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精选8篇)

时间: 2023-06-29 栏目:写作范文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1

一、政策与法律依据

首先,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作用已具政策依据。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的制度已被提上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 2004-2008)》,该纲要围绕实现执法公正和效益的目标,提出了50项改革任务和改革措施。其中第13项明确表态,最高人民法院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为保证案例指导质量,还须“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标准、编选程序、方式、指导规则等。”此外,该纲要第15项还计划“建立法院之间、法院内部审判机构之间和审判组织之间法律观点和认识的协调机制,统一司法尺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确保人民法院统一、平等公正适用法律的有效形式。”这种协调机制无疑包括建立相应的案例指导制度。这可以理解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方式向全社会发出的实行案例指导制度的改革思路与意见。在这一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于2006年两次谈到案例指导制度,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二五改革纲要”中的50项改革任务里面有8项2006年年底要见成效, 这8项里面就包括案例指导制度;同年3月份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又重申了这个意思。由此看来,如果说在过去20多年中,案例指导应否在中国法院审判实践发挥与司法解释相同的作用,以及我国大陆地区能否借鉴国外判例制度等等都存有理论争论的话, 那么今天这个学术争论会划上一个句号,乐观点说,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改革纲要和肖扬的两次答复让我们看到了案例指导制度在中国的前景,也为我国大陆地区尝试、规范和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作用,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

其次,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作用具有法理基础。

第一,同案同判是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选择。前文已对我国审判实践中相同或类似情节的刑事案件量刑出现的偏差已有列举。客观上看,同案不同判现象在不同地区的法院、同一地区的不同法院甚至同一法院都有存在,这一现象不仅在横向上存在,纵向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关于同案同判也有很多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同案同判是在追求一个司法神话”。③其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认为同案根本不存在;第二个理由是只要我们承认法官有解释权就不可能出现同样的判决,也就是说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的情况下要做到同案同判是不可能的。其中第一个理由是从绝对意义上理解同案的,法律意义上的同案是指案情相类似,而不是指案情完全意义上的相同,完全意义上的相同的确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否认同案的存在,我们就得从根本上否定英美法系判例法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恰恰判例法存续的历史证明了同案是存在的;何况这些年我国一些地方法院实行的各种名目的案例指导制度的直接导因也是为了有效且合理约束自身裁量权,制止频繁出现的同案不同判的现象。第二个理由中所谓的法官的解释权就是指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诚然,不同的法官会对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适用,但是法制统一原则要求法官对法律应有一个基本一致的理解。本文赞同“不同的法官会对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适用”的说法,法官解释权的存在以及个案的特殊性确实使得绝对意义上的“同案同判”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相似案件得到相对一致的处理却是应该追求并努力做到的,因为法律规则本身具有普遍约束力。正是在这种法律追求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作用,对法官适用法律予以指导,以期对同案同判的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刑事案例的指导作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司法资源。侦检部门、律师与审判法官是最先接触刑事案件的法律人,其他法律人通过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对抗、质证和辨析,帮助法官生产出具体的判决结果。因而一个具体刑事案件的审判结论不仅凝结着法官个人的智慧、学识、经验,也是法律人合作的成果。同理,他们也是最早接触疑难案例的法律人,其中审判法院及法官总是在辨别各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些案例结论中法官群体尤其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与艰辛, 但如果一个结论精当的判决生效后就被束之高阁,法官群体的活动必将始终停留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论证的状态,一些原本已经不再疑难的案件因地域、信息管道不畅而不断引发争议。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既体现了对法官劳动成果的肯定和尊重,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有限性的清醒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刑事典型案例是无数司法知识串联形成的增长点。

二、哲学基础――对经验尊重

美国霍姆斯大法官指出:“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大陆法系学者崇尚理性的成文法,认为人们通过理性的力量就能发现一个理想的法律体系,因此他们力图系统地规划出各种各样的自然法则和原则,并将他们纳入一部法典之中。通过理性认识,一些概念与范畴被抽象出来作为定罪或量刑标准的要素,比如手段、结果、故意、过失、预备、中止等等,可以明确写入刑法规范之中。但这些范畴、定义用于对应具体事实时,案情却以其个案性时时让法官感觉标准变得不象他们在看到法条时那么确定,这不仅需要法官具有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法官在对接抽象规范与个案事实的过程中积累专业经验。

人类文化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和种族都有尊重甚至迷恋本民族传统的倾向。因此特定社会中的集团或个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参照前人的理解和解决办法,是自然而然的。同时,各民族都有尊重和崇拜权威的做法,也是司空见惯的。这两种倾向在法律上,则表现为司法者在处理案件时参照先前的司法判决,下级法院往往遵循上级法院的判决。④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经过权衡而决断。这些经验既包括本法院其他法官的经验,也包括其他法院法官的经验,还包括法官自己的经验。法官参照经验这一行为是自发的,但是客观存在的。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体现的即是对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参照经验的尊重,而且期望通过刑事典型案例对法官参照经验这种潜在的行为予以指导。

三、实践形式――法官个案解释的客观存在

在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法律实践中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解,法律解释一般是指在具体个案的司法裁判中与法律适用相联系的一种活动,也即具体法律解释,或称之为法官适用解释(法官个案解释)⑤,本文将之称为法官个案解释。我国存不存在法官的个案解释,其实很容易回答,有法律适用必然伴随着法律解释。在欧美国家“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模式下,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是法官对个案的解释,因而这一模式的基本设计思想是积极利用刑事法官的经验知识去实现刑法价值。我国大陆地区的刑法机制是建立在“刑法定性又定量”的基础之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刑法规范(包括立法及司法解释)至上的传统和世界观,理论上忽视甚至排斥法官对个案的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解释,无论人们是否认可,都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般而言,从个案的角度考察,任何具体案件都存在着法官对所适用法律的不同程度的解释,也只有通过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才能实现法院的审判职能。在这个意义上看,“法律解释的实质是法官活化法律,司法职业的实质是法官塑造人类的正义生活。法律的生命开始于法官对法律的解释。”⑥

刑事司法过程中,法官将具体的刑事法律规范适用到具体的个案当中,使法律文本规范与特定的案件事实结合起来,通过案件事实这一媒介使抽象的法律文本规范演化为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而形成对案件的裁决,使法律文本与判决之间建立起一种内部逻辑一致的因果联系。法官对个案的解释在客观上是实际存在和现实发生的,法官对法律的阐释几乎渗透到每个具体案件之中,不同法官对于法律以及相同司法解释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差异甚至会体现在判决之中。不含有对法律进行个案解释的决定或判决几乎是不存在的。只要还需要由法官作出判断来解决刑事案件,法官的个案解释就会存在。⑦因此,之所以要加强刑事典型案例对法官审判活动的指导作用,是因为法官个案解释是一种客观存在,个案解释具有普遍性。反过来,正是因为法官个案解释是一客观存在,加强刑事典型案例的作用才有了实践形式的基础。

[注释]

①1985年以前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内部文件下发案例的形式,指导全国法院的的审判工作。1985年以后通过在《公报》、《人民法院报》等刊物上案例指导全国法院的审判工作。

②如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均通过案例的方式指导、规范法官的审判活动。

③参见刘作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代序言),徐景和:《中国判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④高鸿钧:“英国法的主要特征――一个比较的观察”,《比较研究》,1991年第4期。转引自汪世荣:《判例与法律发展――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⑤张志铭:《法津解释操作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转引自张明:“刑法司法解释体制论”,山东大学法律硕士论文,2005年4月,第27页。

⑥马松建:“刑法司法解释主体探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1卷第1期,第77页。转引自杜志红:“论定罪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17页。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2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074

1引言

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该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在既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懂实践知识。有不少学者经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应用在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应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高职汽车营销课程之案例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2高职汽车营销课程中案例教学潜在问题分析

纵观这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汽车营销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还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如理论与案例教学协调性问题、案例的时效性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有大大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具体表现如下。

2、1协调性问题

协调性问题主要值得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协调性问题。对于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来说,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习惯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则较为轻视,显然这将引发协调性问题。另外,部分教师在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价值作用的情况下,在实际教学中未结合学生实际,过度使用案例,从而消弱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显然这也会引发协调性问题,进一步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2、2时效性问题

时效性问题即为在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缺乏时效性。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教师在选取案例时,有两种选取方式,一种是年代许久的经典案例,一种是比较新的案例[2]。因教师对前一种案例更为熟悉,所以就习惯性地采取经典案例。但是,这便会造成时效性问题。这主要受汽车市场发展变化迅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接受案例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根据现有的网络资源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进一步教师教学观点与学生本体观点产生冲突。

2、3分配合理性问题

教师与学生是汽车营销课程案例教学中两大主体部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但结合近年来的案例教学却发现显著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师讲解时间和学生分析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没有对案例的精髓进行细致讲解,学生未能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分析。显然,由于案例教学在分配上不具合理性,进一步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3加强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近年来我国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还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的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策略如下:

3、1增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协调性

要想使案例教学的价值作用发挥出来,在汽车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便需要注重理论与案例教学协调性的增强。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整体的规划,做到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案例实践教学。同时,所选取的案例需符合时效性及教学要求,规避随意选取案例的行为。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得到充分协调的基础上,相信将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案例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2既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又能够合理融入经典案例

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在汽车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案例的时效性,有要合理地融入经典案例。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汽车营销共有18大经典案例,包括了长安福特、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以及凯迪拉克等[3]。其中,凯迪拉克在20011年拍摄的微电影《66号公路》,便是较为经典的营销案例。与此同时,国外历年来也具备很多经典的营销案例。在高职汽车营销课上,教师不但需要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又要学会收集经典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近年来的微电影营销模式、4S终端互动营销模式以及广告赞助营销模式等。从整体层面而言,“时效性+经典案例”的双重融入思想能够增强汽车营销课程教学的质量,既利于教师教学,又利于学生优化学习。

3、3合理分配案例教学中师生两大主体的时间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合理分配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时间,教师讲解案例的时间需合理、学生分析案例的时间也需合理。一方面,教师需注重深入讲解案例,避免从表浅上分析案例。另一方面,在选取案例的情况下,需结合学生实际,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学会搜集与案例相关的多类资料,如企业背景资料、市场环境资料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等,在资料得以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学生分析案例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使学生完成优化学习的目标。

4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高职汽车营销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但纵观近年来的案例教学课程,发现还潜在一些问题。因此,便需要增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协调性;既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又注重经典案例的融入;合理分配案例教学中师生两大主体的时间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案例教学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高职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倩、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2):156、

[2]周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315-316、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行动导向 实训教材

[作者简介]徐静(1958- ),女,上海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秘书学、高职教育。(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文秘类专业教指委2012年度重点课题“苏州地区高职文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D201277)、苏州市职业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科研资助项目“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的转换研究”(项目编号:SZDG4-10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45-02

作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教材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独特地位,其内容安排和表现方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012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至今,其突破点应该是开发建设与改革创新与教学模式相配套的特色教材。与理论教材开发相比,高职教育实训类教材编写需要更大的创新、更多的投入,因此,技能实训教材一向是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实训教学教材更是缺乏。本文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秘书实训》(第二版)为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探讨行动导向型实训教材如何创建特色,培养高职教育特色人才。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就业”,而且还要能“就好业”,并能够“会创业”。2009年3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瑞士举行的 “职业教育与培训(VET)各国专家组第4次会议”和“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跨学科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为了工作而学习”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因此,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与教材改革应该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策略。有专家认为,为了行动而学习,这是学习的目标;通过行动来学习,这是学习的过程;行动就是学习,这是学习的本质。简而言之,行动导向就是“在做中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是教学的导演,遵循“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评估成果,促使学生在手、口、脑并用的行动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因此,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并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所构成。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同行者。师生互动所展开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包括搜索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具有浓厚的职场氛围和工作情境,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行动导向型实训教材的特色

行动导向型教材即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教材开发编写的特色教材。以《秘书实训》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为例,该教材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均作较大的改革创新,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训内容改革更新,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匹配。与一般的秘书专业教材不同,《秘书实训》教材开发的起点是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细致分析秘书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精心设置全方位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根据秘书岗位工作任务所覆盖的职业能力,将实训内容分为秘书礼仪实务、秘书沟通技巧、秘书写作技能等七大模块,形成一个目的明确、内容实用、层次分明且具连续性、阶梯式提高的秘书实训教学体系。每一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即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程序,提炼出过程完整较为典型的工作项目;然后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得出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经过整合优化的实训内容紧密联系秘书职业工作实际,匹配度高,应用性强。而且在内容编排上注意相互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关实训内容还与国家规定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结合,以利于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计算机运用能力贯穿始终,要求学生制作PPT配合案例分析或情境模拟;案例分析报告、策划方案、模拟脚本等文本制作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成册,充分体现现代文秘办公自动化特色。

2、实训方法改革更新,案例操作知行合一。为培养学生“会做”的职业能力,《秘书实训》精心编选紧贴现实,尤其是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典型性兼具综合性的工作过程案例62个。每一个实训项目案例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每项任务明确规定完成任务的目的、要求以及最终成果形式,促使学生在明确的工作任务中“做中学、学中做”,力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来自企业的典型案例所提供的信息是职场上真实存在的工作情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不仅使“行动”成为可能,而且可以使“行动”方案多元化。秘书实训从项目案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职业情境模拟、项目实际操作等。通过较为复杂的案例操作,促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中学习,激发学生形成职业角色意识,获得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体验,尤其是对工作压力的体验;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引导培训学生从经验层面能力向策略层面能力的转化,有效形成能力迁移。

3、教材体例改革更新,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秘书实训》教材在体例上,超越传统教材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全书分为七大实训模块,每个模块开头设计实训目标、实训方法、实训形式、实训场地等内容作为此模块实训教学指导总领。比如“秘书沟通技巧”模块开头设计:实训目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职业秘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训紧密结合秘书职业沟通协调能力的岗位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技能训练,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人际沟通的理论知识,培养有效沟通素质,培训有效沟通技巧,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实训方法:运用行动导向项目实施教学模式,如典型案例分析、职业情境模拟等。实训形式:学生分组实施项目。实训前将学生划分若干小组,要求小组成员集体备课,团队合作进行典型案例分析,职业情境模拟,第二课堂实际操作等。现代化设备运用: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PPT配合案例分析或情境模拟;制作案例分析报告等文本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成册。实训场地:校内高度仿真的秘书实训基地。设备要求:办公用品、打印机、多媒体设备等。

每个实训模块在明确总体实训目标、方法、形式、场地后,接下来的具体实训内容分解为5~7个项目,每个项目以典型案例为载体,细分为5~8项具体工作任务,其整体结构形式为模块―项目―案例―任务。每个项目任务的组织结构包括知识点、典型案例、实训任务等。其中,案例之前“知识点”的选择准确精练,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为更具实践价值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为案例操作完成任务做好理论铺垫,使学生明白工作任务怎样做、怎样做更好。案例之后,所设计的“实训任务”具体明确,任务大小适当,层次分明且具连续性,各任务之间组成一个任务链,操作性强。“实训说明”清晰细致,“实训提示”切实到位,是秘书技能实训的有益指导,为案例操作指点迷津。每一模块实训的最后,附有考核办法与评分标准,具体实用。

三、行动导向型实训教材的作用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知识传授未能把学生放在主置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免产生厌烦情绪。《秘书实训》教材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教学理念,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学生互评、上机操作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模拟的企业环境里,学生边做边学。遇到难题时,愈加激发学生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做学合一,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认真观摩同学的表演,自觉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高。

2、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秘书实训》所编案例紧贴现代企业的现状,真实典型。在案例操作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与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等都是对实际工作的一种体验,因而能够了解并熟悉企业情境,提前体会到职业岗位的感觉,初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行动导向实训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而工作任务往往是综合的,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来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操作一个外商考察团接待工作,此项任务涉及办文、办会、办事诸多工作。学生须完成接待方案、公司介绍PPT制作;还要开会分工布置任务,还要上下左右进行沟通,还要做好预订食宿、购买礼品、辅助策划等具体工作。完成这项任务,学生的接待能力、会议操办能力、文书撰写能力、策划组织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可得到切实训练,综合职业能力得到生长和提高。

3、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秘书实训》教材规定,案例分析和项目实施等实训任务均要求学生分组实施。一个班级划分7~8个小组,每组5~6人,要求小组成员集体研讨,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在考核评估时团队合作成绩占较高比例。在案例操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既分工明确,又互帮互助,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还有,秘书实训内容丰富任务繁重,学生忙碌而成长着,痛并快乐着、收获着。实践一个道理,需要反复练习,需要勤奋,需要勇气,需要执著,需要耐心,需要智慧,还需要点乐观。由此,学生的智商、情商、逆商、承受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职业素质得到提升,整体形象得到提高。

综上,作为教学系统运行的软件,行动导向型特色化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的关键。当下,高职教育特别注重“能力”培养问题。有专家认为,能力是一种实践智慧,其组成元素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从其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可以概括为:反映能力水平的“能做”、反映态度价值观的“肯做” 和反映对社会的适应性的“会做”。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交流、组织计划、信息运用、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则被视为能力要素中的关键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会是最具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的。《秘书实训》教材探索运用基于能力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对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高职教育实训教材改革的重大突破,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并将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改革,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于今后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4

8月以来,我市在主城区巢城区域和四县城关镇,集中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集中治理工作中,我们感受到社会公众对超生就是违法这个问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下面,从几个典型案例对违法生育成因作简要分析,并就对策措施作一初步探索。

一、案例情况

案例一:下岗职工李某某强行超生二孩案例。李某某、男,1974年8月出生,高中文化;昂某某、女,1974年12月出生。该夫妇1997年1月登记结婚,双方均初婚;1998年6月生育第一胎女孩。12月该夫妇因原工作单位改制下岗计划生育移交社区管理。8月,社区发现昂计划外怀孕,当即动员其落实补救措施;该户超生意愿异常强烈,抵触情绪非常大,街道、社区花费了大量精力,三、四个月时间不间断动员其亲属做工作,毫无效果,眼睁睁看其超生。12月12日,该夫妇在某某医院超生第二胎男孩。

案例二:个体工商户朱某某非婚生育多孩案例。朱某某、男,1962年3月出生,高中文化,与前妻生育二女一男,4月3日离婚;王某某、女,1968年11月出生,初中文化,与前夫生育一男,4月17日离婚。朱、王于7月同居生活,王怀孕后,即外出躲避;11月24日在市外某某县某某医院非婚生育第五胎女孩。目前,该夫妇仍未办理结婚手续。

案例三:在职党员干部吴某某超生二孩案例。吴某某,男,1970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原系某某县某某乡农经站工作人员,党员;罗某某,女,1972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某某厂下岗职工。该夫妇1997年2月登记结婚,双方均初婚;1997年11月生育第一胎女孩。因吴系党员在职干部,计划生育一直由单位管理,所住社区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对象管理。9月11日,该夫妇在某某县某某医院虚冒假名生育第二胎男孩。

二、成因分析

李某某等3例超生案例,在城镇违法生育中具有典型性,或流动躲避、或钻管理空档、或强行违法等,代表不同类型。综合分析一些典型案例和这次专项治理的整体情况,主要成因有四个方面:

(一)部分公民计划生育法律意识淡薄。触犯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生育政策,这是三件案例的共同特征。从上述案例具体情况看,违法生育人员文化水平程度都在初中以上,甚至还有党员在职干部,这些人对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不是不清楚,问题在于是否自觉履行。通过集中整治,我们发现,由于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一些群众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超生只是罚款,超生就是违法这一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同样,超生就是违法这个社会法制氛围,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从法律层面上,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作为实体法,同样具有刚性约束力的社会认知局面,还未真正形成。总之,计划生育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违法生育的直接原因,尤其在城市。

(二)根深蒂固的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在城区,过去一般群众普遍享有许多优惠政策,尽管一些人的头脑中仍有传统生育观念,但冲淡了许多,也就是说,在刚刚过去一段时间里,城市的普通居民生育观念确实发生了很大转变。在现在形势下,城市情况复杂了许多,传统生育观念有再度复燃趋势,一些普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特殊情况人员等无视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强行超生。从上述案例可看出。这说明转变传统生育观念任重道远。

(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执行刚性不够。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个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依据,目前在控制政策外生育手段方面,未作详细硬性规定,直接导致在具体执行中力度不够。同时,计划生育执法属行政执法行为,是由政府行政部门执行的,不像司法部门那样具有威慑力,执行刚性不足。尽管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由于情况复杂,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四)社会环境变化的外部冲击。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违法生育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少数以超生为目的的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大部分属举家外出),行踪不定,掌握不准,即使发现问题,限于手段、人力和财力,也难以解决。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刺激影响,城区人员结构复杂,形形,身边一些诸如富人超生、非婚生育、强行超生等现象的发生,甚至一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周围群众负面影响较大,是影响依法生育的无形因素。一些复杂情况的管理空档,空挂户口人员、两地婚姻居住外地人员、外来父母购房子女入住人员等等,这些特殊人员计划生育管理难度非常大,基层无法解决。

三、对策措施

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城镇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展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大力倡导生育文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措施。

(一)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推进生育文明建设。加强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营造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建设一种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工作氛围;在目前形势下,探索建立计划生育法律制度与道德传统、文化习惯相适应的计划生育法制环境。

(二)严格依法处罚,建立管理处罚分离的计划生育执法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严厉打击强行违法生育行为;探索建立计划生育管理与处罚分离的工作体制,推行计划生育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违法生育由司法部门处罚制度,建立严格生育政策、严格违法处罚的依法生育秩序。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5

[关键词]营销专业;学习情境;构建

[中图分类号]TQ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114-03

营销学习情境是根据企业真实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营销事件而进行的情景化学习项目设计,它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营销情境中,使其按照真实的营销工作过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它是营销课程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培养的主要依据,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进行营销专业课程学习情境的构建研究对营销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营销学习情境的构建主要按照营销专业岗位分析——营销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的分析与确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化与构建的步骤进行。

1营销专业岗位分析

营销专业所针对的岗位主要有:市场调研、商品销售、渠道管理、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岗位。

2营销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的确定工作任务源于实践,是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表述须体现行业的职责或实际要做的事情。行动领域是指工作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它要涵盖岗位群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具有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任务的典型性的特征。

2、1市场调研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调研问题的确定;调研方法的选择;市场调研方案的制订;市场调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信息收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市场调研预测;调研报告制作。

行动领域: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

2、2商品销售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市场分析与开发;顾客心理分析;顾客沟通;产品认知;商品展示与推荐;顾客需求激发;顾客异议处理;商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管理。

行动领域:商品推销、消费者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

2、3渠道管理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销售渠道分析;销售渠道设计;渠道开发和管理;渠道矛盾和冲突解决;营销渠道策划;窜货管理;中间商管理与激励;制订分销战略规划。

行动领域:渠道开发、设计与管理。

2、4营销策划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目标确定;消费者分析;目标市场分析;SWOT分析;市场竞争分析;产品策划;定价策划;品牌策划;广告策划;渠道策划;公关策划;促销策划;策划书撰写;营销策划管理。

行动领域:市场分析、营销策划。

2、5营销管理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目标市场选择;商务沟通;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计划的拟订、完善和实施;经营分析;任务落实;营销管理。

行动领域:营销管理、商务沟通。

3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转化

营销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是将营销工作的行动性特征转化为专业教育的任务性特质。营销学习领域是以整体、连续的营销工作过程为基础,是完成营销行动领域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它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习目标和以工作任务为特质的学习内容两部分构成的主题学习单元。

3、1行动领域: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学习领域:市场调查技术所需知识:市场调查知识;调查方法和技术知识;调查分析知识;调查预测知识;调查报告撰写知识。

3、2行动领域:商品推销、消费者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学习领域:商品销售所需知识:消费者知识;产品知识;行业知识;竞争者知识;商品销售技术知识;推销知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

3、3行动领域:渠道开发、设计与管理——学习领域:分销渠道管理所需知识:分销渠道模式知识;分销渠道系统设计知识;客户维护知识;窜货管理知识;渠道设计和改进知识;渠道管理知识。

3、4行动领域:市场分析、营销策划——学习领域:市场营销策划所需知识:市场分析知识;渠道的设计和策划知识;产品策划知识;促销策划知识;品牌策划知识;广告策划知识;公共关系策划知识;营销策划的制订、安排、监督管理和分析知识。

3、5行动领域:营销管理、商务沟通——学习领域:营销管理所需知识:销售计划的制订;产品的调度管理;客户管理知识;销售沟通知识;人员接待;部门协调;人力资源的配备;异议的处理;销售统计分析、售后管理知识。

4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转化

营销学习领域向营销学习情境的转化是指在具体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背景下,按照学习领域中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求,对学习领域的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转换,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呈现化。而学习情境是完整的营销工作过程,包含一定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学习领域相当于一门课程,学习情境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相当于具体任务化的教学单元。

4、1学习领域:市场调查技术——学习情境

设计思路:基于调查对象的不同特点,以市场调查工作的各环节为依据,以市场调查分析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功能为主线构建学习情境内容。

学习情境1:熟悉市场调查。根据具体项目,明确该项目市场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描绘出市场调查的大概步骤、逻辑程序。

学习情境2:市场调查的设计。根据调研项目的具体要求,设计市场调查问卷,或者访谈提纲;结合实例进行市场调查设计。

学习情境3:市场调查的实施。根据调研策划方案,制订详细的调研活动执行计划,并组织实施;结合实例进行市场调查的实施。

学习情境4: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根据市场调研的主题、调研的资料,进行资料的归纳、分析、整理,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实例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报告的撰写。

4、2学习领域:商品销售——学习情境

设计思路:围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消费者的思考模式、需求动机和购买行为模式的角度构建消费者认知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以营销人员的不同产品销售为主线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根据具体项目,在消费者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消费者进行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学习情境2:消费者个性分析。结合具体项目,对消费者进行个性分析,探究消费者个性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消费者个性分析。

学习情境3:唤醒消费者需要与动机。根据消费者心理变化和反应模式,探究引起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动机的影响因素和刺激点;结合实例进行唤醒消费者需要与动机分析。

学习情境4:消费者态度与购买行为完善。结合自我和不同消费者的特点,探究消费购买产品的消费态度和强化措施。

学习情境5:面对日用品的销售。结合具体日用品,根据日用品特点和消费心理,对日用品进行销售。

学习情境6:面对耐用品的销售。结合具体耐用品,根据耐用品特点和消费心理,对耐用品进行销售。

学习情境7:面对无形商品的销售。结合具体无形商品,根据无形产品的特点和消费心理,对无形商品进行销售。

4、3学习领域:分销渠道管理——学习情境

设计思路:基于不同渠道的特点,以渠道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为依据,以渠道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功能为主线构建学习情境内容。

学习情境1:认知分销渠道。根据不同产品,在产品分销的基础上认知不同分销渠道的特点和适用产品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销渠道分析。

学习情境2:分销渠道设计与评估。结合具体产品,进行分销渠道设计,在分析不同分销渠道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评估;结合实例进行分销渠道设计与评估。

学习情境3:分销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激励。在分销渠道设计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分销渠道选择,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结合实例进行分销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激励。

学习情境4:分销渠道冲突与窜货管理。结合具体产品,分析分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和不同区域窜货的根源,提出具体解决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销渠道冲突与窜货管理。

4、4学习领域:市场营销策划——学习情境

设计思路:基于不同策划对象的特点,在认知策划工作的基础上,以营销策划工作的各环节为依据,以营销策划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功能为主线构建学习情境内容。

学习情境1:熟悉营销策划步骤。根据具体项目,分析营销策划步骤,要求学生描绘出该项目营销策划的大概步骤、逻辑程序,并写出项目营销策划方案的框架及内容。

学习情境2:SWOT 分析。在具体企业市场环境的分析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和进行SWOT 分析,根据分析,制订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费用预算,撰写完整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结合实例进行相应的SWOT 分析。

学习情境3:品牌策划。根据具体的项目或产品,要求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品牌策划分析,撰写完整的品牌策划方案;结合实例进行品牌构建及品牌推广策划,并撰写完整的品牌策划方案。

学习情境4:广告策划。根据具体的项目或产品,在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广告策划分析,撰写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结合实例进行创意策划,并制订一整套广告行动方案,撰写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

学习情境5:营业推广策划。根据具体的项目或产品,设计营业推广项目,在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营业推广分析,进行策划营业推广方案,撰写营业推广策划方案;结合实例进行营业推广策划。

学习情境6:公关策划。根据具体的项目或产品,设计公关策划项目,在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公关策划方案;结合实例策划并撰写公关活动方案。

学习情境7:促销策划。根据具体的项目或产品,设计促销策划方案,在市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促销策划分析,撰写促销策划方案;结合实例让学生进行促销策划,并撰写促销策划方案。

4、5学习领域:营销管理——学习情境

设计思路:以销售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为依据,以销售经理的工作职责与功能为主线构建学习情境内容。

学习情境1:营销管理认知。根据具体业务,分析和归纳总结营销管理基本知识。

学习情境2:销售规划管理。根据具体产品,结合销售要求,掌握销售规划,并对产品进行销售规划。

学习情境3:销售人员管理。针对销售人员特点,掌握销售人员管理知识,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对销售人员进行管理。

学习情境4:销售业务指导管理。针对具体销售业务,掌握销售业务指导管理知识,并对具体销售业务进行管理。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税收筹划;实施策略

一、引言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但我国案例教学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何志毅,孙梦(2005)对中国五所著名大学商学院的调研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不满意案例教学效果,并将主要原因归结于案例质量、教师点评、学生准备和课堂组织四个方面。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能够科学掌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近年来,许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实施案例教学进行了探索,但是探讨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并不多见。笔者结合多年的税收筹划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税收筹划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税法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认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税收筹划课程的性质、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决定了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一)税收筹划课程性质适合案例教学

税收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者至少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些调整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该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集税收管理、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实践性、应用性强,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千差万别,税收优惠政策的差异和税种适用条件的不同,因此,筹划方案具有不确定性。税收筹划依靠的是筹划者对税法的理解,靠的是筹划者的智慧,而不是靠非法的手段。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税收筹划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讲授,还必须结合典型案例给学生以足够的启发,才能真正掌握税收筹划理论和实践的无穷魅力。

(二)税收筹划的授课时间适合案例教学

本科生是否适合案例教学在国内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者的观点认为,本科学生既无社会阅历和实践管理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基础,案例教学对其难度太大,教学效果并不见得会好。但是,笔者认为,税收筹划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对本科生来说是合适的。因为,税收筹划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授课计划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投资、营销管理等会计学相关知识,具备开展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一般也有了近三年的大学社会实践,能够认识到学习这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性,并正在积极为日后的毕业实习和求职奠定知识储备。案例教学由于本身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和真实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三)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案例教学

大学教学活动的目标应该围绕着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税收筹划的教学目标也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税收筹划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税收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学生只有掌握这些能力后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可以在日常授课中得以实现,这是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所重点强调的。显然,在各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对此关注不够。而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的设计能够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比如,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的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案例讨论甚至辩论的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最后案例报告的撰写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其掌握规范的科学研究范式,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

(四)从教学实践效果上来看,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明显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授课教师也感到,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明显改善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方法适合在税收筹划教学中应用。不过,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学安排、案例选择、教学手段、教学组织、课后小结、考核机制上要注意相关的问题,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在教学安排上,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统筹兼顾

在实践中,虽然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着诸多好处,但完全以具体案例介绍具体筹划方法并非良策。因为企业面临的涉税业务千变万化,即便是厚厚的手册也不能囊括所有的案例,更何况税收政策在不停地改变,企业总要面对变化着的税收环境。因此,在本科教学阶段,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尚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本科教学阶段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教学目标的,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案例教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其开展一定要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由此可见,提倡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税收筹划课程应全部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各有优势。理论讲授是案例教学的奠基和先导,为学生提供掌握税收筹划的逻辑框架和基本知识,案例教学是理论讲授的应用与延续,为学生灵活应用税收筹划理论,提高税收谋划技巧提供舞台。因此,两者应该结合起来,各自所占的课时以1:1为宜。

(二)在案例选择上,应注意案例的代表性、时效性和实战性

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应该少而精,并不是越多越好。这也就对税收筹划案例的选择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先,所选择的案例应有代表性。就税收筹划来讲,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案例分析,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挑出一些重要的内容和学生乐于参与的知识点实施案例教学。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时的多少、学生专业和授课内容,有选择地挑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实施案例教学。其次,案例选择应注重时效性。突出“时效”,也就是与时俱进。由于我国税制建设很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很快,税收法律、法规处在不断完善当中。因此,选择的税收案例必须根据新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免误导学生。最后,案例选择应讲究实战性。选择的案例应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来,能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通过编制大量可操作的筹划案例,引导学生明确区分合理的税收筹划与偷逃税的界限,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要领和操作技巧。

(三)在教学手段上,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税收筹划的案例,题目一般比较长,法律政策依据较多。如果教师能采用多媒体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而且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另外,心理学实验证明,常人通过听觉接收的信息量为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住的内容可达65%。因此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呈现听觉和视觉材料,再经过分析讨论,更能提高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在教学组织中,应注意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各自的定位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技能,所以大多数案例的设计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案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同时避免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扮演着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学生在案例教学组织活动中被要求置身于具体理财环境,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决策。学生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结合具体环境、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意见、观点,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不断创新、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学生各自不同的思想和结论的案例分析报告。因此一定要注意,案例教学,学生才是主角。明确这一角色定位对于组织好案例教学活动,实现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极为重要。

(五)在课后小结上,教师应注意对案例讨论进行概括和评价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系统梳理课堂讨论情况,指出问题,肯定成绩,鼓励创新,使案例分析的效果得到升华。总结时,要避免给出绝对性观点或答案,因为税收筹划案例与现实经济活动一样,很少有绝对正确的所谓“标准答案”。案例讨论的最终评价包括案例本身的评价、对案例讨论结果的评价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对案例本身的评价是让学生理解如何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对案例讨论结果的评价侧重于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剖析实践中的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要公正,以正面激励、肯定为主,对分析思路错误的学生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批评,以防影响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六)在考核机制上,建立一种新型的考评机制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准备情况和个人的知识、能力以外,还取决于学生的素质和参与程度。设计合理的考核体系,是提高学生能动性,确保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法下的考核体系,过多注重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无益于诱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学习和讨论。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注重平时、注重过程、注重个性的考评机制来调控学生的行为。新的考评机制应使学生高度重视每次的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本科教学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富于实践性的税收筹划课,期末的笔试最多只适宜占总成绩的60%,而平时的考勤与案例讨论则占到另外的40%。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7

一、信息深度化――以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报道内容

电视节目的深度化走向,主要体现在对叙事内涵的延拓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就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黄海廉潮”栏目,从一开始的节目定位和内容选择就是着眼于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出发,寻求如何从源头上推进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后来又逐步将宣传内容拓展到本市各有关职权部门制度体系、权力运作监管等各个侧面,使宣传内容更富有针对性,节目宣传更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⒈利用媒体优势,以独特的形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开展教育性宣传。加强拒腐防变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电视媒体覆盖面广、辐射性强、到达率高、影响力大,因此用电视反腐倡廉节目开展拒腐防变思想教育,无疑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方法。但“教育”不能“说教化”,电视媒体的新闻性、大众性和影响力,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尽量做到切入巧、叙事化、开掘深。在“黄海廉潮”栏目中,我们通过带着问题专访、以廉政故事展示人物精神境界、报道宣传拒腐防变典型经验,巧妙解析《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内容,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部门在全市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激励引导各级干部、各级有权部门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⒉大力宣传典型单位成功经验,以鲜明的主题提升“廉”的内涵。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许多典型单位的成功经验就是制度严谨、执行到位。“黄海廉潮”栏目陆续报道的《和谐,执纪为民》《廉政:我们发自内心的追求――“510”领导干部作风自警日活动侧记》《勤廉示范村里的故事》《党代表监督在基层》等,都是围绕党的制度建设进行策划、采访、报道的。栏目创办中期,我们还集中宣传了中央制定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抓住某一个彰显廉洁的事件、案例和人物故事,采用电视访谈故事叙述、案例展延等形式,以制度建设为缆绳,叙说和专访了多位企业法人和基层纪检检察干部。这些报道由于立足本土,事件典型,故事跌宕,经验可学,教训可鉴,不仅提升了节目质量,提高了舆论引导水平,也使得我们的栏目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收视率。

⒊瞄准重点行业的执纪执法现状,以确切的事例剖析“廉”的现状,积极宣传体制和制度的创新改革。改革创新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重要途径,制度是遏制腐败滋生的“杀虫剂”和“预防针”。近几年为什么屡见报端披露一些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政协主席、副主席腐败被查处案例,细看内容其实大多不是他们在人大、政协领导岗位上作奸犯科,而是原来在担任市委书记、市长和县委书记、县长任上以权利暗箱搞的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这就说明我们在“一把手”权力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上还有缺陷,工程建设、土地管理、社保资金监管、工程、采购招投标市场、产权交易、药械进销、政府采购、司法审判等领域近年来常有人因腐败案件受到查处,这些领域常被人们称之为腐败现象高危地带。对此,我们强化了重点领域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宣传报道,如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经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每次宣传报道都选择各相关部门的亮点,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雅处着想、俗处入笔,力求见人见事,在内涵中侧重于防治措施、规范运行,从而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⒋适时报道、剖析各类因腐败滋生而丢冕被查的案例,以典型案例警醒社会,营造坚决惩治腐败的舆论氛围。坚决查办案件,既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经过纪检、监察和司法检察部门同意,我们电视反腐倡廉节目经常适时报道已查处结案的各种不同例型的典型腐败案例,剖析当事人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蜕变过程,以案说法,用“事件引、故事延、法律串、专家评”的方式,用活生生的人和一波三折的发展变化给全社会以警醒,同时这也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

二、理念民生化――以民生元素阐明法律无小事,“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用电视节目化解政府与百姓之间的隔阂,为重树政府形象、促进民生问题迅速解决架设通道,是当今电视媒体化解各类矛盾、解决人民群众欲望和理性之间、生理和心理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各种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电视媒体在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存境界和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失和无法替代的作用。“黄海廉潮”节目经常围绕扩大就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保障体系、实行基本卫生医疗制度以及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问题,组织相关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到电视台录制访谈、对话、交流节目,现场帮助群众释疑解惑,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做出公开承诺。着力敦促政府主管部门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帮助老百姓办最急最需要的事情。一年半来,共制作这样节目80多档,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三、报道连线性――推出“执法直通车”大型访谈节目,利用舆论力量强化权利制约和监督

党和政府赋予了电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和推进反腐倡廉的社会责任。为进一步推进荧屏廉政文化,我们精心策划推出了大型访谈节目“执法直通车”,作为“黄海廉潮”的子栏目,节目主要围绕群众呼声较高、反映强烈的住房、医疗、教育、物价、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让掌权者、当事人和纪检监察、法律界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以事论纪、以案说法;宣传权力制约的好处,推进加强权利监督,推行办事公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不符合党纪国法要求的人和事进行舆论监督,节目播出后取得了领导认同、当事人认可、观众认好的“三满意”效果。

四、运行规范化――注重文化品位,着力在提升节目公信力、影响力上下功夫

媒体的影响力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重。电视反腐倡廉节目既然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那就是要按廉政文化的要求与电视节目的生产规律及新闻纪律,认真操作运行。

⒈坚持策划先行并贯穿节目生产始终。策划是一切电视节目赢得市场的根本。策划时代呼唤频道经营者和栏目制片人一切举措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创办电视反腐倡廉栏目也不例外。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反腐倡廉节目既有时事政治报道,又有法制法规报道,也有事关民生的生活报道,内容的多样性要求策划必须高于一切,必须根据各种选题采用多种报道样式和方法进行“落地策划”,彰显个性特色。“黄海廉潮”的栏目设置,在理念上就是为了突出专业、特色、错位、互补的,是根据我台“本土化定位、品牌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总体方略结合频道特色定位和服务宗旨而确定的。所以我们在运行过程中,首先注重成立策划班子,建立策划运行机制,每月进行一次“选题”策划,每周进行一次“破题”策划,本着“想到要做到才能得到”的理念,精心策划每档栏目和每个节目,既抓选题这个“牛鼻子”,也抓市场空间这个“猪肚子”,同时又注意竞赛活动这个“马蹄子”和节目后期包装这个“豹尾巴”,努力使每档节目在策划框架都彰显文化内涵,体现地域文化特性,让节目出新出彩、扣人心弦。

⒉坚持品牌竞争并细化到每个节目。电视反腐倡廉节目全国众多电视媒体都有,但专门创办一个栏目着力弘扬廉政文化的并不多见,而且专门报道本地反腐倡廉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情况,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具备了创名牌的先决条件。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坚持突出区域性、强调原则性、彰显文化性、讲究贴近性、注重时代性。这不仅成为我们实现栏目和频道突出重围的重要竞争战略选择,也成为我们操作实施层面的行动准则。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我们还采取“按件计酬”、“优稿优酬”、“上级台采用重奖”等激励措施,鼓励从业人员大胆创新,创建资讯品牌、专题品牌、深度报道品牌和访谈交流节目品牌。同时,对所有节目请专家进行监评,对记者进行面对面评点打分,按分计酬,以促进采编人员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精做细做节目、提升节目品位和品质上来,以不断提升栏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

文案策划经典案例篇8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 成本控制 实际案例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和投资巨大等特点,如果成本控制不当,经济损失惨痛;反之,如果成本控制恰当,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工程项目全过程大体可分为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安装调试阶段和使用阶段。在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中,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任务要求和具体控制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有效控制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采购阶段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能,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目标至关重要,原因如下:

1、设计环境、条件、标准和能力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优劣,而不同设计方案所涉及的施工组织方案、材料设备标准、项目建设周期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从而导致项目投资成本相差悬殊。有人说如果设计方案一旦确定,项目投资成本的70%-80%也就基本确定了,可见设计方案的优劣是影响项目投资成本水平的关键因素。

2、施工合同的变更往往是由于勘察资料不足、设计标准更改、设计深度不够或设计失误造成的。变更过多,不但可能导致合同价款的调整,而且也可能因为结算方式的差异,不利于对承包商的管理,影响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由于上游设计、施工、设备到货等工作计划不足、进度延迟等原因,导致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不协调,施工方案得不到优化,从而额外增加临时设施,产生额外成本。

4、能否实现采购过程的有效竞争,让优秀的设计、施工和设备供应商脱颖而出,进而在工程项目中使用性价比较高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设备材料,也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某工程项目中几个成本控制的典型案例,可以印证上述各事项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案例一:某项目A拟生产的产品被其他单位生产的更好方案所替代,致使D项目自工程竣工以来从未投入使用。究其原因,当属外部市场条件不可预见性、决策者对市场环境的不熟悉导致项目决策失误,已投入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形成损失。此案列反映出项目决策工作的复杂性,管理决策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大影响。

案例二:某项目B前期规划采用根据服务对象分区建设的思路,分别在两个服务区各建设一个子项。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厂区的各项环境满足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条件,因此,更为经济的规划方案是建设一个子项,设备分期采购安装、分期投用。但由于部分关键工程已经开始施工,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建工程的重复性建设。此案例反映出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对工程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案例三:某项目C是为了满足一个重要的一级里程碑需要而增加的临时项目,其不少工作涉及到隐蔽工程。该设计方案在组织招标过程中发现询价结果高得连主设计人自己都觉得离谱。最后通过组织召开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调整了原施工图设计方案,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但同时本已趋紧的进度也因设计方案反复变更而更加紧张。此案例反映了不同详细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影响重大。

案例四:某项目D因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工仪式的举办,而初期进度又十分紧张,上游设计能力和资料条件不足、深度不够,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变更。而承包商不断提出的变更要求又得不到建设单位及时有力的澄清和回复,最终导致工程结算变得十分复杂,一方面极大地增加大了投资控制管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造成现场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是典型的因设计工作质量不高,项目赶进度增加成本控制风险和难度的案例。

案例五:某项目E在增加道路边坡安全防护工程时出现设计变更,考虑到工程质量的特殊要求,设计单位选用了较高标准的材质和比较美观、艺术的设计型式。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现仅仅材料费用就高达几百万元,方案被取消。但此时因为材料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且无法退货,最终不得不购置该批材料,在其他工程项目中消化使用。此案例一方面反映了工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不统一额外增加项目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技术、商务分离阻碍了及时沟通,最终导致施工方案技术与经济的不协调。

基于以上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采取以下各项措施,在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货等重点环节加强成本控制:

1、加强建设单位、现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确保设计方案输入条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和经济性,优化设计方案,以利于设计方案有的放矢,避免由于设计人员闭门造车出现设计方案脱离现场实际的情况,从而导致项目成本失控。

2、推广设计方案比选,尤其是投资金额大、受施工现场条件影响较大的技术性项目,要广泛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加强技术业务部门、商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纵向沟通。必要时借助社会外部专家的力量,在确保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开展多设计方案的比较,规范重点项目设计方案比选决策过程,使设计先决条件、设计方案比较与决策、详细设计方案计算等文档化,实现设计全过程的可追溯性管理,以增强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合理选择设计标准,并根据价值功能理论进行功能分析,提高所采用设计方案的性价比。

3、规范和优化采购程序,通过市场竞争控制工程建设项目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严格、规范的采购程序和合适的采购方式,提高采购项目的性价比,让更多优秀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供应商参与到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为控制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作出贡献。

4、加强项目成本考核。在工程建设各环节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在各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方案中增加成本考核的内容和权重,将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分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并与各级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薪酬兑现挂钩,增强广大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而对日常成本控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单位应通过不同形式予以奖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质量(精选8篇)
  • 下一篇:劳模事迹有感心得作文800字(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