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财务审计监督(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7 栏目:写作范文

财务审计监督篇1

本文从村级财务内部审计的总概况、具体操作方法、取得成效等方面加以阐述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并从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村级财务 审计 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经开区(杨舍镇)农经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近年来,经开区(杨舍镇)农工局农经科不断创新村级财务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规范农村财务与运行,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总体情况

从2008年起,区镇根据张委办(2008)41号《关于在全市推行村级阳光综合审计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审计监督,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全镇开展村级阳光综合审计工作。2009年至2014年底,区镇农工局农经科共完成村干部离任审计27项,村级财务收支审计279项,村级集体企业专项审计88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32项,村级集体资产综合审计94项。审计中发现审计问题330条,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347条,被采纳审计建议347条,发出整改意见书61份。

二、具体做法

1、积极示范,引导做好村级各类内部审计。

一是统一各类审计内容。(1)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其任期内村级集体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化和主要社会事业及经济工作等,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对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计各项收入是否按期结算、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坐收坐支、是否存在小金库、是否存在以收抵支、财务收支预决算执行情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3)对村级年终可用财力审计,主要审计当年度村级经营性收入是否入账、查阅相关的会计凭证是否正确、审核经营性合同金额与到账金额是否一致等;(4)对村级集体企业审计,主要审计村级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经营状况等。二是统一各类审计文本。区镇农工局农经科根据村级阳光综合审计要求,结合新形势下村级经济发展的实际,统一制订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级年终可用财力审计、村级集体企业审计等审计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三是统一组织人员参与各类审计。在各类村级财务审计中,要求各办事处(街道)经管办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全过程,使他们掌握财务审计的重点、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

2、加强管理,实行村级财务审计常态化。

一是常规审计实行年审制度。区镇农工局农经科每年组织对村级可用财力、村级集体企业、社区股份合作社年终审计;镇记账中心每年对各村的现金、存款、承兑汇票进行不定期盘点,查看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价证券登记薄,核实是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专项审计实行抽查制度。每年根据财务管理需要不定期抽取几个村进行专项审计,改进财务管理办法。例如2012年针对闸上、城东未纳入村账镇的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并对审计中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于2013年1月将两村纳入镇记账系统。三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全面审计。2013年经区镇党工委批准,聘请华景、天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全镇41个行政村(社)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包括对所有房屋、土地进行实地盘点、对应收应付往来款项采用查询核对法逐笔核实、对经营性资产出租合同管理、对村投资或控股的各类集体企业管理、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等进行了全方位审计,进一步核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底。

3、完善制度,促进村级财务审计规范。

通过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检查、整改,不断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区镇先后出台了杨政发(2011)27号《关于印发杨舍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通知》、张经管发(2012)6号《区(镇)各部门、办事处(街道)和财务审批、报支的有关规定(试行)》、张经管发[2014]1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经开区(杨舍镇)行政村(社)集体资金管理的通知》和张经管发[2014]1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经开区(杨舍镇)行政村(股份合作社)合同管理的通知》等。重点对非生产性开支管理、经营性资产出租管理、集体企业管理、合同管理、规范资金管理等进一步明确规定。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运行安全高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三、取得成效

1、保证集体资产安全。

一是非生产性开支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村级内部审计,对非生产性开支的报批手续是否完善、报支范围是否符合规定、原始发票是否真实有效等进一步得到规范,大大减少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损失和浪费。二是账外资产得到清查。通过审计中对各村(社)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发现有部分行政村新增的一些房屋和土地等资产没有及时纳入村账,形成账外资产,审计后全部纳入村账,核实了村级集体资产。其中:房屋61处,面积5、21万平方米;土地36块,面积25、99万平方米。三是查实应收款项。通过审计中对各村(社)的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逐一进行清理,对各种往来款项明细逐笔逐户直接询证核实,查实个别村漏记应收款项50万元,核实了32笔原来双方不符的往来款项。

2、规范集体资产有效合理使用。

一是规范经营性资产出租合同。区镇统一使用规范的租赁合同文本,建立合同管理网络,统一规定租金收取标准和收取方式,限定合同期限,严控存量土地。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结算手续,严格控制印鉴管理,杜绝违法操作行为。严禁公款私存,禁止出借银行账户,禁止村集体为任何个人或单位提供经济担保,资金不得直接出借给民营企业或个人,不得为非本村企业注册或还贷周转资金。三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规范运作和管理集体资产,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收购、转让和购置集体资产。通过内部审计,有效防止集体资产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更好地规划对集体资产的使用,避免集体资产流失。

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村级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明确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增强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使村干部明白不仅拥有代表村民行使集体资产的经营权,还承担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通过审计监管力度加大,审计范围的扩大,经常化、制度化的审计,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财会制度,制止和纠正经济活动中违反乱纪的行为,转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加强法律意识,增长财经知识。另一方面,也促使审计人员更熟悉财经法规,增强审计业务水平、判断分析能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村级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突出把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一是积极开展涉农惠农资金补贴专项审计。重点关注支农资金中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重点对房屋和土地租赁收入、土地补偿费等定期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集体资金安全合法使用。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审计。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规范工程预决算、项目招投标、财务支出,使工程建设阳光操作,避免和减少不法行为的产生。

2、加强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如发现有不良债权和不实债务,须经村两委班子讨论、村民主理财小组通过,报区镇农工局农经科审核批准后,及时调整账户。

3、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审计人员应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具备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操守,所以要定期进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培训,及时掌握农村新的经济政策,财务法律法规、提高审计操作技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丽萍 单位: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农村工作局农经科

参考文献:

[1]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10(8)、

财务审计监督篇2

关键词:交通;公路建设;财务监督;审计监督

“十五”和“十一五”计划期间,随着我国各等级公路条条全线通车,提高了各省、市、县、乡(镇)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运输的安全性,有效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优化了产业布局、促进了资源开发利用。但是,一些少数领导干部利用征地拆迁、补偿、工程建设等工作之便,采取虚报冒领和挪用转移等手段贪污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的官员犯罪大案、要案接连发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腐败案件易发、多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透过这些案件,可以看出与会计部门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财务、审计监督不力有着密切关系。针对各等级公路投资大、建设期长的特点,建设单位从建设项目立项开始到竣工期间,建设资金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挪用、截留、虚报、垫支等各种漏洞,以及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财务、审计监督。

一、准确把握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作用

财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基础,是整个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事业等单位的财务部门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会计准则等,通过货币收支和综合性价值指标,对其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监督。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达到五个最基本的要求: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财务监督。从这五项基本要求出发,规定了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科学配置资金;二是以法组织收入,贯彻节约支出原则;三是健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及时、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财务监督职能是判断本单位、本行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对违反标准的行为予以揭露,并提出纠正措施或提出处理处罚建议。交通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资金监管体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行业资金监管的特点和规律,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加强源头防范,加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和竣工阶段的财务管理与资金监督。

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审计的本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更好地实现审计监督服务的目标和任务。《中国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交通建设部门审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本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进行审计监督。建立严格的基本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程序,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执行,没有合同或超出合同之外的一律不予支付,保证合同的严肃性,确保建设资金的依法合理使用,防止建设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奢侈腐败,严肃财经纪律,制止顶风违纪。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并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保证资金合理、有效、安全使用,提高交通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快交通建设部门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设

深化交通建设部门财会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财会管理体制,以提高交通行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行业财会改革力度,继续推进财政和税务各项改革。按照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要求和各项改革实施的进程,结合交通财会业务的特点,加快交通财会法规、制度的建设,形成以国家财会法规制度为基础、以行业制度办法为主体、以单位内部制度细则为补充的具有行业特色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规范的有交通行业特色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坚持资金营运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经营原则,强化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强化重大建设资金投向的集体决策制度;健全资金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考核制度。

三、建立健全交通建设部门审计监督体系

加强交通建设部门管理,强化和规范各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保障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和合理使用。实行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建立健全独立、不受外界干扰的审计监督体系。财务管理机构是否合理,财务资金管理手续是否合规齐备,账务处理是否合规;征地动迁核定数据方法及补偿资金拨付对象是否统一、规范、准确;合同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合同规定支付资金;是否截留各种税费;工程项目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转包、分包现象;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出借资金、对外投资等现象;投资核算手续是否健全、合规,是否存在挤占成本现象;各项建设项目是否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单独立户,资金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大额资金长期滞留在账户上;会计基础工作执行如何,投资包干协议的执行是否真实、准确、合理、合法,账务处理是否合规,债权、债务的形成是否真实,固定资产购置手续是否齐备;现金、银行存款和备用金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等等;审计机关(部门)都要跟踪到位。

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交通行业财务、审计队伍,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政治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对监督人员的选用,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财务、审计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顶住歪风邪气,同一切破坏财经纪律、制度及贪污盗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做好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在业务方面,要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工程、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本行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和较高的协调沟通能力。三是继续教育方面,要不定期地进行政治思想、业务培训,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努力实现管理模式规范化、财会方法科学化、财会队伍人才化、审计监督手段跟踪化,进一步促进交通行业整体资源配置最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使交通财务、审计在效率质量有较大提高,为交通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资金保障和审计监督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淑华、论交通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J]、北方交通,2007(2)、

2、翟继光、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沈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8(6)、

财务审计监督篇3

摘 要 审计监督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集中核算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加强企业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建立高效、公开、务实、廉洁的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就审计监督与企业财务集中核算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审计 监督作用 企业财务 集中核算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下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产物,在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审计监督是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审计监督作用的良好发挥,促使财务集中核算有力地促进企业财政体制的改革,有力地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的监督企业资金的使用,有利于克服和纠正企业财务的造假行为,改善并控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

一、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财务集中核算是指在企业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在企业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设立各分公司的银行二级账户和相应财务工作岗位,以财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现代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核算形式。财务核算集中化给企业信息的需求者带来规范、及时的财务及附注信息,为企业的决策层战略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信息,也为前端业务部门提供了服务支撑。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对现代企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适应将来更加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企业整体的综合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二、审计监督的作用

(一)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审计工作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经济监督部门应大力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外,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对作出的处理,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注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财政资金的安全、科学和高效使用;不断加大对财政、金融、税收系统的审计力度,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决纠正某些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良行为;促进粗放型国有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调优结构、扩大发展、培育成长性产业的目标。

(二)监督企业经济安全运行

审计监督的重要任务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保证和促进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全面履行,维护经济安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防范受宏观经济波动和国有企业经营周期影响而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关注因决策不科学、不合规、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财务状凋、运营情况和内部管理模式,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促进防范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修复企业经济制度的执行过程

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充分整合审计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目标。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覆盖面,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效能。开展审计或调查,将审计监督与保障财政预算执行结合,与保障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资金的落实结合,力争审计的理念和审计的成果进入高层宏观决策,充分发挥独立的经济监督作用。深化改革、推进问责、健全制度,为政府及有关部门修复经济制度、经济政策中的缺陷提供依据,促使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预警企业专项资金使用和重大事项

加大跟进跟踪审计力度,加强项目立项审批、资金使用、建设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检查执行审批程序、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和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情况。防止随意扩大投资规模或浪费建设资金。进一步提高审计决定的执行力,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巩固审计成果。建立完善审计决定落实责任制。跟踪督促整改,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及时告知向社会大众。

三、审计监督与企业财务集中核算

审计监督工作的进行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并实际落脚于宏观。要通过审计地区、部门、企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监督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贯彻执行。大力加强对审计发现的财政经济活动中具有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政策、法规、改革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宏观管理。为适应审计监督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审计监督部门对企业收支的全过程进行完善的监督,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规、合法;对企业的各个财务工作岗位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实行全面的财务资金管控和企业中心内部控制;运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坚持企业的财务分析通报,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促进企业财务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实行账户集团化管理,对企业的财务资金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结语

企业应积极做好自身的工作和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好自身的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审计监督能力,搞好企业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张翠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责,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绿色财会、2011(7):18-19、

[2]牟树红、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搞好会计集中核算、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1):22-24、

财务审计监督篇4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结构;财务运行;审计监督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末,二十余年中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和传统思想、传统观念的束缚,一直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国家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国有经济、合作经济(中外合资)共同发展、并存发展,中小民营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多数起源于家庭(家族),部分为近年来全民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成,少数为合作或股份制形式。其特点是:企业规模小、起点低、层次低,企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差、技术素质低、科技能力低、创新能力低,企业市场能力低、竞争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基本就是企业投资者,企业运行机制基本沿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长式决策和家族式管理,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基本被家庭(家族)成员占据,企业主要的结构形式是以裙带关系、血缘纽带作为基础的。企业财务的运行、操作、管理等处处显现着家庭行为方式的特点和渗透着家族血缘关系的气息,资金的来源、使用、流动,往往缺乏规范性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有时甚至出现无序、混乱的状况,使得本来就非常紧张的资金不能发挥最佳的效率,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结构状况及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的组成特点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的同一性,探究这类企业资金的来源和组成状况,就可清楚地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特征、

企业财务组织特征、财务运行状态等。从目前看,中小民营企业资金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自有资金:这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的首要来源,也是家族式企业最普遍、最快捷、最简单的投资方式,更是创办企业的源泉和动力所在。自有资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存量资金。主要是家庭多年的收入积蓄、存款和祖产。(2)原始积累。通常为创办企业前,以家庭为基础已从事了一段时间经营性或服务性活动,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滚、爬、摸、打,获得一些积累,在逐渐了解一些经营之道后,希望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投资创办企业。(3)家产抵压。由于资金不足,将家中财产(包括房屋)抵押,获得资金(贷款)创办企业。

自有资金是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首要资金来源,也是企业的根基所在,尤其家族(家庭)式企业,更是将企业与家庭的共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由于自有资金一般数量都很小,所以,在企业筹备、注册、创办阶段,只能暂时维持企业初期的生产、经营的运转。

2、合股经营: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创办初期较为普遍的资金筹集和经营方式,其优势可以减轻独立经营自有资金的困难度,使企业资金能相对宽松一些。同时,可以在筹划、申请注册和创办初期集中合股者的人力、物力和智力,为企业顺利投入生产、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合股经营一般由二人以上共同投资,持大股者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者,合股者一般有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或其他形式。但从目前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推进,合股者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价值趋向等方面的分歧逐步产生,加之在权力分配、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不断显现,使得生产、经营、服务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影响决策的施行,而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成为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的最大因素,也是导致众多合股经营企业在创办二、三年后走向分裂的根本原因。

3、贷款:向银行借贷,是所有中小民营企业都必须进行的资金筹集方式,也是最难的工作之一。其一,是贷款难。因为,企业本身规模小、资金少、生产加工等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多的利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银行而言,中小民营企业本身的投资和资产数量就很小,如生产经营一旦出现意外,就将血本无归,银行的贷款就会成为呆账。所以,银行在贷款时往往谨小慎微,要求很高,手续很繁杂,并且要有相应的企业担保,而寻求担保又是企业实现贷款的一道高高的门槛,获得经济担保的机率很低。因此,多数银行不愿贷款给这类企业,即使企业在耗费很大的精力后所获得的也只能是小额的、短期的贷款。其二,还贷难。由于企业的各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开支往往超出企业的预算,企业开业初获得的收益又很快投入新的生产、经营流程中,流动资金很难在账面上有结余。所以,按期还贷往往是企业的大事,企业经营者往往为还贷绞尽脑汁,有时为了应急,甚至不惜向民间借取高息资金,用于还贷或生产中急需。

4、民间借贷: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资金手段。企业创办时资金的困难、生产经营中周转金的缺少、银行贷款的限制和繁锁的手续以及还款期临近等都制约着企业,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都采用民间借贷方式缓解资金的困难。民间借贷形式一般有向个人和企业借贷二种,其利息一般比银行贷款利息高得多(尤其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小额资金借贷公司,利息高出银行几倍、十几倍),但借贷方便、手续简便、资金筹集时间短、速度快、能很快解决企业的资金的困难,尤其是外贸加工企业,在接到较大订单后的资金筹集,基本都采用民间借贷方式解燃眉之急。民间借贷一般时间不长,以一批产品或一个加工周期为一阶段,企业往往在资金回笼后立即归还。民间借贷有一定的可行之处,但过高的利息往往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存有很大的风险性,一旦产生或出现问题,后果都较为严重。民间借贷的背后,留给人们一些启示,即民间资金存量很大,如何将这些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在盘活这类资金的同时,规范民间借贷,发挥民间资金的积极作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制度及现状

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运行机制,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运行的状态。第一,从目前着,中小民营企业一般只设总账、出纳和仓库保管三名财务岗位,有些甚至是总账和出纳合二为一,现金出纳、总账基本由家庭主要成员担任,仓库保管也基本为家族成员或至亲好友,属于企业财务监督中的财务审核、财务审计、财务管理等基本不予设置。因此,从企业法人到财务结算的整个运作过程都具有企业运行和家庭操作的双重特点,即使少数企业采用聘请总账会计的方法进行结算和纳税,受聘人也只在月末、月初的几天中来企业履行一下结账手续,并不真正履行会计职责和监督职能。所以,财务审计与监督在企业是不复存在、或者是有名而无实的。第二,由于企业组成和财务组织结构的特点,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残缺不全,资金使用、流动、流向的随意性很强,主观意志基本主宰企业资金的运行;现金的存量控制、使用范围、支付等缺少规范和约束;会计要素中的各项指标不能严格按要求去执行和操作,造成企业财务运作与资金使用的无序性和违规性。第三,财务制度和财务监督的缺失必然带来企业财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运行的实际状况;不能正确、完整的反映企业财产、资金、盈利和负债的真实情况。第四,有些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个人消费与企业经营性开支混为一体,企业流动资金成为个人消费和挥霍的来源;企业经营中大量采用现金交易,为拖欠工资、欠债不还、甚至行贿、逃税等违法活动提供便利。

因此,从总体上看,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奉公守法,服从国家法律、法规的,但仍有少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尽管是少数现象,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造成的危害却是很大的。所以,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和监督已成为规范和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财务审计与监督的地位、作用、途径及方法

1、能够逐步地、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有效的财务监督与控制来促进企业管理步入良性轨道。首先,健全和强化企业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动和使用等,促进企业财务运作和资金使用的正常有序;其次,促进财务信息完整、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盈利的真实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详实、正确和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资料。

2、能够逐步地、有效地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企业资金的投入、投向,全面掌握企业资金流动、流向,确保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促进资金投放和使用的最佳效果,促进财务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

3、财务审计与控制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能有效地规范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家庭(家族)成员在企业的财务行为。第二,能有效地跟踪企业资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动向和作用,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第三,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违反财务、财经制度行为的发生,有效扼制违法行为的产生。

4、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与监督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完善企业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第二,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务规定,遵守财务制度,对企业资金的流向、流动、回笼、周转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监督并加快资金回笼,以防资金的流失而造成损失;第三,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要时刻牢记财务信誉是企业信誉的首要要素,是企业的创业之本、立身之本,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创造经济效益的根基所在,因此要时刻注意维护企业信誉和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5、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审计与监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委托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指导和审计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企业财务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这样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保护了企业的利益。(2)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较大的投入、投资项目等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跟踪指导和审计,确保企业资金运行中的正确、正当、正常和安全。(3)地方政府要关心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本地民营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有关职能部门要牵头成立中小民营企业协会,并且吸收西方国家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会)的经验,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协调企业间的矛盾和整合企业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4)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和检查,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困难,改变税费有人收、管理费有人要、困难无人问、资金无处借的被动状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困难的路径探析

资金困难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制约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瓶颈”。社会经济发展中,再好的项目、再好的订单、再丰厚的利润,没有资金去运作,也是空话一句;再好的经营者、决策者,再优秀的创业者、管理者,没有资金,企业生产、经营也是纸上谈兵。因此,资金已成为影响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障碍。而如何有效地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笔者认为,政府的扶持和协调是关键。

1、政府协调:各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要根据当地民营经济的特点,借鉴和学习英、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组织成立中小民营企业协会(联合会),组织协调资金,为协会成员企业提供担保,通过协会对企业进行信用评定,为银行贷款的平安度提供参考。

2、政府扶持:国家和地方财政可拿出一定的资金,通过财政扶持和政策倾斜的方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借贷的困难。这类资金可以采用长期借贷、贴息借贷、扶持借贷等多种形式,同时由执行部门或机构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审计、检查、跟踪服务等,这样既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困难,又促进了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同时可收益,企业、国家、政府获得“三赢”。

3、银行贷款:银行等金融部门要改变传统的观点和贷款方式,要从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增加企业借贷的额度和简化手续。可以请企业协会担保,而将风险和管理转向行业协会内部,通过行业自律和信用机制来约束企业。

4、成立民间银行:国家、政府、管理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可以联合组建民间商业银行。由民间出资,专门面向中小民营企业,尤如中小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解决企业资金急需和投资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何俊德,杨诚、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11-113、

[2] 刘义荣、中小民营经济的环境变迁与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07(4):91-93、

[3] 曹沛霖、政府与市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 吴江市经委、经营者素质成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风险因素[z]、2007-09-26、

财务审计监督篇5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山东莒县;招贤镇

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稳定与发展。随着村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要求了解村务状况,要求增加财务收支的透明度,这就要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力度[1]。自2008年起,莒县招贤镇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管理新举措,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农村财务审计,使全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1加强票据管理

农村收款收据是确定农村经济收入行为发生的原始凭证,是财务收入的法定凭证,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始凭证。因此,乡镇经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对收款收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票据的领用登记和使用销号制度,杜绝村集体滥用收据的现象。目前,全镇81个村全部使用县经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编号票据,镇经管站并对票据实行了月初领用,月末销号制度。

2压缩开支,规范财务收支,实行村级重大事项集中会审会签制度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支出缺口较大,按照“合理、必需、从紧”的要求,多渠道、多途径地压缩支出。一是一律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精减村组干部,压缩村干部职数。村民小组干部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规定2 000人以上的村干部不能超过7人,1 000~2 000人的村干部不能超过5人,1 000人以下的村干部不能超过3人。同时,还规定每村享受定额补贴的干部为3人,即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文书,其他“两委”成员实行误工补贴,村干部年报酬控制在5 000元以下;三是杜绝“三无”原始支出凭证,实行“三支笔”签字制度。每张支出凭证上都要有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理财小组组长的签字,并要明确开支用途,经办人签字及村理财组章,否则,镇经管站一律不予审计入帐;四是完善重大事项开支审批手续。村集体正常生产性开支3 000元以上及300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要先通过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经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同意,镇政府盖章后方可予以实施。做到事前审报、事后审计、先审后支,坚决杜绝先支后审;五是取消村支部书记话费入帐,变话费入帐为定额补助、超支不补、节约归己。镇政府在《村级规范化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500人以下的村每月补助电话费50元(不含月租费,下同),500~1 000人的村每月补助电话费80元,1 000人以上的村每月补助电话费10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支出19、5万元。六是对村级报刊订阅实行统一管理,不得突破限额,由财政所统一组织收款订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订阅任何报刊;七是科学制定退职干部的经济补助政策。镇党委政府规定,农村干部的退休补助,按在职干部基本工资的比例进行折算[2]。

3规范村级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实施会计委托制,实行会计电算化

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账簿、统一记账、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杜绝了村级账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账目达到月清月结。主要体现在4个转变:一是账目由“浑”变“清”。过去,许多村存在钱账不清、不符等现象。往往是管现金的出纳员常年手里没有现金,只管一些账目和条据,而不管现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手里却常年拿着现金,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不先经过审批就随便花钱,花了钱以后再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审批,造成了一笔笔事后账、糊涂账。实行财务规范化后,规范了账、表、册、据,使村里多年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二是财务公开由“暗”变“明”。以前,各村普遍存在收入入账不及时,票据跨年度入账,现金管理混乱,收入往往暗箱操作,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等现象。实行财务规范化后,村会计能按时记账,并及时将公布榜张贴到村进行公开,增强了透明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三是会计档案由“混乱”到“完整”。村会计档案统一存放在经管站,有利于档案的连续性。四是财务管理制度从“无”变“有”。过去,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实行财务规范化后,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通知》,这使会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进一步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严把了账前审计关,保障了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3]。

4抓好村务公开,促进财务规范化

以农村财务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4]。近年来,全镇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坚持农村财务定期清理,坚持理财人员民主推荐产生,坚持对重点村进行重点审计与民主理财相结合的做法。在公开工作中,重点强化3个统一:一是统一公开时间、形式和程序。镇党委政府规定,每月10号为全镇村务公开日。要求各村在公开前都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老干部会议,征求意见,讨论公开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公开准备。为防止个别村在村务公开上弄虚作假,明确规定各村将本月公开的详细内容,报镇经管站审批把关,对内容不具体、不真实的一律不予批准,直至符合要求后才公开。对不符合要求而公开的村,镇党委政府以《简报》的形式进行通报,并纳入村年终目标岗位考核。二是统一公开内容。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的村务公开栏进行了统一的喷制,达到了标准统一,对各村当月发生的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进行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种粮直补的发放、一事一议资金的收缴、机动地的发包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干部报酬等;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三是统一建立“群众提问栏,干部回音栏”。镇党委、政府规定在公开栏的右下方建立村务公开问答公开栏,群众有疑问在公开栏上提,干部作答复在公开栏上答,内容分为“提问栏”和”回音栏”,提问和答复一一对应在公开栏上。群众对村务工作产生异议、疑问时,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两委”提问,村“两委”必须及时在“回音栏”上作出解释或答复。这样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干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财务审计监督篇6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高校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较之前来说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当前阶段中,我国高校内部财物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具有针对意义的措施与对策,以期能为日后的高校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

高校财务;财务审计;审计监督;有效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众多高校财务在审计监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校园发展。所以说,当前高校应当致力于如何才能更加全面的实现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改进,对高校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财务审计监管工作,以此为校园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忽略对高校审计工作的管理随着近些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社会上的多个方面都已经加入到改革的内容中。[1]高校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与内容,得到了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关注,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在近几年中颁布了与高校财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起到保障审计管理的作用。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仍然不能清楚的意识到财务审计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没有将财务审计工作纳入重视的范围之内。

(二)高校资金结构较为多样高校普遍参与经济活动,这是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学校财务审计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高校逐渐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来往与联系,并在资金方面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2]在这之中主要包含基础建设、教育建设等方面内容,不单单有政府给予支持,还有来自社会的支持。举例来说,学校可以通过校办工商业、运输业完成对资金的筹集,这样的结果就是,高校资金结构变得多样化,而高校在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方面需要完善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高校管理的多元化近几年来高校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提高办事的效率,加之在校内活动举办的方面来说,考虑到学校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加上学习基础也不甚相同,因此学校增加了活动的举办频率。[3]学校好比一个小社会,在新形势的发展下,有很多后勤部门也正在渐渐走向市场化、高校财务工作方面不单单包含简单基本的会计内容,还包含了其他领域的会计工作内容。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财务审计监管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的措施

(一)建立三方审计主体为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对高校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务必要进行更新与创新,不单单要设置一个监审处,还要配备出相应的审计人员,加强对各种监督控制机制,之所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在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所以说,一定要建立起三方审计主体,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审计工作方面的职责,才能有效的实现其强制与权威作用。

(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高校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审计监督工作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是高校需要认识到的内容。在对财务审计监督过程中,要积极建构起对审计监督的激励与约束,在内部建立起审计监督的专用资金,完成专款专用。随着当前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加,就需要在审计监督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不但要加强信息采集,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督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建立起这些工作内容,应当对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

(三)加强审计监督的执行力高校要对教育部与财务部下发的关于财务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内容,要通过以上方式加强对学校财务的管理。审计部门每一年都要对学校的预算情况进行决算和审计,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强联网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在线完成对财务活动的监管。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协调与宏观管理作用。另外,在以校长为首的经济责任制度之下,建立多层的经济责任制体系,对学校会计师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

(四)完善监督实施机制考虑到当前高校审计监督的机制不能很好的与审计监督的需要,务必要对审计监督的实施机制进行重新构建。在重新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审计监督规范的制定,将相关部门的职责内容进行确定与核实,加强其自身的工作动力。其次,要鼓励参与审计监督中各个审计主体之间的制约与约束作用,从而将整体功能的有效作用。再次,要对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思路进行理清与明确,对审计监督方式来实现转变,从而有效的实现对审计监督的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校园经济的健康管理与发展。

(五)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的力度根据对我国当前高校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其自身的发展空间还是较大的,只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并结合适当的培养机制,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治理,那么校内的审计监管工作在效率上能够得以提高。工作人员是影响审计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以此来为审计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实现校园财务的健康发展。纵观我国高校发展的整体形势,不难发现的是在当前财务工作管理方面存在着较之前来说越来越多的内容,而其工作内容范围也在不断的向外扩展。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参与经济活动的次数逐渐增多,也收到了较高的经济利益,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面临很多的压力,为了能够做到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务必要将校园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武阳、加强高校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J]、经营与管理,2008(05)、

财务审计监督篇7

一、加强工会财务管理,依法依规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一)坚持依法理财。各级工会要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理念,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工会会计制度》和《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要求,健全完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开展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内部控制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覆盖。要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二)依法收缴经费。各级工会要依法收缴工会经费。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委托税务部门代收工会经费工作力度,逐步实现企业工会经费全部委托税务部门代收;要密切与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由财政部门统一划拨工作,使财政统发工资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依法足额列入部门预算,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到同级工会组织,确保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会经费及时、足额收缴。要加大对暂不具备委托税务代收或财政划拨条件的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收缴力度,确保工会经费收缴单位全覆盖。省级工会要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大对基层工会经费支持力度的要求,合理确定省级以下(含省级,下同)各级工会经费分成比例。省级以下工会必须按照经费分成比例,及时足额上解工会经费,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三)严格预算管理。各级工会要将本级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要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必要的追加预算,必须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报工会委员会(常委会)或主席办公会议同意后,在预算内调整或动用预算预备费。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工会要按照《工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完善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扩大工会经费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对工会资金使用进行追踪问效,违规追责。各级工会所属企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支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各级工会要加强工会经费收支决算管理。全国总工会建立工会经费财务决算报告制度,全总财务部负责全国工会系统工会经费收支决算的汇总、分析。各省级工会要完整、准确汇总本地区或本产业、本系统工会经费收支决算,报全国总工会财务部审批。基层工会要按照工会经费财务决算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编报本单位年度收支决算,报上级工会审批。

(四)严控经费开支。各级工会要抓好《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贯彻落实,把工会经费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让职工群众和全体会员满意;要严格控制工会经费开支,不准将工会经费用于服务职工群众和开展工会活动以外的开支。不准用工会经费购买购物卡、代金券等,搞请客送礼等活动;不准违反工会经费使用规定,滥发津贴、补贴、奖金;不准用工会经费支付高消费性的娱乐健身活动;不准单位行政利用工会账户,违规设立小金库不准将工会账户并入单位行政账户,使工会经费开支失去控制;不准截留、挪用工会经费;不准用工会经费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或为非法集资活动提供经济担保;不准用工会经费报销与工会活动无关的费用。各级工会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励等项费用的开支应在主管工会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发放,不得擅自提高标准、重复和超范围发放。

(五)坚持勤俭办会。各级工会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要求,不贪大求全,不铺张浪费,勤俭办会。要压缩工会机关行政经费,严控三公经费。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开支相应的费用,严格执行会议、出差、公务接待等相关规定,严禁以会议、培训、委托课题为名虚列支出,转移、隐匿资金或向下级工会摊派、转嫁支出。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的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禁用工会经费超标准改建办公用房,严禁豪华装修。

(六)做好核算工作。县级以上工会应当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县级以下工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尚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可实行由县级工会财务上代下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尚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基层工会,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机构记账或者聘请兼职会计。各级工会要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要确保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各级工会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收支情况、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七)加强经费监管。各级工会要对工会经费实行全面监管,决不允许任何转移、截留、挪用、改变资金用途等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对各级财政用于困难职工帮扶的资金、劳模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各级工会的经费收支情况,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二、加强工会资产监管,确保工会资产安全完整

(一)明确工会资产监管职责。按照统一所有、分级监管、单位使用的原则,加强各级工会资产监管机构建设,明确工会资产监管责任部门和监管职责,实现工会资产出资人到位。工会资产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工会行政资产和企事业资产(包括工会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其所属的二级单位)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实现监管范围全覆盖;对工会资产配置、产权登记、资产使用、资产收益、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对工会企事业发展改革工作进行指导。

(二)改进工会资产监管机制。合理划分工会资产审批管理权限,建立分级审批机制。全国总工会负责对省级工会本级行政资产和企事业资产的产权变动、重大资产使用事项进行审批(备案),省级总工会受全国总工会委托负责对所属工会组织的工会资产产权变动和重大事项进行审批。具体审批权限按照全国总工会有关制度确定。建立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机制。下一级工会每年应定期向上一级工会报告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情况,上一级工会每年应对下一级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评价,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科学有效配置资产。各级工会和工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行政事业资产。工会企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符合工会企事业发展方向,与资产服务职工功能、单位职能相匹配。各级工会要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审批规定,规范建设管理行为,控制项目建设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要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制度。

(四)规范资产使用管理。工会资产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方式。工会行政资产的出租、出借要严格遵照国家和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执行。工会企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行为要严格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各级工会主办的工人文化宫、工会院校、工人疗休养院、职工学校等单位不得整体出租。确需部分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管理权限履行报批程序,出租事项原则上实行公开竞价招租,确保过程公正透明。出租、出借收入和对外投资收益,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工会资产有偿占用制度,工会企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向本级工会上缴收益,工会事业单位应缴纳经营性资产资产占用费。

(五)严格资产处置管理。工会资产处置主要包括调拨划转、出让、转让、置换、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方式。各级工会要按照全总制度要求加强资产处置事项管理,对资产评估、处置协议、产权归属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并按照规定程序和管理权限履行报批程序,防止资产流失。因城市规划需要拆除工会房屋的,应当采取还建或异地置换的方式进行,先建设后拆除,且建设资金必须有保证,新址占地面积及土地评估价格不得低于原有占地面积及土地评估价格。

(六)加强资产基础管理。各级工会要定期对本级工会资产开展全面清查,做好工会资产的占有、变更、注销登记工作,加大工会资产产权登记力度,进一步明晰产权。建立全国工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国工会资产的存量、分布、运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进行动态管理。强化工会资产统计分析,为工会资产管理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七)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及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管好用好工会资产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以会议形式集体决策,形成会议纪要,并按程序报批。工会企事业改组改制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未履行科学论证和集体决策程序的基本建设、合资合作、资产处置等项目不得审批。依法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风险防控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对违反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工会资产损失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并予以公开通报。

三、加强审查审计监督,保障工会经费和资产安全完整效益

(一)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审计。各级工会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查,加强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审计,促进建立经费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杜绝改变预算资金用途、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的现象,切实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强化经审组织的预防、揭露和抵御的基础防线和免疫系统功能。

(二)突出审计重点。各级工会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大额资金、重大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要毫不放松地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集中采购等方面的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审计,将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核对银行存款对账单作为必要的审计程序,防止贪污挪用工会经费。加强对票据的审计,防止利用假发票套取现金和设置 小金库。加强对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劳模三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加强对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工程的竣工结算、决算审计,各级工会及其企事业单位要将规定金额起点以上的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工程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及时将工程竣工结算、决算等资料送交经审会(经审办)审计,依据审计结果支付工程款;对投资金额大的建设项目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造价、财务管理等过程的审计和评价,最大限度地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和效益。加强对工会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强化对资产管理运营绩效的监督,促进工会资产安全、完整和效益。深化工会领导干部和工会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提高审查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各级工会要依法依规、运用科学方法开展审查审计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坚决纠正和处理发现的问题。要自觉接受经审监督、积极支持经审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工会经费和财政资金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查审计、配合审查审计。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规定及时提供审查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管理等资料。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打击报复审计人员,要依纪依法查处。要加快推进经审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财务经审信息共享平台,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探索远程审计、实时审计。工会经审组织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分析,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审查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会经审组织为充分履行审查审计职责,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购买审计服务、聘请特邀审计员参与审计工作,各级工会应当在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

财务审计监督篇8

【关键词】 财政监督 税务监督 审计监督 综合运用 协调发展

一、财政、税务和审计监督的基本内容介绍

所谓财政监督,就是国家财政机关根据财政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执行财政法规和政策的情况进行监察和督导,在资金筹集、供应和使用的管理活动中对其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等事项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所谓税务监督,则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根据税收法令、政策和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的整个纳税全过程以及影响纳税的其他因素所实行的专门性的经济监察和督导。

所谓审计监督,是指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和社会上各类审计机构及审计组织根据国家审计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和公证的监督活动。

二、财政、税务和审计监督三者协调与结合的必要性

1、三种监督模式的协调与结合是由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所决定的

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还处于体制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首先由于分配方式还不完善,国家财政分配的规模相对减小,财政预算内部监管的作用越来越小,需要其他监督予以配合。其次,乱收费现象不断增加,很大一部分财政性资金游离于国家预算以外,脱离了国家政策的调控,严重浪费了财政资源。再次,纳税人偷税漏税行为大量发生,加之部分行政监管人员有的行为,使得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第四,企业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违法违纪行为,而部分管理机关的公务人员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由此可知,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使得单一的监管模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复杂的经济形势决定了需要将财政、税务和审计监督三者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共同服务于财政经济工作。

2、三种监督模式的协调与结合是当前经济体制下监督管理机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复杂的系统,经济监督的对象包罗万有,经济监督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这些调控监督手段如果各行其政,互不配合,那么单一的监督手段其效果是十分有限的,是不可能满足多变的市场经济要求。只有将各种监督手段予以协调,综合运用,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职能的应有效用,保证总体监督目标的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必须要深化监督机制,要将财政、税务、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协调与结合,强化监督的效果。

3、三种监督模式的协调与结合是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是经济运行活动中的重要主体,这些主体本身从职能或者规模上来说就是有差别的,如何协调好三种监督模式来维护不平等主体间的经济活动能够平等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三种监督模式的统一结合可以有效的保证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进而促进经济的规范化、法制化运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财政、税务和审计监督三者协调结合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监督程序的设置仍不合理。目前的监督程序比较侧重于定期检查的形式,一年一次的财政税收检查成为了固定的检查模式。固定的检查模式使得接受检查的主体能够直接根据检查的特点避重就轻的将自身问题合理化,而监督机关却不能及时发现其日常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根本达不到监督的目的。

问题二,监督目的不明确。三种监督模式各自为政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一旦结合起来监督的目的反倒不明确,经常会把监督的侧重方向指向检查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以揭露违法行为为主要监督目标,而忽视了利用监督来避免经济活动中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三种监督方式协调运用时如何把握监督的重点和前提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问题三,职能的界定不严密。协调结合后各个监督模式的独立性职能反而下降,甚至有湮没在总的监督规划内容之中的现象,在实践中出现了有些监督部门有名无实的情况。监督机构职能发挥经常受制于同级或者上级政府,难以摆脱政府实权部分带来的各种形式的干预,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面对风雨变幻的经济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监督对象,强调多种监督的协调配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目前还是很难达到彼此之间严密的联系和系统的合作。

四、如何做到财政、税务和审计监督的协调与结合

1、要以法律为依据来强化监督职能的运用。

法律是明确的,不容僭越的规范,法律为监督职能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经济类法律法规的内容,使得经济活动在具体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强化监督体系的完善。首先,无论是那种监督手段,监督的主体要提高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且把这种不容侵犯的权威性深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深入到监督对象的思想中,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监督主要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建设,重视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要抵挡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作为监督主体自身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再次,加大经济监督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为监督工作排除阻力。第四,根据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设法消除政府部门对于监督工作的非正常干扰,如遇到地方政府在财政、税务、审计监督活动中层层施压的情况,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向上一级监督主管部门报告情况,而对于政府的非正常干预监督工作的要查清事实并予以严惩。第五,各监督主体在明确自身监督职能的前提下通力合作,统一协调部署监督工作的展开,对于同一监督客体,财政、税务监督在前,审计监督在后,层层把关,保证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2、要以合理的监督手段来强化监督职能的发挥

将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协调结合并合理运用经常性与突击性检查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普遍性、综合性的监督检查工作,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解决日常经济工作中不易解决的难点,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监督手段不能过分依赖于定期的大检查而忽视日常监督工作,在保证一年一度的大检查可以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应当不断健全和加强日常的规范性监督,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排除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从具体的基础性的日常监督工作发挥各监督方式协调统一运用的强大功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税务、审计监督的协调也应该以更规范、更合理的形式存在,这是监督职能部门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3、要以科学的监督内容来强化监督工作的开展

从整体工作内容上讲,监督工作要在力求全面的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从具体的工作内容上讲,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形势、各部门之间职能的不同特点以及监督客体的不同属性,科学的制定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不断的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方向,协调好各监督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综合监督体系。

对于政府的监督工作,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政府资金分配上,要严格把关政府财政收支和财政决算的真实性,严密审查地方各级财政信用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动态。重视对政府投资活动的监督,在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过程以及竣工决算上审计工作要不遗余力的开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于企业的监督工作,特别是与民生大计相关的或者接受财政拨款较多的国有企业,工作的重点是要抓好审计监督,辅助以必要的税务监督。鉴于社会审计组织的灵活性更强,监督部门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来实行监督职能,财务、税务、审计机关则可以对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结果进行总体管理和监督,提高工作效能。

对于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如社会保障工作、科教文卫工作、扶贫工作等,要加强这些专项资金的监督。工作的重点应侧重于监督专项资金是否全额到位、配套资金是否足额、有无侵占挪用现象、有无损失浪费现象、有无乱收费问题等等,以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要求。

【结束语】

本文从内容、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具体对策四个方面简要论证了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工作协调与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遇到的困难也将越来越多,只要我们始终遵循着互相配合的工作理念,无论遇到怎样的难题都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淑娜、关于如何加强财政监管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J]、2011(10)

[2]刘明中、综合财政监管:财政监督的重大突破、财经界(学术版)[N]、2012(4)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数学引入案例(精选8篇)
  • 下一篇:妇科护士工作心得(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