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8 栏目:写作范文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1

关键词:文学情愫;阅读能力;培养方式

针对语文学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另外,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感受生活,提高其文学情愫。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依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高到低法

这一方法就是教师先将水平较高的阅读作品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征就是崇拜名人、英雄,这一阶段的学生比较单纯,很容易对一些事情着迷,因此教师如果将这些优秀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热情,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再将一些适宜学生独立阅读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由低到高法

这一方法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从学生到老师;第二个是从低层次的阅读到高层次的阅读。现在的学生会从书店买一些品味较低的书,但是这些书却在学生中间广为流传,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阅读的书籍,发现这些书籍的优点,并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鉴别美丑的能力。

二、重视阅读方法的培训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除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阅读信息,从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学生在练习课文中的阅读题目时,可以先阅读一下文章的大概内容,并结合课后题目猜测文章的主题大意。比如在阅读小说时,学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等推测文章的含义;如果是议论文,学生可以通过找寻论点、论据等要素。如果学生能够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过程中也就更加清晰明了。

2、对重点区域进行圈点勾画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重点区域,学生要学会圈点勾画,找寻文章的重要语句和词语并进行反复推敲,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主题。同时,学生要理清各段落之间存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综合能力。

3、注意原文的摘取

在联系阅读题目时,如果脱离了原文就不可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因此,在练习语文阅读题目时,学生要学会从原文中找寻答案,并对原文进行加工和整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供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博览群书

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只有读得越多,才能体会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喜好,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宜的课外读物,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5、提出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一般这些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自己知识储备基础上,提出对阅读材料的见解,或者是对书本存在的疑问;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只有在阅读中学会提出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

6、背诵经典段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而背诵经典段落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词汇和语句,并且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情愫。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监督力度

在进行阅读练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书评会、朗诵会、讨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其他学生的感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另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要采取多样的检查方法,比如读书笔记评比赛、阅读总结等。教师要对阅读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要及时总结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2

关键词:中职生;阅读能力;语文学习

随着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现如今学校对中职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专业技能方面,技能考证成了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特别轻视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诚然,中职生相对于大学生会早一步踏入社会,他们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将直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一、语文阅读能力对于中职生的重要性

虽然中职生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但是语文阅读能力却是他们必备的基础技能。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中职生对于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接受方式主要是通过课本完成的,所以只有加强对中职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行动执行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并且直接影响中职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中职学生很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知识视野、形成优良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对中职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

二、中职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阅读实践,逐步积累经验。阅读能力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逐步形成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但是现阶段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却普遍较低,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中职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较难,因为现在没有较好的培养中职生阅读能力的经验,只是按照原有的模式,生硬地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慢慢锻炼能力,这对于自制力本来就不强的中职生来说,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同时,教师经常抓不住要点,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此外,中职生分配给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使阅读也是停留在言情、玄幻小说的层面,往往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这样的阅读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很好地提升中职生的素养,所以要探寻培养中职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升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如何真正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从课堂上入手。现在的中职生对语文兴趣不足,面对这一现状,要强化课堂阅读。课堂阅读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朗读,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这样既保证了中职生的参与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列出提纲,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联系自身和现实谈读后感等。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体会以及对作者的理解。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自然会在课下关注阅读,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从主观上去寻求知识,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中职生的阅读兴趣被不断激发,阅读能力也可以逐步提高。

其次,在课下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中职生有相对较多的课余时间,有的学生阅读量也不少,但是对于读物的选取仅凭自己的直觉或好恶。此时可以组织开展图书经验交流会,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书籍、文章共享,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分享自己心得的同时也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也可以举办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美文朗诵、经典诗文背诵、演讲,这样可以不断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好学乐学、有成就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从根本上入手,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定期对阅读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课上和课下对学生阅读的正确引导,能使学生养成良性的阅读习惯,但是也要适时停下来进行反思,及时地反思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以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虽然现在对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成熟的模式,但是我们只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并在课堂内外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新的教学引导模式,就可以很好地提升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让中职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而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阅读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对中学生来说,语文阅读是他们获取信息,拓宽知识,提高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阅读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二)借助口语交际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各中学各学段的具体的教学日标中,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训练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途径之一。

(三)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二、利用课外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果要满足这种需求,就要课外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家庭、社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学生不但能够从社会大环境里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和检验。

(二)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问对话,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作为阅读者应该与作者的情感在同一节律上跳动,应该在作品描绘的情境中徜徉。因此为学生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而且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联系生活与课堂的纽带,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阵地,更容易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课外阅读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组织辩论会、读书月,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比赛等等。

三、利用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阅读,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这样的阅读就叫研究性阅读。它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以高效率把握阅读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搜集、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视研究性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突破瓶颈的出路所在。

四、利用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现在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较差,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使他们没有真正爱上阅读。因为平时的阅读多是带有功利性的,他们的“课外阅读”其实不过是“课内阅读”的变种而已。我觉得阅读应该是寻知音、找情趣、求真理、长智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才可以持续,这样的阅读习惯才真正有益终生。语文学习要靠积累,靠沉淀,靠熏陶,靠感悟,压迫性、功利性的阅读,学生怎么有可能去体验,去升华,去创造?在生活中也是丝毫不能享受读书之乐。这样的现状怎么不叫老师家长忧心忡忡?所以语文老师们都倍感责任重大,应该细究方法,把目光放远,以图让学生们赢在未来。

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浩、语文学法纵横、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4

关键词:自读自悟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自读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主要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呢?现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自读成为习惯。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前,向学生大体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前的有关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对学生提出阅读原文的要求,并和课文进行必要的对比,发现课文和原著的不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然,像这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建立在教师渊博的知识之上,所以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源头”要有清新的活水。

第二,教学生学会利用手边的工具,让自读成为可能。手边的工具现在不仅仅是指所谓的字典、词典,能弄清字词的意思就行,还有内容更为丰富的图书馆,甚至是网络,都可作为学生利用的工具。作为教师,不要一提学生上网就色变,关键是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上网查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其成为学习的得力助手。

第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其转化为学生自读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多读,这是学生感知语言形式、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达到粗通文意的最佳途径。有些作品,如诗歌,其本身就有极强的音乐性,朗读本身就是作品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就是一种进入审美境界的方法,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步进入作品所规定的氛围和情境,有利于对作品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要多读,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进而展开合理的想象。比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格?哪件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教师再把当时的社会环境向学生做一下简单介绍,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次,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再见了,亲人》中的“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这些对把握文章的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使自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变序阅读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它是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一夜的工作》,可以先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特别是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联系上文思考: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

第五,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自读的乐趣。语文阅读不能局限于朗读、默读等传统阅读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阅读;应该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突出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的阅读;应该是立足于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是人文气息很浓的阅读。为此,我们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阅读活动,例如读书课(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各班级的图书箱)、故事会(学生复述阅读过的文章内容,讲耳闻目睹的故事或自身经历等),既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让自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乐事。韩愈所说的“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选择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原著,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熏陶感染,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一些著名的、精湛的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我们知道,记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是其他所有能力的基础。少年儿童的记忆力很强,让他们背诵一些优秀篇章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并且是非常有益的。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式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传输的重要手段,更是通过阅读了解学生各项相关能力的良好契机。教师通过课堂交流,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生、欣赏经典、理解文章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迅速调整教学观念,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更贴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在长期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所有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和动力。在培养和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当前年龄的认知特点、生活积累、知识储备等,以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语文教学课堂更轻松,真正吸引学生,在更逼真、好玩、奇妙的环境中积极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引导学生加强情感体验。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实体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锻炼细致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领会课文内容,同时,这种区别于一味讲解的方式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课堂气氛的烘托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1]。例如,在讲解《美丽的公鸡》一文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具便是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公鸡影像的展示,加以语言的描绘烘托课堂气氛:“美丽的大公鸡,火红的鸡冠威风凛凛,彩色的外衣漂亮华丽,脚上还有一双金灿灿的皮靴!”这样的语言烘托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愿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将书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阅读思维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构建和完善可反作用于阅读能力本身,让阅读真正变成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抽象的阅读方法做实体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领会阅读和寻求好的阅读方法,掌握阅读规律。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可通过思维场景的构建,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在生动的思维场景中自主学习,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2]。阅读不仅是感官上单纯地将文字及其内容输入人的认知领域之中,而且是通过阅读文字领会文字组成的大千世界,领会文字描绘的人物在文章中的所行所想,从而领会文章所表达和隐含的深刻含义内涵。因此,阅读不能单纯地依靠讲解,而是在阅读方法的不断优化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锻炼。教师教授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前提,便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取、领会、学习知识。

三、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文章之中,无论多少,必有点睛之笔,不论是词语、几句话,都能概括文章的核心,从而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寻找这些点睛之笔,并带领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句子的相互关联,通过这些上下呼应的关系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内涵、前后呼应等优秀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情感[3]。同时,通过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理解文中任务的所行所想,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渠道。以情感的深切领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词汇和句子的不断比较、分析、总结之中,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细微差别,进而达到理解文章内涵的真正目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锻炼阅读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等,提升自我。由浅入深不仅是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更是在阅读能力的锻炼上尽量做到循序渐进,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当前的知识储备适当调整阅读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稳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质疑是人们更新自我认知的出发点,也是知识学习的起始点。只有对事物和事理的客观存在产生质疑,才能有兴趣探索,激发求知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求知欲,以便展开更细致深入的阅读[4]。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带领学生大胆质疑,更可以通过对答案的寻求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下意识地主动寻求答案以解决质疑,在此过程中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深刻内涵,发现文字背后的道理。教师不仅应帮助并引导学生领会词句的含义,更应在领会任务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写作的初衷,在此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以学生自我阅读开发想象力,代入学生自己构建的情境之中,从而掌握朗读和阅读的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虽然没有占用专门的教材篇幅描述,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却无法忽视。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锻炼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联想能力等,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利用课堂和课外阅读增长见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感受说文解字的乐趣,从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03):170-172、

[2]林雪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06(02):45、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6

关键词: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能力:发散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下面我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学生反而会丧失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如果老师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站在孩子的角度一起阅读,相互交流感受,这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

(一)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魅力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设疑激趣――激发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一次乌龟输了,他心里很难过,他又约了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结果如何?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要知道答案,请看《龟兔第二次赛跑》,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三)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及品质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让学生模仿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等,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精读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好词好句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做标注,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五)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将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发展思维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7

在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一个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在中小学。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不断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本人谈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以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活动促进,培养兴趣于表现欲中

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兴趣

在进行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以尝试着让孩子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当然要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一读、演一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一读、讲一讲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4)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规范阅读方法以培养阅读能力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应围绕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两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一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等基本的阅读能力;二要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初步形成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1)自读感知

自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探究遇到的问题: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句。课文中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的理解。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写雪下得很多很大。文中的"大片大片"雪花的形状上写雪下得很大,"簌簌"从声音上写雪下得大。"地上一会就白了"从时间上写雪下得大。学生如果受过训练,对这些词句,一般能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有所理解。

方法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自读想象

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感,引导学生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形象意境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品味,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

(3)自读欣赏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优美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品味、欣赏,获得审美享受,受到感情陶冶,精神得到净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属于文学或准文学性质的课文约占百分之七十左右,从这些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中接受到健康、崇高的情感熏陶,固然有认知成分,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审美的。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以精神享受。我们要切实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指导读书方法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篇8

关键词:藏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18-01

加强藏区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造就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然而,藏区学生由于受到文化习惯、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汉语比较困难,加上其智力开发相对较晚,阅读、理解、思考、辨析能力较弱。如何培养藏区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以方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内部动力,主动地去理解、探索,才能开发自己的智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持久性和阅读能力。尤其是小学生,阅读的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很模糊。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动机,使阅读和乐趣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这方面,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有其独特的办法。有的以生动形象、感染力极强的语言介绍要读文章的内容,有的则利用故事中的精彩片断与感人的情节来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萌生阅读的强烈欲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过程,强调迁移。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二、以重点词语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是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才能进行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以词语教学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词语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切不可随意。所选词语一是使用价值较高,二是课文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识记,三是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比较大的关联。扣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教学,对重点词语的意思做出准确的解释,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对课文内容的表达作用等师生展开讨论,教师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彻底学精学通,讲深讲透,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欲望。教师应结合藏区地区的自然风俗和人文环境,让学生运用词语造句或进行简短的口头作文训练,引领学生深切感受词语的魅力,还原文字的鲜明形象,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以课堂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阅读永远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逐渐领悟方法,在反复使用的基础上,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针对学生不懂或有难度的地方作恰当的点拨指导,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采用多种激发其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阅读与看图训练相结合,小学生识字不多,阅读障碍大,阅读兴趣不高,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多的优势,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有关插图的文字,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以增加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科研能力自我评价(精选8篇)
  • 下一篇:初中物理公式及解析(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