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7 栏目:写作范文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1

关键词: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发展方向

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而不管其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

一、权责发生制局限性

1、与配比、稳健性原则的矛盾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但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使得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计提折旧等方面要采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方法,造成损益计算的随意性极大,使得损益信息严重失真。比如当前各国会计准则中普遍运用的成本于市价孰低法中,当市价低于历史成本时,常常确认持有资产的跌价损失,这种会计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但这样做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大部分国家会计准则都同意这种会计处理。

2、与相关性的矛盾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用途有关。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还应能够用来评价企业业绩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要成为企业外部和内部决策的依据。其中的现金流动信息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财价值。无论企业为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还是外部投资人、债权人作出决策都会重视现金流动状况,而不是单纯以传统的净利润指标来进行判断。而权责发生制恰恰是不考虑现金实际收付,因而不能提供现金流动的信息。

3、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矛盾

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在会计核算只处理与反映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如衍生金融工具以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对企业报酬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处理与反映,这显然是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又一个方面。

4、权责发生制收入确认造成企业提前纳税

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根据是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未来活动提供相关信息。但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费用的估计不足而使利润虚增,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和超常利润分配,使得后续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以取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税负过重。

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1、缺少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反映

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在发生时一次性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而没有进行资本化,没有在使用期限内分期计入有关支出和费用。加大了固定资产购入当期的支出,造成各个会计期间支出的不平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在账务处理中没有体现出来,会计报表只列示固定资产原值,没有列示固定资产净值,实际上是虚增了资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不能准确反映已经发生的债务

在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下,不能反映当期已发生但尚未以货币资金支付的债务。如:银行贷款所应付的利息,不在当期计提列支反映,而是在实际支付时列支;维修项目是付款时列入支出,没付款前,不管是否完工决算都不进行账务处理;在物资的采购过程中,有货到未付款,有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有的扣下质量保证金等形成的应付未付款项,只在收到付款单据时按付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物资。这种会计处理,造成了各个会计期间支出的不均衡。

3、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收付实现制只能反映实际支付的部分,不反映那些当期虽然已经发生,但尚未用货币资金支付的部分,导致隐性负债的存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及时反映隐性负债,容易导致决策考虑不周,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4、不利于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内容很简单,不能提供合理的、完整的成本数据,无法为制定决策、实施监管以及预算编制与审批提供依据,不利于教育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5、会计报告信息不够完整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做到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使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给决策带来风险性。

三、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作为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回作为营业收入确认的标志,以现金的实际支出作为费用发生的标志,现金收回与现金支出之间的差额,恰好反映了经营活动的结果,即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因此现金基础确认的损益与现金净流量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在现金流量信息日益重要的今天,有必要重新考虑收付实现制。

1、会计目标与现金流量信息

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在第1号概念公告②中明确地将会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并将目标定为“向现在与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现金流动基础所提供的现金流动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最为相关。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性和现金流动基础必须联系在一起。

2、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

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在商业信用日益普遍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今天其适用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被权责发生制所取代。然而,收付实现制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有很强的优势。因此,为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二者应结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目的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从而更有助于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①合理确定赊销对象。在具体发生赊销前,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就偿付能力作出评估,科学地确定赊销对象。可规定赊销企业的信誉等级和偿债能力指标达到一定的标准时,赊销企业应在收到贷款之前确认收入,否则只能在货款实际收到后再确认收入。

②运用有效的信用政策。确定适宜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测定赊销规模。扩大赊销能够实现较多的收入,但同时又会招致一定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收款费用、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等。因此,企业应权衡得失,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最为有利的赊销规模,以此来控制收款总体发生额。

③使用担保手段。对资信不明或不良的客户可以考虑要求其提供担保;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中,以担保人的担保、定金担保、抵押担保、财产留置担保等形式中作出合理选择。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2

1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可靠性。笔者认为,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能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可靠性能保证信息使用者获得可靠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3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

4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会计要素的划分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同质性、独立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只有根据同型内容和同质特征进行分类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核算;而各会计要素在其本质特征上又应该区别于其他会计要素,这样才有其独立设置的意义;同时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应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充分体现会计等式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5财务会计的会计毕业论文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3

【关键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一、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必要性

1、基础会计工作规范化是新高新财务制度的要求

2012年出台的《高等院校财务制度》对成本费用的核算相关事宜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对会计核算中的事业支出科目拆分成后勤保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研事业支出、教育事业支出以及离退休支出这五个会计科目,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更为细化,相关制度对于成本费用的考核也更为健全,成本费用的报销核对机制更为严格。只有将基础会计工作做的更加规范,才能够有效满足高校财务制度的要求。

2、基础会计工作规范化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会计基础工作的不断规范对于进一步梳理高校管理业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任何一项经济业务最基层的相关工作,因此,只有做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谈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才有意义。

3、基础会计工作规范化能够防范腐败问题的滋生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发,高校领导班子涉及的腐败问题较多,这与基础会计工作不够规范具有较大关联,通过强化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能够为违法乱纪行为建立起稳固的防火墙,减少腐败问题。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核算规范性有待提升

会计基础工具主要是财务会计核算的有关工作,包括与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有关的工作以及账务处理等有关工作。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工作而言,以陕西某高校为例,其会计凭证所附所始凭证实际张数与其在记账凭证上所记录的原始凭证张数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基础的会计工作出现问题使得其所反映的业务的真实性与公允性面临着较大挑战。与会计基础工作相关的不规范问题还表现在会计科目的使用未能与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保持一致,相关资产的核算不能够保证账实相符以及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使用不正确等。

2、会计监督不到位

监督职能是会计两大职能之一,如果仅进行核算而不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有用性便会大打折扣,因而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成本与费用支出的发生。当前,在我国的某些高校中会计监督职能并没有在实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与真实情形严重不符的报销支出时有发生:现金限额使用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科研或者教育经费的使用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予以执行、办公用品以及学术会议等支出项目在报销时不提供应有的明细清单、出租车费和长途汽车等差旅费发票连号等。这些现象如果在高校账务中得以反映,一方面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质量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为高校相关主体违法违纪现象的产生提供可能的空间。

3、高校财务人员配备较为不合理

我国高校中执行会计基础工作的财务人员对于高校的相关业务熟悉程度大都不高,相关从业人员甚至没有基础的从业资格证明,其执行后续工作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并未得到及时更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不断发展与改进,高校财务有关工作与之前相比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基础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没有随之得到应有的提升,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业务不能够根据既有的知识储备做出会计人员自己的职业判断,更多的是依据相关领导的示意来执行相关财务工作,使得其在财务工作中的独立性大大降低,会计相关信息的质量也随之降低。此外,会计基础工作的轮岗制度并没有得到执行,按照《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的要求,高校财会人员,尤其是处在关键岗位的财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岗位的轮换,以便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合规性,但是在实际的财会工作中,高校财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并没有得到执行。

4、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

无论对于高校还是企业而言,会计工作电子化信息化都是大势所趋,但是从我国高校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水平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总体处在较低的水平。当前,高校大多已建立财务核算系统,但是对于高校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及业务收费系统并没有及时建立,有的高校虽然已经着手建立相关系统,但是对于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做的还远远不够,这就可能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产生,不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导致信息系统重复建设的问题。以高校经费使用为例,信息系统的搭建能够对相关额度进行设置并对相关经费支出按照预算用途使用进行有力控制,但是当前仍有部分高校采用台账这一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控制,一方面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加大了出错的可能性。

三、会计基础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探析

1、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领导是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主管人员,多是科研或者科学出身,在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方面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精力,部分高校领导通常仅仅简单地认为财务会计部门就是记账部门,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与资源对管理水平进行提升。这种对财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认知的不足,使得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与提升较为缓慢,基本的财务技能水平在不断下降,对于出现的新的财务会计问题缺乏知识储备,无法进行有效的职业判断,财务会计工作受到部分领导过多的不利干预,影响了高校会计基础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2、基础会计工作在内部管理中被忽视

当前高等院校财务工作的重心更多地聚集在资金管理上,对于财务工作的其他方面,如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资产清查以及财务分析等较为忽视,基础财务会计工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并未被重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多是流于形式,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缺乏应有的权力与独立性,对于高校财务工作进行评价的相关工作也较为表面,为违法行为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以某高校为例,教学科研单位用自己的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起来比较随意。现在学校规定,只要超过800元,都要登记造册,丢失要赔偿。某实验室一次购入10个千元以上的计算机硬盘,学校检查时,发现丢失了两个,按照新规定必须赔偿。教师们不理解:我们自己经费买的,为什么学校还要检查?还要赔偿?

3、来自外部的监管力量较为薄弱

监管是财务会计工作合规与合法的重要保证,外部监管是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监管工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上级主管部门,当前上级主管部门对于高校的监管次数越来越少,高校的会计工作无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定期的监督与指导;其次是来自中介组织的监管,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当前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执行高等院校审核工作时,独立性较差,审计工作往往只是限于表层,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并未予以深入分析,监督效果较不理想。

4、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高等院校在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上表现的较为迟缓,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自身的性质与企业具有较大差别,适用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高校的适用性不强,高校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控制与相关管理职能无法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从外部购置较为合适的信息系统,影响了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对会计信息化的投入较为不足,高校推行财务信息化工作缺乏资金支持,既有的软件或者信息系统随着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已经不适应现有业务的要求,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才能实现相关功能,而且高校在财务人员培训层面投入略少,财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对于相关软件无法有效使用,也不能够利用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

四、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对策探讨

1、大力提升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

领导是否重视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只有领导充分重视,财会人员才能更好执行相关制度来获取真实、无误的原始凭证,并记录账簿,规范地填制报表。从源头上控制,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只有领导干部对会计基础工作充分重视,才能够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以及技能提升提供更多的资源,财会人员轮岗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进行明确。高校还应结合实际,积极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支撑,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合作,对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核查,对于问题及时发现、整改,促使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有制可依,并对制度及时完善,保证制度得到落实。以四川大学为例,为了规范财经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努力在学校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严格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高素质的财会管理队伍和诚信体系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还专门在2015年设立了四川大学“财务管理”科研项目。

3、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执行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监督部门、中介机构和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以及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进行监督,三种主体应相互配合,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方位覆盖,确保高校活动在法规的约束下运行。此外,还应建设内网进行动态监督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改变各部门信息孤岛的现象,提高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对信息输出管理进行规范,遵循相互制约和安全保密的原则,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

4、提升高校会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校会计业务日益复杂,很多基础工作通过电算化操作能大大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手工操作的错误。因而高校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对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或引进,通过实现先进的电算化管理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1水利行业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目前,水利行业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水管单位在旧体制下一直是无竞争的事业单位,一种受雇于人的状态,认为是替国家管理,单位的盈亏与自己无关,所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也缺乏主观能动性。以至有些单位存在人为定义会计的行为,或者没有按照实际发生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费用支出没有合理的章法可行,有些支出内容和单位性质不相符,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还有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有些财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为违法乱纪出谋划策,也体现出我们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行业财务管理和核算方式落后,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我们水利行业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它通过收支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加强水利行业会计基础工作可以保证水利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使违法乱纪没有可乘之机。

3加强水利行业会计基础工作的途径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5

关键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18-02

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还容易滋生各类腐败。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财务运行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下滑的趋势,已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财务运行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下滑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校会计业务更复杂,增加了高校会计工作的难度,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高校的会计业务比以往更加复杂。如各项收费及票据管理业务、非税收入上缴业务、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税收代扣代缴业务、新校区建设中贷款和债务化解等会计业务、校办产业的企业改制等会计业务、后勤社会化发展中的会计业务、独立学院发展中的会计业务、教育发展基金会各类捐赠等会计业务等等。这些在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增加了高校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2、高校会计人员队伍变化大,也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会计队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实行了领导干部聘任制度的改革,很多高校的财务负责人都进行了交流换岗,高校新任财务负责人有些缺乏会计工作经验,对会计基础工作业务不熟悉;因学校合并、人才引进家属安置等新加入的会计人员由于原单位会计工作环境各不相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还有一些新毕业工作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虽然很强,但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3、高校财务部门领导债务压力大,没有精力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我国,除少数省份对高校的债务进行了部分化解之外,大多数高校目前仍没有走出债务的困境,迫于债务压力,高校财务负责人往往将较多的精力用于筹集资金、运作银行贷款方面,无力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4、新的经费拨款模式,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工作监管弱化。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高校财政拨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原经教育主管部门向高校拨款模式(即财政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改由财政部门直接向高校拨款模式(财政高校)。财政拨款体制发生变化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较过去有所弱化。

高校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防范错弊,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有利于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也有利于更好地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廉洁理财、效益理财”的原则。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高校会计工作实际,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内容应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档案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按照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并根据需要合理配备会计人员。会计人员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用必须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按《会计法》的规定办理交接手续。会计人员按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继续教育培训。任用会计人员应实行回避制度。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2、各项经济业务应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1)填制原始凭证应做到要素齐全,字迹清晰、工整,金额数字填写符合规定的要求。一式几联的发票或收据,必须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注“作废”标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对预借的发票或收据须经分管领导审批,及时清理未入账的预借票据。

(2)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须要素齐全,填制符合规定,报销时手续完备;如丢失,应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凭证号、金额和内容等,对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经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3)预借款项必须按要求填写借款单,借款单的记账联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报销或收回借款时,应对借款单作相应处理。

(4)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要将批文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归档的,可凭复印件入账并注明原件存放地点。

(5)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复制;向外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在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件人员签名或盖章。

(6)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日期、凭证编号、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签名盖章等基本要素。收款和付款相关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7)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可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应当连续序时编号,附件齐全,金额与所附原始凭证金额相符。

(8)填制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应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错误,应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登记、红字冲销等方法更正,并注明所更正的凭单日期、凭单号及更正原因等详细内容。

(9)记账凭证应按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

(10)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及会计业务和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11)启用的账簿封面应注明单位和账簿名称,并具备目录等要素,账簿设置要素齐全、规范;定期序时顺序打印账簿。

(12)定期结账,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实行定期盘库制度;银行存款账与银行对账单及时核对,国库支付零余额账与财政国库及时核对,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处理未达账项,实行银行对账单、银行余额调节表财务负责人核签制度。

(13)定期对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账款等进行核对,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14)按照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要求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按规定附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15)会计报表应按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

(16)会计报表之间、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的数字应相互衔接。

(17)财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并经单位法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盖章。

(18)按照规定的期限对外报送财务报告,发现财务报告有错误应当及时办理更正手续,并通知接受财务报告的单位更正,错误较多的应当重新编报。

3、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会计监督。

(1)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账外设账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4)对违反国家统一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不予办理;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应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5)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指使、强令编造、篡改财务报告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处理。

(6)各单位必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监督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并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等,不得拒绝、隐匿、谎报。按规定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的单位,必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如实提供全部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以及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1)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明确单位法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

(2)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按要求设置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并有具体的考核办法。

(3)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资金,明确计划管理、支付申请等职责与流程、电子密钥管理等要求。

(4)建立银行票据登记、领用、签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银行结算制度,银行预留印鉴由专人分开保管,对签发的支票进行核对、清查。

(5)建立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办理现金支付。现金保险柜按规定专人保管钥匙和密码。

(6)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本单位的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应有具体的规定。

(7)建立稽核制度,明确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和审核会计凭证、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并严格执行。

(8)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明确出纳、国库支付、财务系统维护、工资薪金等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限制条件。

(9)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经费支出管理制度,明确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以及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有控制经费开支的具体措施。

(10)建立预决算管理制度和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有预决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办法。

(11)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明确财务分析的内容、基本要求、组织程序和具体方法等。

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须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1)配备的会计软件应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2)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上机操作人员操作财务软件的工作内容和权限有明确规定。

(3)对系统操作密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定期更换,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能上机操作财务软件。操作人员离开办公室前,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做好对设备的日常保养,保持设备整洁,做好财务软件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非法修改软件和数据,磁性介质存储的数据应异地保存双备份。有条件的单位应实行双机备份。

(5)对重要事项进行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

(6)对计算机和软件故障有防范和补救措施,确保会计数据完整,对计算机病毒有防治措施。

(7)会计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

6、会计档案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调阅和销毁等符合规定要求。

(1)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有硬件、软件、数据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规定定期整理、立卷、归档。

(3)确定专人或者兼职人员保管会计档案;设专职档案管理的单位,财会部门应在保管期满后及时将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保管。存储在硬盘、磁盘和光盘等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作为会计档案进行归档,并指定专人负责,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4)做好电子档案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的电子档案保存双份,存放在不同地点,对磁性介质保存的电子档案,要做到定期检查和复制。

(5)整套会计电子文档资料和财务软件程序等档案,保管期截止于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后五年。

(6)会计档案调阅,应设立登记簿,并有调阅手续和记录。调阅财务系统数据应办理相关手续,严禁未经授权将财务数据拷贝出系统。

(7)会计档案移交要有移交清册,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会计档案的销毁,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并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三、如何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需要各高校积极参与、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更需要主管部门的认真监督和严格考核。

1、主管部门制订考核标准,加强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考核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做实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制订详细的考核标准,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定期复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进行表彰,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通报并限期改正。

2、高校必须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各高校分管领导、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等财经法规,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各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也是社会管理行为;认识到因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问题不仅影响本单位的教育事业发展,严重的还会侵害国家利益,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导致经济决策信息紊乱。各高校要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标准认真进行自查,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必须积极整改,力争尽早通过主管部门的考核,并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娄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16)

2、朱爱华、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探析[J]、会计之友,2008(20)

3、余贵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J]、审计与理财,2006(9)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6

“新公共管理”要求在政府内部引入竞争,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政府绩效。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越来越凸显其缺陷和不适应性,而权责发生制会计提供了综合、全面和前瞻性的政府财务状况、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拓展了政府的受托责任,改善了政府的财务管理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本文针对政府业务活动的类型和性质,分析了四种可选择会计基础的优缺点以及实施权责发生制所需要的条件,提出了我国的政府会计应综合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以及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路径和方案。

一、政府业务活动类型和政府财务报告目标

政府环境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政府同时涉及、商业活动和信托活动。缺乏盈利动机,主要是依靠税收、政府间收入等非交换性收入获取所需财务资源。属于非交换易活动,缺乏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因此用财务指标来衡量的成功与否通常是比较困难的。普通政府(提供)资源分配的主要机制就是资源提供者或其代表对财务资源的使用设置各种限定条件-某项资源只能为某一特定的目的或项目服务,这些限定条件通常由法律、法规、预算程序和预算文件来确定。预算对特定目的的资金既有授权也有限制,所以政府单位必须从预算授权和预算限制两个方面证明其受托责任。传统预算只注重控制-确保公共资源切实按照有关要求和限制用于相应目的,以及确保不超支和评估财政政策对经济的短期影响。

政府的商业活动属于交换易活动,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支付的款项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交换易的本质属性使得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尤为关注商业活动的成本(或财务资源的流出,或两者兼而有之)、从服务中获得的收入以及两者的差额。这决定了商业活动计量的重点是各种产品或服务收入与费用间的配比,以决定利润(差额)。利润或差额特别重要,因为它可能影响未来对用户收取的费用。财务成本信息、财务资源流动信息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时便于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补贴或补助的财务意义。此外,政府经常以受托人或人身份为公民个人、民间组织、其他政府单位以及其他基金而持有大量财务资源(或资产)。信托活动计量重点是净资产及净资产的变动,以表明政府在特定期间对信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信托活动的会计核算可根据计量目的归类为核算方法和商业活动核算方法。

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应该能帮助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和进行经济、社会和政府决策,且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认为,虽然和商业活动的财务报告目标没有显著差异,但对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应用程度和侧重点不一样。的计量和报告重点是本期财务资源的来源、使用和余额;商业活动的计量和报告重点集中于运营收入、净资产的变动(或成本补偿)、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决定;而信托活动计量和报告的重点是净资产和净资产的变动。也就是说,商业活动更关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成本等信息,通常不太关注预算比较信息或有关资金流入信息。和商业活动性质和环境的不同,计量和报告的重点也不一样,需要运用的会计基础可能也不一样。

二、政府会计可选择的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指的是收入、支出、费用、基金间转账、以及相关资产和负债何时在账户中加以确认,以及何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报告的问题。会计基础只关系到特定的计量时点选择问题,而不涉及计量属性问题。事实上,在会计上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从收付实现制一极端到权责发生制另一极端的连续会计基础区间,中间存在着许多连续变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IFACPSC)第2号研究公告《中央政府财务报表的要素》对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权责发生制四种会计基础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收付实现制基础只有在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时才能确认相应的交易或事项。权责发生制基础在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期间确认这些交易或事项的财务影响,而不考虑现金是否已经收到或者是否已经付出。权责发生制基础报告的是主体的经济资源或服务潜力(资产)和责任(负债)及其变化,要求所有为取得资本性资产而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并在服务潜力消耗时计提折旧。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究竟处于连续会计基础区间的何处,这取决于修正的性质和程度。对收付实现制基础修正的内容,通常是将会计期末后一定期间内能够收到的应收账款也作为收入确认,将会计期末后一定期间内需要支付的应付账款也作为支出确认。对权责发生制基础修正的内容,通常是不确认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而也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进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要素也改成“支出”要素。值得注意的是,在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权责发生制四种会计基础中,相邻两者之间通常没有清晰的界线。

三、会计基础与可达到的财务报告目标

各种会计基础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应的财务报告目标。但是,没有哪一种会计基础可以达到所有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会计基础是最合适的。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最合适的会计基础取决于主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报告的类型和目的,同时,也取决于开发和维持必要的财务信息制度的成本和效益。

收付实现制基础计量重点是现金资源及其流动,可以反映现金资源的来源、分配和使用,但不报告非现金资产的存量、负债、提供服务成本的信息。收付实现制基础只有在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时才确认交易或事项,而收款和付款时间可以从本期推迟到下期,或导致年终突击花钱或操纵成本,所以收付实现制基础可能会受到操纵。修正的收付实现制计量重点是当期财务资源及其变动,仍不确认和报告长期负债和责任、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但其受操纵的余地较小。此外,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责任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广泛和综合,难以揭示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的全貌,不利于正确地对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和管理,不利于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预算管理活动的落实。然而,收付实现制基础在证实是否遵守支出授权以及是否遵守其他法律和合同的要求时,是一种有效的会计基础,现金需求可以得到准确的反映。收付实现制对于确保政府按规范行政程序运作,防止腐败和浪费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合适的。

权责发生制基础计量经济资源的流动,并向使用者提供如下有关信息:主体控制的资源、主体提供服务的成本、其他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以及主体是否经济而有效地运行等有用的信息。在以资产管理、成本效率和成本补偿作为标准来评价主体业绩时,权责发生制基础是一种合适的会计基础。但如果确定其他业绩标准更加重要,那么,权责发生制基础可能就不是最合适的会计基础。例如,如果重点是遵守法定预算,那么现金流动的信息就更加重要,特别是如果预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那么情况就更是如此。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计量重点放在总财务资源上,确认了政府所有的负债和承诺,可以提供财务资源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的信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于以收入满足支出的程度来计量财务成果,是一种合适的会计基础,因为它直接与未来的收入需求相关,与政府筹措活动资金以及偿付负债和承诺的能力相关。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于制定计划来说也是一种合适的会计基础,因为它将重点放在现金需求和筹资需求上,例如将购入的使用寿命超过当年的实物资产,在购入时记入费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主要缺点,是它不能提供计量业绩时需要的成本信息,因为它不确认长期资产,也不将长期资产的成本分配于使用这些资产的期间。

总之,沿着会计基础区间从收付实现制基础向权责发生制基础移动,可以达到更多的财务报告目标。然而,随着偏离收付实现制基础程度的增加,估计和判断将增多,开发和维护相应会计基础的成本也将增加。因此,政府会计在决定采用何种会计基础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四、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条件

对权责发生制优缺点,国内外已经有众多文献。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形成了共识:政府会计的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实施权责发生制需要一定条件。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复杂性只能通过加强技术评估和培训解决,培训策略的制定和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实施权责发生制的基石项目。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职员是不可能取得采用权责发生制和相关制度改革的成功。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改革的整体意识和期望收益进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让所有改革参与者了解向应计制转换的所有益处,增进其决策能力和会计水平,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和估计、判断能力,以便向权责发生制转变能够取得成功。此外,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权责发生制的实施,除了需要完善具体技术外,还需要实施文化或“思想”的变革。在交流和培训策略中,技术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变革是同等重要的。概而言之,采用权责发生制政府是系统工程,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准备,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应循序渐进。

五、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和政府预算的会计基础的设想

根据我国的会计规范,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会计基础明确是收付实现制,但事实上,很多地方对收付实现制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修正。例如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鉴于收付实现制对“新公共管理”提高绩效的不适应性以及权责发生制的优点,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以推进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应用,并注意以下问题。

1、综合运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从前文对政府活动类型及其性质、各种会计基础可达到的财务报告目标及各自的优缺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传统的政府预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政府的商业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合适的。(2)对于,权责发生制能完全满足其报告目标,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也基本上能满足其报告目标。鉴于在性质上属于非交换易,很难在收入与费用之间建立配比关系,准确计量政府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存在诸多困难,可靠估计除财产税外的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取得的收入也困难重重,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并考虑到会计信息须能“反映意欲反映的”,且“不偏不倚”的可靠性要求,可以考虑先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时,把更多的实质债务或所谓隐性债务反映到财务状况表上,同时将更多的非财务性资源确认为资产,慢慢往权责发生制转移,等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在政府会计改革时,首要任务是明确政府职能,并按基础交换的性质,将政府所从事的活动划分为政务型活动、商业型活动和信托活动。对于商业型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于政务型活动,中期目标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长期目标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鉴于预算和预算会计的重要性及其在确保公共资源安全完整中的作用,预算基础仍采用收付实现制。

2、政府会计改革的近期目标和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方案。从2004年6月李金华审计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上所作的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腐败盛行、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普遍低下。因此,我国的政府会计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反腐倡廉,确保公共资源的安全完整,即合规性目标,且是燃眉之急;二是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拓展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在这种紧迫的氛围下,笔者建议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分别采用一项短期计划和一项长期计划。在当前的形式下,强化合规性目标,仍是政府会计关注的重点。收付实现制预算能够较好地适应合规性要求,尤其是支出控制(确保支出总量不突破预算和法律规定)方面。因此,短期计划是整合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会计科目,也就是将它们纳入统一的政府会计框架体系,并编制政府层面以及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此外,预算基础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拓展为承诺制,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和政府资本支出的控制,同时将预算会计控制范围延伸到支出机构的拨款、承诺、核实和付款等预算全过程,强化预算的法制性,并提供预算报告。同时,目前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通过设置附加信息的方法对外提供在应计制基础或修正的应计制基础下的必要的政府财务信息,如政府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基础设施资产、遗产资产等信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提供信息的不足。

长期计划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制定基于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及具体的会计准则体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政府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已是大势所趋和历史的必然。由于政府所处环境及业务活动的特殊性,政府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需要制定以上所提的大量特殊的会计准则,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财务概念框架来进行引导,以便达成首尾一贯的准则体系。在制定具体的政府会计准则时,凡是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已经有规定的或已被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原则及核算方法,如果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不相矛盾,而且我国现行实务中已经存在该类业务的,则尽可能借鉴吸收,尽量少走弯路。凡是我国实务有的业务、特有的政策规定,则应立足国情,有针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规范。新制度出台后,为隐妥起见,应先在地方政府和部门进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开,以降低改革风险。

鉴于改革的复杂性,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应是循序渐进式的转变-先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等条件成熟后,再实施更全面的权责发生制;先政府财务报告后政府预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需要预测一整套财务报表,包括计划的财务状况表、业务活动情况表和现金流量表,因此只有权责发生制会计上的政府财务报告能够为预算提供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后,才能考虑在政府预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因此,目前重点是放在政府财务报告如何采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会计要求对满足资产和负债定义并符合资产和负债确认标准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但是,这并不排除主体可以逐步确认资产和负债实现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对于资产来说,可以首先确认短期资产,诸如存货和对债权人的资产;接着确认房地产、厂场和设备(除一些特殊项目外),再确认国防资产、基础设施、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等特殊实物资产,最后确认非交换性的应收账款(例如应收税收)和无形资产,因为这两项资产确认首先要解决计量问题。对于负债来说,可以首先确认短期负债,因为主体通常合理准确地记录已有的借款,再确认养老金负债、环境负债、社会保险支出、国债收支和政府担保支出等长期负债。对于政府收入和费用来说,费用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基本上可一步到位;而收入的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也要分步实施-先确认交换易收入和财产税收入,再确认政府授权及自愿的非交换易的收入,最后确认其他非交换易收入。

3、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向权责发生制转变过程的成功。政府和政府实体实施权责发生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处理许多复杂的技术、制度和文化问题。领导重视和支持,职能部门的积极协作,是成功实施权责发生制的关键。因为会计基础转变涉及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因此必须争取得到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各级人大、审计部门和各派的支持,以便保证改革提案得到最初认可,以及中途遇到障碍能得以持续进行。因此,近阶段,我们应着手确定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标准,对政府的实物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和登记造册,加快财政管理体制立法、政府财政信息系统建设和软件开发等配套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足;措施

1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已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尤其是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更是取到了进展。所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要求,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要制定相关实施流程、办法,以规范单位日常经济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最终实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及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目的。

2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会计主体,会计基础工作已成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但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更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加强自身管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各个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完善。例如,对原始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填写、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加以规范,有助于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整体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科学地及时核算事业单位收支情况,通过会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可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从而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原始凭证审核、加强报表编制、强化费用支出审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并成为其重要手段。

(4)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防止经济舞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将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会计人员任命,加强会计岗位分工制约,落实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会计监督,防范经济舞弊行为,预防和控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财经纪律。

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法规缺少重视,不愿多花时间认真研究财经法律法规,错误地认为财务部门只要将本单位每笔经济业务记录在凭证中,同时可以应付审计、财政部门的查账即可,至于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及工作效率则极少过问,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也无法受到领导的认可,长期以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则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二是我国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出于发放职工福利、公款吃喝或追求个人利益等目的,指使本单位财务人员不惜在违反财经纪律及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及粉饰会计报表,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实,使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面临被个别员工侵害的风险。

3、2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国家财政部门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继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文件法规,并且也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应按照《政府采购法》、《项目资金结余结转办法》、《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及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等文件执行,但由于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法人缺少重视、财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或工作人员责任心等方面因素,导致事业单位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无法充分发挥相关制度对于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例如,个别事业单位对于超过限额标准的工程项目由本单位自行选择施工方,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招标采购,给个别工作人员贪污舞弊提供可能。再如,个别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库直接支付过程中,与供应方串通以虚假或虚增交易金额骗取财政资金。

3、3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混乱

我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规范,例如,会计人员需对单位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在复核无误的情况进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于取得的无单位名头、数字不清晰、经济内容不符合规定等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登记入账,并要求经办人更换。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漠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限制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以跨年发票入账、发票名头无法确认或举办会议无文件通知及参会人员签到簿等现象的发生,不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导致会计差错的发生,而且也给部分别有用心的工作人员贪污财政资金提供土壤。

4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若干措施

4、1树立会计基础工作规划化管理观念

一是事业单位法人应加强《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的学习,积极参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的违反财经纪律教育活动,以达到对事业单位领导的警示作用,同时,单位领导应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督促各业务处室及全体员工认真遵守本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财务流程及贯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证各处室给予财务部门必要的工作配合,使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建立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考核机制。对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门或员工给予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奖励,以鼓励其认真执行单位财务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电算化软件操作与安全维护、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应用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等相关内容。

4、2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财务工作特点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一是将单位财务核算流程张贴于单位显著位置,以便于单位全体员工可以遵照执行。同时,制度中应详细列明原始凭证取得与填写时注意事项、非税票据领用、作废、专项资金使用规则等内容,在规范单位财务核算的同时,降低单位因违反相关财经纪律而受到处罚的几率。二是会计档案方面。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定期对财务软件及防火墙进行升级、更新,对财务软件设置不同的登录权限,防止因个人冒用账号修改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三是根据单位经济活动定制或到财政部门领用原始凭证,并指定专人对凭证的保管、使用与销毁进行管理,保证单位以原始票据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4、3建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建议事业单位应在内部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内审制度,以提高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一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文件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对关键岗位设置控制点、不相容岗位分离及授权审批等方法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旨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因工作人员岗位设置混乱,给个别人员贪污舞弊、侵害财政资金提供土壤。二是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财务核算进行监督审计,并督促单位各业务处室及时按照审计报告进行整改,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于晶、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新经济,2015(05)、

[2]申瑞军、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2(09)、

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篇8

关键词:会计 基础工作 财务 会计法 规范化

前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然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当前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

一、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上级对会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基础工作,继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⑴近几年来,财务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导致着他们的具体操作技能不能完全跟上,这些新上任的财务人员,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达标的周期延长了;

⑵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部分地区的财务人员换岗频繁,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降低了;

⑶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业务量较大,涉及面较广,而财务管理部门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将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一些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他们是当前会计基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

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监督体系滞后,不断约束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的策略

1、 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

一些单位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然而却并没有真正将这些制度加强与落实,如《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里拟订的内容,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点核心,如果能真正明确与落实这些制度,可以让单位会计工作,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所以,应不断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减少工作中的漏洞,首先必须加强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一些城镇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可以建立一些监督检查与奖罚制度,以此来一步步减少会计基础工作的漏洞,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

2、 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

要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要熟悉里面的法规、法律和各种制度,作好准确报账、依法建账等工作,真正将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最好是定期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课堂,以便让各部门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

3、 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素质修养,与会计基础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财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最亲密的接触者,想要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财务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当前,提高财务的素质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⑴财会部门与各级领导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规则,有计划地分期分组培训在岗的财会人员,特别是对于税收、财会、金融这些刚出来的新政策,要加大组织力度,组织财会人员们参加这些新政策的培训,好让他们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⑵应培训财会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不仅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以此来让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爱岗敬业,将会计基础工作一步步地做到位。

4、 加强落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而财务人员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各个财务人员的素质也都不一样,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所以,各级单位应成立一个定期监督检查小组,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这些小组可以由上级部门组成,也可以由财务人员们组成,这样一来,还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互相检查,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

5、 将财务人员参与经营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

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太小,只局限在室内报帐,除了报帐还是报帐,以至于很多会计对于真正生产的流畅与经营的过程根本不知,因此,要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们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机会,并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才能使财务人员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由内而外地更加程序化、制度化。

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在单位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它不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它更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增加自身业务水平的体现。当前,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这需要所有会计人员共同努力,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做起,从而来一步步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粮食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 第20期、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物理知识集锦(精选8篇)
  • 下一篇:销售实习报告(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