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教育训练心得(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9 栏目:写作范文

教育训练心得篇1

一、高中体育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体育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属于体育范畴的两种不同体育模式,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 体育教学是在学校里开设的一种体育教学课程,它主要指得是教师通过有目的、有 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体育知识以及基本体育技能的一种有 组织的教学过程、而所谓的体育训练简单来说就是在奥运会等竞技体育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体 育活动进行的一种训练、它主要是指通过教练员的指导以及运动员的参与,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体育成绩,发掘运动员的体育潜能而专门组织进行的一种教育、高中体育训练则是将高中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体育潜能的发掘与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训练活动。

二、高中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通过这些具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 方面进行训练,可以更加多样化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文化知 识的正常学习提供基本条件;同时也丰富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强了高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此外,通过高中体育训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掘具有体育天分的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帮助他们为以后的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与措施

1、教师要改变训练观念,对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创新

教师在体育训练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这是进行体育训练方法创新,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基本条件、在体育训练中,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认真负责的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要改变传统体育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方式,采取多种训练项目并加以合理安排的方式,让学生的体育潜能得以挖掘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得以提高。

2、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准备活动就是在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前 , 为正式运动做准备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而整理活动则是体育训练后所做的一些可以使肌肉紧张酸痛感消失的身体练习、重视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是保证体育训练科学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肌肉得以舒展,防止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拉伤等伤害,同时也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以活跃能够更快的投入体育训练中、另一方面,通过整理活动,可以使学生消除或降低在体育训练后出现的肌肉疲劳和酸痛等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恢复体力。

3、深化循序渐进的体育训练过程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技能和技术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体育训练科学有效的重要保证、在这个体育训练过程中大致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教 师通过体育训练中的动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体会动作要领,从而粗略的掌握体育训练中的动作。

第二阶段是改进提高动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以及动作质量的不断 改进,从而使体育训练的动作更加连贯、准确,以此来达到体育训练的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动作更加熟练和完善,进而提高了体育训练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循序渐进的高中体育训练过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方式,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促进其体育潜能的开发。

4、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高中体育训练并不与专业运动员的体育训练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进行体育训练、只有学生自己主动进行体育训练时,其体育的潜能才能容易得到发掘和培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体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竞技性,学生通过比赛可以很好的激发斗志,提高训练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可以使体育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育成绩。

四、调节与控制高中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障碍

科学的体育训练不仅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还要帮助学生对体育训练中出现的心理

教育训练心得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拓展训练;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60 ― 02

拓展训练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强调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实现。目前,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运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效率,充分了体育教学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将拓展训练运用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拓展训练的进一步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拓展训练概述

(一)拓展训练基本概念及发展

拓展训练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拓展训练的理论和方式逐步完善和丰富多样。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生活的环境以及相应的设施,采用比较流行的户外训练的方式,促使参与者在训练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这一活动对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反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拓展训练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要求有专业的场地、设备以及充分的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等。

(二)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参与者的应对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进而达到提高参与者自身能力的目的。将拓展训练运用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前者主要通过重复的运动训练等方式,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后者主要通过相应的活动,激发参与者的潜能,促使其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体育教育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校体育教育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教育的需要,二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拓展训练对参与者的能力提升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参与者的生存能力与心理素质等,促进其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将拓展训练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能够将两者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

(二)高校体育教育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进步。相关部门与社会大众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拓展训练运用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首先,许多学校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持常规的拓展项目的开展,并保证拓展训练活动的有序进行。其次,政府部门也对拓展训练的运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相关场地与设备的配备等。另外,当前许多高校的教育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保证拓展训练的正常开展。所以,拓展训练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拓展训练的现状

(一)拓展训练运用方式单一

广东省位于我国的沿海地区,拓展训练教育法的运用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经验。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或理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拓展训练的运用方式仍旧比较单一。一方面,许多学校或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对主要课程相比,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在运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另一方面,拓展训练需要的设备较多,活动项目也更多,例如攀岩等运动。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有限或教师力量不足等问题,对拓展训练的运用仍旧处于形式上,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

(二)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的结合程度不高

在传统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拓展训练互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实际上,许多教师与学生都认为拓展训练是对学生的专门训练,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据2016年对广东省某技术类大学调查的显示,有高达39、5%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拓展训练没有参与兴趣,32%的教师认为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的联系程度并不高。这样的认知,导致许多学生学校在拓展训练的运用过程中,都没能够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导致拓展训练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价值和作用。另外,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的充分结合,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等原因,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始终难以得到进一步深入。

四、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拓展训练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体育拓展训练教育价值的宣传

要想推进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开展,加强师生对拓展训练教育价值的认识是重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可通^教育讲座或经验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拓展训练对自身发展与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对丰富大学生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拓展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广东属于沿海地区,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敢于挑战新事物。学校加大对拓展训练教学作用和意义的宣传,一方面可促使教师对这一教育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进而将其充分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另一方面,加大对拓展训练的宣传力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拓展项目的好奇心,进而推动拓展训练项目的积极开展。

(二)争取各级部门对开展拓展训练的支持

拓展训练的项目较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为了保证拓展训练的有序开展,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十分重要、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拓展训练是一种新的教育概念,学校还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和资金支持。因此,此时各级部门可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适当地帮助和支持。各级部门在条件适当的情况,可根据高校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拓展训练,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此外,拓展训练需要相关专业性较强的场地,专业场地对训练的效率提升、安全性保障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门等也可给予高校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倡导专业训练场地的修建。拓展训练需要的器材也比较多,政府可进行统一采购,并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政府还可组织大型的拓展训练活动,鼓励各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构建专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作为一项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在运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构建专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积极吸纳更多的优秀专业体育教师。一项高效的拓展项目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组织和教学方案的设置。目前,阻碍广东省各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专业的教师力量的缺乏。一方面,各高校可充分利用当前的教师资源,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对这一教育活动的深入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当前的实际教学需要,积极吸纳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拓展训练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还需要教师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需不断地为自己充电,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促进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的融合

拓展训练不仅是一项活动,将其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也有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促进其与体育教育的融合,还能推动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都比较单一,许多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而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深入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可适当将拓展训练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设置基本的硬性指标,并鼓励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同时,教师也可L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形式,在保证两者充分结合基础上,充分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的融合。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将其与学校资源相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拓展训练开展的经费、场地等成本,还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通过校外合作等方式不断充实本校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还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扩大拓展训练的运用范围,尽量让学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拓展训练当中来,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比如学校可与社区结合,积极开展具有社会性质的拓展性活动。或者,还可相关的体育型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动本校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加强其与体育课程的结合,进而引导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结束语:

拓展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增强,对其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将其运用与高校体育教育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强化体育拓展训练教育价值的宣传、争取各级部门对开展拓展训练的支持、构建专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促进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拓展训练与体育教育的结合,可有效提高体育教育的效率,推动其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 考 文 献〕

〔1〕何光丰、高校体育教育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1):36-37、

〔2〕石华胜、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08-112、

〔3〕艾尼,瓦尔・司,马义、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70-71、

教育训练心得篇3

【关键词】 发展和提高 体育训练 兴趣与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78-01

1 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与技能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学校中的体育课堂主要是采取老师进行示范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的教学模式。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很小,多数内容都属于实践内容。而要想学会某项体育运动,除了老师进行示范性教育之外,还需要学生在体育课堂和平时的时间加强训练,通过训练的方式不断强化体育技能,增加身体的协调性。所以,体育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的方式不断熟悉老师传授的体育技能,并掌握该技能。体育训练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熟悉并掌握体育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必须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完成体育训练。

2 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与技能的具体措施

要想使学生养成自觉体育训练的习惯,就要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及空闲时间,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体育训练,达到强身健体和掌握体育技能的目的。培养学生体育训练兴趣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2、1 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示范和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是教学主体,在体育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并做正确示范。这种教育方法一度被广大学校的体育课堂所采用。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新要求,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根据目前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使得不同的学生收获不同的知识,体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的兴趣。

2、2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要想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就必须抓住体育课堂这一有效载体,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受到良好的引导,在体育课堂中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活跃体育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体育知识,并培养起体育训练的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使学生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从体育训练中收获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3 采用鼓励式教育,使学生树立学好体育的信心

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教学不但需要学生认真吸收课堂知识,还要通过训练的方式增加身体的协调性,熟悉并掌握体育技能。而在体育训练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某些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适应的比较慢,对新技能接受的慢。这就要求老师在体育课堂中要采取鼓励式教育的方式,对领会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使学生树立学好体育的信心。实践表明,鼓励式教育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只有坚定不移的采用鼓励式教育,才能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提升学生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

2、4 加大体育训练的比重,体高体育训练在课堂教育中的地位

在目前的体育课堂中,通常都是由老师主导课堂,老师会用一半的时间用来讲述体育知识和技能示范,其余的时间会留给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或自由活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体育教育形势的转变和体育知识的普及,体育课堂中体育训练的时间显得有些少了。所以,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减少体育知识的宣教,而加大体育训练的比重,把体育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体育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体育技能。所以,在目前的体育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就要加大体育训练的比重,提高体育训练在课堂教育中的地位。

2、5 在细节处给与学生足够的关怀

体育课堂中,老师要与学生相处融洽,除了要学会扮演严师的角色,还要学会扮演慈父的角色,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会到老师给予的关心和温暖,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在细节处获得老师给与的足够的关怀。这一切的活动,都是所谓的从心开始培养,从兴趣开始培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往往与其他的事情综合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割裂来看。所以,要想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就应该从细节处入手,从给与学生足够的关心开始,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使得学生学习体育以及体育训练的兴趣在与老师沟通中得到培养和加强。

3 结论

本文介绍了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训练兴趣与技能目的和意义,并分析了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与技能的具体措施,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培养学生体育训练兴趣,对促进体育教育发展和学生体育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条件和有利措施,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并锻炼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相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一定可以培养起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使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教育训练心得篇4

一、灵活运用,激发高考体育学生训练兴趣

要真正做到激发体育训练兴趣,改变传统“教练讲,学生练”的高考训练模式,就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满足体育生对运动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

采用多媒体激趣训练法。高考体育训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的学生可能对一些运动项目兴趣不大,产生消极训练情绪,这时候我就会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训练成绩。如在传授100米跑技术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运动员在运动上取得冠军的镜头,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会让体育生情绪高涨,学习热情激增,然后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把100米跑的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100米跑的技术有个直观的了解,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100米跑技术动作,为他们在今后体育训练中正确掌握100米跑技术动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播放亚运会100米冠军大战,从而激发了体育生们训练的热情,达到了很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二、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高考体育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立定跳远教学训练,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来教学,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起跳、腾空、收腹、落地”四个过程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演示之前,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技术动作,请学生看完了再回答,学生理解了基本技能,就很容易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效果显著。

高考体育项目中有的技术动作是难以掌握的,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在学习后抛实心球时,向学生介绍技术动作时,如是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教练将完整动作示范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掌握,但是,在传授后抛实心球动作时,我先在室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整个后抛实心球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事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动作要领解析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然后带领体育生到操场上练习,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了。这点也符合高中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点。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辑到教学软件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后抛实心球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体育生在室外训练后抛实心球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培养高考体育学生创造力

一堂好的体育训练课,取决于教练对训练内容的选择和运动负荷的安排,体育生的训练,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为高考体育服务,而且还在其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教练去充分挖掘高考体育的训练项目,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负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去创造想象,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某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动大脑展开想象与创造,创造性地做出一些未曾做过的动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训练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如激励诱导法。在练习某一个动作时,我首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们大胆尝试各种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通过诱导的方式过渡到本次训练内容上,一改过去的教练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学习的被动训练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愉快中主动学习,效果显著,实践中我还时常采用回忆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动作和创造新的动作,达到专项技术动作完美的效果,能尽快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

四、多媒体教学与高考体育专项素质训练紧密结合,提高体育专项训练课质量

在高考体育训练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高考体育的专项素质的传统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训练成绩。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体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技战术水平,同时运用录像的慢放和倒放功能,以便使学生对专项体育技术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再在实践训练中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技术动作,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体育专项训练课质量。

教育训练心得篇5

关键词:体育训练;中学;对策;问题;工作分析;教师

体育训练作为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业余锻炼项目,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重点方向是对学生上进心的培养以及竞争意识的加强,同时还能巩固同学们的团体力量和顽强奋斗的体育精神,使同学们的身心在经过体育训练后能变得更加积极健康。

一、中学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一)学生积极性差,教学氛围不够活跃

现今大多数中学的体育课上,学生们在进行体育训练时都是接近“放羊”的状态,因为学生心目中的体育训练根本就是主观科目之外的业余课程,得不到学生们真正的重视,反而会被认为是学习的负担,所以面对体育训练都会采取逃避的方式。有些学生自身体质差,体育训练中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安慰和相应的教学指导,对其就变得越来越排斥,而有些学生对体育训练有高涨的热情,但是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也会变得对体育训练丧失积极性。其实在体育训练的课堂中,那种良好的、积极地教学氛围是很难营造的,但老师却把握不住机会,不能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导致体育训练工作不能起到从根本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能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校领导对体育训练工作的不重视。这是中学体育训练革新发展的最大阻碍。即便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全部面向素质教育,但还是有多数的校领导转变不过来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只注重升学率不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课程文理科目,而忽视体育教学,即使依照《大纲》开设体育课,但是执行力度远远不够,没有将体育训练工作融入到教学安排中去。

(二)体育训练形式单一,无法发挥学生个性

现在中学教学的科目中,特别是在主观科目的文理科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模式如多媒体等已经渐渐应用其中,但体育训练却没有跟上这样现代化的脚步,还继续停留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中,学生们都无法尝试到属于他们的独具个性的训练方式。很多的中学都忽略了体育训练并不是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没能真正了解体育的精髓,没能将素质教育与科学紧紧联系到一起,使得体育训练的方式不仅枯燥而且无新意。

其原因也是关键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好的训练器材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不少学校用的体育器材都比较陈旧、落后,器材的数量和种类也并不多,使得学生们无法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进行训练。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体育训练的发展,教师无法照着体育训练的新模式去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如今科技的发展,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范围远远不止是课堂中那些,要想学生们的扩展思维有更好的发展,只有结合高科技设备的教学才能达到效果。

(三)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学内容生硬

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的力量和带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有责任心、号召力、幽默感的老师一定会做好体育训练的工作,相反学生们不会期待一位传统、古板的老师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有的老师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无意间就把积极活跃的体育课堂变成了禁锢思维与潜力的课堂,注重的问题只是纪律或者一些体育考核内容,导致学生在被限制的情况下对体育训练失去了兴趣。有的老师根本无教学意识,严重缺少敬业精神,只是受到拜金的影响,并不认真对待体育老师这个职业,在教学中得不到保障。

造成这样现状就是因为师资力量薄弱。我国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是源源不断的,但是对于中学的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还是明显不足的,还有在学历、年龄、职称上存在太多不合理的情况,而且还有些“身兼数职”的体育教师,教态的端正性很难把握,要不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足,还有一些是学校的“老前辈”,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不能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

二、中学体育训练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将科学的中学体育训练工作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教育工作

将科学作为中学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而工作,能促使学校领导对体育训练的支持,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国家年轻一代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作为中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为了给国家做贡献,就要切实的加强体育训练,使学生养成体育训练的好习惯。

(二)加大投入在体育训练设备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应大力支持体育教学,并且为体育训练添置最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下进行体育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都能做到自我积极训练的状态,也可加强对体育运动会的推广,给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

(三)扩大体育师资力量,加强体育老师的自身素质

在体育训练方面,体育老师的工作起到关键的组织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务必解决,要不断扩大,让体育教师的队伍慢慢充实,让真正的专业体育教师在有保障的教学中工作不会显得太吃力,也是避免有些非专业的老师在教学中不认真的对待工作,浑水摸鱼,影响教学质量。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树立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和育人的目标,摆正积极的教学观念。同时作为一位拥有多种体育技能、富有幽默感、善带动大家积极性的体育教师,会在带领学生们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有利于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建华,武冠宇、上海市普通中学课余训练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M]、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

教育训练心得篇6

关键词: 心理拓展训练 体验式学习 历奇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育和体育领域,“心理拓展训练”是一个高频词,但在日常使用中很少有人深究它的确切含义,对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尚有不同理解,“心理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历奇教育”、“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混用的现象并不少见。可见,如果不对心理拓展训练概念辨析和廓清的话,不仅直接影响对其的分析与评价,还会影响到本土化心理拓展理论体系的建设。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

1、心理拓展训练的语义辨析

心理拓展训练来源于国外的Outward Bound一词。从词源上来看,“Outward”意为“外面的、向外的、离家、身体外部的等”;“Bound”意为“被束缚住的、跳跃、范围、跳跃、准备到……去等”。通过词义的分析,Outward Bound有向外、出海(面对挑战)、跳跃(冲破束缚)的含义,也有欲指人的内在潜力的放大的意思。

中文的“心理拓展训练”一词,“心理”英文词根“psycho”,意思是精神或心理,意为“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后缀“logos”的意思是“知识或规律”,毕竟心灵或精神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拓”意为“开辟,扩充”,如“扩地广,兵甲日盛”(《后汉书・张步传》)、“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子・图国》),表达开拓疆土、开辟疆域、拓宽、拾荒等意。“展”意为“张开、放开”,有伸展、扩展、张开、开展、施展之意。“训练”意为“操练兵士,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也指使受训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训练不同于培训和辅导,培训是指一种有组织的传递、训诫行为。辅导是指一个长期有人指导的学习过程。两者强调其过程性,而“训练”更强调其目的性。

从词源上来说,对人的心理而言能够张开、放开的必然是人的思维、情感、心态、观念等,能够施展的也必然是人的能力、毅力、意志、勇气等,因此心理拓展训练与Outward Bound的寓意是相近的。

2、心理拓展的核心元素

通过对心理拓展训练的多年实践与研究,结合诸多学者的概述,我们可以就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得到以下几点基本共识:①体验性。心理拓展训练以自然或模拟自然环境为背景,绝大多数需要身体活动参与,以保障个体尤其是群体的体验基础,心理拓展训练中的一切收获、成长与突破都是在亲身尝试、经历、挑战的高峰体验后获得。②反思性。“心理拓展训练仅仅有学习者的身体力行(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经验的领悟、体察和反思(验)”[1],成员共同交流与反思,才能将活动与生活相连,在反思中才能重构自己的经验,才能达到提升个人与社会价值认识的目的。③情感性。心理拓展训练所设置的场景、环节、目的都是使亲历者获得情感上的高峰体验,整个训练的过程不是达到一个技能或者一种知识,而是心理、人格、团队的突破成长,情感性是拓展训练的操作基础。④游戏性。游戏是手段的载体,比较易于接受,通过难易规则的设置,个人和团队才能够征服挑战。⑤隐喻性。心理拓展训练注重情景设置,训练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模拟、象征、隐喻,目的是实现从游戏中“移情”生活,通过实践实现从游戏到现实的“以小见大”。

综上所述,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要始终把握住几个核心要素,我们认为心理拓展训练是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个体发展和团队融合为追求,利用自然环境和有创意的模拟情境为平台,以经验、思维与身体活动结合为切入点,以体验学习圈为操作程序,注重反思与唤醒,唤醒情感、激发潜能、改善心智、磨炼意志、融入团队、完善人格为目的的综合性活动。

二、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心理拓展训练与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萌芽于20世纪初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由杜威学习理论中的“经验”引起的研究高潮,到上世纪70年代,大卫・库伯(David a、kolb)、伯纳德(Burnard、P)、贾维斯(Jarvis、P)等教育学家相继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美国体验教育协会(AEE)在其官方网站给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明确定义:“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哲学和方法论,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引导学习者从事直接经验,进行集中的反思,为了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明确价值观。”[2]从定义和特点上看,体验式学习和心理拓展训练极为相似,两者都是一种活动,都有体验,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再从历史发展脉络看,心理拓展训练与美国七十年代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验证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下成熟的拓展训练OB模式、国内模仿的PA课程模式,都在体验式学习理论体系基础上建构,并大量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表明了二者之间确实有密切的关联。但是细分之下,仍有一些不同,一是产生背景不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针对的是学生的“教”与“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提出的;心理拓展训练是库尔特・哈恩最初针对德国执政者缺少信念和勇气而创设,后来在二战时期用于培养海上警戒和遇难船的自救和营救能力而创办的训练模式,更针对的是对人们意志和品质的培养。二是实施手段不同,体验式学习多运用于通常的教学,心理拓展训练运用一般都脱离于通常教学。三是概念范畴不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潮、教育理念,并不等同于、更不局限于一种训练模式之中,只能说心理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化产物,但不是唯一的应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拓展训练模式中体验式学习的特征鲜明,但是自身缺少深厚的体系理论支持,一般归为体验式学习理论体系。通过上述对与体验式学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者不能相混淆甚至直接画等号。

2、心理拓展训练与历奇教育

“传统的历奇教育”也称“历奇为本辅导”(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来自于美国的“历奇计划”(Project Adventure)。所谓历奇,就是经历一些新鲜的事情。在历奇活动中,参训者必须要经历某些成功与挫败,不得不处理即时的危机。简单地说,历奇泛指带有刺激和危险成分的不寻常的、出乎意料的经历或事项。

从国外、香港历奇教育发展来看,历奇教育广泛地应用于心理辅导与治疗领域。从功能方面,历奇教育可分为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及治疗性等。在受众方面,从儿童、青少年、成人至家庭;从学生领袖至青少年罪犯;从犯罪犯至犯受害者;从商界领袖至退休人士;从精神病患者至癌病患者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心理拓展训练相比,历奇教育的培训师往往不以培训师作为职业,而是以教师、社工、职业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医生等为主。这与拓展训练尤其是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商业性拓展训练有较大的差异。历奇教育在香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这得益于香港良好的义工体系。而在大陆,历奇教育未能体现出其依托公益资源致力于特殊人群精神领域改善的特点,多与心理拓展训练相混淆。但大陆学者对二者在探究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特点和功能有着较为一致的认同。

总而言之,与心理拓展训练相比,历奇教育的对象人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独特性,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治疗中广泛应用,活动过程强调挑战负面行为、强化正面行为。历奇教育与拓展训练的关系近乎拓展训练与体育的关系,但更为亲密。拓展训练的对象人群包含了历奇教育的对象人群,目的、任务都涵盖了历奇教育所能涉及的范围。但在心理辅导、培训师人群、治疗领域,历奇教育更具针对性。

3、心理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出现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表明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相对中小学“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为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对传统教育的优化和补充,其范畴之广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从内容涵盖上看,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受教育者要有身体素质教育,还要求有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劳技素质、业务素质教育等,把学生“合格、全面”放在首位。从中也能得出,素质教育是个“完人”教育,涵盖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大,是教育的完美状态,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心理拓展训练较素质教育来说是个短期的间断性的培训。从内容上来看,心理拓展训练虽然也是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完整人服务的,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倾向性,更倾向于对培训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不能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能作为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但是从理念上来看,两者都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以人和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素质教育是国家层面的一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心理拓展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模式,只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4、心理拓展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是基于学生对社会实际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的社会生活,将知识转化实践的实践性、拓展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教育所灌输的共性知识有所不同,更倾向的是现代教育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主要在于“建构经验”。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完成,而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两点:一是综合实践活动概念的最终落脚点是一种教育形式;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凸显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与心理拓展训练的理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拓展训练的课程一般是以体育课程为载体而体现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独立出来的一门课程。从面向对象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是针对中小学学生,较心理拓展训练针对面较窄。从活动的内容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较心理拓展训练涉及的面广而泛,内容包涵体育、科学、艺术、道德、生活、自然等众多学科知识。从开展的形式上都提倡自主与实践性,但综合实践活动提倡是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探究,而心理拓展能训练所需要的自然的或者预设的环境中进行,是对心智和潜能的深度开发,针对性强。

通过对心理拓展训练及相关概念的梳理,认为心理拓展训练与四者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五者之间都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都以学生“体验”为落脚点。但是心理拓展训练得益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不能直接混淆画等号;心理拓展训练与历奇教育在实施对象、目的、任务和实施手段方面有着既区别又相似的关联;心理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从范畴上有着不同;心理拓展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比,培养内容针对性更强。

参考文献:

[1]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2):14-17、

[2][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5、

教育训练心得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拓展训练;改革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社会需要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今,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改革,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融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自觉自主的进行体育学习。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1、什么是拓展训练

1、1、拓展训练的含义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通过场景模拟或者结合自然环境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体验式训练方法。教师在训练中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训练内容进行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安排,实现学生的毅力、耐心、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提升。拓展训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以学生的体验和想法为主,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自己的问题。

1、2、拓展训练的特性

第一,内容活动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能和身体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在拓展训练中,每项活动学生都需要较多的体力消耗,这样在增加学生体能储备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团队联系等,训练流程清晰,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训练;第二,较强难度性。在拓展训练中,存在着较难的训练科目,他们是为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应的学生而设置。例如,水下拓展训练,适合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身体潜力和极限能力,让他们突破自己,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解自身的水平;第三,团队合作性。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一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四,强烈的收获感。因为拓展训练是设置模拟场景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丰富,难度各异,学生在完成拓展训练时,会有强烈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提升教学体验;第五,独立自主性。教师在布置拓展训练完成后,会提前告知学生训练流程和规则,在训练中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和思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1、3、拓展训练的形式

各个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形式不同,但大多都是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训练。一般的拓展训练有:信任背摔、模拟沙盘、定向寻宝和武装越野等项目,都是增强学生体育素质而设置。高校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相结合之后,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为教学增添了娱乐性、协调性等新的活力。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运用拓展训练模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训练,学生在训练时和教师、组长交流,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出来,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模式还不够系统和健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发展中,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如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进行体育事业的建设,因此,高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社会服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当中,教学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疏忽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我国区域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体育教学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教学质量不高。

2、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学类型大致分为球类教学和田径教学,这是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教学方式。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巧性要求太高,体能储备跟不上训练;对于专业体育学生来说,课程单一,学生缺少训练动力和热情。一方面,教学时间较少,一般是一周一次或者一周两次,教学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学条件较差,体育设施少,场地小,学生伸展不开,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训练。

2、3、体育赛事活动少

高校在体育教学时,会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如运动会),部分高校只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就不开展其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少,不能将所学的体育技能和知识进行实践应用,造成学生“学完就忘”的问题,没有办法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和专业技巧,使得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3、拓展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3、1、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之后,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错误观念。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后,对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平衡教育,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占据主动位置,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高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其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是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理念,拓展训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智磨炼,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3、2、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在文章前部分我们提到过,拓展训练基本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开展,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团队精神为支撑,彼此合作交流,完成训练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激发了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集体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完善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创新了教学方法,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3、3、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改逐渐落实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也变得明确。第一,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加适应;第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健全人格、心理承受力、精神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拓展训练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训练中身体和大脑同时运动,用实践来践行心理成长,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精神品质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好基石。

3、4、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教育,教师不再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训练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选择训练内容,以学生的喜好和特长为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授。例如,在班级设立拓展训练小组,在课前由小组成员征集学生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拓展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小组成员做记录,并把学生体验和感受汇总,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把问题记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和兴趣,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融合拓展训练的具体措施

4、1、运用拓展训练思维,定制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时,要运用拓展训练的思维和理念进行实施。在运用拓展训练思维时,不能只看表面,而不进行深入探究,它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模式,必须领会它的理念和思维,才能进行体育教学。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高校学生的质量有着联系。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融合拓展训练的思维和理念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现教学目的的达成。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体能训练为主”的教学目标,开辟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团队能力。如今高校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广,个性鲜明,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愿意参与各项活动。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时要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素质发展,加强自身的教育水平,将拓展训练应用的更加科学、合适;学生在拓展训练时,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勇敢面对自身的短板进行克服训练,增加大学生活的丰富性。

4、2、设置符合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要对之前的体育课程进行更新,让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举例,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是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能训练相结合,而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素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时,必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进行基础的体能训练时,加入娱乐性的活动和幽默教学语言,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磨炼了精神品质。

4、3、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设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评价,教师在过程中对学生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加入班级集体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这样的评价体系,拉近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教师,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教师要让学生注重评价的过程,告知学生评价结果是次要的,尊重学生的课堂成果,让教学评价更加公正公开。

教育训练心得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G807、4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对于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等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训练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有利于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行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的构建,通过将高校体育训练课程与其他的体育课程相结合,从而增强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依旧是竞技性运动项目,而且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校的大部分体育课是在校内的操场上开展的。教育部新出台的相关体育课程教学方针、政策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应该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课程目标,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体育课程相关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能以及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有利于更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仅仅强调体育理论知识,很多体育训练偏向于形式,而不注重实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之间的割裂,使得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而且也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体育训练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先”,通过体育课程学和教的结合,使得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当中通过游戏活动、训练活动以及信息资料等,让教师得到良好的启发和诱导。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更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提高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体育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大部分都是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体育训练课程能够改善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理事以及坚韧不拔的能力;其次,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等不良品质,通过开设体育训练课程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活动当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最后,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在训练形式方面呈现着多样化,很多训练项目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下,通过城市或者野外生存训练,增强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等能力,同时高校体育训练课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二、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采用多样化的高校体育训练活动

在高校开展体育训练的^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训练方式,在同一训练目标的指导下,采用多样化的高校体育训练活动,按照因地制宜地原则,合理科学的选择体育训练活动方式。例如:根据天气的情况,如果天气好,我们开展室外体育训练活动项目,如果是雨雪、大风天气,我们可以开展室内体育训练活动项目,从而更好的实现体育训练的目标。

(二)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

无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还是在现在的体育训练课程当中,体育训练课程基本上都是都是在室外开展,因此,体育训练的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当中的很多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安全隐患,我们在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对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安全制度的保障,同时,通过专业人员和专业手段对体育训练当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消除高校体育训练课的安全隐患。另外,在高校体育训练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合理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按照标准的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开展体育项目活动,控制体育训练课程开展过程当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促进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增强高校体育训练课师资力量

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师资力量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体育训练课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增强高校体育训练课师资力量。培训高校体育教师的“组织、监控、引导和归纳能力”。我国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和系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些老师在体育训练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我们将训练课程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应该相应的对体育教师的技能和知识进行更新和健全,通过组织继续教育、定期培训等方式,让教师通过这些机会实现交流和互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四)全面整合资源,扩大社会效益

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实施体系的构建,必须全面整合资源,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训练课程开展的社会效益。一方面,我们要将高校体育课程与训练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对于体育训练的活动场地和活动项目进行优化,从而丰富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训练基地。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加强高校体育训练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从而确保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于佳祥;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11期

[2]毋洪飞;高校公共体育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24期

[3]李金芬;高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张剑锋 高绪秀;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研》;2010年02期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单位宣传方案(精选8篇)
  • 下一篇:市场经济问题(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