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服务贸易统计(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8 栏目:写作范文

服务贸易统计篇1

摘要: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

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部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

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部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服务贸易统计篇2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根据WTO的统计,2006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进口额为27559亿美元和26484亿美元,分别为1996年世界服务出口额12706亿美元和进口额12666亿美元的2、17倍和2、09倍。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3、5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28、32亿美元,年均增长16%左右,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服务贸易出口由24、8亿美元增加到919、99美元,年均增长16、4%;服务贸易进口由18、7亿美元增加到1008、33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由1982年不足0、6%上升到2006年的3、55%;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由0、7%上升到3、32%,服务贸易进口比重由0、5%提高到3、79%。

相对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82年的10、45%下降到2006年的9、87%,低于全球18、07%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2006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分别为19、06%、28、21%,16、10%、17、82%。另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远低于货物贸易,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38%和8、02%,均高于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

中国服务贸易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以外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由1993年的17、8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88、3亿美元,期间2004年最高达到97、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呈现高级化,电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已经占整个服务贸易的近50%,而中国服务贸易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虽然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之和由2000年的65、39%下降到2006年的59、74%,但是国际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则由2000年的55、4%下降到2006年的50、0%。另外,中国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特许、计算机及信息、邮电通信等新兴服务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研究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在这些研究中,主要运用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一不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结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康承东(2001)、邓世荣(2004)、王绍媛(2005)、王庆颖(2005)、殷风(2006)、董小麟、董苑玫(2006)、李丽(2007)、鲁晓东(2007)等。

也有一些学者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其中李静萍(2003)指出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郑吉昌、夏晴(2004)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问题。赵景峰、陈策(2006)从总量和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应该从服务业自身和所处的开放环境中把握自己,更好地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史自力、谢婧怡(2007)认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货物贸易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其中最弱小的因素。丁平(2007)认为,影响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纷繁复杂,从个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来看,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出口额、服务市场开放度和国内消费水平这几个因素均与中国服务出口正相关,且影响显著。

关于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方面,胡景岩(2007)提出了服务贸易工作的重点,涉及到管理体系、统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贸易促进体系等,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7)提出了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思路与对策,沈丹阳(2007)也论述了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思路。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杨圣明(1999)认为中国需要渐进地、适度地对外开放服务贸易;盛斌(2002)的思路是,维护发展中国家身份,循序渐进,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试验,再有步骤地推广,实现有序竞争并适度培育幼稚产业。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较多,笔者主要选择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两项因素加以分析。

1、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壮大基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逐渐改变那种服务自产自销的模式,转向专业化生产模式,从而增加了对各种服务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日本学者并木信义指出,“国际竞争的舞台中相互角逐的是制造业产品,而服务业则在制造业的背后,间接地规定着制造业的产业竞争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服务业外向化的过程。当本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便产生了对国外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引发国际服务贸易。因此,这里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相对水平,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与制造业相适应,在制造业高度发达而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国家,服务贸易必然处于逆差状态,这正符合中国实际。

2、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某些服务贸易则是货物贸易的附属品,诸如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电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他们大部分是伴随着货物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发达的货物贸易需要更为完善和系统的服务软环境加以支持,包括生产者服务、流通环节中的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等。因此,可以说货物贸易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检验

1、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选择服务贸易规模作为变量,自变量为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额。其中,服务贸易规模即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服务业发展水平选择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本文以1986-2006年间的年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其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等,分别用ST、SG、GT代表服务贸易额、服务业增加值以及货物贸易额,建立以下回归模型:ST=C+αSG+βGT。

2、ADF单位根检验

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通常假定所使用的经济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事实上,绝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非平稳序列的均值、方差不再是常数,此时的回归结果就是伪回归。因此,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定其平稳性,笔者采用ADF检验法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首先对序列水平值做单位根检验,再对一阶差分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水平值接受单位根假设,而一阶差分拒绝单位根原假设,则认为序列具有I(1)过程,一般认为,如果一阶差分是平稳的,那么二阶差分也是平稳的,则不需做二阶差分检验,若一阶差分不平稳,则需要进行二阶差分检验。

3、Johansen协整检验

对于具有相同单位根性质的时序数据,可以利用Johansen检验来判断它们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从而考察变量ST与SG和GT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由表2可知,变量满足协整前提。进行协整检验一般有Engle和Granger建立的EG两步法和Johansen的极大似然值检验法,其中EG两步法的思想是首先证明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然后估计协整向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如果通过检验,直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否则就要通过运用误差校正机制建立长期均衡。此种方法虽然易于计算,但在小样本下,参数估计的误差较大,并且当变量超过两个以上时,变量间可能存在多个协整关系,此方法无法找到所有可能的协整向量,其分析结果不易解释。Jo-hansen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包含有关变量一阶差分滞后项和水平量一阶滞后项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同时解出其中水平量估计系数矩阵中对应不同秩数的特征根。考虑到本文选择的自变量有两个,且样本较小,因此选择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更为合理。从表3和表4的数据得知,其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统计量在假设至少1个协整方程时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无论是迹统计量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上述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协整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前面的检验可以说明,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解释能力,这样,该回归方程是合理的,由于方程中SG和GT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及货物贸易的发展具备正向的相关关系,且方程表明服务业增加值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08288个单位;货物贸易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65115个单位,由此可见,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要大于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中国要推动和促进发展服务贸易,需要加快发展国内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增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动性。

1、加大对国内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国内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粘合剂。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极快地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

(1)制定连续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确定下来。

(2)优化服务业结构,鼓励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利润趋于均等化,服务业发展需要转向生产者服务。

(3)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的改革。国内改革是使中国经济充满生机的重要保证,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

(4)为国内服务业发展制定更多的优惠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由于地方政府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应以法律形式保证服务业税种保留更多作为地方独享税。建立服务企业担保基金,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2、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强化与货物贸易的联动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成为衡量国家经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是提升中国经贸竞争力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举措。

(1)完善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2)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开展服务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3)建立中小型服务企业出口扶助中心,在研发资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以及政策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

服务贸易统计篇3

Abstract: Using the FDI and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 data over the period of 2004 to 201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of China's services industry and export of services trade based on dynamic panel of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of-moments estim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DI in the service sector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evel of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 but this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lag、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we should take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 through the use of the services sector FDI、

关键词: 服务业FDI;服务贸易;出口

Key words: services sector FDI;services trade;export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43-03

1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入服务业领域的FDI数量不断增加,有关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的问题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Markusen(1995)认为规模经济促进生产者服务贸易的FDI利用。Hodge and Nordas(1999)揭示服务企业通过商业存在(FDI)或跨境交付的因素来选择市场。因此,FDI和贸易的联系是建立在FDI的类型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之上的。国内关于服务FDI和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有:刘艳(2011)[1]基于协整方法和VEC模型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发现: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FDI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但技术进步并不是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的Granger原因;VEC模型显示,从短期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短期偏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服务贸易进口和服务业FDI的短期波动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周学仁(2012)[2]利用中国1994-2010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关系模型和回归模型,检验了FDI技术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作用。结果显示,不论是FDI来源地的技术指数,还是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来衡量FDI技术水平,都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指数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王恕立、胡宗彪(2010)[3]基于中国数据研究了服务业FDI流入与东道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服务业FDI、货物贸易出口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FDI与货物贸易出口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总体影响均是正向的,说明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促进效应要高于其替代效应;ECM模型显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且服务业FDI的短期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出口。

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大多数学者研究偏重于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总量的问题,而较少研究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关系,特别是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问题的动态研究。因此以动态方法研究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模型、数据和变量

基于上文的分析,我们预期我国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出口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我国服务业利用FDI规模不断壮大,我国服务业贸易出口量不断的增大,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得到优化。

2、1 模型的建立与变量选取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计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揭示被解释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能够较好的反映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形式如下:

Yi,t=αYi,t-1+■βkXk,i,t+ξi+ui,t(α

(i=1,2,……,N;t=1,2,……,T)

在(1)中,Yi,t为被解释变量,Yi,t-1为被解释变量的k阶滞后项,Xk,i,t为解释变量,是严格外生的,ξi为非观测截面的个体效应,ui,t为随机误差项,ξi~i、i、d(0,σ■■)、ui,t~i、i、d(0,

σ■■)和E(ξiui,t)=0。

考虑到本文样本数据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实际经济意义,我们借鉴郭炳南(2010)[4]的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拟建立以下经济计量模型来反映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

Exporti,t=α+β1Exporti,t-1+β2FDIi,t+β3FDIi,t-1+λi+εi,t (i=1,2,……,N;t=1,2,……,T) (2)

Export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服务贸易行业t年的出口额,用来反映服务贸易出口。依据指标的可衡量行和数据可得性的两个方面,选取了以下的服务行业作为分析的对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计算机和软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娱乐业、体育和文化,其他商业服务。

FDIi,t表示i服务贸易行业t年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出口数量受到很多的因素影响,如服务业发展的水平、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外商直接投资等。本文分析的重点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反映二者的关系,在选择FDI的服务行业时是参照Exporti,t的行业进行选择的。

(2)式中i表示不同的服务贸易行业,t表示时间序列,λi非观测界面的个体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α用来表示前期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当期的影响,β用来度量当期的FDI对当期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程度。

2、2 数据说明与计量的方法 本文选择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中的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FDI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际平衡收支表》、《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并对数据进行单位转化处理;服务贸易分行业的贸易出口数据来源于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站。

由于模型中的滞后变量在方程右边,从而导致滞后变量与随机扰动项可能相关,且模型具有横截面相依性。因而,利用传统的面板数据固定模型或者随机模型进行估计必将导致参数估计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ellano和Bond(1991),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广义矩估法(GMM),则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了DIF-GMM估计方法(差分GMM)。DIF-GMM通过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差分去掉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固定效应影响,进而在一定条件下设定差分方程中的工具变量,这样处理可以消除由于未观测到的截面个体效应的遗漏变量偏差。但是该方法导致一部分样本信息的损失,特别是对小样本情况分析的结果影响更大,从而使参数估计时出现偏差。Arellano和Bover(1995)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引入被解释变量差分的滞后项与随机误差项正交这个矩条件得到系统广义矩估法(sys-GMM),通过这样的处理大大地提高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采取系统广义矩估法。

3 实证结果与解释

为了比较系统GMM的估计结果差异,把系统GMM一步法估计结果和系统GMM二步法结果同时列入表1中,以此说明不同系统GMM矩估法的特点。

3、1 一步GMM矩估法结果的分析 Wald卡方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所以Wald的卡方检验结果拒绝了(除截距项外的)模型系数均为零的假设;由于Chi2(27)=19、89、prob>chi2=0、836,所以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Sargan检验接受了GMM估计的模型过度约束正确的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工具变量过度识别现象,所构建的模型是有效的;检验结果中的AR(1)和AR(2)自相关检验表明一阶差分后的残差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即说明模型的构建是合理的。

为了进一步评价模型估计结果,我们对模型的残差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是利用Im-Pesaran & Shin(2003)和Levin & Lin(1993)的两种方法,结果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具有平稳性,模型系统GMM的估计不是伪回归,因此估计结果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较准确的揭示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的关系,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In exportit=0、544+0、888In exportit-1+0、0148In FDIit+0、0419In FDIit-1+εit (3)

系统GMM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随服务业FDI增大而增加,但这种趋势具有较大的滞后效应,而且这种效应的强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我国服务业FDI呈现正相关的动态性,当期lnFDI变化为一单位时,服务贸易出口数量增加0、148单位,效果并不太显著。当滞后一期的lnFDI变化一单位时,服务贸易出口增加了0、0419单位。这是因为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提升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3、2 二步GMM矩估法结果的分析 二步GMM矩估法结果(如表1)表明:Wald的检验拒绝模型系数均为零的原假设,Sargan检验说明不存在工具变量过度识别现象,AR(1)和AR(2)的数值证明了模型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即构建模型是合理的;LL和IPS检验进一步表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服务业FDI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构建出在二步系统估计条件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In exportit=0、500+0、910In exportit-1+0、0480In FDIit-0、0066In FDIit-1+εit (4)

比较模型(3)和(4)知,两模型的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因为在利用二步系统GMM进行估计时,估计的标准差存在向下偏倚,这种偏倚经过调整后会相应的减少,但是由此使二步系统GMM的估计结果不可靠,如InFDIit-1的系数为-0、0066,这与FDI的实际经济意义相矛盾。另外,我们采用面板数据的时段比较小,这样也导致二步系统GMM估计结果的偏差程度增大。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行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GMM的方法探究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出口间的关系。实证表明,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服务业FDI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服务业FDI有利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升级与转化。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揭示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升级具有较强惯性和不可逆转性。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充分有效的利用外资,政府应提高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力度;调整外资在服务行业的配置方式,提升外资的配置效率等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刘艳、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基于协整方法和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1,(1):9-15、

[2]周学仁、FDI技术水平与东道国出口贸易结构—基于中国数据的指标衡量与关系检验[J]、财贸问题研究,2012,(2):118-

125、

[3]王恕立,胡宗彪、服务业FDI流入与东道国服务贸易出

口—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1):78-86、

服务贸易统计篇4

1、工程概况

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医写字楼总建筑面积为23378、7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1714、1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664、64平方米。地上13层,有大堂、咖啡茶座、保安监控和办公室等,地下1层,有变配电间、发电机房、泵房、库房等。本项目拟采用热泵系统为地上建筑提供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地下建筑不考虑空调系统。

2、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能,将低位能向高位能转移,以实现供热制冷的高教节能空调系统。其利用地层在一定深度下一年四季温度比较恒定,保持在15℃以上,且具有热容量巨大、可以再生等特点,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换热管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土壤中,此时地能为“冷源”,如下图:

此外,冬季通过热泵把大地中的热量升高温度后对建筑供热,同时使大地中的温度降低,即蓄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过热泵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输给大地,对建筑物降温,同时在大地中蓄存热量以供冬季使用。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冷暖中央空调系统。

3、设计依据

3、1 冬季采暖、夏季制冷面积:21714平方米;

3、2 设计负荷:

冬季:热指标估算为78、89W/M2,设计采暖负荷为1713KW+

夏季:冷指标估算为116、28w/m2,设计制冷负荷为2525KW;

3、3空调使用时间:

夏季:120天;冬季:120天

4、方案综述

根据项目的位置、建筑面积、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建设方提供的部分相关资料,拟采用“混合型的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提供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

二、混合型的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1、系统方案综述

在本方案中,采用混合型的地源热泵系统为所有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热泵机组按照夏季负荷进行选择,则也能够满足冬季采暖负荷;室外地埋换热孔的数量按照冬季负荷进行设计,夏季制冷时系统散热不足的部分由冷却塔来进行补充散热。在夏季制冷实际运行中,以地埋换热孔散热优先运行,冷却塔进行辅助散热。

夏季制冷负荷为2525KW,选择3台GSHP-C1038D型热泵机组。3台总的制冷量为2796KW,总的制热量为3123KW,可以满足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负荷的需求。

2、冷、热源方案

2、1 地源热泵机组选型

3台GSHP-C1038D型热泵机组,其标准工况下性能参数如下:

注: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须按实际运行工况与厂家进行最终确定参数。

2、2 系统全年运行方案

夏季3台热泵机组全部运行,提供制冷,但根据负荷的变化,可以开启1台或2台机组,同时该2台机组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实现从10-100%的无级调节,其中地埋换热孔优先运行。

冬季2台热泵机组的制热量为2082KW,而冬季采暖负荷为1713Kw,因此2台热泵机组运行即可满足采暖负荷需求,同时可以根据实际运行负荷选择开启1台机组或2台。

2、3 系统主要循环水泵

系统主要循环泵均采用屏蔽泵,该种泵具有运行稳定、噪音低、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

三、室外地埋管换热系统及冷却塔辅助散热系统

1、地埋管的设计方法

地埋管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工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系统运行工况,计算地埋管的换热量和满足负荷要求所需求的换热管的长度。基于工区地下条件的多样性,我公司在地埋管的设计上主要采取“现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设计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2、本方案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

综合分析项目区的地质条件等因素,本项目地层单位钻孔延长米的换热量夏季取55xv/m,冬季取45w/m。

按照冬季采暖负荷设计换热孔的数量、本系统冬季的总热负荷为1713KW,所需地埋管的最大数量为30625延长米,若单个地埋换热孔深选用125m,则换热孔数量核算为245个,孔径大于φ200mm。换热孔布设在项目区内绿地、停车场等非建筑构筑物下面,换热孔口位于地面1、2m深以下,钻孔完成后不会影响地面的正常使用。换热孔间距5×5m,在本项目的室外空地最多可布设换热孔383个左右,因此可以满足布设换热孔的需求。

3、冷却塔辅助散热系统

本项目夏季设计负荷为2525KW,考虑土壤的换热能力、热平衡的问题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等,初步设计夏季2台热泵机组与地埋换热孔相连,另1台热泵机组直接与冷却塔相连接,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冷却塔的运行时间来解决热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系统的能效率比。

因此,在本方案中,选择2台LDCM-N-125(或1台LDCM-N-250)型冷却塔进行辅助散热。

四、经济技术分析

1、初投资估算

本工程初投资估算为567、1万元。

初投资估算说明:本初投资估算为室外地埋管换热系统、冷却塔、热泵机房内设备的购置和安装,不含其它土建、电力电源引入费用、机房轴线以外的热媒(或冷媒)管道和室内末端系统等二次系统等。

2、运行费用测算

冬季供暖费用:本方案冬季供暖热泵机组运行电费为36、24万元。

夏季制冷费用:本方案夏季制冷热泵机组运行电费为19、59万元。

热泵机组垒年运行电费:热泵机组全年运行电费为55、83万元,折合25、7元/平方米。

服务贸易统计篇5

国际贸易随着全球经济变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整体增长缓慢,尤其以货物贸易为主。但是国际服务贸易却一枝独秀,成为国际贸易增长中的唯一亮点。在各国的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趋向于无形化,相应地作为无形经济一部分的服务贸易的统计,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例如:美国的国际贸易年年逆差。按照国际贸易理论,长期的顺差和长期的逆差对本国的经济发展都极为不利。但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较稳定,其中与服务贸易大大弥补了货物贸易的长期逆差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无形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无形中淡化了货物贸易的重要性。据统计,美国自1976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年年顺差。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更是增加到了780亿美元,在其国内!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3年就达到了60%以上。还有英国,其有形贸易也是年年逆差。可是自1947年以来,通过跨国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海运、民航、旅游业等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无形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对弥补有形贸易的长期逆差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应的服务贸易统计也越来越重要。

二、分析国际贸易统计的规则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规定: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另一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1、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统计的原则,主要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简言之,就是跨境贸易。这里所说的居民和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常住人口差不多,通常是指在该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自然人和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服务贸易统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统计。例如:中国的某企业接受外国海运公司的运输服务,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进口。又如,外国旅游者在中国的旅游消费支出,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出口。显然,包括在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BOP统计已经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且IMF也已经认识到了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统计的重要性。在其出版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手册第五版BMP5中,已经将服务贸易项目由手册第四版的五项细化为十一项,并逐步说明指标涵盖的范围和编纂方法。为了统计的准确性,该组织统计局已经在1999年出版的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全面介绍IMF和WTO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原则、分类和内容。但是IMF坚持其居民和非居民的统计原则,不统计境内外资企业对境内的服务贸易,认为这部分交易的统计不属于BOP范围,而属于国民核算统计。

2、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迄今为止的第一套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多变规则,其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它等12个部门类别,每个部门又细分为若干个分部门,共155个分部门。GATS要求统计的服务贸易按其交易方式,既有跨境交易,包括过境交易、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又有境内贸易,包括商业存在,即境内的外资企业对境内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但是这种方法的统计资料很少,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采用此法的国家不多。

3、外国附属机构的贸易(FAT)统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跨境贸易,而包括了由于资本流动而导致的货物和服务的境内交易。例如,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然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由于按IMF的BOP统计的,这些外资企业属于居民的概念,或者说是常住单位。他们和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的交易,包括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都不能统计到BOP中去,因为没有发生跨境交易,只是在中国居民之间进行交易。但是它又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又不同于纯粹的国内贸易,它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投资者所在国家的利益,而且这种交易已经属于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易。

三、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

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统计发展远远落后于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原先采用MPS账户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根本不考虑服务创造的价值,更谈不上服务贸易统计了。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已经采用了SNA体系,因而也开始重视服务贸易统计了。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一是国际收支服务贸易统计,也就是BOP统计,我国基本上就是按照BMP5的框架来统计跨境的服务贸易的;另一部分就是内向的FAT统计,对于外向的FAT统计,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较少,暂时不成熟。但是无论是BOP统计还是FAT统计,在我国还是跟不上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正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相对而言,国际货物贸易已经不再能够充分反映各国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绕开关境或者国境的投资活动在表面上淡化了各国间的贸易联系程度。这也是美国、英国贸易长期巨额逆差,而国内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一个原因。国际上进行比较所用的贸易额,多是以货物贸易和BOP统计的服务贸易为主,因而将大量的国外投资所形成的贸易隐形化了。事实上这部分贸易是存在的,不但服务贸易是存在的,而且货物贸易也是存在的。但是却没有用来反映国际间的贸易联系程度,也没有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活跃程度。对于中国而言,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要。对于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跨境的BOP统计和内向的FAT统计正在不断发展成熟,而外向的FAT统计却发展缓慢。

服务贸易统计篇6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陕西;竞争力

本文侧重于陕西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结合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的特征,最终选择了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标。

一、指标分析

1、 国内市场占有率

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若分析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整个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则意义不大。所以文章研究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即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P=S/C

其中,P代表陕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S表示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C表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即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通过查询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到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这样就可得到国内市场占有率数据。通过计算发现:由于受到“非典”事件的影响,2003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相比较2002年来说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但随着事件结束,这两者都有所回升并明显增长,从而带动市场占有率的回升。直至2009年,由于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势必会吸引大批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使得这两者纷纷增加,从而带动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总的来说,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基本稳步提升,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加强。但是,整整十年时间,市场占有率仅从1、7%增至3、2%,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即一个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率之比。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到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中,则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就等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的二者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RCA=X/aY/b

其中,X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a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Y表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b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根据2002-2012年所需数据计算,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在0、5处上下波动。由于受到2003年“非典”事件、2007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事件的影响,这几个年份的RCA指数都低于0、5,位于0、4左右的水平,其他年份都位于0、5水平之上。总体来看,从2002年到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有增有减,相对来说呈现了不稳定的趋势。而且,整整十年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根据前面RCA指数的分析,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也就是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指的是一国或一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增长率与该国或该地区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之差。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本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优势指数,就是指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陕西省货物、服务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的差值。二者差值越大,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越明显。其计算公式为:E=P1-P2

其中,P1表示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P2表示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E大于0时,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E小于0时,说明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下降趋势。

通过计算可知,2002-2012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毫无规律可言。值得注意的年份仍为2003和2008年:2003年“非典”事件的影响,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为负值,而其他年份都为正值。除此之外,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优势指数也是这十年间最低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当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在其余十年的正值之中较低。2002-2012十年间,陕西总的贸易出口增长率,变化范围比较大,数值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陕西只有2004、2009和2011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大于0,说明这三年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而其余年份的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均小于0,说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十年以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有正有负,且负数多达6个,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其弱。因为影响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才会如此大幅波动,不过,这一点也恰恰体现了旅游服务贸易较强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特征。

二、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总结

从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还不到3、5%,且大多在2%左右浮动,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规模还是非常小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来看,其没有一年是超过0、8的,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来看,其多为负数,说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优势极弱。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薄弱。但是,这也表明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提升空间还很大,发展前景也还很广阔。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给予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陕西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会得到明显提升的。(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2

服务贸易统计篇7

当今世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而产生的,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今后世界贸易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贸易的竞争,服务贸易竞争的成败将决定各国经济发展的未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具备了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发展服务贸易潜力巨大。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0%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服务业跨国转移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世界来看,服务业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大发展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随着产业链拉长,各个生产环节独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成整个产业链。根据资源的配置,服务于各个生产环节的服务业,将为各国提供市场空间,这也就形成了外包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对外转移和全球服务业外包业务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中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中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出口。 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领域比例偏低,许多部门出口远小于进口,滞后于中国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显现出了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巨大的对外货物贸易量为发展海洋运输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外包全球市场规模巨大,是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展新兴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增长空间很大,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中国服务领域企业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的“中国服务”逐渐增多。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措施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全球服务业跨国转移加速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为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使政府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各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简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发展服务贸易创造条件。 完善保障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服务贸易出口指导目录,争取出台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具体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丰富各项统计内容,拓展重点行业统计,加强重点行业境内外调研,完善专项统计。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各地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促进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发挥中国的文化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扩大建筑服务出口。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品牌。 大力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面落实八部委《关于鼓励技术引进和创新,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06]13号),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扩大出口;为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持,重点支持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 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要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 质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继续办好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政府部门政策,企业直接洽谈交易,搭建促进中国服务出口的窗口和平台。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要利用好大连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平台,支持和组织服务贸易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的商机。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近年份(2007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50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提升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6、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92、6亿美元,增长29%。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回落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76、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顺差规模最大的四个行业,合计实现顺差207、3亿美元。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119、5亿美元、97、6亿美元和78、5亿美元。 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项目。运输和旅游出,分别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5、7%和30、6%:进口分別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5%和23%。传统服务项目进出口总额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6、4%,所占份额较上一年下降2、9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行业出口增速加快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行业出口保持旺盛增长态势。通讯服务出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59、2%,扭转了近年来通讯服务逆差的状况;保险服务出口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49%;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43、4亿美元,同比增长46、9%。 服务贸易主要伙伴国家(地区)集中度较高 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为中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在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中占据超过2/3的市场份额。中国服务贸易前五位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前五位进,来源地是欧盟、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和东盟。

服务贸易统计篇8

一直以来,《国际贸易》课程一般是以“国际货物贸易”为主线,这部分教学内容已相对成熟,国际货物贸易理论、政策与措施、改革与实践等内容较为充实丰富。相对而言,“国际服务贸易”部分的内容则显得较为单薄。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导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加,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作为一种无形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的速度增长,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服务贸易实践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理论和实务知识应在教学中进一步得到重视并予以突出,专业教师应不断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与改革的探索来符合国际贸易格局对经贸人才的要求。这表现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国际贸易货物理论与政策,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各国服务贸易现状,不断丰富服务贸易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以期在实践中进行合理应用。

二、《国际贸易》课程中“国际服务贸易”部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整和清晰

第一,缺乏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探讨。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欠缺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相应地,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缺少对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的说明。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断规范,统计相关概念和指标不断明确,统计方法趋于合理,统计数据界定逐渐清晰,基本满足了政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系统介绍有关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统计结果,以便于学生了解近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认知其依存度和贡献度。

第二,基于新形势下的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和措施体现不充分。当前《国际贸易》教材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原因及趋势等。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没有专门、系统地对有关服务贸易的理论加以总结,也缺少对金融、保险、电信等主要服务类型的贸易壁垒的介绍,因此,学生无法体会到传统理论对服务贸易适用性、无法探讨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措施,也就不能有效地将有形、无形商品贸易结合起来对国际贸易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认知。

(二)“国际服务贸易”内容不够深入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服务业市场的不断细分,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日趋增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离岸外包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显然,“服务外包”等新兴课题应成为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部分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服务外包”的形式和特点、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则涉及较少且不够深入,“国际服务贸易”部分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学生对服务贸易相关行业认知寥寥。

(三)国际服务贸易实践教学几乎空白

然而,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专业人才短缺日渐明显,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实践教学的缺乏。可以看到,目前在实验室中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多数是围绕有形商品贸易流程展开教学的,服务贸易的法律规范、操作模式和相关流程往往被忽视。此外,基于服务外包行业人才培养的实训也应着实体现在教学中。

三、《国际贸易》课程中“国际服务贸易”部分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一)拓宽教学重点,形成服务贸易内容体系

编写并选用适合新形势的国际贸易教材,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应捋顺服务贸易教学内容,突出内容层次。可从统计体系、理论、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并行研究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进而探讨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令学生了解货物贸易传统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服务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统计体系方面,我国商务部、统计局已于2007年11月联合《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并于2010年、2012年两次进行修订,该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教师尽可能地联系本地的实际情况,播放一些重大国际服务贸易事件的视频件,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分析,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之后的教学中,不断跟进案例、事件的最新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加深印象。同时,对于”服务外包”等较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可以采取专题讲解讨论的教学方法,适当选择切入点进行重点分析,辅以启发式问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原理,并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给客户感谢信范文4篇
  • 下一篇:课堂教育教学(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