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数字农业分析(6篇)

时间: 2024-01-03 栏目:公文范文

数字农业分析篇1

铜制储水容器的健康风险评价

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论文中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使用原则

石家庄市农村饮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农村地区流动人口与当地村民饮水状况比较研究

钼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沿海某省农村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

蔬菜大棚种植者男性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电磁辐射对大学生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沙尘对不同居住年限居民肺功能的影响

豫南地区地表水多环芳烃污染分析

江苏省泗洪县高砷区尿砷和发砷含量调查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不同增/溶剂对Ames试验致突变性的影响

溧阳市部分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现状调查

论文中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使用原则

活性非可培养状态痢疾志贺菌蛋白分析研究

唐山市市售化妆品标签标识的现况调查

百色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况调查分析

苏州地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与分析

盐城市1985-2010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深圳市2006-2010年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香港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概况及进展

食品中诺如病毒RT-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概况及进展

香港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

2012年某市游泳场所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光纤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沙门菌的方法研究

获批消毒产品2012年现场抽检情况分析

宁夏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

4-氨基安替比林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酚

饮用水隐孢子虫污染与感染研究现状分析

论文中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使用原则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中砷的方法改进

水中内毒素的浓度水平及去除效果研究进展

居民区大气中硫酸锡最高容许浓度的依据

尿羟脯氨酸和儿童生长发育速度的关系研究

环境化学物结构与致突变性之间的关系

富含EPA鱼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改善玉米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生殖毒性

1992年国外食品卫生的主要动态

汽油车尾气排出物的致突变和致癌效应

单克隆抗体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配方奶喂养与婴儿大脑皮质廿二碳六烯酸水平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数字农业分析篇2

【关键词】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

一、研究背景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实现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先后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以数字化作为推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现代化技术支撑。县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经济社会单元,其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对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化发展基础、对数字农业农村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据《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报告显示,成都市有6个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然而却没有县(市、区)进入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先进县(市、区)名单,也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待提高。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形势下,如何紧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成都市县域经济优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农业与生活、生态融合为拓展,着力构建数字农业支撑体系,不断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应用模式,营造数字农业农村新场景,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助推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走在全国前列意义重大。

二、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成都市以“四化同步”为发展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的意见(试行)》(成办发[2013]44号),市政府成府函〔2017〕94号批复的《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建设、“互联网+”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等重点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行政村光纤覆盖率已达100%,家庭住宅光纤到户覆盖率超过97%,光纤网络用户覆盖率、用户数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覆盖100%行政村,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规模中西部列第一,居全国第二,入选全国首批5G城市名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计算机应用率、网络覆盖率、从业人员智能手机覆盖率等指标均达到99%,蒲江县、成都天地网、都江堰青城茶叶、四川微牧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县域则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蒲江县整县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猕猴桃、柑橘、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县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大邑县以国家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以粮油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为基础,积极推进全县智慧农业发展,探索数字赋能的大邑模式;彭州市发挥蔬菜产业优势,建立蔬菜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获批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创新项目。成都市各县(市、区)发挥县域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特色模式与经验,为推动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了有益尝试。

三、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不足

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成都市没有县(市、区)入选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先进县(市、区)名单,没有发挥出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区优势。对标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成都市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定位,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存在以下不足:

(一)顶层设计支撑不足成都市市级层面制定了《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积极编制《成都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2022-2025)》等系列数字农业农村顶层设计,为成都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指明路径。然而,在县域层面,县(市、区)根据自身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等情况编制县域数字农业农村专项规划或者专项实施方案的很少,顶层设计引领支撑作用不足。县域内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数字农业农村缺乏数据标准体系,各类数据没有形成统一归口,造成了星罗棋布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各涉农部门涉农数据未形成共享机制,涉农审批、涉农政务未形成数字一体化服务机制。最后,区域内涉农高校、研究机构、生产经营主体间未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使得大量数据未能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二)数字化发展基础薄弱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建设情况直接决定了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水平。成都市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采集硬件生产、创新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现有系统多为单一资源库,在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和政务服务等方面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模型应用,集成、创新力度不够;三是网络运营成本还较高,使得数字技术在农业上应用还不够充分。

(三)数字农业融合应用不足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整体协调推进,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营销、品牌打造方面来看,全市县域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还不够深入。在农业生产方面,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设施栽培,但大田作物数字技术化应用水平则有待提高,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应用数字化能力还不足。在农业服务方面,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未建立,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体库等数据资源体系尚未建立,未能形成高效的B2C精准社会化服务供给平台。在农产品营销方面,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力度不够,整体上本土县级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以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枢纽、镇(乡)服务站为依托,村(社区)服务网点为终端的三级联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在农业品牌创建方面,县域内公共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运用新媒体、短视频APP等宣传推广县域公共品牌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新业态培育方面,线上会展、文创农业、休闲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数字技术融合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农业新业态的提升作用。在数字化监管方面,目前县域内农产品数字化溯源体系较完善,但是在投入品、农机应用等监管方面,数字化应用水平待提升。

(四)数字生活新场景营造不足县域内党建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村党组织应用数字技术开展网上党课、线上培训的较少,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还不高。镇、村卫生系统采用线上挂号、线上支付医疗费用等应用不足,农村医疗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捷程度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县域内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教育和教育资源共享的较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形势下,开展线上教育的短板在远郊县域的农村地区表现突出。

(五)配套保障不完善首先,县域数字化人才不足,村级数字化技术队伍培训不足,农村电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且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其次,针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发改、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在涉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时还未形成政策合力,对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支撑还不足。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需要稳定的资金保障,目前县域内数字农业农村专项资金投入还较少,仅依靠市级物联网示范基地项目,县域配套投入还不足以支撑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县域主动引导,鼓励社会多元投入的金融机制还未形成。

四、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建议

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举措。立足成都市当前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根据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产业优势、数字化发展基础等条件,为探索打造符合国际化城市发展定位、体现成都特色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助推成都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衔接《成都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2022-2025)》,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实际和优势,制定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定位、方向及路径,制定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系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探索制定农业农村数字标准体系,形成可共享、可应用的标准数据。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整合各域各类各型政务及业务数据系统,打通多部门互联互通,推动农业数据资源的集成和整合,使数据形成合力,实现开放共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二)构建数字农业支撑体系推进物质装备改造与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支持大数据应用和云端海量信息处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动无线宽带网络全域布局,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提升农村网络覆盖水平。继续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数据自动化、智能化采集。强化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研发推广适合各种地形和环境的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旋耕机等智能装备,推进农机化与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强化技术创新与软件集成。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前沿技术,联合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打造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资源相关数据库,强化大数据平台集成研究,加快推进多部门涉农信息、涉农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促进农业资源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建设政府服务监管平台,推动数字化服务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构建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智能装备应用及管理系统,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

(三)推进数字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农业数字化生产管理。强化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搭建灵活、便捷、高效、透明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强化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管理智能化建设,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加大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计划、农事操作、加工仓储、财务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动耕、播、收全程机械化建设,积极推动适宜性数字技术在中药材和特色果蔬产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推动农业数字化服务。围绕农资、农机和农技服务,加快整合现有数字农业相关信息系统与APP,强化运用推广,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农资”建设,探索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提升农资物流管理智能化和农资服务精准化。加速农技推广数字化建设,大力推动专家在线诊断、远程会诊、农技在线科普等农技数字化服务。集聚行业力量,搭建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机销售、农机服务提供在线供需对接撮合,加强农机调度与作业监测,提升农机利用效率。创新农业数字化营销。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提升,建立产后设备数字化共享服务网络,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加工状态、仓储环境、物流位置等信息,提供供需匹配、冷链监控等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大数据库建设,开电子营销数据监测分析,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监测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构建数字农业品牌。统筹区域行业资源整合,开展数字农业品牌建设示范行动,着力建设品牌营销工场,推动数字农业大品牌打造。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强化品牌宣传、展示和推介,健全数字农业品牌防伪机制,提升数字农业品牌知名度。全方位提升对行业领军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速行业领域核心企业集聚、抱团发展,加快构建县域数字农业产业生态圈。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口,以现有数字农业融合示范项目为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分化、嫁接、重构农业新的生产经营主体或服务组织形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农业私人定制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型经营模式。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扩展休闲文创农业表达形式,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创新农业数字化政务监管。构建涉农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指挥统一、多部联动的应急处置平台,提升对突发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的保障水平。依托农业资源一张图,重点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情况监测,提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数据收集和管理水平。

(四)营造农村数字化新场景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化技术改造、升级乡村生活方式,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党务党建、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文化、政务便民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网络化管理体系建设,创设数字乡村新场景。推广“互联网+党建”,逐步实现信息、政务运转、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探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大力推动在线预约挂号、快捷支付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积极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文化服务普惠共享,探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虚拟博物馆,推广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文化资源覆盖面。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数字农业分析篇3

迄今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中应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值运算主要包括科学计算和数值试验。

科学计算现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在每秒几十万次至千万次,巨型机可达每秒亿次以上。计算的位数也不断增加,常用的32位计算机能精确到有效数字十几位。因此农业中用计算机进行繁杂的和时间性强的计算有显著效益。问题复杂、计算量大、精度要求高的计算和农业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代数与矩阵运算、微分与积分运算,或复杂的统计分析和最佳选择等,用计算机就可大大节省时间。时间性强的计算如气象预报、病虫害预报等往往需要收集大量观测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过去一个地方3小时的气象变化,需用6万人才能使计算的结果赶上天气的变化,而今天用小型计算机做4天的天气预报,只有几十分钟。

数值试验即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进行方案的设计、分析和比较,从许多设计中选取最佳方案,求得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效益。已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程、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突出的例子是用计算机指导制订畜禽饲料配方:根据饲料的库存量、畜禽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以及市场价格变动等条件,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再提出一些约束条件,如规定某种饲料或添加剂的用量范围、高价或缺档饲料的控制量等,计算机即可给出多种混合饲料的配方,并能选出最佳配方。此外,计算机也被用于选择最佳施肥方案、作物种植方案和生产管理方案。由于数值试验需要采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功能较强的计算机都配有进行这些计算的程序,便于使用。

信息处理是用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图像模式和声音信号。声音处理尚在研究之中,数字-文字资料和图像模式的处理已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处理是指数字和数字-文字型资料处理,又称数据综合分析。在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各种统计数据和实验数据,一般无需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但要求处理的数量大、速度快,符合贮存、检索、编辑等多种目的。农业中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有:①环境和资源信息,包括水土资源信息、气象资源信息、动植物资源信息等。多属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础资料,是编制农业区划规划、制订生产计划的重要信息来源。有的国家建立的计算机数据库或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贮存和管理多达数十万份的作物品种资源信息。依靠联机检索网络,育种工作者可以在全国各地通过计算机终端随时向数据库输送新品种的信息,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作物品种和向世界各地发放品种资源情报。此外,计算机的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和土地资源管理或地理信息系统等对于提供有关农业自然资源的数据、情报也有重要作用。②生产和经济活动信息。是活跃的动态信息,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帮助准确、及时地掌握这些信息,为农业决策服务。中国从1983年起已着手建立全国县级统计资料和农村调查资料数据库。③科技情报资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1年的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产生的农业新资料多达25万份。为了提高这些资料的利用率,一些国家利用大型计算机建立了许多独立的科技信息中心,或由多台计算机构成的情报信息网络进行资料管理工作。这些网络有的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有的是国家间的,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或有关国家提供农业科技资料。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科学技术情报网有107个成员国,计算机处理中心设在维也纳,另在东南亚、欧洲共同体设有4个分中心。中国农业科技情报的计算机管理,也正在试验研究中。

数字农业分析篇4

摘要: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利用串行接口通信、数据库编辑处理等技术,实现简单近距离传输数据实现的农作物变量施药监测,设计形成良好给药监控系统。该设计具有数据处理及可根据收集的实时数据调整给药量的功能,且系统可以接受多种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通过采集实时环境数据,特别是影响给药量的因素,如压力、药物流速、流量及喷嘴大小等各种影响参量,将采集数据传输至显示器,并将采集的数据储存入内存卡中,使用者可以选择以表格或图形方式查询。通过试验表明:验证了压力、速度、流量的系统测量和实际测量值,通过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发现三者的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16%、2.15%、2.09%,误差都小于3%,可以满足农业精准变量施药的要求。该系统成本较低,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变量施药;检测系统;传感器

0引言

在当代农业的发展中,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农药,用量逐年上升。但是施药中,工作人员缺乏重要的安全意识,农作物及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更是严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1]。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也无法避免地对四周环境和食用者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人体经常食用农残过高的食物,农药在体内长期积累,严重危害着食用者的身体健康[2]。经统计:2015年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大农作物的农药利用率为36.6%,与农业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农药利用率最高可达到60%,平均比我国高20个百分点。施药的机器、技术和观念的落后这些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3-5]。为此,通过区分农田中作物的不同信息,然后通过变量施药,以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工作时,通过使用多种不同传感器,实时采集施药参量数据,根据不同的信息变量精准施药[6-14],并实时收集并长期储存施药信息。我国土地等资源利用强度很大,欧美等国家耕地层一般在35cm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层只有15~20cm,保水保肥能力差。因此,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使用高效科学的施药方法。本文设计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的施药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数据库处理编辑储存施药参量,根据长期储存的施药参量进行变量施药,合理用药。

1试验设计

1.1设计原理

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组合信息采集器(各类传感器、单片机、SD卡数据存储模块)、信息传送模块、显示模块、电脑,以及串口通信模块等主要结构形成系统。

1.2总体设计

本设计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监控整个施药监测过程。STC89C52RC单片机是STC生产的一款低耗、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该机型可以支持串口通信,工作电压为5.5~3.3V,代码指令可以兼容以前的型号,在传统的基础具有更强大的兼容性。该系统中使用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器,使用者可以设置成数字或汉字,适用多种电路。根据系统设计的其他模块的需求,采用串口电路,减少装置中的线路连接,简化安装程序。信息传送模块为用户与系统互换信息的门户,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简单形式,使用4×4按键,共16个按键。SD卡数据库储存传感器采集的施药信息。传感器长期采集施药信息,分析施药过程,并在用户分析数据时,将前面储存的数据以图表或数字的形式输出。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数字型和模拟型两种类型:数字型传感器可将得到的信息直接与数字设施互换信息,快速读取信息;模拟型传感器提取信息速度快,处理信息的范围宽。本系统从传感器的特点和设计成本综合考虑,传感器采用数字传感器。系统以20个施药监控点为试验点,测试各个试验点的系统测量值和实际测量值的误差,通过对比验证该系统是否可行。同时,采取多个试验点验证可测试系统的稳定性,表明该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可用。

2机构组成和施药监控

2.1机构组成施药监控系统组成。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包括信息采集器(各类传感器、SD卡数据存储模块)、信息传送模块、显示模块、电脑以及串口通信模块等主要结构。

2.2施药监控控制

施药监控系统主要根据传感器监控施药收集施药管道中农药的流速、压力、流量等信息,将信息输送至单片机,通过单片机的分析,校正系统设置,监控施药量是否符合系统设置的数据,保证施药的准确性。

3试验与结果

3.1试验基本条件

为了试验施药监控装置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试验田上进行试验,将本文设计的系统安装在行走的施药机械上进行速度、压力和流量等参量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2试验设计

为了检测采用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的施药监测系统的有效性,首先验证送药管道速度的准确性[15],测试施药系统所在机械速度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

4结论

本研究对单片机的施药监测系统设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的施药监测系统,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可实时采集施药信息,监控施药过程。该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施药精确,控制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作物内过多残留,确保喷洒的农药可以达到杀虫除草的量。试验表明:该系统可保证农药喷洒机械的正常运行,减少种植户的成本投入,减少农残对人体的危害,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危害,在多样化种植中的变量施药有着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雯,方菁,周洁.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和农药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6):560-562.

[2]巨修炼.农药与食品安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11):3-4.[3]傅泽田,祁力钧,王俊红.精准施药技术研究进展与对策[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189-192.

[4]卢秉福,张祖立,朱明,等.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辨识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114-117.

[5]翟长远,朱瑞祥,张佐经,等.精准施药技术现状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32(5):9-12.

[8]王利霞,张书慧,马成林,等.基于ARM的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113-118.

[9]翟长远,朱瑞祥,随顺涛,等.车载式变量施药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105-109.

[10]白晶,李坤,沈成杰,等.连续可变量喷雾系统响应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9):32-35.

[11]胡开群,周舟,祁力钧,等.直注式变量喷雾机设计与喷雾性能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41(6):70-74.

[12]王俊红,傅泽田,王秀,等.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变量喷雾控制器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2006,22(8):8-10.

[15]吴敏.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速度测量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2):94-95,87.

数字农业分析篇5

[关键词]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3S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81-01

引言

二十一世纪高新农业技术的重要象征是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技术。数字农业发展和各种农业数据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较广泛,农业资源在地理分布地域广泛,而且地理分布地域广阔,农业数据的获得是基于农业生产和资源的,所以需要农业领域空间信息技术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农业数据[1]。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能有效的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及平衡农业和环境之间的发展。美国的地球物理环境公司对3S技术在农业领域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他们制定了地球观测卫星计划,收集卫星图像,监测农作物的生长,通过技术分析所得到的相关数据,为农场主提供相应的耕种方法,防止农作物的病虫害以及为提供具有预防和预测性的信息,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避免过多的经济损失[2]。在199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了报告“21世纪的精细农业―农作物管理中的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巨大空间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由此掀起了数字农业研究的高潮,对由此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论述[3]。

1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框架

在数字农业建设过程中,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处于核心位置。计算机网络是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其核心是其数据库系统,建立一套RS、GIS、GPS、MIS、ES和其他的技术的集合体,通过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尽可能的应用3S技术和空间数据库,对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虚拟化技术的系统、农业技术自动化系统准确、高效、快速、全面和规范的使用。该平台还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和数据通信技术系统。如图1所示。这里有它们的四个至关重要有效含量分析。

(1)农业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农业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基础是农业信息分类和编码,这是一个用自己的信息编码规则改变许多重复的基本信息分类和编码,改变了过去在不同部门情况有的不统一,有的不能共享的情况。截止目前,在农业信息方面,中国还未制定相应的农业分类编码的标准,在农息信息分类编码方面要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要对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存储农业信息,实现信息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2)基于GPS/GPRS的移动式农业生产过程信息采集技术

通过GPS/GPRS信息采集技术的空间定位和GPS信息采集的优势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通过GPRS无线宽带网络数据传输和实时的优势,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移动信息采集,从而实现全面的技术集成。

(3)数字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和各种类型的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农业数字空间信息平台出发,设置信息可视化和实时监控功能于一体,在搜集和采集农业信息时,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和生产数据的各个管理因素来获得所需要的有关气象,环境水文等信息,无论是从遥感数据,同时也对GPS信息的定位,都应包含不同的信息来源,有是由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实验数据组成。

(4)基于GIS的智能分布式控制农业机械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引入GIS时其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增强系统总体控制功能时,只需将控制器变为GIS或者在前端加一级GIS处理来实现,如图2所示。

2基于WebServices的农业信息共享安全控制

(1)WebServices概述

WebServices体系架构与传统的面向对象系统一样,都包括继承、封装、消息传递以及动态绑定等基本概念,是面向对象体系架构组件化的实现和发展,在WebServices中将所有对象都看成服务,在API为网络中的其他服务所使用,通过实现的细节获得封装。

(2)基于WebServices的农业信息共享安全控制平台设计

在设计安全平台时根据用户服务、管理业务、数据服务三层构架,各个组件的设计理论基于面向空间、面向对象、面向用户以便各个应用模块都可以更方便的嵌入系统。

(1)数据库设计

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由多个数据库组成。

(2)功能设计

园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由系统维护、综合查询、空间分析、决策支持、土地流转、动态监测6个子系统组成。平台在实现基于Webservices的全方位农业信息与共享方面。点击平台功能界面的系统维护、综合查询、空间分析、决策支持、土地流转、动态监测中的任意一项。

系统维护、综合查询、决策支持、土地流转、动态监测每个功能模块的界面

显示了该模块包含的下一级以查询为主的子功能如土地流转包含商家信息统计、土地招租需求、招商土地查询、项目特别推荐、高级查询向导,点击每个子功能模块可浏览相应的信息。空间分析模块是基于WebGIS的以地图和专题图显示为主要功能的模块。

(3)GIS实现

当前的浏览器不支持矢量图形是实现GIS在网上浏览的主要问题。现在家庭JSP提供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服务器端解决方案,载体转化为研究范式B浏览器支持JPEG,GIF格式的文件,客户端使用Java脚本的HTML网页;二是在浏览网页的客户端自动下载java小程序解决,通过下载转换,使得普通的Web浏览器具备支持矢量图形格式的功能,提供了显示方法。第一种方法主要适用要求相对较低客户端和观众,操作也比较简单。本文网络空间信息在园区采用的是第二种选择方法。

3结论

实现区域农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是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是以3S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该系统是保证农业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对数字农业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文章中,以3S技术为出发点,以数字农业和农业信息研究为突破口,充分运用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结合上海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应用,实现了平台的整体设计,并对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农业知识整合和空间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设计,同时开发实践了一些功能,特别是采用的WebGIS技术,实现了Internet区域空间信息的,为园区运营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功能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韩苏闽.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研究[J].科技传播,2014(2):20-23

[2]刘丽艳.基于3S技术的数字资源建设[J].地理信息科学,2012(6):33-36

数字农业分析篇6

关键词: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问题;对策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农村迎来了电影放映的繁荣期,电影成为农村人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在时代的进步和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农村电影中的传统胶片放映技术逐渐被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所取代,使农村电影业进入到新的改革热潮之中。

1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意义分析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改变了原有的胶片放映的模式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电影中胶片老化、画面模糊、音质粗糙等技术性问题,以其较大的信息存储量、立体音响的播放效果,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它是通过高质量的播放设备和精准的存储设备实现的,可以对接收的音频和影像信息进行快速、自动的分析和处理,使之成为可以直接放映的电影作品,并突破时空的限制,使观众在任意的终端设备上收看和欣赏同一个高质量的数字电影节目。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于农村区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相适应

相较于传统的胶片电影放映技术而言,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具有快速便捷、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数字化电影设备普及的趋势下,观看者只须依照菜单进行终端设备的自主操作,即可以观赏到高质量的、高清晰、立体音响的电影画面。如:第二代播放器应用技术主要是依靠按键,即家中常用的遥控器进行电视操控;第三代播放器则是以点击触屏的方式输出指令,具有成本低廉、高效快速的传播效果和特性。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之中,主要是通过卫星传播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导和输送,类似于电视信号,较好地保障了电影节目放映的时效性。其次还可以采用网络电视电影的方式,对信号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并且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另外,硬盘和光盘的存储和播放也是可选的一种方式,它是传输方式的简化形态,可以对电影数据进行解析、并加以播放,由此可以较好地节约数字电影放映成本,较好地减少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本费用,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相契合。

1.2满足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民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农民显现出更高、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则为农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它利用巨大的存储空间,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村民众播放电影,并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便捷性操作之下,可以只须合理调节焦距,并使设备处于稳定的状态,即可以使农村民众享受和体验到新奇、震撼的数字电影播放,极大地提升农村民众的审美能力。同时,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民众中的普及性运用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它可以在电子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条件下,在播放区域安装一定数量的散热设备即可以实现数字电影的播放,极大地保证了农村数字电影播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农村民众感受到数字电影的高清晰画面、立体音响的效果,极大地满足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3有效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向农村民众提供高质量、高清晰度、优质音效的电影,并在与无线音响设备结合使用的过程中,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电影质量低、数量少、时效性差的缺陷和不足,较好地使农村民众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崭新变化,有助于帮助农村民众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

2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中的问题分析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标准和体系,设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2.1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故障率较高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没有固定的播放场所,而农村户外的条件相对艰苦和恶劣,诸如:农村偏远道路的坎坷不平状态、风沙尘土较多、电压不够稳定等,都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数字电影放映的播放器硬盘、设备电源、投影机等设备而言,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为此,要关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环境,避免对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故障性影响。

2.2电影放映的重复率较高,新片上映率较低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农村民众表现出极大的观看热情,希望能够在观赏数字电影的过程中放松身心,缓解日常劳作中的辛劳,更好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然而,在当前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的重复电影,对农村年青劳动力缺乏吸引,这就使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新片的上映率较低,农村民众欣赏新片的热情已经逐渐的消褪,在新片成为“老片”的状态之下,难以充分激发农村民众的情感共鸣和观赏兴趣,使数字电影放映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

2.3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放映人员的文化素质有极大的影响和关联性,由于部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人员缺乏对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没有将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提升相链接,缺乏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难以在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与农村民众融为一体,这就在较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质量和效果,无法有效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3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应用的解决对策分析

为了充分体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意义和作用,要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并采用适宜的、有效的解决对策,较好地吸引更多的农村民众。

3.1实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设备的革新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应用效果,要以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和支撑,以科技进步为前提,结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环境的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研发和革新,要使革新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能够满足农村独特的、流动性较强、户外的放映环境和条件,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质量。成立专门的农村数字电影专项科研小组,充分融合政府管理部门、农村院线公司的合力,进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研发和创新,较好地减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故障率。要实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的接口统一,引入GPS/GPRS等自动化监控技术,使不同型号设备的不同接口相互兼容和统一,从而较好地实现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一体化维修和保养,节约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和设备的成本费用,更好地与我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要求相契合。还要接入NOC,促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管理手段的升级,建立统一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售后服务中心,建构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售后服务支持系统,较好地采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档案信息、报警信息、设备运作信息、故障信息等,使我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地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3.2创造条件引入新片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村民众观赏数字电影,不仅要播放经典的电影老片,还要创造条件引入新片,避免单一性、重复式的电影播放,要使农村民众观赏到全新的影视形象,在缅怀电影经典的同时感受到影视发展新趋势。

3.3改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环境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放映环境,要为农村数字电影观看者提供简单、必需的服务工作,使之能够获得农村观众的认可和接受,更好地增强农村民众观看数字电影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较好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

3.4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还要招聘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放映人员,不仅要使他们学习和把握放映数字电影的技术知识,还要了解与电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通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更好地了解和明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认识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在推进我国文化惠民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圆满地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为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创造条件。综上所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电影业的转型和升级,较好地丰富了农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快速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要采用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提升农村民众的文化素养,快速推进我国文化强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龙寿.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在农村电影放映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01).

[2]刘发奎,郑可飚.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电影评介,2012(13).

[3]白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体会[J].西部广播电视,2015(03).

[4]马秉超.浅谈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技术服务革新[J].现代电影技术,2014(06).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华美德演讲稿(21篇)
  • 下一篇:微塑料污染现状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