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6 栏目:写作范文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1

关键词:ERP系统;物流企业;内部审计

ERP系统做为物流企业卓越的管理模式,秉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一改传统物流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相分离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用,尤其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只有在审计目标、核心内容、审计程序、计算方法等方面不断提升与优化,才能使其满足不同层次的所需,顺利适应外部全新管理环境的挑战,完成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之路。

一、ERP系统的应用范围广

ERP系统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实力,增强企业利润率及竞争力为目的,构造出统一标准的背景平台,以完整的供应链业务流程为依托,体现数据信息的规范严谨化与定量化的特征。该系统给予企业在经营宗旨、管理理念、战术部署、外部环境分析到运营项目的分析、统筹规划、操作、执行和绩效考评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变革,加之”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之下,众多物流企业将ERP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实施作为工作的重点,更是赢得企业战略制高点的有力武器,因此,系统在物流企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取得阶段性的、良好的发展势头。针对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规律与实际情况,物流企业有的选择购进ERP软件,而有的则利用资源优势开发该软件,本着用科技求发展的原则,ERP系统可以起到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凝聚核心竞争力,增强经营工作周转效率的作用,使企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从而创造卓越的市场价值。

二、ERP系统是物流企业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的基石

物流企业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构建主要依赖于ERP系统,而内部审计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实践,因此ERP系统的引入与推广使用具有推动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显著意义。1、基于ERP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审计工作亟需实现信息化。伴随着审计业务的急剧增长和传统手工操作的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的矛盾,为满足企业对于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过渡到在ERP系统下以信息技术为主线、数字平台预算为背景,多渠道、多途径、复合业务和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一改过去单一的财务监督方式,显然更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对于审计内容和信息透明度的高度要求。2、ERP平台的打造有利于物流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ERP系统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体系着眼点在于对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和严密控制,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等的有机结合,已然成为管理规范严密、标准严格、应用广泛的专业化数字管理系统。审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考核因素得益于ERP系统的规范使用和科学衡量。3、会计电算化为ERP系统的小分支给物流企业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的道路扫清障碍不论是以采购崭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与企业ERP系统配套作用的方式展现,会计电算化都作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和内核,无论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下审计工作的转型道路如何艰难多变,审计的工作量繁重、内容广泛,企业的经营状况审计工作、财务审计、投入产出审计和投资收益率审计等项目皆围绕会计电算化的中心完成,会计电算化在奠定了审计工作信息化基础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4、ERP系统的建设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保障。ERP系统作为优秀的管理模式搭建了企业管理的有效平台,在管理模式、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管理流程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系统化管理的思路前进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给物流企业的审计工作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三、基于ERP系统的物流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1、ERP系统下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方法产生变革。在ERP系统实施之前,物流企业的审计制度是基于内部监督与财务真实数据计算流程发展,现在根据网络信息化、顾客需求层次化、软件实践应用型的实际要求进行了业务流程的重新组合,逐步形成管理控制和软件系统相结合、人工与平台软件共同监督管理的复合型监控体系,ERP系统内部监控的核心体现在管理权限的安全设定和重点监控点的选取上,因此物流企业尤其要重视内部审计的变化形势。2、物流企业内部审计的范畴扩大。ERP系统的采用使得传统的以会计资料为主要载体的企业核算活动转变成相关数据的有效自动传递,例如在运输、采购、货代和客户服务等各种数据的紧密联系性要求更高。平台的搭建和使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审计工作不单纯是在财务信息方面的审核,还涵盖相互关联的许多模块,包括原始数据是否准确录入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情况也纳入其中;在实际运行中物流企业还要仔细分析ERP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业务流程组合之后设计到物流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必然要受到竞争者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扩大审计的范围和权限是必要的发展方向。3、数字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线索取证难度增长。在采用ERP系统后,原始的纸质单据、报表信息转化为仅有电脑才能够识别的数字编码,多种项目被数字的表达方式所代替呈现出更加隐秘以及高科技信息化的特征,系统的可更改性和功能复合性也使得传统的一数据信息为审计基础的工作程序出现改变,数据的统计给审计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于信息安全性和加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物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大增加了取证的难度。4、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因ERP系统的采用而风险激增。(1)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审计人员以从事财务工作者居多,往往存在重视财务管理审计、轻视运营过程中的审计工作的现象,职业技能与业务素质尚待提高,个别操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录入数据信息时错填、漏填、推迟输入的时间、扰乱输入步骤和程序等恶意破坏审计工作的行为,给内部审计制造困难与风险。(2)互联网环境与数据安全的风险激增在进行ERP系统设计时,某些企业由于测试的不确定性与技术水平的桎梏导致系统存在缺陷,而互联网环境的公开透明与信息的自由流动使得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进而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公平有序展开,例如网络黑客的对后台背景的攻击,电脑病毒破坏系统程序与数据库等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利益与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在数据传输时仅仅通过二进制识别,所以一旦出现数据传递的失误就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磁介质做为起到存储信息与数据的载体会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情况的影响,一旦受损严重就会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因此必须重视数据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各个环节,以免给变革中的审计工作徒增风险和压力。

四、基于ERP系统的物流企业审计工作的改革

ERP系统为企业引入全新的管理方式也为审计工作带来困难挑战,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只有满足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才能打造物流企业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模式。1、基于ERP系统的审计理念变革。审计人员要熟知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具备娴熟的会计核算、审计和管理储备知识,更能够驾驭先进的ERP系统和数据处理、数据信息存储等基本常识,能够将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树立ERP系统与现代企业审计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融为一体的理念,ERP系统分析、实施评价与审计工作相互配合的理念,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着未来高透明度和流程简约化的目标前进。2、基于ERP系统的审计内容的变革。首先加强对于原始数据录入准确性的抽查,定期对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复核以保证源头的准确无误;其次要对ERP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掌握业务流程的循环、现代化信息存储方式引起的安全性考核,严格把控内部监督质量体系的完善,针对审计结果无异议的情况下加强对于业务流程的监管方面,测量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评价体系。3、基于ERP系统的审计方法的变革。优先使用ERP系统输出数据信息并形成考核所需的资料,通过对比数据资料的完整精确性来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探索互联网线上审计、远程遥控审计、连续审计分享数据资源,将传统人工审计的方法和现代网络系统实现融合,保证审计质量与审计时效性的统一。重点关注当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和竞争环境、管理方式变革时,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否有效,从而为审计体系提供核心保障。在审核方法中运用计算机系统控制与审计人员的双重标准判定审计质量和绩效结果,调动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同时实现技术更新完善的目的。ERP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建设项目的全面参与,通过对于系统运行前的调查分析、建设中的追踪、业务流程的重构、测试期间的严密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的重点关注,详细记录系统项目的设计实施与后续服务,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完成ERP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监管的效能。4、基于ERP系统的审计程序的变革。ERP系统参与下的审计程序可以进一步简化,例如原来的程序中先进行企业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的调查分析,然后再通过测试和评价总结出审计报告,现在实施ERP控制后的流程构造清晰简约、管理简单有效,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了解业务流程是否变更即可;在提交审计报告时,也可以对分析好的数据结果汇总成表格即可,通过分析报表代替大量冗长的原始数据资料而达到简化审计过程的目标。5、基于ERP系统的评价体系的变革。由于审计的内容、形式、方式与侧重点不同,所以我们更加依赖于审计质量与审计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基于ERP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内容丰富与信息量比较大,对于评价指标的公平性和准确性起着重要的意义。本着利益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导向,物流企业的审计工作根据所需由审计监督控制机制提供基本保障,也保证了审计工作的持续有效的进行。ERP系统实施之后的审计工作质量事关企业的未来走势与发展,其评价体系也因改革后的指标、评定和数据收集整理等工作方法产生改变,审计内容涵盖范围增加导致评价体系较之过去更加严格和繁杂,只有立足于需求和成本效益完善审计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体系,持续性关注工作效率并进一步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阶梯性的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总之,伴随着ERP系统建立和使用,传统单一的企业审计模式远远跟不上数字信息的脚步,企业亟需以提供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要求为中心,对审计工作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化改革,进而拉动企业的竞争能力与自身价值的飞跃。

作者:张海霞 单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贵丽、《云审计:机遇、挑战与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3)

[2]王璧云、《浅谈计算机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2(18)

[3]隋新、《企业内部审计应对信息化环境的挑战刍议》[J]、《投资与合作》2013(1)

[4]吕杰、《内部审计中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应对》[J]、《新材料新装饰》2013(7)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2

摘要现代设计是一种服务于人的设计,它既是一种创造性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行为。将传统文人画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审美情趣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则满足了人们向往返璞归真,追求宁静致远、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也构成了具有独特文化符号及明显语言样态的设计文化体系。

关键词:文人画 审美思想 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其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托物言志,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中国绘画史及艺术史上有着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而现代设计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这都构成了设计艺术对社会的参与作用。意识活动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艺术是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可以说,艺术形象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已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设计中巧妙融入文人画的生活哲学、抒情等审美要素,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由于快节奏带来的生活压力,使人们在生活细微处由设计感受宁静淡泊的意境。此外,在多元文化共生并存的当代,文化更是以特色著称,这就意味着若失去特色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个民族能否保持和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将是其能否在全球文明融合的过程中获得应有身份的先决条件。在多元文化语境态势下,现代设计艺术如不确定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艺术表现形式,也将面临被消融的危险。因此,现代设计艺术对传统文人画丰富、独特的设计语言挖掘,则有利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体系,有利于确立自主创新的设计文化和设计方向。

一 传统文人画与现代设计

1 传统文人画

我国传统文人画始于盛唐,正是我国封建社会没落的转折时期,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成了两部分,即当权的达官贵人和在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下的文人士大夫。这些文人士大夫隐而不仕,崇道信佛,一改对外在利欲的追求为向自我内心的探索,从这一角度来说,文人画的产生是社会矛盾的直接产物,而从审美意识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人们经历了对社会美、自然美的认识过程后,其主体感受之丰富性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对情致美、个性美和“有意味”等形式美的欣赏。宋代苏轼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因此,文人士大夫反对拘形描摹、追求主观情趣、平淡清新的审美观相当程度地得到了确立。至元代、明代,由于统治者重武轻文,画家们大多回避现实,把描绘对象转向那些花鸟竹石、水波烟云,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画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花鸟题材广为流行,诗书画印合而为一,尚意趣、精笔墨,抒发情怀。晚明时期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则使文人画的名字正式被提出和使用,而清代更为文人画鼎盛的时期。

文人绘画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禅宗意境等方面。首先,文人画在题材上多为山水、花鸟画,借景抒情。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石、高山、渔隐等题材皆被文人画家用作坚贞、高洁的象征。北宋时期文人画家文同,借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则体现了其绘画思想,画家扬无咎以画梅称绝,其《四梅图》体现了他“疏枝冷叶,清气逼人”的审美理想,借物抒情成为画家的画题和“情感的符号”。其次,文人画在表现风格上追求超越自然、不囿于物的艺术风格。简、雅、拙、淡以及偶然为审美标准构成了文人画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例如南宋马远将结构简化为“一角”,赵孟提出“古”与“简”的统一,髡残的《幽栖图》寥寥几笔则体现出物我为一、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除此,文人画家崇尚笔墨情趣,诗、书、画、印、题跋合璧。郭熙“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绘画理论,则也说明了文人画诗画结合这一审美特征。再次,随着禅宗美学的高扬与深化,禅家悟道之法与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日益契合,以佛家悟道之法而论及审美欣赏的“悟”构成了文人画的独特审美视角。如徐瑞的“妙处可悟不可传”和范温的“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等理论,一语道出了绘画灵感与禅悟的异曲同工之处。南宋的玉涧,元初的温日观、法常,晚明董其昌,清初四僧(朱耷、石涛、髡残和弘仁),皆把禅宗观念运用于绘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禅宗与画意的融合。

2 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回归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日益繁荣,艺术设计以它独特的语言传递着各种信息,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简练、国际化的图形色彩语言以及创造瞬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识别效果,构成现代艺术设计的特征。艺术设计既是一种创造性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行为。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代,我国艺术设计一方面不断从各国文化艺术理念及表现形式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使得我们对本族文化的认知力、消化力和创造力逐渐退化。品读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我国重大活动的形象设计,从设计元素、形式表现、传达寓意等方面都在力图寻求一种极具民族语言的设计符号,通过中国印、汉字、太极符号等民族元素的运用,焕发出中国式的精神意念和传统文化。这说明了我国艺术设计风格正在逐渐透过各种文化艺术的诱惑和喧嚣,寻求中国符号,并折射出强烈的“怀乡情结”和“民族记忆”。艺术设计以艺术手法与受众产生互动,能够启发受众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蕴涵着合理的、可延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与社会现代化发展有着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特征,注重设计形式和本土人文精神内涵。由于受众都是生活在本国传统文化构筑的氛围里,各种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已经深入到这个民族民众的心理结构深处,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这就决定了艺术设计形式与内涵不能凭空创造,必须合乎民族文化传统规律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全球化进程强烈地刺激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经,为传统艺术形式的更生带来许多思考和契机。因此,传统文人画审美形式的挖掘与运用,对于研究当下中国设计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传统文人画审美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传统文人画,不仅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笔墨效果,同时把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人对社会人生丰富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美、现实美、理想美、形式美交相辉映,其绘画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并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延续和拓展。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元素、形象定位,还是在表现形式、画面意境的追求上,现代设计无不体现出对传统文人画人格思想的的追求。

1 物我融情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

传统文人画中以梅兰竹菊松石象征高风亮节,“梅花凌寒斗雪,兰花香而不艳,竹子直竿凌云,菊花孤标傲骨,松树挺拔常绿,石头坚硬难犯”等题材强调个人内心与天地和谐,在当时的社会中有着不言而喻的效果。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是常常借此言彼,通过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提高图形语言表达效果,使信息传达得更加生动、贴切,引人共鸣。同样一个意念的表达,象征的图形可以通过视觉因素的变化,产生层出不穷的直观视觉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以达到说服、打动受众的沟通目的。设计师靳埭强的海报设计“澳门九九回归”,这一作品以我国传统水墨的形式勾画出“99”这一时间信息,同时又是汉字回归的“回”字;中间摆放的一片莲花花瓣,既象征澳门地域特点,又寓意渡船,点明澳门回归祖国是历史必然的片段。如同传统文人画化物为意,自然天成,灵韵水墨表现出的优美轨迹,使人感到东方心魂的跃动,“天和”、“人和”与“心和”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和高度的和谐之美。他的另一幅海报作品“2008北京奥运――体操篇”,其设计以尺子与水墨动态表现北京奥运的人文精神。尺子寓意奥运会是创造新标准的竞赛,丝带韵律操的形象隐现了“京”字和字母“B”字的联想。水墨、色彩、器物本身并无生命,但却成为设计者借物抒情的“情感的符号”,并能巧妙、有效地传递信息,引人共鸣。可以说,这种设计风格与传统文人画审美意境异曲同工,体现了以物寄情、形色于心神的设计思想。

2 简约概括的现代设计表现手法

受中国儒、释、道传统美学思想影响,简、雅、拙、淡、偶然、奇崛构成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标准。画面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物我为一,心手相忘,平淡天真,巧拙天成,营造一种若有若无、幽静恬淡的意境。而现代艺术设计从具象与抽象、简洁与精繁、整体与局部、理性与情感等方面也无不体现出一种由境而生、大巧若拙的精妙设计。如靳埭强设计的海报“2008北京奥运――跳水篇”,以水墨点线,寥寥几笔表现出跳板与跳水健儿的美姿。简约的手法,大面积的留白,笔墨的浓淡,若缺、若拙、若讷之水墨笔意产生一种沉静空灵之感,以凸显主题之凝重强烈,自然产生出的对比与和谐,使受众的视觉和心灵无拘无束畅游在画面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即文人画“不过草草数笔,以解胸中逸气”之恬静情趣的充分体现。这种简约恬静的设计可使作品展现出情生意、意生情、虚实相间的形态,给人带来视觉及心理上的愉悦。而这种虚实相生的高度统一画面,则更能诱发和开拓出丰富想象的审美空间所构成的艺术形象整体,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见,现代设计审美同样符合中国画“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学原理。

3 以禅达意的设计意境营造

中国画自盛唐始,禅风画韵相互交融,禅机画理交互渗透。禅宗突出人性自觉,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中国画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禅意的设计风格则满足了人们向往返璞归真,追求宁静致远、自然简朴的意愿。所以,禅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禅宗文化静、空、寂的本质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则成就了充满禅意的设计风格。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MR CHAN陈茶馆”标志,以佛手作为设计元素,这一图形本身就带人进入一种禅的意境,佛拈着一片叶,是茶叶或菩提,拈花微笑的佛的智慧就藏在手指拈动的瞬间。品味茶的清苦与淡泊,本身就是东方人禅宗思想的一种生活体验,“陈茶馆”标识中对传统图形寓意的延展,开启了传统图形后面隐匿的世界,使那些带着历史记忆的传统图形中扑面而来的亲切与认知立即呈现出来,道出了茶道之美与佛教禅宗的关系,并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传统的制作工艺,通过清晰明快的现代设计技巧再行构成展现出独到的设计语言,既赋与作品禅宗神韵又不失时尚品位的优雅,可见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

三 结语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文人画借物抒情、笔墨趣味、诗书画印结合等特征,形成了一套根植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具有图像意义、风格规范和技法标准的艺术体系。文人画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可以有效修饰、调整、提高现代图形语言表达效果,使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运用的过程中释放并延展出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提高设计与信息受众之间的关联性。这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现代设计艺术建立自身的研究框架,使现代设计艺术充满浓郁的民族神韵和强大的时空穿透力。

参考文献:

[1]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 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4] 靳埭强:《跨越中西――靳埭强与格吕特纳的海报对话》,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3

一、传统审计的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在此目的的引导下,传统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素?|乃至审计方法对于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审计要求的实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不断实现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巨大的局限性很难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被掩盖。反而,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将一步步脱离企业信息化发展,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1、组织结构局限性

在过去,传统审计是常常用于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运营情况下。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额较少的企业,传统审计部门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所兼任。然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与步伐的不断加深,有些大型企业为了规划IT部门的工作,率先的设立了IT部门内部任务的稽核人员,但这类稽核人员往往是简单的服务于公司内部业务,对公司业务的实施进行支持与保障,很少对公司整体进行审核。因此,传统审计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较大局限性造就了今天传统审计难以适应信息时代。

2、人员素质局限性

此处强调的人员素质应当是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传统审计模式之下,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计,因此往往只需要审计人员有一定的财务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即可。但是在信息时代下,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IT知识、熟练操作OA系统。因此,在新型审计到来的今天,审计人员素质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3、审计方法局限性

传统审计的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询问、观察、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法曾经运用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各个方面。然而这些方法都是手工完成的。首先,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个企业审计内容可能涉及很大的数据库,这样传统的审计方法就很难在适应企业审计需要。其次,信息时代下企业乃至社会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传统的审计耗时较大,往往审计工作的完成要历时好几个月,然而审计结果往往会影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等待传统审计下的结果呈现。

二、新型内部审计

1、我国新型内部审计概况

所谓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在信息时代下,内部审计顺应时代的改革成果。换句话说,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就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但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国内当下大多企业发现了传统审计的弊端,也认识到采取新型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新型审计的普及运用成为众多企业的第一要务。

2、新型内部审计突破传统局限

新型内部审计就是要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实现新的发展。因此,从传统审计的局限性出发去探讨未来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将会事倍功半,加快新型审计工作模式的构建。

(1)加快新型审计部门的科学构建

由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审计所在意的财务审计将趋于第二位,经营审计成为新型内部审计的重点。审计部门不在是附属部门,而他们将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以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经营发展提出规划意见。因此,传统审计下审计部门的附属形式已经不适用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内部审计的运用,科学建立新型的审计部门,可以使得审计工作事半功倍。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

在传统审计时代,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单一。而在新型审计模式之下,对审计工作者就要有新的要求。在新型审计模式下的工作人员往往除了具备基础的财务知识外,更要掌握适当的IT技术,可以在审计过程中独立使用IT系统等。然而,要做好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加快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特别是,近些年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也时常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审计任务越发的复杂多样,迫切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开拓精神强的新型审计人才。

(3)加快新型审计技术的普及

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审计是在财务方面进行,而新型审计将涉及更多经营方面,因此审计内容的增多也将会影响到新型审计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时代下的新型审计,采用的审计技术突破了原有简单的人为统计学,向着IT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因此,通过开发和普及行之有效的审计软件将会促进新型内部审计的普及与运用。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4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

审计的存在和发展应归因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护自身的职业范围,一直调整着审计方法。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产生以前,我们已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等三个阶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对账户余额和交易层次风险的评估,认为在会计报表认定和交易层次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对反映企业整体情况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审计思路。但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个体,其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目标、战略和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深入考虑会计报表背后的因素,就不能从总体上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认定得出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能在整个会计报表层次识别企业的风险。而且,当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时,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产生误受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成为控制会计报表风险的最重要手段,这一审计方法弥补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存在的简化主义、以点代面、审计资源分配没有针对性等缺陷。同时,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发展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看来,这一新的审计方法被推广运用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

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注册会计师寻找更为有效的审计方法。任何方法都有其理论基础。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利用传统审计方法中合理的部分,结合系统理论的精髓、战略管理思想来完善审计行业抽象的知识体系。

1、系统理论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上的指导

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并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系统理论提高了认知科学的水平,给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观念上的指导。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表现出突变行为和复杂特征,而对这种突变行为和复杂特征的研究不能够降低为研究各个组成部分。从这一观点看,要研究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企业,就应该研究使企业取得成功的系统状况,也就是说今天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抛弃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认知模式,进而分析客户的经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系统理论还认为,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将通过结构整合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从而使得这一系统的结构根据环境持续地改变。因此,一个有“生命”的系统的关键特征是适应、学习和发展。与一个有“生命”的系统一样,企业的生产、盈利能力、适应性以及它的最终的生存都取决于它与内外部联系的强弱——构成企业的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经济组织之间的结构整合与共生。

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是企业不能达到其目标的风险,其实就是企业所负担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所产生的压力。经营风险最终表现为企业的生存和盈利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对经营风险考虑,应该从企业的战略、环节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也就是说,任何威胁或减弱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的内部、外部力量都会产生经营风险,从而对反映企业经营的会计报表产生错报风险。

2、战略管理理论及其运用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世纪,但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的经营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审计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Alfred D、 Chandler出版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标志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的发轫。20世纪80年代初,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Porter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取得了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战略管理理论逐渐认识到行业组织模式认为外部环境是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一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从而发展出资源基础模型。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资源与能力的独特组合,这些资源与能力是组织战略的基础,也是利润的来源。这一模型同时认为,企业可以不断地获取资源,发展独特的能力。但并非企业所有的资源与能力都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在这种资源和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无法替代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竞争优势。

行业组织模型和资源基础模型结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竞争环境的日趋复杂,形成了现代企业结合行业竞争,从内部塑造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范式。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普遍运用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创造了条件。首先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那么,从会计报表审计的角度看,一个缺乏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缺乏持续性,从而产生较高的审计风险。所以,注册会计师有必要从战略高度研究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报表作为企业未来的指示器的功能。其次,战略管理通过行业组织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目标、战略,再以价值链和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与能力来分析相关的内部环节,使得会计报表审计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入手,再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环节联系起来,有一个可以实施的框架。最后,从企业的战略入手,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判断与管理层对企业的印象保持一致,从而增加会计报表审计的价值,扩大注册会计师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

审计基本方法的发展需具备两个基本特点:创新性和继承性。一种新的审计方法的创新,必须从方法论的角度修改旧的审计方法 。传统的基于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注册会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性则体现在它不排斥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等基本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过程中,已不局限于对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而将分析对象扩大到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范围。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复杂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这一认知模式结合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要从对会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源头因素——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才能控制住会计报表风险。而对战略管理活动的分析,就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得注册会计师从战略系统观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测试、评价和决策,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考察,并通过对企业保持和加强其在这一广泛经济体系中的竞争优势的战略及其恰当性的分析评价,来对审计取证的重点、范围、目标和程序予以指导,从而系统改进了审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审计理论与实务界就已经开始认识到“自下而上”、“由点到面”这一审计思路的缺陷。因此,审计理论与实务开始强调专业判断和理解企业经营环境的作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对会计报表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即首先,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来“自下而上”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与制度基础审计相比,就显得更完善且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 2004、4、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 2004、5、

[3]常勋,黄京菁、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通讯、 2004、7、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33-01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会计行业由传统审计发展为信息化审计,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典范。会计审计对企业的运作,安全等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尤其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开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简述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内容就是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与传统手工统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大多数分为以下几部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启、系统质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数据的审计等等。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的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为目的的。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可靠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审计部门一般会通过对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通讯、数据资源、安全产品的控制测试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估,进而发现安全、效率的问题,并且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损失,提高企业效益。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第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充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会计的审计工作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在计算数据的时候是运用计算机而是在会计审计的全部过程都运用计算机工作。工作的效率不仅会节约人力等资源的成本投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有非常强的适应性。会计审计信息化以后,具有了强大信息库,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第三,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传统会计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有审计的程序、方法、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而改进,重组等,开展新型高效的新工作形式。

二、会计的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不同

为了紧跟市场的步伐,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纷纷从传统会计审计转向会计信息化审计转变。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存在许多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对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准则是根据以往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积累的工作经验总结所形成的,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使得现在会计审计的在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工作内容上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原有的传统会计审计准则不再适用,所以催生了新的审计准则,用以新的信息化审计。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工作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财务人员大多只要求计算监督企业财务状况等,需求的技能比较少。而由于会计审计的信息化,除了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便利外,也相应程度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信息化审计大多资料数据都储存在电子设备中,一旦电子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同时,进行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会计审计的工作能力,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技术等等。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方法策略

第一,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组织机构。无论发展什么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助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二,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现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刚刚发展起来,很多企业在实践中还在遵循着传统审计的准则,而前面已经分析到信息化审计准则与传统审计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只有制定出适合信息化审计的准则,才能发挥出信息化审计的有点,利于企业发展。

第三,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人才。会计信息化审计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现在能够达到要求的人员不多,有完美的制度,资源,设备,却没有能够很好运用这些的工作人员,会大大降低企业的会计管理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培养信息化审计的员工,例如出国深造,专业培训,重点选拔等等。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现创新与完善。一方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结构逐步优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带来了更加有力的发展保障;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实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系统资源逐步完善,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合理实现企业内在资源的综合探索,推进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体系拓展与创新。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会计数据管理下与计算機自动化挂系统相结合[1],一方面,企业会计借助系统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实现现代企业财务运行综合分配,降低企业财政赤字等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资源分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信息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推进现代企业资源的全面分析管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是综合性内部审计管理形式,新型企业管理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较大的冲击性[2]。其一,会计信息化内部审计信息综合化管理,信息资源结构完善,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内部设计包括多方面,是企业整体财务运行各个部门的综合对接,两者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理念和管理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如果企业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直接对接,对出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资源不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开展整体缺乏的开展思想做引导,无法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合理运行;其二,会计信息化的运行需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作保障,信息化管理需要有综合性会计人才作保障,但传统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与人才都是单方面的管理,缺乏企业内部审计综合性管理,新旧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结构的不同吗,对现代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推行上较困难,非但没有达到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效率的作用,反而制约了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充分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管理对策

(一)增强新会计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结构逐步完善,必须转变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理念,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具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例如:企业组织内部设计人员对新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报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审计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开展带来新指导理念;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指导理念的变化,也应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理念与我国会计管理新准则相适应,例如:企业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对我国新会计行为准则中报表管理中的负债表、损益表的分析,信息核算标准实施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做好企业内部审计经济分配结构的综合规划,实现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进行。

(二)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现代新型会计信息化管理结构优化,实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资源管理技术升级,一方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审核采用系统自动化审计为主,人工辅助为主的审计格局,例如:现代企业采用SAP系统作为企业规划管理的主要处理系统[3],依据系统整体规划要求,将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进行多方面综合运算,同时新内部经济管理系统可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经济衡量结合企业产品经营、市场营销、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审计,完善的系统数据结构能够提高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风险预测能力,发挥现代企业内部涉审计应用做用;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资源综合拓展的直接体现,实现企业内部经济运行与市场行情的统一分析,企业可以在数字化系统中,实现企业资源综合分析,及时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风险进行警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引导现代企业转型与时展相适应。

(三)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在新时期发挥经济控制管理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制度。打破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单一部门管理制度,实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审核标准一体化控制。例如:现代企业资源内部设计管理制度[4],不仅要制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做好企业审计系统信息处理标准,严格按照我国新会计管理规则进行内部审计系统信息处理控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推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发挥良好的信息控制管理新标准。

(四)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

实现会计信息化发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一方面,做好现代企业内部设计专业能力提升,进行内部审计人员新型内部审计管理技术的培训学习,实现现代企业资源管理与企业内部审计新系统的合理对接;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发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作用。

此外,加大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也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作用下的有效措施[5],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部分信息公开,为国家审计和大众监督提供了更加直接的数据,会计信息充分应用主义优势,引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转型发展的必然性选择,基于对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论述,对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企业内部审计影响进行分析,并从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信息应用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为现代企业发展探索新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臧勇,周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78-80、

[2]彭坤、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9:95+97、

[3]罗东升、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D]、四川大学,2005、

[4]刘志慧、关于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9:202、

[5]侯乐鹃、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1,14:66-67、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7

作为未来会计的发展方面,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购销存、人财物的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物资、资金、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2、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组的会计流程。

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务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之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呈集中化、实时化之特点。

3、对于信息输出,信息使用者通过授权直接获取,信息提供既及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会计模式使得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

4、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

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审计和会计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它们所面临的巨变环境是一致性的。毋庸置疑,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新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产生,传统的审计技术模式和体系必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对现代审计的需求。

信息化审计,无论是采用的工具、审计的重点、参与的人员,还是审计的方法以及覆盖面上,较之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有其独一之处:

1、审计的所有领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是指在审计的理论研究、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在实务工作方面,要使审计工作面向“计算机内在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只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磁盘、光盘等介质记录的电子数据,或直接从网络下载的电子数据,诸如电子商务之类;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及其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或定时的在线网络审计,即通过网络分散和实时连续抽取证据进行审计。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知识结构上,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知识等;不仅要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使所有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将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

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何,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而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将是证实从数据库存取信息的可靠性。为此,他们应当侧重于验证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数据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则应对远程数据的通讯过程进行审计),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问题。对于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必须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进行安全控制,以保证此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对会计信息进行连续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应延伸到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明细信息,而且应延伸到进入外部网络系统的明细信息。

3、计算机专家参与审计工作。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会计系统非常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要求非常高,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专业能力进行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的工作是深层次的、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审计工作,如数据仓库的分析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价、实时监控和实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审计等。这些工作,单纯依靠审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应与计算机专家交流并拟定专家工作的项目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的索引,以便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3审计判断。

4、审计工作将从原来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向事中和事前动态、实时审计。

由于社会公众对信息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取得和应用,所以对于未来的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将比传统的报表审计更重要。未来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将更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对企业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动态审计,可经常性提供管理审计建议书和其他监控必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上市股份公司实时报告的出现时,民间审计机构的事中审计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5、审计的覆盖面将扩大。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下的审计区别其他审计的标志,同时这也表明不仅会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审计的对象,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像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销售与分发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也是审计的对象,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因为这些管理信息将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6、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篇8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仅原有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改变,会计环境也被极大地改变了,使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面临巨大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审计理论和方法也急待改进以适应信息化的进程。

1 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共同点

计算机审计的目标与传统手工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计算机审计还是传统审计,国家审计的审计过程都必须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与审计报告三个阶段,通过执行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基本审计程序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将审计思路和审计过程予以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2 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差异

2、1 站在新角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各行各业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海量的会计电子数据。在手工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总是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部分,再归纳、综合为整体,其思维方式是:部分一整体,这适合于数据量不大的审计对象,却很难全面把握海量数据。而计算机审计打破了手工审计思维方式,强调以系统论核心,从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即从审计对象的整体出发,先进行系统分析,把握总体,再建立审计模型,分析数据,最后作出总体评价,其思维方式是: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计算机审计能够从宏观上和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以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审计监督能力。

2、2 面临新环境 计算机审计下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审计人员必须利用计算机实施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特别是相关的审计软件;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还极大地改变了会计环境。信息化建设使得所有会计数据不再是纸介质的凭证、账簿及报表,而是以“比特”方式保存在磁性介质上,数据表现形式虚拟化,即审计环境数字化,审计人员所面对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账本,而是无形的电子数据和处理这些电子数据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而这些会计电算化软件版本各异,使得审计环境比传统手工模式下显得更为复杂。

2、3 线索更复杂 计算机审计环境下,传统的审计线索因会计电算化系统而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从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其纸质业务轨迹,是重要的审计线索与审计证据的来源,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相关的文字记录被磁盘和磁带取代,加上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而审计线索的改变,导致在电算化系统中可人为篡改数据而不留痕迹,如电算化系统数据来源、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若有人篡改公式、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然后再将篡改的公式等予以复原,则很难判定报表数据的正确与真实性。从而使得传统审计的追踪审查已不适用,审计入手点更多的是靠判断和经验。

2、4 涉及的范围更大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因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机或过账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后果将不堪设想。

计算机审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电子数据直接进行测试,即审计人员不须先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转换成电子账套再实施审计程序,而是摆脱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然后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获得大量的多种类型的有用信息。

总而言之,计算机审计的范围较传统手工审计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目标的需要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作出必要的扩大。

2、5 审计技术更现代 传统手工审计随着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在实务中的广泛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逐渐成为其核心方法。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审计内容及审计线索的变化,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革新审计技术方法,计算机审计的核心方法是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性测试仅局限于对信息的处理,它是对来自于底层的、元素性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在用途上可以作多种多样的拓展,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信息。因此,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测试工作。在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时,可使用两种计算机审计特有的新型审计工具:审计中间表方法、审计分析模型方法。审计中间表是利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基础电子数据,按照审计人员的审计要求,由审计人员构建,可供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新型审计工具。它是实现计算机审计的关键技术。审计分析模型是审计人员用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工具,它是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时间或空间状态(例如趋势、结构、关系等),由审计人员通过设定判断和限制条件来建立起数学的或逻辑的表达式,并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时间或空间状态的技术方法。

2、6 审计流程更长 计算机审计由三阶段演变为四个阶段。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中,国家审计的审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但是,在引入计算机审计后,审计准备阶段与审计实施阶段的界限变得非常不清,可能是由于数据分析既像审计准备工作,又像审计实施工作。其中,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审前调查的归属没有明确的限定。审前调查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而数据分析的测试属性又无法合理确定,于是有些审计人员将其划入审计准备阶段,有些审计人员则将其划入审计实施阶段。我们应当将审计过程再行细分,将其直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审前调查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准备阶段与审前调查阶段的划分原则应该是,审计人员是否需要实施实际的数据分析。如果需要,就须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通知书,然后才能获取敏感性、实质性的数据。有了审前调查阶段,审计人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和进行审计验证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物理计算公式(精选8篇)
  • 下一篇:迁徙的鸟观后感(精选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