这时我们应该遵循医学伦理五原则中的最高原则——生命的神圣性(sanctityoflife)。这时需要对自杀或杀人(伤人)危险进行评估。对每一个有自杀危险的病人,不管他或她有没有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都应常规性地进行全面而详细的精神状况评估,并重点注意精神状况是否影响了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否影响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影响了对自杀行为后果的认知。经过评估,如果来访者确实有想要自杀或杀人的企图,咨询师应尽量帮助来访者稳定情绪,延缓伤人或自伤的冲动,鼓励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并与危机处理机构协同处理此类情况,甚至送到专业医院住院治疗。

在评估过程中,万一碰到精神病患者急性发作应按照《民法通则》第13条和第17条规定应将其转介到精神科进行急诊。由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幻觉、妄想的支配,对抗自杀意愿的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自杀危险性较大。躁狂症患者情绪太过亢奋,情绪不稳定,容易做出自伤或伤人毁物的行为,甚至也有自杀报道。此外,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对怀疑边缘人格者应该进行详尽的初始访谈,尤其是需要评估自杀观念和自杀风险,自杀是治疗首先需要考虑的处理内容。

某些来访者属于自伤的高危人群,在咨询评估时要特别关注。失业或无业者,生活孤独、独居和离婚者,疾病和躯体不适与高自杀风险有关,尤其是存在睡眠和饮食障碍个体。另外,童年丧失亲人与成年后自杀企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感情冲动、缺乏自控的人,以及思考问题喜欢走极端的人自杀风险较高。大量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与自杀风险也有关,尤其是近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者。除了自杀,我们也应关注自残行为,对于反复的自残行为,要了解更多的细节,譬如割腕部位、次数、深度等。

另外,来访者正遭受虐待或性侵犯或者正在虐待或性侵犯他人尤其是儿童或老人时,治疗师需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病人有重大的《传染病法》规定要上报的病情而隐瞒不报时,除约见家属还需向有关部门举报。为了安全,可以建议来访者先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来访者如果患有神经性厌食症,若其正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时候应该以恢复体重为主要目标,等其体重增加、病情稳定之后再做心理咨询。

当然,如果来访者不具有任何自杀自伤危险,并清晰地表露出对未来的憧憬,询问自杀风险也许并非必要。

二、第二层次——疾病与否

排除了来访者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后,就应按照梯级诊断原则,判断来访者是否患病,患的是什么样的病,即心理疾病还是躯体疾病抑或心身疾病;如果不属于心理疾病,建议到医院做更详细检查;若属于心身疾病,则需要判断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或者严重影响来访者生命安全的躯体疾病需要先治疗,再辅以心理治疗;如果完全属于心理问题还要评估其程度,即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再将心理正常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根据由重到轻、由粗到细的原则把心理异常划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有无精神活性物质以及其他治疗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如药物酒精的滥用、激素的长期应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钙离子拮抗剂(盐酸氟桂嗪)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耗竭剂(利血平)等。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等。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以及神经症。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即发展性咨询);精神正常,但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即心理健康咨询);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通过疾病层次的评估,排除心理异常的来访者,确定来访者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且适合心理咨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心理问题就一定适合并且必需通过心理咨询才能够解决,并不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必需通过心理咨询才能解决其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人员,必须清楚来访者的问题的性质。作为心理咨询人员应该能够判断来访者心理行为是否异常,如果有问题是哪一类问题,是否属于自己能够帮助的范围,如果不属于自己能够帮助的范围,应该转介到什么样的机构。咨询时如果不去鉴别来访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这不仅阻碍咨询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而且会伤害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利益。必须引起心理咨询师注意的是:只需要判断异常心理问题的性质,不需要作出具体诊断。目前我国第一个心理卫生条例,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三、第三层次——咨询动机

经过疾病层次的评估,排除了心理异常者,接下来需要评估来访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有无咨询动机、动机强弱都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咨询动机的正确含义应该是求助者具有希望通过咨询改变自己的愿望,而不仅指是否想来咨询的欲望。大量证据证明,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的态度和期望越积极,他们从心理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咨询动机不仅有强度还有方向性。也就是说来咨询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调整自己的某种状况,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有的来访者来咨询仅仅是为了能见到某位咨询师或者获得心理安慰、满足,有的来访者是对心理咨询感到好奇,有的是把咨询室作为避难所等。

在评估来访者动机的时候要注意几点:一是来访者的痛苦程度是评估其参加心理咨询的动机的良好指标;二是人格和情境都可能造成来访者来做心理咨询,真实动机水平和他们的言行并非一致。

四、第四层次——咨访匹配

尽管来访者愿意做心理咨询,并且其问题属于心理咨询范围,但是并非所有的来访者都适合咨询,来访者的某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此外,也不是适合咨询的来访者都适合于每一个咨询师,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匹配也相当重要。咨询师要知道什么样的来访者适合咨询,什么样的来访者、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自己,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无效,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来访者的特点以及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咨询与治疗的效果。

匹配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心理相容,彼此相互接受、相互容纳、相互吸引;二是来访者的特征恰好与咨询师所擅长的相吻合,从而使得咨询效果显著。比如,某咨询师擅长对某一人群的咨询(如儿童、妇女等),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很有经验(如家庭关系等),专长于某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某一种方法(如行为疗法),而来访者的特征又恰好符合该咨询师的特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由于每位咨询师所受到的训练不同,加上自身条件(年龄、经验、性别)的限制,其擅长的咨询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从事家庭婚姻咨询的咨询者对学校心理咨询就不一定很熟练,而一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咨询者对成人心理咨询则不会很在行。再比如,一位未婚的男性咨询师对解决婚姻危机可能会力不从心,一位年轻女性咨询师接待由于性生活不协调而导致夫妻矛盾的男性来访者也不大恰当。所以说,对于特定的咨询师来说,并非所有的来访者都适合自己。

五、第五层次——经验与资源

在心理评估的最后阶段一定要了解来访者的自身资源及其应对方式。在很多文化中,心理咨询是人们在尝尽所有其他办法之后的最后选择。中国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习惯于先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然后寻求亲友安慰,最后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治疗。所以,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来访者是否有过咨询经验,过去是因为什么问题去做咨询,咨询效果如何,从而可以判断来访者为什么现在来寻求心理咨询,出于何种咨询动机以及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对于咨询师来讲,避免重蹈覆辙,至少咨询师可以汲取前一位咨询师的教训,从而寻找新的方法和路径。

咨询师需要评估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数量与质量,来访者经常能够/愿意接受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吗?社会支持增加了个人幸福感,也让来访者有机会去听取如何应对问题的建议。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内分泌、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所以,咨询师对来访者自身资源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来访者的认知方式、防御机制、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让来访者真正主动承担合作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把问题交给咨询师单方面来处理。另外,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来访者主动去发现、寻求和获取身边的资源,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于2002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的一种新职业。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门槛相当低,只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教育大专学历,经过500学时的培训后就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就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这些参加培训的学员来源复杂,有的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加之学历低,其中有的仅有中专学历或高中学历甚至初中学历,从而导致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甚至滥竽充数,使人们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诸多误解。然而在美国,临床专业咨询师和社工师都必须是本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少、缺口很大,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需求,门槛低,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这种背景之下培养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初学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更加需要严格按照心理评估层次模型,有的放矢,做好评估工作,真正找准自己工作的对象。照此才能既保护好来访者的利益,也能保护好咨询师自身利益,最终才能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班德·麦斯纳著,钟慧等译.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65.

[2](美)欧文B.韦纳著,周博林译.心理治疗的原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59.

[3]张厚粲.实用心理评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4](美)SherryCormier,PaulaSNurius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第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97.

[5](美)ElizabethReynoldsWelfel著,高申春等译,心理咨询的过程——多元理论取向的整合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6-157.

[6]朱艳丽赵山明.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1):64.

[7]杨世昌,冯砚国.精神疾病案例诊断思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8](美)莫瑞森著,李欢欢,石川译.精神科临床诊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5.

常用心理咨询的疗法范文

在刚接触心理学的时候,对它充满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登天的感觉》这本书,于是对心理咨询充满了兴趣,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然而在两年过后,学习了很多理论,也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我开始感到一阵的迷茫和无措。总觉得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在脑子里打转,我应该在咨询中怎么做?怎么样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我应该怎样去避免那些咨询中常犯的错误?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咨询不落入俗套--不是说教,不是劝慰?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在面对心理咨询时感到退缩与胆怯。这时我又拿起了这本书,重新开始细细阅读。有人说,书应该反复阅读,才能看出其中真味。在这本非学术专著的心理学读物里,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豁朗和启发。

《登天的感觉》是岳晓东博士在哈佛大学作心理咨询的一本咨询案例集。他精选了10个在哈佛大学期间做的、较有代表性咨询案例,来告诉读者自己对心理咨询的方法理论和体会,及在咨询中常遇到的问题,利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这是一本非学术专著,但却可以纠正非心理学人士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以及引导一般咨询者咨询过程中走出常见误区,又可以让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入理解。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而且岳晓东博士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巧妙地贯穿在各个案例中,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同时他还把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融会其中,令人深受启发。它被称为所有心理咨询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它的长期热销,证明了人们对真正优秀的心理学图书的渴求。

在书中,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岳晓东博士在乘飞机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求学的途中,他和一个美国心理咨询教授谈话的内容。从谈话中,岳晓东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心理咨询的描述--那就是登天的感觉。“感到在腾云驾雾”,“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顶”,“自我感觉良好”……而也正因为这种描述,使人不由想一步步了解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心理咨询的真正面目。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禁不住被岳晓东博士那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所打动,同时也深深的感动与他那种帮助别人疏导心理,带来幸福,助人自助而拥有的“登天的感觉”!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太愚蠢了”,“我们的爱情还有救吗?”……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妨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人生的幸福不是金钱名利的角逐,本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平静,天堂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处理这些心理案例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原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能因为几句话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这让我又仿佛重新从心理咨询中得到帮助别人的力量!还记得老师问过我们,觉得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答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答案。不过老师笑一笑,说:“我们都是善良的人。”是啊,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给人帮助,这不就是我们心理咨询人员的初衷吗?然而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他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自己帮助了自己。这便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验到的快乐与力量。

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老师说过可以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你觉得哪种适合就用哪种。《登天的感觉》通过案例分析让人感到心理咨询并不是简单的某一理论的运用,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万般内疚为了谁》中,本来岳晓东博士运用的是现实疗法,但是后来发现来访者还是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后来运用分析疗法终于发掘出问题的根源。在《问你是否还爱我》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认知疗法但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分析疗法。当我们在处理个案的时候,如何正确选用相应的心理理论,需要我们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个案咨询经验。这还有点像练习武功的境界,充分掌握各种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中,于无形在有形之中,以有形变无形之法。好像有人说过,最厉害的咨询方法就是已经没有具体理论方法了,可见各个理论都融会贯通了。

很多事情,“知”与“做”是两码事,心理咨询亦然。学过心理咨询的人一般都知道:在咨询中不是劝慰,不是给建议,不是帮忙做决定。但是很多人在咨询过程中还是不自觉或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在《登天的感觉》中,岳晓东也很坦白地告诉读者他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犯的一些错误,例如在《我想从哈佛大学转学》中,岳晓东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一个反移情倾向的问题。我想这是咨询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咨询中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因为咨询的原则是:不要给来访者建议,不要帮来访者作决定,但是实际上现在所谓的咨询者可能会再自觉不自觉中就已经帮来访者作了决定。岳晓东在书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这些错误是很微妙的,它要求咨询者要细心,在咨询的时候必须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时刻注意自己咨询的原则是要“助人自助”!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心理咨询读物,因为每读一次你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可能会有新的领悟。它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常用心理咨询的疗法范文篇3

关键词:人性观;咨询师;来访者;本土化

Abstract:Viewonhumannatureplaysasignificantroleinpsychologicaltreatment,andisakeyfactortoconstitutepsychologicalcounselingandtreatment.Theviewonhumannatureinfluencesthewayandmethodofpsychologicalresearch,andthecounselor’sknowledgeandunderstandingofpsychologicaldiseasesandcauses,andselectioninthewayofcounselingandtreatment.ThePaperanalyzesanddiscussesaboutthecurrentlymostinfluentialviewsonhumannature,andresolvessomeissuessuchasrelationbetweencounselorandclient,andcounselinglocalizationetc.

Keywords:ViewonHumanNature;Counselor;Client;Localization

人性观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本性”的认识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往往影响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有时还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的出现。从人性观的发展来看,人性历来是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人性观也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心理咨询流派中的人性观

人性观是任何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是决定论的人性观,他们认为本能决定一切,注重人性的先天性。现代精神分析则注重强调关系的重要作用。阿德勒学派的人性观主要强调自卑感,认为基本的自卑感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是创造的源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人性观,承认人具有潜能并能在引导下自己将潜能释放出来,强调的是咨询员、治疗师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及感受。行为疗法的人性观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夸大了环境的作用。理性情绪疗法的人性观以认知行为为取向。

关于学派的人性观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心理学大师可以影响、改写甚至创造一个学派,所以,大师的人性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该学派的人性观。大师们在对该学派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又深受该学派的人性观的影响。所以,大师的人性观与该学派的人性观是相互依托的。

二、人性观与咨访关系

1.人性观对咨访关系的影响

基于以上各学派的人性观,咨访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点。

精神分析咨询师是以专家和权威的身份出现的,与来访者保持一种分离客观并完全中立的态度。行为主义把来访者仅看作能被改变和塑造的被动体,治疗的本质就是咨询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控制,改变来访者的行为。以人为中心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注重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与治疗者的感情交流、分享,咨询师是以同伴的角色出现的。理性情绪学派认为咨询师应是相当主动直接和教导式的,而来访者则基本上处于纵的角色。

2.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人性观的相互作用

咨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起作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人性观对彼此及咨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咨询师对某一特定理论的偏好正是由于该理论能反映其人性观,说明这一理论与其人性观是相匹配的。因此,咨询师本身的人性观会先验地影响其理论取向及对问题的认识,决定所做的决策,也切实影响其如何发展一套个人的咨询模式。同样,也会影响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

来访者的人性观,影响到自己的心理、人格等各个方面,也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对来访者人性观的了解,使咨询师更容易理解、分析来访者的行为和心态,可以协助咨询师界定咨询的目标,并方便咨询师对咨询工作作出评估。

在此,我将以大学生为例,阐述来访者的人性观在咨询中的双重机制。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学业问题、人生规划问题、自我认同问题等。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涉及到人性观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困扰他们的表面的问题,更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性观。正确的人性观将使他们获益终生,同时,不合理的人性观也将可能困扰其一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自己本身已有的或愿意接纳的人性观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某大学采用自编的人性观问卷,对359名大学生的人性观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比较认同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人性观,其次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较少认同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人性观差异性的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在人性观的一些因子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作为高校的咨询师,对大学生人性观及其特点的了解,可以帮助其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为有效的咨询开辟了蹊径。但如果对大学生的人性观所知甚少,且对自己的人性观不自知,则咨询常常会陷入寸步难移的困境。所以,这就对咨询师提出了要求。

作为咨询师,要重视人性观的作用,真正地认识到人性观在咨询中的价值;要对自己所持有的人性观有较高的自觉;对来访者的人性观有清晰的认识;当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人性观不一致时,或来访者固守其原有的不合理的人性观,咨询师应适时地引导来访者的人性假设。如若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可以寻求督导的帮助或者进行转介。

三、人性观与咨询本土化

西方心理咨询自身带着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和西方人社会化特点。借鉴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模式和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在引进西方心理咨询模式的同时,必须适应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中国人社会化特点,存在一个改进、消化、吸收、“洋为中用”的本土化过程。在这里,人性观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1.人性观的本土化

不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其人性观都受到了家庭、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探究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了解人性观,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是大有裨益的。而文化的介入,就离不开对本土化的反思。

目前,在我国有影响力的咨询流派中,基本上都源自国外,只有钟友彬教授的认知领悟疗法可以让我们稍微自豪一下,它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有影响力的流派里几乎找不到中国的影子,如果我们自己的理论多一些,就说明适合中国人人性观的咨询理论会多一些,来访者在咨询当中就会获得比较大的益处。

2.中西方人性观的差异

研究我国文化、发掘人性观、实现本土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结合文化、人性观以及咨询,中西方有以下几点差异。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缺乏冒险的精神,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无谓的牺牲。所以,在这样的文化之下,当人们出现了心理问题或疾病时,一般会遮遮掩掩,自己宁愿痛苦,也不去做咨询。即使在做心理咨询或治疗,也避免让人知道。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感情是内敛的,咨询中也不例外。在咨询中,感情得不到表达和宣泄,势必会影响咨询的效果。中国人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也许会由于注意表达的艺术,进行婉转地表达,这样,常常让咨询师曲解自己的想法。

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惧上”和“面子”心理,所以,在咨询中,如果遇到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来访者,咨询师就开始“惧上”,而来访者为了保留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就所言不知所云。我们是一个“关系”国家,所以,我们的咨询仍然离不开关系的影子和介入,咨询的效果可想而知。

咨询总是与隐私相影相随的,在西方国家,保护隐私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概念,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意识,双方都能很好地去遵守,没有顾虑。中国人对他人的不信任与对法律的不了解使得对保密性持有强烈的怀疑态度。而这不仅影响了咨询的动机、愿望,为咨询增添了额外的负担,而且使咨询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学界对本土化一般基于这三种考虑:考察国外的理论、策略和方法在中国人身上的有效性;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思想、理论、策略进行研究;通过直接观察来访者的心理困惑,观察一些有效咨询和治疗的实际过程,在不带有预定的理论套子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都是围绕着“咨询”提出来的,即出发点是咨询。

众多的研究者都涉及到谈论本土化的问题,但真正的行动者却远远地少于评论者。所以,本土化的效果甚微。而且,就中国心理咨询目前的现状来看,心理学家的研究重心和国家的支持方向仍然在实验室的研究等方面,在咨询这方面投入的力度较小。另外,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咨询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良性发展。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厚重的文化积淀对我国的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人性观均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为依托,对国外的理论去粗取精,对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大力发展本土化的研究。目前,不少本土的有关心理咨询的思想还只是猜想或假设,需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流派的出现可能需要穷尽一生,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所以,在发展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在意气风发的同时也要学会等待,既要鹰击长空又能鱼翔浅底!

参考文献:

[1]王惠萍.大学生人性观发展的研究,烟台师范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朱静.心理治疗的文化根谭III.社会心理研究,2002,(1).

[3]刘枕.论中国人社会化与心理咨询本土化[J].中国人民

大学报刊复印资料[C],2002,(5).

[4]况志华.人性观对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影响。心理学

动态,1997,5(3).:75-78

[5]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6]Corey.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保护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6篇)
  • 下一篇:万圣节亲子活动方案(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